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錢湖風景旅遊區旅遊
① 東錢湖風景旅遊區怎麼樣
去的時候正是淺秋,國慶節過後兩周左右的時間,天蔚藍,和朋友從下應街道騎行內出發,秋高氣爽,一路容潔凈,途徑水上樂園,啟動高爾夫等,差不多四五十分鍾到東錢湖環湖入口,美麗的格桑花在微風中搖盪,艷麗的色彩明麗到心底。繼續下去到十里四香,有茶園,一片墨綠,當然還有有很多人在拍婚紗照。路邊有養蜂人買的槐花蜜與百花蜜,買了一瓶,味道挺醇,比超市裡的好很多。
② 東錢湖有哪些旅遊點
東錢湖在寧波市東南,距市區僅7.8公里,「其湖承錢埭之水」,故稱東錢湖,是浙江最大的淡專水湖。全湖由谷屬子湖、南湖和北湖組成,其東西寬6.5公里,南北長8.5公里,環湖一周達45公里,面積有20公里,相當於杭州西湖的四倍,可稱「華夏沿海第一湖」。
東錢湖是上古時期形成的海跡天然瀉湖,經歷代開浚更具風采。唐天寶年間(744年)鄮縣縣令陸南金率眾修築壩堤,這以後王安石、李夷庚、呂獻之等歷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築設施,使之成為綜合利用的水域。
東錢湖風光旖旎,身臨其境,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而這里地靈人傑,也有其悠久的歷史、絢麗的文化,也是個人文薈萃之地。
主要景點有陶公釣磯、霞嶼鎖嵐(俗稱小普陀)、南宋石刻遺址博物館、蘆汀景區、二靈夕照、王安石紀念館(即忠應廟)、沙孟海書學院、夢幻錢湖等。
交通:去東錢湖到寧波南站乘錢湖旅遊專線雙層車可直達,也可到寧波汽車東站乘車。
③ 寧波東錢湖旅遊風景區怎樣收費
東錢湖復又稱錢湖,是浙制江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享 有「西湖風光,太湖氣魄」的美稱
東錢湖由穀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組成,環湖周長45公里,面積22平 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積為杭州西湖的4倍。湖四周群山環抱,綠樹簇擁。湖中碧水清澈,煙波浩渺。無論風雨陰睛,四季更替,都能向遊客展示出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
東錢湖開鑿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歷史遺跡星羅棋布,留下陶公釣磯、霞嶼鎖嵐、二靈夕照、白石仙坪等十大勝景以及南宋石窟「補陀洞天」,元塔二靈塔,王安石廟等70餘處古跡,21處文物保護點和200餘具南宋時期石雕。 目前已形成霞嶼二靈、平水蘆汀、名人景區、度假休閑區四個游覽區域。主要景點有:補陀洞天、二靈塔、王安石紀念館、岳鄂王廟以及台灣文獻初祖沈光文塑像、書法泰斗沙孟海書畫院、世界昆蟲分類學專家周堯昆蟲博物館、國防教育中心、蝴蝶閣、湖濱公園等。
這是好玩的。燒烤的話,可能不允許誒!這個具體就不太清楚了。
④ 寧波東錢湖風景區門票多少錢
門票30元/人。
東錢湖(錢湖、萬金湖),是浙江第一大淡水湖,有「西子風韻、太湖氣魄」之稱。內湖的東南背依容青山,湖的西北緊依平原,系遠古時期地質運動形成的天然瀉湖。現在是浙江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也是寧波重要的水利工程。東錢湖距寧波城東15公里。東錢湖由穀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組成,面積為杭州西湖的3倍。
東錢湖適宜遊玩時間為3~10月。開放時間為08:30~17:00。門票價格30元/人。著名景點有:福泉山、陶公島、岳鄂王廟、余相書樓、蘆汀宿雁、白石仙坪等。東錢湖湖邊風景秀麗,可以騎車環湖,十分愜意。
