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共治
1. 如何做好"五水共治"工作
1、一是按照「規劃先行、摸清家底、明確重點、近期優先、有序推進」的思路,完善城鎮內澇防治、污水、供水、節水各項規劃,重點完善城市排(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13年年底全面啟動11個設區市和若乾重點城市防洪排澇綜合規劃編制,2014年3月完成審查,6月底前完成成果審批和備案工作。
2、二是重點解決城市防澇、城鄉供水一體化、二次供水管理等問題,完善水價、電價等聯動機制,合理確定污水處理收費標准和方法。
3、三是落實項目責任和時間節點要求,健全各級建設、規劃、水利、國土、民政等部門的分工協作、合力聯動的工作機制,將治水工程項目納入審批程序「綠色通道」,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和建設管理效率。
4、四是建立多渠道資金籌集機制,以地方財政為主、省級財政為輔,明確各地每年將3% 5%的土地出讓收入用於治澇,除從水利建設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外,省級財政設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方式鼓勵地方加大治水工作力度。
5、五是將治水各工程作為民生實事項目,納入省政府對各地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並對治澇和治污實行一票否決。加強對城市防澇、治污、供水等設施運行管理狀況的檢查督察。
6、六是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為城市治水工作建言獻策。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宣傳防治內澇、整治污水、節約用水等相關知識,增強群眾參與意識,提高自我防禦、自助自救能力。
(1)景觀共治擴展閱讀:
從經濟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資促轉型。治水的投資,就是有效的投資;治水的過程,就是轉型的過程。在最近幾年民間投資的意願下降、優質外資難引、政府投資受限的情況下,好的投資項目對保持有效投資增長至關重要。治水能夠為人民提供一大批優質項目,特別是水利工程項目,這對於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具有現實意義。
從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現代文明樹新風。水,不僅是資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歷來是興國安邦的大事。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燦爛的文明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除水害、興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觸及人們的靈魂,浸潤著人們的心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
2. 五水共治後對運河水質的影響有多少
一、什麼叫「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
「五水共治」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有哪些?
縣農辦: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充分發揮牽頭組織和綜合協調作用,承擔農村「五水共治」政策研究、督查檢查等職責。牽頭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
縣經信局:按照縣域功能區規劃,充分考慮水環境承載能力,加快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推進節水宣傳,淘汰高能耗。
縣環保局:配合做好「三級河長」制度深化工作;嚴格落實區域限批、限期搬遷、關停整改等措施,淘汰高污染產業;建立水環境聯動執法機制,開展聯合執法,從嚴從重查處環境污染案件,該關停的堅決關停,該行政處罰的一律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責任;加強交接斷面、主要河流和引用水源保護區的水質監測,加強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監督管理,確保工業廢水按標納管或達標排放。
縣住建規劃局:按照「適度超前、布局合理、一級標准、全面覆蓋」的原則,加快推進截污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區管網及配套泵站建設、改造和維護,加強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等,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
縣水利局:配合做好「三級河長」制度深化工作。強勢拆除侵佔河道水面違法建設。落實水面保潔,抓緊生態補水的論證工作。實施河道生態修復,定期清淤疏浚,改善河流水質,加快河道綠化,豐富河道景觀,減少水土流失,提升水文化。
縣農業局:深入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種植業測土施肥和農減量化控害工程,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推進畜禽養殖場的治理和搬遷,推行生態養殖小區建設,對廢渣、廢氣、廢水進行集中處置和綜合利用,實現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對已經治理的養殖場要進行深度治理,確保達標排放。
縣城管執法局:全面調查並推進第三產業餐飲行業整治,建成城區第三產業餐飲行業數字城管;以拆違促整治,堅決拆除沿河兩側的違法建設,做到應拆盡拆。
縣發改局:嚴把項目審批關,對嚴重影響水環境的建設項目一律停批。
縣公安局:加強對水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處和非法用酸的打擊力度;維護拆違秩序,做好安全保護。
縣財政局:統籌保障「五水共治」資金,完善多元投入機制
縣林特局:開展山林護育,對破壞水源地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打擊力度。
縣旅遊局: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旅遊項目監管,嚴控新上旅遊開發項目,已建的旅遊設施要限期達標整治。
縣工商局:取締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的。
縣供電局:對私拉亂接電源的,及時予以斷電。
縣查違辦:協調拆除違法建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