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的景色
㈠ 新鄉周邊哪裡麥收景象好看
新鄉東北方向的河南滑縣,那裡有波瀾壯觀的麥收景象,因為那裡土地遼闊,連片的麥田,像海洋一樣,一眼望去,麥浪滾滾,放眼望去,同時能看到,很多收割機在作業,豐收的場面太壯觀了
㈡ 麥收是什麼時候收的
麥子成熟,大該在五月底六月初。
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獲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2)麥收的景色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耕層較深,有利於蓄水保肥,促進根系發育。土壤結構是指固體(有機體和無機體)、液體、氣體的組成比例,它與土壤水分、空氣,溫度、養分有著密切關系,如沙土、重粘土結構不良,難以形成高產。
冬型品種適期的日平均溫度為16~18℃,半冬型為14~16℃,春性為12~14℃。溫空的高低受地理緯度和海拔的影響,即緯度和海拔愈高,氣溫愈低,播種期可早些。
小麥長日照作物(每天8至12小時光照),如果日照條件不足。就不能通過光照階段,不能抽穗結實。小麥光照階段在春化階段之後。
㈢ 關於麥收的作文
麥收
夏天是一個收獲麥子的季節,這不我姥姥家開始收麥子了。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姥姥家,看見姥姥和姥爺正准備去地里收麥子。我趕緊坐上他們的車朝那塊地飛馳而去。一路上,我看見金色的麥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在風姑娘的吹動下,像海浪一樣高低起伏,真是美極了!
到了目的地,我下了車,跟著老爺來到地頭,老爺說:「一會用聯合收割機收這塊地的麥子,地頭上的麥子收不到,得先用鐮刀割一割才行。」於是我們開工了。忽然這時傳來機器「轟隆隆」的巨響,把我嚇了一跳,我想:這是什麼東西在響,聲音這么大。轉頭一看,原來是一架非常大的聯合收割機正在工作,我連忙跑近一些,仔細地看了看:這架聯合收割機就像一個永遠吃不飽的「大怪物」,不停地在吃著麥子:首先前面有一個不停轉動的耙子,就像人的手把麥子摟起來,裡面還有一個旋轉的轉軸,把摟起來的麥子輸送一個通道麥子經過通到,來到機器的內部,經過加工把麥粒留下儲存到一個大鐵箱里,把麥糠和麥稈從後面吐出來。聯合收割機來到地頭,人們把一大塊布鋪在鐵箱子的下面,打開鐵箱蓋,麥子就像瀑布一樣流了出來,然後人們再把麥粒盛到袋子里運回家。
不久,一大塊地的麥子都被這個「大怪物」吃得一干二凈。後來聽媽媽說,以前即使很少的一小塊地,用人工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割完,並且人們還會累得筋疲力盡。聽了媽媽的話,我想:現代化真是好!又省時又省力。
㈣ 「麥收時節」是表示時間的詞語,課文中指秋天.你能模仿它的樣子在寫幾個表示秋天時間的詞語.(寫4個)
表示秋天時間的詞語:(收獲時節)、(葉黃時節)、(果實時節)、(飄香時節).
附註:表示時間的詞:
(播種時節)、(蟬鳴時節)、(落花時節)、(飄雪時節).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㈤ 收麥的場景 ,作文片斷400字左右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是唐朝詩白居易《內觀刈麥》詩中的句子,可容以說是對麥收中農民的真實寫照。收麥又是個激情活,金燦燦的麥浪里,一字排開的健壯小夥子,右手揮鐮刀,左手抓麥秸桿,低著頭,弓著腰,割一把放一把,割一步走一步,身後漸漸排開一片短短的麥茬,那金色的麥田,黝黑皮膚上滴落的汗水,瞬間讓夏天熱情起來。
現在,雖不至於用鐮刀辛勤勞作,但見一台台聯合收割機吞下金黃色的麥浪,吐出一堆堆散發著清香的麥子也是魅力四射的鄉村景色,久居都市的我們,有多久沒在夏日艷陽下聞到麥田蒸騰起的濃郁麥香?這大地母親孕育的我們的食物,你見過它最原始的模樣嗎?
六月,我們收麥去吧,即使你不能親手握住鐮刀參與收獲,也請站在金黃的麥田裡,感受烈日照耀,感受汗水滴落泥土,感受大地賜予食物,感受夏日如火一般的激情勞作!
