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太倉景觀地址

太倉景觀地址

發布時間: 2021-02-16 02:49:47

Ⅰ 太倉市沙溪古鎮的地理位置

沙溪位於江蘇省太倉市的中部,距上海虹橋機場50公里,滬寧高速公路在這里開辟了出口處,從上海至沙溪只須30分鍾。沙溪境內水鄉古鎮,歷史悠久,風景獨特,物產豐富,素有「東南十八鎮,沙溪第一鎮」的美稱。
沙溪鎮始於元末。明治年間,市鎮日趨繁榮。監察御史蘇贊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葉遇春等達官貴人,相繼在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遠近聞名。到明清時,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大批商人應運而生,需要一個文化交流、商品經濟活動的地點。於是,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建築脫穎而出,古樸的石拱橋橫跨戚浦河,「印溪書舍」、「南野齋居」、「連蕊樓」等一批古宅名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家,小橋流水,小巷深處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

Ⅱ 太倉周邊100KM的景點

墨妙亭

坐落在太倉人民公園西側。據史載,該亭原在城北淮雲寺中。為元浙江軍器提帶官顧信所建。信從趙子昂(孟頫)游,得其書即勒諸石,築亭翼之,故名。後顧信舍宅建淮雲寺。因遭兵災,寺、亭被毀。1983年,縣人民政府撥款易地重建墨妙亭於現址,亭內保存趙孟頫書《送李願歸盤谷序》和《歸去來辭》石刻。
---------------------------------------

天妃宮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蘇州城東北63公里處太倉瀏河鎮新東街。佔地4040平方米。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至正二年(1342)受海潮侵襲漸圮,復建於舊址稍西。明永樂至宣德間,曾多次修葺擴建。清乾隆五年(1740)、道光十四年(1834)及民國23年(1934)重修。

-------------------------------------------
南園

南園為明代萬曆年間首輔王錫爵賞梅種菊處,原佔地十八畝。清初,文肅之孫畫家王時敏增拓其園,特邀當時疊山大師張南垣主持營造,畫師與匠師,兩位高手合作,使南園成為造園與繪畫融為一體的歷史名園,為清代以來吾邑園林之首,後毀於戰火。
-------------------------------------------

南廣寺
座落於南郊鎮,建於宋紹興二年,距今800多年歷史,1993年批准重建,佔地面積97畝,主要有山門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樓等
-----------------------------------------

梅花草堂
座落於瀏河公園內,是當代極負盛名的百歲丹青大師朱屺瞻先生年輕時習畫的畫室,始建於抗戰以前,草堂建成後,名流畢集,齊白石、沈尹默、黃賓虹、潘天壽等十多位藝術家先後為「梅花草堂」賦詩作畫
-----------------------------------------

艷陽農庄
首個入駐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農業休閑觀光旅遊項目,它不僅是一個集住宿、餐飲、娛樂、會議、休閑、養老於一體的農家樂度假村,也是太倉市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自2006年4月中旬開業以來,已接待上海、本市及周邊地區遊客近9萬人次。此次艷陽農庄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必將進一步帶動太倉市農業休閑旅遊業的發展。
-------------------------------------------
崑山亭林公園
亭林園位於江南水鄉崑山城內西北隅。園中玉峰山形似馬鞍,百里平疇,一峰獨秀。 1906年始闢地為馬鞍山公園,1936年為紀念顧炎武(號亭林)改名亭林公園,2000年更名 亭林園。佔地850餘畝,綠水青山,秀色相映。
"東南第一峰"勝跡悠遠豐厚,古有七十二景,梁代慧聚寺,號稱"南朝四百八十寺" 之首,為之濫觴。唐宋以降,寺廟林立,私園密集。玉宇瓊台、妙峰塔、鳳凰石、文筆峰, 神靈來儀;昆石、瓊花、並蒂蓮,是謂玉峰三寶;山間一覽、野鶴、林跡之亭,翠微之閣, 登攀歇望,人文薈萃。

--------------------------------------
蘇州周庄

江南名鎮周庄是崛起在中國東南沿海,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二十一世紀新型小城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衛生鎮和國家小城鎮建設示範鎮。2000年周庄榮獲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周庄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謂搖城;北宋元?v元年(公元1086),周迪公郎舍宅為寺漸成集鎮,故稱周庄,已有900多年建鎮歷史,具「小橋、流水、人家」風格的江南古鎮周庄已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嫵媚多姿,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稱。
1985年,蘇州園林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蘇州是水鄉,引水便利,附近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加之舊時蘇州文人薈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學士又追求「雖居鬧市而有山林之趣」,這樣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展。
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為全國之冠。
蘇州園林,在布局、結構、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被稱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滄浪亭
位於蘇州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園,為宋代詩人蘇子美所築。
滄浪亭造園藝術不同尋常,未進園門,已是綠水回環,垂柳迎風。
憑欄依岸,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園內以山為主,山上古木參天,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蔽在山頂上。
南面的明道堂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牆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五百名賢祠壁中嵌有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五百多個人物平雕石像。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
獅子林
在蘇州城東北婁門內園林路,是元代園林的代表。
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稱,很多石峰形像獅子,因而得名。
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
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
山腹中 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比。
另外園內還有「燕譽堂」、 「卧雲室」、「問梅閣」、「真趣亭」等建築。
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拙政園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 建於明正德年間,圓主王獻臣取 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 樹,灌園鬻蔬,是亦拙者之為政 也」之意而命名。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
西部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
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

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感到這里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
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
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於這一水灣口之兩側。
拙政園中園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稱來看,也大都與荷花有關。
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留園
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秦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
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
留園佔地約30畝,以水池為中心,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主要觀景建築。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東區以麴院迴廊見勝,由林泉耆碩之館、冠雲冠雲樓圍成庭院,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端雲、岫雲兩峰。
北區有新辟盆景園。西區是全園最高處。

