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景觀
『壹』 花果山的景點有哪些
花果山山門
花果山山門是由四隻石雕雄獅把守,這就充分體現了花果山的特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廣場四周這些石猴,是花果山的迎賓猴,原數108隻,暗寓36天罡、72地煞之數。山門背面的匾額上書寫的「東勝神州」這四個字,是由中國書法協會代主席沈鵬先生題寫。 [1]
花果山山門
水簾洞
水簾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點。這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老家水簾洞的原型。早在《西遊記》成書之前,水簾洞已名聞遐邇。在明顧乾的《雲台三十六景》以及張朝瑞等人的游記和各類方誌文獻中已有詳盡生動的描述。洞門前,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海州知州王同的「高山流水」題刻,還有「神泉普潤」、「靈泉」等勒石。正如《西遊記》所寫:「一派白虹起,千尋雷浪飛。······潺湲名瀑布,眞似掛簾帷」。 [2]
水簾洞
三元宮
三元宮處於花果山三元宮建築群的中心,雕梁畫棟,殿宇森羅。據載,它發跡於唐,重建於宋,敕賜和擴建於明,香火兩萬家,後又多次修葺於清。1938年遭日軍轟炸,翌年日寇搜山時被焚。「文革」後,依明朝的建築風格逐步修復,現已形成以海寧禪寺為主體的廟宇群。當今的山門和「敕賜護國三元宮」門額,是明代遺物。三元宮正門右面那棵古柏,是宋代留存。院內的兩棵銀杏樹,都過一千一百年了。 [3]
三元宮
迎曙亭
據《雲台補遺》記載,唐建「望日樓」,後倒塌。明萬曆年間,在原址建「海曙樓」。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捐資重修,親題「海曙樓」於門額,撰.並書聯於門側:「曙色正平分,聽萬籟無聲,已覺人來天上;樓光開四面,看一輪初上,始知身在日邊」。公元1986年,在海曙樓遺址,修建了「迎曙亭」,這是現今我國最大的全石結構的亭子。
『貳』 花果山風景優美,主要體現在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
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
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
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
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
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
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
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
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
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
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
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
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
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
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
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
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
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叄』 花果山的景點介紹
大石崖上有一個很大的「神」字,叫做神字王。字長39.4米,寬15.8米,深0.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漢字摩崖石刻。1996年入選吉尼斯世界記錄。「神」字王可遠眺也可近觀。
花果山的一草一木,都因為一部《西遊記》而充滿神韻,從怪石園東部唐僧崖向南有一條石板路,通往眺望「神」字王的最佳方位——觀神台,路旁邊的崖壁上有若干名家書寫的字體不一、大小各異、風韻不同的「神」字摩崖石刻,一路「神」味十足,叫做「神路」。 大聖湖之濱屹立著一座千年古塔。它背依層巒疊嶂,面臨千頃碧波,塔身亭亭,倒影歷歷,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它就是海清寺阿育王塔,塔旁原有一座海清寺,是花果山主廟三元宮的下院,類似於今天的接待站。過去長途跋涉朝山進香的信徒,都要在這里先歇歇腳,再往山上攀登。
海清寺阿育王塔,是蘇北地區現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寶塔。據建塔時嵌在塔內壁上的碑文記載,此地原先曾建過一座塔,在唐代時號稱全國第二,可見此塔在我國的建塔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阿育王塔自古就是雲台山的一個主要景點,明代叫「古塔穿雲」,清代叫「塔影團圓」。它的特點有五:一是歷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經歷過郯城1668年8.5級大地震的洗禮,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壯麗,再經山光水色的映衫,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遊客有參與的機會;五是有動人的神話傳說,倍增游興。 墨香小徑是一處天然的藝術碑廊,融自然美與藝術美於一體,別具一格,堪為國內一絕。
在一塊塊自然山石上,鐫刻著當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因名「墨香小徑」。踏入這條小徑,便會為104塊天然石上的書法瑰寶所陶醉。字因石愈顯其秀,石因字更顯其神。真草隸篆,形體各異;顏肌柳骨,風韻不同。啟功、沈鵬、李苦禪、沙孟海、林散之、武中奇、范曾、舒同、李淑一、蕭嫻、李一氓、郭化若等位大師的真跡,為勝境錦上添花。 海州的早期文獻,有猴屬的記錄,但明清以來的方誌里,猴子沒有了蹤影。此大概正是《西遊記》中猴家族被孫悟空從生死簿里一筆勾去的故事原型吧!
