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洞風景區
林州風景區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石板岩鄉,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華里,海拔800-1736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台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戀、台、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號稱「太行大峽谷」。
❷ 到達青年洞經過廊橋嗎
由分水苑風來景區乘車上行源30公里,可到達青年洞風景區。這里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各種文物點綴其中,天下一絕「一線天」有勝黃山,峨嵋之譽;情景交融「陽鳳堖」可環視四周,觸景生情,情趣滿懷;膽顫心驚「鐵索橋」,可凌空倚雲,飄若天仙;攀崖懸壁「凌空棧道」,可體現艱苦創業的雄心壯志;輕松瀟灑「滑行道」可與上山的艱難形成極大的反差。到此一游,既可觀賞太行「雄、險、奇、秀」之美景,又可通過紅旗渠等艱苦創業的實物使人們進一步領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真諦,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❸ 介紹青年洞作文
青年洞是紅旗渠總乾渠主要工程之一,位於任村鎮盧家拐村西,有「雞鳴一聲聞三專省」之屬說的牛嶺山村下方,從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小鬼臉上穿過。因參加鑿洞的突擊隊是從全縣民工中抽調出來的300名優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由分水苑風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可到達青年洞風景區。這里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各種文物點綴其中,天下一絕「一線天」有勝黃山,峨嵋之譽;情景交融「陽鳳堖」可環視四周,觸景生情,情趣滿懷;膽顫心驚「鐵索橋」,可凌空倚雲,飄若天仙;攀崖懸壁「凌空棧道」,可體現艱苦創業的雄心壯志;輕松瀟灑「滑行道」可與上山的艱難形成極大的反差。到此一游,既可觀賞太行「雄、險、奇、秀」之美景,又可通過紅旗渠等艱苦創業的實物使人們進一步領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真諦,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❹ 安陽景區有哪些
安陽景區景點一覽 隆重推薦新開放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岳飛廟 安陽市 林慮山風景游覽區 修定寺塔 羑里城遺址 二帝陵 分水苑風景區 絡絲潭風景區 萬佛溝 安陽萬佛溝 文峰塔 袁林 仙台山 青年洞風景區 洪峪山 太行大峽谷 紅旗渠名勝游覽區 冰冰背 桃花谷景區 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 殷墟是中國商王朝後期都城遺址,在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以小屯村為中心,面積約30平方公里。商後期叫北蒙,又稱殷,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於此,至紂亡國,共傳8代12王,前後達273年。周滅殷後,曾封紂之子武庚於此,後因武庚叛亂被殺,殷民遷走,逐漸淪為廢墟,故稱殷墟。《史記》、《括地誌》均有關於殷墟的記載。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金石學家王懿榮在中葯龍骨上發現契刻文字(甲骨文),其後有學者考證出這些甲骨文出土於小屯一帶,並從中釋出商代的先公和商王名謚,從而證實這里就是古文獻中記載的殷墟。1928年開始發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掘概況:1928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持,開始殷墟的發掘工作,主要參加者有李濟、梁思永等人。從1928年10月到1936年6月,共進行了15次發掘。發掘面積共約4.5萬平方米,發現了許多重要遺跡:在後崗首次發現了晚商文化、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3個地層的疊壓關系;在西北崗西區和東區發掘了13座大墓和大批祭祀坑,證明這里是王陵區;在小屯發掘出一批宮殿和宗廟遺址。出土遺物中最重要的是甲骨,共發掘出土24794片,其中包括著名的「大龜四版」、「大龜七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殷墟的發掘工作繼續進行。