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的風景
A. 唐朝描寫塞外風景的句子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何謂邊塞詩: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
一、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邊塞詩
(一)概況:
反映邊地戰爭的艱苦和徵人思婦的相思苦。詩歌體裁以樂府詩為主。代表作品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憤詩》,徐陵《關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往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於內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不獨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住。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間。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詩人分別以旁觀者的口吻,邊疆戰士的口吻,家中思婦的口吻,真實的訴說了邊塞征戰之苦。語言素樸,構思獨特。代表了這一時期的邊塞詩風格。
二、隋代的邊塞詩
(一)概況:
邊塞題材較為普遍,甚至出現多位詩人同題唱和邊塞詩的盛況。詩歌體裁既有歌行體又有近體絕句。雖數量不多,也無一流作家,但促進了邊塞詩的發展。代表作品有:盧思道《從軍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二)《從軍行》簡析:
該詩為七言歌行體。詩中把塞外肅殺的氣氛和徵人懷鄉,思婦閨怨的情思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意境優美,語言清麗流暢,對偶工整和諧。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雲直上五原間。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長風蕭蕭渡水來,歸燕連連映天沒。從軍行,君行萬里出龍庭。單於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白雪初下天山外,浮雲直上五原間。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長風蕭蕭渡水來,歸燕連連映天沒。從軍行,君行萬里出龍庭。單於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三、唐代的邊塞詩
(一)概況:
1、邊塞詩和邊塞詩派
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像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親歷的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的創作。參與人數之多,詩作數量之大,為前代所未見。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作家,他的邊塞詩一方面題材開闊,內容包括:A、邊塞風光; B、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C、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D、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不僅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此後其他著名詩人如:楊炯、陳子昂、杜審言等人也創作邊塞詩。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涌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維,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馬川行》等七言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即: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邊塞詩,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關山月》、《塞下曲》六首、《戰城南》、《北風行》……,杜甫的《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後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詩人也有邊塞詩的名篇傳世,如王昌齡有《出塞》、《從軍行》,王之渙有《出塞》,王翰有《涼州詞》。盛唐詩成為邊塞詩創作的頂點。此後中晚唐並沒有出現邊塞詩的大家,但題材有所擴展。
2、初盛唐邊塞詩繁榮的原因
一方面在於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另一方面在於建功立業的壯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求功。正如楊炯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王維詩句「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城。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岑參詩句「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邊塞詩的特點,在於以下四個方面:
(1)題材廣闊:一方麵包括:將士建立軍功的壯志,邊地生活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另一方麵包括: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
(2)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
(3)基調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
(4)體裁兼善:歌行、律絕皆有佳作。
就邊塞詩的體裁來看,包括歌行在內的古體詩創作已經成熟,蔚為大觀,代表作品有:李頎《古從軍行》「…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另一個方面,近體邊塞詩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王昌齡《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關門。前軍夜戰洮河北,以報生擒土谷渾。」;王之渙《出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二)高適的邊塞詩
