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小船
⑴ 自然景觀的的句子
3、放眼窗外,細如牛毛,小如針尖的雨絲隨風擺動,扭動著絲線般的腰,婆娑著舞姿,從深邃的天穹里一路盤旋,最後與大地吻合,傾注著她的溫柔,把泥土浸泡松軟,散發著泥土淡淡的香。
4、陰雲密布,細雨如絲。暮春時節,滿目蒼翠盡收眼底,霧中的綠,濃濃的,彷彿能掐出水來。黃河岸邊,涼風陣陣襲來,衣袂飄飄,卻絲毫拂不去一行數十驢友的游興和熱情,沿著通往壩頭的青青小道,把一串歡笑聲甩向後面。
5、石斛花香飄滿竹樓,仙人掌圍成的籬笆開滿鮮花,鳳尾竹颯颯搖響,芒果伸手可觸,壓彎枝條的柚子,敲打著竹樓的房檐。走進竹樓,溫柔似水的傣家姑娘會姍姍地走來,送上一杯糯米香茶,輕輕將茶放下,然後嫣然一笑。彩色的筒裙,芳馨的氣息,淡淡的茶香,嫣然一笑,猶如一支曼舞的孔雀。描寫自然景觀的句子。走進寧靜祥和的竹樓,就有了那種前生今世之感。這感覺,彷彿是穿越古老的時空,等待了千年,在心靈間飄動。
6、外面是一片枯黃得發著亮的野草,野草給露珠浸泡濕了,我踩在染黃的露水上,一束斜陽照在旁邊,在我身體以外的地面上。
7、那樣的黃昏的美麗在一片光線中亮起來,遠遠地看,宛如是一張巨大的畫幅展開,波光在其上盪漾,一群鮮活的明亮色彩發著光,
8、小龍峽,位於陝縣店子鄉,這里山高林密,植被茂盛。山澗懸崖峭壁、溪水清澈見底。此山花崗岩大理石結構居多,在溪水的映襯下,怪石嶙峋,波光粼粼,相映成趣。該鄉地處陝縣東南部,屬秦嶺山系,崤山東麓,山巒重疊,溝壑縱橫。
9、黃河在這兒拐了個彎兒,一壩攔腰截斷大河。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峽市人,每每為這個擁有「萬里黃河第一壩」的城市而自豪,自豪於它的雄壯,自豪於名家為它譜寫的壯麗詩篇,「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里走東海」,讀之,每每生發出豪情萬丈來。然而,有時也覺得困惑,自己對這個聞名遐邇的大壩知之多少哉?慚愧,慚愧!
10、河堤上的柳樹,穿上一身綠裝,被綿綿的細雨洗滌滋潤,更顯甜軟的嫩綠便自蔥蘢了。在被洗去的塵垢下,我能看到的是在明媚的陽光下所深藏著的恬靜,暖風旖旎輕拂,舞動著嫩綠的腰姿。現在我所看到的是下垂的柳葉尖噙著淚珠般的雨滴,微風輕拂,雨滴簌簌而下。
11、雨還沒有停,輕輕的滴著。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煙雨之中。小船悠悠浮在水面上,與亭子相做伴;柳樹輕柔地擺動墨綠的長發,與倒影相做伴;綠水緩緩盪起圈圈漣漪,與雨露相做伴。
12、人工湖上,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燈光里,散發著令人佩服的款式。燈光倒影在水裡,燦爛了小城。水珠晶瑩剔透,在隨著水流奔向前去。一棵幾丈以內絕無旁枝的高大樹木矗立著,高高在上地游覽著小城的花容月貌。小城,少女似的青春,紅潤的臉龐,如花似玉的容貌,吸引著人流。人們在嶄新的光芒里無拘無束地出入,自由自在地溜達,觀賞著小城的景色。夜晚,明亮的店面一間接著一間,各自的裝修,獨特的風味,在小城有趣地舒展著手腳。
13、人們在走著悠閑的步伐,傾聽著一曲麴生活里的歌謠,望著一幅幅現實的畫面。在腦海里,永春,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紅樓夢>里的花草樹木也不比小城種類繁多,優雅恬靜;小城也可與別處的水光山色一比。小城,「水清、堤固、園靚、路暢、岸綠、房美」,聲名在騰空而起。
14、蓮花閣的西面,散落著幾個游戲場,碰碰車,摩天輪,海盜船,旋轉椅到處都是,每逢節假日,游戲場里人滿為患。碰碰車場里,你撞我一下,我碰你一下,歡聲笑語接連不斷;摩天輪的場地最為刺激,幾個人團團坐在一根柱子的周圍,捆紮好,然後開始轉開了,慢慢的到了頂端,頭往下,膽大的面露微笑,揮手致意;膽小的可就遭了秧,雙手緊抓住扶手,尖叫連連。各種小商販也雲集在此,狠狠的賺上一大筆。
15、雨灑在水面上的珠,濺起,又散落一地,留下縷縷的水蒸氣,與晨霧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朦朧的畫。這朦朧,籠罩著水,使這一切的一切變得神奇,像影子般久久不能散去。遠處的橋,隱隱約約;近處的亭,撲朔迷離;一切的景,彎彎曲曲,像畫一般卷了起來,流進了我的記憶深處。
16、清風拂過,沙面上形成一個個風刮過的波紋,猶如牛排一樣。山是青的,水是綠的,沙是白的,我卻是樂著的。河灘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石頭,形態各異,也猶如海邊一樣。河岸,巨石,沙丘,構成一幅奇妙的景觀,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我暗自驚嘆。
17、每天灰暗的天空,垂直細細地雨線,飄打我的窗欞。似那琵琶女,芊芊的手指,撥動著琴弦,彈奏淅淅瀝瀝的聲音,如跳躍的音符,串起五月的樂章。如一首歡快的輕音樂,洗去我的凡心,使我心無一物,何處又有塵埃?
18、走過灘邊的一片石頭路,眼前一幕把我high住了,那一刻,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啊!瀚海沙漠。一片細軟的沙漠展現眼前,沙漠上零零星星展出一些極頑強的、令人感動的小草。不承想,在黃河灘上竟能見到只有在西北地域才有的沙漠景觀。我本能地揉揉眼睛。
19、一個隆起的土堆映入眼簾,前面赫然而立著一通石碑,上面刻著朱紅色的幾個大字「誇父陵」。陵上樹木成林,蓊蓊鬱郁,蒼翠一片,在莊重、肅穆之中還透著幾分神秘,那樹林的綠濃濃的,似乎要流淌出來了。
20、黛色的夜幕,泛泛地垂著,布著滿天繁星,綴著無盡寶石。星兒,閃閃;月兒,靜靜。星兒灑下一片彩光,月兒散下一片銀輝。璀璨、耀眼的星星,在夜幕上熠熠生輝,卻不乏清純。月兒撒下的銀輝,直瀉入明凈的湖中。湖面泛著淡淡的銀光,與天上那輪玉盤相映襯,顯得淡雅,清新,卻不乏明麗。這幅空朗湖碧星月圖,夠清純、淡雅。
21、舉目望去,但見兩山夾峙而立,中間一條幽深的峽谷橫亘在眼前,蜿蜒曲折,延伸而去,突兀的石頭隨處可見,一條小溪歡快地流淌在石縫之間,打破了山谷的靜默。
22、流過竹樓間小河靜靜流淌,拍打著竹樓千古的幽夢。寨子里一片靜謐,竹林深處,傣家少女挑水走過,長長的筒裙,隨著阿娜的身軀一起擺動。傣家少女是水做的妖姬,水是傣家的靈魂。竹樓有水相伴,泉音叮咚,增添了一種悠閑,一種淡雅,一種從容,何況這里的水,還有竹樓相伴。自然和諧,古樸而清麗的竹樓,傳承著水的溫柔,春的永恆!