1950年春,發掘了武官村大墓。其後,在小屯西勘探出一條南北長1100米,折向東西長650米的濠溝,環繞宮殿區西側和南側,與洹河共同構成宮殿區的防禦設施;在苗圃北地發掘出一處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鑄銅作坊遺址;在後崗發掘出圓形祭祀坑。1971年冬,在小屯西地發現21枚牛胛骨,其中10片有刻辭。1973年在小屯南地一次發掘出4829片有字甲骨和一批無字卜骨。1976年發掘婦好墓,在武官村大墓南側,發掘出一批祭祀坑。1969~1977年,在殷墟西區發掘出900多座平民墓。1978年春,在殷墟王陵區1217號大墓東墓道之北,發掘甲字形大墓1座,是這一帶新發現的殷墟早期墓葬之一。其後,又發掘了相傳曾出司母戊鼎的大墓,墓道內發現不少殉葬的奴隸頭骨。 1989年,在小屯北側發掘出一處大型宮殿基址,三排房呈凹字形連成一體,面積約5000平方米。布局和遺跡:殷墟的范圍和布局已基本搞清。宮殿區在小屯村東北,已發掘出建築基址53座,分為甲、乙、丙3組。乙組面積最大,甲組次之,丙組最小。甲組基址有15座,分布在遺址的北部,靠近洹河,多東西向,年代最早;乙組基址21座,分布在遺址中部,門多向南,年代晚於甲組;丙組基址17座,分布在遺址南部稍偏西,門多向南,還有一些向東或向西,年代最晚。這些建築基址平面多為長方形,也有近正方形,還有凸字形、凹字形等。修建時,有的先挖基槽後填土夯築;也有的僅把原來的文化層堆積挖掉,再回填凈土夯築。皆用石柱礎,有的在石礎上還墊有銅礎。在基址下或門側處,經常用人「奠基」。乙八基址規模最大,南北長約85米,東西寬約14.5米。其西與乙七基址相接。在乙七正南,發現3組排葬坑。坑內少者1~3人,多者10~13人,有俯身、仰身、跪式葬以及砍頭葬,出土有青銅禮器、兵器和車馬。此外,還有葬獸坑。這些大規模人祭遺存,說明乙七、乙八基址可能是用於祭祀的宗廟類建築。1989年發掘的大型宮殿基址,使殷墟宮殿宗廟建築向南延伸了130多米,向東擴展了50多米。此外,在大司空村、高樓庄、花園庄、王裕口、四盤磨、白家墳、梅園庄等地都發現了居住遺址。王陵區在洹河北岸的侯家莊、西北崗、前小營和武官村之間。已經發掘出13座大墓和1400多個祭祀坑,可分為東西兩區。西區有8座大墓(其中1567號墓為未竣工使用的「假墓」)。這些大墓分別有4個、2個和1個墓道,平面呈十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墓葬規模很大,如西區的1001號墓,南北長18.9米,東西寬13.75米,深10.5米。墓葬總面積為712.75平方米。西區的1217號墓更大,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發掘的西北崗東區217座祭祀坑皆為長方形豎穴,每坑掩埋人骨8~10具,多為青壯年男性,也有少數女性和兒童,總數達1387具。處置方法有砍頭、肢解、腰斬、活埋。這是多次人祭的遺存。 著名的婦好墓在小屯西北約100米。婦好為武丁配偶,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相印證而確定年代與墓主的商王室墓葬。此外後崗、大司空村南和孝民屯東有3處貴族墓地。平民墓葬多分布在遺址邊緣,其中以孝民屯南的殷墟西區和大司空村北二地最為集中,已發掘約3000座。殷墟西區900多座墓較有規律地分布在8個墓區內。各個墓區之間有一定的界限,在埋葬習俗、隨葬陶器組合以及銅器銘文等方面各具特徵。一個墓區往往有數件青銅器上帶有同樣的族徽,表明一個墓區應是一個族的墓地。這批小型墓中,除部分青銅器外,還有隨葬陶觚、爵等禮器,有的還有生產工具和兵器。 在殷墟還發現一批手工業作坊遺址。如苗圃北地發現一處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鑄銅遺址,發掘出房基和工棚的遺跡,出土有大型坩堝和煉爐以及大批鑄造青銅禮器的陶范;在小屯東南0.5公里的薛家莊和孝民屯西地也發現鑄銅遺址;北辛庄南地和大司空村南地則發現有制骨作坊遺址,出土有銅刀、鋸、鈷和礪石等工具和大批骨器、骨料,還發現貯存骨料的窖穴和與制骨有關的地穴式房屋等;此外,在小屯村北還發現有製作石器和玉器的作坊遺址,發掘出房基,出土大批礪石,石器半成品以及少量玉料、石料和雕琢精緻的藝術品.
麻煩採納,謝謝!
❺ 紅旗渠旅遊景點介紹
1.分水苑風景區
是一園林式景區,也是紅旗渠總乾渠分為三條干專渠的地方。距市區18公里屬,位於林慮山北部向東分支的大駝嶺、貓兒嶺之間凹腰處,原名:「墳頭嶺」,後因之改名為「分水嶺」紅旗渠風景區
。這里各景點排列有序,規劃嚴整,翠柏簇擁,渠水奔騰。真可謂「山水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2.青年洞風景區
由分水苑風景區驅車上行30公里,即可達青年洞風景區。這里山高路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險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更使你領略到「人工天河」的無盡詩意,主景「青年洞」靠斷壁而鑿,從大山之中穿通而過,為你展現出一幅雄壯的畫卷,將太行美景「雄、險、奇、秀」凝集於此,極目遠眺,盡收眼底,驚詫之餘,唯有贊嘆.....
