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祠景色
㈠ 南陽風景名勝範文
人文景觀
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
1、內鄉縣衙
2、社旗山陝會館
3、醫聖祠
4、張衡墓園
5、武侯祠
6、南陽府衙
7、荊紫關
8、八里崗遺址
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4處)
1、中興寺遺像碑(西魏,鎮平)
2、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金,鄧州城內)
3、佛溝摩崖造像(北朝至唐,方城縣城東南寺門村)
4、鄂城寺塔(宋,南陽市北石橋村)
5、石華表(東漢,鄧州市內〕
6、福勝寺塔(宋,鄧州市內)
7、泗洲古塔(宋,唐河縣城內)
8、陝西會館(清,唐河縣城北源潭鎮)
9、香嚴寺(元至清,淅川縣城西南龍虎山)
10、陽安寺大殿(明,鎮平縣城西北硯台村)
11、菩提寺(清,鎮平縣東北合花山)
12、文廟(明、清,內鄉縣城內)
13、文廟(清,方城縣城內)
14、丹霞寺與塔林(元至清,南召縣城東馬窩村)
15、十里廟遺址(商、周,南陽市東北十里廟村東土崗)
16、宛城(漢代,南陽市北郊)
17、馬嶺遺址(新石器時代,淅川南馬嶺村東500米)
18、龍山崗遺址(新石器時代,淅川西南龍山崗下)
19、溝灣遺址(新石器時代,淅川南溝村)
20、茶庵遺址(新石器時代,內鄉縣北茶庵村)
21、不崗遺址(新石器時代,內鄉縣東北為崗村)
22、小河遺址(新石器時代,內鄉縣西大窯店)
23、鄧窯遺址(唐至元,內鄉縣西大窯店)
24、上寺遺址(新石器時代,鎮平縣西北寺南村北200米)
25、安國城遺址(新石器時代,鎮平縣東北王莊村南150米)
26、譚崗遺址(新石器時代,社旗縣東北譚崗村西南200米)
27、茅草寺遺址(新石器時代,社旗縣東南大楊庄村西南300米)
28、黃山遺址(新石器時代,南陽縣東北黃山村北20o米)
29、英庄遺址(新石器時代,南陽縣南英庄鎮北 200米)
30、太子崗遺址(新石器時代,鄧州東北鄭元村北100米)
31、竹園遺址(新石器時代,南召縣東南竹園村)
32、杏花山與小空山遺址(舊石器時代,南召縣東阮庄、杜庄)
33、鳳凰山遺址(新石器時代,新野縣北寺門村北100米)
34、新都故城(漢,新野東南梅灣村)
35、問崗遺址(新石器時代,桐柏縣東問崗村)
36、陡坡嘴遺址(新石器時代,桐柏西陡坡嘴村東150米)
37、張販冶鐵遺址(漢代,桐柏縣東北張販村)
38、圍山銀礦(唐、宋,桐柏縣城北圍山村)
39、寨茨崗遺址(新石器時、周,唐河北郊羅灣村)
40、湖陽遺址(新石器時代至漢,唐河縣城南湖陽鎮)
41、老墳崗遺址(新時器時代、周,西峽縣西老墳崗村東北)
42、楊崗遺址(新石器時代至漢,西峽縣西北楊崗村南150米)
43、白羽城遺址(春秋,西峽縣東北蓮花寺崗)
44、大張庄遺址(春秋,方城縣東北大張庄村北)
45、平高台遺址(新石器時代,方城縣南平高台村北300米)
46、博望城(漢代,方城縣西博望鎮)
47、楊河古墓(戰國,淅川縣東南楊河村)
48、下寺古墓群(東周,漸川縣下寺村)
49、靳崗天主教堂(l844年,南陽市卧龍區靳崗鄉靳崗村)
50、彭雪楓故居(1907年,鎮平縣安子營鄉七里庄村)
51、別公堰(1929年至1936年,西峽縣城北6公里)
52、紅二十五軍獨樹鎮戰斗紀念地(1931年,方城縣獨樹鎮七里崗村)
53、**工作團誕生地(1938年,桐柏縣城關鎮新華街53號)
54、蔚文中學舊址(1946年,社旗縣太和鄉太和街)
55、中共桐柏區委機關舊址( 1947年,桐柏縣平氏鎮)
56、徐萬年基(1954年,南陽瓦店鎮西1.5公里處)
57、王府山東省(明,南陽市老城區)
58、南陽府文廟(清,南陽市宛城區新華東路)
59、文筆峰塔(清,唐河縣城東南望城崗)
60、火神廟(清,社旗縣城內)
61、下寨遺址(新石器時代、商周,淅川縣滔河鄉滔河村)
62、賈溝遺址(商周,淅川縣上集鄉賈溝村)
63、楚長城大關口遺址(東周,方城縣獨樹鎮)
64、恐龍蛋化石群產地(中生代,西峽、內鄉、淅川有關地區)
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6處,其中古代建築98處,冶金遺址13處,古水利遺址8處,古瓷窯遺址2處,古代墓葬74處,古石刻78處,革命文物50餘處。
四、博物館14個
(1)南陽市博物館
(2)南陽漢畫館
(3)張仲景博物館
(4)張衡博物館
(5)社旗縣博物館(山陝會館)
(6)方城縣博物館(張釋之詞)
(7)方城縣杜楓瑞紀念館(民政)
(8)南召猿人博物館
(9)漸川縣博物館
(10)新野漢畫石博物館
(11)內鄉縣衙博物館
(12)鎮平彭雪楓紀念館
(13)鄧州博物館(福勝寺)
(14)南陽府衙博物館(待定)
館藏珍貴文化7萬余件。南陽漢代畫像石、畫像 磚3000餘塊等.
