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灞橋十大景色

灞橋十大景色

發布時間: 2021-02-28 14:53:58

⑴ 灞橋風景的段落

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書>(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九秋<書>(九秋風露);勁秋<書>(悲落葉於勁秋);雁天<書>;旻天<書>; 旻序<書>(請尊對旻序,高宴有餘歡);陰中<書>(秋為陰中,萬物以成);白藏<書>

初秋; 新秋; 早秋; 頭秋; 小秋<書>;孟秋; 上秋<書>;仲秋;暮秋;深秋;清秋;晚秋;殘秋;季秋;寒秋<書>;凜秋<書>

解釋:

殘秋:秋之末尾。

寒秋:深秋。

季秋:秋之末。

孟秋:秋季開始的第一個月。

秋令:秋天。也指秋天的氣候。

秋收:秋季的收成。秋收季節。

秋景:秋天的景色。同義的有:秋色(秋色宜人);秋光(大好秋光)。「秋景」也作「秋收」解:今年秋景很好。

秋風:入秋後吹的風。秋風蕭瑟天氣涼。

金風:秋風。還有:商風<書>(商風肅而寒生兮);商飄<書>(歲暮商飄飛);寒商<書>(寒商動秋閨);鯉魚風(九月鯉魚風)閶闔風<書>

秋風蕭蕭;秋風蕭瑟;秋風瑟瑟;金風送爽 春花秋月;秋月春風;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雲秋月;天高雲淡;紅衰翠減;霜天紅葉;楓林盡染;一葉知秋;霜葉知秋;秋陽杲杲;丹楓迎秋;秋風紅葉;天高氣清;秋高氣爽;秋高氣肅;秋高馬肥;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穀飄香;無邊落木蕭蕭下;春華秋實

北雁南飛:雁是侯鳥,北方進人深秋時,雁便往溫暖的南方飛去。

寒蟬凄切:天冷蟬不再叫或低聲叫,發出的聲音凄涼悲切,象徵著深秋季節。例:「寒蟬凄切,冷雨初歇。」

金風送爽:金風,秋風。秋風送來涼爽,是仲秋以前的氣候。金,秋風吹拂過的樹葉都逐漸呈現出金黃色,繼而脫落、飄零。所以用「金」來形容秋風。也有的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演變,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秋風瑟瑟:瑟瑟,風吹物的聲音。秋鳳吹物發出瑟瑟的響聲,藉此表示秋天的景象。

秋高氣爽:秋天空氣清新,天也顯得很高很藍。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也常說成「天高氣爽」。例:「秋高氣爽,牛羊肥壯。」

天高雲淡:雲淡,指天空晴朗、少雲。天空晴朗,雲彩很少。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梧桐葉落:古代傳說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葉,叫一葉知秋。所以用「梧桐葉落」表示秋天來臨。

玉露生寒:晶瑩的露珠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相關詞語(Artsdome 匯編)

凋謝;凋;零;落;謝;凋零;凋落;凋謝;零落;飄零;枯;蔫;萎;乾巴;乾枯;枯黃;枯槁;枯乾;枯萎;枯朽;萎蔫

凋零:草木凋謝零落。「秋霜過後,草木凋零。」

飄零:花葉凋謝墜落。「黃葉驛零,已是深秋時節了。」也比喻遭到不豐,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枯黃:乾枯焦黃。「過了中秋,樹葉逐漸枯黃。」

一葉知秋,秋高氣爽 秋日肅殺 春露秋霜
秋扇見捐 春華秋實 多事之秋
秋高氣爽、秋水伊人、秋風過耳、秋竹有節、千秋萬代、平分秋色、一葉知秋、葉 落知秋、春花秋實
秋風蕭瑟天氣涼(三國魏·曹丕)、秋來處處割斷腸(唐·柳宗元)、秋月春風等閑度(唐·白居易)、秋聲無不攪離心(唐·杜牧)、秋風有意染黃花(宋·渭老)、秋風秋雨愁煞人(清·陶澹人)、秋菊有佳色(晉·陶淵明)、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宵月色勝春宵(唐·戎昱)、秋收萬顆子(唐·李坤)、秋水明凈而如妝(宋·戴熙)、秋氣堪悲未必然(宋·楊萬里)等秋收冬藏 春蛙秋蟬 金風玉露 明察秋毫 秋毫無犯 秋毫之末 秋風掃落葉 秋荼密網 望秋先零 葉落知秋 一葉知秋

