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縣美景
1. 陝西有什麼風景名勝
延安革命遺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漢至宋 漢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興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牆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漢至近代 西安市
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銅川市
半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豐鎬遺址 周 西安市長安區
阿房宮遺址 秦 西安市
漢長安城遺址 西漢 西安市
大明宮遺址 唐 西安市
黃帝陵 黃陵縣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臨潼區
茂陵(漢武帝劉徹墓) 西漢 興平市
霍去病墓 西漢 興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禮泉縣
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 唐 乾縣
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墓) 唐 咸陽市
西安事變舊址 1936年 西安市
藍田猿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 藍田縣
周原遺址 西周 扶風縣、岐山縣
司馬遷墓和祠 西漢至宋 韓城市
瓦窯堡革命舊址 1935年 子長縣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1937-1946年 陝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縣
鍾山石窟 北宋 子長縣
昭仁寺大殿 唐 長武縣
西嶽廟 明至清 華陰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遺址 東周 鳳翔縣
秦咸陽城遺址 戰國至秦 咸陽市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唐至元 銅川市
長陵 西漢 咸陽市
杜陵 西漢 西安市長安區
橋陵 唐 蒲城縣
姜寨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臨潼區
鄭國渠首遺址 戰國 涇陽縣
魏長城遺址 戰國 華陰市、大荔縣 、韓城市
統萬城遺址 十六國 陝西省靖邊縣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包括青龍寺遺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隋、唐 麟游縣
灞橋遺址 隋-元 西安市
華清宮遺址 唐 西安市臨潼區
武侯墓 三國 勉縣
泰陵 隋 咸陽市
永陵 西魏 富平縣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縣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縣
西安鍾樓、鼓樓 明 西安市
水陸庵 明 藍田縣
延一井舊址 清 延長縣
甜水溝遺址 舊石器時代 大荔縣
花石浪遺址 舊石器時代 洛南縣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縣
康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商 西安市
櫟陽城遺址 戰國至漢 西安市
京師倉遺址 西漢 華陰市
良周遺址 秦、漢 澄城縣
東渭橋遺址 唐 高陵縣
玉華宮遺址 唐 銅川市
西漢帝陵 西漢 咸陽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
三原城隍廟 明 三原縣
鳩摩羅什舍利塔 唐 戶縣
公輸堂 明 戶縣
倉頡墓與廟 明、清 白水縣
泰塔 北宋 旬邑縣
香積寺善導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隍廟 明、清 西安市
白雲山廟 明、清 佳縣
八雲塔 唐 周至縣
涇陽崇文塔 明 涇陽縣
彬縣開元寺塔 北宋 彬縣
韓城普照寺 元 韓城市
韓城文廟 明 韓城市
韓城城隍廟 明 韓城市
黨家村古建築群 明、清 韓城市
耀縣文廟 明 銅川市耀州區
澄城城隍廟神樓 明 澄城縣
鎮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陽宮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戶縣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縣
洛川會議舊址 1937年 洛川縣
楊家溝革命舊址 1947~1948年 米脂縣
龍崗寺遺址 舊石器時代至漢 南鄭縣
石峁遺址 新石器時代 神木縣
石摞摞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佳縣
李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鄉縣
北首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寶雞市
東龍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漢 商洛市
橫陣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陰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澗縣
梁帶村遺址 周 韓城市
楊家村遺址 周 眉縣
法門寺遺址 南北朝至清 扶風縣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縣
秦東陵 秦 西安市
張騫墓 漢 城固縣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倫墓和祠 清 洋縣
精進寺塔 唐至宋 澄城縣
長安聖壽寺塔 唐 西安市
長安華嚴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壽聖寺塔 唐 合陽縣
昭慧塔 唐 高陵縣
開明寺塔 唐 洋縣
大秦寺塔 宋 周至縣
太平寺塔 宋 岐山縣
武陵寺塔 宋 永壽縣
神德寺塔 宋 銅川市
法王廟 宋至清 韓城市
北營廟 元 韓城市
五門堰 元 城固縣
吳堡石城 明至清 吳堡縣
周公廟 明至清 岐山縣
榆林衛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張良廟 明至清 留壩縣
扶風城隍廟 明至清 扶風縣
玉皇後土廟 明至清 韓城市
玄武廟青石殿 明 合陽縣
慶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陽文廟 明 咸陽市
盤龍山古建築群 明 米脂縣
姜氏庄園 清 米脂縣
豐圖義倉 清 大荔縣
靈岩寺摩崖 漢至民國 略陽縣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縣
楊珣碑 唐 扶風縣
萬安禪院石窟 宋 黃陵縣
易俗社劇場 民國 西安市
渭華起義舊址 1927年 華縣
吳旗革命舊址 1935年 吳起縣
保安革命舊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縣
推薦旅遊地點
華山 華清池 兵馬俑 大雁塔 小雁塔 鍾樓 碑林 半坡遺址 壺口瀑布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允許拍照)乾陵 昭陵 西嶽廟 灞橋
大唐芙蓉園 法門寺 太白國家森林公園
2. 沁園春雪上闋寫景中景物有哪些
由「望」字統領,分寫長城、黃河、群山、高原的雪景。
出自:《沁園春·雪》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創作的一首詞。原文:
沁園春·雪
近現代: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
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
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與老天爺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
