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萬花景色

萬花景色

發布時間: 2021-02-16 01:05:50

⑴ 黃山景色的描寫

黃山春光
[山外春歸百卉闌.山中四月春初度."黃山四月的平均氣溫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這時.山麓已經芳草萋萋.野花艷人.秧苗茁壯.桃花落盡.山腰卻澗草猶短.杜鵑始華.桃花初開.大約需要推遲一個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邐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獻麗.一片粉紅.那時.正像詩人王寅春遊此峰時所吟誦的:[河風吹初服.正值桃花時.花開十萬樹.峰似絳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興.而在那時.黃山的高山峰頂.氣候尚寒.春意姍姍來遲.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氣息已經來到了遊人中間.黃山春光是以嫵媚動人見長.全身著綠.青翠欲滴,萬花盛開.嬌艷無比,百鳥歡唱.悅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黃山的公路兩旁.田野里滿目金黃的油菜花.山嶺上點點的映山紅.讓遊客還沒有到黃山.就已經陶醉於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覽黃山最佳的季節之一.
黃山的夏
盛夏的黃山.更有那看不見的飛瀑.數不清的流泉.特別在暴雨過後.黃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為黃山譜寫了一曲曲激昂的樂章.夏日的雲海雖沒有秋冬雲海那樣沉著.渾厚.但也別有一番瀟灑.清麗.在雲霧的動靜之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絢麗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橋.架在兩峰之間.日落並不比日出遜色.火紅的晚霞為夏日的黃山披上一層燦爛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黃山.是一幅幅濃綠的畫.是一杯杯清涼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轉悠揚的樂曲.元末清初歙縣人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雲>:[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一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黃山的秋季
黃山的秋季.別有種種勝景.秋高氣清.白雲碧漢.丹楓似火.草深果黃.明歙人.曾授監察御史.河南巡撫的凌桐.做記游詩有句:[更有秋容寫不得.白雲碧漢映丹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贊賞黃山秋景:[楓林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綉."黃山的秋天.還因為林茂色鮮.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竟是[秋天裡的春天".明代大學士許國(歙縣人.今歙縣縣城有許國石坊遺跡)年輕時曾經就讀於黃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黃山游覽>詩雲:[秋落秋風里.行吟逸思饒.芙蓉欹水曲.苔蔓上牆腰.酒盞黃花近.天都碧漢遙.浮丘如有待.舉手願相招".該詩將秋日的黃山寫得眾花爭艷.峰水相襯.堪與春色比高低.令常見的悲秋之情為之一掃.

黃山的冬
黃山霧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絕.無愧於天下絕中之絕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許於某一個早晨推窗眺望.會突然發現窗外的景緻已經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銀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樹木象叢叢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也.這就是難得一求的霧凇!帶上拐杖.出戶登山.放眼四望.只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黃山一改往日蔥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著潔白無瑕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風拂盪.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之境.

⑵ 描寫漫山花溪谷風景的作文

伴隨遠處的狗吠,近處的雞鳴,夫君打開窗子,喚我來到窗前:快看……
尋著他的指引看過去,看到了一個黑衣人,牽著一隻白羊,正在樹和灌木叢中曲線繞著爬山。那山坡,約有六十度,白羊爬起來看似很費力,但看不清楚是用了什麼方法,居然一點點地往上位移了。
山坡旁,是一條並不寬的小馬路。小馬路從小小的村子中若溪水般流出,潤出一排排依山而建的房子。有的白瓷磚修面,看上去很整潔氣派,有的帶有濃郁的年代感,窄小的木格窗,黑色的木檁條。氣派的,貼著紅喜字,鐵將軍把門。古樸的,老人不時走出來,挪回去。這並不僅僅是這個叫「漫山村」的地方的特色,此時看到,心裡浮起一縷酸楚。再看那放羊人,已經掩映在叢林中。再往遠處看,舊屋,新房,層階而立。有炊煙裊裊,有花香撲鼻。
走吧,我們去打太極。夫君招呼我,我跟著他一起來到景區停車場。陽光彷彿突然從山邊溢出來。夫君站在陽光中,開始打太極。我的衣著不便,故而四處遊走。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這堆景區建設的原材料:松木原木。直徑將近一米,有一些深色的斑點吸引了我的視線,仔細一看,是傷疤。這些上班伴隨主幹成長,被包裹的越來越深,看似融合到一起,但掀開外皮遮掩,傷疤就是傷疤,永遠不可能癒合。這種互不融合使我想到很多,有的想明白了,有的則還沒有。
夫君打過兩遍太極一路後,喚我。我仍沉浸在那星點分布的傷疤中,難以自拔。突然,看到了一樹奇異的花。掌心大的葉片嫩綠嫩綠的,葉柄出,璇垂出一根或者兩根綠色的,怎麼形容呢?極像楊樹的花一般。我問詢正在准備午餐的店家大娘,她說,這是核桃花。地上有落花,沒有人在意;枝頭有繁花,也沒有人留意。或許,這就是山裡花的存在方式:不爭不語,盛開;凋謝,又一次的輪回。