如今,花果山的猴子,依然保持著野生狀態,自行覓食、繁衍。尤其重要的是,這里存在一個健全的猴王國,您只要仔細的觀察,一定能體悟到其間的等級尊卑和家庭親緣,甚至迷離復雜的動物世界裡的社會關聯。 據史書記載,多寶佛塔建於明代,但是,塔建成不久後倒塌。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原塔基平台才重見天日。經開掘塔心石室,發現有鎏金銅像及大批古錢幣。
現今的塔仿南唐風格,於1995年重建。塔體石雕,實心,長柄鈴型,高12.77米,九級八面。塔身周圍有石雕佛像64尊,玲瓏精緻,栩栩如生,風韻各異,神采紛呈,是步游者必賞之景。 花果山金鑲玉竹為竹中珍品,其珍奇處在那嫩黃色的竹竿上,於每節生枝葉處都天生成一道碧綠色的淺溝,位置節節交錯。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條上鑲嵌著塊塊碧玉,清雅可愛,故古海州志中稱其為「金鑲碧嵌竹」。
花果山上的金鑲玉竹分布較廣,生長旺盛,以花果山最多,而緊靠三元宮的屏竹禪院一帶尤為繁茂。因此,1993年6月,中國發行一套《竹子》特種郵票時,特將雲台山金鑲玉竹列於4枚中的第2枚。金鑲玉竹郵票碑便也豎到了去屏竹禪院的路口,成了花果山特有一景。
屏竹禪院因竹如屏而得名,是三元宮建築群中最為清幽的處所。明代萬曆年間山陽人謝淳舍家開山時建造,為僧侶修行的地方。1938年日軍搜山時被焚毀。1984年在原址上復建。整個禪院空間不大,卻隱現出較多的古代園藝的營造法式,諸如房舍、亭台、月門、迴廊、魚池、古木和珍稀的金鑲玉竹呼應,步換景移。可坐望亭,品香茶,看美景,令心神一清。 花果山,億年滄桑,萬鍾風情,千般妖嬈。自蒙始以降,文明初發,引來百家爭詠,群儒吟唱;四方騷客,為之競相折腰。許多傑出的文人士子都曾向她展示過熱烈的情懷。
花果山,接受過歷代文人送給她的幾十個名號。原名:都洲、郁洲、瀛洲、羽山、郁山、逢山;曾用名:蒼梧山、復釜山、東海山;又名:前雲台、青峰頂、玉女峰 、前頂山……她坐於雲台山脈之顛,俯覽148座大小山巒。吳承恩寫得形象:「東海之處聳崇巔。」
中國最早的一本地理書《禹貢》,我們已無從考證它是哪一位文人所為。作者熱情地稱頌花果山那姣好的容貌和綽約的風姿:山土的肥沃喻示了她的豐滿;土層的朱赤比擬了她的紅顏;豐蘢的植被象徵著她的雍容和綺麗的裝點。
2000多年以前,《山海經》的作者就熱情地關注著這座地處「東方海外」的高山「大壑」,稱譽了萬類競飛的鳥世界和繁榮的少昊方國。夏王朝的堯帝派羲仲來這里祭祀日出;健行人豎亥奉大禹之命從這里起步,丈量天下的地極。
曾被士大夫們視為「僻在海隅」的花果山,盛唐之初的貞觀年間,卻一下子出了一個當朝宰相和一位頭名狀元。這樁悲歡離合終致花好月圓的掌故,依託了豐富的山間風物,飽蘸了濃郁的鄉土情韻。十多位王孫、進士、舉子、高僧都在自己撰寫的詩文、碑銘中津津樂道,頻頻唱頌。這其中,吳承恩的文字堪稱是大手筆,他那精巧的文思以及擅長描摹人物的錦心綉口,把河南的唐僧和花果山的陳光蕊編織成一幅啼笑繽紛的大團圓。一位歷史學家說,這是吳承恩的文字游戲;又一位小說家說,這是文人的筆墨情趣…… 《西遊記》里的花果山在連雲港的八個理由