⑵ 陝西省都有哪些風景名勝

  1. 華山風景名來勝區 (國家級) 華陰市

    2. 驪山源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 臨潼縣

    3. 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 宜川縣

    4. 黃帝陵風景名勝區 (省級) 黃陵縣

    5.寶雞天台風景名勝區 (省級) 寶雞市

    6.黃河龍門一司馬遷祠墓風景名勝區 (省級) 韓城市

    7.葯王山風景名勝區 (省級) 耀 縣

    8.鳳翔東湖風景名勝區 (省級) 鳳翔縣

    9.潘溪釣魚台風景名勝區 (省級) 寶雞縣

    10.香溪洞風景名勝區 (省級) 安康市

    11.柞水溶洞風景名勝區 (省級) 柞水縣

    12.唐玉華宮風景名勝區 (省級) 銅川市


這些都是值得去的風景名勝,出門旅行一般我找不到路就用手機地圖,你可以試試,下載個騰訊地圖就行,那樣就很方便,路線比較清晰,不管是步行還是坐公交都可以,有不知道的路就用地圖搜一下目的地,就能找到具體路線,通常我出門找不到路都是用地圖搜地點的。


希望解決你的問題,給人與善~升級需要您的採納!謝謝了!

⑶ 灞橋濕地公園的景色作文三百字

八月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和表姐騎著自行車去灞橋濕地公園玩。
灞橋濕地公園的柳樹可多了,那許許多多細細的枝條又綠又嫩。灞橋濕地公園來自於陝西省西安市,那裡還是個很著名的地方 。 我們 帶 著小狗白白和黃黃一起到濕地公園騎自行車,白白和黃黃在籃子里玩耍,一刻也停不下來,真可愛!
我們來到了荷花池邊,白白和黃黃就迫不及待地跑出來玩了。我和表姐也情不自禁地玩了起來。爸爸和媽媽在觀賞荷花,荷花散發出了一種淡淡的清香,讓人感到非常的舒服。
啊!這就是灞橋濕地公園。你喜歡么?要是有空的話,就可以去看一看那裡的風光美景了!

⑷ 描寫灞河的美句美文

《灞橋風雪圖》

年代: 宋 作者: 釋居簡

橋滑驢僵噤不嘶,詩窮弗死反窮詩。

華山出是吟疆土,更欲煩君寫倒騎。

《雪景四畫·灞橋騎驢》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飄飄風中雪,瀝瀝橋下水。

雪寒換清骨,水淺漱塵耳。

詩情散天壤,妙處乃在此。

得句欲似誰,岸梅是知己。

《灞橋待李將軍》

年代: 唐 作者: 長孫無忌

颯颯風葉下,遙遙煙景曛。

霸陵無醉尉,誰滯李將軍。

《請告東歸發灞橋卻寄諸僚友》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征徒出灞涘,回首傷如何。

故人雲雨散,滿目山川多。

行車無停軌,流景同迅波。

前歡漸成昔,感嘆益勞歌。

詩詞《沁園春灞橋》
沁園春

陸游

粉破梅梢,綠動萱叢,春意已深。

漸珠簾低卷,筇枝微步,冰開躍鯉,林暖鳴禽。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濁酒一尊和淚斟。

憑欄久,嘆山川冉冉,歲月駸駸。

當時豈料如今。

漫一事無成霜鬢侵。

看故人強半,沙堤黃閣,魚懸帶玉,貂映蟬金。

許國雖堅,朝天無路,萬里凄涼誰寄音。

東風里,有灞橋煙柳,知我歸心。

關於灞橋飛雪的詩句
應該是「灞柳飛雪」吧。人們在 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象冬日雪花飛揚(來自網路),遂有此名。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鳴鞭落日禁城東,渭水清煙灞上風。都旁柳陰回首望,春天樓閣五雲中。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好風倘借低枝便,莫遣清絲掃路塵。