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
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2)清澗縣美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1936年2月,毛澤東率軍從陝北瓦窯堡出發,准備進入黃河進入山西西部的時候。在袁家溝登山觀雪景後作的,1936年10月紅軍完成了偉大的長征,勝利到達抗日前線的陝北革命根據地。
給全國人民極大的鼓舞。年底黨中央政治局召開了「瓦窯堡會議」,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12月27日。毛澤東又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
對當時的形勢作了深刻的分析,會上決定渡過黃河東征。1936年2月,毛澤東便親自率領紅軍渡過黃河進行東征,到華北抗日前線對日作戰。途經陝北清澗縣袁家溝時,適逢大雪。
面對著雪花紛飛的壯麗河山,聯系當時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毛澤東懷著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雄渾豪放的詩篇,詞中以詠雪起興,贊美祖國的江山。
評論祖國的歷史,歌頌祖國的今天,憧憬祖國的未來。1945年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時,贈給柳亞子先生。1945年10月14日《雪》公開發表於重慶《新民報晚刊》,引起轟動。
一時間重慶的騷人墨客,紛紛填詞唱和,更有一些別有用心者,據說想要填出超過這一首詞的。據大致統計。
從1945年11月到1946年2月,國內報刊發表《沁園春》和詞30餘首,無出其右者。由此可看出此詞真可謂冠絕千古。
賞析:
《沁園春·雪》分上下闋。上闋因雪起興,借雪景抒寫情懷。起筆不凡,「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不先寫「雪」字,而首推「北國風光」。
不僅突出了詩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雅,可以冠結全篇。接著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大雪覆蓋了一切,黃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動貌,無邊無際的茫茫雪景。這里「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凸現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可謂靜中寫動,披滿白雪、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銀蛇舞動,而白雪皚皚的高原丘陵地帶,像蠟白色的象群在奔兀。
群山高原與低垂的冬雪雲天相連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來「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句。「銀蛇」「蠟象」兩個生動比喻,賦予雪境以生命感。
且有動中見靜的藝術效果。「水到渠成」地引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一個「紅裝素裹」的美人的象徵,初步形成此詞的意境。
3. 沁元春 雪
沁園春·雪(1936年2月)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注】
欲與天公試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在這以前,一九四五年十月,毛澤東在重慶曾把這首詞書贈柳亞子(參看《七律·和柳亞子先生》〔索句渝州葉正黃〕注),因而被重慶《新民報晚刊》在十一月十四日傳抄發表,以後別的報紙陸續轉載,但多有訛誤,不足為據。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文匯報附刊》,曾將作者書贈柳亞子的這首詞的墨跡製版刊出。
注釋
〔雪〕這首詞作於紅一方面軍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陝北准備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省西部的時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給柳亞子信中說,這首詞作於「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
作者自註:「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
〔頓失滔滔〕這里指黃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滾滾的波浪。
〔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rào饒)〕紅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裝飾艷麗的美女裹著白色外衣,格外嬌媚。
〔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里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
〔秦皇漢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創業皇帝;漢武帝劉徹(前一五六——前八七),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略輸文采」,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
〔天驕〕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後以「天驕」泛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鐵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統一蒙古後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後來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佔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佔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只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於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鵰手」比喻高強的射手。「只識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
4. 毛澤東寫的《沁園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五日,毛澤東親率紅軍抗日先鋒隊到達距離黃河僅二十來里的清澗縣的袁家溝,准備東渡黃河,出兵山西,赴華北抗擊日本侵略軍。二月七日,以飛了一天的鵝毛大雪仍在飄飄揚揚,漫天飛舞。毛澤東素來愛雪,現在看到寥廓雄渾的北國雪景,縱目黃河上下,放眼長城南北,雪蓋冰封,白茫茫渾無天際,心情十分振奮,詩興如潮起伏。當晚,在住處,一燈如豆,詩人伏在一張小炕上,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的詞《沁園春.雪》。
詞的上闕寫景,起筆就大氣磅礴。包舉字內,以「背負青天朝下看」的審美視野,縱覽北國河山。長城黃河,有著極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加之以「莽莽」.「滔滔」誼染其氣勢,作為詞的興象,特別的顯得豪邁與崇高。群山.高原.不僅氣胸為足,生機勃發,且表現出大無畏的抗戰精神,要與高高在上的「天公」一比高低;一「舞」一「馳」,似乎已贏得挑戰的勝利。結局三句,詩人妙想奇發,擱筆雲天雪景,去描繪雲散天青冬陽暖照的晴天雪景。俗話說:「女要俏,一身孝」。美麗的女子著素服,凈美淡雅,嬌艷與素美相襯相映,更加美的無與倫比。詩人用:「紅裝素裹」設喻,寫北國晴天的雪景,確實是「份外妖嬈」啊!