文 / 暮雲追雪
從所處位置看,方向正確
從自然景觀看,不差分毫
從作者籍貫看,相去不遠
從交遊行跡看,來往甚頻
從景觀設置看,對其啟發巨大
從宗教背景看,與其淵源頗深
從民間傳說看,對其影響在前
從猴王原型看,與其密切相關
這部書單表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每讀《西遊記》至此,禁不住掩卷深思、悠然神往。那麼,《西遊記》中所描述的花果山究竟在哪裡呢?在今天,這個問題恐怕連三歲小兒都難不倒,早已不成其為問題了。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偉大領袖毛主席就發過「金口玉言」: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雲台山!響徹寰宇,音猶在耳。國內外眾多學者皓首窮經,以令人嘆服的史料佐證了「主席語錄」的絕對正確。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國內外《西遊記》及吳承恩研究機構及專家幾乎眾口一詞,連雲港市花果山乃「正宗」孫悟空老家,鐵板釘釘,不容更改。
1.從所處位置看,方向正確。《西遊記》對花果山的位置有明確的界定,前文已引述過,換言之即「東方海中的一座名山」。從歷代史籍、方誌對連雲港雲台山的記載看,一致指明其在海州東北的大海上。《山海經》雲:「都州在海中,一曰郁洲。」《水經注》亦雲:「朐縣東北海中有洲,謂之郁洲。《山海經》所謂郁山在海中者也。」《江南通志》:「在州(指海州)東北海中有大洲,謂之郁洲。」《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鬱林山,亦名郁山,在江蘇灌雲縣東北郁洲,舊在海中……今已連於大陸,名雲台山。」《雲台新志》:「康熙四十年」,雲台山與海州大陸「渡口漸塞」,「至五十年,忽成陸地。」至於古今地名更易就不需贅述了。
2.從自然景觀看,不差分毫。在世人眼裡,雲台山早就是一座遠離人寰的海中仙山。唐開元年間《東海縣鬱林觀東岩壁紀》石刻描述雲台山:「霧夕與碧海同深,朝霞將赤城爭峻。」宋蘇東坡於孔望山遙望海中仙山,寫詩嘆道:「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舊聞草木皆仙葯,欲棄妻孥守市寰。」上述兩例皆為前人所述,絕非牽強附會。即使是吳承恩時代,雲台山也仍還是海中山島。明隆慶三年,海州知州楊本俊《登雲台山》詩雲:「山如駕海海圍山,山海奇觀在此間。乘興時來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塵寰。」試問有哪座山能比雲台山更象《西遊記》中的花果山?