僅供參考,作文自寫。
㈡ 鐵公祠院內有什麼景色
鐵公祠院內巧石秀立,曲徑蜿蜒,楊柳垂蔭,紫藤攀緣,翠柏儲潤,海棠流丹,修竹婆娑,雜花斗艷,蜂飛蝶舞,景色秀麗清幽。
㈢ 成都杜甫草堂風景描寫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核心文物區內,有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等景點。
1、正門
正門是杜甫草堂主體紀念建築群中軸線上的第一重建築。正門匾額「草堂」二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親王允禮所題。
門兩側還懸掛有一副對聯「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庄」,出自杜詩《懷錦水居止二首》,這兩句詩十分准確地點明了當年草堂的地理方位,也正是今日草堂所處的位置。
2、大雅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寶殿,2002年正式開放。門上匾額「大雅堂」三個字是集的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字。
大雅堂內陳列著迄今為止國內最大面積的大型彩釉鑲嵌磨漆壁畫和12尊歷代著名詩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館內的基本陳列《詩聖著千秋》,獲第五屆「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最佳創意獎。
3、茅屋
杜甫草堂博物館依據杜詩描寫和明代格局於1997年恢復重建了「茅屋景區」,重現了詩人故居的田園風貌,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氛圍。
4、大廨
「廨」是官署的意思,即古代地方官吏辦公的場所。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始終不得重用。清嘉慶十六年重修草堂時,考慮到杜甫曾經做官,應該有辦公的場所,大廨便由此得命名。大廨正中杜甫的銅像是我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作品。是一座敞廳式建築,是中軸線上的第二重建築。
5、詩史堂
詩史堂是中軸線上的第三重建築,也是主體建築。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詩歌,真實而生動地展現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生活畫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
6、柴門
柴門是中軸線上的第四重建築,也是最小、最簡朴的建築。它原本是杜甫營建草堂時所造的院門。因為低矮簡陋,詩人作了如此命名。門上匾額「柴門」二字是著名畫家潘天壽所書。
7、工部祠
因杜甫曾作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工郎,故稱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階,花窗格門,肅穆莊重。祠內有明、清兩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萬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遺存最早的石刻像。
8、唐代遺址陳列館
唐代遺址陳列館位於草堂東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內發掘出大面積的唐代生活遺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極大地豐富了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涵,印證了杜甫當年對居住環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寫,證實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襲重建的史實,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爭。
(3)文祠景色擴展閱讀:
杜甫的成長經歷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都杜甫草堂
網路-杜甫
㈣ 對景色地點的描寫
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名勝。濟南八景中,大明湖有三景:明湖泛舟、歷下秋風、匯波晚照。
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隋唐時名蓮子湖,歷水波,宋時曾名西湖,到金元時始稱大明湖。公園內碑刻石碣較多,著名者有杜甫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為清代何紹基書寫,另有鐵保書對聯,何紹基、翁方綱等的碑記,皆具深厚文化內涵和藝術水平。
公園主要游覽點有牌坊、遐園、稼軒祠、鐵公祠、歷下亭、北極廟、南豐祠、匯波樓、明昌鍾亭、明湖寶鼎、曾公畫壁、湖心百米大型噴泉等,其中歷下亭、鐵公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園每年舉辦多種游園活動,有春節文化廟會、新春花展、荷花展及民俗文化活動和花卉盆景展覽、奇石展等。
〔辛稼軒紀念祠〕
位於大明湖南岸遐園,建於1961年,座北朝南,是一座三進院落的民宅式建築。大門正中是掛著陳毅同志的金字匾額「辛稼軒紀念祠」。東西廂房凡懸掛著辛棄疾塑像。展櫥中陳列著辛棄疾的生平事跡介紹和他的代表作以及後人研究他的重要文獻資料。兩側陳列著辛棄疾生平大事簡表,生平活動示意圖,以及辛棄疾的故里、舊居和陵墓遺跡等照片資料。