詞的下闕論史。一.二句在結構上稱為「過片」,起承上起下作用。上一句用深情贊美承上,下一句兩闕(片)連綴得天衣無縫。接著,詩人用一感情色彩很濃的「惜」字領興,歷數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著名帝王,即認可他們是為如此多嬌的江山「競折腰」的英雄,又評說他們的歷史局限:「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無可否認,他們都是所生活的那個歷史時代的巨人,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過一定的貢獻,但他們都有著「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即在政治.經濟乃至文化上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殘酷統治.剝削與剝奪,讓人民群眾陷入了貧窮與愚昧境地的一面。千秋功罪,詩人對秦始皇。漢武等人給予了美學意味的評說。詞的最末三句,是全詞中最具偉力的詩語,雄視百代,超越往古,充分表達了無產階級肩負歷史使命的自豪與完成歷史使命的自信。歷史發展到了今天,無產階級,也只有無產階級,才能創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業績。
《沁園春.雪》的美學成就,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大氣磅礴,景象非凡,睥睨六合,縱橫八荒;情於景,詩與論,高度融合,崇高現實主義與崇高浪漫主義得到了完美的統一。柳亞子先生譽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其後,更無論南唐小調,南宋慢詞矣。」這個評價似乎非常公允的。
中國詩詞有著悠久的歷史,有過極為光輝的發展時期,逮及近.現代,雖未「斷流」,但也明顯地現出式微的光景。而毛澤東詩詞,振興了中國現,當代詩詞,使之有了蓬勃的生機,再造了詩詞史的輝煌
5. 沁園春雪上闕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寫了北國的冰雪風光。一派氣勢宏偉的景象。冰封的大地,白雪茫茫,大山,長城,原野等。表達了作者對北國宏偉的景象的強烈的喜愛之情。
全文內容: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白話翻譯: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眺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河水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連綿的群山好像銀蛇一樣蜿蜒遊走,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與蒼天比試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時候,再看紅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嬌艷美好。
祖國的山川是這樣的壯麗,令古往今來無數的英雄豪傑為此傾倒。只可惜像秦始皇漢武帝這樣勇武的帝王,卻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天之驕子成吉思汗,卻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而這些都已經過去了,真正能夠建功立業的人,還要看現在的人們。
(5)清澗縣美景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1936年,紅軍組織東征部隊,准備東渡黃河對日軍作戰。紅軍從子長縣出發,挺進到清澗縣高傑村的袁家溝一帶時,部隊在這里休整了16天。
2月5日至20日,毛澤東在這里居住期間,曾下過一場大雪,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隆起的秦晉高原,冰封雪蓋。天氣嚴寒,連平日奔騰咆哮的黃河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濤。毛澤東當時住在農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見此情景,頗有感觸,填寫了這首詞。
6. 毛主席詩詞,北國風光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的詩詞名篇,於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樓縣留村創作。1945年10月,毛澤東遠赴重慶談判,將詩作抄錄送給詩人柳亞子,隨後刊登在重慶各大報紙,廣為流傳。詩詞分上下兩闋,上闋描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下闋由毛澤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並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主席偉大的抱負及胸懷。詩詞滲透著毛澤東思想哲理,是毛澤東文藝思想親自實踐的範例。
1作品原文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注釋譯文
注釋
北國:該詞源於中國古代的分裂時期,如宋稱遼、金為北國,東晉稱十六國等為北國,南北朝時代南方的各朝代稱在北方與之對抗的各朝代為北國等。毛澤東詩中的「北國」使人在不覺中產生出一種我國疆土廣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這首詞作於紅一方面軍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陝北准備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省西部的時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給柳亞子信中說,這首詞作於「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
惟:只。
餘:剩下。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書法作品中寫作「餘」,以此為准。
莽莽:無邊無際。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猶言整條黃河。
頓失滔滔:(黃河)立刻失去了波濤滾滾的氣勢。描寫黃河水結冰的景象。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蠟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運。
須:等到;需要。
紅裝素裹:形容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原指婦女的艷裝,這里指紅日為大地披上了紅裝。素裹,原指婦女的淡裝,這里指皚皚白雪覆蓋著大地。
分外妖嬈:格外婀娜多姿。
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里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創業皇帝。
漢武: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略輸文采」,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
一代天驕:指可以稱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驕,「天之驕子」的省略語。意思是上天所驕縱寵愛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漢時匈奴自稱。後來也泛稱強盛的少數名族或其首領。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鐵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統一蒙古後的尊稱,意為「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後蒙古於1271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佔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佔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蒙古帝國。
只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於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鵰手」比喻高強的射手。「只識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
俱往矣:都已經過去了。 俱,都。
數風流人物: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數,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
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3創作背景
《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於1936年2月所作。「沁園春」為詞牌名,「雪」為詞名。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准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
毛澤東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其詩詞中大都寫及歷史與戰爭。學者王克煜通過深入研究分析認為,《沁園春·雪》可謂寫得最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運用中國詩歌傳統的比興手法,而是「比」「賦」得體,善於將「賦」的陳述方式融於「比」之中,從而形成了比較雄渾的詞風與寬闊深厚的境界。
歷來詩詞詠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詩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詩人對「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發掘。毛澤東這首詞因「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而起興。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又作過批註:「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四十三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十月七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表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
本詞作於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同志在陝西清澗袁家溝,正准備親率紅一方面軍(1935年11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後,恢復此番號)渡黃河東征,開赴河北抗日前線。毛澤東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亞子先生書中說:「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即謂此闋。1958年12月21日又批註道:「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本篇首次正式公開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194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重慶曾手書此詞贈柳亞子先生,11月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據傳抄件刊出。其後,一些報紙相繼轉載。但多有訛誤,不足為據。1951年1月8日,《文匯報》附刊曾將毛澤東同志贈柳的墨跡製版刊出。
選自《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沁園春,詞牌名。
(鍾振鐸)
這首詞是1936年2月作者在陝西清澗指揮紅軍准備渡河東征時寫的。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應柳亞子要求,親筆書寫了這首詠雪詞贈他。作者回到延安後,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柳亞子的和詞。和詞的小序寫道「次韻和毛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原作因而被愛好者傳抄,不久即先後被重慶的兩家報紙發表。一時轟動山城。
(蕭永義)
4詞句分析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三句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千里」「萬里」兩句是交錯說的,即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為廣闊,但是「千里」「萬里」都遠非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這里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意興。「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長城內外」,這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這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惟余」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這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前十句寫了眼前的實景,而這三句寫的是虛景,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後的景象則顯得嬌艷。「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分外妖嬈」,贊美的激情溢於言表。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統一天下而奮斗。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斗,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和衰落的經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並揭示了為之奮斗的動機。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詩人於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來帶領。「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這首詞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傑出的詠雪抒懷之作。
5作品評析
詞句分析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跟山綿延起伏,被雪掩蓋著,登高望去像銀白色的蛇在舞動。原,指陝西和山西一帶的山丘,高而上平,蓋著雪,在高處望去,像白蠟色的象群在奔跑著。
(周振甫)
謂披冰戴雪的蜿蜒群山,猶如銀色的長蛇在騰舞。
謂冰封雪裹的巍巍高原,好似蠟制的大象在賓士。
(臧克家)
登高望遠,山和原跟天相接,所以有著跟天公比高的感覺。
雪後的山呈銀白色,山巒綿延起伏,登高望去,像銀白色的蛇在舞動。在陝西和山西一帶的高原上,蓋著雪的丘陵,在高處望去,像白蠟色的象群在奔跑著。山跟丘陵都是靜止的,由於詩人站在高處,看得遠,看到山勢和丘陵的綿延起伏,視線跟著綿延起伏的山勢和丘陵奔跑,因而產生馳和舞的感覺。登高望遠,一直望到山跟天相接,丘陵跟天相接,這就感到山和丘陵在跟天比高低了。蠟象,毛澤東的手稿上作「臘象」,後來改作「蠟象」。臘象是真臘象,古真臘即今柬埔寨,那裡產象。蠟象是白色的象,指雪白。把臘象改做蠟象,可能是為了更通俗易懂。
(周振甫)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看這些山嶺白皚皚挺然聳立的氣概,像要和上天比一比高低似的。這是在雪天里呢,等到天晴了吧:紅紅的陽光照耀著白白的雪色,就像一身紅裝,被素白裹著,映照之下,那才妍麗呢!