⑶ 宜賓十一月萬花谷景色怎麼樣

「太美了!這片樹葉紅得像火焰一樣……」4月初,宜賓縣安邊鎮治和村萬花谷大片「紅葉石楠」發出鮮紅色的新梢和嫩葉,讓前去遊玩的市民發出驚嘆。

⑷ 描寫梅園的景色作文。

梅花飄香引客來——陸河共光梅園見聞
12月31日上午,記者隨著賞梅的人流,來到陸河縣東坑鎮共光梅園采訪。由陸河縣人民政府主辦,縣旅遊局、東坑鎮人民政府、縣攝影者愛好協會承辦的「陸河縣旅遊賞梅活動暨旅遊風光攝影大賽」在這里舉行,引來千多人前來觀賞攝影。
走進梅園,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但見梅園里車輛穿梭,人來人往。站在梅園一高處一眼望去,一條條山溝、一座座山頭,一片片雪白的梅花把山溝、山頭點綴得像雪花一樣——到處白茫茫,如同人間仙境,好看極了。記者看到,在梅園各個角落,無論是來自汕尾等地的遊客,還是當地的市民,他們邊賞梅花,邊用照相機或手機拍下梅花盛開的景色。黃友祥等20多位老同志專程從縣城前來賞梅,他告訴記者,以前沒有來過這里,看到如此壯觀的梅花,心情很激動,值得大家來觀光賞梅。該縣旅遊局負責人介紹,為方便市民前來觀賞梅花,縣惠康旅行社、縣綠之旅旅行社提供兩部中巴,免費載市民到梅園賞梅,讓眾多市民一飽眼福。「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梅園里2萬多株春梅花蕾綻放,如飛雪漫空,天花亂出。東坑鎮黨委負責人說,我們要通過舉辦這項活動,讓各地的遊客前來賞梅、詠梅、畫梅、攝梅和贊梅,以梅會友,以梅引商引客,打造梅產業,塑造梅景觀,弘揚梅文化,促進東坑鎮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讓更多遊客前來觀光賞梅。(記者 廖述權)

⑸ 描寫景色的(從山上往下看,看山下的景色)急急急急急

  1. 《清平樂·秋容眼界》

    年代【宋】作者【趙長卿】

    隨寓渾堪愛。遠岫連天橫淡專靄。

    望斷孤鴻飛外。屬夕陽紅樹林坰。

    重重錦障橫陳。

    一段江南景色,倩誰為下丹青。

  2. 《清平樂·蕭然在澗》

    年代【宋】作者【韓淲】

    景色秋來冠。

    幾縷明霞紅未斷。矯首時時遐觀。

    回思五馬清游。分明前輩風流。

    留作山間佳話,更誰愁上眉頭。

  3. 《錦纏道·燕子呢喃》

    年代【宋】作者【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

    睹園林、萬花如綉。

    海棠經雨胭脂透。

    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醉醺醺、尚尋芳酒。

    問牧童、遙指孤村道:

    「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4. 《又登碧雲亭感懷三十首》

    年代【宋】作者【吳芾】

    晚上危亭景色饒,眼中突兀是凌歊。

    三千粉黛知何許,只有江山鎖寂寥。

  5. 《泊雷公步涉豫章境江流淼漫煙村夾岸景色橫出》

    年代【宋】作者【李呂】

    我昔閱畫圖,酷暑江天景。

    是行不作難,巨艦寄萍梗。

    柁樓一放目,合付詩管領。

    煙雨山出沒,浦漵林逾靜。

    水行三四家,蓑蓬事畦町。

    閑牛負烏鵲,散牧無人境。

    淼淼萬頃波,撇掠小漁艇。

    南風吹霽月,碧玉兼天凈。

    清絕乃如許,獨恨句非警。

    強作捧心顰,語出輙肯綮。

    共載多騷人,解頤埒匡鼎。

    模寫入新詩,敢憚再三請。

⑹ 陝北萬花山作文600字

萬花山位於陝北延安市西南40里的杜甫川花原頭村處,萬花山遍布珍稀名貴的原始牡丹和青天翠柏,盤山間有多處亭台廊榭,旅遊區內建有人工湖、花木蘭陵園、府君以及新開辟的萬畝蘋果園,構成了風光宜人,色彩繽紛的旅遊、休憩勝地。

相傳萬花山上的牡丹,一說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女兒四姐私自下凡種的;二說是花木蘭,征戰回來時,路過洛陽、長安帶回牡丹種子播在萬花山上的。
萬花山景色
歷史上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就是延安萬花山花原頭村人。現在這座萬花山跟她還有著一段淵源。話說當年花木蘭女扮男裝立下赫赫戰功,天子封她為尚書郎,打算招她為駙馬。這一切她都婉言謝絕了,回到了花原頭,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山溝溝。走時17歲的黃毛丫頭,現時已成了30歲的年輕將軍了。返家後,還是和從軍前一樣紡花織布,但還是常騎馬練武,跑的次數多了,萬花山山頂上被馬蹄子踩出一大塊平地,這就是現在的「走馬梁」。木蘭活了80多歲,她的墓地所在的那架山,叫做「花家陵」。墳地在萬花山的河對面,為的是木蘭一睜眼,就能看到萬花山上的牡丹。

木蘭陵園和牡丹隔河對峙,建於農田基建中毀掉的花家陵花木蘭墓的下側,佔地約1300平方米,為一古典式建築群。大門上「木蘭陵園」4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出自行署顧問王廷壁的手筆。陵園內最顯著的是花木蘭坐騎石雕,刻工精細,既有古代石刻的風骨,又展示了現在繪畫藝術的長足進步。下方是《木蘭辭》石碑,有中國書法協會主席舒同的題字,筆力雄渾,堪稱藝術精品。石碑背面雕刻《木蘭辭》全文,供遊人在觀賞風物之餘,重新緬懷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感人事跡。最上方為花木蘭墓家,大書「花將軍之墓」字樣,十分顯赫。園內還矗立詠木蘭詩詞石碑數通,木蘭陵園落成時擔任延安市市長的高仲田同志撰寫的碑文,立在木蘭坐騎雕像前下側。
群芳譜,是1986年春新辟,佔地1公頃集中種植花草的園圃。園內正中矗立四姐下凡的石雕一尊,仿天女散花的神態,再現了四姐當年沖破牢籠,來到人間後悠閑自適的情趣。園內有東西兩亭,牡丹亭和知春亭。「牡丹亭」3字為王廷壁手書。顧名思義,意在賞花。大門上為趙敏生手書「群芳譜」3字。整個園林布局仍為仿古建築,新辟「群芳譜」的碑文,讀來音韻鏗鏘,朗朗上口,更增遊人賞花逸興。


人工湖,是將杜甫川溪水截流築壩,人工開拓而成。湖面雖不甚闊,但也可盪扁舟。湖邊水柵設計奇巧。因形就勢;湖岸垂柳拂波,舉目皆是景,盡賞四時花。壩為登山人口處。穿過大壩,過「黃紫」橋,方可上山。小橋呈拱型,橋欄上雕有12生肖像,令人嘆玩不止,一步一流連。過了「黃紫」橋,立石碑一通,鐫刻書法家王廷壁手書「萬花山」3個大字,筆力雄奇,風格遒勁。拾級而上是萬花山7個亭子中的第一亭。「天上人間」的匾額高懸於亭正中,下有一副對聯相配,寓意何在,全憑遊人自悟。

五龍柏,位於萬花山主峰,為五株同根,連體而生的古柏,約有500年左右。古柏旁是萬花山7個亭子中的最後一個亭,供遊人憩息、拍照。五龍柏因在山巔,已成為遊人登山的目的地。走馬梁,位於萬花山最高處,[轉自深圳培訓吧www.szpxb.com]實際上是一塊小平原。地勢較平,便是相傳花木蘭騎馬習武處。好勝的年輕人,往往在觀賞五龍柏後,猶未盡意,還到走馬梁一游。