⑤ 寧波東錢湖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寧波東錢湖來在寧波源市鄞州區東錢湖鎮,全湖由穀子湖、南湖和北湖組成,其東西寬6.5公里,南北長8.5公里,環湖一周達45公里,面積有20公里,相當於杭州西湖的四倍,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 門票價格30元。景區內有寧波雅戈爾動物園、湖心景區、小普陀景區(霞嶼鎖嵐)、福泉山景區、陶公島景區、南宋石刻刻遺址博物館、古村落、岳鄂王廟、王安石紀念館(即忠應廟)、韓嶺老街、沙孟海書學院、周堯昆蟲博物館、東錢湖國際運動村、啟新高爾夫俱樂部、十里四香、陶公釣磯、石蘆汀景區、二靈夕照、夢幻錢湖等景點。
⑥ 東錢湖旅遊風景區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沒有現成方案,有一個別的景區方案,版可以借鑒。權http://wenku..com/view/5d89808a71fe910ef12df8ef.html
⑦ 寧波的東錢湖景區好玩嗎,如何購票
寧波的東錢湖景區,有山有水,非常好玩,娛樂休閑,旅遊的好去處。
東錢湖只有小普陀景區要門票,其它不要票,小普陀景區票價30,網購或當地售票都可以。
⑧ 東錢湖旅遊景點哪裡好看
中文名
東錢湖
地理位置
寧波市鄞州區
周長
45公里
南北長
8.5公里
東西寬
4.5公里
水域面積
20平方公里
開放時間
8:30-17:00
門票價格
30.00元
著名景點
"福泉山,陶公島,岳鄂王廟,余相書樓"
⑨ 寧波東錢湖旅遊風景區 寧波阿育王寺 屬於國家幾A級旅遊景區
阿育王寺位於浙江省鄞縣鄮山南麓,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阿育王寺素有「東南佛國」之稱,是佛教禪宗名寺,我國佛教「中華五山之一」。因寺內珍藏有釋迦牟尼的真身的知利及玲瓏精緻的舍利寶塔而聞名中外,深為國內外佛教信徒所崇敬仰慕。
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涅磐,弟子阿難等茶毗其身,有骨子如五色珠,光瑩堅固,是為舍利。據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皈衣佛教,造了八萬四千座寶塔,每座塔中均藏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造好後,「會羽飛息」護送遍安於天下「八吉祥六殊勝地」。西晉太康三年(282年),僧人劉薩訶(法名慧達)決心尋找寶塔,當他由北而南走遍山澤,來到鄮山鳥石嶴(現北侖區大碶鎮)時,忽聞地下有錚錚鍾聲,便誠心祈禱膜拜,誦經念佛,三天三夜後,果見從地里湧出眩人心目的小寶塔,塔四方五層,高約尺四,方廣七寸,內懸寶磬,中綴舍利。這就是阿育王所造的那八萬四千座舍利塔之一。慧達尋得寶塔後,即就地修持行道,結茅供養。東晉義熙元年(405年),安帝敕建塔亭、禪室,賜二十七個僧人守護。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宋文帝敕寺僧佑創寺院,立阿育王常住田。十二年又建塔寺。至此寺已初具規模。
梁武帝蕭衍大興佛教。普通三年(522年),武帝賜「阿育王寺」額,並擴建寺院,梁著名書法家蕭子雲書寺額。大同五年(539年),武帝聽說阿育王寺藏舍利塔的木浮圖遭損壞,立即下詔,由其孫岳陽王蕭察負責把原三層的浮圖增為五層;賜黃金五百兩,造銅佛四百軀,寫經論五百卷,鑄四鐵鼎以鎮四角;撥兵士三千在舍利塔周圍設營防守;敕免阿育王寺田賦。自此阿育王寺名聞天下,塔居神州第一,名士傾心皈向。唐天寶三年(744年),著名高僧鑒真和尚第三次東渡日本闡揚律宗,船在舟山海面觸樵沉沒,鑒真及隨員被救起,安頓在阿育王舍利塔殿,紹興、杭州、湖州、宣州等地寺院的僧人紛紛來請鑒真講道受戒。唐中宗遣使賜金,下詔加護,阿育王寺達到了初盛。唐曾昌五年(845年)武宗下令滅佛、廢寺,焚佛經,遷舍利塔藏諸越州官庫。懿宗咸通中,觀察使楊嚴奏舍利塔發出異光,,認為國內祥瑞,要求朝庭增派僧人守護。