3.從作者籍貫看,相去不遠。吳承恩長期生活於淮安,這是世人皆知的,祖籍是與淮安緊鄰的漣水,則在為其父親撰的《先府賓墓誌銘》中寫得明白。查一查史籍方誌就知道,明代以前漣水曾幾度歸屬海州,海州也曾長期歸淮安府管轄。所以,吳承恩自號「淮海浪士」、「淮海豎儒」,號「郁洲山(即雲台山)人」的吳恆宣則在其著述《雲台山志》扉頁上署名「淮陰吳恆宣」。吳承恩作為本地人,寫熟悉的本地風物當為順理成章之事。
4.從交遊行跡看,來往甚頻。海州不僅有吳氏族人,也有吳承恩的親戚,更有與其相處甚殷的摯友,因之吳承恩的行跡、交遊便與雲台山所在地有了不解之緣。雲台山吳氏與淮安吳氏之間的宗族關聯十分清楚。雲台山吳氏為書香門第,世代居守「即林園」,並作為施主修立了相傳長春子邱處機棲真過的「長春庵」。吳承恩後人淮安人吳進曾三赴雲台,不僅盛贊其「家兄」吳用晦所居守「即林園」之幽美,還在那裡發現了吳承恩之遺稿《倉卒未及錄》及其它詩文。《嘉慶海州志》載有胡璉及其子、孫、重孫四代人的小傳,吳承恩在與胡家來往的相關詩文中稱胡璉為「我師」、「我舅」。隆慶四年(1570年)任淮安知府的陳文燭,倡修《隆慶海州志》並為之作序,被稱為淮安「二吳高士」的漣水吳承恩、沭陽(海州屬縣)吳萬山皆為陳家座上客,陳文燭還從吳承恩手中得到過海州刺史李邕書寫的《娑羅樹碑》拓片,可見吳承恩對海州史跡頗為知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吳承恩正在醞釀創作《西遊記》,校正《隆慶海州志》的贛榆人裴天祐晉大理寺卿,吳承恩以詩《贈裴鶴洲晉列卿逢初度歌》贈之雲:「主人本是瀛洲客」,指稱裴氏家鄉之雲台山為海上仙山,可見吳承恩對雲台山的地理掌故很是熟悉。
5.從宗教背景看,與其淵源頗深。連雲港地區的雲台山在漢代即成為太平道信徒修煉的最佳選地,晉代道教學者、煉丹家葛洪稱雲台山(郁州)為海上島嶼類煉丹場所的重要選地。晉代天師道孫恩、盧循起義將雲台山地區作為其轉戰的重要根據地。唐初著名道教學者成玄英也曾長期隱居於連雲港雲台山。在宋代以前雲台山一直被道教公認為第七十二福地,並為全真道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宋、元、明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道、佛教相互融合的時期,此時雲台山取得了道教老資格尊神「三官」根本道場的地位。自漢代佛教從西域傳到中國內地後,海州地區和內地其它地域一樣,佛教漸漸傳播開來,除孔望山漢代佛教摩崖石刻外,海州廣建佛寺,修簍浮圖,歷史上建有三元聖宮、石佛庵、大佛殿、海清寺、船石庵、雲門寺、鎮海寺等佛教寺院幾十處之多。雲台山地區作為歷史上重要的宗教活動集中場所,與淮揚等周邊地區宗教往來不絕,從而為《西遊記》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雲台山寺廟名稱以及歷史上三元宮道、佛並揉更迭也能在《西遊記》中找到相關投影。
6.從民間傳說看,對其影響在前。雲台山地區關於唐狀元陳光蕊、宰相殷開山及其女殷小姐的傳說、資料很多,地方文獻多有記載。吳承恩信手拈來,直接取材。到了《西遊記》里,陳光蕊成了唐僧的父親,唐僧也隨之由史實中的「河南緱氏」人變成了海州人,唐僧也成為了雲台山三元宮中的天、地、水三官的弟兄。
7.從猴王原型看,與其密切相關。《西遊記》是在我國古代人民群眾集體創作的基礎上,由吳承恩進行集大成的再創作形成的。現存《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為南宋時說話人使用的話本,寫了猴行者化身白衣秀士保護唐僧取經、沿途降妖伏怪的故事。該書中的猴行者顯然是後來《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前身,「神通」卻遠不及孫悟空,且整個形象與吳承恩筆下的美猴王有本質的區別。學術界較為廣泛認同的孫悟空原型,是《古岳讀經》中的「淮渦水神」「無支祁」,這也與雲台山不無關系。吳承恩生活的時代,淮水動輒決堤,連年成災,吳承恩有著很深的水患情結,為此曾寫作《瑞龍歌》。雲台山在地理舊籍中被認作為淮水入海口,無支祈被鎖在入海口的大山「足下」,明代淮安地區(時海州屬淮安)只有雲台山為地處入海口的大山。