虎丘
虎丘在蘇州城西北3千米處,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虎丘正門是斷梁殿,入內經試劍石、真娘墓就可到達「千人石」。
千人石後「別有洞天」內有劍池,其四周還有白蓮池、點頭石、雲岩寺、冷香閣、第三泉、孫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跡。

虎丘自古就為游覽勝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麗的傳說。

寒山寺
以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要數蘇州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建於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據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內主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楓橋夜泊》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鍾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現在的鍾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鑄的。

很多日本人士對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誦《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日本旅遊者。
楓橋
其中許多日本遊客專到寒山寺去度過除夕 之夜,聆聽寒山寺的鍾聲,他們認為,在辭舊迎新之際,聽到寒山寺的鍾聲,能消災去禍。
聽完鍾聲,再吃碗面條,新的一年就萬事如意了。
當然,他們更希望能到鍾樓上親自撞一下鍾,因為這樣就 更能夠得到上蒼的保佑。

吳縣
吳縣市素有「人間天堂」美稱,位於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域的京滬鐵路線上。東臨上海,南連杭州,西含太湖,北望長江,中間環抱古城蘇州。全市總面積3177平方公里,總人口97.1萬。

「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縣」。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吳縣佔有75%;湖中72峰,吳縣擁有58峰;太湖13個風景名勝區中,東山、西山、光福、角(lu)直、木瀆、石湖六大景區在吳縣市境內。

Ⅲ 求太倉長青烈士陵園具體地址

在太倉的陸渡鎮,你在網路里搜(太倉公墓長青陵園)你走上海繞城高速專公路然後到沿江高速公路屬(G15)從瀏河/太倉新區/S339出口離開,沿 蘇州北路行駛430米右轉進入陸橫公路,沿陸橫公路行駛1.9公里,左轉進入江南路,沿江南路行駛800米右轉進入飛滬北路,沿飛滬北路行駛500米,右轉行駛230米,到達終點

Ⅳ 太倉有那些風景勝地

太倉一日游 A線:張溥故居-太倉公園-南園-王錫爵故居(州橋、新東街)——海天禪寺-鄭和紀念館-吳健雄墓-長江風景 B線:張溥故居-太倉公園-南園-吳曉邦舞蹈藝術館-普濟寺——沙溪古鎮 南園: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是明代閣老王錫爵營建的賞梅處。南園曾是王錫爵處理政務的場所,太倉民間亦稱南園為「太師府」。目前修復重建的景點有綉雪堂、香濤閣、栽花小憩、鶴梅仙館、大還閣、長廊、九曲橋、潭影軒、井亭、門樓等。... 梅花草堂 座落於瀏河公園內,是當代極負盛名的百歲丹青大師朱屺瞻先生年輕時習畫的畫室,始建於抗戰以前,草堂建成後,名流畢集,齊白石、沈尹默、黃賓虹、潘天壽等十多位藝術家先後為「梅花草堂」賦詩作畫。 王錫爵故居 王錫爵是明萬曆年間首輔,其故居俗稱太師第,建於明萬曆年間,現有門樓一座,面闊五間,門廳左右分上下二層,這種門樓式的門廳在江浙一帶絕無僅有。 鄭和紀念館 鄭和是我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曾從太倉瀏家港起錨七次下西洋,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對外交流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鄭和紀念館座落於太倉瀏河鎮。. 吳健雄墓園 吳健雄墓園位於瀏河鎮明德學校的紫薇閣旁。當代世界著名女物理學家吳健雄,於1912年5月31日誕生在瀏河,1958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75年獲美國總統福特頒發的國家科學勛章,同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81年義大利總統授予她「年度傑出婦女獎」;1991年她榮獲代表理工界最高榮譽的普平紀念獎章。 海天禪寺 座落在東部板橋鎮,位於市郊滬嘉高速公路太倉段北側,九十年代創設,寺名緣起「海水搖空緣,天花拂袂來,禪邊風兒好,寺旁板橋開」,其建築氣勢恢宏,可謂「江東一絕」,佔地百餘畝,內有山門殿、天皇殿、大雄寶殿、觀雲閣、地藏閣等。 樂蔭園 原為宋代隱士瞿孝禎的讀書處。位於沙溪鎮,有江南著名園林之美譽,佔地225,水面5畝,建築物臨池而建。全園分中、東、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環有假山、長廊、水榭、花廳、六角亭、通津格。大門和圍牆仿蘇州拙政園門口;北側有小花廳,西部為雕花廳,樑上雕花精緻。 墨妙亭 位於太倉公園內,公園內風景優美,在這樣的環境中欣賞書法佳作,發思古之幽情,是一種樂事。 玉皇閣 座落於雙鳳鎮,公元1285年始建。1994年批准重建。佔地30多畝,主要有玉皇閣、慈艦殿、陛皇廟。相傳明建文帝曾率其大臣避難於此。 州橋 位於城廂鎮府南街南端,橫跨致和塘,建於元天歷二年(1329),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州橋乃三孔石拱橋,橋長16.2米,中孔高4.27米,跨寬8.05米,拱石上有浮雕,並刻有「大元天歷二年」等字樣。正中地福石一側刻有「安福」兩字,古樸蒼勁。 曹溪閣 曹溪閣曹溪閣位於太倉市區東,兩層古典式建築。內藏古玩字畫、秀玉奇石等珍品,以及各類雕塑和高品位的工藝麥秸畫。 高仁歧油畫館 高仁歧油畫館高仁歧是太倉時思鎮人,著名軍旅畫家,目前為濟南軍區副師級專業畫家。其作品在全軍美術作品大賽中得金獎,曾多次入選全國美展,油畫館座落在新區柳州路上,館內藏有高仁歧創作的60多件油畫精品。 南廣寺 座落於南郊鎮,建於宋紹興二年,距今800多年歷史,1993年批准重建,佔地面積97畝,主要有山門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樓等。 憩園 憩園又名人民公園,始建於1130年,位於公園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園內有北宋著名水利專家郟墓、元代大型「鐵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綱遺物「望海峰」。最負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樹萱齋,壁嵌許多頗有價值的碑石。此外還有荷池、三曲橋等風光景緻。 宋文治藝術館 宋文治系太倉西郊人,先後師從著名畫家張石園、吳湖帆先生。歷任中國美協副主席、省政協常委、省書畫院副院長和南京大學教授。1989年建成的宋文治藝術館,座落在太倉市縣府東街12號,館內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書畫珍品,及具有很高價值的30件遠古彩陶等。 天妃宮 天妃宮位於瀏河鎮,初建於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明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曾在此朝拜海神,祈禱平安。 吳曉邦舞蹈藝術館 吳曉邦於1906年出生在太倉沙溪鎮,是我國新舞蹈藝術的先驅者、開拓者和實踐者,傑出的舞蹈家、理論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國舞協主席、第二、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黨組成員等職。吳曉邦舞蹈藝術館座落在太倉新區,擁有兩個建築面積各為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

