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鄉野美景畫

鄉野美景畫

發布時間: 2021-02-28 19:03:36

① 第4,5段用不少筆墨描寫了山岡的景物,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現代文閱讀中常見的關於段落作用的題型之答題技巧 (一)開頭段的作用 一、如開篇點題,首段作用:總括全文,點明主旨,或者表達與主旨相關的某種感情。 例:廣東卷《壺口的黃河》:文章開頭從「中國的水」寫到黃河,再寫到「壺口的黃河」,這樣安排有什麼作用? 在中國看水,看中國的水,最好到黃河。九寨溝的水顯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點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裝飾物。也許,中國的水應是黃色的,和我們中國人的皮膚一樣;而黃河也只有到了這兒,才成了真正的黃河! 答案: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突出壺口的黃河最有「中國味」,點明主旨,總領全文。 二、如開篇沒點題,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與下文形成對照,或為下文做鋪墊。 例:山東卷《溯源》第一吧題:文章用鮭魚的溯源開頭,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有一種鮭魚,幼小時,成群游出河源地帶,順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後,又成群溯流而上還歸河源,在那裡交配、產卵,力竭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撓,鮭魚總是捨命克服。有時溯至斷岩,便從水中騰躍入空,直到躍越岩上的河段,繼續溯流歸源,回到原產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傳遞了生命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後,幼魚又重復著同樣的出海、溯源和回歸。 我從電視上看到有關鮭魚的報導,真是看得我驚心動魄。到底是什麼促使鮭魚回歸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 人呢?人又何嘗不然? 答案:通過比較,引出下文人類的歸本還源 三、如開篇景物描寫,首段作用:結構上,它起鋪墊作用;景物描寫上看,勾勒環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氣氛。 例:0漆廣東卷《泥濘》:文章在開頭花了不少筆墨描寫雪,這樣寫有哪些作用? 北方的初春是骯臟的,這骯臟當然緣自於我們曾經熱烈贊美過的純潔無瑕的雪。在北方漫長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場又一場的雪,它們自天庭伸開美麗的觸角,纖柔地飄落到大地上,使整個北方沉淪於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中。…… 然而春風來了。春風使積雪融化,雪在這時候將它的兩重性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它的美麗依附於寒冷,因而它是一種靜止的美、脆弱的美;當寒冷已經成為西天的落霞,和風麗日映照它們時,它的醜陋才無奈地呈現。…… 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 答案:突出了雪美麗與醜陋的兩重性,為泥濘的出現作鋪墊(從寫熱愛雪到熱愛泥濘)。 四、如開篇連續發問,首段還兼有引人入勝或發人深思的作用。 例:《峭壁上的樹》:文章在開頭連續發問,這樣寫 有什麼作用? 是為了擺脫那飢寒交迫的日子,你才無可奈何地跳下懸崖?是為了免遭那被俘的恥辱,於彈盡糧絕之後你才義無反顧地投落這峭壁? 那一天你確實跳下來了,像俯沖搏獵的雄鷹,像劃破靜夜的流星。然而,你並沒有死,一道峭崖壁縫救助了你,一捧貧瘠的泥土養育了你。生根、發芽、長葉……從此,你就在這里安家落戶,日日夜夜,年年歲歲,終於頑強地活了下來,長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風景。這便是故鄉那座大山的懸崖峭壁上的一棵搖曳在我記憶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棗樹。 五、如開篇連續感嘆,首段還兼有強烈的抒情作用。 例:《野菊花》:文章的開頭有什麼作用? ①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②有誰見過這般豪放壯烈的花雲?有誰聞過這么沉鬱凝重的葯香?那樣潑潑辣辣地開。一簇一簇,一灘一灘,一坡一坡,燦爛輝煌!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無悔的性格和氣質。 ⑦她不禁錮自己…… ⑧她不固守現狀…… 答案:它不僅總括全文,開篇點題,而且表達了作者的驚喜之情和對野菊花的贊美之情。 (二)結尾段的作用 ①一般是總結全文,照應題目,點明主旨,深化中心,呼應開頭,或兼而有之。 ②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 ③也有暗示主題或者強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解題思路: (一)結尾段與開頭、題目比照,尋找結構關系: 照應題目、呼應開頭(首尾呼應) (二)結尾段與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關系: 總結全文、點明主旨、暗示主題、深化中心 (三)結尾段表現作者的情感。 例:結合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分析最後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陸分) 明月清泉自在懷 賈平凹 (首段)讀王維的《山居秋瞑》時年齡還小,想像不來「松間明月」的高潔,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麼樣。母親說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風景畫,要我好好背,說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雖將詩句背得滾瓜爛熟,其意義依然不懂。