『肆』 花果山的景點
花果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創建先進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先進單位,中國十佳旅遊景區、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全國「黃金周」旅遊直報點和全國空氣質量預報系統點。[1]
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而著稱名聞海內外。唐、宋、元、明、清先後在這里築廟建塔,千百年來的古建築、古遺址、古石刻、及歷代文人墨客的游蹤手跡遍布山中。早在明萬曆30年,朱翊鈞皇帝已頒旨花果山中的三元宮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皇帝親題「遙鎮洪流」四字鐫刻在花果山主峰玉女峰上,以表對花果山神靈的敬仰。李白:「明日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與蘇軾:「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都是雲台山,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和「海內四大靈山之一」美譽。[1]
中文名稱
花果山
外文名稱
Mount Huaguoshan
地理位置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鬱林路5號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75.39平方公里[1]
預訂門票 85.00元起
攜程旅遊提供
去訂票
快速
導航
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地質地貌景區榮譽自然景觀景點介紹歷史文化實用信息交通信息
位置境域
花果山風景區所在的連雲港市位於我國萬裏海疆的中部,江蘇省的東北部,東臨黃海,西接中原,北扼齊魯,南達江淮,與日本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景區面積75.39平方公里,層巒疊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蘇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峭壁懸崖,巍峨壯觀。[2]
氣候特徵
花果山景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既有暖溫帶氣候特徵,在雲台山南麓又有北亞熱帶氣候特徵,既有南北氣候過渡地帶的氣候特徵,又有海洋向內陸過渡地帶的氣候特徵。總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季。常年平均氣溫在14℃左右,年平均最高氣溫19℃,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0℃,既無嚴寒又無酷暑,其次,年平均總降水量920多毫米,是濕潤型的雨量;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0%,這是非常適宜人居的體感舒適度。[3]
共34張
連雲港花果山美景
游覽花果山四季皆宜,春來鳥語花香、夏日飛瀑急湍、秋季風景如畫、冬日銀裝素裹。晴游花果山,登山遠望、日出海上、大海茫茫、風帆點點、身臨其境、使人頓覺「恍疑身世出塵寰」;雨登花果山、雲山霧海、如入畫圖,如
『伍』 花果山的花果山景觀