(臧克家)
紅裝本指婦女盛妝。古樂府「當戶理紅妝」(出自《木蘭詩》)。
這里是說太陽的紅光。素裹本指穿著素色的絲絹。這里是說白雪包裹著大地。「紅裝素裹」指紅日和白雪上下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色。
(張華)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祖國的河山這么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它的統一和強大而奮斗。
(臧克家)
祖國的山河是這樣的美,使得無數英雄爭著向它傾心。「多嬌」承「分外妖嬈」說的,也包括著北國風光的雄偉說的。「折腰」,傾倒。稍異於《晉書·陶潛列傳》稱他「不能為五斗米折腰」。這里寫出英雄人物對祖國山河懷著傾倒的心情。
(周振甫)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等這樣一些在歷史上顯赫一時的英傑,都是才雄武威,完成了統一的大業或憑著武力使遠近懾服,但可惜他們都是文采不足,稍欠風雅,對於人民的疾苦和要求,也是少寬厚仁慈相體察的心腸。
(臧克家)
略輸文采,才華稍差一些。文采,本指辭采、才華。這時就秦皇、漢武說,兼有文治的意味。文治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張華)
風:本指《詩經》中的十五國風,即當時的民歌;騷:本指屈原的代表作《離騷》。風騷,歷來用為文學作品的代稱。這里指文學才華,也含有文治的意味。
文采本指文學才華;風騷,本於《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都是詩歌,本來也指文學才華。這里用文學才華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都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雖然成為歷史上肯定的英雄人物,但是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們遠遠不能與今天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相比。
(周振甫)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天驕,「天之驕子」的略語。漢朝人稱北方的匈奴為天之驕子,意思是說匈奴為天所驕縱寵愛,故能如此強盛。《漢書》卷九十四《匈奴傳》:「胡者,天之驕子也。」胡,指匈奴。以後相承指與漢族相對抗的外族為天驕。
(張華)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果匈奴射鵰者也。」《北齊書》卷一九《斛律光列傳》載光嘗從高澄校獵,「見一大鳥,雲表飛,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頸。此鳥形如車輪,旋轉而下,至地乃大陸也」。大雕,即「大」,鷹科猛禽,惟善射者方能射之。以上七句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都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可惜前四者武功有餘,文才不足,成吉思汗則更是能武而不能文。按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三人皆有詩歌傳世,但並不以此名世。
(鍾振振)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上面提到的這些英雄人物,全隨著時代過去了,對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革命潮流的沖擊之下,看文采風流的革命領袖人物,看今天革命的英雄們,為了祖國的統一與繁榮,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希望,大顯才智和身手吧。
(臧克家)
數:點算。風流人物: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風流,本義是指風的流動,比喻影響大。風流人物,指對一時代有極大影響的人物。這里是說,歷史上的人物都已過去,要講到在歷史上有極大影響的人物,還得看今朝的,這是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贊美。
(周振甫)
「風流人物」指舉止瀟灑、富有才華傑出的人物;又指對一個時代有極大影響的英雄人物。
(李子建)
(摘編自《毛澤東詩詞大辭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3年版)
整體分析
《沁園春·雪》分上下闋。上闋因雪起興,借雪景抒寫情懷。起筆不凡,「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不先寫「雪」字,而首推「北國風光」,不僅突出了詩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雅,可以冠結全篇。接著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大雪覆蓋了一切,黃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動貌,無邊無際的茫茫雪景。這里「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十分准確、傳神,凸現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可謂靜中寫動,披滿白雪、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銀蛇舞動,而白雪皚皚的高原丘陵地帶,像蠟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與低垂的冬雪雲天相連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來「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句。「銀蛇」「蠟象」兩個生動比喻,一下子賦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動中見靜的藝術效果。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多麼自然巧妙的聯想,使雪境發生陰晴之間的轉化,一個「紅裝素裹」的美人的象徵,初步形成這首詞的意境。
下闋首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啟下,將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江山」這一雙關語詞,與上片中的「長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畫龍點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嬌」,可以理解為這首詞的基本構架。作為政治家的詞人,對「北國風光」的抒懷,最終還是對江山社稷的關懷。1935年末,毛澤東領導中央紅軍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中國革命有了新的轉機。毛澤東懷著拯救中華民族、創建新中國的政治抱負和雄才大略,必然會在這首詞中曲折地反映出來,並且不同凡響。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傑為江山社稷奔走操勞。「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成為六七十年代稱譽「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絕句。
《沁園春·雪》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為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發生同構,作者目接「千里」「萬里」,「欲與天公試比高」;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里。毛澤東講究詞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為之。雖屬舊體卻給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
6詩詞賞析
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史詩,是中華詩詞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園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亞子盛贊為千古絕唱。這首詞一直是眾人的最愛,每次讀來都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又看到了那個指點江山的偉人,不由地沉醉於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
然而,從發表之日起,這首詞就遭到了諸多惡意的攻擊,引發了曠日持久的爭論。有人說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氣象;有人說它誇大自吹、離題萬里;有人說它比喻不當、缺乏轉折;有人說它詞意稀疏、平淡無奇;甚至有人說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筆……斷章取義且流於表面,竟視金玉如磚石。
《沁園春·雪》詩詞欣賞
這首詞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卻並非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隱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納著無盡的玄機。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詩人所思所想的真實流露,是詩人對許多重大問題給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闢,令人拍案叫絕。
藝術追求含蘊,詞中別有洞天。
7. 《沁園春·雪》的景物描寫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文章研討
這首詞寫於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之後,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陝北清澗縣,毛澤東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塬 yuán :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台狀,四周陡峭,頂上平坦。)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下片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三句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千里」「萬里」兩句是交錯說的,即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為廣闊,但是「千里」「萬里」都遠非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這里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意興。「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長城內外」,這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這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惟余」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這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前十句寫了眼前的實景,而這三句寫的是虛景,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後的景象則在清朗中顯得嬌艷。「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分外妖嬈」,贊美的激情溢於言表。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它的統一和強大而奮斗。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斗,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並揭示了為之奮斗的動機。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詩人於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了。「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這首詞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傑出的詠雪抒懷之作。