23、霧氣迷濛,天地一色,斯人已去,其陵猶存。但見陵上芳草如碧,樹木蔥蔥,林木間彌漫飄盪的白霧,猶如昔日誇父追日時的滿腔豪氣,目睹此景,不禁興嘆,遂沉吟片刻,即興賦詩一首,詩雲:「憶昔英雄追日行,如今冢上草青青,捨身求索功業事,桃林千載留美名」。
24、樹林里,自然也少不了一層水霧籠罩著。雨落在樹葉上,滴到樹下,使樹林里的空氣更清新。有的水珠順著樹干一直流到樹根,把樹弄得像剛從水裡出來的一樣,全身濕透。雨滴滴落在林間的小路上,使松林間的沙路上一點泥土都沒有。走在路上,偶爾幾根粗壯的樹根鑽出了泥土,橫攔在路上,雨滴在上面,使它變得很滑很滑,若此時站在上面就很難站穩。不時有雨滴掉到我頭上,頓時感到格外清涼。
25、下坡時,路兩旁的蘆柑樹林鬱郁蔥蔥,黃色的果子像燈籠一樣綴滿枝頭,沉甸甸的,幾乎壓彎了樹木的腰背,在探出一個個小小的頭。「秋曉何處尋,深綠在林間」,一副惹人眉開眼笑的豐收景象,像一幅幅濃妝重彩的油畫,在眼前吐露著醉人的芬芳。許許多多綠色的蘆柑樹林,整個山坡像綠色的汪洋,在眼前閃爍著。
26、映照出衰草的枯黃。有迫不及待的步子熱烈前迎,踏得綿軟聲在濕潤發光的土地上響起,有詩人吟唱「像不像一滴眼淚的死亡?」
27、在路上,心愛的黃狗時前時後地、親密地緊跟著我。一會兒它在後邊,踏著輕快的腳步,輕松而不辛苦;一會兒,它跑在前面,豎起好奇的耳朵,聆聽周圍的動靜;一會兒,它又闖進支路,神采奕奕地「汪汪汪……」地叫幾聲,打破了山路的寧靜。它有時好像發現了什麼,又吠著向前竄去。
28、站在田埂上,看到整個村子都沉浸在煙雨中。田野上方覆蓋著一層煙霧,迷迷濛蒙的,彷彿一幅大肆渲染的水墨畫。鄉村的房子掩印在樹叢中,許多房屋都被樹木遮住,只留下個房頂露在外面。樹木旁邊是一層水霧,為村子增添了幾分仙境般的感覺。樹木和房頂上方是被雲遮住的天空作背景,灰白的天空沒有一點雜色,籠罩著整個煙雨中的世界,使村莊顯得更加寧靜。
29、清泉在溪澗涓涓流淌,如同一支寄滿憂愁的山歌小調,輕輕地傳唱在山嶺之間。小溪嘩啦啦笑鬧不停。天光雲影瞬息間被夢幻般打碎在泛黃草莖與水面相接的地方。
⑵ 陽江八景的景觀
鼉山遙映一津紅:鼉山春曉
陽江八景之首是「鼉山春曉」,又名「鼉山春樹」。鼉山,位於現在的江城一小和縣公安局舊址之後面,以山形似「鼉」而得名。陽江因有此山而名為鼉城,漠陽江亦因流經其西而名曰鼉江。此鼉山頂上,有南宋時所植的兩棵木棉樹,至明清時代,樹姿巍峨,枝幹挺拔,直插雲霄,高達三四十米。樹身蒼勁雄偉,寬達數十圍。
每年仲春二月,兩棵木棉樹鮮花盛開,花紅似火,蕊黃如焰,英姿勃發。特別當朝陽升起之時,陽光與紅花交相輝映,雲霞盡赤,春滿江城。最奇的是,相距三十里外的北津港口,海面上亦映照得一片通紅。清人林乙蓮有詩雲:「木棉千古直撐空,花放年年送暖風。曾道火燒天二月,鼉山遙映一津紅。」
幾百年來,鼉山頂上的兩棵紅棉樹,一直作為陽江的象徵,群眾亦視之為神樹。可惜幾十年前的一次暴雷轟擊毀損了其中最大的一棵,而致兩棵均被砍掉,「鼉山春曉」一景也就從此泯滅。
龍濤秋月爛如銀:龍水秋澄
龍水秋澄,又名「龍濤秋月」,是陽江古八景的第二景。
江城北五公里處,有一條龍濤村,漠陽江流經其北。據《清一統志》記載:古時江水流至此處時,頗顯洶涌澎湃之氣勢,水聲嘩啦直響,湧起堆堆雪白波濤,後浪緊推前浪,上下翻滾,把此處河床沖擊成為深淵。仿若蛟龍騰躍其間,故「龍濤」村名由此而來。
這里兩岸樹影婆娑,遠處煙樹朦朧,畫意詩情,景色怡人。特別是當中秋之夜,碧霄萬里,皓月當空,皎潔的月光像水似的傾瀉下來,給龍濤村這一段江面照耀得白晃晃一片晶瑩。江水銀波閃閃,有如蜿蜒白練。這時,天上又大又圓的月亮映照江心,天上江中,形成兩輪明月,堪稱奇絕!夜半之時,岸邊神廟鍾聲傳來,激響清越,更增詩意。民間還有著美麗的傳說:當此秋月照臨的靜夜之時,江中「雙石」即化為采蓮小船一隻,船中承載著仙女數名,各捧琵琶簫管,一邊劃船玩月,一邊合奏吹彈。清風輕拂,仙袂飄飄,樂聲起處,音韻悠揚。而兩岸村舍,在月色水光的反照之中,光亮如同白晝,即使持針穿線也不感困難。所以還傳說古時龍濤村民夜晚是靠月光照明的,不需購買燈油點燈。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高中進士的陽江才子曾躍麟,曾就此景色吟詩一首曰:「龍濤滾滾飲雙虹,涼月清秋萬里風。映水桃花丹瀲艷,綴林霜月玉玲瓏。樵驚落雁催殘照,漁傍浮鷗聽晚鍾。幾度臨秋耽野趣,無邊詩思許誰同?」這是現存的詠贊陽江風景最早的一首詩。此後各個時期均有詩人的佳作傳世,如 「龍濤秋月爛如銀,泛棹前來特問津。萬里清風千迭浪,空江何處覓重輪。」等等。
留得瑤池一片春:王母仙蹤
陽江城東三里處原有一小山岡,約在鴛鴦湖以西,相傳古時王母曾經到此處停留過,故名之曰「王母岡(或王母崗)」。
後來,人們就在山岡上建起了一座王母殿,周圍種滿果樹花卉,成為一景。「王母岡」也因此而得名。王母殿前,刻有曾躍麟的一副對聯曰:「翠竹影搖湘浦夜;碧桃香靄武陵春。」清人馮蘭階亦有一聯:「不信瑤池嫌寂寞;愛從鼉海辟行宮。」前人還有不少詠贊的詩作,如「尋蹤何必向瑤池,東郭墦間尚有之」;「仙凡隔絕路難通,王母緣何此駐蹤」;「荒山有幸來仙駕,」等。
清道光十一年(1831),王母岡上建起了麻風院,從此遊人不敢涉足。1934年夏,王母岡上廟宇被焚毀,「王母仙蹤」久成陳跡。
碧澗錚琮琴韻聲:羅琴雅操
距離陽江城二十多公里的羅琴山,高448米。相傳,晉朝尚書郎羅含曾攜琴到此山漫遊,因而得名。
羅琴山峰巒重疊,有百重嶺之稱。在南北嶺之間一系列巨石自西北向東南壘疊而下。碧水清泉在岩石的裂縫中湧出,滔滔不絕地奔流直瀉。岩石凸凹不平,泉水流經其間,與棱起之石急激撞擊,水波騰跳,錚琮發聲,音韻悠揚,有如琴鳴。「羅琴雅操」之名即由此而來。
流泉下面,有一方潭,四周巨石圍繞,直徑約20米,水深而清,名曰「龍潭」。龍潭上方的山嶺有一石刻如琴形,另一石上刻有「捷如形響」四字。歷代文人對此一景點題詠頗多。明代著名戲劇家、禮部主事湯顯祖,於萬曆十九年(1591)被貶往廣東徐聞縣當典史,道經陽江,題羅琴詩中有雲:「何得羅琴隱君子,海風吹絕夜弦清。」羅琴山頂有石像棋盤,傳說古時有仙人在此處對弈。龍潭澗水下流入石河,解放後已於石河口築水庫,方圓十餘里,集雨面積28公里。遠望石河水庫,水中山嶺如海中孤島,別有風光。
健筆一枝撐碧漢:東山石塔
東山石塔,又稱北山石塔,位於陽江城東半里的東山(今北山公園)上。曾用名有「東山泉石」、「北山聳翠」、「紅陵古塔」等。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山石塔建於南宋寶佑年間(1253—1258),光緒二年重修,1983年重修,是閣樓花崗岩結構,為省內唯一無灰砌石塔。高18.5米,共九層,由1000多塊重達幾百公斤的長方石條壘成,塔身往上逐漸縮小,美觀大方,造型巧妙。上有「福祿來朝」四字。塔旁有著名的瑞禾石,又叫蓮花石,它像一朵巨大的蓮花。瑞禾石高、寬各5米,上面刻「瑞禾」兩字,直徑1米。石塔如健筆一枝直撐碧空,富有民族傳統特色,是陽江唯一現存的珍貴古代建築物。1983年,再重修,以花崗岩石材更換塔剎,於塔基周寬8米鋪築花崗岩條石,築建雙重石雕圍欄,穩固塔基。再遭雷擊,1991年,再重修塔剎,並加築避雷裝置。清人林乙蓮有贊石塔詩雲:「嶙峋石塔屹城東,怪石蒼松點綴工。健筆一枝撐碧漢,獨留鼉海作文峰。」
北山石塔旁的烈士陵園佔地面積5千多平方米,1957興建,1984年重修。烈士紀念碑內藏革命烈士骨灰盒120多個,是我市重要的愛國教育基地。北山公園內還有摩崖石刻、亭台樓閣等景點。