1、生平:
高適(701-765)是盛唐邊塞詩的主要創作者,這和他的邊塞經歷有密切的關系。高適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從軍,建立邊功。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自天寶十二年(753)開始,高適長期從軍, 三度出塞,軍旅生活體驗豐富。高適每次出塞都寫了大量的詩或紀行,或抒懷。
高適邊塞詩題材選取角度的特點是:以政治家的眼光來觀察、分析邊塞的現狀,把戰爭和國家的安危、人民的苦樂聯系在一起考慮,因此題材廣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對邊塞的紛擾不寧表示憂慮:「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他對戰士的勇往無前,作熱烈的歌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燕歌行》)。他對戰爭的意義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將飲馬,黃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詞》)。角度全面是高適詩歌的獨到之處。
2、詩作風格:風骨凜然
前人評價高適的詩「讀之使人感慨」(嚴羽《滄浪詩話》)「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概括起來就是風骨凜然。「風骨凜然」即突出雄渾悲壯的精神意緒,無畏無懼的英雄氣慨 ,因而有氣魄,有境界的詩風。
他的詩繼承漢魏古詩的遒勁風格,常用的表現方式是鋪排對比,直抒胸臆。詩作帶著強烈的感情。譬如表明功名慾望的「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高適在詩中常常抒發議論,穿插在敘事和抒情當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詩以七古見長。詩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鮮明而又簡潔。故胡應麟《詩藪》稱「音節鮮明,情致委折,濃纖修短,得衷合度」。
3、《燕歌行》賞析:
(1)詩題及創作背景:《燕歌行》是盛唐邊塞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適的「第一大篇」。《燕歌行》本是樂府的體裁,魏文帝曹丕最早以這個題目寫詩。此後這個題目常用來歌詠東北邊地(燕地)的征戍之苦和思婦相思之情。本詩對舊有的題材進行了開拓。對於詩歌的創作意圖,歷來眾說紛紜,一說是:以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平定了契丹叛亂的幾次戰爭為事由,歌頌守邊戰士排除萬難,克敵制勝的愛國精神;另一說是揭露張守珪戰敗還妄請戰功的問題,譴責將領驕傲輕敵,造成戰爭失敗,使廣大兵士受大極大痛苦和犧牲。到底是歌頌還是諷刺?依據《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觀點,並考慮到詩的前序,我們認為,這首詩和張守珪的事有一定關系,但詩中所寫並非完全是這次戰役,而是融合他在薊門的見聞,以更高的藝術概括,表現了他對戰士們的深刻同情。
(2)以下講習詩歌的內容:
詩序說明了創作的事由,「開元二十六年,一位跟隨元帥出征的朋友回來,寫了一首《燕歌行》詩給我看。我深感當今征戰戍守的事情,於是和了一首。」 開元二十六年,張守珪的部將在和叛變的奚族人作戰中打了一次敗仗,「守珪隱其敗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見《舊唐書·張守珪傳》)
前八句詩概括了將士們出征的過程。詩的發端「漢家煙塵在東北」兩句指明了戰爭的方位和性質。詩中的「漢家煙塵」和「漢將辭家」指當朝將士。「男兒本自重橫行」中的橫行,是橫行敵境,一往無前的意思。「摐軍伐鼓下榆關」兩句寫出征的軍容。「校蔚羽書飛翰海」中一個「飛」字傳神地說明軍情緊急,戰局危險。氣氛由此逐漸推進,趨於緊張。
次八句寫戰斗危急而失利。落筆便是「山川蕭條極邊土」,這個開闊而無險可平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胡騎迅猛剽悍,如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暗地,不辨死生。「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對比了將軍和士兵苦樂懸殊的生活,隱約地道出了失利的必然結果。緊接著寫戰爭失利,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這些邊塞特有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
緊接下來的八句寫戰爭帶給士兵的痛苦,這正是被圍困在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鐵衣遠戍辛勤久」寫征戰在外的將士,「玉箸應啼別離後」寫戰士想像當中的獨守在家的婦人。婦人日夜悲愁,但「邊庭飄颻哪可度」?戰士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久久縈繞,籠罩在戰士的周圍,夜巡的刁斗聲聲聲緊急,敲碎了他思鄉的心。這原本是《燕歌行》這個詩題舊有的內容。但本詩的渲染較前人更甚。士兵復雜的內心活動,無疑深化了主題。是誰讓他們身陷絕境?
最後四句收束全篇,感慨無窮,淋漓悲壯。「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戰士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又豈是為了討得個人的功勛。這句飽含著詩人的禮贊。由此諷刺了冒進貪功的漢將。末二句詩人感慨「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八九百年前威鎮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的形象,和如今驕橫的將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爭不計其數,但像李廣那樣即愛護士卒又能鎮守邊疆的將帥真是難求啊。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深遠。
(3)評價:
A、從思想內容來看,《燕歌行》的同題詩作,大多寫征夫思婦的纏綿相思,本詩打破了這一題材格局,突出表現英勇的氣慨和悲壯的情緒。以錯綜交織的詩筆,把荒涼絕漠的自然環境,如火如荼的戰爭氣氛,士兵在戰斗中的復雜變化的內心活動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詩雄厚深廣悲壯淋漓的藝術風格。
B、從表現技巧來看,詩中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從大段落來看,出兵時的金鼓震天和戰敗後的困苦凄涼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貫穿全篇的描寫來看,士兵的效命死節和將軍的怙寵貪功形成對比。士兵的辛苦作戰和將軍的縱情聲色形成對比。結尾提出李廣,又是古今對比。對比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寓意深刻。此外,詩歌用韻四句一轉,顯出跳躍奔放的氣勢。
