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殘坡景觀

殘坡景觀

發布時間: 2021-02-15 05:58:24

A. 世界七大自然景觀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2、美國黃石公園

3、非洲維多利亞大瀑布

4、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5、美國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瑪洞

6、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7、阿拉斯加冰河灣

B. 杭州景觀有哪些

西湖十景
杭州樂園
靈隱寺(位於西湖西北面,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虎跑泉
宋城

附:西 湖 舊 十 景
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
西 湖 新 十 景
雲棲竹徑-滿隴掛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
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又附:西湖景區的核心景點:「一湖兩塔三島三堤」
●一湖:西湖
●兩塔:保俶塔和雷峰塔
●三島:三潭印月(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三堤:白堤、蘇堤、楊公堤

②著名景點介紹
●保俶塔、雷峰塔
前幾年,人們往往把保俶山上的寶塔當作雷峰塔,而杭州人也把它當作了雷峰塔的寄託。保俶塔和雷峰塔在杭州城裡可以說是相映成趣,一個像是英俊的小夥子,另一個像是纖細的美貌姑娘。
對於雷峰塔遺址,人們所能聯想到的可能就是「許仙與白娘子」的經典愛情故事或者魯迅筆下的《論雷峰塔的倒掉》。2002年11月,杭州市在雷峰塔遺址的基礎上新建了雷峰塔景觀,正式恢復了「西湖十景」的「雷峰夕照」景觀。

●三潭印月
又「小瀛洲」,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是江南水庭院藝術的代表作。「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是這里的最大特色。
小瀛洲呈「田」字狀,外圈和內十字有島橋相連,亭台軒榭,點綴其間,內部被島橋自然分割成四個小湖,中心綠洲的「竹徑通幽」藝術牆充滿詩情畫意。島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前可觀賞三潭印月勝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燭於小塔內,燈光外透苑如15個小月亮。此時,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十分迷人。
提示:游三潭印月可在西湖邊任何一個碼頭(分布在湖濱、中山公園、花港、岳王廟等處)乘西湖遊船前往
遊船開行時間為:春夏季7:30-16:30,秋冬季8:00--16:00。票價45元/人,船票中已包括了游 小瀛洲、湖心亭兩島的門票,並免費送您返回湖岸。夜遊至晚上21:00,另行售票。
門票20元

●孤山
孤山位於西湖西北角,四面環水,一山獨立,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公共交通:乘游1、2、3路車到岳廟車站下車,步行前往或乘西湖遊船到中山公園上岸
門票:免費開放

●白堤
白堤原稱「白沙堤」,橫亘在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於平湖秋月,長1公里。
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雲:「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的白沙堤。」說的就是這條堤。後人為紀念白居易,改稱為白堤。
白堤的特點是一株柳樹一株桃,所以每天春天桃紅柳綠、芳草如茵的時節,遊人走在白堤上時似在畫中行。
提示:走白堤一定要從斷橋這頭往孤山那邊走,這樣可以看到遠山如黛、綠島浮水的美景;如果倒過來走的話,你就只能一直面對杭州市中心的水泥森林了
公共交通:27、81、K7、游1、游2、游3、游9路

●其他景點:黃龍吐翠、麴院風荷、阮墩環碧、寶石流霞、雙峰插雲、浙江省博物館、西泠印社、岳王廟、靈峰探梅、玉泉、杭州植物園等。

C. 景觀元素包括什麼

景觀元素分類
道路地坪:
承載道路
非承載道路
側石
雨水邊溝
縮縫、脹版縫
旱汀步
木棧道權、木平台
特殊用途場地
台階、坡道(含殘疾人坡道)
室外花崗石拼花圖案
各種路面塊材平面鋪裝圖案
停車場

豎向設計:
花壇、樹池
擋土景牆
樹穴

水景設計:
鋼筋混凝土結構噴水池
膜底水池
跌水池
水景牆
汀步池
硬質駁岸
自然河道駁岸
戶外游泳池

景觀小品:
花架


景牆
圍牆
親水平台
雨棚
景橋
雕塑
膜結構
門衛建築小品
假山造景
其他設施:
花缽
戶外林沖
入口銘牌、標識牌
欄桿、扶手、柵欄
景觀門
桌椅凳
特色燈具
體育運動健身設施
盲道

D. 地球化學景觀

西天山地區海拔一般在3000~5000m之間,為中亞大陸性氣候,夏季較短,冬季漫長,春秋季不甚明顯,專年平均溫屬度2.9~6.2℃,晝夜及早晚溫差大,年降雨量平均200~600mm。由於受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勢影響,使盆地或谷地區的氣流閉塞,形成濕島,具有特殊的溫暖多雨氣候,因此區內總體上植被發育,森林密布。

西天山地區許多侵入岩體未見殘留頂蓋,說明剝蝕深度較大。本區岩石同時受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氧化作用非常顯著,在一些破碎帶及鐵帽上可見到褐鐵礦化、孔雀石化和銅藍等。在溝腦多為冰蝕地貌,溝谷中、下游多為冰雪水沉積物和洪積物,斜坡主要為殘坡積物,斜坡下部平緩區多為殘坡積物和冰雪水運積物厚層混合覆蓋。