㈥ 《麥收》古詩的作者
作者曹自之
我的答案怎麼樣?
㈦ 關於/麥收的作文
麥收的遐想
夏季來的風,就源像饃鍋里的「蒸汽」,它吹熱了大地也「蒸熟了遍地麥子。」老農戴著一頂草帽,來到了地里,看到了熟透了的麥子,眼睛眯成一條縫兒。啊!一塊橙黃的麥地就是一個幸福的憧憬。
農民伯伯的腰變成了一張弓,背上還背著一個大太陽。汗水調皮地弄濕了人們的衣裳,不小心落到了地上。人們不顧休息,只是不斷地揮動鐮刀,割起一束束麥子。啊!一束束麥子就是汗水的結晶。一束束麥子,就是一份辛勞的寫照!
收割完後,麥場上驟然出現了無數小丘,高山那樣高,老漢站在上面,像巨人一樣,臉上綻出笑容,就像綻開的菊花一樣。
大夥唱著歌兒,帶來了歡笑,一群孩子,嘰嘰喳喳地來到了地里,嚷嚷著要抬麥穗。他們說,麥穗是村上大叔大嬸們失去的心血和汗水。我們要把它們撿起,還給他們。『一雙雙小手小心翼翼地捏起一顆顆汗水一滴滴心血,一個個希望,一分分辛苦,可是,當他們回過頭來時,小籃中的麥穗已變成了又大又香的白饃!
㈧ 麥收的作文開頭結尾處
轉眼,夏收就要到了。如果在過去的年月,人們就該做夏收前的准備了。准備鐮刀、杈把、掃帚、碌碡、駁架、牲口……也准備光場了。夏收是農民一年中最關鍵的時節,龍口奪食,小看不得。
然而,現在卻不同了,農村已實行了耕作機械化,夏收對於農民來說已不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了。雖然種的是責任田,但機械化收割已經相當普遍。今天那一大片成熟的麥田,還在翻滾著金色的波浪,而經過聯合收割機一夜的轟鳴,第二天便盪然無存了。大袋大袋的麥子,已經堆放在家裡,只等著晾曬了。一些小塊麥田,只用脫粒機就很快解決了問題。所以,農民再不為夏收繁忙而發愁了。白居易那首:「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的景象也逐漸遠離而去。
少年時,一入農歷4月,家鄉夏收的一切准備工作便如火如荼地開始了。當時令鳥「算黃算割」和布穀鳥的叫聲,在村院中頻頻唱起的時候,南山裡的麥客們便成群結隊地來到了渭河平原。集中在家鄉街西頭的「人市」(短工)上,等待人們的僱傭。那時,山裡人窮,下山割麥不圖掙錢多少,只圖混口飽飯吃。所以麥客便成了相對富裕家庭的主要僱傭對象了。
接著就是光場,不是每家都光場,一般是由村子裡的富戶人家光出一個大場來,供自家、親戚和一些平時關系好的人家集體使用。麥子收割後,各自成堆地垛放在這光好的麥場里。那時並沒有生產隊長,碾打先後次序,由場主安排,有條不紊地進行。(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碾打開始了,一大早,不用打鈴敲鍾,鄉親們准時來到麥場上開始攤場,男男女女推的推,拉的拉,用木杈將麥子挑開,均勻地攤放在麥場上,既要保持通風,又要讓太陽充分曬透。等到中午麥子曬透了,碾場便開始了。由有經驗的老農套上牲口,拉著碌碡,一圈一圈地碾,圈子要轉得很園,一層壓一層,不能有絲毫疏漏。此時也正是天氣最熱太陽最毒的時候。捉碌碡的大伯,頭戴草帽,肩上搭著濕毛巾,身上曬得油黑光亮。我們孩子的任務就是做好場外服務。比如:給捉碌碡的大伯大叔遞毛巾、擦汗、倒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給牲口接糞倒糞。捉碌碡大伯,除了碾場還要嚴格觀察牲口屁股的動靜,一旦有情況,立即用笊籬接住,並大聲呼喚我們「倒糞!」,我們聞聲跑進場中,把笊籬接過來,迅速倒到場外。如果牲口拉的是稀糞,那就慘了,弄得滿手滿身都是。稍有遲緩,就得挨一頓臭罵。如果套的是兩套牲口,狀況一發生,那就更熱鬧了,往往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鬧得手忙腳亂。雖是臟活,也只能由我們這些孩子來干。
傍晚,當麥子碾完堆放在大場中間的時候,便是莊稼人最愜意的時候。這時,便有人用木杴鏟起一杴麥子,往空中一揚,試一試有沒有風,如果有風,揚場便開始了,七八張木杴,兩三把掃帚,一起上手,揚的揚,掃的掃,只要風順,一大堆麥子很開便揚完了。如果沒有風,只好坐在場邊,抽煙喝茶,等待著風的光顧。孩子們卻不管這些,只顧光著膀子赤著腳,在寬廣的麥場上打列子,翻跟頭,打鬧戲耍或鑽進麥垛子里躲貓貓。有時等到半夜或黎明還未等來一絲兒風,唉!那時農村沒有電,更沒有鼓風機,只能靠風神的幫助。在大自然面前農民們顯得多麼無奈啊!