柳永《少年行》:「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翠楚宮腰。」

朱集義關中八景(詩畫)中》,題「灞柳風雪」雲:「古橋石板半傾欹,柳色青青近掃眉,淺水平沙深客恨,輕盈飛絮欲題詩」。

韋應物《東郊》:「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李白 灞橋送別詩
灞陵行送別

作者:李白

原文: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黃鸝愁絕不忍聽。

灞橋折柳相送的詩
唐代,折柳送客之風最盛,當時長安東有灞水,兩岸多柳,灞水之上灞橋, 是長安東去洛陽等地的必經之路。唐人送客至此,都折柳而別。

裴說《柳》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曲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羅隱《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由這些詩中可見,當年長安灞橋折柳送別盛況可窺一斑。

杜甫 灞河詩句
折柳贈別始於漢朝,亦是我國流傳甚久的送別習俗。據《三輔黃圖·橋》記載:「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在都城長安東門外有座灞橋,灞河兩岸柳樹成行,被世人稱之為灞橋柳,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送別離長安東行的親友故舊,多在灞橋停步告別。 這里的岸柳排排,柔絲盪盪,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諧音,折柳贈別,既表達依依不捨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鄉,宛如柳木隨遇而安、發展壯大。到了隋、唐時期,折柳贈別更為盛行,在文學作品中經常記述這種習俗。隋朝的《送別》詩這樣寫道:「楊柳青青著地重,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對折柳贈別之情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灞橋不知送別了多少離別情,日久天長,灞橋被人們改稱為「情盡橋」、「斷腸橋」。

猶酣新豐酒,尚帶灞橋柳是誰的詩
是「猶酣新豐酒,尚帶灞陵雨」吧,出自韋應物《相和歌辭·相逢行》

《相和歌辭·相逢行》

唐 韋應物

二十登漢朝,英聲邁今古。適從東方來,又欲謁明主。

猶酣新豐酒,尚帶灞陵雨。邂逅兩相逢,別來問寒暑。

寧知白日晚,暫向花間語。忽聞長樂鍾,走馬東西去。

⑸ 寫灞橋區風景的作文

八月的一天,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制和表姐騎著自行車去灞橋濕地公園玩。

灞橋濕地公園的柳樹可多了,那許許多多細細的枝條又綠又嫩。灞橋濕地公園來自於陝西省西安市,那裡還是個很著名的地方 。 我們 帶 著小狗白白和黃黃一起到濕地公園騎自行車,白白和黃黃在籃子里玩耍,一刻也停不下來,真可愛!

我們來到了荷花池邊,白白和黃黃就迫不及待地跑出來玩了。我和表姐也情不自禁地玩了起來。爸爸和媽媽在觀賞荷花,荷花散發出了一種淡淡的清香,讓人感到非常的舒服。

啊!這就是灞橋濕地公園。你喜歡么?要是有空的話,就可以去看一看那裡的風光美景了!

⑹ 灞橋一般有什麼象徵意義

灞橋位於長安城東抄12公里處的灞襲河上面。古代長安人向東送行,往往以灞河為界,送人出長安城到灞河後就要在灞橋上分別了。 若是在古代長安,這個地方應該是一派柳色空朦,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似冬日雪花飛揚。到了隋唐,這里已是「柳色如煙絮如雪」的風景名勝之地了。於是「灞柳風雪」作為灞橋一道獨特的景緻成為「關中八景」之一。此後,以「風雪」作為比喻,成為詩人們詠柳的一種常用手法。 按照《西安府志》的記錄,當年灞橋兩岸,築堤五里,栽柳萬株,遊人摩肩接踵,是長安十分壯觀的景象。當時,在灞橋旁還設有灞亭,供人話別。起身告別時,人們折柳相贈。 折柳與送別相聯系,最早出自《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柳與「留」諧音,折柳贈別,表達出對親人、朋友的戀戀不舍。美麗的景色令人留戀,而楊柳低垂也使灞橋成為最有詩意的送別的橋。

⑺ 西安的著名景色

【西安旅遊簡介】
西安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著名的世界歷史名城。從100 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藍田猿人,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半坡村,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眾多王朝在此建都,歷時 1100 多年。難怪「秦中自古帝王州」!在漢唐時期,西安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人口最早超過百萬的國際大都市。「西羅馬,東長安」是西安在世界歷史地位的寫照。

