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景觀設計
❶ 西津水電站的大壩建築
擋水建築物:壩型為重力壩,壩頂高程71.00m,壩頂長833.47m,最大壩高為41.00m,壩基為粗粒黑雲花崗岩。泄水建築物:空腹溢流壩,溢流堰是實用堰,堰頂高程51.00m,溢流壩段長299.7m,共有17空,每凈寬14m。下流消能防沖方式為面流消能。引水建築物:電站設計引用流量為4×490 立方米/秒,進水口底板高程為39.0m,每台機有三個進水口,進水用平板剛閘門控制。電站修建的是壩式廠房。通航建築為船閘,共有兩級,即三個閘首和兩個閘室,工作門為人字門。
主壩壩型為混凝土寬縫重力壩,最大壩高41米,壩頂長833.47米,壩基岩石為花崗岩,壩體工程量31.6萬立米,主要泄洪方式為壩頂溢流。北與廠房連成一體,宛若巨龍盤江、氣勢十分雄偉。屬於混凝土寬縫重力壩,作用是攔沙蓄水,使上下游形成落差,充分利用水能發電,鬱江河水至此被攔腰截斷,上游形成一個廣袤百里的人工湖--西津湖,昔日亂石險灘盡沒其中。登壩遠眺,青山綠水,白雲藍天,波光粼粼,帆影點點,滿眼風光,怡人情懷。及至洪水季節,滔滔江水經溢流孔飛瀉而下,壩底驚濤翻滾,激盪有聲,一時珠霧迷空,百鷺低飛,自成景觀。大壩北側有一山嶺,因保護得法,樹木茂盛,蒼松滴翠,每天都有數百隻白鶴,白鷺在此棲身、嬉戲,實屬一奇觀。
西津水電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的一座以發電為主,兼顧航運的水電站,位於西江支流鬱江,在南寧市下游約100公里。西津水電站是廣西電網的主要電站之一,對廣西地區工農業的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近年來在電站運行管理上,利用電子計算機,採用洪水預報調度,減少棄水,提高了發電效益。
❷ 談如何做好水景觀設計
提及水環境設計,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的說法。水體作為一個造景要素,不僅具有生態價值,而且可以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增強居住舒適感,水的形態、風韻、氣勢、聲音蘊含著無窮的詩意、畫意和情意,豐富了空間環境,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的聯想。水景能夠在景觀中發揮特殊的作用,能夠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可是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營建適於人欣賞的水景成為每一個景觀設計師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觀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帶給人們無窮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於水自身的特性。
1、流動性:地球的重力使水從高向低不停地流動,這種位移的變化使水處於不斷循環運動中,充分體現出水柔美、活潑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湧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狀態帶給人強烈的視聽感受。此外,風這一時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動,在平靜的湖面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派詩情畫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交相輝映的畫面。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綠、晴空和建築交織變幻,視野收放開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瑩,色彩繽紛,將建築環境襯托得如詩如畫。
3、可塑性:水是一種連續的物質,無形而消極,本身沒有固定形狀,但通過容器或噴頭,卻能塑造成多種形態。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說:「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環繞,欲肥膩,欲噴薄……」,就極為詳盡地描繪了水的多種多樣的形態。
4、聲、色特性:水本沒有自己的聲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餘空氣的多少決定了水的聲音。涓涓細流發出的悅耳動聽的水聲,瀑布、海浪發出的轟鳴都有益於營造空靈超脫的意境;水雖然沒有顏色,是透明的液體,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線中青藍色的反射作用賦予它豐富的顏色;周圍環境顏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隨著景物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二、水的景觀現狀分析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於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卻靜靜的躺在水裡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乾涸的水池了……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築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製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三、水環境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水景設計要力求創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區的建築造型、景觀空間布置一樣。也應有創新、特色,而目前相當部分樓盤的環境設計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島」一一造「碼頭」幾乎成了水景設計三步曲,幾乎都是「克隆」照搬,給人感覺千篇一律、毫無新鮮感。事實上我們應該根據樓盤的開發理念來設計主題,結合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主題的水景。可以是寬廣的湖面,可以是彎彎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狀,也可以大膽地採用人工幾何物體;可以用鵝卵石鋪底,也可以採用彩色馬賽克;可以體現東方園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鑒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現,也可將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頂順流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但無論何種類型和風格,採用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與眾不同的水環境。
(二)、水景設計要有層次和變化,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環境設計需要「點」、「線」、「面」,水景設計同樣免同寬的水帶,如可以採用「九曲十八彎」、「時寬時窄」的設計。強調線的豐富,可以在節點上通過新穎的噴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強化點的淵源,通過水簾、水幕和各種形體的湖面,豐富水面的表現,賦予更多的功能。同時水景設計要將整個水系分為不同的層次:有整個小區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會所、中心景觀結合起來;也有不同組團的小的水帶、水景主題,要融於組團的環境綠化,和住戶親密接觸,可以穿過住宅大堂,可以流經居民的私家花園等;還有私家花園內或住它內的水景,尤其對於別墅類低密度住宅,可以從住宅中穿過,分隔各個不同功能的區域,也可以在花園和內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種植池,也可以成為兒童的戲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盡量設計流動的水景。在規劃上包括世界景觀設計公司的專家學者都認為規劃應該有動態與靜態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動的與靜止的水景設計中,我們應該更加推崇流動的水景設計。流動的水景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水的流動創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使景觀更加突出,園林與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動」與「靜」有很好的結合,在水景與園林及建築小品的結合中形成一種「將動而未動」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狀態,因此水景設計不是簡單的「水」,更重要的是,讓水能夠按照設計師的想法、按照環境主題的要求進行不同的「動」的表現或表演,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是水的「舞蹈」,她應有豐富的表情、美侖美奐的動作。