Ⅳ 太倉公園的園內風景

太倉公園內最值得一看的當數墨妙亭。此亭《辭海》中也有介紹,可見其身價不凡。據地方記載,該亭原址在城北的淮雲寺中,此寺為元代浙江軍器提舉官顧信舍宅為寺的。顧信與元代大書畫家趙孟府(音 fu 三聲)私交甚厚,曾拜趙為師,潛心書法。其辭官歸故里太倉時,趙孟府(音 fu 三聲)為其臨別贈書,寫下了《歸去來辭》與《送李願歸盤谷序》兩幅墨寶相贈,顧信如獲至寶,回太倉後即勒石供之,築亭翼之,起名為墨妙亭。1983年3月,移至此重建。重建的墨妙亭後壁嵌有按明代拓本重刻的趙孟府(音 fu 三聲)《歸去來辭》碑,與唐褚遂良《枯樹賦》,以及趙書《重建海寧禪寺》碑等石碑九塊,頗得原碑神韻。
說起這《歸去來辭》碑,還有則小故事,相傳明閹黨魏忠賢專權,其黨羽蘇州巡撫毛一鷺在山塘為其造生祠,嚴令太倉送趙書碑刻,太倉人不願白白相送,又迫於其淫威,最後在當地學政陸應麟等商議下,想出了敲斷碑刻,以保留碑刻的辦法,因碑已殘損,才得以保存。清代時,此碑移嵌於孔廟大成門壁間,文革時,斷碑又不見影蹤,80年代初,普查文物時,才發現一段作了洗衣石板,一段充作了豬欄墊板,卻倖存了下來。亭內「墨妙亭」三字為本邑丹青大師朱屺瞻手筆。當地耆宿王君麓老先生還撰寫了「墨妙建新亭,點綴園林景色;文明耀古園,發揚藝術光輝」的楹聯,為已故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左筆。亭內抱柱楹聯為潘景鄭撰文,沈抱一所書,上聯為「墨痕垂婁水,長護新亭同仰之」;下聯為「妙跡傳鷗波,遠珍遺範式高風」。
郟亶是北宋時為王安石欣賞的吳中著名水利學家。他在宋熙寧五年,出任司農寺丞,負責興修兩浙水利,著有《吳門水利書》等,是個對吳中水利有大貢獻的歷史人物。據《太倉州志》載:「郟亶墓始築於宋代,有墓道、墓門,兩側有石馬一對,並有專祠一所,後廢。」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知州蒯德模釐正墓道,修築墓門,重建郟司農寺祠墓,後又廢,現墓側的土墩即為原墓所在地,其上的封樹有櫸樹、黃楊、冬青、老槐、劍麻、棗樹等,長得鬱郁蔥蔥。土墩邊上的郟亶墓為1993年8月建造的,四周雜樹蔽蔭,松柏環抱,幽靜而肅穆。墓前有一石亭,亭內的重建郟司農祠記碑,倒是真古董,乃清同治七年(1868年)知州蒯德模釐正墓道,修築墓門時所立。
蘇州海寧寺遺址
太倉公園進門右手邊,有一片寺廟遺址,即海寧寺遺址。這是在2003年太倉人民公園改造過程中發現的,內存大量石礎、石柱、條石等,另有牆基遺址、石亭遺址等。石塊上有比較精美的雕刻。海寧寺始建於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元時重修,清咸豐年間毀於大火。在太倉王錫爵故居碑刻展廊中還有海寧寺修造記碑遺址清理仔細,保存很好,現已經成為公園內一處景點。海寧寺遺址的保護得利於所處位置及當地文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而一些地處偏遠、人跡罕至的小型建築遺址就得不到這樣的「待遇」,殘磚斷壁散落於荒草,希望今後都能效仿海寧寺遺址得到較好的保護,盡可能增加地區性的歷史文化內容。