麥子顆粒歸倉後,緊接著就是積麥秸,這是夏收後的最後一道活路,也是夏收的收尾工作。所以各家都搞得特別隆重。在農耕時代,麥草不像現在用途很廣,主要是喂牲口和當柴燒。輪到誰家積麥秸,大家都來幫忙,抬的抬,挑的挑,撥的撥。撥麥積的人,都是莊家行里的老把式,他們撥的麥積,下小、中園、上尖。遠看像一座塔,外形玲瓏結實好看。風吹不倒,雨滲不進。麥積撥完了,免不了主人一番招待,白饃細面,七碟子八碗擺在當院,凡是幫忙的,一起聚餐。有的主人還搬出自釀的燒酒壇子讓大家肥吃海喝一頓,以示慶賀。
這樣的時代,雖已永遠成了過去,然而,卻是那樣地令人懷戀。
㈨ 關於寫農忙場景的詩
1、《新晴野望 》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 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 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 傾家事南畝。
《新晴野望》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在初夏雨後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田園風光,寫出了農民抓緊了雨過天晴的有利時機而突擊耕種的情形,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眷戀田園的情懷。全詩語言秀麗,情調明朗健康,意境清新開闊,緊緊扣住初夏農村雨後新晴的特徵,融新晴景象與農民勞作為一體,構成一幅景色優美且又充滿生活氣息的畫卷,表現了詩人高超的寫景藝術水平。
2、《觀刈麥》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觀刈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寫作手法上,詩人將全景式刻畫與特定人物描寫相結合,夾敘夾議,使全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浣溪沙》
浣溪沙 蘇 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等。
4、《鋤禾》
鋤禾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鋤禾》是一首唐詩,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此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全詩語言通俗、質朴,音節明快、上口,流傳極廣,婦孺皆知。其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國傳統的「治家格言」,提醒人們注意節約用度,珍惜勞動成果。
5、《四時田園雜興》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詩歌描寫了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6、《歸田園居》(其三)魏晉·陶淵明
歸田園居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拓展資料:
農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óng máng,意思是農事繁忙的時節(五六月份和十月份)。《六部成語·刑部·農忙》等均有相關記載。
農忙指農事繁忙的時節。《六部成語·刑部·農忙》:「州縣官於耕種收獲之際,例應停訟,稱之農忙。」董必武《紹新孫兩歲生日,時在廣州》詩:「父母在 晉縣 ,農忙事田畝。」
㈩ 描寫秋天豐收景色的詩
1、憫農其一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2、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曾經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在他的眼前。
3、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
農民終年沒有閑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裡吹來暖暖南風,地里小麥蓋壟熟黃。
婦女用筐挑著食物,孩子提壺盛滿水湯。
相伴到田裡送飯食,男人勞作在南山岡。
腳被地面熱氣熏蒸,背烤著火辣的陽光。
精疲力竭不覺酷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農婦,抱著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著撿的麥穗,左臂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回頭述說家境,聽的人都為她悲傷。
為了繳稅家田賣盡,靠撿麥穗填充飢腸。
如今我有什麼功德,從來沒有種田採桑。
一年俸祿有三百石,到了年底還有餘糧。
想到這些暗自慚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