花果山被抄譽為「孫大襲聖故里」,位於連雲港東南15公里,前雲台山中麓。原名蒼梧山,亦稱青峰頂,明代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寫道:「海外有一國土,名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真個好山……,四季好花常開,八節仙果不絕。」此花果山的原型就是連雲港的花果山。後因有毛主席和外國友人閑諞時講了孫猴子的老家在此而引起官員關注,投入較大,形成一定規模,名氣不小,但以人造景觀為主(跟團主要范圍),自然景觀尚可(自由行感覺)。好一些的景觀如玉女峰海拔625.25米,是江蘇最高峰(江蘇實在是沒什麼山),雖然不高,但是平地而起,還行,特別是雨霧中有些山的氣勢;水簾洞雖然是人造的,在外面看也許大失所望,但不要怕濕穿洞而去還是有所慰藉的;其他如怪石園、72洞、鹿苑附近乖巧的猴子(比起峨眉山的猴子,花果山的猴子真是文明可愛了)也不錯。
『陸』 花果山的自然景觀
1、森林景觀。有植物1400多種,如白皮鬆、迎賓松、盤龍松、天狼松、藤戀樹、華蓋專樹、飛天樹等屬,兼有眾多奇花異草,色彩斑斕,姿態萬千。脊椎動物200餘種,多毒蛇遊人需小心,有金錢豹、香獐、草鹿、羚羊、大小靈貓、金雕、啄木鳥、相思鳥、八哥、杜鵑等,給遊人增添無窮野趣。
2、春花爛熳。繼迎春、連翹綻開,柳梢泛綠,櫻花、紫藤迎風怒放,桃花灼灼、梨花素素,更有紅、白、紫各色杜鵑,叢叢簇簇,遍布山崗,蜂蝶漫舞,景色奇妙。
3、秋山紅葉。深秋來臨,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如花似錦,絢麗多姿,更兼松柏蒼翠,碩果累累,林區風光分外妖嬈。
4、奇峰異石。基岩為花崗岩,經冰川活動,斷層切割,形成名峰八十一,奇石一百零八,千姿百態,鬼斧神工。主要有:麥穗山、石簾山、師徒峰、羅漢峰、唐僧石、雙猴接吻、金雕群猴、悟空議事等。摞摞石,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飛來石」,堪稱天下奇觀。
5、泉溪潭瀑。內有九曲玉溪、七峪碧水、飛瀑懸簾,珍珠潭、西佛泉、瑤池、水簾洞等景觀各異,魅力無窮,瀑布20多處,分五大類型,碧水長流,各具特色,著名的有玉女瀑、隱龍瀑、雙疊瀑等。
『柒』 連雲港花果山旅遊景點介紹
花果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創建先進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先進單位;
中國十佳旅遊景區、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全國「黃金周」旅遊直報點和全國空氣質量預報系統點。
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而著稱名聞海內外。唐、宋、元、明、清先後在這里築廟建塔,千百年來的古建築、古遺址、古石刻、及歷代文人墨客的游蹤手跡遍步山中。早在明萬曆30年,朱翊鈞皇帝已頒旨花果山中的三元宮為天下名山寺院。
康熙皇帝親題「遙鎮洪流」四字鐫刻在花果山主峰玉女峰上,以表對花果山神靈的敬仰。李白:「明~日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與蘇軾:「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都是雲台山,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和「海內四大靈山之一」美譽。
(7)花果山景觀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花果山景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既有暖溫帶氣候特徵,在雲台山南麓又有北亞熱帶氣候特徵,既有南北氣候過渡地帶的氣候特徵,又有海洋向內陸過渡地帶的氣候特徵。總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季。