Ⅵ 蘇州太倉有哪些景點

太倉景點
太倉,亦名婁東。她以悠久的歷史、繁榮的經濟和璀璨的文化,在素稱「人間天堂」的江南享有「金太倉」的美譽。太倉地處我國的東海之濱,揚子江口。境內錯綜交織的河流,青黃相間的田野,溫和濕潤的氣候,是孕育太倉古代文明的搖籃。據史志記載和建國以來考古發現的遺物證明,早在二、三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勞動、生息和繁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魚稻文化。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楚君,在此屯糧置倉,供奉朝廷,這也許就是太倉地名的由來。太倉為「東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奠定這一基石的,當推元代。在元,太倉不僅設衛壘城,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為重要的是元統治者開發漕運,加強南北經濟交流,拓展海上對外貿易的治國興邦之策,加快了太倉農副產品、水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和經濟的對外開放,使太倉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時間內,成為了「漕運萬艘,行商千舶,高檣大桅,集如林木」,「四方謂之天下第一碼頭」的東南大港。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口的遽增,完成了從一濱海集鎮到「朱門大宅,不可勝記,琳宮梵宇,列若鱗次」的港口城市的飛躍。而港口城市的形成,則為太倉種下了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文化基因。至明,永樂帝為揚威天下,敦睦友邦,先後七次派遣鄭和從太倉劉家港出發,揚帆西洋,又為太倉積淀了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財富。地處江海之交的太倉,正是歷經了多次大規模的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沖撞,因此早在明代中葉,已形成了亦耕亦漁、亦工亦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社會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同時也孕育了義利兼顧、革新務實的人文精神。太倉不僅是個「漕舟之津」、「商貨之區」,還是人文薈萃之地。繁榮的經濟,寬厚外向的民風,吸引了天下無數英才在這里匯集。明清時期,太倉的文化隨經濟的發展而顯活躍,經祖籍或客居太倉的鴻儒先賢、仁人志士的積極倡導、身體力行,在經史理學、文壇藝苑、科技工藝等方面,涌現了數十名史有所載的著名人物。如胸懷雄才大略、忠心報效國家的祖孫宰相王錫爵、王掞;大思想家陸世儀;復社領袖張溥;抗倭名將熊桴、任環;吳中水利專家郟亶;才華橫溢、獨步文壇的王世貞;大詩人吳梅村;「明四家」之一的大畫家仇英;執清朝畫壇三百年牛耳的婁東畫派開創者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崑曲的創始人、戲曲音樂學家魏良輔;博古通今、道德化人的經史學家畢沅、陳瑚;教育家陸寶忠、唐文治;民主革命先驅俞劍華;還有巧奪天工、蜚聲朝野的雕刻大師陸子岡,以及冶煉、製造、航海、地理、醫學、園林等諸方面的名師大家。至今,在太倉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還保留著他們不少珍貴的文物遺跡,流傳著他們大量的趣聞軼事,綿延著他們留下的優秀傳統。

南園
南園建於明朝萬曆年,是當時宰相王文肅(字錫爵)營建,佔地三十餘畝。主要建有「綉雪堂」、「潭影軒」、「香濤閣」諸勝,是王宰相處理政務和種梅養菊之處,太倉民間亦稱南園為「太師府」。清初,文肅之孫畫家王時敏與疊山大師張南垣合作增拓,有二峰名"簪雲"、"侍兒",系自「弇山園」移至,乾隆時荒蕪,嘉慶、道光年間重建,同治時又修,後漸破舊,日軍侵華又一次受到破壞。1998年,在省文管會、蘇州市園林局幫助下,按原照片、原圖紙進行設計、規劃,逐步給以恢復。目前為止已恢復了「門樓」、「綉雪堂」、「香濤閣」、「大還閣」、「鶴梅仙館」、「寒碧舫」、「潭影軒」和「長廊」等十八處景點。城市山林,綠葉紅花,泉石清流,已超越了自我和物慾--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居住環境是人類發展的永恆課題,永恆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東海兩難
據太倉地方誌記載:老南園中曾有一塊「東海兩難」碑,乃明代書法家王稚登題寫。一說為王世貞、王世懋題寫的;也有一說為張溥、張采題寫的。查王稚登是生活在明嘉靖至萬曆年間的文學家、書法家,與王世貞、王世懋年齡相仿,但比他倆長壽。而張溥、張采要晚於王稚登,因此可以認定「東海兩難」中的「兩難」是指王世貞與王世懋。「兩難」出典於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中的「難兄難弟」一詞。原意是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而「東海兩難」是贊美與稱頌王世貞與王世懋各有文才,各有成績,各有千秋。

大還閣琴館與徐上瀛
徐上瀛(生卒年月不詳),別署青山。為明末清初年間人,著名古琴家。徐上瀛年輕時乃習武之人,自小抱有濟世報國之志,然命運不佳,兩次參加武舉考試都未能得到主考官的賞識,無奈之下只得作罷。明代萬曆年間太倉操琴之風蔚然,為排遣煩悶,徐上瀛遂棄武學琴,先拜太倉著名琴家陳愛桐之子陳星源學琴,後又向陳愛桐的入室弟子張渭川學琴。為了更進一步,他又拜常熟人嚴徵學琴。由於得名師指導,其琴藝有了長足進步。後來,他與陳星源、嚴徵、陳禹道、[]庄樂等人結成琴川琴社,人稱「虞山琴派」。徐上瀛著有《大還閣琴譜》、《溪山琴況》、《萬峰閣指法秘箋》等。他在總結嚴徵的「清、微、淡、遠」基礎上,取諸家之長,獨創一格,提出了「和、靜、清、遠、古、澹、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的二十四字要訣,對後來的琴學理論發展有相當影響,在我國古代音樂美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為紀念這位明代古琴大師,太倉市政府在恢復南園的過程中,建造了大還閣琴館,這是目前我國第一家古琴館。該館建築面積有八百多百方米,主建築為兩層樓,除正廳外,辟有四間琴室,沿用了傳統的「五知齋」、「與古齋」、「西麓堂」、「春草堂」等齋名。樓上正廳陳列有清康熙年間蔡刻本徐上瀛《大還閣琴譜》和名貴古琴,以及不久前發現於我市李王廟舊址的八音磬石等。

玉皇閣
玉皇閣原名普福宮,亦稱玉芝閣,今位於太倉市雙鳳鎮。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時,由御封道教首領張天師張宗演之弟子周靜清奉旨始建,1994年批准重建。佔地30多畝,主要有玉皇閣、慈艦殿、陛皇廟。相傳明建文帝曾率其大臣避難於此。玉皇閣乃史書有載的道教古廟。我國道教玉皇閣全國有多處。

海天禪寺
海天禪寺,座落在東部板橋鎮,位於市郊滬嘉高速公路太倉段北側,九十年代創設,寺名緣起海水搖空緣,天花拂袂來,禪邊風兒好,寺旁板橋開",其建築氣勢恢宏,可謂"江東一絕",佔地百餘畝,內有山門殿、天皇殿、大雄寶殿、觀雲閣、地藏閣等。