E. 福建平潭島海蝕花崗岩地貌景觀

1.平潭概況

平潭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海中,全縣由126個島、648個有名岩礁組成,是我國最大的千礁島縣。縣址所在的主島———海壇島,是我國第五大島,也是福建省最大的島嶼。這里隔台灣海峽與台灣新竹相距僅68海里,是大陸靠台灣最近的地方;西隔海壇海峽,與長樂、福清、莆田三縣相望,距福州128km、廈門300km,所處區位十分重要。

平潭縣的千礁百島,絕大部分由燕山晚期的花崗岩所構成,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經受了的各種外營力的侵蝕,其中尤以球狀風化作用為主要風化剝蝕方式,塑造出了的眾多令人嘆為觀止的造型地貌景觀。歸納起來,其花崗岩的地表景觀有:以龍王頭為主的曲折港灣和迷人的沙灘;全島自成一海蝕地貌的天然博物館,它們的集中表現有「半洋石帆」的天下奇觀,人祖崇拜的「石人覃」,南寨山的石林,由海岸潟湖演化而來的福建第一大淡水湖---36腳湖等等。

圖4-37 蘑菇狀花崗岩石柱

圖4-38 方形石柱群

2.海蝕花崗岩地貌景觀

海壇島百嶼環衛,千礁錯列,海山輝映,景觀是十分奇特的。由於受構造和海水侵蝕的影響,全島發育了眾多雄奇壯觀的海蝕地貌,它們體積大、造型奇,氣勢磅礴,能激發人們強烈的探奇之興,堪稱不可替代的壟斷性景觀,其佼佼者分別為號稱天下奇觀的「半洋石帆」、人祖崇拜的「南海天神」---石人覃,以及爭奇競秀,百態千姿的南寨山石林等等(楊逸疇等,2007)。

圖4-39 渾圓狀石柱群

圖4-40 不規則造型的石柱群

(1)半洋石帆造型地貌

半洋石帆又稱石牌洋,它位於海壇島西北海壇海峽北口海中,在這里可見兩塊花崗岩海蝕柱,參差依託在一船形礁盤內卓立海中,形若石帆,高者33m,低者15m,體積巨大,形象奇特,400多年以來,就一直被譽為「天下奇觀」,這是一對全國最大的花崗岩球狀風化的海蝕柱(圖4-41)。該對海蝕柱由均質粗粒白色花崗岩組成,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發生了強烈的球柱狀風化,層層剝落,現在的兩石帆皆是球柱狀風化剝離出來的新鮮核心部分。柱基1.5m處可見到明顯的海蝕凹槽和橫向穿洞,表明海水浪蝕也是參與其侵蝕剝蝕的一種重要風化方式。

和「半洋石帆」相陪襯,在看澳村海邊平緩傾斜的花崗岩海灘上,還保存著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議的球狀風化造型石景,如層層包裹的同心圓形石蛋(圖4-42),以及惟妙惟肖的青蛙仰天、雙龜拱橋、雞窩石蛋、海豬上灘(圖4-43)、古脫甲、煙墩炮台、石舢舨、單帆石、雙乳石、仙桃石等造型石景,群體薈萃。

圖4-41 平潭海蝕柱———「半洋石帆」(據楊逸疇,2007)

圖4-42 平潭同心圓形石蛋(據楊逸疇,2007)

更有趣的是這里的花崗岩峰,厚4~5m的紅色風化殼中包裹著不少灰白色新鮮的球狀風化石核,一些石核滾落下來,在岸壁留下圓形凹坑,可以兩相對應(圖4-44);有的石核尚未滾落,形成造型「石棺」,幾可亂真。而球狀風化的組合還形成一座光頭凸肚的「彌勒佛」座像,圍繞佛座有一條黃褐色的岩脈,就像獻給佛像的金色「哈達」(圖4-45)。

(2)花崗岩島山

平潭南部的壙嶼島,有一花崗岩島山,猶如巨型全裸男性石人,仰卧於海陸邊際線上,它由灰白色粗粒花崗岩組成,頭枕金色沙灘,腳抵東海碧波,造型奇特,狀若天神,身體各部比例勻稱(身長330m,體寬150m,胸高36m;頭部長33m,寬25m)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崗岩球狀風化造型。他圓圓的光頭,耳朵、喉舌俱全,挺胸凸肚,下身陰部赫然,生殖器堅挺斜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圖4-46)。其實,石人乃由一巨型球柱狀花崗岩風化體所構成,其光頭、耳朵皆巨型球狀風化丘陵表部殘留的石球組合,凸肚光裸圓挺乃花崗岩丘陵作球狀風化的凸起表部,下身陰部生殖器是經海浪侵蝕過的風化殼殘余部分,近看似倒靴狀斜立,相對高4m多,十分傳神。石人附近造型石景頗多,著名的有風動石(此石位於人頭部左側,構成「天神」左耳)、鑼鼓石、船帆石、八仙圍棋石、木魚石、香爐石、碧桃石、牛鼻石,以及漁翁獨釣、雙獅戲球等,形成以石人為主景的造型山石群。

圖4-43 平潭海豬(花崗岩象形石)(據楊逸疇,2007)

圖4-44 平潭風化殼中的球狀風化石核(據楊逸疇,2007)