(三)岑參的邊塞詩
1、作者生平:
岑參(715-769)是盛唐邊塞詩的的主要創作者,這和他的經歷有密切關系。他嚮往從軍立功,把它當作求取功名的一條主要途徑。從軍前,他曾寫下這樣的詩句:「終日不得意,出門何所之。從人覓顏色,自嘆是男兒。」(《江上春嘆》);「蓋將軍,真丈夫,行年三十執金吾。」(《玉門關蓋將軍歌》); 「功名只應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自從天寶八年(749)開始,岑參兩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書記,後赴北庭任節度判官,經歷了長達八年的邊塞生活,歷練成為一個邊塞詩人。
岑參邊塞詩的特色及價值在於充滿了山川奇氣和愛國壯志。所謂山川奇氣,即以邊疆自然風光作為詩歌意象,在絕域的荒涼和廣漠中挖掘庄嚴和美麗,並加以熱烈歌頌,這是岑參詩歌的獨到之處。所謂愛國壯志,即抒寫邊防將士保衛邊疆的正氣。在藝術上,善於觀察,精於描繪是他的特長。岑參詩常用的表現手段是:豐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誇張。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團旋風桃花色」比喻駿馬,以刀割面比喻寒風,都是新奇的。誇張更為常見,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馬川行》);「都護寶刀凍欲斷」(《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現力的誇張。詩體形式上,岑參長於七言古詩,容量大,內容豐富,氣勢充沛。
2、詩風:奇情壯采
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岑參的邊塞詩句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感情熱烈,氣勢雄渾,場景壯闊,色彩瑰麗,想像豐富,句式跳躍,語言奔放。他的作品寫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邊塞奇異壯麗的風光
如寫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又如寫熱海:「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燕砂礫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為例分析詩人所擅長的奇景刻畫。白雪點明寫詩的背景。歌,點明詩歌的體裁是樂府。送武判官歸京是寫作的事由。詩是詠雪送人之作。「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開篇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由風而見雪,因鋪墊而富有氣勢。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一個 「即」字,傳出驚喜好奇的詩情。「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方飛雪,卻用南國的春風和梨花作喻。把蕭索酷寒轉化為絢麗爛漫,花團錦簇的景象傳達出大雪紛飛的姿態。「忽如」顯出雪來得急猛緊。接著四句以奇寒中將士的感受寫雪的威力。「散入珠簾濕羅幕,虎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也是詩人「好奇」的表現。緊接著鋪敘送別的場景,帳外「翰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這兩句以誇張筆墨勾畫塞外雪景,氣勢逼人。「慘淡」二字又為送別定下基調。帳內置酒送別,「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送客出軍門,只見「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這也是一處奇景,鮮艷的紅旗在寒風中凍結,於是冷色調的白和暖色調的紅形成了鮮明的反襯,凍結的旗和漫天的飛雪形成反襯。在色彩鮮麗的畫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覺。「輪台東門送君區,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結尾雪上的馬蹄印跡,伴隨著詩人深情的目光,漸行漸遠,闡說著悠悠不盡的離情。在這首詩中,詩人對詩歌意象「雪」表現出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筆力矯健,既有大筆揮灑,又有細節勾勒,既有真實摹寫,又有浪漫想像,意象鮮明,意境獨特,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
(2)奇情:艱苦的軍旅生活中,滲透著激昂慷慨的情感。
以《走馬川》為例,《走馬川》寫在詩人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期間。走馬川為唐輪台西邊的白楊河(輪台在今天烏魯木齊的西邊)。行,是樂府詩體的標志。封大夫為即將出征的御史大夫封常青,本詩是為他壯行而作,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在走馬川中頂風冒雪夜行軍的緊張場面。詩歌的第一部分,「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茫茫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平沙莽莽,狂風夜吼,碎石亂飛,這是出兵的環境。詩歌的第二部分,「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頂風冒雪夜行軍的邊防戰士鬥志昂揚,和環境形成反襯。詩的最後部分,「馬毛帶血汗氣蒸,五花連餞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東師西門佇獻捷。」行軍生活艱苦,而唐軍士氣昂揚,有必勝信念,形成反襯。該詩極力誇張渲染環境和氣候的惡劣,反襯出全軍上下的高昂士氣和不畏艱險的精神。詩歌當中的場景如:黃沙漫天、風吹石走、風刀割面,馬汗成水,硯水凍凝,獨特且洋溢著豪壯之情。
3、《 走馬川行》詩歌藝術簡析:
A、在寫作技巧方面,詩人抓住了典型環境和細節。《走馬川》首先圍繞「風」字落筆,描寫出征的險惡環境。「平沙莽莽黃入天」,這是典型的白日絕域風沙景色,開頭三句無一個風字,但捕捉到了風色,刻繪了風的猛烈。「輪台九月風夜吼」,由暗寫封轉為明寫,由白天的風色轉為夜晚的風聲,狂風咆哮。緊接著以石頭來側面描寫風,大如斗的石頭隨風亂走,勾勒出風的狂暴。這種惡劣環境中,頂風冒寒前進的唐軍將士出現了,「將軍金甲夜不脫」以夜不脫甲寫重任在肩, 「半夜軍行戈相撥」,以戈相撥寫軍容整肅,「風頭如刀面如割」,以面如割寫行軍感受。連戰馬都感受到了臨戰的緊張氣氛,「汗氣蒸」,「旋作
冰」對戰馬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的刻畫,是詩人細致觀察的結果。經過這樣充分的烘托鋪墊後,讀者自然會聯想到:這樣的軍隊,又有誰能敵呢?
