建設水景觀
Ⅰ 東方園林「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三位一體水環境綜合治理概念中的水景觀指什麼
水景觀建設:構建城市景觀廊道與節點,提升景觀定位與功能,豐富居民生活,打造城市名片。
Ⅱ 建築水系景觀,圖紙代號BL代表什麼
一般用來表示景觀水系水底完成面豎向。具體參照圖紙的圖例解釋。
Ⅲ 建設現代宜居城市樹立水環境設計新理念
顧輝王維鳳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一、緒論
城市有現代化的工業、建築、交通、運輸、通信、文化娛樂設施及其他服務行業。為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創造了優越條件,但也因人口密集、工廠林立、交通頻繁而使環境遭受到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威脅人民安全、寧靜而健康的工作和生活。尤其在水環境設計理念上還未認識到人體的「生物鍾」及地球運行對人的影響,無法形成人與自然保持平衡、和諧的境界。利用自然界江河徑流、山川俯仰的變化,精心選擇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環境,為了人們的生存和居住地的安全、合適,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更健康、更長壽。
城市水環境規劃建設的研究內容包括:城市建設發展的差異性,大氣環境、生態環境指標體系、功能區別、循環體系;恢復古有自然生態環境,通過水環境建設使城市形成水與樹相互掩映、相互襯托、綠樹碧草、生機勃勃。
二、城市規劃發展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是最早的有序建設城市、規范進行城市規劃的國家。從5000多年前的黃帝陵建設思想,到3000多年前的《周禮·考工記》;從宋代的《營造法式》到清代的《營造則例》。歷代專司建設的「工部」衙門規約。共同的思想理念就是:建築物不是一種簡單的「住人機器」;建築規劃不是一種單純的「空間組合」和「形體羅織」。
(一)建設及其規劃要點
有構思意韻,有思想感情,只有形神兼具、匠意兼顧,才是真正的華夏意匠。我國最早的城市遺址,3500年前,殷商時代的商城(鄭州),近方形,南北2000米,東西1700米,南偏西5°(癸山丁向),在金水河、熊耳河、須索河等匯水地域。
(二)城市的產生
原始社會的聚落,原始人依附自然,穴居與巢居。隨著生產力發展,舊石器中期集體圍獵,形成勞動生產集體,出現居住聚落。新石器時代(第一次勞動大分工),農業出現,狩獵、牧業、農業分開,隨著土地耕種而形成固定的聚落居民點。隨著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的提高,氏族公社在避風、向陽、近水的地域形成。
奴隸社會第二次勞動大分工。兩種不同的居民點:奴隸主居住在以手工業、商業為主的城鎮;奴隸居住在以農業為主的鄉村。
封建社會實施先進的統一措施,有利於經濟發展,居住環境形成規模,發展了城市建設。
三、城市定位評判
(一)區位判斷
結合經濟地理學和區域規劃進行:周邊環境,居民點靠近,獨立城市位置,礦產資源,交通港口,風景旅遊。
(二)地運推導
把一個地域不同時期出現的興衰變遷稱為地運,包括區位,氣候,地勢,物產,人和,(洪水、地震、海嘯)災害、戰亂,政策,開發。
典型的城市選址:北京地處西北部的軍都山和燕山所環抱的山灣內,自西北向東南形成一片扇形的北京大平原,桑乾河、紅河、白河匯入永定河、北運河等水灣抱流,由西向東,形成南部水抱,北部、西部山環,北京市處於山環水抱之中。
四、交通信息
對外交通是城市興衰的命脈,鐵路、公路、江河港灣,達到四通八達,影響城鎮興衰。例如:河北獲鹿古城,西倚太行山,東延大平原,是歷史上有名的古城。在京廣鐵路近旁的一個小村莊通過繁榮發展為省會,1902年建鎮,1925年並村為石門市,1968年為河北省省會。中國新疆與哈薩克鐵路接軌,江蘇連雲港灣成為歐亞大陸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東方出海口,與荷蘭鹿特丹市媲美。遼寧省開原考城,鐵路繞行,車站放在大清河南,發展為開原城,老城枯萎。
五、地質、水文與資源條件
工程地質包括:礦床、古墓、地震斷裂帶、滑坡、溶洞等。
水文地質包括:地面水流來水方向、歸水方向,地下水潛流流向、儲藏量、水源補充以及上游地下水是否有污染。以及歷史洪水發生流量、洪峰高程、防洪標准。
河道與建城有著密切的關系,歷代古城市多選在反弓河岸地段,「山環水抱必有生氣」,不融注則內氣聚,水深處民多富,水聚處民多稠,來水要屈曲繞抱、去水應盤垣有情。
城市河道整治8項要點:去水仍眷顧有情,眷戀深聚,多曲回環,繞抱回環,兩水或多水交匯,彎曲緊鎖,交流如織,眾水匯瀦。
礦床區:探察礦床走向;城市壓在煤田上,引起建築物下降;壓在油田上,建築物不宜太高;地下空洞,地氣受損;開采後地面上山形變化。
六、生態環境
地域內的自然山水和動植物。山水形態是一種生態環境。環境氣場對人的潛移默化是不可忽視的。是水肥土厚之地,還是貧瘠土薄、旱澇不耐之地;是鶯歌燕舞、動植物生機盎然之地,還是樹無鳥巢、植物枯稀之地;山形雖美,缺乏植被;植物雖茂,水質欠佳。
利用植物生態可考察礦產資源:盛產梨之山含鐵礦;多金龜子之山有金礦;蟲多處鳥集,魚多處水肥,礦泉豐富處,大多水質欠佳。例如:遼寧湯崗子一帶,新中國成立前居民牙齒黑銹,中老年人患駝背骨病,因水中氟元素超標,後在東山無氟區建飲用水源地,解除了病害。
七、氣象條件
氣象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大氣運動對地面諸多影響的狀態總象。包括風向、氣溫、降水、大小及環境的濕度等。風向:大地域的氣壓槽決定,平和時間、地區小氣候起作用。臨山城市,晝風自山上來;水域來,夜風向山上吹;四面環山盆地,風無定向,「盆地四面風」。氣溫:與地域緯度有關,赤道以北地區,每增加緯度1°,氣溫平均降低1.5℃;地域小氣候,因地理條件不同,氣溫條件也不同。
八、城市發展規劃與定位
城市發展規劃決定城市未來,必須以全新的、超前的理念指導和提升規劃,把人本、低碳、文化、科技理念貫穿於城市建設管理的全過程,要依據城市尺度、城市密度及風流模擬、日光模擬等試驗數據;產業和各種生產要素的聚集能力營造舒適宜人的城市空間。