(3)其他海蝕造型景觀

海壇島東北林海突出部位的王爺山,由於東臨開敞海域,基岩岸坡直接遭受海浪的強烈沖蝕,發育了宏偉壯觀的海蝕崖、海蝕洞、海蝕柱、海蝕平台、海蝕溝槽等不同類型的海蝕地貌,峻峭神奇,引人入勝。因景觀帶有強烈的神秘性而被譽為「仙境」。其主要海蝕造型景觀為仙人井,井口直徑33m,深43m,洞壁似刀砍斧劈,陡峭無比,壁上有酷似各種飛禽走獸的圖紋,靠底部有兩個洞口與外面大海相通,海流涌進回去,拍擊岸壁,浪花飛濺,碧波泛銀,井壁回響,驚心動魄,故有「仙井吼濤」之稱。更令人叫絕的是當低潮時,駕舟可進入仙人井,迎著朝陽的映射,可以看到洞內法相妙呈的「金觀音」,其神秘詭奇,實在令人感到莫測高深。由於她必須在特定的天氣(晴天)和特定的時刻(夏季從日出到上午8時)才清晰顯現金光四射,因而帶有極大的神秘性,刺激了古往今來不少人的游興。

圖4-45 平潭球狀風化———「彌勒佛」(據楊逸疇,2007)

圖4-46 平潭球狀風化———「石人」(據楊逸疇,2007)

此外,仙人穀穀壁峭立,南壁有洞可通仙人井;蟶蠣礁是仙人井旁的凹型嶂谷,谷壁直立如門,谷外礁石嶙峋,浪擊飛瀑,風光絕佳。

在平潭城南山利村東南一片低山丘陵,皆由花崗岩所構成。山上巨岩交錯,怪石逞奇,盤根錯節,層疊成林。且區內奇洞錯列,佳境迭現,造型石景多而且奇,景物集中,可望可及,典型石景可概括為五峰一谷,即鱷魚峰、仙女峰、綿羊峰、神鵰峰、青蛙峰和神龜峰。尤其是它們當中的各種動物造型,有蒼鷹展翅、雲豹張牙舞爪、活躍的山猴抓耳撓腮、嬌媚的白鷳亭亭玉立……各種飛禽走獸千姿百態,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有「百獸觀園」之稱(圖4-47)。造型石景的形成是由於節理發育的花崗岩歷盡海蝕,再經上升,又接受流水等的風化侵蝕乃至風的吹蝕,終成各種神奇形態。

圖4-47 平潭球狀風化———「百獸觀園」(據楊逸疇,2007)

3.成因分析

平潭島處於地質上的閩東南沿海變質岩帶的東側,島上廣泛分布著燕山晚期的花崗岩(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晚期,由於強烈的岩漿和斷裂活動,形成花崗岩中眾多酸性岩脈的穿插和走向以北北東和北西西向的菱格狀破裂構造。在以後的地質歷史中,構造活動性的升降,受斷裂分隔的地塊起伏,形成地壘地塹式的構造格局,它們控制著平潭縣千礁百島的基本排列和結構格局,控制著海壇島港灣岸線的曲折、山地平原的起伏布局形態。其中,特別是眾多菱格狀節理構造系統,它破壞了花崗岩本身的堅固性和不透水性。平潭島礁花崗岩內的構造節理是典型的立方系統,這就造成了石蛋地形及其造型地貌發育的良好基礎性控制條件。而地下水和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都可隨垂直或水平節理透入地中,侵蝕作用能向下深切和向旁側沖蝕剝蝕,產生沖溝、豎井和谷地以及橫向的洞穴等。平潭島沿海岸的峽谷、懸崖、天生橋、豎井、洞穴等幾乎皆沿方格狀節理發育所致。山地和丘陵及海岸的一些峻峭地形如懸崖、絕壁、險礁等也主要是沿垂直節理作用的結果(如霜裂寒凍作用、機械風化作用等)。

平潭花崗岩島嶼自形成以來,主要處於隆起狀態。新生代晚期受到世界洋面升降(主要由冰期、間冰期所引起的)及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也曾一度沉淪海中,遭受海水侵蝕,後又作間歇性上升,故至今在島上保留著海蝕低山丘陵、沿岸海蝕平台、階地、海積平原、海灘岩等地貌,並共同組合構成閩東南濱海丘陵島鏈地貌。

F. 圓明園中有什麼西洋景觀

圓明園中西洋景觀有:諧奇趣、海晏堂、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線法牆、方外觀、黃花陣、養雀籠。

1、諧奇趣

位於西洋樓景區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歐式水法(噴泉)大殿。主樓三層,頂層三間,一二層皆七間,樓前左右九間弧形游廊連著兩層八角樓廳。

是為皇帝演奏中西樂器之處。樓南為大型海棠式噴水池,池內設有銅羊、銅鴨和西洋翻尾石魚等組成的噴泉。樓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噴泉池。

噴泉的供水樓在諧奇趣西北,稱作蓄水樓。用騾子拉水車,提水至樓上蓄水池,起水塔作用,再以銅管下注至各噴泉機關。1753年(乾隆十八年)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在此觀賞水法奇觀。

2、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樓和後工字蓄水樓【錫海】組成,是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海晏堂正樓朝西,上下各十一間,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

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圓明園獸首銅像)。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正午時,十二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這些銅像是西方人設計。