絡絲潭風景區
絡絲潭風景區座落在青年洞西約1公里處,亦名「天橋斷」。「絡絲潭」因其潭深一絡蠶絲而得名,又因濁漳河有「九峽十八斷」,此處乃一較大斷嶄跌水,上有連接豫、冀兩省的峽谷索橋,故稱「天橋斷」。這里有漳河名勝「小三峽」,可放艇暢游而盡享潭中山水風光;有神秘莫測的「神龜洞」,可欣賞神龜救民的美麗傳說;還有凌空高懸的「鐵索橋」等古跡名勝。
❻ 紅旗渠風景區好玩嗎 紅旗渠有什麼好玩的
紅旗渠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面積為五平方公里。紅旗渠風景區是由內紅旗渠分水容苑和青年洞景區組成,主要有紅旗渠紀念館,分水閘,絡絲潭瀑布。
青年洞:位於紅旗渠總乾渠任村盧家拐村西牛嶺山下方,是總乾渠最長的隧洞。青年洞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原洞長616米,券砌洞臉後長度為623米,高5米,寬6.2米;
虎口崖:崖高百丈,山崖向外突出十餘米,像老虎張開的大口;
分水閘:紅旗渠總乾渠在此分為三條乾渠,依山遠行,深入林州腹地,潤澤著林州54萬良田。該建築長6.5米、高12米、寬13.5米,閘底高程454.44米,海拔低於渠首進水閘底10.31米。閘房上空高擎郭沫若「紅旗渠」三個大字,是紅旗渠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廊橋:青年洞主入口標志性建築紅飄帶——廊橋,是紅旗渠形態的延伸,紅旗渠精神的升華。集票務服務、購物、交通等功能為一體,在解決遊客跨省道安全基本功能的同時建成了景區景觀工程。
❼ 青年洞的來歷,林州市
青年洞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位於林縣任村鎮盧家拐村西,從地版勢險惡、石權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縱坡為1/5000,設計流量23秒立米,挖石方19400立米,總投工13萬余個。
紅旗渠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
該工程動工於1960年2月,當年10月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濟因難,上級決定紅旗渠停工,農民生產自救,總乾渠被迫停工。為早日將漳河水引入林縣,建渠幹部群眾提出「寧願苦戰,不願苦熬」,並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背著領導堅持繼續施工,當領導來檢查時,他們就躲起來,領導走了繼續施工。當時每人每天只有六兩糧食,為了填飽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撈河草充飢,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他們創造了「連環炮」、「三角炮」「瓦缸窯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進O.3米提高到2米多。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終於1961年7月15日將洞鑿通,完成了紅旗渠建設的關鍵工程。
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❽ 青年洞風景區的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林縣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是舊林縣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從1957年起,先後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庫弓上水庫等水利工程。但由於水源有限,仍不能解決大面積灌溉問題。
「引漳入林」是林縣人民多年的願望。經過豫晉兩省協商同意,後經國家計委委託水利電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級領導和山西省平順縣幹部群眾的支持下,在各級水利部門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縣委、縣人委組織數萬民工,從1960年2月開始動工,經過十年奮戰,先後於1965年4月5日總乾渠通水;1966年4月三條乾渠同時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設。至此,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位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乾渠長70.6公里,渠底寬8米,渠牆高4.3米,縱坡為1/8000,設計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開鑿在峰巒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艱險。
總乾渠從分水嶺分為三條乾渠,第一乾渠向西南,經姚村鎮、城郊鄉到合澗鎮與英雄渠匯合,長39.7公里,渠底寬6.5米,渠牆高3.5米,縱坡1/5000,設計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積35.2萬畝;第二乾渠向東南,經姚村鎮、河順鎮到橫水鎮馬店村,全長47.6公里,渠底寬3.5米,渠牆高2.5米,縱坡1/2000,設計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積11.6萬畝;第三乾渠向東到東崗鄉東蘆寨村,全長10.9公里,渠底寬2.5米,渠牆高2.2米,縱坡 1/3000,設計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積4.6萬畝。
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總長304.1公里;支渠51條,總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總長697.3公里;農渠4281條,總長2488公里;沿渠興建小型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6座,共有興利庫容2381萬立方米,各種建築物12408座,其中鑿通隧洞211個,總長53.7公里,架渡槽151個,總長12.5公里,還建了水電站和提水站。紅旗渠工程總投工5611萬個,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萬立方米。總投資1250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625萬元,佔37%,社隊投資7878萬元,佔63%。
紅旗渠建成後,基本上改變了林縣乾旱缺水的面貌,有力地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新山區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