二、問題研究
1.怎樣認識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
作者在致陳毅的一封信中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他對本詞曾批註道:「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
本詞對歷史人物的評論,是在詩詞中運用形象思維進行議論的藝術典範。它將本來可能枯燥的議論,加以藝術的處理,使之形象化、詩化,生動可感,耐人尋味。作者以「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表現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採的形象,含蓄地批評他們長於武功而短於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對他們的評價。
這段評論以「惜」字為統領,定下批評的基調,意味非常豐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而且是無數英雄之中的傑出者,他們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惜」中有貶,委婉地批評這些英雄的不足,他們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文學才華也欠缺;「惜」中寓志,蘊含後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有了詩人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這個鋪墊,下文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
2.對「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應怎樣理解?
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即抒發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對此,最重要的是從文本出發,即根據這首詞的內容和語境加以體會和分析。作者在1925年所作的《沁園春·長沙》一詞,其中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之句,與本詞的詞意頗有相通之處。
3.這首詞的寫景、議論與抒情是怎樣結合的?
這首詞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它的抒情是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的。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又寓情於景,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三句,更是贊美之情溢於言表。下半片議論,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河山的壯麗,想到無數英雄為之傾倒,並對歷代英雄加以評說而寓情於議,蘊含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俱往矣」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風流人物,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高峰,點明主題,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與抒情為一爐,水乳交融,使主題非常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強烈的感人的藝術效果。
4.這首詞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這首詞的語言非常凝練、貼切,極富表現力。全詞僅114字,就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北國風光圖,極有分寸地評論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人物,抒發了詩人的抱負。一個「望」字,既准確地描繪了詩人觀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遠,又有力地領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寫。寫想像中的雪後天晴、紅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時用一個「看」字,把詩人欣然觀賞之狀、無限贊嘆之情表達得細致入微。「千里」「萬里」互文見義,表現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詩人視野的遼闊。動詞「封」「飄」「舞」「馳」,形容詞「莽莽」「滔滔」,都極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銀蛇」逶迤曲折,以「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高原如「蠟象」奔騰聳動,極為傳神地把冰封雪蓋的群山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使之生機勃勃。同是起修飾限製作用的副詞,「惟」字強調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餘什麼也看不見了;「頓」字強調黃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濤滾滾的氣勢,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冰之速。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動地寫出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的氣概。雪景以「白」為特徵,詞中卻未寫一個「白」字,而用「冰」「雪」「銀」「蠟」「素」等,使一個為大雪所覆蓋的潔白美麗的廣闊世界盡現眼前。在下片的議論中,一開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聯系起來。接著用「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把詩人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競折腰」「彎弓射大雕」,不僅使議論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聯翩。「俱往矣」三字,將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轉而歌頌「今朝」的「風流人物」,筆力千鈞,意味深長。
這首詞以「北國風光」起句,再先「望……」後「看……」,繼而由「引……」至「惜……」,最後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收尾,一氣呵成。特別是上、下片分別以「望」字和「惜」字統領七個短句,一筆貫通,極有氣勢。詞中又多短句,並以四字句為主,因而節奏鮮明。這就使全詞在韻律上也頗顯豪放的風格。
有關資料
一、《沁園春·雪》註解摘選
1.《沁園春·雪》的寫作和發表
本詞作於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同志在陝西清澗袁家溝,正准備親率紅一方面軍(1935年11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後,恢復此番號)渡黃河東征,開赴河北抗日前線。毛澤東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亞子先生書中說:「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即謂此闋。1958年12月21日又批註道:「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本篇首次正式公開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194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重慶曾手書此詞贈柳亞子先生,11月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據傳抄件刊出。其後,一些報紙相繼轉載。但多有訛誤,不足為據。1951年1月8日,《文匯報》附刊曾將毛澤東同志贈柳的墨跡製版刊出。
(鍾振振)
這首詞是1936年2月作者在陝西清澗指揮紅軍准備渡河東征時寫的。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應柳亞子要求,親筆書寫了這首詠雪詞贈他。作者回到延安後,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柳亞子的和詞。和詞的小序寫道「次韻和毛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原作因而被愛好者傳抄,不久即先後被重慶的兩家報紙發表。一時轟動山城。
(蕭永義)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跟山綿延起伏,被雪掩蓋著,登高望去像銀白色的蛇在舞動。原,指陝西和山西一帶的山丘,高而上平,蓋著雪,在高處望去,像白蠟色的象群在奔跑著。
(周振甫)
謂披冰戴雪的蜿蜒群山,猶如銀色的長蛇在騰舞。
謂冰封雪裹的巍巍高原,好似蠟制的大象在賓士。
(臧克家)
登高望遠,山和原跟天相接,所以有跟天公比高的感覺。
雪後的山呈銀白色,山巒綿延起伏,登高望去,像銀白色的蛇在舞動。在陝西和山西一帶的高原上,蓋著雪的丘陵,在高處望去,像白蠟色的象群在奔跑著。山跟丘陵都是靜止的,由於詩人站在高處,看得遠,看到山勢和丘陵的綿延起伏,視線跟著綿延起伏的山勢和丘陵奔跑,因而產生馳和舞的感覺。登高望遠,一直望到山跟天相接,丘陵跟天相接,這就感到山和丘陵在跟天比高低了。蠟象,毛主席的手稿上作「臘象」,後來改作「蠟象」。臘象是真臘象,古真臘即今柬埔寨,那裡產象。蠟象是白色的象,指雪白。把臘象改做蠟象,可能是為了更通俗。
(周振甫)
3.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看這些山嶺白皚皚挺然聳立的氣概,像要和上天比一比高低似的。這是在雪天里呢,等到天晴了吧:紅紅的陽光照耀著白白的雪色,就像一身紅裝,被素白裹著,映照之下,那才妍麗呢!