3、大水法

大水法遺址(Dashuifa Site)是北京圓明園中西洋樓景區(Xiyanglou,European Palaces)的一部分。西洋樓景區的主景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特。

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頗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水法西鄰海晏堂,在長春園南北主軸線與西洋樓東西軸線交會處,是園內最為壯觀的歐式噴泉景觀。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時將圓明園進行了浩劫,其中英軍還放火焚燒,今僅存大水法、遠瀛觀的幾個大理石石柱屹立在那裡,記錄著英法聯軍摧殘中華文化的滔天罪行。

4、觀水法

觀水法位於圓明園西洋樓遠瀛觀南端,是清乾隆帝觀看噴水景色之地。包括放置皇帝寶座的台基和寶座後的石雕屏風及兩側的巴洛克式石門等。

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破壞,宣統二年(1910年)後殘存的石屏風雕花石心被載濤運往朗潤園內,1977年運回原處。

5、線法山

線法山上觀望威尼斯城西洋樓中的建築游戲,線法山和線法牆之間,有一條方河,在線法牆下設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於水箱中,皇帝坐在線法山上觀望。

1977年建立圓明園管理處,1984年建立遺址公園,已完成大宮門、福海景區、萬壽園景區和長春園迷宮修復工程。

線法山羊角石柱位於北京東城區內務部街11號院原後花園內,現存三根羊角石柱。這些羊角石柱與圓明園西洋樓線法山的羊角石柱雕刻花紋一致。

由此推斷應為圓明園之舊物。該院原為清代一達官貴人之宅院,民國時歸屬鹽業銀行經理岳乾齋,建國後一直為解放軍某部宿舍。

6、線法牆

圓明園線法山之東為方河、線法牆。線法牆南北平行分列磚牆五道,懸掛油畫布景,有謂西洋市街樓房,稱為阿克蘇十景。

7、方外觀

「方外觀」,建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為三開間用刻有回紋圖案的大理石貼面的歐式小宮殿,屋頂卻是模仿中國式的重檐四坡藍色琉璃瓦頂·上下各三間,兩側有半環形石階通往二樓。

8、黃花陣

黃花陣是仿建的一處歐式迷宮外砌長方形迷陣,中心築高台圓基八方西式亭。方陣南北長89米,東西寬59米,陣牆總長1600餘延長米,牆高約1.2米,雕花磚牆面,又稱「萬花陣」。

遍築矮牆,周圍植矮松,中央建亭台。皇帝為了取樂,常命太監在黃花陣中做捉迷藏游戲,自己坐在亭台上觀賞。黃花陣花園門為西洋座鍾形,黃銅雕刻花紋大門兩扇。

花園迷宮中央為石亭,內設西洋式座椅。黃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仿法國巴黎的凡爾賽迷宮)。建築建造的花園,用四尺高圖案的雕花磚牆,分隔成若幹道迷陣。

黃花陣採用法國整形式園林手法,由一道道復雜多變的植物隔牆組成大規模宮迷配以引人入勝的傳統吉祥卡通動物。

如蝙蝠(寓意:福)、梅花鹿(寓意:祿)、仙鶴(寓意:壽)、喜鵲(寓意:喜 ),給人以全新的感受。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破壞圓明園,西洋樓景區以及萬花陣倖存,1911清朝滅亡,中國人迫不及待進入圓明園把萬花陣拆毀了。

9、養雀籠

位於圓明園黃花陣的東側,實為一座西洋門,建成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明間為穿堂門,南北側屋內籠養孔雀等鳥類,故名養雀籠。

養雀籠東面是一面西洋門,而西面則為一座中式牌坊,體現了西洋樓景區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因東面為大理石構造所以保存完好。

而西面的中式牌坊則被完全燒毀。而殘留的養雀籠殘跡東面的大理石建築同其他西洋樓景區建築一樣在圓明園石劫時期石料遭軍閥和土匪盜運,隨時間流逝變為今天的狀況。

G. 太白山的主要景觀

「太白積雪六月天」,「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水經注》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之記載;唐代詩人杜甫有「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詩句;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記》一開頭就寫到:「雍州西南界於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尚已也。」宋代蘇軾在《太白山禱雨記》中就有春季發生大旱,天氣乾熱,麥苗枯萎,而山上卻依然是「岩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的描述。元代朱鐸《太白山》一詩中有「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之句,極言降雪、積雪之早;元《一統志》中載:「山(太白山)極高,上恆積雪,望之皓然」;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中,對太白山終年積雪的描繪是:「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陰崖皚皚積古雪,絕壑長松幾摧折」的詩句以描寫太白山積雪時間之久。可見太白盛夏積雪之奇麗景色,確實來歷已久,蔚為奇觀非誇張與虛構。在過去那寒冷多雪的年代裡巍巍高峰,終年積雪、銀光四射,百里可見,故「太白積雪六月天」之奇觀勝景則由此而來。由於氣候逐漸變暖,兼之冬季降雪減少,盛夏又多出現伏旱高溫炎熱天氣。因而「太白積雪六月天」的勝景現已很難看到了。
斗母奇峰,從大殿向南,奇峰怪石林立,從大殿向東眺望,在一道道莽莽蒼蒼的松樑上巍然屹立著一座白色巨石,俗稱「麥垛石」。麥垛石是一巨大花崗片麻岩斷塊,高約60米,周圓30米許,呈圓柱體。若在晴朗的傍晚,夕陽余輝將石體照耀通紅。此時晚山含黛,唯麥垛石光彩奪目,分外妖嬈。繼而上行有「五台」(即送經台、梳妝台、別娘台、滴淚台、望鄉台)和「一堵牆」,怪石成峰,千姿百態。至斗母宮,三座孤立花崗片麻岩柱峰拔地而起,突兀雲霄,令人驚嘆,山峰之奇,莫過於此。這些柱峰像三根巨大撐天的石柱,高聳入雲,崢嶸秀麗,巍峨壯觀。三座柱峰,分別稱為「三皇台」、「玉皇台」、「葯王台」,人稱「斗母奇峰」。昔日,峰頂各有廟宇,已廢。
雲海奇觀,太白山千峰競秀,萬壑藏雲。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可看到極其壯觀的雲海,以平安寺為最。平安寺地處海拔2700米的山樑上,周圍群峰聳立拱峙,