〔小滄浪亭〕
居園中臨湖處,三面荷池,面山傍水,湖水穿渠引入庭中,境界清幽。立亭而眺,全湖在目。晴朗之日,可見千佛山的倒影。西廊牆壁上鑲嵌著清代學者、書法家鐵保、翁雲綱、阮元等人的墨跡石刻,大都是吟詠小滄浪及大明湖的詩文。
〔匯波樓〕
南豐祠北鄰的匯波樓是濟南的北水門,也叫匯波門,為宋代曾鞏所建。1982年,市政府拔款重建。此樓高大雄偉,為一座懸崖歇山重檐兩層城樓式建築,樓的兩層翹角挑樑上懸掛8個風鈴,門、窗、隔扇雕以傳統花式圖案。整個建築結構合理,色調鮮明。登此樓可眺望泉城,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若傍晚登樓,可觀「匯波晚照」。
〔北極閣〕
位於大明湖東北岸,是一座道教廟宇。此閣始建於元代。明永樂年間重修。這組建築由鍾鼓樓、前後殿及東西配房組成。前殿內正中為真武帝君像,高2.5米,上有「位極天樞」一匾。還有四天君、青龍、仙真、風伯、雷公等18尊泥塑像。東西牆上還繪有真武的傳奇等壁畫。後殿塑有真武父母像。
大明湖湖中心是一座大型的人工百米噴泉,建於1985年,百米噴泉有103個噴頭,主噴頭射程為100 米,其餘102個噴頭射程分別為40米、28米、25米,氣勢雄偉,國內罕見。湖西岸建有游樂園,有摩天輪、電瓶車、登月火箭、滑行龍、碰碰車、海浪珍珠、碰碰船等游樂設施。並配有交通船、遊艇、畫舫、電瓶船、汽艇,還有雙漿小劃船,腳踏船400餘只,遊人可泛舟湖上,盡情游覽。公園設有茶杜、食品部、攝影部、飯店等服務設施。北岸的明湖樓飯店利用湖中豐富的水產,烹制「歷下風味」,全魚宴形、色、味俱佳。明湖樓餐廳分大、中、小三處,可同時供500人就餐
㈤ 大明湖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文中詳細描寫了哪一處景色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素有「泉城明珠」之美譽。大明湖集水域風光、古園林景觀、古道觀、古水工、紀念性建築為一體,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高品位的旅遊資源。它位於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現今湖面四十六公頃(690畝),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湖泊約佔百分之五十三。
大明湖位於「泉城」濟南城北部,面積約46萬平方米,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大明湖歷史悠久,其名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書中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東西兩面則湖」。宋代稱「四望湖」,後漸堙塞。金代起,在元好問的《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馬可·波羅在《中國游記》中寫道:「園林美麗,堪悅心目,湖光山色,應接不暇」。大明湖為諸泉匯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雨不漲,久旱不涸」的特點。
大明湖正門牌坊
一湖煙水,綠樹蔽空,碧波間菡萏映日,景色佳麗。公園內亭台樓榭,曲徑迴廊,文人墨跡,錯落其間,其中清人劉鳳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對聯,尤為人們所稱頌。沿湖亭台樓閣,水榭長廊,參差有致。湖南有稼軒祠、遐園、明湖居、秋柳園,湖東北有南豐祠、張公祠、匯波樓、北極閣,湖北有鐵公祠、小滄浪,湖中有歷下亭、匯泉堂等名勝古跡。
位於湖心島的歷下亭。上懸清高宗御書「歷下亭」匾額。亭前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詩句。古歷下亭在五龍潭一帶。宋以後遷至今大明湖南畔,今歷下亭建於清康熙年間,歷來為文人會集之地。
大明湖聞名遐邇,遊客眾多,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兩百萬人次,在濟南諸公園中最多。大明湖歷史悠久,景色秀美,名勝古跡周匝其間。尤其它乃繁華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實屬難得。
早在北魏年間,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
大明湖
湖,西即大明寺,東、北兩面則湖。"其位置在今五龍譚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它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它名蓮子湖(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進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遊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並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大明湖水來源於城內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有"眾泉匯流"乏說,水質清冽,天光雲影,游魚可見。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恆雨不漲,久旱不涸"的長處,經年水位恆定。水深平均兩米左右,最深處約四米,沿湖岸邊一米左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風景的最好寫照。