西安還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辟了以長安為起點,聯結歐亞大陸的通道「絲綢之路」。從此,中國的使臣、商賈和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使節客商往來絡繹不絕,中外商業貿易迅速發展,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友好往來不斷加深。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跡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全省境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54 處,其中陝西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9 處,陵墓 8822 處,古遺址 5700 余處,文物點 21100餘個。秦始皇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跡,西安古城牆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城牆遺址。近年,漢陽陵的開發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轟動,其出土的裸體彩俑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市內有 6000 多年歷史的半坡遺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塊、被譽為石質歷史書庫的碑林博物館;文物儲藏量全國之最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譯經之地大雁塔;西北歷史最長的清真寺化覺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邊的華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黃帝陵;漢武帝劉徹之墓漢茂陵;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釋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處法門寺,唐大明宮遺址等馳名中外的景點。自然景觀峭拔險峻,獨具特色,境內及附近有西嶽華山、終南山、太白山、王順山、驪山、樓觀台、輞川溶洞等風景名勝區,更有周邊的森林公園十餘個。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近年來,西安旅遊業發展迅猛,旅遊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業已成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西安市還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綜合介紹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臨潼縣城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始皇兵馬俑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及具影響力。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俑陣經發掘對外開放後便轟動世界。1978年,前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從此秦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發掘情況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三個坑成品字形,總面積22780平方米,坑內置放與真人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餘件。三個坑分別定名為一、二、三號兵馬俑坑。

·一號坑
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餘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坑東端有三列橫排武士俑,手執弓弩類遠射兵器,似為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手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在11個過洞里排列成38路縱隊。南北兩翼的後衛部隊。

·二號坑
二號兵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東,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大致可分為弩兵俑方陣,駟馬戰車方陣,車步、騎兵俑混合長方陣,騎兵俑方陣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共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0多輛,並有大量金屬兵器。

·三號坑
三號兵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它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似為統師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4 馬1 車。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155.htm#1

⑻ 陝西的八大景有哪些

陝西的八大復景分別是制華岳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鍾、咸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關中八景,所在地長安,又名長安八景,是八處關中地區著名的文物風景勝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塊碑石,用詩和畫的形式描述了關中地區的錦綉河山。這塊碑石刻於清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碑面書、畫、詩為一體,分十六格,一景一畫。


(8)灞橋十大景色擴展閱讀:

關中八景之說形成於明、清。其命名,有些是文人學士賦傳記勝,有些則是民間傳說。

西安碑林中有一塊碑石,用詩和畫的形式描述了關中地區的錦綉河山。

碑面書、畫、詩為一體,分十六格,一景一畫,即「華岳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鍾、咸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西嶽華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東120公里的華陰市南。北瀕黃河、南依秦嶺,奇峰突兀、巍峨壯麗,以「險、奇、峻、絕、幽」而名冠天下。

驪山位於陝西臨潼區城南地區,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嶺東端的一個支脈,海拔800米,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系秦嶺山脈一個支峰,最高峰仁宗廟海拔1256米。

⑼ 誰知道灞橋6000年來的歷史人物和文化風光——-——-四萬 十萬一千萬火急

歷史人物:
灞河為長安八水之一,發源於秦嶺藍田縣的藍谷之中,匯納於古代長安風景勝地——輞川西漳澗而北流,穿過灞陵原谷地,橫貫長安東郊,西北流滻水匯入,又北流注入渭水。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灞河「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秦穆公為了顯示稱霸西戎的武功,連河名也帶上了霸權色彩。然而後世的地理學家似乎不願承認這個事實,不經意地在霸字前加了一個三點水,而成了灞水。從此,長安東部就形成了一種「灞」字文化,如「灞城」、「灞上」、「灞陵」、「灞頭」、「灞橋折柳」、「灞柳風雪」、「灞橋傷別」等等,都與灞水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作家陳忠實寫過的「白鹿原」,古來是稱作「灞上」的,還叫「灞陵原」,以漢文帝的陵墓而得名。《史記》上說:「帝治灞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就其水名以為陵號。」漢文帝劉恆是漢朝的第三代皇帝。呂後死,周勃等人平定了諸呂之亂,劉恆在漢惠帝絕嗣的情況下迎立為漢家天子。他在位二十三年,崇尚節儉,體恤民苦,致使社會穩定、國泰民安,與後來的漢景帝一起開創了較長時間的太平盛世局面,史家稱為「文景之治」。灞陵原正是他的無字碑。