懿宗准奏,詔度三十七守之。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阿育王寺被朝庭定名為「阿育王山廣利禪寺」,拓展為十方禪剎。熙寧元年(1068年),大覺禪師懷璉出任阿育王寺第五任住持。是時「法席鼎盛,名播天下」。元佑六年,懷璉築宸奎閣珍藏宋皇御筆,,蘇軾作《宸奎閣碑銘》。一時人才輩出,四方問道者源源不絕。阿育王寺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中興景象,繼懷璉之後,兩宋住持阿育王寺的先後有真戒、凈曇、了空、介堪、圓悟、大慧、佛照、妙智、笑翁諸大師。他們學問高深,弘揚佛法,阿育王寺成了浙東著名大道場。宋室南渡以後,杭州成為全國佛教重地。阿育王寺地位也顯得更加重要。高宗即位不久,即賜阿育王寺舍利寶塔「佛頂光明之塔」匾。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高宗委派徑山僧宗杲大師住持阿育王寺,「四方學徒,川奔濤涌」。淳熙元年(1174年)十一月,孝宗遣天使李裕文請舍利入禁中供奉,住持從廊護送之。孝宗三番瞻仰舍利,御書「妙聖之殿」匾額。又封從廊為「妙智禪師」,並賜錢萬緡。淳熙間,明州郡守趙愷更「以金造成一座(塔),奉安寶塔於其中」。宋寧宗時,大師右丞相史彌遠奏請制定禪院等級,有「五山十剎」的規定。阿育王寺被列為五山之第二山,與徑山寺、靈隱寺、凈慈寺、天童寺一樣,成了禪宗遊方參請要地。
宋薛地於德佑元年(1276年)向元朝投降以後,元世祖即遣使迎奉舍利塔至開平府華嚴寺供奉。同年九年奉旨遷寶利塔到燕都聖壽萬安寺。世祖忽必烈為了國家祈福,詔集僧尼十萬余禁廷、太廟、還需宮及各官署設十六道場,香燈花幡,梵吹歌誦。世祖大悅,親臨致敬,賜阿育王寺名香、金銀,然後遣僧錄憐佔加大師送塔南還,詔江浙省區修復阿育王寺殿宇。一年以後,金碧輝煌的阿育王寺以重新雄踞於鄮山南麓。元至正年間,阿育王寺許多荘田財產為豪家所佔。太尉納麟聞知,即於至正二年(1342年)委派蜀僧雪窗光住持阿育王寺。雪窗光不負眾望,力餘弊端。幾個月後,不但全部恢復被豪家所佔的荘田、園林,還大興土木,上至祖堂、法堂,上至廊廡、庫房、雜屋依次建成,使阿育王寺成了一處名副其實的大叢林。四方僧徒慕名雲集,內外不下千人。至正十年(1350年),悟光用朝廷所賜白金建成承恩閣。翰林侍學講士黃晉撰《承恩閣碑記》。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冊封阿育王寺為「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五」。明萬曆時,慈禧太後賜藏舍利之銅塔,住持傅飛重建舍利塔殿,造廊廡、神堂、僧寮百餘間及舍利塔龕,清康熙元年(1662年),寺毀於火,康熙十八年(1679年)開始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乾隆南巡至杭州時,特賜住持畹荃紫沙門鑲龍緞袍及宮綢彩緞、御榮秀袋等物。畹荃回寺後建承恩堂珍藏皇家欽賜物。以後乾隆又陸續賜給阿育王寺御書《心經》一卷,《大悲心陀羅尼經》一函及「覺行具圓」匾額。光緒年間掀起了一個修建阿育王寺的熱潮。自光緒十一年至二十九年(1885——1903年),一共重建成和新殿等房屋九十餘間,並疏通阿耨過池,築圍牆,栽松柏竹梅。宣統三年(1911年)又重修大殿,從而使阿育王寺形成了一個殿宇重疊、紆廊回環、富有民族氣派的古建築群。
民國元年至五年宗亮任住持時,阿育王寺依舊注重寺院的建設,先後重建了舍利殿、藏經樓,全部蓋以琉璃瓦;藏經樓內貯有乾隆版《大藏經》。「文化大革命」中,寺中佛像及歷代 傳下來的名人字畫多被子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務院落實宗教政策,1979年,政府撥款六十餘萬開始全面整個阿育王寺,大團結三年,中軸線按原樣基本修復。東南佛國的古建築群又成為舉世矚目的佛教道場、游覽聖地。1982年,阿育王寺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寺觀之一。阿育王寺揭開了新的一頁。