沿湖八百餘株垂柳環繞,柔枝垂綠,婀娜點水。湖中現有四十餘畝荷池,碧葉田田,白荷紅蓮,交相輝映,爭奇斗艷,荷香飄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碧波之上,畫舫穿行,小舟盪波。各處遊客雲集,指點觀賞,歡聲笑語,一派繁華景勝,儼若北國江南。若於湖之北岸遠眺,南山蒼翠,環列似屏,倒映入湖,畫圖難足。漫遊湖畔,處處花
大明湖風景區
繁樹茂,點點亭台樓閣掩映綠蔭之間,歷下亭、鐵公祠、北極廟、匯波樓等二十多處名勝景點,令人應接不暇,可謂步移景換,游趣無窮。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觀賞。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風姿贏得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詠贊:"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枻其中,如游香國";"鷗鷺點乎清波,蕭鼓助其遠,固江北之獨勝也。"
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闢建為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跡,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游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著名風景游覽區之一。
㈥ 潮安縣田東(現歸登塘),赤鳳,大山(現歸鳳凰)文祠都有什麼好玩景色
鳳翔峽旅遊區 ,鳳凰山天池 ,鳳南幽峪逸林旅遊區,三疊泉旅遊驛站
㈦ 描寫風景的古文
1.《醉翁亭記》中描寫春夏景色的語句是: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2.《(論語)六則》中孔子論述學與思之間關系的語句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杜甫的《春夜喜雨》中藉助想像描寫雨後景色的語句是: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4.《出師表》中作者為劉禪提出的第一條建議是應該廣開言路,其原句是:誠宜開張聖聽
5.蘇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此事古難全」中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6.《出師表》中諸葛亮指出先漢興隆的原因是:親賢臣 遠小人
7.《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8.《岳陽樓記》中,與「進亦憂,退亦憂」相照應的兩句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9.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寫西湖六月優美景色的詩句是: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10.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以景寫情的詩句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1.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以春景來烘托友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3.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應樂觀曠達,就像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5.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業。他在《出師表》中寫道: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16.縱觀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士,他們在成功與挫折面前始終保持著:「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態。(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17.宋代文學家蘇拭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外,請寫出你最喜歡的連續的兩句:課內課外均可
18.古詩詞中有許多表現惜時或勸學內容內名句,請寫出其中連續的兩句:課內課外均可
19.欣逢母校百年校慶,一位海外歸來的老學者回顧了母校的百年滄桑之後,又對滿堂青年學子深情地說道:「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
20.古詩文中描寫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請寫出一句。符合要求即可 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佳木秀而繁陰 .
21.「雨」是古代詩人筆下常見的景物,如 「渭城朝雨浥輕塵」,請再寫出兩個含「雨」的詩句。例:夜闌卧聽風吹雨 多少樓台煙雨中
22.古代詩歌中抒寫思念故鄉,眷戀親友的詩句很多,請寫出三句(其中—句是課外的)。課內句:①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 課外例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等.