古鎮沙溪



築 山







巷 興



「古巷同肩寬,古街三里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家家有工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盪」。沙溪鎮是江蘇省太倉市所屬的一個千年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偏西204國道旁。早在宋、元時已集市成鎮,明清兩代,達官貴人、商賈平民紛紛沿著老戚浦河兩岸建府造第,營構居屋,逐漸形成蜿蜒數里長的河南街、河北街。據志書記載:「鎮地延袤可數里,多富家巨室,其縉紳學士幾當一州之半,為士好文章,習儀觀,濟濟相望,而民之耕於野者,亦勤稼檣謹財用,有蟋蟀代檀之風,人稱樂土。」至民國年間,仍為巨鎮,俗稱「東南十八鄉、沙溪第一鄉。」古鎮最有特色的當數保存完好的、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民居建築群。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為方便水邊生活,家家建有河棚間,家家有石水橋,臨水一間,木橋鏤窗,既可眺望河景,又可汲水購物,形成一道韻味獨特的風景線。民居參差起伏,錯落有致。挨家挨戶的臨水建築,幾乎有一半伸到河面上,上面是臨空水閣,下面由石柱支撐,河埠、船塢就設在水閣下面,巧妙之極,這是真正的「枕水人家」。古鎮多古居古跡,印溪書舍,南野蠻齋居,蓮心樓等古宅民居,充滿人文氣息。清乾隆年間富商龔氏的豪宅,滿廳雕梁畫棟,雲紋布滿梁架,纏枝花繞滿梁木,浮雕造型優美,刻工精細,堪稱江南一絕,至今保存完好。近現代名人故居中有前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吳曉邦故居,建於民國初年,系歐式雙層建築,可觀看古鎮風貌。除了建築,園林亦為一景。由一代國畫大師朱屺瞻題寫園名的樂蔭園,園內碧波盪漾,花木鼎盛,樓亭廊閣掩映其中極盡江南園林之精妙。從吳曉邦故居出來,漫步垂直如線的三星古街,「天下第一古巷」的標牌赫然在目。古色古香的老字型大小店鋪林立街旁,一面面小黃旗迎風招展,不時閃現眼前的明清橋門洞,令人恍然若夢。走著走著,便上了橄欖島。這是一座江南古鎮中獨一無二的人工小島,三座明清古橋橫跨島、鎮之間。島上綠樹成蔭,翠竹環繞,令人盪氣回腸,有一種頃刻間回歸大自然的感受。沙溪鎮的風味特產:沙溪湯包、蟹殼黃等小吃,鮮美可口。燈籠和蟋蟀是沙溪歷史上的特色產品。古鎮景色秀麗,古樸典雅,街長三里,庭園深深,雕花廳、樂蔭園、橄欖島、吳曉邦故居等人文景觀風格迥異。別致的臨水建築,古宅密集的老街和古樸雄渾的石橋,是沙溪現存文化遺存的三大特色。鎮上的景點有:龔氏雕花廳、「天下第一古巷」、庵橋、烏雲會遺址、樂蔭園、吳曉邦故居、臨水建築、明清古橋、橄欖島、三里古街、沙溪古鎮牌坊、興義橋、普濟寺、小市廟、國民黨要員陸京士故居等,鎮上的天妃宮是當年鄭和出海前親臨祀拜之處,現已改建為鄭和紀念館。

沙溪鎮牌樓 沙溪鎮三里古街 沙溪鎮橄欖島

樂蔭園
樂蔭園原為宋代隱土瞿孝禎的讀書處。位於沙溪鎮,有江南著名園林之美譽,佔地22.5畝,水面5畝,建築物臨池而建。全園分中、東、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環有假山、長廊、水榭、花廳、六角亭、通津路。大門和圍牆仿蘇州拙政園門口;北側有小花廳,西部為雕花廳,樑上雕花精緻。

元代三橋(州橋、周涇橋、皋橋)
元代太倉由於海運的發展而號稱"六國碼頭",經濟繁榮,交通發達。現城內尚存元代拱形石橋三座,這就是橫跨致和塘上的州橋、周涇橋、皋橋。三橋都由地方官和佛教寺院共同發起,民間捐款而興修,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橋身和拱券都用青石砌造,拱券都呈分節並列式排列,且兩邊都不設橋聯柱,這些都是典型的元代橋梁風格和建築方式。州橋,位於城廂鎮府南街南端,橫跨致和塘,建於元天歷二年(1329),乃三孔石拱橋,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橋長16.2米,中孔高4.27米,跨寬8.05米,拱石上有浮雕,並刻有「大元天歷二年」等字樣。正中地福石一側刻有「安福」兩字。

州橋 周涇橋 元興福橋今皋橋

鄭和紀念館
鄭和紀念館為古色古香的磚木結構房子, 坐落於太倉瀏河鎮,朱紅色的門面十分氣派,院子中柏樹成行,清幽肅靜。屋內陳列有介紹鄭和出海事跡的重要歷史文物。鄭和是我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曾從太倉瀏家港起錨七次下西洋,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對外交流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天妃宮
天妃宮,位於瀏河鎮東市廟前街,為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跡。初建於元至元二十三年(1268年)。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從劉家港啟航前,必先在此進香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平安,並於七下西洋結束後在此親立「通番事跡碑」。

南廣寺
南廣寺座落於南郊鎮,建於宋紹興二年,距今800多年歷史,1993年批准重建,佔地面積97畝,主要有山門殿、金剛寶殿、觀音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樓等。

墨妙亭
墨妙亭位於太倉公園內。內藏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手跡《送李願歸盤谷序》和《歸去來辭》石刻等。

憩園
憩園又名人民公園,始建於1130年,位於公園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園內有北宋著名水利專家郟亶墓、元代大型「鐵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綱遺物「望海峰」。最負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樹萱齋、壁嵌等許多頗有價值的碑石。此外還有荷池、三曲橋等風光景緻。

