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猿聲啼不住風景地
⑴ 李白的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寫的是哪裡的風景
長江三峽
描寫的是長江三峽:白帝城、巫峽、西陵峽、瞿塘峽。湖北荊州市江陵縣。原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⑵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寫的是什麼地方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寫的是三峽。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早內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容》
全文內容:
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
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盪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
⑶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風景地是什麼
風景地是長江三峽。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發:啟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
辭:告別。
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白帝: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於長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
住:停息。一作「盡」。
輕舟已過:一作「須臾過卻」。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釋義:
清晨告別白雲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沿途兩岸奇峰陡立、峭壁對峙,自西向東依次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跨重慶奉節縣、重慶巫山縣、湖北巴東縣、湖北秭歸縣、湖北宜昌市,長193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3)兩岸猿聲啼不住風景地擴展閱讀:
發源於青海唐古拉山脈的長江,綿延6000餘里。其中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和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之間,具有別處風景無法取代的魅力,既有江之雄奇,也有峽之幽峭,兼具二者之美,世人把這一段峽谷叫作「長江三峽」。
乘船沿江漂流而下,依次經過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全長191公里。江水切過陡峻的巫山山脈,在懸崖絕壁中賓士而過,形成急流險灘。
三峽真是名符其實的峽谷,它又深又窄,兩岸峭壁和山嶺高達500米至1000多米,而江面最窄處卻不足100米,因此水流湍急,最大流速可達每小時30公里。這樣奇絕的景緻,自然吸引眾多詩人前來。
杜甫就曾漫遊至此。他乘船由成都出發,沿長江直至忠州途中,面對滔滔的長江水和江岸的壯麗風光,不由想起自己長期在外漂泊流離,揮手寫下著名的傑作五律《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初夏的夜晚,草己長得很繁茂,天氣晴朗,微風吹拂,一隻落了船帆的小船孤獨地停泊在江邊。從岸上望去,便看到它那高高的桅桿,以及一點似明似暗的燈火。杜甫筆下的長江夜景,竟也是那樣壯觀開闊。
除了奇山秀水,山峽的「猿聲」也為詩人所銘記。陸游在《山峽歌》中就寫到「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漢代樂府詩也記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進入21世紀後,由於人類活動增加和濫砍亂伐,三峽的自然生態遭到破壞,已經很少能聽到三峽猿啼。但近幾年,隨著景區逐漸注重動物保護,遊客又能夠重新看到獼猴的身影,聽到它們啼叫了。
⑷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描寫的哪處風景名勝
湖北人都知道!
三峽!歡迎來玩!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楊齊賢註:"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註:"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前人或以此詩為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細審"千里江陵一日還"詩意,可知曾從江陵上三峽,此當為返還之作。應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時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2.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三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想乘了飛快的汽車於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朴》)
⑸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風景地是什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內絕句,是李白詩作中容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⑹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描寫哪個景區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描寫三峽景區。公元759年春天,李版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權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
⑺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風景地在那裡
早發白帝城來 / 白帝下源江陵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
前人曾認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另有:
三峽
作者:酈道元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⑻ 寫出與詩有關風景地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橫看成嶺側成峰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三峽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天門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廬山
⑼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打一風景地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寫的是長江三峽這個地方
⑽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哪個風景地的廣告詞
兩岸猿聲啼復不住輕舟已過萬重製山描寫的是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楊齊賢註:「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註:「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前人曾認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