現代城市的人居環境要求優選山環水抱地域,在內局上有合於「天地人」關系的良好的功能分區。平原地區優選水網暢通、水旱交通繁華之地,河流於城市的方向及流向。
九、城市水生態服務功能
人類生存離不開水、大氣、土壤等生態環境,而這些環境一旦受到污染或破壞,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的或間接的危害。水體受化學有毒物質污染,通過飲水或食物鏈造成中毒及誘發癌症;人畜糞便等生物性污染水體,可能引起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水還是霍亂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等。
城市水生態工程包括:生態文化、生態景觀、生態產業、生態安全、生態衛生。要加強水環境建設的生態涵養包括:排水與蓄水、景觀水與活水、空氣水與土壤水、雨水與井水等方面的建設。同時要完善水生態服務功能。水資源包括食物與食品生產、生產與生活、植物蒸騰、土壤蒸發、地下水補給;水環境包括自然凈化、人工凈化;水生態環境包括維持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科研教育;水景觀包括航運、休閑娛樂、美化;水安全包括水文調節、減災、防災。
十、建設城市水環境
(一)城市水問題的生態關聯
水問題的生態關聯包括:水缺、水臟、水澇、水旱;水與土壤;水與生物;水與氣候;水與健康;水與生產;水與技術;水與體制;水與行為。
我國北方地區因水源短缺,多數河流沒有徑流或乾枯,河流湖泊水量缺乏,水質污染,水體自凈能力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環境惡化。
(二)建立城市生態治水新理念
綜合整治,整合全市的徑流資源。把獨特的地域、歷史文化融入生態城市建設。把市內河流通過整治連接到一起,將洪水資源化,由單純防洪保安的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生態水利和景觀水利轉變。把雨水收集系統融入沿河綠地規劃中,河岸硬質地面可採用生態透水磚鋪裝,雨水可以迅速透過地表滲入地下,通過收集裝置注入水系,成為水源的有效補充。
(三)把城市建設成風光迷人的水城
整體生態環境和城市改造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整合市內所有水流資源,形成環城水系,環境優美、湖光山色、樹木掩映、天然綠色的大氧吧。利用高差使水自然流動,與泵排自動升卧門相結合,挖一河連三河,增一湖通四湖。使河口相連,河湖相通,河道功能與城市水景相得益彰,真正實現河通、水流、水清。
(四)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和河道整治相結合
水系不片面追求寬水面、大綠地,要做到因地制宜、張弛有度、重點突出、寬窄不一、彎彎曲曲。
(五)防洪與景觀審美相結合
防洪工程與親水工程兼得,城市河流設計成生活化的親切河流。
(六)居住區與景觀區相結合
居住區景觀注重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和健身場所,有親水空間。景觀區在營造自然生態的同時,實現生態治污、水質凈化。
(七)水上游覽與地面景點相結合
建水上游覽線路,在景點建碼頭,要考慮時間、交通、停車場、餐館、廁所等人性化的公共設施,經濟收入與管理要進行成本核算。
(八)建設與管理相結合
建立經濟市場運作的機制,投資創收相結合,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可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十一、結束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心健康長壽的渴求越來越強烈。崇尚人與自然和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追求。然而,現實並不完全盡如人意。水是生命之源,有的城市出現了資源性或水質性供水危機;綠色是生命的象徵,有些地區卻森林銳減,草場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對人的生存構成了威脅。一些過去少見的疾病竟成了危害人體健康的「殺手」,一些過去基本絕跡的疾病竟然出現苗頭,一些過去很少發生的禽流感、豬鏈球菌、「非典」等人畜共患疾病也相繼出現並威脅生命安全。
水是人類重要環境因素之一,城市環境是人類利用和改造環境而創造出來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環境。然而,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積和排水工程,從而減少了滲透,增加了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夠的補給,破壞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環。同時,城市化人口聚集增加了耗水量,導致水源匱乏,供水緊張;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等。河流生態系統已失去了為人們提供生態服務的功能。水環境設計體現為加強源頭控制和生態理念,維系河道自然生態特性和功能,構築一個生態良好性循環,居民安居樂業的人類聚居區,實現經濟高效、環境宜人、社會和諧和現代化城市。
參考文獻
[1]董哲仁.河流治理生態工程學發展沿革與趨勢.水利水電技術,2004(1):39~41
[2]戈峰.現代生態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3]董哲仁.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健康河流.水科學發展,2007(1)