勢若圍屏,山峰間溝壑寬闊,深邃莫測。向南展眸,拔仙台、跑馬梁、鰲山相連如駝峰顯現。向西北遠眺,桃川河帶狀蛇迥,隱隱可見。站在平安寺,但見雲層如海濤洶涌,變幻多端。時而「涌濤掀浪」,不可遏止,時而「風平浪靜」,霧散雲匿,時而濃雲密霧鋪天蓋地,時而白雲輕如鮫綃。朝、夕晴朗之時,雲海霞光映金,景色煥然一新。置身雲海之中,使人有進入神話傳說的仙境之感。
高山奇湖,拔仙台之南北分布著兩個冰斗湖、四個冰蝕湖。玉皇池最大,位於拔仙台南坡海拔3380米處。湖面約30畝許,呈圓形似滿月。若遇晴朗天氣臨此,波光粼粼,藍天、白雲、山峰俱映湖中,湖光山色十分迷人。最小的佛池、三清池居其附近。三太白海位玉皇池北上方之槽谷,形似玉如意。二太白海位三太白海北上方,形似朝笏。唯獨大太白海位於拔仙台北之槽谷,呈圓形,湖面13.8畝。晴朗之時,湖水清澈如鏡,冰涼沁人心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多雨季節湖水滿溢,沿谷乘奔馭風而下,鳴聲震耳,遐邇可聞。此處天氣瞬息變化無常,湖面忽兒霧氣彌漫,咫尺物不相見,忽兒霧散清明,青山湖光依舊,民間俗稱此霧為「神帳子」。更令人驚異的是,每逢盛夏登臨此地,常見湖邊有一種小鳥,名白頂溪鴝,其大小類燕子,背烏黑、腹部紅褐,頭頂有一白色斑紋,鳴聲「啾啾」,飛行敏捷,時而劃過湖面,如蜻蜓點水;時而佇立岩上,形態自若,逗人喜愛。白頂溪鴝以水中浮游生物或小樹葉為食,所以常激搏水面捕食覓餌。唐代文學家韓愈有「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爭唧彎環飛,投葉急哺彀」之詩句,極言「神鳥」銜湖面落葉之情狀。宋人朱弁在《風月堂詩話》中也描述:「此湫林間陰森,水面湛然,魚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間落葉,鳥輒唧去,遠棄之,終年無一葉能墮波上者。」於是乎,人們就把這種少見的現象——小鳥銜落葉,更加神秘化了。相傳下來,便稱此鳥為「凈水童子」,並說「有片葉寸荑鳥必銜去」。唐貞觀年間,天氣大旱,京兆尹韓皋取湖水祈雨巧應;宋代,蘇軾任鳳翔府簽判時曾撰《太白山禱雨記》文。由是之後,登山取水祈雨便成習俗,風靡於世。向「神靈」乞求普賜恩澤,是過去人們對自然科學不認識的一種迷信做法。
太白山湖泊之所以奇特,是因為它們是我國內陸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又因清澈明凈,一塵不染,光潔可鑒之故。
萬年不融冰洞,位於大太白海之上,拔仙台北下岩崖上,為一天然岩洞。洞深10餘米、高3米許。洞頂有岩隙滴水,濕冷陰森,供有太白山神主3尊,系生鐵鑄像。過去因氣候特寒,滴水出岩隙即成鍾乳石狀冰柱,終年不融,人稱「萬年不融冰洞」。近代氣候轉暖,夏季暑熱時已不多見有冰存在。
拔仙絕頂,拔仙台是太白山最高巔,從下向上望去,峰頂廟宇凌空,鍔刺藍天,李白有「舉手可近月」之形象比喻。然而攀上去,卻另是一番景象,檯面開闊平坦,向西直通跑馬梁,站上拔仙台極目遠眺,果真是「會當臨絕頂,一覽群山小」。至若晴夏景明之時,北望秦川,渭河如帶,蜿蜒曲迥,川原似棋盤,阡陌縱橫。顏色灰暗處,是村落、城鎮與工廠。四顧環視,或石河石海廣布,似浪濤翻滾奔騰;深澗、懸崖如刀劈劍削,深不見底;山巒重疊,如犬牙交錯;唯拔仙台如鶴立雞群,群山揖圍其下,如眾星捧月,景象別致。入夜,晴空月朗之時,山峰含黛,群星燦燦,萬籟俱寂,時有微風沙沙。