梅花草堂 (朱屺瞻年輕時的畫室)
梅花草堂座落於瀏河公園內,是當代極負盛名的百歲丹青大師朱屺瞻先生年輕時習畫的畫室。朱屺瞻(1892-1996年),名增鈞,號起哉,又號二哉老民,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系我國著名的壽星畫家,畫壇的一代宗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西泠印社顧問等職。朱屺瞻習畫自幼年始,曾兩度赴日本學習油畫與考察美術教育,27歲時,其油畫參加過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新中國建立後,朱屺瞻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後又被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 師。此後,多次赴外地寫生、創作,舉辦個人畫展,成為我國著 名國畫大師。朱屺瞻畫風老辣,自成一體。著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多種,作品被海內外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公署內建造了朱屺瞻藝術館。朱屺瞻一生喜愛梅花。抗戰時,瀏河老宅被日軍焚毀,新宅亦彈洞滿壁,遂拆老宅之餘屋,修繕新宅,並把日寇炸彈坑挖為「鐵卵池」,池邊土坡上遍植梅花,題其居曰「梅花草堂」,自號「梅花草堂主人」。1936年,朱屺瞻邀潘天壽、姜丹書、金維堅、吳茀之、張振鐸至瀏河梅花草堂雅集,吟詩作畫,研討藝事,歡聚數日而散。後徵集得海內名家王一亭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賀天健、丁輔之等所作梅花草堂圖,匯為一巨冊。1991年朱屺瞻百歲時,家鄉政府在其故居重建「梅花草堂」,計一院五室,分為展廳、畫室、會客廳等。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贈送了《春風新長紫蘭芽》、《老乾橫生色如鐵》、《雨後溪山》等六幅精品力作。

曹溪閣
曹溪閣位於太倉市區東,兩層古典式建築。內藏古玩字畫、秀玉奇石等珍品,以及各類雕塑和高品位的工藝麥秸畫。

張溥故居
張溥故居位於太倉市城廂鎮西門街8號,建於明代天啟、崇禎年間。可惜正門和後院均已久廢,僅存三進組合式的通轉走馬樓房屋。整個建築斗拱齊全,工藝精湛,布局精巧,配以圍廊廂房,幾似迷宮,是一座典型完整的明代建築。內設縣博物館與唐文治、俞慶棠事跡陳列室。還設有復社紀念堂、文物陳列館、太倉名人館和「四王」紀念館等。張溥(1602—1641年),明崇禎年間進士、明末文學家、「復社」領袖、《五人墓碑記》作者。婁東二張系指張溥與其好友張采。張采,字受先,文學家、史學家,曾與張溥一起組織過應社、復社,乃復社重要骨幹之一。著有《知畏堂集》、《太倉州志》等。因張溥住西郊,張採住南郊,故人謂西張南張,並稱為「二張先生」。

王錫爵故居
王錫爵(1534-1610年),太倉人,明代萬曆年間首輔,其故居俗稱太師第,故居為明代中期建築,雕梁畫棟,斗拱齊全,品級森嚴,氣宇軒昂。其後裔清代大畫家王時敏、王原祁也曾在此居住,現有門樓一座,面闊五間,門廳左右分上下二層。這種門樓式的門廳,在江浙—帶絕無僅有。內設婁東畫派陳列和太倉歷代碑廊。早年在太倉東郊有「兩世鼎甲、四代一品」牌坊一座。「兩世鼎甲」系指明萬曆二十一年的文淵閣大學士、首輔王錫爵,與其曾孫清康熙年間的內閣大學士王掞,人稱「祖孫宰相」。「四代一品」系指王錫爵與兒子王衡、孫子王時敏、曾孫王掞均為朝廷一品大員。

吳健雄墓園
吳健雄墓園,位於瀏河鎮明德高級中學的紫藤閣旁。1997年2月17日吳健雄逝世後,根據她的遺願,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世界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審定的墓園於1998年5月底在明德高級中學內建成。楊振寧為墓園題寫了「吳健雄墓園」五個大字,李政道為墓園題辭。吳健雄是當代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12年5月31日出生於江蘇省太倉縣瀏河鎮;1923年在瀏河明德學校讀書;後考入蘇州江蘇省女子師范學校;1934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1936年遠涉重洋赴美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留學;194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42年與袁家騮在美結婚,1952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1958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吳健雄對β衰變的一系列實驗證明核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在物理學史上首次由實驗證實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有密切的關系,對後來電弱統一理論的提出起了重要作用;1972年起擔任普賓講座教授;1975年獲美國總統福特頒發的國家科學勛章,同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78年她還獲得國際性的沃爾夫基金會首次頒發的獎金;1980年退休;1981年義大利總統授予她「年度傑出婦女獎」;1991年榮獲代表理工界最高榮譽的普平紀念獎章。1984年10月她回到家鄉瀏河,參加了恢復明德學校校名和為紀念父親而興建的明德樓落成典禮,並成立吳促裔先生獎學金基金會,她慨贈基金還擔任了基金會的名譽會長。

高仁歧油畫館
高仁歧油畫館座落在新區柳州路上,館內藏有高仁歧創作的60多件油畫精品。高仁歧是太倉時思鎮人,著名軍旅畫家,目前為濟南軍區副師級專業畫家。其作品在全軍美術作品大賽中得金獎,曾多次入選全國美展。