B、詩歌還擅長用反襯和誇張手法,極力渲染環境的艱苦,天氣的惡劣,從而反襯出將士的不畏艱難和高昂的愛國熱情。
C、從句式上來看,押奇韻,每三句一換韻,三句之中句句押韻,形成拗峭勁折的音節。似緊鑼密鼓,形成緊張急促的節奏,猶如戰斗進行曲。
四、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它包含了: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等各個方面。
盛唐邊塞詩體現了一種陽剛之美。在邊塞詩中,一方面以誇張對比襯托的手法對戰爭殘酷,環境惡劣進行展示,如「戰士軍前半生死」,「黃金百戰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邊塞詩作更凸顯人面對戰爭時奔湧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保家衛國的豪情,還有在戰場上建立功名的壯志。如「不破樓蘭終不還」;「願為腰下劍,只為斬樓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這兩個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這種對立統一所產生的張力使詩句具有永不泯滅的魅力,詩句中洋溢著的崇高感,成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千載悠悠。
B. 關於塞外景色的詩詞有哪些
塞外景色的詩詞有: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
3.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4.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C. 描寫塞外風光的詩句有哪些
1、《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內不破樓蘭終容不還。
2、涼州詞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4、塞下曲
唐代: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5、塞下曲
唐代:李益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6、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代:岑參
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於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台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7、從軍行七首·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8、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D. 描寫塞外風景的詩句
1、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朝代】唐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白話翻譯: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2、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渙【朝代】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白話翻譯: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3、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朝代】唐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話翻譯: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4、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賀【朝代】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白話翻譯: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5、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朝代】唐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白話翻譯: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E. 描寫塞外風光的詩句
1、《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版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權破樓蘭終不還。
2、涼州詞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4、塞下曲
唐代: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5、塞下曲
唐代:李益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6、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代:岑參
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於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台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7、從軍行七首·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8、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F. 描寫塞外景色的古詩
邊塞詩鑒賞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 隴西行 作者: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簡析】這首詩是對戰爭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訴,人人讀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稱燕台,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黃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
【簡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反叛,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軍討伐,陳子昂隨軍參謀,到了東北邊地。武攸宜根本不懂軍事,陳子昂進諫,不僅沒被採納,反而被貶斥,因此登幽州台抒發失意的感慨。全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弔古悲今,不假修飾,其立意、氣勢和思想、感情,千百年來一直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注】受降城: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但此詩的受降城所在地說法不一。回樂:縣名,故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回樂峰:回樂縣附近的山峰。
【簡析】這首七絕是歷來傳誦的名篇。霜月、蘆笛、鄉思,構成一幅思鄉圖,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樂府《橫吹曲》舊題。龍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詩選》作盧城。龍城也就是盧龍城。龍城飛將:指西漢時名將李廣。《漢書•李廣傳》載: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戰,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右北平唐時改為平州,治所在盧龍,即今河北省盧龍縣。陰山:西起河套,東抵小興安嶺,橫跨今內蒙古自治區,漢代為北方天然屏障。
【簡析】詩人抓住月照關塞的典型環境,極其概括地從秦漢時代的邊境戰爭寫到唐代,又借對歷史上的名將的懷念,表現自己對朝廷不能平定邊患的不滿。全詩音韻鏗鏘,氣勢雄渾壯闊。
* 涼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簡析】該詩表現了征戰的殘酷,又表現了徵人視死如歸的樂觀曠達精神,使人覺得悲愴而又豪壯,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 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涼州詞:又名《涼州歌》。《樂苑》稱,開元年間,西涼都督郭知運進獻宮調《涼州》。涼州:唐屬隴右道,州治在今甘肅省武威縣。詩題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黃沙直上白雲間」,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門關。」羌笛:我國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楊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其音凄苦。
