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中斷楚江開是說哪個風景區
⑴ 天門中斷楚江開........寫的是什麼山
是在長江上的西梁山,
位於長江中下游西岸,距和縣縣城36公里,與當塗縣東梁山隔江對峙,合稱天門山,又名峨眉山.
唐朝大詩人李白詩雲"天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⑵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描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
博望山、梁山夾峙於長江兩岸,江面變窄,加之由西向東的長江走勢在這一帶呈北折之態,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環旋轉。「回」字鮮明地概括了天門山下的流水不同於長江別的地方流水的自身特點,落語看似平常,實准確難移。
⑶ 天門中斷楚江開是指哪個景點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天門山,就是安版徽當塗縣的權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名。
⑷ 天門中斷楚江開說的是哪
說的復是長江流經舊楚地制的風光。天門山,就是安徽當塗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名!這個並不是說的我們的天門哦,雖然屬於楚地但是也僅僅只有一個長江支流 漢江
⑸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楚江指的是什麼中斷指的是什麼
楚江:長江流經舊楚地的一段,當塗在戰國時期屬楚國,故流經此地的長江稱楚江。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唐代李白《望天門山》全詩為: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注釋:
1、天門山:位於今安徽省當塗縣西南長江兩岸,東為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西為西梁山(又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2、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3、楚江:長江流經舊楚地的一段,當塗在戰國時期屬楚國,故流經此地的長江稱楚江。
4、開:劈開,斷開。
5、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轉。指這一段江水由於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並更加洶涌。
7、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
8、出:突出,出現。
9、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彷彿來自日邊。
(5)天門中斷楚江開是說哪個風景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當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
思想感情: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賞析:
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兩句即從「江」與「山」的關系著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盪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
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由於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自我形象。
這首詩都用白描,緊扣題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見其構思高妙。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充分顯示了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
⑹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詩中寫的什麼地方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詩中寫的地方是天門山。
該句出自唐代李白《望內天門山》。容
《望天門山》
唐代 李白
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迴旋。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6)天門中斷楚江開是說哪個風景區擴展閱讀:
《望天門山》創作背景:
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是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
《望天門山》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⑺ 天門中斷楚江開,描述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
張家界天門山
⑻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寫的是什麼景色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釋義:天門山之所以從中間斷開是因為楚江的江水回把它沖斷答開的,東流的江水在這里折回轉向北方向奔流。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盪而出的氣勢。「碧」字明寫江水之色,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迴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
⑼ 天門中斷楚江開是說哪個風景區
蕪湖市天門山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