[4]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5]鄔建國.景觀生態學:格局、過程、尺度與等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徐志俠,王浩,董增川,唐克旺.河道與湖泊生態需水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7]楊志峰,何孟常,等.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規劃.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8]董哲仁.試論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水利學報,2004(10):8~14
[9]王如松,周鴻.人與生態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59~68
[10]William J Mitch,Sven Erik Jorgensen.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Hoboken,New Jersey: John Wiley&Sons,Inc.,2004
Ⅳ 現今濱水景觀打造主要有哪些類型呢求解答
濱水景觀的分類
濱水景觀的類別主要是依據地域環境的不同來劃分的,目前在理論上一般將濱水景觀分為如下兩個大類:
濱江型:是較為常見的濱水景觀類型, 以江、河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濱水景觀。四大文明古國均發源於大江大河, 很多國際化大都市亦是沿著大江大河而逐漸發展繁榮起來的。此類城市濱水景觀通常依據自然的江河地貌而規劃布局, 屬於自然流域型景觀格局。在未來城市發展建設中, 如何順應這種自然流域的格局、保證水系的生態循環、防治水系污染、凈化水體, 是城市濱水景觀規劃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濱海型:很多著名的現代濱海城市, 如美國的邁阿密, 阿聯酋的迪拜, 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澳大利亞的悉尼, 我國的上海等均屬此類。其城市濱水景觀一方面具有優越的陽光、海水、沙灘等自然旅遊資源以及潛在的人類聚居環境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也面臨台風、土壤的鹽鹼化等不利的自然條件, 尤其是土壤的鹽鹼化, 極大地阻礙了這些濱海城市綠色基礎設施以及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與發展。如何發展綠化是現代濱海型景觀規劃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這些大類下,可根據空間類型的不同分為環湖、夾江、環海灣等小類;若根據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與城市的關系來看,又可分為舊工業區改建的濱水景觀、與居民區相連的濱水景觀、與市中心相連的多功能濱水景觀、旅遊休憩濱水景觀等等。
Ⅳ 談如何做好水景觀設計
提及水環境設計,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的說法。水體作為一個造景要素,不僅具有生態價值,而且可以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增強居住舒適感,水的形態、風韻、氣勢、聲音蘊含著無窮的詩意、畫意和情意,豐富了空間環境,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的聯想。水景能夠在景觀中發揮特殊的作用,能夠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可是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營建適於人欣賞的水景成為每一個景觀設計師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觀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帶給人們無窮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於水自身的特性。
1、流動性:地球的重力使水從高向低不停地流動,這種位移的變化使水處於不斷循環運動中,充分體現出水柔美、活潑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湧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狀態帶給人強烈的視聽感受。此外,風這一時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動,在平靜的湖面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派詩情畫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交相輝映的畫面。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綠、晴空和建築交織變幻,視野收放開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瑩,色彩繽紛,將建築環境襯托得如詩如畫。
3、可塑性:水是一種連續的物質,無形而消極,本身沒有固定形狀,但通過容器或噴頭,卻能塑造成多種形態。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說:「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環繞,欲肥膩,欲噴薄……」,就極為詳盡地描繪了水的多種多樣的形態。