什麼空山、清泉、漁舟這些田園風物也只是朦朧,而鄉野情致則更模糊了。 (尾段)「明月松間照」,照一片嫻靜淡泊寄寓我無所棲息的靈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細浪淘洗我勞累庸碌之身軀。浣女是個好,漁舟也是個好,好的質地在於勞作,在於獨立,在於思想——這是物質的創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答案:(一)進一步解悟並引申了《山居秋暝》的詩意,並借浣女和漁人的活動,說明了精神的空靈來源於物質的創造和人格的獨立。(二)照應了題目,升華了主旨。(內容四分,形式二分) (三)中間段的作用 一、比較短,作用:承上啟下(過渡)。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內容。 例:0漆江西卷《泰山很大》第一漆題:「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描寫泰山是很困難的。它太大了,寫起來沒有抓撓。三千年來,寫泰山的詩里最好的,我以為是《詩經》的《魯頌•閟宮》:「泰山岩岩,魯邦所詹。」 …… 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徐志摩寫泰山日出,用了那麼多華麗鮮明的顏色,真是「濃得化不開」。但我有點懷疑,這是寫泰山日出,還是寫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會這樣寫。周作人大概根本不會去寫日出。 我是寫不了泰山的,因為泰山太大。 …… 答: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承上啟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對上文不同文人所寫泰山的歸結;另一方面它開啟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認為寫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進而轉入對泰山封禪的敘寫。 二、比較長,描寫的是選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擴展思路,豐富內涵,具體展示,深化主題或照應前文。 如:全國卷《鄉土情結》第三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這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內涵,不可一概而論,卻都是時代浮沉的倒影,歷史浩盪前進中飛濺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我們第一代的華僑,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兒育女,卻世代翹首神州。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都作了慷慨的奉獻。香港蕞爾一島,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之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踴躍輸將,表示休戚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 答案:①把鄉土情結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豐富並深化了鄉土情結的內涵;②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應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題得到深化。 三、如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作用:襯托(或烘托、鋪墊)。如不一致,作用:反襯。 如:全國卷《痛哭和珍》第一9題:「作者在痛哭和珍時,也寫到自己。她是怎樣寫自己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和珍,我不願意你想起我,我只是萬千朋友中一個認識的朋友,然而我永遠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勞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給與我的熱力和溫情。 ……雖然我們不要求人們的同情,不過這些寒心冷骨的話,我終於不敢聽,不敢聞。自你死後,自這大屠殺閉幕後,我早已丟失了,嚇跑了,自己終於不知道究竟去了哪裡。 答案:以自己的渺小襯托出和珍的偉大,以自己的膽怯襯托出和珍的英勇無畏。」 (四)修辭類 針對修辭手法的命題,首先要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在答題時明確其用的修辭手法,並根據要求回答它的作用。一般說來,不同的修辭手法有不同的作用, (五)引用古典詩文或格言的作用 • 插入傳說、史實一般是為了反思歷史,以古證今或借古諷今。如果前後有總括性語句或總結性語句, 那麼,插入部分往往就具有例證的作用。 • 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為了引出下文的議論或抒情,所以在結構上往往具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同時還在內容上具有深化或啟迪作用,一般表示對生命、生活或事業的積極而深入 (六)引用古典詩文或格言的作用 • 從論證的角度分析,引用詩文格言屬於引證法, 一般具有論證觀點、闡明事理的作用。 • 此外,引用史實和古詩文,還有豐富文章的內涵、 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七)、以某一物象作標題的作用 • 在寫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標題,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二是象徵某種哲理,表現某種情思。三是引出話題的作用。 四是照應開頭或結尾,或與之對比。五是表達主旨,深化主題