摩崖石刻位於烈士紀念碑後山,現存《瑞禾》、《恩平歌》、《熙春亭詩》、《塔綱紀興》、《瑞禾捧月》等刻字。
北山石塔、革命烈士紀念碑、東山摩崖石刻、「熙春亭」等與東山嶙峋怪石、參天濃綠等自然環境連成一片,共同構成江城著名的歷史文化人文自然景觀。
西浦漁人唱晚歌:西浦漁歌
西浦,本應是整個西瀨,但「西浦漁歌」則是指下瀨一帶。古時陽江城漁洲路和河對岸的下瀨都是漠陽江沖積的沙洲,也是當時漁民集中生活的地方。每當夕陽西照,漁舟返航,漁民引吭高歌,此唱彼和。天光水色帆影漁歌,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圖景。
每晚的漁歌,總要唱至二更時分方止。當時河邊沙洲長滿榕樹,樹蔭里結網的漁民女眷,也參加進這漁歌晚唱之中。所唱漁歌多屬鹹水歌,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氣味。
「西浦漁歌」,最早時原名「漁洲晚唱」。後因漁洲這一邊已建起了眾多店鋪,於是漁舟返航時便集中於西瀨那邊,故又改稱為「西浦漁歌」。
歷代文人對此一景點均有贊詠。清人林乙蓮詩:「煙籠西浦夕陽過,信宿漁人唱晚多。掩映燈紅迷蓼岸,隔江聲雜采菱歌。」清人李春元詩:「潮來西浦聽漁歌,乘興江中撥棹過。夜半月高弦索響,問誰攜得月明多。」
古時「西浦漁歌」原址,正是現在陽江船廠和水上學校一帶,而今樓台屋宇鱗次櫛比,另是一番景象了。
石泉且作流觴醉: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一景在北山上。
「觴」,是酒杯。古代文人雅集時,置酒杯於流動的泉水上,泉水流亦載酒杯漂流,當酒杯流至某一坐客之前,則罰客飲酒或罰賦詩填詞以助興。此舉是從晉代王羲之蘭亭修禊中學來的,謂之「曲水流觴」。
北山上不僅風景優美,且頂端還有一葫蘆形巨石,可坐十餘人,俗名「仙人石」。宋代州守王亘在此石面上鑿環形溝渠,渠中每隔三尺又鑿一大碗形的凹坎,統稱為「流杯池」。當時文人游覽北山時,多喜歡在此石上環坐,引山泉流入石面渠中,謂之「石泉」。再置酒杯於石泉上,激水使杯漂流,仿古代文人「曲水流觴」之雅興,因而此景也就得此雅名。
流觴石南邊的一巨石上,刻有詩二首。其一雲:「古昔相傳望海樓,誰知此地有蓬萊。流觴曲水裁成巧,瑤草琪花次第開。」由於北山上石刻眾多,「曲水流觴」這一景點亦名為「北山泉石」。又因北山松竹幽森,樹木蒼翠,故亦有所謂「北山聳翠」景名。名稱雖不同,實際均指北山這一地點。
碧橋映眺一天秋:碧橋玩月
碧橋村,距離陽江城八公里左右。漠陽江西支流經該村附近。古時,橫跨河面建有石橋一座,是一色青石板構築,日光映照,翠綠發光,因名「碧橋」。碧橋村乃因此橋而得名。
碧橋橋頭古木參天。每當夜晚明月升起,此處更是一片清涼寂靜。碧橋青石,發出銀光,宛如用銀子鋪成的橋。橋下河水本來清澄,清風吹來,河水閃著明亮的光波。橋上橋下,都如水晶體般剔透晶瑩。使人如置身於奇異的童話般的世界。古時,不少人專程從城裡雇船夜泊碧橋玩月。所以前人有詩贊曰:「碧天裁作一天橫,小艇搖波泛月明。牛女迢迢看不厭,遙聞牧笛動幽情。」
然而,物換星移,昔時碧橋的原址在很早以前就已無從尋覓了。所謂碧橋之美景,即使在清代後期,也僅僅是存在於詩人的想像之中罷了。清代詩人林乙蓮,因慕碧橋美景,專程雇舟夜傍碧橋村,想來一番尋古探幽,但大為失望,發出了「何處是」的詢問。他寫有《碧橋玩月》詩雲:「一泓明月浸寒潮,涼夜乘舟傍碧橋。風景依稀何處是?也應攜酒問漁樵!」另一詩人馮蘭階,也曾親自到碧橋村尋訪,同樣失望地寫下:「自昔碧橋風景好,可憐風景逐時新。只今唯有空中月,照盡當年玩月人!」
⑶ 烏鎮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到底有什麼景觀呢
現如今,大家出行旅遊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那些較大的風景名勝。古鎮、古村也進入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選擇之中。有人說,去烏鎮是一種情懷。哪怕只是隨便走走、逛逛,看看古鎮內的街景,內心的感受也是非同一般的。這也是一個想讓人談戀愛的地方,那麼烏鎮到底有什麼魔力呢?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在眾多的小橋中,有一座叫做逢源雙橋的尤其出名。根據當地人講述,走在這座橋上,走左邊是陞官,而走另一邊是發財。致使,凡是來此遊玩的旅客都要來橋上走一走。那麼,各位小夥伴們如果來到此處,會選擇走哪一邊呢?
⑷ 關於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鳥鳴澗》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3、《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4、《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5、《鹿柴》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6、《江雪》宋·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7、《山中》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山間小路上原本並沒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濕人衣。
8、《山中留客》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譯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雲,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雲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9、《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10、《野望》南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譯文:無邊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著的水灣;遠遠近近,映入眼中的是無數層疊起伏的峰巒。我閑來登上山頂想好好觀賞一下山下的湖水,卻沒想到,低頭一看,又在水底看見了青山。
11、《野望》初唐·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12、《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1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鍾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暖和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鍾山下的家裡?