(四)、盡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區的基地本來就有河道和水系,並且沒有什麼污染的話,在進行環境規劃時應盡量考慮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規劃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環境沒計是濕地概念設計,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包括沼澤、濕草甸、湖泊、河流、灘塗等,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防止自然災害等功能。濕地最寶貴的資源是水。利用濕地作為環境設計的主要考慮點,就是:要維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態系統和植被生物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景觀塑造和規劃。當然整個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壞,如果已經被污染,還是要進行清理根治,恢復水系的生態,給住戶一個良好的生態水環境。
(五)、水景要強化人的參與和停留,支持社區活動。在住區的環境建設中,應注重營造人際共享和交流的空間,水景的設計也強調人能夠進行參與,能夠支持社區的活動,比如,在主要水景周邊設置人活動休憩的場地,設置相應的設施和桌椅,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水景,同時水景還要隨時可以親近,可以接觸,可以嬉戲,可以讓水在大堂成為空間的中心,為大堂的室內空間增添生機,可以流經或穿過中心會所,形成會所水主題景觀等等,總之,要為住區內的業主提供優美的、可以參與、接觸、停留的以水為主題的景觀環境和空間,支持社區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鄰里氛圍,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實現環境景觀設計的重要目的。
例如勞倫斯設計的美國加州某宅園中的水景,水從噴泉湧出,匯於高台之中,然後從四周空透的台邊像水簾般傾瀉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與台階的介面是溢水口,水從池中溢出跌入一級級的台階之後進入水渠,漸漸趨於平靜,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運動感,避免單調而設置了一些排列規整的阻水石,最後,水流漸趨平穩,匯人了更大的,寧靜的水池之中,頗具奔流歸大海勢,雖然水景規模並不大,但卻體現了水運動序列的一個完整過程。
四、水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則。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則。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則。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四是宜「虛」不宜「實」原則。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五、水景的開發和利用
親水是人們的天性,水體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營造「詩情畫意」的景觀效果,而且也能運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間,延伸、引導空間,用設計師的創意理念去多樣化地豐富景觀環境內容,達到活化空間、創造情意。
1、 空間的拓展.規模較大的面狀空間,在環境空間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間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虛無的形態弱化了空間界限,延展了空間范圍,有助於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僅給水面帶來光波的動感,使水面產生虛空間,產生開闊、深遠之感。
2、空間的延伸引導.小規模的水面或點式水景,在環境中起著點景作用,構成空間的視覺焦點,從而起到引導作用,其布置較為靈活;並且這樣的水景與水面大面積不同,更易與人直接產生戲水活動,不僅增強了對景觀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也滿足了人們親水的心理。
3、 空間的層次.水景作為視覺對象,具有豐富的視覺層次。其多樣的形態和可塑性,可以靈活組織成各種點、線、面式的水景,通過不同疊合的方式形成三維立體空間;並利用周圍的環境,建築掩映、分割和充實空間,起到點景、對景、背景的作用,獲得豐富的空間層次。
❸ 景觀擴初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景觀擴初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景觀擴初設計是對景觀設計方案的深化細化,是景觀施工圖的前期准備;2.景觀擴初設計要標明主要材質、尺寸、大致結構做法、高差、坐標等;3.景觀擴初設計要求設計者具備熟練的標准制圖技法,熟悉各類景觀設計的相關規范,了解各種景觀施工工藝,對尺度,比例,色彩等景觀美學理論實踐知識都有相當的要求。
❹ 和一般風景區規劃相比,水利風景區規劃設計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天成國際景觀策略規劃有限公司 根據多年的 旅遊規劃設計 經驗,指出和一般風景區相比,水利風景區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1.1以水為主體,以水文化為主題 水是水利風景區的主體,所有的水利風景區都是以水為重要景觀和環境背景的載體。缺少水,沒有水景支撐,水利風景區不復存在;水不美,水量不大,水利風景區也難逃厄運。保護水,保護水生態,是水利風景區的立身之本。 山因水而靈,水得山而幽。如果只有水,除了水還是水,那不過是一片汪洋。因此,水利風景區不但要有水,還要有優美的環境,要有文化。要以水文化為主題,做強做大水文化產業,才能把水利風景區建設好,經營好。 1.2與水工程相輔相成 水利風景區因水利工程而形成,因水利工程雄偉而壯闊;水利工程因水利風景區的旅遊開發而增加收益,因旅遊風景區開發效益的提高而擴大知名度,水利科學知識、水文化觀念和認識,也因為二者的和諧雙贏而得到普及。但是,水利風景區的旅遊開發必須以水利工程安全為前提,在水利風景資源開發的全過程中,工程安全是「高壓線」,必須放在首位。在大壩、溢洪道上不能建房,在大壩內坡不得修建碼頭,凡危害工程安全的旅遊設施都要一律無條件拆除。 1.3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等關系復雜 和一般風景區不同,水利風景區不僅包括水體,還包括相當部分的陸地。一般說來,水體部分通過征地已變成國有土地,由水務部門管理;陸地部分是農村集體所有,經營和使用由農民個人說了算。這種產權關系,很不利於水利風景區的發展。但如果由農民分頭來開發和建設,很難保證水利工程的正常運營。需要探索新的開發、管理模式。 1.4空間關系復雜多變 水體的面積和體積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有時變化的幅度非常大,這勢必影響了水利工程的運營和水利風景區的旅遊開發。此外,由於水體的流動性,使水利風景區與周邊山地聯為一體,與上游集雨區域聯為一體;由於水體的下滲性,使水體又與地下的一定空間聯為一體。這些將使水利風景區的旅遊開發變得更加復雜。 總之,水利風景區是一種非常特殊、非常復雜的旅遊吸引物和旅遊目的地,為保證其開發順利、成功,必須充分考慮到它的這些特性,在規劃原則與要求、規劃內容與深度、規劃的審查和實施等方面,充分體現出這些特性。 詳情搜索:天成國際景觀