4、聲、色特性:水本沒有自己的聲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餘空氣的多少決定了水的聲音。涓涓細流發出的悅耳動聽的水聲,瀑布、海浪發出的轟鳴都有益於營造空靈超脫的意境;水雖然沒有顏色,是透明的液體,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線中青藍色的反射作用賦予它豐富的顏色;周圍環境顏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隨著景物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二、水的景觀現狀分析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於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卻靜靜的躺在水裡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乾涸的水池了……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築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製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三、水環境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水景設計要力求創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區的建築造型、景觀空間布置一樣。也應有創新、特色,而目前相當部分樓盤的環境設計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島」一一造「碼頭」幾乎成了水景設計三步曲,幾乎都是「克隆」照搬,給人感覺千篇一律、毫無新鮮感。事實上我們應該根據樓盤的開發理念來設計主題,結合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主題的水景。可以是寬廣的湖面,可以是彎彎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狀,也可以大膽地採用人工幾何物體;可以用鵝卵石鋪底,也可以採用彩色馬賽克;可以體現東方園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鑒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現,也可將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頂順流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但無論何種類型和風格,採用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與眾不同的水環境。
(二)、水景設計要有層次和變化,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環境設計需要「點」、「線」、「面」,水景設計同樣免同寬的水帶,如可以採用「九曲十八彎」、「時寬時窄」的設計。強調線的豐富,可以在節點上通過新穎的噴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強化點的淵源,通過水簾、水幕和各種形體的湖面,豐富水面的表現,賦予更多的功能。同時水景設計要將整個水系分為不同的層次:有整個小區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會所、中心景觀結合起來;也有不同組團的小的水帶、水景主題,要融於組團的環境綠化,和住戶親密接觸,可以穿過住宅大堂,可以流經居民的私家花園等;還有私家花園內或住它內的水景,尤其對於別墅類低密度住宅,可以從住宅中穿過,分隔各個不同功能的區域,也可以在花園和內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種植池,也可以成為兒童的戲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盡量設計流動的水景。在規劃上包括世界景觀設計公司的專家學者都認為規劃應該有動態與靜態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動的與靜止的水景設計中,我們應該更加推崇流動的水景設計。流動的水景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水的流動創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使景觀更加突出,園林與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動」與「靜」有很好的結合,在水景與園林及建築小品的結合中形成一種「將動而未動」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狀態,因此水景設計不是簡單的「水」,更重要的是,讓水能夠按照設計師的想法、按照環境主題的要求進行不同的「動」的表現或表演,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是水的「舞蹈」,她應有豐富的表情、美侖美奐的動作。
(四)、盡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區的基地本來就有河道和水系,並且沒有什麼污染的話,在進行環境規劃時應盡量考慮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規劃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環境沒計是濕地概念設計,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包括沼澤、濕草甸、湖泊、河流、灘塗等,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防止自然災害等功能。濕地最寶貴的資源是水。利用濕地作為環境設計的主要考慮點,就是:要維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態系統和植被生物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景觀塑造和規劃。當然整個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壞,如果已經被污染,還是要進行清理根治,恢復水系的生態,給住戶一個良好的生態水環境。