23.寫出三句含有寫「風」的宋朝的詩詞名句,並註明作者。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等
24.古詩文中有許多表達雄心壯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陳勝: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陸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范仲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5.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意思完整的古詩詞句子,可以填寫課內所學,也可填寫課外相應的詩句。 抒寫友情的詩句: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借月抒懷的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26.《岳陽樓記》中表達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7.《天凈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8.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結尾處揭示全詞中心的句子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9.《過零丁洋》中最能表現文天樣崇高民族氣節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0.《岳陽樓記》中總寫洞庭湖氣勢之大,景象變化之多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㈧ 詩詞文風景名勝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賞析: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從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灧」,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裡,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像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採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像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說的是錢塘江)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賞析:
全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寫了孤山寺一帶到白沙堤一帶的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很自然。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給予人的感受。如不說綠草如茵,雨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說「淺草才能沒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待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杜甫《望岳》(說的是泰山)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賞析:這首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說的是洞庭湖)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賞析:這是一首「干祿」詩。所謂「干祿」,即是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錄用。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丞相,作者西遊長安,以此詩獻之,以求錄用。詩前半泛寫洞庭波瀾壯闊,景色宏大,象徵開元的清明政治。後半即景生情,抒發個人進身無路,閑居無聊的苦衷,表達了急於用世的決心。全詩頌對方,而不過分;乞錄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體。
崔灝《黃鶴樓》(說的是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賞析: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前四句寫登臨懷古,後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這首詩在當時就很有名,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他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說的是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賞析:開頭兩句李白以鳳凰台的傳說起筆落墨,用以表達對時空變幻的感慨。「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暢順;雖然十四個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但絲毫不使人嫌其重復,更沒有常見詠史詩的那種刻板、生硬的毛病。鳳凰台為地點,在舊金陵城之西南。據《江南通志》載:「鳳凰台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台於山,謂之鳳凰山,里曰鳳凰里。」李白用「鳳凰台」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登臨抒懷,而是別有機杼。從遠古時代開始,鳳凰便一直被認為有祥瑞的意義,並且與社會的發展有關:美好的時代,鳳凰鳥則從天而降,一片天籟之聲。因此,鳳凰鳥的出現,多半顯示著稱頌的意義。然而李白在這里首先點出鳳凰,卻恰恰相反:他所抒發則是由繁華易逝,盛時難在,惟有山水長存所生發出的無限感慨。引來鳳凰的元嘉時代已經永遠的過去了,繁華的六朝也已經永遠的過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長江之水與巍峨的鳳凰之山依舊生生不息。
杜甫《蜀相》(說的是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賞析:
抒發了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何處尋」,不疑而問,加強語勢,並非到哪裡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尋」字之妙在於它刻畫出詩人那追慕先賢的執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徵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朴質的形象特徵,使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出一片綠色;只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出宛轉清脆的叫聲。
《題西林壁》 蘇軾(廬山風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賞析: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朴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
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准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㈨ 求描寫風景的文言文(五篇)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①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②俱備。曉霧將歇③,猿鳥亂鳴;夕日欲頹④,沉鱗競躍⑤。實是欲界之仙都⑥。自康樂⑦以來,未復有能與⑧其奇者。
注釋:
①本文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粱文》。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現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
②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
③四時:四季。
④歇:消散。
⑤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⑥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⑦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神仙生活於其中的美好世界。
⑧康樂:指南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齊梁間文學家。
⑨與(yù):參與,這里指欣賞。
登泰山記
----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無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 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圓。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時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滕王閣序
——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譫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北海雖賒,夫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鳴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邱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廉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讀一聲)」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游褒禪山記》作者王安石
將就點.......
㈩ 描寫寺院的景色的句子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古往今來,寺院,總是一處能令人心靜的所在。
那個初夏的早晨,鳳凰山裡一片新綠,不染一絲塵埃。
我坐在寺院前的石凳上,聽鍾晨悠長,木魚聲聲。
那一刻,我真想就這樣融入氳氤的綠色里,哪怕就是鳳凰山上的一株草。
蘇軾說,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如果您喜歡,就請和我一起循著幽幽的曲徑分花拂柳,同去探訪古詩詞里最美的寺院。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唐.白居易《遺愛寺》
鳥語,花香,泉水淙淙,山色空靈,景色清新。
靜坐,聽泉,賞石,尋花,香廬峰下的遺愛寺,真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清華大學教授謝思煒說,這首寫景抒情的小詩,寫得格外柔美,富有韻味。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塊壘難平,唯有寄情山水,這,也是一種美好的人生境界吧。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 余鍾磬音。——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朝陽,竹徑,禪房,花木,鳥鳴,清潭,如此心曠神怡的境地,令人仿若置身於世外仙境一般。
常建的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曾經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它是唐代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兩句常被譽為警策之句。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特別喜歡詩中的這兩句。
並且多次想效仿此句聯句作詩,總是不能滿意,深感遺憾。
萬籟此都寂,但余鍾磬音。破山寺,真是一個令人忘俗的好去處。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唐.王維《過香積寺》
據說,香積寺就在白雲繚繞的群峰中。
只是,這山中到處都是茂密的參天古木,沒有遊人行走的路徑。
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古寺悠揚的鍾聲在深山裡回響。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香積寺隱藏在神秘的深山裡,一路行走,恍若出世一般。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日暮時分,打坐在水邊,驅除內心的雜念。
往往,人生最美的風景都在一路上的尋尋覓覓,而結果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