記得採納啊
❺ 怎樣增加水體景觀,完善排水系統
提及水環境設計,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的說法。水體作為一個造景要素,不僅具有生態價值,而且可以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增強居住舒適感,水的形態、風韻、氣勢、聲音蘊含著無窮的詩意、畫意和情意,豐富了空間環境,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的聯想。水景能夠在景觀中發揮特殊的作用,能夠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可是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營建適於人欣賞的水景成為每一個景觀設計師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觀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帶給人們無窮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於水自身的特性。 1、流動性:地球的重力使水從高向低不停地流動,這種位移的變化使水處於不斷循環運動中,充分體現出水柔美、活潑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湧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狀態帶給人強烈的視聽感受。此外,風這一時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動,在平靜的湖面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派詩情畫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交相輝映的畫面。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綠、晴空和建築交織變幻,視野收放開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瑩,色彩繽紛,將建築環境襯托得如詩如畫。 3、可塑性:水是一種連續的物質,無形而消極,本身沒有固定形狀,但通過容器或噴頭,卻能塑造成多種形態。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說:「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環繞,欲肥膩,欲噴薄……」,就極為詳盡地描繪了水的多種多樣的形態。 4、聲、色特性:水本沒有自己的聲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餘空氣的多少決定了水的聲音。涓涓細流發出的悅耳動聽的水聲,瀑布、海浪發出的轟鳴都有益於營造空靈超脫的意境;水雖然沒有顏色,是透明的液體,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線中青藍色的反射作用賦予它豐富的顏色;周圍環境顏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隨著景物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二、水的景觀現狀分析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於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卻靜靜的躺在水裡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乾涸的水池了……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築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製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三、水環境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水景設計要力求創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區的建築造型、景觀空間布置一樣。也應有創新、特色,而目前相當部分樓盤的環境設計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島」一一造「碼頭」幾乎成了水景設計三步曲,幾乎都是「克隆」照搬,給人感覺千篇一律、毫無新鮮感。事實上我們應該根據樓盤的開發理念來設計主題,結合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主題的水景。可以是寬廣的湖面,可以是彎彎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狀,也可以大膽地採用人工幾何物體;可以用鵝卵石鋪底,也可以採用彩色馬賽克;可以體現東方園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鑒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現,也可將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頂順流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但無論何種類型和風格,採用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與眾不同的水環境。 (二)、水景設計要有層次和變化,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環境設計需要「點」、「線」、「面」,水景設計同樣免同寬的水帶,如可以採用「九曲十八彎」、「時寬時窄」的設計。強調線的豐富,可以在節點上通過新穎的噴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強化點的淵源,通過水簾、水幕和各種形體的湖面,豐富水面的表現,賦予更多的功能。同時水景設計要將整個水系分為不同的層次:有整個小區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會所、中心景觀結合起來;也有不同組團的小的水帶、水景主題,要融於組團的環境綠化,和住戶親密接觸,可以穿過住宅大堂,可以流經居民的私家花園等;還有私家花園內或住它內的水景,尤其對於別墅類低密度住宅,可以從住宅中穿過,分隔各個不同功能的區域,也可以在花園和內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種植池,也可以成為兒童的戲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盡量設計流動的水景。在規劃上包括世界景觀設計公司的專家學者都認為規劃應該有動態與靜態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動的與靜止的水景設計中,我們應該更加推崇流動的水景設計。流動的水景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水的流動創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使景觀更加突出,園林與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動」與「靜」有很好的結合,在水景與園林及建築小品的結合中形成一種「將動而未動」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狀態,因此水景設計不是簡單的「水」,更重要的是,讓水能夠按照設計師的想法、按照環境主題的要求進行不同的「動」的表現或表演,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是水的「舞蹈」,她應有豐富的表情、美侖美奐的動作。 (四)、盡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區的基地本來就有河道和水系,並且沒有什麼污染的話,在進行環境規劃時應盡量考慮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規劃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環境沒計是濕地概念設計,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包括沼澤、濕草甸、湖泊、河流、灘塗等,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防止自然災害等功能。