吳曉邦舞蹈藝術館
吳曉邦舞蹈藝術館座落在太倉新區,擁有兩個建築面積各為400平方米的展覽廳和一個建築面積15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吳曉邦於1906年出生在太倉沙溪鎮,是我國新舞蹈藝術的先驅者、開拓者和實踐者,傑出的舞蹈家、理論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國舞協主席、第二、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吳曉邦(1906-1995年),出身於貧苦農家,後被沙溪鎮上吳姓富戶抱養,取名錦榮。受五四新文化的影響,青年時代的吳曉邦滿懷革命熱情,投筆從戎,在北伐戰爭中任葉挺團見習排長。大革命失敗後,他於1929年赴日本學習音樂,因敬仰波蘭音樂家肖邦,遂改名曉邦。後受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生演出的舞蹈感染,開始對現代舞蹈發生興趣,先後在日本高田雅夫舞蹈研究所、江口隆哉與宮操子現代舞蹈研究所學習芭蕾舞與現代舞。「9.18」事變後回國,在上海創辦「吳曉邦舞蹈學校」、「曉邦舞蹈研究所」,舉行了第一次舞蹈作品發表會。1937年後參加抗日救亡演劇隊,期間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大刀舞》、《游擊隊員之歌》等一批抗日舞蹈節目。1945年抵達延安,在「魯藝」任教。新中國成立後,當選為全國舞協副主席,並先後兼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舞蹈團團長、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會主席等職。1956年創建「天馬舞蹈藝術工作室」。文革時受沖擊下放,文革後,吳曉邦復出,任中國舞協主席、全國文聯常委《舞蹈藝術》雜志主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主編等職。吳曉邦以舞言志,以舞警世,為人生而舞,矢志不渝,堅持舞蹈教育、創作、理論三位一體的方法,培養了一大批舞蹈後繼。一生創作了《飢火》、《思凡》、《丑表功》、《平沙落雁》、《迎春》、《秋怨》、《虎爺》、《寶塔牌樓》等18個膾炙人口的新舞蹈節目。著有《新舞蹈藝術概論》、《舞蹈新論》、《談藝錄》、《舞蹈續集》、《舞蹈學研究》等專著。吳曉邦是我國新舞蹈的奠基者、開拓者和實踐者,傑出的一代舞蹈大師。為紀念這位我國新舞蹈的先驅,1999年在其故鄉太倉落成了我國第一座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舞蹈紀念館——吳曉邦舞蹈藝術館。

宋文治藝術館
宋文治藝術館,建於1989年,座落在太倉市縣府東街12號,館內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書畫珍品,及具有很高價值的30件遠古彩陶等。宋文治系太倉西郊人,先後師從著名畫家張石園、吳湖帆先生。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美協副主席、省政協常委、省書畫院副院長和南京大學教授。

崑曲
崑曲始源於太倉南碼頭(也稱南關,即今南郊鎮)。崑曲乃藝苑中的奇葩,戲曲中的陽春白雪,歷來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據地方誌記載,元明時太倉南碼頭是極盛一時的活碼頭,南人北人雜居,南腔北調互相影響。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長期寓居於南碼頭的魏良輔改良土腔,創造了一種十分典雅華麗的新聲腔,世稱崑腔、崑曲。崑曲從民間走向舞台,則自崑山樑伯龍的《浣紗記》開始。清初太倉大詩人吳梅村詩雲:「里人度曲魏良輔,高士填詞梁伯龍」指的就是這事。因《浣紗記》的演出成功,崑曲聲譽日隆。士大夫均以聽崑曲、習崑曲為雅事。太倉在明清時期有不少崑曲班子,也出現了不少崑曲藝人。近代太倉還出現過崑曲傳字輩藝人朱傳茗,崑曲音樂家、崑曲笛師高步雲等,至今,太倉民間還能搜集到崑曲工尺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崑曲在太倉的普及,以及太倉人對崑曲的貢獻與感情。

魏良輔
魏良輔(生卒年月不詳),明戲曲音樂家,崑曲(南曲)始祖。字尚泉,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市),後遷居太倉南碼頭(今南郊鎮)。魏良輔熟悉音律,初習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鑽研南曲。他的家鄉盛行弋陽腔,而他卻厭鄙弋陽,為改變所處的藝術環境,於嘉靖年間1522——1565)來到了當時南戲北曲十分活躍的太倉,居住在太倉南碼頭。在當地駐軍中,有很多人通曉音律,魏良輔常與他們切磋技藝和商討樂理。這時,他結識了駐地的一位南曲專家、太倉衛百戶過雲適,常向他請教,每次度曲都要等到過認為滿意了方肯罷休。他還請教從安徽壽州(今壽縣)發配至太倉的善弦索、北曲的戲劇家張野塘。當時張正在軍中服役,對魏的求教欣然應允,兩人結為摯友。後來魏良輔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張野塘。以後,魏良輔在過雲適、張野塘等人的協助下,吸收了當時流行的海鹽腔、餘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調的某些特點,對流傳於崑山一帶的戲曲唱腔進行加工整理,將南北曲融合為一體,既可使南曲「收音純細」,又可命名北曲「轉無北氣」,從而改變了以往那種平直無意韻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種格調新穎、唱法細膩、舒徐委婉的「水磨腔」(崑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現,終於使崑腔在無大鑼大鼓烘托的氣氛下能夠清麗悠遠,旋律更加優美。同時,魏良輔對伴奏樂器也進行了改革。原來南曲伴奏以簫、管為主要樂器,為了使崑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將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樂器集合於一堂,用來伴奏崑腔的演唱,獲得成功。魏良輔從此名聲大振,被譽為「國工」、「曲聖」,乃至崑腔(南曲)「鼻祖」。著有《曲律》(一名《南詞引正》)一書,是論述崑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作為一個獨立的樂種,其名稱大約在五十年代初才定名。然江南絲竹的雛型——「弦索」,則為明代嘉靖、隆慶年間太倉衛軍士張野塘創制,跑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據載,素工弦索的張野塘因罪發配至太倉後,與戲曲家魏良輔因共同的受好,很快成為忘年之交,魏因愛張之才,後將女兒許配給他。張野塘與魏良輔合作後,開始習南曲,更定弦索音,使之與南音相近,又改三弦之式,名曰弦子。組建了一個以弦樂、管樂、鼓板三類樂器合在一起規模完整的絲竹樂隊,創制出了一種「頗相諧和、殊為可聽」的吳中新樂「弦索」。弦索在明清時,主要用於崑曲的伴奏。16世紀中葉後,崑曲逐步成為統領中國劇壇的主要劇種,因此,弦索除為崑曲伴奏外,演變成為獨立的一支絲竹演奏樂隊。明萬曆年間,文淵閣大學士、首輔王錫爵對音樂、戲曲等有所偏愛,常請張野塘、趙瞻雲等去表演、授藝,這對江南絲竹的流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清雍正、乾隆年間,不少演奏江南絲竹的家樂班轉為民間職業樂班,經常出入民間廟會、燈會等喜慶場所。此時,江南絲竹演奏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還是一種謀生手段。延至民國,太倉有江南絲竹班子100多個。主要樂曲有民間廣泛流傳的《行街》、《三六》、《雲慶》、《歡樂歌》等八大名曲。