每當夕陽西下或紅日初升之時,霞光四射,薄霧彤彤,雲濤赤紅與金黃深淺相間,向陽岩壁、峰崖一片通紅,奇麗壯觀。 舊時,登山者由郿縣遠門口而入,關中各地禱雨取此道,其道險峻,人多視為畏途,然沿途奇景多。近山口1.5公里處為三官池,池水清澈見底。東南行0.5公里許至艾蒿坪,山腰路窄甚,不容換步,只能撫壁挪足。再3公里至小雪岩,溪流西路側一巨石,石上一樹蟠屈,人稱婆娑樹。行1公里至大雪岩,再行2.5公里至盤龍山,再行1.5公里至小郭集,有太白廟(已廢)。行2.5公里至新桃砭,再行1.5公里至仙人橋,凌溪架獨木橋(已廢),下視三四丈許。過橋200餘米,有岩壁闊數十丈,上鐫清康熙時三秦觀察使賈鉝書「隔斷紅塵」4字。行2.5公里至小西岔,再行1.5公里至大西岔,再行3.5公里至「接官亭」。東南行5公里至金鎖關,路旁石峰如刀劈劍削,高數十仞,下有廟(板房)名萬善宮(已廢),供奉神主——葯王,對面一峰獨立雲表,其旁稍平處名羊角台,一樹生磐石上,儼若危亭。行2.5公里至小石壘(也名萬笏山),山陡絕,樹皆傍石叢生,行旅藉以容足,飛泉橫徑,壘頂有廟(已廢)供本山社神。下石壘,飛泉界道,如疋練。再行1公里許有石踞路側,圓周丈余,名「兒石」。至此,回望遠門,所過崇山峻嶺俱成平阜,瞰渭河如一線。再行2公里至大石壘,一峰獨立岩表,名獨秀峰,頂平曠約半畝許,有廟(已廢)。行2.5公里至竹雲嶺(也名黑風嶺),行1公里至黑風門(也名神會天),路險絕,寒風凜冽,唯六月朔至七月望陰霾稍退,俗呼「開山」。行2.5公里至土地嶺,傍山石洞供太白神像3尊。由嶺西南下行5公里至松花坪,有廟(已廢)。行5公里至大壑落,路益險峻,多奇石,如屋宇、如車輪、如饔缶,高下參差。南面高峰旁石坪上列雙峰,望之似人遙相對立,名「二仙山」,近有水簾洞。由大壑落行5公里至下坂寺,鑿石室供奉太白神像,洞口鐵瓦湯房2間(已廢)。二仙山南側為沖天峰(嶺),千岩競秀。行1.5公里許,兩山之中有土嶺平坦,名駱駝嶺(又名望仙石),過嶺上行6公里至救苦嶺。過嶺至瘦魚嶺,石嶺脊窄僅尺余,長至數丈,其峰棱峭利,若魚脊故名。再行7.5公里至上坂寺,多怪石,行1.5公里至寒風關,大石數百,自成一山,上有鐵像,鐵牌匾書題「呼風喚雨」,一松挺然石上如車蓋。行5公里至神窪,倚山行約1.5公里,旁一石台名將台,其下大小斜石支撐如幾案,其上平放大石三四盤,大如數間屋。再行1.5公里至雷神峽,峽東西鼯峭壁高萬仞。再行5公里至鐵香爐山,其旁名孤魂窪,俗稱「鬼凹」。再行2.5公里至九牙山,傳稱的「三山九牙」、「十二重樓」諸景皆散布於此,其石峰或立、或坐、或卧、或仆,如人物、如樓台、如鳥獸狀。再行6公里至二里關,也名三天門,自此行1.5公里至大太白海,池水清鑒須發,池岸有廟。池南仰登1公里許至金星洞,也稱「萬年不化冰洞」。再上行3公里至走馬嶺(今稱跑馬梁),東西約20餘公里長,其梁之石上有半環狀印痕似馬踩過稱「馬蹄印」,從梁向東上行半公里至拔仙台,有廟、亭。越梁南下陡路5公里許至二太白海,有鐵碑、鐵香爐,再下1公里許至三太白海,再下8公里許至玉皇池,有凌霄殿,附近有三清池、佛池。
今登太白山,北從眉縣營頭入山,經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局,上行至響水石,再上行至蛟龍寺(多有烏梢蛇,故名)。再上行至黑虎關,再上至蒿坪寺,再上至劉家崖,南行至鍾山寺。再西南行至下白雲,與從太白縣鸚鴿鄉柴胡山村登山路線合。