濕地最寶貴的資源是水。利用濕地作為環境設計的主要考慮點,就是:要維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態系統和植被生物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景觀塑造和規劃。當然整個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壞,如果已經被污染,還是要進行清理根治,恢復水系的生態,給住戶一個良好的生態水環境。 (五)、水景要強化人的參與和停留,支持社區活動。在住區的環境建設中,應注重營造人際共享和交流的空間,水景的設計也強調人能夠進行參與,能夠支持社區的活動,比如,在主要水景周邊設置人活動休憩的場地,設置相應的設施和桌椅,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水景,同時水景還要隨時可以親近,可以接觸,可以嬉戲,可以讓水在大堂成為空間的中心,為大堂的室內空間增添生機,可以流經或穿過中心會所,形成會所水主題景觀等等,總之,要為住區內的業主提供優美的、可以參與、接觸、停留的以水為主題的景觀環境和空間,支持社區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鄰里氛圍,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實現環境景觀設計的重要目的。 例如勞倫斯設計的美國加州某宅園中的水景,水從噴泉湧出,匯於高台之中,然後從四周空透的台邊像水簾般傾瀉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與台階的介面是溢水口,水從池中溢出跌入一級級的台階之後進入水渠,漸漸趨於平靜,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運動感,避免單調而設置了一些排列規整的阻水石,最後,水流漸趨平穩,匯人了更大的,寧靜的水池之中,頗具奔流歸大海勢,雖然水景規模並不大,但卻體現了水運動序列的一個完整過程。 四、水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則。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則。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則。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四是宜「虛」不宜「實」原則。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五、水景的開發和利用 親水是人們的天性,水體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營造「詩情畫意」的景觀效果,而且也能運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間,延伸、引導空間,用設計師的創意理念去多樣化地豐富景觀環境內容,達到活化空間、創造情意。 1、 空間的拓展.規模較大的面狀空間,在環境空間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間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虛無的形態弱化了空間界限,延展了空間范圍,有助於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僅給水面帶來光波的動感,使水面產生虛空間,產生開闊、深遠之感。 2、空間的延伸引導.小規模的水面或點式水景,在環境中起著點景作用,構成空間的視覺焦點,從而起到引導作用,其布置較為靈活;並且這樣的水景與水面大面積不同,更易與人直接產生戲水活動,不僅增強了對景觀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也滿足了人們親水的心理。 3、 空間的層次.水景作為視覺對象,具有豐富的視覺層次。其多樣的形態和可塑性,可以靈活組織成各種點、線、面式的水景,通過不同疊合的方式形成三維立體空間;並利用周圍的環境,建築掩映、分割和充實空間,起到點景、對景、背景的作用,獲得豐富的空間層次。
❻ 豐滿大壩 詳細介紹 圖片 地圖
豐滿大壩位於吉林省,第二松花江幹流上的豐滿峽谷的谷口,1937年偽滿時期開工,六年後第一台機組發電。大壩高90多米,當時乃亞洲第一高壩。豐滿水電站庫容百億立方米,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兼具發電、防洪等功能。2011年6月初,有消息稱,國家電網力主張耗資百億拆除並重建豐滿大壩。
基本簡介
豐滿大壩全長1080米。左側為溢流壩段,為孔口式溢流堰,堰頂高程252.5米,有11個孔,各寬12米、高6米。設計泄洪量9020米3/秒,校核最大泄量9240米3/秒,用差動式躍水檻消能。發電廠房位於右側,長189米、寬22米、高38米 。 豐滿大壩高90.5米,為重力壩,壩體混凝土量194萬米3。日本撤退時大壩尚未完成,有些壩段還沒有按設計斷面澆完,而且壩基斷層未經處理,已澆的混凝土質量很差,廊道里漏水嚴重,壩面凍融剝蝕成蜂窩狀。大壩安全處於危險狀態。[1]
編輯本段建設歷程
該工程於1937年4月破土動工,1942年11月初具規模,大江截流,水庫開始蓄水,1943年3月1號機開始發電。豐滿大壩從1937年破土動工到1943年春發電,僅僅用了5年多時間,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機械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建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勞工數量之多,勞動強度之大可想而知。 1946年國民黨接收後,原資源委員會曾派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的美國顧問卡登和中國工程師去研究修復計劃。當時曾提出炸低溢流堰,用降低水庫水位來保大壩安全。但因當時條件很困難,東北也快解放,只鑿掉了少量混凝土,沒有繼續進行。 1948年3月8日,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向即將撤退的吉林守軍下達了蔣介石「撤退前必須徹底炸毀小豐滿堤壩和發電廠全部設備」的手諭。當晚,當班運行值長張文彬面對破壞電廠的國民黨軍隊,機智周旋,確保了發電機組、壓力鋼管完好無損。翌日,飽受磨難的電站回到人民的手中。 1948年東北解放後,即委託蘇聯彼得格勒水電設計院做出豐滿水電站修復和擴建工程的設計(366號設計)。首先為了確保大壩的安全,決定採取積極的加固大壩措施,爭取於1950年汛前突擊澆築57360米3混凝土,以保度汛安全,結果勝利提前完成。接著在壩基和壩體內進行鑽孔灌漿,共72685米;補修壩面27426米2。至1953年土建工程基本完成。並從1953年起陸續安裝由蘇聯供應的機組,其中有1台發電機是哈爾濱電機廠製造的,至1959年共新裝了6台大機組。後來拆掉了一台小機組移作別用。現有機組為1台6萬千瓦,2台6.5萬千瓦,5台7.25萬千瓦以及1台1250千瓦小機組,共計裝機容量55.375萬千瓦。相當於總容量63.9萬千伏安,超過了日本原設計的56.3萬千伏安。通過1回154千伏和5回220千伏高壓輸電線分別向吉林、長春、哈爾濱等地送電,是東北電網中的一座骨幹電站,不僅提供大量電量,還起到系統中調峰、調頻和事故備用等重要作用。 為了保證大壩的安全,後來又在岸邊開挖一條泄洪放空洞,洞徑9.2米,長683米。隧洞進口位於庫區正常高水位以下39米,採用水下岩塞爆破,岩塞實方3794米3,一次爆破成功。 [1]
編輯本段大壩定檢
在1995年開始的水電站大壩首輪定檢中,國家電監會大壩安全監察中心(下稱大壩中心)將豐滿大壩定為正常壩。第二次定檢在2005年底結束時,專家組初步論證意見是仍然可以定為正常壩。東北電網2006年3月向國家電監會上報的文件中,也將自評安全等級報為正常壩。 不過,專家組認為,首次定檢發現的一些問題沒有實質性改進,尤其是溢流壩段的滲漏和凍脹開裂問題較為嚴重。為了督促業主整改,國家電監會2007年底發文將豐滿大壩定為病壩。這意味著它在此後三年內可以帶病運行,但必須維修加固,消除「病症」。 在第二次定檢中,大壩中心將豐滿大壩定位病壩,或者說有條件的正常壩。主要條件即為處理溢流壩段的滲漏。為解決這一問題,東北電網委託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勘院),設計了投資約5200萬元的溢流壩段降低滲水壓力工程,目前施工已經完畢。 2011年5月下旬,豐滿大壩迎來了第三次安全定期檢查(下稱定檢)專家組。定檢結論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這座大壩的命運。[1]