(臧克家)
紅裝本指婦女盛妝。古樂府「當戶理紅妝」。
這里是說太陽的紅光。素裹本指穿著素色的絲絹。這里是說白雪包裹著大地。「紅裝素裹」指紅日和白雪上下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色。
(張華)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祖國的河山這么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它的統一和強大而奮斗。
(臧克家)
祖國的山河是這樣的美,使得無數英雄爭著向它傾心。「多嬌」承「分外妖嬈」說的,也包括著北國風光的雄偉說的。「折腰」,傾倒。稍異於《晉書·陶潛列傳》稱他「不能為五斗米折腰」。這里寫出英雄人物對祖國山河懷著傾倒的心情。
(周振甫)
5.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等這樣一些在歷史上顯赫一時的英傑,都是才雄武威,完成了統一的大業或憑著武力使遠近懾服,但可惜他們都是文采不足,稍欠風雅,對於人民的疾苦和要求,也是少寬厚仁慈相體察的心腸。
(臧克家)
略輸文采,才華稍差一些。文采,本指辭采、才華。這時就秦皇、漢武說,兼有文治的意味。文治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張華)
風:本指《詩經》中的十五國風,即當時的民歌;騷:本指屈原的代表作《離騷》。風騷,歷來用為文學作品的代稱。這里指文學才華,也含有文治的意味。
文采本指文學才華;風騷,本於《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都是詩歌,本來也指文學才華。這里用文學才華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都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雖然成為歷史上肯定的英雄人物,但是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們遠遠不能與今天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相比。
(周振甫)
6.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天驕,「天之驕子」的略語。漢朝人稱北方的匈奴為天之驕子,意思是說匈奴為天所驕縱寵愛,故能如此強盛。《漢書》卷九十四《匈奴傳》:「胡者,天之驕子也。」胡,指匈奴。以後相承指與漢族相對抗的外族為天驕。
(張華)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果匈奴射鵰者也。」《北齊書》卷一九《斛律光列傳》載光嘗從高澄校獵,「見一大鳥,雲表飛,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頸。此鳥形如車輪,旋轉而下,至地乃大陸也」。大雕,即「大」,鷹科猛禽,惟善射者方能射之。以上七句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都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可惜前四者武功有餘,文才不足,成吉思汗則更是能武而不能文。按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三人皆有詩歌傳世,但並不以此名世。
(鍾振振)
7.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上面提到的這些英雄人物,全隨著時代過去了,對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革命潮流的沖擊之下,看文采風流的革命領袖人物,看今天革命的英雄們,為了祖國的統一與繁榮,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希望,大顯才智和身手吧。
(臧克家)
數:點算。風流人物: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風流,本義是指風的流動,比喻影響大。風流人物,指對一時代有極大影響的人物。這里是說,歷史上的人物都已過去,要講到在歷史上有極大影響的人物,還得看今朝的,這是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贊美。
(周振甫)
「風流人物」指舉止瀟灑、富有才華傑出的人物;又指對一個時代有極大影響的英雄人物。
(李子建)
(摘編自《毛澤東詩詞大辭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3年版)
二、毛澤東詩詞(雷洪業)
至70年代末期,已發表的毛澤東詩詞共43首。其中,詩14首,詞29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創作的24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創作的19首。創作時間最早的是《賀新郎》(1923),創作時間最晚的是《念奴嬌·鳥兒問答》(1965)。……1979年以後,在同時代人的一些回憶文章中,還披露了他的另外一些詩篇。
毛澤東詩詞題材多樣,大都與革命或建設事業密切相關,表現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等主題。它充分展示了作者豐富的,特別是豪放雄渾的思想情感,真切反映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階段的動人風貌。毛澤東詩詞對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都有很成功的運用。
毛澤東具有很高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長於推陳出新,古為今用。他善於大膽運用傳統題材寫出新的詩意,善於靈活運用典故、神話和寓言,善於創造性地點化前人的詩句和歌謠,善於批判地繼承傳統詩詞的表現形式。他能根據作品的內容選擇最恰當的詩體詞調,對詩詞格律運用自如;有時嚴格按古代韻書規定押韻,有時為更好地表現內容,並不拘泥。毛澤東詩詞以對傳統詩詞形式的巧妙繼承和革新,頗為完美地表現了豐富而又嶄新的內容。
毛澤東詩詞成功地運用了賦比興等手法,具有神采飛揚的生動形象和景、情、理有機統一的深廣意境。與主要表現作者的情操和抱負相一致,它所刻畫的形象中,千里冰封的雪原、極目萬里的長江、橫空出世的昆侖、綿亘遙遠的長城等,具雄偉壯闊特徵的景象比較多。它描繪的有著這類景象的意境,以畫面而言,往往廣袤無垠、高大深邃;以情思而言,往往淳厚精警,氣勢磅礴。中國共產黨在建黨、建軍、統一戰線等許多方面的波瀾壯闊的斗爭,及其優良的傳統和作風;毛澤東本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所體驗出的人生哲理,在這些意境中得到形象化的體現。
毛澤東詩詞影響深遠。《西江月·井岡山》《七律·長征》,隨《西行漫記》一書遍傳世界各國。代表作《沁園春·雪》1945年在重慶發表後,為全國文化界所矚目,有10多種報刊發表了步韻唱和之作。當時的《新民報》晚刊編者附註,說它「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1957年,《詩刊》創刊號集中發表毛澤東詩詞18首之後,引起了文藝界和廣大讀者的強烈興趣,國內有許多報刊開展了對毛澤東詩詞的討論。他的詩詞及有關文學主張一起,對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從50年代以來,其詩詞曾經以不同形式多次出版。其中有《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臧克家講解、周振甫注釋,1957),《毛主席詩詞》(收37首,1963),《毛主席詩詞》(收39首,1966)。其詩詞還先後被譯成英、俄、法、德、日、印度、希臘等幾十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字。
(選自《中國大網路全書·中國文學卷》,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略有刪節)
三、「雪」的豐富喻義與「自注」的「畫地為牢」——毛澤東《沁園春·雪》新解(姜耕玉)
毛澤東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其詩詞中大都寫及歷史與戰爭,《沁園春·雪》可謂寫得最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運用中國詩歌傳統的比興手法,而是「比」「賦」得體,善於將「賦」的陳述方式融於「比」之中,從而形成了比較雄渾的詞風與寬闊深厚的境界。