從太白縣鸚鴿鎮登太白山,可分別以柴胡山、六家村、南塬村三地為起點。由柴胡山啟程,東南向上行6.5公里至下白雲,與從眉縣營頭登山路線合,有廟,正殿3間、偏側小廟1間、道房3間,均年久失修。廟內供菩薩畫像3尊,有鍾、罄,均為明萬曆年間鑄造。從下白雲上行2.5公里至上白雲,有廟及新塑像。從上白雲上行2.5公里至駱駝樹,海拔1805米,廟3間、道房2間、鐵像1尊。從駱駝樹上行5公里至菩薩山大殿,海拔2095米,廟3間、道房5間,原三教殿3間已倒塌,正殿1980年毀於火,現存瓦千餘、鐵像4尊(高70厘米)、罄1口(清光緒時鑄造)。從大殿上行2.5公里經五台(送經台、梳妝台、別娘台、滴淚台、望鄉台)、「一堵牆」、麥垛石,再上行10公里至斗母宮,海拔2750米,有廟,正殿3間,偏殿2間,道房2間。廟內供鐵像1尊、有罄1口。此處三座石峰孤立拔地而起,突兀雲霄,各名為三皇台、玉皇台、葯王台,即太白山斗母奇峰。再行10公里至平安寺,海拔2810米,破廟3間、鐵像9尊、鐵匾牌1副,此處「雲海」壯觀,稱之「平安雲海」為太白山奇景之一。再行10公里至明星寺,海拔2833米,石窟廟1洞、鐵像3尊、破鍾1口、罄1口,從明星寺上行10公里至放羊寺,海拔3120米,破廟3間,罄1口。廟門旁蹲有石羊。從放羊寺上行10公里至文公廟,海拔3567米,石砌洞廟2座、鐵像2尊、木雕像18尊、鐵碑3通。從文公廟上行10公里至大太白海(冰蝕湖),海拔3680米。湖面圓形,約13.8餘畝大,水清澈可鑒毫發,湖岸有鳥名白頂溪鴝,俗稱「凈水童子」。湖東岸有廟8間、道房5間、鐵像36尊、鐵香爐5座、鍾1口、雲板(雲朵狀之扁鍾)2通。從大太白海南直上至金星洞(稱萬年不融冰洞),有鐵像9尊、鍾1口、罄2口。再上行1公里至跑馬梁雷神殿(已廢),鐵像5尊、鍾1口、罄1口。向東上行200餘米至拔仙台(其上有太白洞),海拔3767.2米,稱其勝景為拔仙絕頂。有廟、道房共10間,廟兩側有耳房,後有壽星亭(破殘),鐵像4尊、木雕像24尊、鍾3口、罄6口、雲板3通。廟後巨石平台約150平方米,台下萬丈深澗。從鸚鴿鄉六家村和南塬村登山,沿小徑入羊皮溝,再經「雞上架」至平安寺與前路合。 從太白縣黃柏塬鎮經偏橋子至曹家河壩北向入龍洞溝上行10公里許至太白廟,海拔1960米。廟成殘垣,鐵像3尊、鍾1口、罄1口。上行10公里至大坪,僅存罄1口(清光緒時鑄造)。再上行10公里至將軍石,海拔2625米。將軍石約7立方米大小,石後有廟3間,板牆破殘。從將軍石上行約5公里至老廟子,海拔2700米。廟3間,板牆破殘。從老廟子上行10餘公里至靈光台,海拔2850米。廟5間(破殘)、木雕像5尊、鍾1口。從靈光台上行10公里至蓮花池(一說蓮花台),海拔3300米,僅存破罄1口。上行經東原口,再上至萬仙陣,海拔3400米,立石如林,高矮參差。東北行亂石中(石海)15公里至佛池,海拔3460米。廟8間、鐵像10尊、泥塑像7尊、鍾1口、罄2口、鐵匾牌1副(清雍正六年三月造),且有散存鐵瓦。向東下行2.5公里至玉皇池,海拔3380米。池圓形,約30餘畝大,池岸有凌霄殿(較完好),鐵像3尊、木雕像15尊、鍾2口、罄1口,鼎2口,玉皇池南為三清池(甚小)。從玉皇池北直上5公里至三太白海,形如玉如意勾,海拔3485米,再北直上5公里至二太白海,形如朝笏,8.5畝大小,海拔3580米。有鐵碑2通、鐵香爐1座、鐵像16尊。從二太白海仰登陡坡5公里許至拔仙台。從周至縣厚畛子登山,經都督門,西北上行經南天門,再上行至將軍石與前路合。再經玉皇池、三太白海、二太白海至拔仙台。