編輯本段相關爭議
平靜的松花湖水面下,圍繞著這座大壩的安全等級評價和重建與否,爭議之聲未絕。國網公司方面正強力推進耗資近百億元的拆除重建計劃,以「徹底解決問題」;反對者認為,對大壩採取維修加固措施即可,拆除重建不僅是一種巨大浪費,還可能導致下游霧凇景觀受威脅等一系列問題。[1]
編輯本段重建難題
霧凇景觀和壩址選擇的問題,或許都會給國網公司重建計劃帶來一定影響。但最為重要的因素,在於豐滿大壩的病究竟有多重。 為了保護霧凇景觀,技術人員提出的對策之一是「三期機組+新機組」聯合發電,繼續從老壩取水口取水發電來提高下泄水溫。但有人認為,此舉將影響豐滿水電站冬季調峰。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重建工程已著手考慮調整老壩拆除方案,加深拆除高度以提高取水水溫。這一方案涉及水下施工,難度增大,施工期間還會對下游水質造成較大影響。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與新壩壩址的選擇不理想有密切關聯。新壩的壩軸線與老壩的壩軸線相差僅120米,與老壩的壩腳線距離更是只有40米。重建方案如果實施,豐滿峽谷口上將出現「一址兩壩」的奇觀。 重建方案的一位設計總負責人說,這幾乎是在下游建壩惟一的選擇,因為過了三期廠房之後,江面就非常開闊,沒法建壩。他承認,這樣的壩址選擇對爆破安全帶來很大挑戰。 水利水電規劃總院一位退休高工還指出,新壩建設必然破壞老壩的消力池,將導致泄洪時水流攜巨大能量直接沖擊新壩並淘刷老壩壩腳。要避免這一情況,需將老壩的蓄水位在汛前降至較低水平,但這又將影響水庫的整體調蓄功能和對下游的供水。 如此尷尬的壩址,還帶來一個新問題。1991年實施的《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第十三條明文規定,禁止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採石、挖沙等危害大壩安全的活動。而對於豐滿這樣的山丘區大型水庫,工程管理范圍為下游從壩腳線向下應不少於200米,工程保護范圍則在工程管理范圍邊界線外延,主要建築物不少於200米。[1]
編輯本段國網態度
國網公司的工作目標從維修加固轉向了拆除重建。2010年2月,國家發改委再次發函,同意將重建方案作為豐滿水電站大壩全面治理方案開展前期工作。2011年6月,國家電網力主張耗資百億重建豐滿大壩。 國網公司大概也很清楚,第三次定檢報告是重建計劃能否實施的關鍵之一。為此,國網公司採取了各種對策,希望增加其話語權。 定檢專家組原本有16位成員,絕大多數來自國網公司以外的機構,且相當大一部分人對豐滿大壩拆除重建持質疑態度。而國網公司在此次定檢現場會議之前要求:邀請支持重建的林皋作為顧問,同時增加4位成員,其中3人來自國網公司。 不僅如此,國網公司自從對重建方案青睞有加,就在想方設法控制局面。 2009年7月30日,由國網公司主導的豐滿水電站大壩全面治理方案論證會在北京舉行。一年前,重建和加固均被確定為重點研究方案,方案設計單位分別是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旗下的東勘院和華東院。 吉林省政府副秘書長張寶田率先發言稱,吉林省將在土地使用、環保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省政府的意見非常明確,就是採用徹底的解決方案,也就是重建方案。」他同時批評加固方案工期長,對下游供水、發電會造成影響。而根據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加固方案工期為34個月,僅為重修方案的一半。 與會專家收到資料的時間僅有一天,尚未去過豐滿大壩,但很多人表態傾向於重建方案。一位專家說:「已經是病壩了,既然咱國家現在有錢,就干吧……」 也有不同聲音。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的林可冀就表示,豐滿大壩有效、出色地運行了70年,能保留還是應該保留,這才是負責的態度。而環保部一位官員在發言中說,「如果會前已經明確用哪個方案,那就不用比選了,先入為主不太好。」 大壩中心向與會專家提供了一份加蓋公章的《豐滿大壩安全監管情況說明》,大意是灌漿加固工程可以保證其長治久安。國網公司副總經理欒軍則回應稱,豐滿大壩諸多先天缺陷均是致命問題,這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強加給中國人民頭上的一個重大安全隱患」。 最終,會議的結論是:灌漿加固方案技術上可行,具有投資少、工期短、對周邊和下游供水基本無影響等優勢,但不能完全滿足國家發改委「徹底解決、不留後患」的要求,「選擇重建方案是合適的」。 在這次方案比選論證會上,欒軍還從投資角度強調重建決心,國網公司每年有2600億元的工程建設金額,不管是加固方案的20多億元,還是重修方案的50多億元,「都在國網公司投資承受能力之內」 。[1]
圖片在網路圖片中有
❼ 水庫大壩建設的要求是什麼
「大壩與生態」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現在社會上對這個問題很關注,爭論也比較多。對此,我談四個方面的認識。
人與自然的關系
研究大壩與生態的關系問題,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前提。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依存、開發、掠奪、和諧。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情況下,人類被動地適應自然,人和自然是一種依存的關系;生產力水平有所提高後,人類開始開發利用自然;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類毫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奪,招致了大自然的報復與懲罰;當人類認識到這種掠奪式開發的嚴重危害後,便開始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境界。
從原始社會的「天人合一」到掠奪階段提出「人定勝天」,再到目前我們所追求的「人天和諧」,人與自然關系發展的四個時期,在哲學意義上是一種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人天和諧」不同於「天人合一」,它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也是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必然要求。
充分認識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史,對自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看待大壩與生態的關系問題有著重要意義。
水電發展的歷史進程
在大壩與生態的關系問題上,水電比較有代表性。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水電的發展歷程。我國水電建設從解放初期裝機16.3萬千瓦,發展到2002年底裝機8607.5萬千瓦,盡管在發展進程中曾數度遭遇困難和挫折,但是仍然頑強地發展,從弱到強,由小到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國水電事業曾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約,先後經歷了技術制約、投資制約、市場制約和生態制約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技術制約階段。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水電事業受建築材料和技術等因素制約,發展速度緩慢。當時,由於缺乏科學的築壩技術和現代化的建築材料、施工機械,修建大壩主要靠人扛肩挑,機械化水平極低,制約了水電事業的發展。
第二,投資制約階段。築壩技術水平逐步得到提高,隨之而來的是資金的制約。在電力短缺的情況下,國家急需發展火電和水電。為加快電力建設,國家制定了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水電發展。由於水電建設的投資相對較大,回報周期較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水電發展主要受著資金的制約。
第三,市場制約階段。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濟實力逐步增強,中央水電投資的增加,極大地緩解了水電建設的資金困難。隨著水電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電力出現相對富餘的局面,水電面臨新的發展格局,同時也遇到了新的困難——市場成為影響水電發展和電力布局的主要制約因素。