⑺ 什麼是萬花茼

萬花筒
萬花筒是一種光學玩具,只要往筒眼裡一看,就會出現一朵美麗的「花」樣。將它稍微轉一下,又會出現另一種花的圖案。不斷地轉,圖案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叫「萬花筒」。

萬花筒的圖案是如何來的呢?原來是靠玻離鏡子反射而成的。它是由三面玻璃鏡子組成一個三棱鏡,再在一頭放上一些各色玻璃碎片,這些碎片經過三面玻璃鏡子的反射,就會出現對稱的圖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

萬花筒的原理在於光的反射,而鏡子就是利用光的反射來成像的,這種成像原理我國遠古時代的古人就已掌握。古書《莊子》里就有「鑒止於水」的說法,即用靜止的水當鏡子。據說真正的萬花筒玩具是英國物理學家大衛·布爾斯答於1816年發明的,而我國民間也很早就有了這種玩具,而且有創新,生產出了許多新型的萬花筒。

萬花筒的結構與奧秘

萬花筒美妙的奧秘就蘊藏在它設計精妙的鏡體結構和流動圖案當中。就像萬花筒的英語名稱一樣∶KALEIDOSCOPE,集合了希臘語的KALOS「美麗」、EIDOS「形狀」和SCOPE「觀看」等美麗的詞彙,將它最主要的特點都概括出來。

「美麗」,當然就是指萬花筒里瞬息萬變的景色,也是萬花筒的「芯」(觀賞的標的物),這也是萬花筒製作藝術家最下工夫的地方。而且,在創作過程當中,「芯」的選擇階段是最能體會製作萬花筒的樂趣的時候。「芯」的素材非常廣泛,例如彩色玻璃、寶石、鳥的羽毛、乾花等等,凡是能夠想到的任何物品,都可以用來作為萬花筒的美麗圖案。

據萬花筒製作專家的介紹,「芯」的部分有很多類型。比如把兩片風車狀的輪子組合在一起,通過旋轉輪子而形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或者在前端裝上玻璃球,並旋轉它來觀賞身邊任何一種景物,都能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鮮構圖。而在前端部分填充進各種顏色的油的組合,並通過油的流動產生不可思議的圖案。

「形狀」,主要是指萬花筒的鏡體結構,有二鏡、三鏡、四鏡、錐形、旋轉等多種結構,讓我們看到的景象,不光有圓的甜美、多邊形的嬗變,更有煙花般的魅力四射。

中國的萬花筒

大約一百多年前,由英國人發明的萬花筒進入中國。由於當時製作材料和工藝的限制,萬花筒只能作為清王朝達官貴人的私室珍藏。隨著封建王朝閉關鎖國政策被打破,以及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萬花筒的造價也漸漸變得低廉,舊時王謝堂前燕,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時光倒退回幾十年前,在北京胡同里的小攤上,萬花筒已經是常見易得的玩具。彈球、踢毽子、跳房子、推鐵環,當然還有奇妙的萬花筒,勾畫出了多少孩子樸素而快樂的童年。在孩子們的眼中,萬花筒里的「花」,就如同梁祝化身的彩蝶、武則天眼中的牡丹、翩翩而來的百花仙子,一種「花」離去,從此幾十年難再重現。

早先的萬花筒,裡面所看到的花是剪成碎片的彩紙,透明度很差,後來有人嘗試使用更透明的彩色碎玻璃。隨著時間的推移,萬花筒裡面的「花」,變成了彩色塑料片、光滑的玻璃珠,反射用的三塊玻璃也換成了三塊鏡子。歲月變遷,製作萬花筒的材料變了,但唯一不變的,是孩子們對萬花筒中的神奇世界所傾注的熱情。

人們喜歡看萬花筒,更喜歡動手製作萬花筒。在北京東岳廟民俗運動會上,就曾出現過長約90厘米,直徑10厘米,由業余愛好者利用廢紙筒製作的萬花筒。目前,北京民俗博物館還收藏著由北京玩具協會常務理事、萬花筒愛好者李鴻寬先生製作的,長132厘米,直徑25厘米的大型萬花筒。