H. 美國約塞米蒂( Yosemite) 國家公園花崗岩景觀

1.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概況

約塞米蒂(Yosemite)國家公園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面積為3086km2,公園海拔跨度在2000~13000英尺之間,以多山谷、瀑布、內湖、冰山、冰磧聞名於世,給人們展示了世上罕見的由冰川作用而成的大量的花崗岩浮雕。另外,在公園海拔600~4000m的地帶中,還發現存活有許多世上稀有的植物和動物種類。著名的約塞米蒂(Yosemite)谷就位於國家公園內。約塞米蒂谷長約12km,寬800~1800m,谷深300~1500m,是一條典型的冰蝕U型谷。谷地坦,谷壁陡峭。峽谷兩側的眾多高聳的花崗岩圓丘、巨石和岩壁是最引人注目的景觀。約塞米蒂谷茂密的植被涵養了豐富的水源。由出自谷地高處的特納亞、伊利亞特和約塞米蒂3條溪流匯成的默塞德河從峽谷內穿過,形成了一系列瀑布。其中包括著名的約塞米蒂瀑布,高739m,是北美落差最大的瀑布,在世界范圍內排名第三。

2.花崗岩地貌景觀特色

組成約塞米蒂(Yosemite)國家公園的岩石主要是中生代白堊世侵入到變質沉積岩和變質火山岩中的花崗岩、花崗岩閃長岩和二長花崗岩(AnnHarris,1999),經過第四紀冰川作用和河流地質作用的塑造、改造,在該公園形成了許多優美壯觀的景色,尤其是這里的花崗岩地貌景觀,與第四紀冰川作用的改造密切相關。

公園內花崗岩地貌景觀總體上都是由於受到冰川侵蝕後、經球形風化形成的花崗岩島山、花崗岩圓丘、巨石以及冰川侵蝕而成的U型谷。

1)北圓丘(NorthDome):構成該景觀的岩石為花崗岩閃長岩,由於覆蓋其上的冰川消融,頂部因壓力的減少而產生微小的膨脹,平行於外表面發育的席狀節理相對發育,隨著岩石的暴露,機械風化作用會使花崗岩塊呈同心層狀剝落,由於垂直節理不夠發育,因此這樣的大型花崗岩塊在這種球狀風華夏常發育有葉狀剝離穹窿(頁狀剝蝕穹丘),形成了頂部渾圓的穹丘(圖4-58)。北圓丘底部的曲線記錄了葉狀剝落的邊緣。在北圓丘下,是1500英尺高的懸崖。

圖4-58 北圓丘(NorthDome)(照片來源:http://www.thechidesters.com/photos.htm)

2)半圓丘(HalfDome):半圓丘北邊的平面是一個岩石易於滑動的近乎垂直的節理面。節理表面陡峭的特徵在圖4-58中可以由懸崖底部左邊或中間靠下部分筆直或斷續的白線所表現出來,垂直的深色線是流水痕跡。半圓丘的尖頂高8852英尺,陡峭的上部平面約2000英尺高。半圓丘是花崗岩塊體在垂直節理、水平節理以及冰川作用的共同影響下發育。這個著名的地貌景觀由於巨大冰川的切割而分成兩半,事實上「另一半」是從不存在的。半圓丘陡峭的表面是從平行於垂直節理之間的板狀岩石變鬆散開始的,由於風化作用和塊體坡移作用它們一層一層的落下,直到現在仍在繼續。半圓丘的陡峭面(圖4-59)方向和梅塞德(Merced)河南側懸崖的方向平行,因此它也許代表了山脈這個地區的「主節理」方向。半圓丘在更新世經受了改造,特納亞(Tenaya)冰川沿峽谷下移的時候接近半圓丘頂部接近500英尺。冰川作用清理了葉狀剝落的岩屑和山麓堆積;由於它沿著平行於垂直節理面的方向運動,於是通過拔蝕作用帶走了更多的岩石,留下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陡峭的岩壁。半圓丘的圓形後部是逐漸演化的結果,是葉狀剝落岩石表殼形成的。

圖4-59 順著山脊看到的半圓丘(左,照片來源:http://soon2be40.wordpress.com/2009/02/)和從背面看到的半圓丘(右,照片來源:http://www.dsams.net/)

3)Lembert圓丘(Lembert Dome):該圓丘(圖4-60)的岩性為花崗閃長岩,也是由於冰川作用形成的。其本為大教堂尖峰花崗閃長岩體的殘余塊體,由於冰川向西前進過程中對該殘塊剝蝕、拋光形成了該圓丘,確切地說,它應該是一個大型的羊背石,後期球形風化對其有一定的改造形成了如今的樣子。該圓丘西側的陡壁是由於冰川沿陡峭的傾斜節理面的拔蝕作用而形成。

4)約塞米蒂(Yosemite)峽谷:深邃的約塞米蒂山谷全長超過9英里,最寬處1英里,最窄處只有半英里,蜿蜒的梅塞德河(MercedRiver)貫穿其中(圖4-61)。該峽谷是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中心,為冰川作用形成的一個典型U型谷,兩旁峭壁上到處可見由冰川切削過的痕跡,拔地而起的「落箭岩」,平行的「三兄弟峰」,最有名的莫過於半圓丘(HalfDome)了。由於該峽谷是冰川的運動的主要通道,下切深度大,峽谷兩側曾有許多支流冰川,這些支流冰川冰量少,切割深度淺,因此在峽谷兩側,形成了許多懸谷。由特納亞、伊利洛特和約塞米蒂3條河匯成的梅塞德河橫貫谷底,使這里成為世界上瀑布最集結的地區,最有名的是約塞米蒂瀑布。

圖4-6 0Lembert圓丘(LembertDome)(照片來源:http://www.yosemitehikes.com/toys/wallpaper/lembert-dome.htm)

中國典型地質景觀成因及全球對比

圖4-61 約塞米蒂峽谷(攝影:安塞爾·亞當斯;照片來源:http://www.gdphoto.cn/Html/sheyingjichu/2007-9/42787636810.html)

I. 殘疾人坡道屬於建築還是景觀設計范圍

殘疾人坡道是屬於建築設計考慮的范圍

J. 世界著名溶洞景觀的美稱

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
有著名溶洞:京東大溶洞、柞水溶洞、開元溶洞、柞水溶洞、金華溶洞、還有很多很多。。。在網路知道里有哦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