14、《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⑸ 畫舫是指什麼的船
裝飾華麗來的遊船。
舫是源船的意思,而且常用來泛指小船,畫舫就是裝飾華麗的小船,一般用於在水面上盪漾遊玩、方便觀賞水中及兩岸的景觀,有時也用來宴飲。
有時候畫舫也指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園林水面上的建築物,做法與真正的畫舫較為相似,但是下部船體採用石料,所以像船而不能動,一般固定在比較開闊的岸邊,也稱不系舟。
古代秦淮河,畫舫特指賣藝女子的棲身之地。
⑹ 有什麼古風濃郁的地方,就是像古文里的煙雨江南,人們習慣穿漢服出門。古風建築,小河中的小船。
安徽宏村
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餘年。它背倚黃山余脈,雲蒸霞蔚,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宏村是中國古代依據仿生學建造的,具有獨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始祖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村子始建於宋代,數百戶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氣度恢宏、古樸寬敞的東賢堂、三立堂;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南湖書院;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盪漾的南湖,雷崗上參天古木、民居庭院中的百年牡丹與探過牆頭的青藤石木,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著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至清代宏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
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餘幢。宏村是中國古代依據仿生學建造的,整個村落呈「牛」型結構布局——「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匯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後注入村南的湖泊,鵒稱牛肚。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創造了一種「浣汲何妨汐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後以青山為屏障,地勢高爽,可擋北面來風,既無山洪暴發沖擊之危機,又有仰視山色泉聲之樂。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後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樣的靈性,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築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重慶合川淶灘古鎮
淶灘鎮位於美麗的渠江邊,是重慶市級風景名勝區淶灘----雙龍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小十景之一,距重慶城區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從重慶合川城出發往東北方向約42公里就是養在深閨中的淶灘古鎮了。
淶灘古鎮原名叫淶灘古寨,始建於清嘉慶年間,距今已200多年。由於傍著渠江,淶灘古寨商賈雲集,街市興旺,依山而築的二佛寺也香火不斷,是盛極一時的風水寶地。
古鎮內的二佛寺是重慶巴渝小十景之一,摩崖石刻造像是國內罕見的佛教禪宗造像集聚點,1956年被列為四川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靠近淶灘,遠遠就能看見古瓮城城門。古瓮城是淶灘寨的一景,盡管當年綿延環抱的古城牆已不復存在,短垣殘牆也足以讓人體會到歷史烙下的痕跡。是川東地區惟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防禦設施,它四面開設城門,內外兩層圍合,形似石瓮,有「瓮中捉鱉」之意。
穿過古城門,就是古鎮的老街。老街顯得蒼桑、安靜,青石路曲曲折折一直延伸到渠河邊。兩旁老式木樓保存得相當好,商店、人家、茶館鄰次階比,但是熱鬧景象早已時光不再。街的另一頭有一座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太平池,池子里儲滿了水,當地居民傳說池子里的水干不得,一干就要發生火災,因此街上的居民輪流擔水以保持水池的水不幹涸。
淶灘古鎮距合川市區42公里,瀕臨渠江,並與風景秀美的雙龍湖相鄰。淶灘古鎮瓮城和城寨依然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古代山城防禦工事,其清代風格的老街和民居依然純朴端莊。淶灘最為有名的還是二佛寺
福建培田古村
培田客家古村位於福建省閩西山區連城縣宣和鄉境內的培田村,至今仍保存著(全國)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群。其精緻的建築,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築文化的經典之作,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國南方庄園」,有「民間故宮」之美譽。2005年11月12日,在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中,培田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稱號。
培田古村,被譽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因為培田的祖先給這個面積僅13.4平方公里、住戶300多家,村民僅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筆巨大的遺產:培田村保存著30幢大宅、21座祠堂、6處書院、1條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處庵廟道觀,總面積達到7萬平方米。全村建築的博大、保護的完好、珍藏品的多、文化底蘊之深,為外界所嘆服。
培田村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著名的冠豸山、筆架山、武夷山余脈自北向南直落此地,好像被三龍懷抱,村外的五個山頭,則又像是五虎雄據,風景宜人。而在明、清時期,培田村處於長汀、連城兩縣官道的驛站上,同時又是汀州、龍岩等地竹、木、土紙及鹽、油等日用百貨的水陸中轉站。清代郵傳部官員項朝興為此在「至德居」題聯「庭中蘭蕙秀,戶外市塵囂」,如實描述了當時培田村庭內的優雅和街市的繁華。
正是培田鍾靈毓秀的自然環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客家先祖長期耕讀為本和勤勉立業的精神,歷經百年風雨,最後形成了培田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的空前鼎盛,並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明清客家鄉土建築群。
走過了幾百年的培田古村,以其古樸,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著山外的遊客,在這里人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已經遠離我們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而旅遊時代的到來,使它這個深藏於深山的古老村落展現在世人面前,現代的人也因此重新審視它的文化的價值,成為了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漫步於古村落之中,我們的思緒會飄向遙遠
浙江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北部,京杭大運河西側。地當水陸要沖,俗稱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烏程,歸安,崇德,桐鄉,秀水,吳江,震澤)交界之地。
烏鎮原以市河(車溪)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清朝文人施曾錫所作《雙溪竹枝詞》:「苕溪清遠秀溪長,帶水盈盈匯野礦,兩岸一橋相隔住,烏程對過是桐鄉。」正是當時烏青二鎮地勢的形象寫照。
據烏青鎮志記載,春秋時此地為吳疆越界,秦漢為烏程由拳分境,唐咸通年間始正式稱鎮,南宋嘉定年間,以市河為界分為兩鎮,解放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
如今,烏鎮不僅是浙江有名的水鄉集鎮,而且成了國內外研究茅盾著作的專家學者嚮往的地方。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烏鎮經過整修建設,將更添秀色
山西皇城相府
這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朴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群。
建築群分內城、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內城始建於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為明代建築風格。尤其是七層百尺河山樓及附屬建築107間藏兵洞,是明代建築中的珍品,也顯示出古老古堡風格。
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後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講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賜的「午亭山村」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個皇城相府的建築特徵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古樸庄嚴、渾厚堅固。在河山樓內還有井、碾、磨,並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護城保庄、抵禦外侵。
皇城相府的禮制建築,也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豐厚而值得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外城城門外有高達8米的御書樓,康熙帝御賜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內有大小石牌坊兩座,銘刻著「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時,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陳廷敬病重期間和病故後親賜的御碑,表達了康熙對陳庭敬的敬重,是對陳廷敬生榮死貴的最好記錄。這里,御碑之多、御書之富、保留之完整,為國內少見
江西上饒婺源古村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婺源古屬徽州,唐開元28年為府治。人文之風,始於東晉亂世之北方士族南遷,以「東南鄒魯」聞名。