第四,生態制約階段。近年來,國內外各界對生態和環境的問題日益重視起來。水電事業在走出技術、資金、市場等因素的困擾後,又面臨新的問題,即如何看待水電開發對生態帶來的影響。當前,社會各界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如怒江該不該開發水電,都江堰的楊柳湖電站該不該建,等等。有關三門峽大壩的爭論本質也是這個問題。這些爭論都是大壩與生態問題在實踐層面上引發的,焦點都是生態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力緊缺矛盾正在日益加劇,發展水電是解決能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但是修建大壩帶來的生態問題應如何認識並妥善解決,這已成為當前水電事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可以說,修建大壩帶來的生態問題又將成為水電發展新的制約因素。只有把生態問題解決好了,我國的水電事業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水電事業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技術、投資、市場、生態等方面的制約,是在一定歷史階段產生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密切相關。當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水電發展中的生態問題,正確認識水電開發與生態的關系,科學評價大壩可能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用科學發展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正確認識並妥善處理現階段遇到的問題,確保我國水電事業快速健康地發展。
大壩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
盡管當前關於大壩與生態問題的爭論很多,但不少人對大壩導致的生態問題的認識並不全面或者說並不準確。要正確處理大壩與生態的關系,首先必須冷靜下來,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分析大壩可能導致什麼樣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制約的具體表現是什麼,並結合實際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區分哪些是主要問題,哪些是一般性問題。
我認為,從普遍意義上講,修建大壩可能帶來的生態問題主要可以歸納為八個方面。
(一)移民問題。水庫移民涉及眾多領域,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關繫到人的生存權和居住權的調整,是當今世界性的難題。在中國,移民問題是大壩建設帶來的生態影響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第一,移民問題值得高度重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修建了8萬多座水庫,移民人數達1500多萬,這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是沒有的。我國水庫移民工作總體是好的,但是也應該看到其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移民至今仍未擺脫貧困,生產發展和生活問題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第二,關於修庫建壩中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處置方式。大體講,我國移民安置主要有三種方式或者說分三個階段:一是早期較為簡單的移民安置型階段。二是改革開放後的開發性移民安置階段,即讓移民擁有生產手段、生產資料,改消極補償為積極創業,變生活救濟為扶助發展生產。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應該走向第三階段,走投資型移民的道路。投資型移民是庫區移民以其享有的居住權和土地使用權等作為資本入股,在電站經營中享有一定的股權。也就是說,國家享有資源資產,移民擁有相應的權益資產。目前一些電站從經營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移民補償,也是資產管理的一種轉換方式。從長遠看,還是以讓移民擁有一定股權的方式更為合理。第三,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我們能夠妥善解決移民問題。我國的水庫移民有其特殊性。我國有相當一部分水庫是山區水庫,庫區群眾原本生活十分貧困,移民給他們帶來了脫貧的機會,成為擺脫貧困的一個途徑,因此移民工作得到了庫區百姓的支持。這一點與國外不同,是中國水庫移民的一大特點。
(二)對泥沙和河道的影響。這是目前討論大壩與生態問題的文章中很少提及的。事實上,泥沙對於河勢、河床、河口和整個河道的影響,從生態角度講,是修建大壩產生的最根本的影響。在河流上建壩,阻斷了天然河道,導致河道的流態發生變化,進而引發整條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徵發生改變,這才是建壩帶來的最大生態問題,也是最令人擔憂的問題。
(三)對大氣的影響。國外輿論在談到大壩與生態問題時,首先談到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大壩建設對大氣和氣候的影響。這種觀點的提出是有原因的。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等國,在北美洲,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一些大型水電站的水庫淹沒了大片森林,水庫蓄水前,又沒有能力大規模砍伐清庫,林木便長期浸泡在水中。樹木生長時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有益於生態環境;但經水浸泡腐爛後便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對大氣造成污染。從世界范圍看,這個問題十分突出。因此,國際上把對大氣的影響看作建壩對生態的影響的首要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在中國並不嚴重。原因有二:一是中國的電站雖然很大,但多屬高山狹谷型水庫,與國外的水庫相比,庫容並不大;二是庫區幾乎沒有大面積的森林。
(四)水體變化帶來的影響。當河流中原本流動的水在水庫里停滯後便會發生一些變化。首先是對航運的影響,譬如過船閘需要時間,對上、下行航速會帶來影響;水庫水溫有可能升高,水質可能變差,特別是水庫的溝汊中容易發生水污染,如水華現象的出現;水庫蓄水後,隨著水面的擴大,蒸發量的增加,水汽、水霧就會增多,等等。這些都是修壩後水體變化帶來的影響。
(五)對魚類和生物物種的影響。這里的魚類是特指的,生物物種則泛指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當前社會上極為關注的是大壩建設對洄遊魚類造成的影響。世界各國在建壩中解決魚類洄遊問題通常採取兩種辦法:一種是採取工程措施,建魚梯、魚道;另一種是對洄遊魚類進行人工繁殖。我國長江葛洲壩工程建設中,在解決中華鱘洄遊問題時選擇了人工繁殖的辦法,事實證明是比較成功的。需要強調的是,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河流上建壩,對魚類和生物物種的影響是不同的,要對具體的河流進行具體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六)對文物和景觀的影響。我國是歷史文明古國,文物古跡極多。水庫庫區淹沒後可能對文物和景觀帶來影響,這一問題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七)地質災害。修建大壩後可能會觸發地震、崩岸、滑坡、消落帶等不良地質災害。
(八)潰壩。可能造成潰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壩運行不當,工程質量問題,或遇到超標準的負荷,也有可能是戰爭帶來的人為破壞等。
以上歸納的大壩對生態的八個方面的影響,是普遍意義上的。對中國而言,我認為在這八個方面的影響當中,要高度重視移民問題和建壩對泥沙與河道的影響問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壩址上建壩,可能帶來的生態問題並不相同,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具體項目進行具體分析。