② 看這張圖片寫風景作文【160字】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來。觀「孝」這個字,老在上,字在下,古人造的何止是字,而是給人類定下了一個規矩,這就是孝的內涵,連孝的英文也是filial piety 也是孝順 虔誠的意思,這更體現了不僅僅是國人,就是全世界都懂孝的內涵。
中央一套有一個電視節目「最美孝心少年」,有一個故事,主人公叫黃鳳,本來是幸福美滿的家庭,結果爸爸打工時從樓上摔下來,脊柱摔斷了,從此下身癱瘓,黃鳳帶著家裡僅有的27元錢,推著板材去500公里以外的上海,結果不能醫治,從此這個年僅6歲天真可愛活潑的小女孩稚氣ide肩上扛上了巨大的擔子,但她並未放棄,而是堅持了10年,從此年復一年的重復著一樣的動作,每晚起來翻身,中午早早給爸爸煮飯……還有許許多多感動人心的故事等待我們去發現……
想想看,們我們身邊是不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永遠報答不僅,但,如何孝敬?——買房子,汽車?不,孝敬父母要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通過樹立新時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風尚,弘揚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弘揚勵志成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

③ 描寫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

村口排列著大大小小的麥秸垛,垛頂的雪還沒有完全融化,遠遠望去似一頂頂野蘑菇,不規則地簇擁在村頭的樹林里。麥秸垛是鄉村的名片,詮釋著庄戶人家的殷實和富足。麥秸垛是鄉村的大戲台,發生在它周圍的場景活脫脫一幅幅鄉村風俗圖。
鄉村的田園生活不用問自然是好的,伴著山川、河流、炊煙,那美是城市不能及的。比起城市的追追趕趕,還是喜歡在鄉村看莊稼每天都在長高。沒有種過莊稼的人是體會不到的,自然怪不得你。我曾經種過汗菜,那時十來歲,種菜是為跟大人一樣體現勞動價值。我家旁邊有一小塊土,我扛來鋤頭有模有樣的挖起來,在一個雨天種上汗菜小秧苗,總共才不到十棵,確載滿了我的期待與快樂,從種下的一刻起,它們就成了我的牽掛,澆水、施肥、除草,每天看它們好幾次,有時候乾脆蹲在那裡一看就是好半天,彷彿能看到它們在長高,能聽到它們鑽出土壤的聲音,能感覺到它們在歡樂地允吸大地的養分,在雨露的滋潤下,在春風的吹拂下快樂生長。

清晨我走出家門,天已放晴,東邊的天空依然是滿天的雲,太陽躲在雲層後面,灑下縷縷金光,映成一片緋紅的朝霞。路面上濕漉漉的,低窪處的積水映照著灰藍的天和灰暗的雲。雨後的空氣異常清新,我舒展著酸痛的身軀,緩步來到郊外。

連日的大雨讓小河的水都漲的滿滿的,河岸邊高大的白楊樹經暴雨洗滌後,翠綠的葉片濕漉漉的,它們在雨後變得安靜起來,不再理會時時襲來的輕風。村裡人家黑色的瓦屋頂上全籠罩著一層淡淡的煙霧,偶爾會有一串狼藉不堪的泥腳印從田野深處一直延伸到門口的竹籬笆外,籬笆里開著幾株猩紅的指甲花,幾只麻雀抖動著濕漉漉的羽毛在籬笆外跳來跳去。

田野也是一片煙雨濛濛,麥收過後,勤勞的村民早已在地里種下了黃豆;豆苗兒才尺許高,下面的綠葉剛剛長成,頂部的嫩葉又悄悄萌發,層層疊疊的綠葉給黑土地地披上了新裝,使整個田野都淹沒在這綠色的海洋里。綠野的深處幾位村民正在除草,他們在霧氣濛濛的碧野中忙碌,卻不知我這個逃離都市喧囂的人正在一邊把他們當一幅畫來欣賞。此情此景讓我不禁想起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詩: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白露沾我裳。衣沾不足惜,但與願無違。可以想像這位山水田園派的鼻祖詩人孤芳自賞、悠然自得的心境。我想此刻每一個種豆的農民都體會著當年陶淵明的心境,勞動之中有真快樂啊!