靈岩古洞群、古樹名木、明清建築及古文化,是婺源風景的四大特色
雲南和順古鎮
在雲南西部,靠近中緬邊界的騰沖縣,有一處古典秀美的江南鄉村——和順鄉。這是一處人間秘境,保存著雲南最具古典風格的鄉村景緻和明清以前的許多建築和民風民俗。
時光易逝,歲月無情。曾經擁有的精緻生活、華麗排場已經散去,葬入歷史的塵土。
出騰沖縣城4公里,穿過一片稻田,在蛙聲中跨過石橋就到了和順鄉。和順源於「雲涌吉祥,風吹和順」的詩句,是古代川、滇,緬、印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和著名的僑鄉。
鄉村道路旁屹立著供人避雨的灰色的風雨亭,潺潺溪流和睡蓮間的具有明代風格的洗衣亭,依然有少婦在水邊的厚木板上搗衣洗菜,白鵝像唐詩描寫的那樣在龍潭裡悠遊。百年前建造的畫棟、雕梁、傢具、牌坊、文廟、匾額完好如初,雖被風雨褪盡色彩,卻更加賞心悅目,襯托出了靈秀鄉村的厚重古韻。這些都使和順具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積淀了濃郁的人文氣息並與這里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秀美自然風光「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過雙虹橋,來到和順鄉的水錐村,只見一棟棟密集的古宅環山而建,粉牆黛瓦,整潔美觀。宅屋間有一條條深幽的街巷,把整個村莊連為一體。看得出,這是一個規模不小,建築形制也經過規劃、設計的村寨,曾經有過輝煌。村上的幾處宗氏祠堂修得格外富麗,顯示著家族的威儀,讓人揣想到每一姓人家,經歷了滄桑艱辛後,在祖居故土上的耀祖光宗
河南開封朱仙鎮
河南開封縣的朱仙鎮,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南20公里處,與廣東的佛山、江西的景德、湖北的漢口同為我國的四大商埠重鎮。相傳戰國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鎮。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過人,被信陵君聘為食客,以後曾在退秦、救趙、存魏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信陵君的蓋世英名也是與他發現和任用朱亥分不開的。
朱仙鎮的全盛時期是明末清初。當時全鎮面積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萬,民商四萬多戶。鎮內街道縱橫、百貨雲集。賈魯河將全鎮分為東鎮和西鎮。明清兩代東鎮是重要市街。乾隆以後,因黃河決溢,鎮中屢遭水患,東鎮地勢較低,商賈多由東鎮移至西鎮。
朱仙鎮木版年畫起源於唐,興於宋,鼎盛於明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我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
岳飛曾在這里大敗金兵,取得朱仙鎮大捷。岳飛曾有以五百精騎大破十萬金兵的壯舉,金兀術也不得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江蘇光福古鎮
多年的悠久歷史,位於蘇州市古城西南28公里的太湖之濱,南鄰太湖區,西鄰太湖、北通長江,光福自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 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稱,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享有「魚米之鄉」,「四季有果」之美稱;光福是傳統工藝之鄉,蘇綉的發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藝巧奪天工;光福人文景觀,名勝古跡密集,吳文化內涵深厚,形成了多層次的旅遊專線,是國家太湖名勝風景區之一。光福主要的景點有鄧尉山塢、銅觀音寺、光福塔、司徒廟等位於鄧尉山塢,是我國四大探梅勝地之一。鄧尉梅花甲天下,以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著稱於世。明代文人姚希孟曾在《梅花雜詠》一文中說:「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吳中,而必以光福諸山為最」,梅花盛開時,繁花似雪,暗香浮動;微風吹過;香飄數十里。山上有「聞梅館」、「梅花亭」清康熙年間江蘇巡撫宋犖題書的「香雪海」摩崖石刻和乾隆皇帝探梅御詩碑刻。周圍還有數百畝梅林,形成「登樓觀梅、入園探梅、進廊攬梅、登山賞梅」四大賞梅景點。
??銅觀音寺原名光福神寺,始建於梁代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幾經興衰,現存殿宇是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13年)建築,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有個農民在光福神寺旁取土,挖得銅觀音像一尊,後送至寺中,於是被改為銅觀音寺。寺內殿宇富麗堂皇,除大雄寶殿,觀音殿,還有金剛殿、西方殿等。廊壁碑碣古刻,古香古色;寺後亭、台、池、榭、點綴雅緻;奇卉怪石,羅列其中;樹林青郁,景色迷人。
??光福塔又稱舍利佛塔。坐落於龜峰山巔,始建於梁大同年間,距今一千四百多年,1998年修葺一新。塔為四方七級,高38米,身邊寬5.18米。光福塔踞山臨湖,景色旖旎,猶如一幅洗煉的中國畫展現在遊人面前。登臨塔山縱眼四望,但見高處峰巒攢簇,低處層林疊翠,湖光山色,相互掩映,給人以「不在畫中,似在畫中」之感。
??司徒廟位於鄧尉山山塢的梅林叢中,相傳東漢大司徒鄧禹晚年就隱居於此。廟里供奉著鄧禹塑像,院內有當年鄧禹種植的漢柏四株,已歷1900餘年,清乾隆帝下江南巡視曾多次觀賞,並賜四株古柏為「清奇古怪」,洵為天下奇觀。明代《楞嚴經》、《金剛經》石刻保存在廟內。據此,江蘇省人民政府已將這組古刻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周庄
周庄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西南,「鎮為澤國,四面環水」,被譽為「夢里水鄉」,古稱貞豐里,是江南六個著名古鎮之一。其地理位置在蘇州老城和杭州西湖之間。
周庄雖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鎮上有近百餘幢古宅,半數以上是明清之際的建築。六十餘座磚雕門樓。窄直的河道上橫卧著二十四座石橋,其中元至清古橋十餘座。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築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一體,呈現一派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幽靜。
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元代名句: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楫好夷游。
來到周庄,沿著古老的青石板路往裡走,一幢幢凝固了歷史痕跡的明清時期的舊房、雕花的門樓、門前的石階、臨水的小橋在靜靜地迎接你,似乎在向你傾訴著周庄的寧靜與雅緻。周庄並不大,她的整個布局是由幾條「井」字形的河流分隔成塊,中有眾多小橋連接,依河築屋,依水成街,因而周庄之美就美在她的舊房、她的小橋、她小河裡的潺潺流水。
周庄人家盡枕河,水巷小橋多,全鎮共有二十四座古橋,構成周庄一絕。橋的造形有拱形、梁式,橋洞有單孔、多孔,材料有花崗石、武康石、青石,大小不一,風格各異,蔚然可觀。其中名聞遐邇的是雙橋,雙橋俗稱「鑰匙橋」,由石拱橋世德橋和石樑橋永安橋聯抉而成,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圓,構成奇麗的景緻。1984年,著名中國旅美畫家陳逸飛來周庄,為之流連不去,後創作油畫《故鄉的回憶》,此畫1994年由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哈默買下後贈送給鄧小平同志,於是傳為佳話,周庄因此走向世界。
除雙橋外,中市街東的富安橋也引人注目。此橋初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明清問幾次重修。橋之四角有樓,飛檐朱闌,黛瓦粉牆,臨波拔起。登臨這座國內罕見的橋樓,周庄便一覽無遺了。
水鄉往來最方便的就是乘船。在交織的河道上,小船往來穿梭,船家與河岸上的路人,與石階上浣紗的婦女,與擦肩而過的船上人家輕快地招呼問候,互做買賣,猶如一幅恬靜的江南水鄉畫卷。
從雙橋沿北市街往南是明代建築玉燕堂,清初歸張氏所有,俗稱「張廳」。過門廳為天井,兩側廂樓,上下有明瓦窗戶。大廳軒敞明亮,柱礎為木質,是明代建築標志。大廳東有幽暗深長的陪弄,壁間有燈龕。至陪弄底,小河貼牆根而來,又穿水閣而去。至此拓一丈見方的水池,供船交匯和掉頭,四周砌花崗石駁岸。駁岸上是沿河人家的後窗,窗前有吳王靠,闌下有如意形纜船石。後院翠竹搖曳,花木扶疏,有一太湖石,玲瓏剔透,峰巒如飛燕,故稱「玉燕峰」。
除張廳外,周庄的標志性建築,還有具有徽派建築風格的七進五門樓的沈廳,殿宇森嚴、終日香火繚繞的澄虛道院,以及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吟詩詠賦的迷樓,這些都是古建築中的瑰寶。
正是周庄的橋,周庄的小河,周庄的老房,使得中國當代畫家吳冠中斷言: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
⑺ 摘抄關於神奇景觀的描寫
描寫自然景觀的句子
1、抬眼望去,雨後,青山如黛,花木如洗,萬物清新,青翠欲滴,綠意徑直流淌在心裡,空氣中夾雜著潮濕之氣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氣味,撲面而來,清新而濕熱的氣流迅疾鑽入人的身體里。腳下,雨水沖刷過的痕跡躍然眼前,泥土地上,濕濕的,軟軟的。
2、不遠處,一股細水從沙漠中間緩緩流過,形成一道彎彎的小河,乍一看,彷彿是月牙泉一般。那一刻,大家歡呼雀躍,喜不自禁,紛紛脫掉鞋子,赤腳踩在柔軟的沙地上,一個個腳窩歪歪斜斜地印在沙灘上,一種愜意的舒爽之感涌遍全身。
3、放眼窗外,細如牛毛,小如針尖的雨絲隨風擺動,扭動著絲線般的腰,婆娑著舞姿,從深邃的天穹里一路盤旋,最後與大地吻合,傾注著她的溫柔,把泥土浸泡松軟,散發著泥土淡淡的香。
4、陰雲密布,細雨如絲。暮春時節,滿目蒼翠盡收眼底,霧中的綠,濃濃的,彷彿能掐出水來。黃河岸邊,涼風陣陣襲來,衣袂飄飄,卻絲毫拂不去一行數十驢友的游興和熱情,沿著通往壩頭的青青小道,把一串歡笑聲甩向後面。
5、石斛花香飄滿竹樓,仙人掌圍成的籬笆開滿鮮花,鳳尾竹颯颯搖響,芒果伸手可觸,壓彎枝條的柚子,敲打著竹樓的房檐。走進竹樓,溫柔似水的傣家姑娘會姍姍地走來,送上一杯糯米香茶,輕輕將茶放下,然後嫣然一笑。彩色的筒裙,芳馨的氣息,淡淡的茶香,嫣然一笑,猶如一支曼舞的孔雀。走進寧靜祥和的竹樓,就有了那種前生今世之感。這感覺,彷彿是穿越古老的時空,等待了千年,在心靈間飄動。
6、外面是一片枯黃得發著亮的野草,野草給露珠浸泡濕了,我踩在染黃的露水上,一束斜陽照在旁邊,在我身體以外的地面上。
7、那樣的黃昏的美麗在一片光線中亮起來,遠遠地看,宛如是一張巨大的畫幅展開,波光在其上盪漾,一群鮮活的明亮色彩發著光,
8、小龍峽,位於陝縣店子鄉,這里山高林密,植被茂盛。山澗懸崖峭壁、溪水清澈見底。此山花崗岩大理石結構居多,在溪水的映襯下,怪石嶙峋,波光粼粼,相映成趣。該鄉地處陝縣東南部,屬秦嶺山系,崤山東麓,山巒重疊,溝壑縱橫。
9、黃河在這兒拐了個彎兒,一壩攔腰截斷大河。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峽市人,每每為這個擁有「萬里黃河第一壩」的城市而自豪,自豪於它的雄壯,自豪於名家為它譜寫的壯麗詩篇,「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里走東海」,讀之,每每生發出豪情萬丈來。然而,有時也覺得困惑,自己對這個聞名遐邇的大壩知之多少哉?慚愧,慚愧!