關於大壩與生態問題的幾點認識
第一,社會輿論對大壩與生態問題的關注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生態與環境是當前全社會所共同關注的問題。關注生態,是經濟社會高度發展後人們思想認識的升華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作為水利水電工作者,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保護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我們應該比以往、也應該比任何人都更加重視生態和環境問題。對社會各界關於大壩和水利水電工程的不同看法,我們應持歡迎態度。但同時,對偏激的、全盤否定大壩的錯誤觀點也決不能苟同。
長期以來,水利工作著眼於江河流域的治理開發。現在我們要轉換立場。作為流域機構,要站在河流的立場上,做河流的代言人;要著眼於人類發展的未來,保護生態,保護河流的生命,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把保護生態、保護河流的生命作為工作的制高點,而不能把開發資源作為流域機構工作的制高點。水利工作要立足於生態建設,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和立場要轉變過來。
第二,國際上對大壩建設看法不同,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客觀反映。一般而言,國際上對大壩問題的看法主要有兩種觀點:發達國家不同意修大壩,認為大壩建設將對生態造成影響;發展中國家主張修大壩,認為不修大壩經濟無法發展。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贊成建壩,並在贊成修大壩的同時提出要十分注意生態問題。
國際上的兩種觀點針鋒相對,是有其原因的。當前,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水電開發率極高,有的國家甚至高達90%以上,水電資源開發已接近飽和,而發展中國家的水電資源開發水平極低,一般在10%左右,按最近水能資源普查結果看,中國水能資源開發也只達到百分之十幾。另外,發達國家的人均能源消耗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以美國為例,其人均用電量是中國的十幾倍,水庫攔蓄水資源量的比例,遠遠高於我國。因此,發展中國家要進一步發展,要解決電力能源問題,不修大壩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我國提出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據測算,屆時國家需電力裝機9.3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要在當前基礎上增加1.7億千瓦,達到2.5億千瓦。這意味著今後平均每年要新增水電裝機1000多萬千瓦,才能滿足翻兩番的能源需求。更何況大壩還承擔著防洪和水資源配置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在高度重視生態問題的同時積極進行大壩建設。
第三,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壩址上建壩,帶來的生態問題是不同的,一定要認真做好生態環境評估報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一概否定建壩。在今後的20~25年的一段時期內,我國水電開發將迎來一個高峰。我們對水電發展的宏觀形勢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但在對每一條河、每一個大壩進行規劃設計時,都要十分慎重地對待生態問題,認真做好生態環境評估報告。只有充分重視每一座大壩的生態問題,才能實現水電大發展的宏偉目標。
第四,修大壩要慎重,拆大壩同樣要十分慎重。如果認為修建大壩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主張是沿用了「人定勝天」的思想,那麼認為拆掉大壩就能恢復原來生態的觀點同樣也是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因為拆掉大壩也有可能破壞既成的、現實的生態系統,帶來新的生態問題。因此,建大壩要慎重,拆大壩同樣要慎重;建大壩有一整套嚴格的批准程序,拆大壩也同樣需要有一整套嚴格的批准程序。
第五,水利水電工作者要勇於挑起大壩建設與生態保護兩副重擔。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水利水電工作者考慮較多的是如何建大壩,對相關的生態問題考慮得不夠。應該認識到,任何水利水電工程,從本質上說都是生態工程。如果在水利水電建設中對生態問題不能正確地對待、科學地處理,很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勇於挑起水利水電建設與生態保護兩副重擔,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責任。廣大水利水電工作者要切實負起責任,促進我國水利水電建設事業快速健康地發展。
❽ 景觀設計專業的畢業論文因該怎麼寫
題目可以是淺析景觀設計中的水景設計 ,這個題目比較小··容易答辯·資料也很多·
給你點資料吧·我也是做這個的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於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如圖一)卻靜靜的躺在水裡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乾涸的水池了……,(如圖二)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圖一:泰安市政廣場噴泉
圖二:泰安市樂園小區中心鋪裝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 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築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製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1]。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解決對策
一般地,我們很多的設計師在設計水景時大都在採用借鑒的原則。國外及國內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噴泉、大水體(如圖三)來形成壯觀美麗的水景,於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顧自身的條件,爭著去模仿這種很體面的景觀,最後就出現了上述的結局。
在設計水景時,我們更應該考慮地域水資源的狀況,尤其是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如何設計水景更應該值得考慮。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水資源缺乏地區營建水景做一些探討。
2.1 宜「小」不宜「大」原則
圖三:泰安市高新區旁大水體
圖四:聖•荷塞廣場公園旱噴泉水景
此處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如圖三)。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如圖四)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2.2 宜「曲」不宜「直」原則
圖五: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一
圖六: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二
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如圖五)!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如圖六),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2.3 宜「下」不宜「上」原則
圖七:東京灣喜來登大飯店賓館入口水景
圖八:芝加哥標准石油大廈旁水景
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如圖七),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如圖八),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2.4 宜「虛」不宜「實」原則