豆田的旁邊有時會出現一塊菜地或玉米地。菜地里常見的是番茄,大大小小的番茄泛著紅暈把綠枝壓彎了腰,圓潤、飽滿的番茄帶著幾分如同十四五歲的少女般的青澀,也許中午似火的驕陽一會兒功夫就能把它們曬成誘人的紅彤彤的顏色來。

④ 西方風景畫和中國風水畫在出現時間、材料、表現方法等方面有什麼異同

風景畫是landscape,過去認為它最早是從德語過來的,後來變成英語的landscape,表現的是風景、山川、河流這些內容。其實西方人寫的美術史裡面把我們的山水就叫做landscape,所以中國的山水和西方的風景是一個概念。中國人之所以叫山水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就是所謂的「仁智之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兩者擱在一起的時候,「山水」聽上去可能更符合中國人對風景的理解。但是如果一定要去追究的話,其實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大於差異。
很多人對西方的風景畫可能有誤解,認為風景畫就是地質畫,是簡單的復現。其實不是,它起初是具有很強的人文精神的,是理想化的一種風景,有當時的人文主義者對自然山川的理解。雖然工具上有差異,但兩者在內涵和精神追求上基本上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講兩者有著更多的相似之處。只不過西方的風景畫興起相對中國較晚——中國山水畫理論在魏晉時期就有了,隋唐時期有李思訓、王維,五代宋時達到高峰期,山水畫成為中國繪畫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門類。西方的風景滯後一點,很長一段時間風景作為主題繪畫的陪襯出現的,比如一個人物和具體的事件,背後是風景,背景和人物之間有一定的關系或者暗示發生的地點,背景實際上是對主題人物的說明,說明人物的人格,比如說高尚的人物背後的背景是什麼樣的等等。最早的風景畫是16世紀初的一個叫阿爾特多佛爾(Albrecht Altdorfer)的一個德國畫家創作,後來由尼德蘭人繼承,他們的作品裡大量表現風景。17世紀的時候風景畫真正獨立出來。為什麼形成呢?因為大家對風景的喜愛,這種對風景的喜愛一方面是大家對自然的關注,另外一個方面是因為城市化,城市化導致人們對城市生活不滿,他們更希望在鄉村鄉野自然環境中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當然在西方的藝術史中,從文藝復興以來,風景一直被認為是次一級的畫種,最重要的是歷史畫。但是畫家們有意識地在風景畫中灌注其他內容,比如英雄式的風景,洛蘭和普桑的一些作品就將古希臘的故事加在風景裡面,風景中的故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多的看到是自然風景的表現,很多人認為這也是風景畫的凸顯。還有一種是田園牧歌式的風景,這種風景更多強調的是風景跟田園詩之間的關系。早期的西方風景畫跟中國山水畫緣起接近,有一種移情作用在裡面,讓觀者有一種心靈的舒暢,宗炳在《畫山水敘》里就說山水可以暢神,後來才比德於物,將山水象徵高潔,成為知識分子和文人的精神家園,所以東西方的山水風景其實是一體的,都融入了對自身文化的理解。
從實踐的角度談一下對於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之間的理解。
這個過程伴隨著兩種不同的文明,或者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進程,有的時候相同,有的時候相異。從藝術精神上的永恆角度講,大家的精神訴求應該是比較一致的。但是從寫生和觀察、表現自然的角度,我覺得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宇宙觀、審美觀導致了各自在面對相同的事物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表現,這在黃山寫生對話中體現得比較清楚。我自己覺得有兩點,一個是相對於我們的東方山水而言,西方的風景更側重於視覺的體驗;相對於西方的風景而言,中國的山水畫更側重心裡的感受和體驗。所以這就導致了最終的風景畫和山水畫呈現的結果不一樣。第二點,我認為西方的風景畫可能更多地把視覺建立在科學的觀看和研究基礎之上,透視、結構、空間關系,特別是三維空間在平面畫布上,中國山水畫可能更多的建立在人文哲學觀的基礎上,而不是西方的自然科學價值觀基礎上,所以我們中國的山水畫在最終呈現的時候更多的象徵意義大於現實意義。我說現實是指視覺中的現實,西方的風景畫在這一點上更多的側重於相對客觀的描寫,由於上面說的這兩點原因的不同,所以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自然寫生的時候是藝術創作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當面對黃山的雲峰、樹木以及整個境界的時候,會覺得手中的材料、紙張或者顏色,作用特別小,很難用來去捕捉或者記錄。我自己學習繪畫更多的還是了解了關於西方風景畫的觀察表現方法,這樣的方法在黃山上很難有效——當一片雲彩飄過來,你在雲裡面逐漸地再次看清,你先前看到的對象以已經跟現在看的不一樣了,這對於寫生而言非常大的挑戰。我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黃山的精神性的象徵上,在琢磨什麼是黃山的特點,什麼是黃山的精神性的東西,嘗試著用筆去表現它,這個時候我發現寫生的性質有點變了,它既不是東方的山水畫的寫生,又不是西方風景畫意義上的寫生。我想對於現代畫家到黃山上寫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特別是中國的畫家不可能像古人那樣游遍名山大川,也不可能像西方風景畫那樣畫一種傳統風景畫,我想兩邊都做不到,只可能做出自己應有的判斷和選擇。