(五)、水景要強化人的參與和停留,支持社區活動。在住區的環境建設中,應注重營造人際共享和交流的空間,水景的設計也強調人能夠進行參與,能夠支持社區的活動,比如,在主要水景周邊設置人活動休憩的場地,設置相應的設施和桌椅,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水景,同時水景還要隨時可以親近,可以接觸,可以嬉戲,可以讓水在大堂成為空間的中心,為大堂的室內空間增添生機,可以流經或穿過中心會所,形成會所水主題景觀等等,總之,要為住區內的業主提供優美的、可以參與、接觸、停留的以水為主題的景觀環境和空間,支持社區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鄰里氛圍,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實現環境景觀設計的重要目的。
例如勞倫斯設計的美國加州某宅園中的水景,水從噴泉湧出,匯於高台之中,然後從四周空透的台邊像水簾般傾瀉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與台階的介面是溢水口,水從池中溢出跌入一級級的台階之後進入水渠,漸漸趨於平靜,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運動感,避免單調而設置了一些排列規整的阻水石,最後,水流漸趨平穩,匯人了更大的,寧靜的水池之中,頗具奔流歸大海勢,雖然水景規模並不大,但卻體現了水運動序列的一個完整過程。
四、水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則。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則。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則。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四是宜「虛」不宜「實」原則。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五、水景的開發和利用
親水是人們的天性,水體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營造「詩情畫意」的景觀效果,而且也能運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間,延伸、引導空間,用設計師的創意理念去多樣化地豐富景觀環境內容,達到活化空間、創造情意。
1、 空間的拓展.規模較大的面狀空間,在環境空間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間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虛無的形態弱化了空間界限,延展了空間范圍,有助於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僅給水面帶來光波的動感,使水面產生虛空間,產生開闊、深遠之感。
2、空間的延伸引導.小規模的水面或點式水景,在環境中起著點景作用,構成空間的視覺焦點,從而起到引導作用,其布置較為靈活;並且這樣的水景與水面大面積不同,更易與人直接產生戲水活動,不僅增強了對景觀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也滿足了人們親水的心理。
3、 空間的層次.水景作為視覺對象,具有豐富的視覺層次。其多樣的形態和可塑性,可以靈活組織成各種點、線、面式的水景,通過不同疊合的方式形成三維立體空間;並利用周圍的環境,建築掩映、分割和充實空間,起到點景、對景、背景的作用,獲得豐富的空間層次。
Ⅵ 景觀水處理成熟的技術及工程實例有哪些
非常遺憾,國內沒有。
景觀水治理的境界絕不是為了「水至清」,而是「以草代藻,魚專草共存」的生態平屬衡水體。
傳統技術對景觀水的治理還沒有發現成功的案例,事實上從原理上就決定了無法成功。
現在最常見的在景觀水投放三氯異氰尿酸(強氯精)、微生物降解等技術都不靠譜,而且非常危險和有害,有說成功的都是企業自己在自吹自擂而已。
我很明白一會兒會有人跟帖說他們有這個那個的成功案例,但是事實上,沒有一個經得起檢驗。
但是,相信不用多久,一些新技術出現能實現景觀水的可續治理。
據我了解,以增氧、滅藻、活魚、除污、除嗅,同時治理淤泥為目標,絕對不允許有二次污染,可以持續低成本維護水質和水底淤泥的綜合技術已經走出實驗室了。
Ⅶ 水景觀設計要怎麼做好
水景要強化人的參與和停留,支持社區活動。在住區的環境建設中,應注重營造人際共享和交流的空間,水景的設計也強調人能夠進行參與,能夠支持社區的活動,比如,在主要水景周邊設置人活動休憩的場地,設置相應的設施和桌椅,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水景,同時水景還要隨時可以親近,可以接觸,可以嬉戲,可以讓水在大堂成為空間的中心,為大堂的室內空間增添生機,可以流經或穿過中心會所,形成會所水主題景觀等等,總之,要為住區內的業主提供優美的、可以參與、接觸、停留的以水為主題的景觀環境和空間,支持社區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鄰里氛圍,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實現環境景觀設計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