圖九:加州情景雕塑園中水景
圖十:在缺水地區用石塊營造的水景
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如圖九)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如圖十)。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2.5 關注野草之美,反對草坪熱
圖十一:浙江台州黃岩永寧公園中野草之美
圖十二:中山岐江公園中野草之美
前幾年全國各地興起了一股興建大草坪的熱潮,不管是身處海南,還是位於大連,你都能感受到這股熱潮的猛烈侵襲。到處是讓遊人止步的大草坪,到處是被踐踏的一片狼藉的大草坪,到處是需要園林工人經常澆灌、修剪的大草坪,結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對於人們所真正需求的環境卻並沒有多大的改觀。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具有地域特徵、生命力強的野草的消亡;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水資源的日益短缺;正因為這股浪潮,最後終於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野草的美麗(如圖十一、十二)。因此,對於水資源缺乏的地區,更應該重視鄉土草的應用。
三、結語
水資源日益缺乏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此,對於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營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們每一個景觀設計師的責任,正如約翰•O•西蒙茲先生所言:「我們可以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築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
❾ 如何用景觀設計來看待三峽大壩
1、從景觀的角度,三峽大壩是最大的人造水景,噴射的激流,懾人魂魄。
2、三峽大壩的壩體,是最大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單體,其雄偉壯觀不遜鬼斧神工。
3、大壩蓄水後,高山出平湖,新形成的千島湖、小山峽等景觀為三峽景區帶來新的旅遊熱點。
❿ 宜昌有什麼景觀設計院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國古戰場, 是 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鄉。 宜昌位於湖北西部,長江中上游分界處,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 之稱。宜昌市轄5個城區、3個縣級市和5個縣,市域面積21083.58平方公里, 人口415萬,其中城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1.53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33萬。 宜昌歷史悠久,在夏、商、周時代為古荊州地。戰國為楚邑,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燒夷陵於此。東漢建安十三年(209年)的吳魏夷陵之戰;蜀漢章武二年(222年)的吳蜀夷陵之戰均發生在這里。明、清時期,為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及近郊設市。宜昌在1949年前經濟非常落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這座古城開始煥發青春。宜昌人傑地靈。著名的「長陽人「在一二十萬年前就在此活動,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於此,相傳為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西陵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清代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誕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著名詩仙李白、武聖關羽、茶聖陸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國難的巾幗英雄秦良玉等等等等太多的歷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他們的足跡。 宜昌水清水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長江三峽就在境內,現已形成了以自然風光、現代工程、人文景觀為代表的旅遊文化品牌,現已初步形成「一體四線「的旅遊格局。即:以宜昌城區、葛洲壩工程、峽口風景區、三峽大壩為主,集上述周邊景觀的一體。以長江三峽的三峽線,清江土家民風、民情、民俗的三民線,三國古戰場遺跡的三國線,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美人王昭君、神農架野人探險的三人線的四 線。此外近幾年還相繼推出了大老嶺、玉泉寺、龍門河、柴埠溪等景區。這些景區,相得益彰,相互輝映,為宜昌的旅遊增添了特殊的魅力。宜昌的旅遊正形成一種以三峽旅遊為龍頭的獨特的旅遊文化。 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匯地。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宜昌城區。早在1876年簽訂的《中英煙台條約》中宜昌就被辟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國先後在這里設立領事館。建國以後,國家在宜昌興建了30多家軍工企業和一批重點企業,是鄂西湘北渝東的區域經濟中心。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江開放城市,並被列入長江三峽經濟開放區。在長江經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發達的經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部,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由中線進入西部的起點,也是湖北「大三角」戰略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電站就在宜昌城區,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僅離城區38公里。 長江黃金水道流經市城232公里,宜昌港口為長江八大港口之一,枝城港為全國四大煤炭中轉港之一。318國道橫貫全境,宜黃高速公路延伸至三峽壩區,焦柳鐵路在枝城與長江交匯,三峽機場是全省重要的航空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宜昌將新增沿江鐵路、沿江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以及川氣東輸工程等四大通道,構築了溝通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 宜昌物華天寶,地靈人傑,資源富集,最有代表性的有水能、礦產、生物、旅遊四大優勢資源。 夷陵廣場 夷陵廣場是宜昌的中心廠場,於1997年三峽工程截流前夕(11月3日)建成開放,佔地面積5.52萬平方米,其中草坪面積3.2萬平方米,是我市目前最大的集休閑、觀賞、娛樂、鍛煉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綠化廣場,第一屆中國宜昌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等大型活動都在這里舉行。 夷陵廣場原址為鐵路壩,據史載,滿清王朝覆滅後,革命黨人為了打通連接江漢平原和川、貴等西部山地,決定修築川漢鐵路,此地當時被確定為鐵路中轉之中樞。後因戰事頻繁,革命黨人無暇顧及,半途而廢,留下遺址,始稱「鐵路壩」。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徵集的20多個方案中優選5套方案,經市民投票,專家論證,選中上海市園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