⑻ 萬花叢中一點綠是什麼意思

萬花叢中一點綠的意思是襯著紅花的綠葉,多用於形容鶴立雞群的意思,即在眾多的人群內中表容現非常突出,引用王安石的《詠石榴花》中的濃綠萬枝紅一點。

拓展資料

《詠石榴花》原文如下: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譯文

在萬綠叢中看到一朵火紅的石榴花,覺得美麗如春的景色不須要許多,有此一點,便覺得心曠神怡了。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⑼ 美麗的萬花山150字作文

萬花山位於陝北延安市西南40里的杜甫川花原頭村處,萬花山遍布珍稀名貴的原始牡丹和青天翠柏,盤山間有多處亭台廊榭,旅遊區內建有人工湖、花木蘭陵園、府君以及新開辟的萬畝蘋果園,構成了風光宜人,色彩繽紛的旅遊、休憩勝地。

相傳萬花山上的牡丹,一說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女兒四姐私自下凡種的;二說是花木蘭,征戰回來時,路過洛陽、長安帶回牡丹種子播在萬花山上的。
萬花山景色
歷史上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就是延安萬花山花原頭村人。現在這座萬花山跟她還有著一段淵源。話說當年花木蘭女扮男裝立下赫赫戰功,天子封她為尚書郎,打算招她為駙馬。這一切她都婉言謝絕了,回到了花原頭,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山溝溝。走時17歲的黃毛丫頭,現時已成了30歲的年輕將軍了。返家後,還是和從軍前一樣紡花織布,但還是常騎馬練武,跑的次數多了,萬花山山頂上被馬蹄子踩出一大塊平地,這就是現在的「走馬梁」。木蘭活了80多歲,她的墓地所在的那架山,叫做「花家陵」。墳地在萬花山的河對面,為的是木蘭一睜眼,就能看到萬花山上的牡丹。

木蘭陵園和牡丹隔河對峙,建於農田基建中毀掉的花家陵花木蘭墓的下側,佔地約1300平方米,為一古典式建築群。大門上「木蘭陵園」4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出自行署顧問王廷壁的手筆。陵園內最顯著的是花木蘭坐騎石雕,刻工精細,既有古代石刻的風骨,又展示了現在繪畫藝術的長足進步。下方是《木蘭辭》石碑,有中國書法協會主席舒同的題字,筆力雄渾,堪稱藝術精品。石碑背面雕刻《木蘭辭》全文,供遊人在觀賞風物之餘,重新緬懷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感人事跡。最上方為花木蘭墓家,大書「花將軍之墓」字樣,十分顯赫。園內還矗立詠木蘭詩詞石碑數通,木蘭陵園落成時擔任延安市市長的高仲田同志撰寫的碑文,立在木蘭坐騎雕像前下側。
群芳譜,是1986年春新辟,佔地1公頃集中種植花草的園圃。園內正中矗立四姐下凡的石雕一尊,仿天女散花的神態,再現了四姐當年沖破牢籠,來到人間後悠閑自適的情趣。園內有東西兩亭,牡丹亭和知春亭。「牡丹亭」3字為王廷壁手書。顧名思義,意在賞花。大門上為趙敏生手書「群芳譜」3字。整個園林布局仍為仿古建築,新辟「群芳譜」的碑文,讀來音韻鏗鏘,朗朗上口,更增遊人賞花逸興。


人工湖,是將杜甫川溪水截流築壩,人工開拓而成。湖面雖不甚闊,但也可盪扁舟。湖邊水柵設計奇巧。因形就勢;湖岸垂柳拂波,舉目皆是景,盡賞四時花。壩為登山人口處。穿過大壩,過「黃紫」橋,方可上山。小橋呈拱型,橋欄上雕有12生肖像,令人嘆玩不止,一步一流連。過了「黃紫」橋,立石碑一通,鐫刻書法家王廷壁手書「萬花山」3個大字,筆力雄奇,風格遒勁。拾級而上是萬花山7個亭子中的第一亭。「天上人間」的匾額高懸於亭正中,下有一副對聯相配,寓意何在,全憑遊人自悟。

五龍柏,位於萬花山主峰,為五株同根,連體而生的古柏,約有500年左右。古柏旁是萬花山7個亭子中的最後一個亭,供遊人憩息、拍照。五龍柏因在山巔,已成為遊人登山的目的地。走馬梁,位於萬花山最高處,實際上是一塊小平原。地勢較平,便是相傳花木蘭騎馬習武處。好勝的年輕人,往往在觀賞五龍柏後,猶未盡意,還到走馬梁一游。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