宋代京都東移,過往灞橋的文士學子大大減少,但這里折柳送別的習俗相沿不輟,其中以柳永《少年游》詞里的描繪最為動情:「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還有賀鑄的《連理枝》:「想灞橋春色老於人,恁江南夢杳。」明人徐復祚《紅梨記·再錯》也說:「則看他迎風襲襲,籠煙裊裊,腸斷灞橋濱。」然而到了清代,文人們離別相送似乎已沒有了折柳的習慣,騎射民族從來就不欣賞這種一段柳枝牽就的兒女情長。因此,灞橋在他們的視野里變得逐漸緲遠。乾隆皇帝四巡東北、六下江南、九進曲阜,卻很少涉足關中,因為那裡是漢唐時代的輝煌,終究尋不出一絲衣錦還鄉的樂趣。慈禧太後倒是臨幸過灞橋,但那是危急之際逃難陝西途中,是過也得過,不過也得過的不得已。清王朝在她手中早已是灞陵原上的西風殘照、古道音塵了。

撫摩斑駁古銹的橋欄,我的眼前忽閃過許多清晰且模糊的畫面。它告訴我,灞橋不僅僅是傷別,還有更多的壯舉與悲歌—— ——戰國末期,秦王政掌權,大將王翦東出伐荊,三軍浩盪直指潼關,秦始皇親自送行到灞橋,表現了一代雄主統一中國的偉志。 ——公元前227年,高漸離擊築,荊軻賦《易水歌》而別,過灞橋入咸陽刺秦不成被殺。荊軻遂成為戰國游俠的代表人物。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率軍由武關經藍水一路破秦,從灞橋西入咸陽,秦王子嬰在函谷關內雖有數十萬兵力,但還是素車白馬,「銜璧迎降於軹道旁」。 ——漢時灞橋上設有稽查亭,檢查來往行人。一夜,被「貶為庶人」的大將軍李廣獵歸路過此橋,喝醉了酒的灞陵尉攔住不準過去。李廣的隨行人員說:「這是原李將軍。」灞陵尉並未買賬:「今將軍也不得夜行,還說什麼原將軍!」李廣無奈,只得在橋頭的稽查亭過了一夜。後來李廣官復原職,漢武帝拜其為右北平太守,走馬上任時,特向武帝要求灞陵尉與他同去。待灞陵尉一到軍中,即尋機殺之。看來,威名赫赫的飛將軍也難免小肚狹腸。這件事後來讓司馬遷寫在了《史記·李將軍列傳》中。 ——東漢末年,長安大亂,帝都百姓紛紛由灞橋東逃他鄉。著名文學家王粲在逃出長安後,曾站在灞陵岸上回首長安,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哀詩》,然後從灞陵岸古道南奔荊州。 ——灞橋的東邊,就是舉世聞名的驪山華清池。唐時楊貴妃「溫泉水滑洗凝脂」,灞橋上,年年龍鳳輦,皇帝與皇妃哪裡會想到人間的傷別? ——公元880年末,黃巢起義軍佔領臨潼,唐王朝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帶領文武官員數十人到灞橋向起義軍「迎降」。隨後,黃巢起義軍浩盪過灞橋進長安。 ——1936年末,「西安事變」前,愛國學生為了表達至死不渝的抗戰決心,平躺在灞橋上,擋住張學良從華清池開往西安城的小汽車,要求他當眾表明抗戰心跡,否則寧可被汽車壓死在灞橋上。 ……