常年平均氣溫在14℃左右,年平均最高氣溫19℃,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0℃,既無嚴寒又無酷暑,其次,年平均總降水量920多毫米,是濕潤型的雨量;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0%,這是非常適宜人居的體感舒適度。
『捌』 連雲港花果山雲海奇觀,這片景象是怎樣的
花果山冬日驚現雲海奇觀 ,連雲港花果山冬日驚現雲海景觀。陽光下大片雲海將花果山擁抱,雲海如飄盪的棉絮,山巒被浩渺的雲海淹沒,汪洋一片,似海非海,只有少數海拔高的山峰露出頂端,氣勢磅礴。雲海將這座《西遊記》中描寫的“仙山”裝扮得格外迷人,讓來此的遊客驚嘆不已。連雲港花果山出現難得一得的“雲海”美景,雲海環繞中的花果山,如夢似幻,宛若天上人間 。
雨後的花果山,霧氣在群山環繞之下凝聚,形成無邊無際的雲海,猶如人間仙境。群山被白雲濃霧吞沒,風吹過雲海浮波,猶如廣闊海洋,似銀河倒瀉,如浪花飛濺。層層山霧在雲間游動,像畫家潑墨,使原來清幽的山景,成為一幅幅絕世的丹青。
群山被白雲和濃霧吞沒,風從雲海中吹過,猶如浩瀚的海洋,猶如銀河傾瀉而下,猶如波濤飛濺。層層的山霧在雲間游弋,猶如一位畫家潑墨,使原本寧靜的山景成為一幅無與倫比的畫作。
『玖』 連雲港花果山有什麼景點
花果山山門。花果山山門是由四隻石雕雄獅把守,這就充分體現了花果山的特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廣場四周這些石猴,是花果山的迎賓猴,原數108隻,暗寓36天罡、72地煞之數。山門背面的匾額上書寫的「東勝神州」這四個字,是由中國書法協會代主席沈鵬先生題寫。
水簾洞。水簾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點。這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老家水簾洞的原型。早在《西遊記》成書之前,水簾洞已名聞遐邇。在明顧乾的《雲台三十六景》以及張朝瑞等人的游記和各類方誌文獻中已有詳盡生動的描述。
三元宮。三元宮處於花果山三元宮建築群的中心,雕梁畫棟,殿宇森羅。據載,它發跡於唐,重建於宋,敕賜和擴建於明,香火兩萬家,後又多次修葺於清。1938年遭日軍轟炸,翌年日寇搜山時被焚。「文革」後,依明朝的建築風格逐步修復,現已形成以海寧禪寺為主體的廟宇群。當今的山門和「敕賜護國三元宮」門額,是明代遺物。三元宮正門右面那棵古柏,是宋代留存。院內的兩棵銀杏樹,都過一千一百年了。
迎曙亭。據《雲台補遺》記載,唐建「望日樓」,後倒塌。明萬曆年間,在原址建「海曙樓」。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捐資重修,親題「海曙樓」於門額,撰.並書聯於門側:「曙色正平分,聽萬籟無聲,已覺人來天上;樓光開四面,看一輪初上,始知身在日邊」。公元1986年,在海曙樓遺址,修建了「迎曙亭」,這是現今我國最大的全石結構的亭子。
阿育王塔。海清寺阿育王塔,是蘇北地區現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寶塔。據建塔時嵌在塔內壁上的碑文記載,此地原先曾建過一座塔,在唐代時號稱全國第二,可見此塔在我國的建塔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阿育王塔自古就是雲台山的一個主要景點,明代叫「古塔穿雲」,清代叫「塔影團圓」。
七十二洞。花果山上洞穴特多,總稱「七十二洞」,乃是若干萬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形成的奇觀。除了海天洞,著名的還有二仙洞、萬佛洞、朝陽洞、嘯雲洞、華嚴洞、蓮花洞等。《西遊記》第三回,描寫花果山間的七十二洞妖魔,盡皆歸順猴王,並在花果山保衛戰中充當先鋒。