【簡析】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這話是不錯的。開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縱樂,不務邊防,不關心遠戍徵人的疾苦。詩人在進入涼州,聽到哀怨的笛聲後,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遠戍士卒的同情。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一夜滿關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從軍行 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
獨領殘兵千騎歸。
塞下曲 盧綸
其二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鑒賞:《塞下曲》六首是盧綸
邊塞詩的代表作,這里選了其中的兩首。它們表現了戍邊將士豪邁壯麗的軍事生活,刻畫出一位武藝高強、英勇殺敵的將軍形象。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
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
匣里金刀血未乾。
從軍行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
無那金閨萬里愁。
青樓曲二首(其一)王昌齡
白馬金鞍從武皇,
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小婦鳴箏坐,
遙見飛塵入建章。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以下是節選,全文請網路一下即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曾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G. 描寫塞外風光的古詩詞
邊塞詩鑒賞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 隴西行 作者: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簡析】這首詩是對戰爭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訴,人人讀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稱燕台,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黃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
【簡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反叛,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軍討伐,陳子昂隨軍參謀,到了東北邊地。武攸宜根本不懂軍事,陳子昂進諫,不僅沒被採納,反而被貶斥,因此登幽州台抒發失意的感慨。全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弔古悲今,不假修飾,其立意、氣勢和思想、感情,千百年來一直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注】受降城: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但此詩的受降城所在地說法不一。回樂:縣名,故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回樂峰:回樂縣附近的山峰。
【簡析】這首七絕是歷來傳誦的名篇。霜月、蘆笛、鄉思,構成一幅思鄉圖,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樂府《橫吹曲》舊題。龍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詩選》作盧城。龍城也就是盧龍城。龍城飛將:指西漢時名將李廣。《漢書•李廣傳》載: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戰,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右北平唐時改為平州,治所在盧龍,即今河北省盧龍縣。陰山:西起河套,東抵小興安嶺,橫跨今內蒙古自治區,漢代為北方天然屏障。
【簡析】詩人抓住月照關塞的典型環境,極其概括地從秦漢時代的邊境戰爭寫到唐代,又借對歷史上的名將的懷念,表現自己對朝廷不能平定邊患的不滿。全詩音韻鏗鏘,氣勢雄渾壯闊。
* 涼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簡析】該詩表現了征戰的殘酷,又表現了徵人視死如歸的樂觀曠達精神,使人覺得悲愴而又豪壯,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 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涼州詞:又名《涼州歌》。《樂苑》稱,開元年間,西涼都督郭知運進獻宮調《涼州》。涼州:唐屬隴右道,州治在今甘肅省武威縣。詩題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黃沙直上白雲間」,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門關。」羌笛:我國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楊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其音凄苦。
【簡析】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這話是不錯的。開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縱樂,不務邊防,不關心遠戍徵人的疾苦。詩人在進入涼州,聽到哀怨的笛聲後,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遠戍士卒的同情。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一夜滿關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從軍行 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
獨領殘兵千騎歸。
塞下曲 盧綸
其二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鑒賞:《塞下曲》六首是盧綸
邊塞詩的代表作,這里選了其中的兩首。它們表現了戍邊將士豪邁壯麗的軍事生活,刻畫出一位武藝高強、英勇殺敵的將軍形象。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
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
匣里金刀血未乾。
從軍行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
無那金閨萬里愁。
青樓曲二首(其一)王昌齡
白馬金鞍從武皇,
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小婦鳴箏坐,
遙見飛塵入建章。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H. 描寫「塞外風光」的古詩詞有哪些
1、《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3、《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4、《古從軍行》
唐·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5、《從軍行·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6、《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7、《隴西行》
唐·王維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8、《磧中作》
唐·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9、《燕歌行》
唐·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10、《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I. 塞外風光是什麼意思
塞外,古代指長城以北的地區。
也稱塞北。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北等省、自治區的北部。南方的暖濕季風吹不到,西伯利亞的乾冷空氣首當其沖,氣候都比較乾燥寒冷。
塞外風光,在古代就是指長城以北的景色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