文化風光:
灞河為長安八水之一,發源於秦嶺藍田縣的藍谷之中,匯納於古代長安風景勝地——輞川西漳澗而北流,穿過灞陵原谷地,橫貫長安東郊,西北流滻水匯入,又北流注入渭水。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灞河「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秦穆公為了顯示稱霸西戎的武功,連河名也帶上了霸權色彩。然而後世的地理學家似乎不願承認這個事實,不經意地在霸字前加了一個三點水,而成了灞水。從此,長安東部就形成了一種「灞」字文化,如「灞城」、「灞上」、「灞陵」、「灞頭」、「灞橋折柳」、「灞柳風雪」、「灞橋傷別」等等,都與灞水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作家陳忠實寫過的「白鹿原」,古來是稱作「灞上」的,還叫「灞陵原」,以漢文帝的陵墓而得名。《史記》上說:「帝治灞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就其水名以為陵號。」漢文帝劉恆是漢朝的第三代皇帝。呂後死,周勃等人平定了諸呂之亂,劉恆在漢惠帝絕嗣的情況下迎立為漢家天子。他在位二十三年,崇尚節儉,體恤民苦,致使社會穩定、國泰民安,與後來的漢景帝一起開創了較長時間的太平盛世局面,史家稱為「文景之治」。灞陵原正是他的無字碑。
「灞」字文化中,最著名的當屬灞橋。野渡無人舟自橫——在中國,水是一種景觀,甚至是一種哲學,而非路的延伸。南人舟楫,北人架橋。由舟楫而進化為橋,標志著科學水平及生產力的提高。 灞水上何時有橋,史無確切記載,只知到了西漢時這里才建起了木橋,地點在今橋西北十餘里處。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橋水災,王莽認為不是吉兆,遂將橋名改為長存橋。名曰長存,以後卻在宋、明、清期間先後幾次廢毀。不過南北朝時期的《三輔黃圖》和《水經注》都說到了「灞橋」,可知已經恢復舊名了。到了隋文帝開皇三年,也就是公元583年,又在今橋稍北處建了一座石橋,形成南北兩橋。 中國人造橋的本事是很大的。華夏的橋鄉應在南方而非北方,當以河網如織的水鄉紹興為最。今日紹興市共有橋梁一萬零八百一十九座,是舉世獨一無二的「萬橋市」。以多橋著稱的水城威尼斯,每平方公里建橋不過0.66座,而紹興市境內每平方公里竟有橋31座。其中古橋有廊橋、亭橋、塘橋、閘橋……等等,功能與造型各異,有的橋梁還可以搭戲台,船家在舟中、耕家在岸上,都可一覽興亡故事與人間種種恩愛情仇。難怪曾孕育出《梁山伯與祝英台》之千古絕唱的江南水鄉人,不屑一顧美國電影《廊橋遺夢》里那條歪歪斜斜的爛木橋,朽木之側如何能擦出愛情的火花?然而中國最知名的橋卻都是在北方而不在南方,比如趙州橋,那是世界橋梁史的一座「宗祠」,它的雙拱造型,至今仍為各國的橋梁工程師所沿用。當年灞橋的設計水平應不在它之下,1994年考古發掘證實古灞橋始建於隋初,廢棄於元,為中國已知年代最早、規模最宏偉、橋面跨度最長的一座大型多孔石拱橋。考古學家還在橋拱腹中清理出瓷器等一批隋至元各時期的填充物,此事曾列入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宋以後,灞陵舊道和秦漢故橋都荒廢了,南橋因灞水東徙,被擱置在平陸上。元朝時,山東堂邑人劉斌重建石橋,位置大約就是現在灞橋這個地方。據《關中勝跡圖志》說,此橋15孔,闊24尺。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陝西巡撫畢沅重建橋,但已非過去規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巡撫楊公恢才按舊制又加建造。橋長380米,寬7米,旁設石欄,橋下有72孔,每孔跨度為4米至7米不等,橋柱408個。同治十三年(1874),又用巨石改建,長150丈,闊三丈。可惜的是這座橋在1957年被拆除,就像當年北京、西安拆除古城牆一樣。人類就是這樣在一個怪圈中生活,不斷地為自己豎立文化豐碑,又不斷地毀滅這些文化豐碑,然後再回過頭來撥亂反正,最後懷著一種朝聖的心情去憑吊永遠也難以復原的廢墟。遺憾的是古灞橋連廢墟也不復存在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灞橋只不過是20世紀50年代修建的鋼筋混凝土橋。

若是你有更多的興趣了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http://ke..com/view/107799.htm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