花果山石。天然碑是花果山中最大的一塊古代摩崖石刻,石刻上的內容是明朝海州知州唐伯元寫的一篇《游青峰記》。因他率領邀覽花果山的貢生中有一位名叫顧乾的,是《雲台山志》、《雲台三十六景詩》的作者,他恰好要赴京,唐伯元便寫好了這篇游記送給他,並刻於「朝陽庵右」,即現今的天然碑上。
大聖佛。大聖佛是在自然石的基礎上,鑿刻而成的孫大聖頭像,供孫大聖的信仰者祭祀。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回真經,功德圓滿,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地位已遠遠高於觀音菩薩。斗戰勝佛,顧名思義是好鬥善斗,而且是凡斗必勝。
玉女峰。花果山玉女峰,海拔624.4米,江蘇省最高峰。如今在山南東磊,可看到關於玉女洗頭盆的遺跡和石刻。傳說,雲霧縹緲之際,花果山巓顯現出玉女身姿,娉婷婀娜,妙曼神奇。
玉皇閣。原為玉皇宮,道教宮觀,石匾仍在。明萬曆十五年之前,已是三元宮建築群中最高的廟宇建築。它與前殿、大殿、團圓宮一樣,皆依山而建,在一條子午線上。1992年在原址建玉皇閣,是一座接近花果山極頂、高24米的三層六角亭閣,常被霞光雲霧纏繞。立於玉皇宮上,可俯視水簾洞、三元宮、南天門、孔雀溝。
九龍橋。九龍橋是因為山上有九條山澗像九條舞動著的龍,從四面八方匯集於橋下而得名。那時候百姓都相信龍是神,一些香客就在此橋小憩一刻,來沾一點龍的壽氣,再進山求佛,保全家萬事平安,因此九龍橋又叫萬壽橋。
多寶佛塔。據史書記載,多寶佛塔建於明代,但是,塔建成不久後倒塌。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原塔基平台才重見天日。經開掘塔心石室,發現有鎏金銅像及大批古錢幣。現今的塔仿南唐風格,於1995年重建。塔體石雕,實心,長柄鈴型,高12.77米,九級八面。塔身周圍有石雕佛像64尊,玲瓏精緻,栩栩如生,風韻各異,神采紛呈,是步游者必賞之景。
飛來石。飛來石又叫觀日峰。傳說是孫悟空出生時炸裂的那一半石卵飛落於此。山下的朝陽鎮,是毛澤東主席為《大社的優越性》寫的按語所指的地方。遠處閃閃發光的是一方方鹽田,越過鹽田便是萬頃碧海。在這里,還能看到兩個極致的景觀: 雲台鋪海 、 海上日出。
『拾』 花果山的人文景觀
1、碑碣石刻。古廟內尚存碑碣17塊,清乾隆十五年的兩通碑具有重要價值。石刻古代較多,至今尚有5處。2、石棧道。七峪溝尚有兩段石道,石壁間鑿孔,巧以石柱、石條鋪架而成,古樸險峻。
3、北斗閣。位於岳頂山巔,面南,雙層飛檐仿唐建築,內有四面佛塑像,重九盛會香客雲集。
4、花果山書畫院。位於大里溝中部,北倚獨秀峰,南臨九曲玉溪,主建築展廳一座,接待樓兩座,前有石砌拱橋,紅牆綠瓦,環境清幽,格調高雅。
5、將軍碑林。內有百餘幅中國當代將軍題詞石刻,其中包括徐向前元帥、李德生上將等名將題詞。
6、名人詩畫。岑參、白居易、韓愈、劉禹錫、李賀、邵雍、元好問等均有題詩,唐伯虎有詩畫四幀。
一、花果山十八羅漢峰下原有花山廟,規模雄偉,始建於中唐時期,共186間,五進建築,分別敬奉唐僧師徒四人及白龍馬。廟內牆壁上有《大唐聖僧西域取經記》彩繪壁畫。可惜50年前毀於戰火。花果山村群眾世代敬奉西佛孫大聖。
二、《西遊記》取經僧唐玄奘名陳江流,洛陽偃師候氏人。出身儒學世家,十三歲時出家洛陽凈土寺,現在玄奘故里已對外開放。唐僧西天取經必經宜陽,花果山收悟空為徒順理成章。況取經回來,講經之所又是洛陽白馬寺。
三、花果山景區的諸多地域名稱,都可在《西遊記》中得到印證。如南天門、鐵板橋、水簾洞、高老莊、柿樹溝、玉皇頂、瑤池、西佛殿、通天河、火焰山等,可以想像吳承恩當年到花果山地區考察,耳聞目睹諸多孫悟空保唐僧取經傳說和秀麗的自然景觀,雄偉壯觀的西佛廟等建築,《西遊記》創作激情奔騰構思醞釀,隨創作出千古名著。
四、花果山俏麗的自然山水風光和濃郁的西遊神話傳說,吸引了眾多達官顯貴文人騷客到此觀光游覽吟詩作賦,白居易、韓愈、劉禹錫、王祝、李賀、邵雍、司馬光、張耒、元好問、唐伯虎、連風流天子李隆基也曾在三鄉神遊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留下了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