長江四鮮
太倉地處長江入海口,江海交匯之處,魚類品種甚多,較為著名的有合稱為「長江四鮮」的銀魚、刀魚、鮰魚、鰣魚。銀魚:古稱「膾殘魚」。此魚形細長,身透明,體光滑,長約一指。喜棲息於近海的長江口,正規名字叫間銀魚,當地人眾稱「麵杖魚」。因這魚細骨無鱗,色明瑩如銀,其味又極鮮美,故深受食客青睞。刀魚:因此魚其狀似刀形,俗稱刀魚。刀魚「狹薄而長頭」,與鳳鱭有相似之處,但比鳳鱭個大,也稱江鱭。個大者有一尺來長。此魚特點是肉質細膩鮮嫩,入口即化,但絲毛骨較多,食之須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過清明,其絲毛骨即變硬,價錢就開始下跌。鮰魚:亦稱鮠魚,俗稱白戟。此魚特點其吻圓突,口腹部,體無鱗,大者長達一米以上。現產量急劇減少,大鮰魚已不易捕捉。鮰魚肉肥肉鮮,精燉紅燒,均為魚中名品。其鰾肥厚,可制魚肚,歷來為上等食用魚類。鰣魚:古稱「魱」。形秀而扁,似魴而長,長約70厘米,銀白色,腹部具棱鱗。一般三四齡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產於太倉的長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磯一帶的下游地段。其味極為鮮美,更宜不刮鱗清燉,為長江魚類中的極品。可惜近年已瀕臨絕跡,其身價愈發昂貴。

Ⅶ 蘇州太倉赤腳森林公園在哪

新毛
當規劃變成現實時,這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將有湖、有島、有濕地;有草、有木、有鮮花。更將集6大功能區於一體:濱水生態體驗區、濕地休閑區、體育運動區、休閑購物區、旅遊度假區和住宅區。

如果你熱愛自然,渴望與家人或親朋好友一起盡享綠色假日,你可以到金倉湖,這里有無邊的綠色,有設施完善的旅遊度假區;

「智者樂水」,如果親水一直是你的願望,你也可以到金倉湖,這里有千畝碧波,有水上游道,還有親水平台;

運動就是生命,如果你熱愛運動,你可以徜徉在林陰中的體育精品購物區,也可以馳騁在湖畔的體育運動區,跑步、打球、放風箏;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家安在一個樹環水繞的地方,這里的中檔住宅區、高檔別墅區為你提供了太多的選擇;

就算你是一個時尚的觀鳥活動愛好者或者另類的自行車運動愛好者,這里也能讓你的愛好得到盡情的發揮,因為這里有百鳥爭鳴的鳥島,有精心設計的自行車道;生態是金倉湖項目追求的核心理念。大到整個項目總體規劃、三個樣板區景觀綠化構思,小到湖堤護坡細節,無不體現這一理念。

金倉湖由東林村邊蘇昆太高速公路取土積水塘改建而成,經過高起點的規劃後,規劃區中自然林、河道都得到了合理、充分的利用,新造的樹林、草坪與原有的自然林和諧一體,河道經疏浚,通過精心設計的箱涵、水閘與湖區融為一體,既保持了原有的生態風貌,更保證了湖中綠水常清。

赤足森林樂園、百花音樂噴泉廣場和疏朗草坪是金倉湖生態園的綠化景觀的核心樣板區,三個樣板段充分利用湖畔自然形態,營造出曲折多姿的湖岸線,鮮花大道、音樂噴泉、綠色草坪一起構成了亮麗的湖灣、鑲嵌出親水的半島。湖中原有的兩個堆土區,也被獨具匠心地設計成鳥島,盡管項目仍在建設中,但經過綠化的鳥島,已經吸引了大批的白鷺、蒼鷺。

注重細節是金倉湖項目生態追求的另一特色,金倉湖處於沙質土區,建造石坡護堤,無疑是有效並且方便的手段,但石坡會影響生態養護,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生態,不管是岸線還是島嶼,金倉湖所有的護坡都採用了獨特的「土石相間」設計:護坡總體是土坡,利於草木生長;蓄水位用石坡,防止護坡被水沖蝕。這一圈石坡的設計也很獨特,石坡用碎石構成,不進行水泥灌漿,而覆之以綠色金屬網,這樣的設計,同樣既防止湖水沖蝕,更有利於草木與水生植物生長。

自去年底動工以來,上千名工人、數十台套施工機械持續奮戰在工地上,曾是蘇昆太高速公路取土積水塘的金倉湖每天都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太倉人面前。

今天,4.3公里長的湖區岸線平整及護坡工程、湖中島嶼護坡及綠化工程、河道疏浚工程等都已完工。作為金倉湖生態公園主入口的赤足森林樂園、百花音樂噴泉廣場和疏朗草坪等三個樣板段的土方工程也已經全部結束。

現在,由上海、蘇州、深圳等地專業公司設計、施工的三個樣板段的景觀綠化工程正在加緊建設,22萬平方米的濱湖樣板區每天都在變綠,在變美;在江蘇、河北兩家工程公司精心施工下,湖畔的住宅每天在長高,金倉湖第一個地產項目的市政、景觀、配套工程的設計也在同步進行,21萬平方米的地產項目雛形初具;由專業的水利機構設計的三座泵站七個節制閘的水利工程已經啟動,湖中綠水常清將不再只是夢……

金倉湖生態項目提升太倉區域競爭力,塑造城市新亮點,拓展城市新空間,是城廂鎮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工程,也是太倉人民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

下面這個圖是自行車賽道地圖但也有金倉湖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