10、河堤上的柳樹,穿上一身綠裝,被綿綿的細雨洗滌滋潤,更顯甜軟的嫩綠便自蔥蘢了。在被洗去的塵垢下,我能看到的是在明媚的陽光下所深藏著的恬靜,暖風旖旎輕拂,舞動著嫩綠的腰姿。現在我所看到的是下垂的柳葉尖噙著淚珠般的雨滴,微風輕拂,雨滴簌簌而下。
11、雨還沒有停,輕輕的滴著。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煙雨之中。小船悠悠浮在水面上,與亭子相做伴;柳樹輕柔地擺動墨綠的長發,與倒影相做伴;綠水緩緩盪起圈圈漣漪,與雨露相做伴。
12、人工湖上,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燈光里,散發著令人佩服的款式。燈光倒影在水裡,燦爛了小城。水珠晶瑩剔透,在隨著水流奔向前去。一棵幾丈以內絕無旁枝的高大樹木矗立著,高高在上地游覽著小城的花容月貌。小城,少女似的青春,紅潤的臉龐,如花似玉的容貌,吸引著人流。人們在嶄新的光芒里無拘無束地出入,自由自在地溜達,觀賞著小城的景色。夜晚,明亮的店面一間接著一間,各自的裝修,獨特的風味,在小城有趣地舒展著手腳。
13、人們在走著悠閑的步伐,傾聽著一曲麴生活里的歌謠,望著一幅幅現實的畫面。在腦海里,永春,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紅樓夢》里的花草樹木也不比小城種類繁多,優雅恬靜;小城也可與別處的水光山色一比。小城,「水清、堤固、園靚、路暢、岸綠、房美」,聲名在騰空而起。
14、蓮花閣的西面,散落著幾個游戲場,碰碰車,摩天輪,海盜船,旋轉椅到處都是,每逢節假日,游戲場里人滿為患。碰碰車場里,你撞我一下,我碰你一下,歡聲笑語接連不斷;摩天輪的場地最為刺激,幾個人團團坐在一根柱子的周圍,捆紮好,然後開始轉開了,慢慢的到了頂端,頭往下,膽大的面露微笑,揮手致意;膽小的可就遭了秧,雙手緊抓住扶手,尖叫連連。各種小商販也雲集在此,狠狠的賺上一大筆。
15、雨灑在水面上的珠,濺起,又散落一地,留下縷縷的水蒸氣,與晨霧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朦朧的畫。這朦朧,籠罩著水,使這一切的一切變得神奇,像影子般久久不能散去。遠處的橋,隱隱約約;近處的亭,撲朔迷離;一切的景,彎彎曲曲,像畫一般卷了起來,流進了我的記憶深處。
16、清風拂過,沙面上形成一個個風刮過的波紋,猶如牛排一樣。山是青的,水是綠的,沙是白的,我卻是樂著的。河灘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石頭,形態各異,也猶如海邊一樣。河岸,巨石,沙丘,構成一幅奇妙的景觀,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我暗自驚嘆。
17、每天灰暗的天空,垂直細細地雨線,飄打我的窗欞。似那琵琶女,芊芊的手指,撥動著琴弦,彈奏淅淅瀝瀝的聲音,如跳躍的音符,串起五月的樂章。如一首歡快的輕音樂,洗去我的凡心,使我心無一物,何處又有塵埃?
18、走過灘邊的一片石頭路,眼前一幕把我high住了,那一刻,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啊!瀚海沙漠。一片細軟的沙漠展現眼前,沙漠上零零星星展出一些極頑強的、令人感動的小草。不承想,在黃河灘上竟能見到只有在西北地域才有的沙漠景觀。我本能地揉揉眼睛。
19、一個隆起的土堆映入眼簾,前面赫然而立著一通石碑,上面刻著朱紅色的幾個大字「誇父陵」。陵上樹木成林,蓊蓊鬱郁,蒼翠一片,在莊重、肅穆之中還透著幾分神秘,那樹林的綠濃濃的,似乎要流淌出來了。
20、黛色的夜幕,泛泛地垂著,布著滿天繁星,綴著無盡寶石。星兒,閃閃;月兒,靜靜。星兒灑下一片彩光,月兒散下一片銀輝。璀璨、耀眼的星星,在夜幕上熠熠生輝,卻不乏清純。月兒撒下的銀輝,直瀉入明凈的湖中。湖面泛著淡淡的銀光,與天上那輪玉盤相映襯,顯得淡雅,清新,卻不乏明麗。這幅空朗湖碧星月圖,夠清純、淡雅。
21、舉目望去,但見兩山夾峙而立,中間一條幽深的峽谷橫亘在眼前,蜿蜒曲折,延伸而去,突兀的石頭隨處可見,一條小溪歡快地流淌在石縫之間,打破了山谷的靜默。
22、流過竹樓間小河靜靜流淌,拍打著竹樓千古的幽夢。寨子里一片靜謐,竹林深處,傣家少女挑水走過,長長的筒裙,隨著阿娜的身軀一起擺動。傣家少女是水做的妖姬,水是傣家的靈魂。竹樓有水相伴,泉音叮咚,增添了一種悠閑,一種淡雅,一種從容,何況這里的水,還有竹樓相伴。自然和諧,古樸而清麗的竹樓,傳承著水的溫柔,春的永恆!
23、霧氣迷濛,天地一色,斯人已去,其陵猶存。但見陵上芳草如碧,樹木蔥蔥,林木間彌漫飄盪的白霧,猶如昔日誇父追日時的滿腔豪氣,目睹此景,不禁興嘆,遂沉吟片刻,即興賦詩一首,詩雲:「憶昔英雄追日行,如今冢上草青青,捨身求索功業事,桃林千載留美名」。
24、樹林里,自然也少不了一層水霧籠罩著。雨落在樹葉上,滴到樹下,使樹林里的空氣更清新。有的水珠順著樹干一直流到樹根,把樹弄得像剛從水裡出來的一樣,全身濕透。雨滴滴落在林間的小路上,使松林間的沙路上一點泥土都沒有。走在路上,偶爾幾根粗壯的樹根鑽出了泥土,橫攔在路上,雨滴在上面,使它變得很滑很滑,若此時站在上面就很難站穩。不時有雨滴掉到我頭上,頓時感到格外清涼。
25、下坡時,路兩旁的蘆柑樹林鬱郁蔥蔥,黃色的果子像燈籠一樣綴滿枝頭,沉甸甸的,幾乎壓彎了樹木的腰背,在探出一個個小小的頭。「秋曉何處尋,深綠在林間」,一副惹人眉開眼笑的豐收景象,像一幅幅濃妝重彩的油畫,在眼前吐露著醉人的芬芳。許許多多綠色的蘆柑樹林,整個山坡像綠色的汪洋,在眼前閃爍著。
26、映照出衰草的枯黃。有迫不及待的步子熱烈前迎,踏得綿軟聲在濕潤發光的土地上響起,有詩人吟唱「像不像一滴眼淚的死亡?」
27、在路上,心愛的黃狗時前時後地、親密地緊跟著我。一會兒它在後邊,踏著輕快的腳步,輕松而不辛苦;一會兒,它跑在前面,豎起好奇的耳朵,聆聽周圍的動靜;一會兒,它又闖進支路,神采奕奕地「汪汪汪……」地叫幾聲,打破了山路的寧靜。它有時好像發現了什麼,又吠著向前竄去。
28、站在田埂上,看到整個村子都沉浸在煙雨中。田野上方覆蓋著一層煙霧,迷迷濛蒙的,彷彿一幅大肆渲染的水墨畫。鄉村的房子掩印在樹叢中,許多房屋都被樹木遮住,只留下個房頂露在外面。樹木旁邊是一層水霧,為村子增添了幾分仙境般的感覺。樹木和房頂上方是被雲遮住的天空作背景,灰白的天空沒有一點雜色,籠罩著整個煙雨中的世界,使村莊顯得更加寧靜。
29、清泉在溪澗涓涓流淌,如同一支寄滿憂愁的山歌小調,輕輕地傳唱在山嶺之間。小溪嘩啦啦笑鬧不停。天光雲影瞬息間被夢幻般打碎在泛黃草莖與水面相接的地方。
30、峽谷入口處,有一精巧山門,門上兩旁雕有螭龍,騰空欲飛,栩栩如生,「小龍峽」幾個大字,格外醒目。一座龍王廟巍然聳立,裡面供有龍王神像,門前香火不斷。廟旁橫躺著一株乾枯的老樹,枝枝杈杈,宛若一條騰雲駕霧的飛龍一般,目睹此景,不禁稱絕。
31、連綿不絕的群山背靠背延向天邊。嶺上楊梅熟得正透,瞥一眼就能酸到骨頭里去;秋收剛過的玉米林成片地挺立在黑土地里,像在與秋風把茶言歡,秉燭夜談。山坡上,小路邊,村頭巷尾,各種奇草異樹不約而同地泛黃、泛紅,黃得純粹,紅得似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
32、一個個蜂箱擺在路旁,那是放蜂人在趕花季放蜂,特地採集槐花之蜜。看到一隻只蜜蜂嚶嚶嗡嗡地在槐花上飛舞,我想到了「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忙」的詩句。是啊,面對誘人的花香,當我等被稱為人類者正忙著採摘可人的槐花,拿回去烹調熏蒸,以果己腹,享受美味時,那些蜜蜂們卻把花的甜蜜奉獻給了人們。