阿育王寺佔地八萬能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二萬四千多平方米,是古建築、繪畫、雕刻、園林、文物和風景名勝等藝術文化綜合建築群體。寺內殿宇雄偉,金碧輝煌;寺周峰巒疊翠,樟松參天。山光水色襯托著千年古剎,堪稱梵王之宮。因寺前有形似筆架的玉幾山,又好像是五支鳳凰伸向寺院,故舊有「天童年(寺)是九江捧珠,阿育王(寺是五鳳朝陽」之說。主軸線上的建築有阿耨達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等。尤其是舍利殿,為其它寺院所罕見。上蓋琉璃瓦,內陳五彩寶幢,內外相映,金碧輝煌。阿育王寺最有特色的佛教建築有:(一)阿耨蓮池:印度阿耨達池是恆河邊上貴族洗澡麗,過上有金屬欄桿。鄞縣阿育王寺的阿耨達池而建。池長約50米,寬約30米,在池四周池欄桿上原裝有金屬欄桿,現已拆去。相對於較遠處的「外萬工池」,阿耨達池也叫「內萬工池」。這是佛教信仰者放生之池,是個魚樂世界。明朝大書法家董其昌的「魚樂園」在南欄內側,池南邊有畹荃禪師書的「妙喜泉」石碑,碑旁有石井,泉水清冽,源源不斷,池東北角是三重檐歇式三開間鍾樓。阿育王寺與天童寺一樣,寺內只有鍾樓而沒有鼓樓。(二)天王殿:重檐歇山黑瓦頂底層開間,上層五間,高約14米,正脊上有「國基鞏固」四個字;檐間橫匾書「天王殿」;大門上有「八吉祥地」四寂橫匾,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書,殿內石壁,嵌有金剛經石刻18塊,前後石柱刻有六對楹聯,如「阿育王造浮圖,其數八萬四千,惟斯獨著;薩訶求舍利,已歷一十二代,仰如此常靈」。殿供大肚彌勒、韋馱及四大天王像。(三)大雄寶殿:面寬七間,重檐歇山黑瓦頂建築,高約14米,正脊上有「風調雨順」及龍魚戲珠彩塑,檐間有「大雄寶殿」方額;下層檐下橫匾書「覺行俱圓」為乾隆皇帝御書。楹聯為「五千經藏,三寶法論,記從白馬馱來,眾生普渡;兩浙名山,六朝古剎,幾歷紅羊劫換,紺宇長新。」殿內橫匾額題「善獅子吼」也是乾隆皇帝的御筆。殿之中塑釋迦牟尼佛,東塑葯師佛及阿難尊者,西為阿彌陀佛及迦葉尊者。兩旁十八羅漢,後麵塑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海島圖》及文殊、普賢像。殿前之兩株樟樹,大約三抱,高過殿頂。(四)舍利殿:面寬五間,重檐歇山黃琉璃頂建築,高約13米。殿前屏門,浮雕綺麗。檐間方形額,上書「妙勝之殿」為宋孝宗御制,下檐黃匾上書「舍利殿」,殿後壁外有四幅護法神鵰,形象威武生動,為唐朝作品,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殿內正中樑上懸豎額「佛頂光明之塔」,是宋高宗御書,橫匾「光明庄嚴」掛於南面,殿正中是高七米的石塔 ,內放置七寶鑲嵌的「舍利放光」之佛龕,塔下列利賓及阿育王像,石塔後面供置釋迦牟尼卧佛像,長約4米。殿前月台兩側壁上立有四塊珍貴的碑記,其中有唐朝萬齋融撰文、處士范重書的《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朝為寺內「宸奎閣」落成書寫的記事文章和張九成撰並書的《妙喜泉銘》碑。殿後有「母乳泉」,池長約2米,寬約1.5米,泉上方刻有「散曼陀華」為清朝書法家高振霄所書。殿前兩棵金桂,合抱有餘,枝葉扶疏,覆蓋殿庭。中秋花期,滿樹金色,香溢內外,人居其中,如入香海,桂花落時,遍地黃蕊,可以斗量籮檐。(五)法堂、藏經樓:在舍利殿後之左側,二層五間,高約12.5米。樓下法堂,左右兩壁嵌有釋貫林十六尊者石刻像樓上為藏經樓,有徐世昌所書「天龍共護」匾。樓內珍藏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塔原物,清乾隆初年刊印的》欽賜龍藏計1662部、7168卷,民國時期影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