作者立意,誠然直接影響作品涵義的構成,但作品的意蘊越出乃至違反作者的意旨,也已成了文學史上常有的現象。這是由「形象大於思想」的藝術規律所致。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似乎也接近這類現象。歷來詩詞詠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詩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詩人對「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發掘。毛澤東這首詞因「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而起興。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又作過批註:「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這段「批註」可能帶有當時日漸滋長的極左思想的印記,但也從某種程度上透露出作者的立意。毛澤東斷定「別的解釋是錯誤的」,大有「一言堂」之意,明顯與古人所雲「詩無達詁」相悖。而不少毛澤東詩詞鑒賞版本都沿襲毛澤東「批註」的解釋,不知是不了解藝術規律,還是受著「兩個凡是」的影響?毛澤東的自注(批註)可以作為理解他的詞作的參照,但不應該成為詮釋作品的唯一依據,那樣做只能畫地為牢。何況,30年代的毛澤東與五六十年代的毛澤東的思想狀態很不一樣。再何況,毛澤東還在提醒人們「須知這是寫詩啊」。他擁有詩家的真實情懷與個性、才華,特別是這首詞的起興得心應手,合乎形象思維的規律,作者真正投入創作狀態,往往就不受主觀意志的限制,因而取得了這首詞創作的成功,也使我們獲得意外的驚喜。
詞分上下片。上片因雪起興,借雪景抒寫情懷。起筆不凡,「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不先寫「雪」字,而首推「北國風光」,不僅突出了詩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雅,可以冠結全篇。接著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大雪覆蓋了一切,黃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動貌,無邊無際的茫茫雪景。這里「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十分准確、傳神,凸現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可謂靜中寫動,披滿白雪、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銀蛇舞動,而白雪皚皚的高原丘陵地帶,像蠟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與低垂的冬雪雲天相連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來「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句。「銀蛇」「蠟象」兩個生動比喻,一下子賦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動中見靜的藝術效果。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多麼自然巧妙的聯想,使雪境發生陰晴之間的轉化,一個「紅裝素裹」的美人的象徵,初步形成這首詞的意境。下片首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啟下,將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江山」這一雙關語詞,與上片中的「長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畫龍點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嬌」,可以理解為這首詞的基本構架。作為政治家的詞人,對「北國風光」的抒懷,最終還是對江山社稷的關懷。1935年末,毛澤東領導中央紅軍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中國革命有了新的轉機。毛澤東懷著拯救中華民族、創建新中國的政治抱負和雄才大略,必然會在這首詞中曲折地反映出來,並且不同凡響。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傑為江山社稷奔走操勞。詞中列舉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作者以「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一一作了貶謫,從而烘托出不同於封建社會的「無產階級革命」。「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成為六七十年代稱譽「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絕句。
實際上,作者所說「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只能從下片中理解,而在上片無論如何也看不出來。竊以為,下片過於明朗的用典和陳述,造成了這首詞的美中不足,雖然這種用典和陳述融入了上片形成的雪的境界中。我更贊賞上片從對雪的象徵中表現出的「欲與天公試比高」的革命精神和情操。從全詞看,「雪」的喻義、「雪」的意境,指向美好的風光或事物,既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頌揚,也有為守護「江山」而奮斗的雄偉氣魄和壯闊情懷的抒發。詞中對有赫赫功業的封建皇帝的褒貶,僅僅表現了傲視群雄的氣概,並未構成「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
這首詞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為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發生同構,作者目接「千里」「萬里」,「欲與天公試比高」;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里。毛澤東講究詞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為之。雖屬舊體卻給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
8.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飄雪是哪首詩中的
沁園春 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專,頓失滔滔。屬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9. 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賞析
《沁園春·雪》賞析
雪,冰清玉潔,是情趣的寄託,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多以雪為題;詩壇文苑,多有詠雪之作。毛澤東對雪也有特殊興趣,時有詠雪的佳詞麗句。但專章一嘆三唱,本篇卻首推第一。不獨如此,本篇還是毛澤東最早傳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爭論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這首詞是毛澤東詩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澤東豐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藝術的顯現。集如此眾多之第一於一身,這首詞自然就舉足輕重、眾望所歸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清沈德潛『說詩碎語』)。毛澤東此詞,是古今詠雪詩詞之絕唱,其胸襟氣魄的雄偉浩闊,真可謂「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宋劉克庄《辛稼軒集序》)。
這首詞上片大筆揮灑,寫北方雪景;下片縱橫議論,評古今人物。上下渾融一氣,構成了一個博大浩瀚的時空世界,鑄就了一個完美獨特的藝術整體,表現出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開篇高唱而入,起筆不凡,總栝大半個中國的嚴冬雪景。詩人詠雪,眼光不僅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過學來寫祖國壯闊的山河,評述祖國悠久的歷史,這就所見者大、所論者深。第一句,劈頭統攝歌詠的地域對象,一筆囊括了半個中國。二、三句描寫特徵,點出題目。「千里」「萬里」,承「北國」兩字,從地下天上交錯展開,極寫范圍廣蒙深透;「冰封」「雪飄」承「風光」兩字,一靜一動互相映襯,勾畫嚴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個字,構成了一幅包舉天地、雄渾一氣的畫面,為下文的展開描寫提供了巨大的藝術空間,而且豪情激盪,籠罩全篇。