33、窗外高低不平的田地上,那結滿果的油菜喲,像風燭殘年的老人,被歲月壓彎了腰。霏霏地細雨輕飄匍匐在田地里黃黃地油菜桿上,似那催化劑,催老著油菜果顆粒飽滿。我像似看到農人豐收油菜的喜悅,我像似聞到了油菜籽的芬香。
34、山溝位於會興劉家後村附近,這里溝壑縱橫,流水切割而成的地貌在豫西地區並不罕見,然而我獨愛此處開滿山溝的槐花,因花而喜歡山溝,有點「愛屋及烏」的意思。花香淡淡,絲絲芬芳,花香熏染山溝,香氣縈繞於懷,遂暗自將此處命名為「槐樹溝」了。
35、雨下得真活潑啊!迅速跌進了水,一跳,盪起了小小的水紋,又快速的隱去了。如此乾脆,如此利落,如此輕捷,如同孩子一般,像捉迷藏一樣,沖著路人一笑,卻很快就消失了。柳樹下的水波很大,也盪得很開,像蓮花般優雅得綻放。
36、天空永遠那樣深邃,幾乎只有極少的時候,連綿不絕的大山之巔才會顯現幾道銀河。這些銀河在秋陽的照映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道銀屑鋪展成的康莊大道,或在山嶺間一抹火紅的馬纓花的映襯下,可以清晰看見冰山與火焰交融的畫面。
37、爬上山坡後,另外一邊不再是誘人的蘆柑,而是亭亭玉立的杉木。它們俏生生地屹立著。杉木無拘無束地立在無垠的天空下,微風過處,它們彷彿在對我淺吟低唱,盡量溫柔起來。尖尖的葉子也在我欣賞的眼睛裡變得柔嫩而嫵媚,風情萬種。
38、真武路口,人民公園等,高高的燈光如黃日,照耀著地面的一切。道路平坦寬闊;花草擁擠微笑;人流喜氣洋洋。廣場舞的音樂飄飛在空中,激動著過往的人心。曼妙的舞蹈在伴奏里似蝶舞飛揚。靈活的腳步,輕盈的手臂,貼身的衣服,多彩的顏色在眼睛裡折射出一場場動人的場景。人們臉上露出舒適的笑容。在歌曲里,在燈光下,人們一起彼此感染著,感受了生活的和美,共享太平光明的日子。
39、通往溝底的路上,槐花依舊散發醉人的馨香。不高的小樹上,垂滿了一嘟嚕、一串串潔白的洋槐花。在碧綠的、卵形的小葉襯托下,那開著的咧嘴笑著,那半開的透著嬌羞,還有那含苞欲放的卻在默默地積蓄著甜蜜和芳香。
40、打開窗戶,霏霏細雨默然灑在我的臉上,感到溫柔潤滑,像是搽上一層薄薄地金珠奶油膏,潤澤著我的肌膚,舒爽依然;微風輕輕拂面,似愛人的鼻息吹在我的臉上一樣,有著淡淡的清香,覺得特別的清新。
41、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黃河一瀉千里,洶涌奔騰,浪花飛卷,方顯黃河真本性也。滾滾黃河東逝去,流盡迸今多少事。歷史也猶如這條黃河,在這塊古老的大地上,捲起了多少名載千秋的歷史的「浪花」。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唇亡齒寒,遺訓千古戒後世;老子過關,著書立說垂千秋;函關擺兵,雄關聳峙鎖要道……
42、春風熏得人心醉,山水怡情心快慰。峽谷,後面是一串足跡;前面卻還是一個謎。谷兩側峭壁陡立,巨石雜陳,怪石嶙峋,踩在鵝卵石上,一跳一蹦,步步前移,旁邊緩緩流淌的清涼小溪似流在了心底。
43、望望路邊,盡避偶爾有人騎著車子經過,但沒有任何噪音,沒有帶來任何騷擾、破壞,環境仍是如此優雅、寧靜。細細的春雨為世俗洗塵,沖刷掉一切紛亂,讓世界變得和平而且寧靜。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走著,都無心欣賞這煙雨朦朧中的美景。
44、我從黃昏里走來,沐浴扁線,幾絲溫暖如蟲子似地鑽進皮膚下面的血管,順著流液進入我的四肢百骸、心肝脾臟。
45、紅色的野草莓,萬綠叢中點點紅,鬨笑了自由的心境。我眼疾手快地伸出靈活的雙手,在草莓刺中穿梭,忙綠。一顆顆甜滋滋的果實落入了口袋。我用嘴品嘗一下,甜蜜的、獨特的滋味刺激著舌尖,享受這一番悠然悠哉的靜心感覺,唇齒溢香,滯留在心裡。
46、一陣巨大的水流轟鳴聲把我驚醒,走近一看,樂了。河水從不遠處的大壩閘門瀉出後,一路奔流湍急,遇到中間的石頭後激起雪白的浪花,那一刻,我想起了長江,想到了「驚濤拍岸」。河水不時湧向岸邊,碧綠的,碧綠的,我發了一會兒楞,恍然覺得是在什麼什麼海邊似的。
47、一條叫「龍」的峽谷就這樣在我們的腳下依次展開,走在峽谷里,彷彿在小心尋找出一個充滿神話和神秘感大自然謎語的謎底。
48、木橋上,合理的燈光,宜人的骨架,樸素的木頭,在浪漫的氣息里連通著兩岸的人們。「小橋、流水、人家」的勝景不由出現在眼前。只是,橋更美,更富有詩意;水更柔,涓涓流動,纏綿嫵媚;人家更富有時代感,熱心地擁抱在一起,團團簇簇地架起了現代人的特色。更高、更強、更牢固讓人們放心,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49、踏著竹做的小橋,繞過水氣彌漫的小溪,沉浸在一個古老的夢里。天空中飄著蒙蒙的雨絲,只聽見雨落芭蕉的聲音,只看見那輕盈的雨滴,落在新發的綠葉紅花上,便使得這天然的綠和紅,顯得那麼的嬌嫩。細雨纏纏綿綿,整個村寨都被潤濕,這縈繞著綠色的雨霧,像是一層輕薄的白色面紗,遮蓋了村寨的譎奇,卻也給這原本的美麗風景增添了幾分神秘。
50、近處,茶園里亮澤的綠葉鋪滿心間。一株株茶樹像整齊的士兵在列隊,英姿颯爽的神態撲入視野;遠處,梯田在層層鋪展,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手,才有這樣的傑作,才整理出美麗的田園風光。明朝羅貫中詩言:「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也許因此,有一些田地有水,還閃著亮光,像一面面鏡子,露出會心的光芒。遠山、近岡、村舍,清晰地顯露著。幾只牛在田裡「哞哞哞……」地叫著,順風而來,依稀可以聽見;一些羊搖著頭,吃著草,還在「咩咩咩……」地喊著,這一切,呈現出深沉的色調,融入深厚的風采。
51、蓮花山上種的樹也很具特色,東面和北面主要是松樹,西面主要是果樹,杏樹,梨樹,山楂樹到處都是,散散落落的,有種別具一格的味道。最好的時候是春季花開時節,那滿山遍野的花是一個養眼,粉的杏花,白的是梨花,山楂花小小的,但是香氣很濃。更多的還是小蜜蜂,嗡嗡的采蜜。
52、攀爬過一段路程之後,一片連綿的山脈印入眼簾,山巒被迷霧籠罩著,顯得神秘而秀美。又一個小憩,眼中的風景有了大的變化。再看那座山,霧已漸漸退去,一座形似「山」字的山體,清晰且真實的呈現在了眼前,此時感覺我們與自然間的距離更近了,不得不嘆服自然界的鬼斧神差之造化,一切渾然天成,一切都是大自然呈現出的真實美。
53、晚霞漸漸被綠色溶盡,夕陽披著淺綠亮麗的婚妙,緩緩的牽引著山後的圓月。蟬羽的月色從屋頂滑向陽台。高大的蕉葉姍姍地把皓月托起,傣寨的月亮,品味著綠色的夜空,感受著歲月的滄桑。雨林風柔濕潤,椰樹亭亭玉立,鳳尾竹脈脈含情。坐在竹芭鋪就的陽台上,笑語拂去疲憊。這個時候,竹樓滿充滿溫馨,吉祥與幸福。
54、一股暗香飄在心底。尋香而去,一條迷人的山溝里芳香撲鼻,未見溝里景色,先聞得甜甜花香,淡淡的,極誘人的那種。有人說,「聞香識女人」,我卻總也不得要領,聞到其香,總也識不得的。呵呵!然而,在這里,我卻能做到「聞香識山溝」了。
55、霹靂啪啦的雨點炸響了芭蕉叢,地面上的泥土彷彿帶著一層水氣,映著陽光,耀目生輝。躲在芭蕉樹下,抬頭望著朝陽,柔和的陽光將我緊緊包圍,一陣暖意湧上心頭。那些芭蕉樹上的水珠,在青翠的葉子上搖搖欲墜,撲通一下子,掉在土地的懷抱里,不著一點兒痕跡,將我引入了一場江南煙雨的夢境。
56、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解放後,黨領導人民建起了萬里黃河第一壩,歷史掀開嶄新的一頁。雄偉的大壩橫空截斷河水,大壩兩邊出現兩種景觀,壩內是「高峽出平湖」,水面平靜猶如鏡子,彷彿是一位嫻靜、賢淑的女子;壩外則又是一個景觀,河水急速奔騰而下,猶如粗狂不羈的漢子一般,兩種景觀完美地統一在大壩兩側,豈不奇哉!