接下來七句,用「望」字領起,分三層遞出,具體描繪畫卷上的冰封、雪飄的各個側面,進一步抒寫豪邁、激昂的情懷。你看:南北縱橫,「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是一片茫茫無邊的積雪,呼應了「萬里雪飄」;東西環顧,「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凜凜的堅冰,回應了「千里冰封」;上下遠眺,則「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群山、高原是那麼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好象正「舞」向雲宵,「馳」向天際,要跟雪雲高壓的天公一比高下!這七句大筆如椽,寫盡了東西、南北、上下、內外,筆力千鈞。這七句,大處落墨,專寫大河、長城,點染了中華民族千古文明的歷史縱深感。「欲與天公試比高」,更給本無生氣的景物,賦予頑強的生命力和競爭意識。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個性化的詩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統一,客體風景與主體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澤東才有此高招!詩人將眼前景象和聯翩浮想交織起來,選取象徵中華民族的長城和黃河縱橫入畫,從色彩(銀、蠟)、形貌(蛇、象)、動作(舞、馳、比)等各個側面描寫山原,突出地刻畫了祖國山河的偉大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北國風光」的壯麗奇觀。同時,通過這種傳神的藝術描寫,也抒發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無限熱愛的激情,喚起了讀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銀蛇飛舞狀連綿之群山,以蠟象賓士擬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躍然紙上,而且賦予群山高原以昂揚奮進的斗爭精神,使人聯想到自古以來生息、勞動在這塊土地上的富於革命傳統的中華民族。這種移情入景、力誘紙背的描寫,也只有毛澤東才有此妙詞!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動、如此的壯闊,鋪陳到此,已經淋漓盡致。然而詩人意猶未盡,又發揮豐富獨特的想像,以充滿浪漫主義的筆調劈出奇境:「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三句用擬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畫卷上,想像雪霎天晴之時,紅艷艷的陽光照耀在白雪覆蓋的祖國山河,猶如一個紅裝素裹的少女,更加絢麗多彩、嬌媚動人。用「須」字轉折,表達樂觀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顯示端詳觀賞的意態;「紅裝素裹」相映成趣,顯得特別嬌艷明媚,所以尾句說「分外妖嬈」。這完全是詩人通過主觀相象將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寫法。以這樣的奇想為上片作結,遂使所寫的雪的場面,具有一種不飾雕作的妍新之美。詩人就是這樣把祖國山河的壯美、精神攝出了。能夠通過客觀感受將自然的形態藝術地描繪出來,這即是古人所說的得「題中之精蘊」。
上片極寫祖國江山之壯麗,故下片自然引出無數英雄競相對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嬌」極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寫的雪中「北國風光」而作一總束,一方面又從江山的美好引出傾倒於如此江山的無數英雄。「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接得不償失勁挺,有異軍突起之勢。以下七句,舉大端而論,與上片的博大空間相照應,寫出浩瀚的時間,縱貫幾千年,通覽中華文明史,從「無數英雄」中舉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評說。一個「惜」字,,著筆傳神,把表面上看來似無邏輯的人、事傳接起來,組成一幅壯麗的歷史長卷;「略輸」、「稍遜」、「只識」三層貶意,以婉轉含蓄的筆調,詼諧風趣的語氣,客觀而公允地評價了他們的短長。這幾位人物雜歷史上都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他們功業赫赫,雄視一代,不愧是歷史的巨子。只可惜他們武功有餘,文才不足,只圖攝取,不思創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麗的大好河山。那麼,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充滿無限豪情的結尾。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曰:「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於起」,「須結得有『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之妙」。此詞結尾三句,正有這樣的妙處。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頓突轉,象輕舟揚槳一撥,直轉下二句。「往」字前大書一個「俱」字,如鐵帚橫掃歷史上的「無數英雄」;「矣」字唱嘆,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數」與「看」兩個動詞之中,流露出對中國無產階級的自信,充沛而動人,言有盡而意無窮。歷代英雄人物統統被滾滾的歷史洪流席捲而去,只有今天的無產階級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才是祖國大好河山當之無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國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對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全詞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詩人的神光所聚。有了這一最精煉、最概括的結語,全詞詠雪的「題外之遠致」就洋溢紙上了。
10. 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於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樓縣留村所創作的一首詞。詩詞分上下兩闋,上闋描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下闋由毛澤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並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
此詞不僅贊美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和多嬌,更重要的是贊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發毛澤東偉大的抱負及胸懷。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望長城內外,只剩下 江山如此多嬌
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創創作背景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於1936年2月初所作。「沁園春」為詞牌名,「雪」為詞名。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准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毛澤東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