57、公路長約三公里多,從我家屋後經過山地,靜靜地往上爬,然後抑制不住地遠行。路頭,一片修長的青青翠竹,桂竹、麻竹與長枝竹等的枝葉輕盈地在微風中抖動,像少女的長發在微微飄動,詩般地誘惑著青春的紅心。
58、閑聽那雨打芭蕉的空靈;聽那雨打芭蕉的古樸;聽那雨打芭蕉的呢喃,細細品味,心魂俱靜。閑看那雨打芭蕉,如煙的雨,纏繞著芭蕉,滿眼都是嬌艷的綠,彷彿要像雨珠般滴下。閑品那雨打芭蕉,泥土的清香伴著芭蕉青澀的芬芳,一股無法抗拒的能深入人心的古樸清香撲面而來,讓我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令人魂牽夢縈。
59、路的一邊是小山,長滿了青綠色的山芼。它們在山的懷抱里,盡情地賣弄自在的微笑。在安靜的山谷里,一陣陣新鮮的空氣沁入心脾,透徹肺腑,身心俱爽,一股清涼灑遍全身。不知名的雜草熱鬧地點綴著山野,瘋狂地長著,毫不遜色地與山芼爭相亮相,展露盎然的氣息。
60、山溝,其實很普通,也很土氣,只是因為滿溝氤氳著槐花的芬芳之氣,一串串潔白素雅的槐花迎風搖曳在溝里,如此這般,才令我等驢友們著迷,猶如貌不驚人的山姑被精心梳妝打扮一番,自有一番別樣的韻致。
61、在樹林中氤氳而起的薄霧之中,我們似乎看到一股悲壯之氣在裊裊升起。面對著長眠於此的那位追日英雄,面對著捨身探究自然奧秘的先古豪傑,除了生發「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之慨外,我們只能是肅然起敬,頂禮膜拜了。
62、一段路旁,地瓜葉正茂密地延伸著手腳,稜角分明的葉子頗有生趣,縱橫交錯的長藤生長著密密匝匝的葉子,團團簇簇地擁擠在一起,生機勃勃。綠色在膨脹,觸目不由得一陣舒服,在感嘆大自然植物的神奇與美妙里,也感謝陽光的無私贈與。
63、野草枯黃了,我踩在枯黃了的野草上,一束斜陽照在我旁邊的地面上,我與衰草同那斜陽遙遙相望著。
64、站在蔑芭鋪就的竹樓上,壩子的盎然綠意涌來眼底。椰林追著綠雲,甘蔗溢出醇甜,茶葉飄盪清香,無處不醉人。到處是密密莽莽的青,到處是潮卷浪翻的綠。遙望天盡地邊,偶爾才露出一抹空明的山影。綠浪中,垂蔭覆地的大榕樹,蔥蘢的鳳尾竹,碩果累累的檳榔,裝點著風情萬種的傣家竹樓。
65、天空碧藍,峽谷幽靜,山潤物榮,佳木成蔭,山花爛漫,鳥語啁啾,一種回歸大自然的熱流直撞心胸,酣暢淋漓之感溢於言表,難以名狀。小溪清澈透亮,幾片枯葉飄在上面,打著旋兒,仍歡快地向前流淌。問「水」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捧一把甘冽清澈的水,一股涼意沁入心底,心曠神怡之感油然而生。
⑻ 景觀描寫200字左右
走進公園,正門有一很大的熊貓模型的噴泉,左右花團錦簇,小樹林邊上有拍照的人群,還有五彩繽紛的氣球,很漂亮。
⑼ 描寫山水景色的好段
山有雄壯的風采,山也有樸素的品格。山豪邁,山也俊秀。奇險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溫柔是山,呼嘯是山。山,時而鬼斧神工,時而又平淡無奇。山的性格是剛強的,不懼怕任何壓力,但平素卻顯得和藹慈祥,文質彬彬,英俊而柔情。因為有山,流水乃為之改道,因為有山,城市才緣依環繞。大山以渾厚坦盪容納萬世匯聚百川。
人在山頂,你會覺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時的山正默默無聞地向你展示,不遠處它的夥伴比它更壯觀。人在山谷,常會感嘆山高不可攀,而此時的山卻悄然無聲向你披露,很多人正從它的峰頭悠然而下。
山雖無言,然非無聲。那飛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優美的琴聲傾訴;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靚麗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濤,是山對肆虐狂風之抗議;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對流逝歲月之記錄。
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範千古,啟迪萬物。這是山給予我的厚重酬報。我對於門前的山,彷彿讀懂了李白與敬亭山,產生了「相看兩不厭」的情感。
山是一部辭典,年輕時讀它薄,年長時讀它厚。「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讓人類讀了千萬年而永遠讀之不完。山依然那樣虛懷若谷,山總是樂於把豐富的寶藏奉獻給熱愛它的人們。搜尋世上所有的形容詞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山最樸素的品質是石頭,而石頭從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總和。山的身體潛藏無數的財富,金銀銅鐵,錫鋁鎳鉻,鮮花美玉,礦泉溫泉,鑽石石墨,木材草葯,珍禽異獸,只要你善於發掘,決不會寶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頭,也有許許多多的品格。山身上還有人類至今尚未發現的資源。珍貴出於山,平凡出於山,山的身上凝聚著人類物質和精神的豐厚成果。
大地何其廣袤,而山其實更壯闊。山的面積是陸地的三倍。山雖然以石為懷,卻從不嫌棄泥土,始終與泥土相依相伴。山雖然雄奇偉岸,卻甘願把泥土表露在自體周圍。人們贊嘆山之偉大,而山卻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峰巔。山因為有泥土,孕育了堅貞不渝的青松,青松以其蒼翠蔥蘢描繪著大山永遠不老的情懷。山正因為有泥土為伴,方襯出挺拔茂盛英姿勃發青春常在。
⑽ 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這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這道題出自《記金華的雙龍洞》課後練習,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版原句的短短兩句話用了4個「權小」字,就是為了突出小船的小。
這兩句話稍稍改動一點,變成「怎樣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下第三個人,是這樣的小船。」有什麼不一樣?一樣是寫小,多加兩個「小」呢?突出了突出了小船小的特點。這是作者親眼觀察到的。
(10)景觀小船擴展閱讀:
《記金華的雙龍洞》隨作者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中的景觀令人驚嘆。那奇妙的孔隙,奇特造型的石鍾乳和石筍,真不愧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觀。
《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採用了「移步換景法」。
作者寫他通過孔隙時的見聞和感受,如小到只能容納兩人並排仰卧的船,幾乎與他擦身而過的山石,表現出了孔隙的窄小。當然,孔隙的「小」是相對於外洞和內洞的寬大來說的。作者是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游覽的感受,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的,讀後讓人印象深刻,彷彿身臨其境。
表達了作者葉聖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