⑤ 山野美景作文有什麼。

說變就變,雨點「沙沙」地輕輕落到地面上。透過朦朧的雨簾向遠處眺望,山上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嫩綠的小草盡情吮吸著甘甜的雨露,接受著雨水的「洗禮」,彷彿精神了許多。瞧,小花露出柔和的笑臉,在風雨伴奏的交響樂曲聲中翩翩起舞。還有那五顏六色的蝴蝶,在花叢中悠閑地飛來飛去,就像點綴在花海之中的幾分活力。再往遠處看,一排排筆直的大樹,好似守衛的哨兵。每一片樹葉上彷彿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跳動,讓人覺得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置身於這樣一幅美妙絕倫的畫面之中,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發出「連山林綠真成海,滿地鮮花勝似春」的感嘆!

⑥ 秋天來了山野就是美麗的圖畫一課四種景物是什麼

梨樹、蘋果、稻海、高粱

⑦ 鄉村田園風光

美麗的鄉村

清新的空氣在是別在鄉村的一枚徽章。

城裡人能夠享受到什麼清新空氣?即使偶爾感觸到遠遠天邊襲來的柔風,但卻夾雜著無數嗆鼻抑或令人近乎窒息的莫名氣味,並充盈於各種噪音之中,磨損於光怪陸離的燈光之間,稍縱即逝在叢林般的鋼筋水泥高樓之間,不過像爛泥塘里散發的一陣氣味,丟棄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鄉下的人喜歡盯著烈日走,在地里背朝著青天白日默默地揮汗。他們手捧著黃土有時不免臉上盪漾著一絲無奈,但他們酷愛著他們苦苦守著的熱土,在那裡不停勞作感到樂此不疲。他們一旦丟棄一寸土就心裡不是什麼滋味,甚至很小心眼的為此爭執起來。因此,我們看到一些在鄉下經營農作物致富的老鄉很少搬到城裡去住,也不是因為這些人沒有能力在城裡買到地皮和房子,而是他們不願離開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美麗的鄉村土地里有他們不朽的希望,每一塊泥土每一顆沙礫都堆積著他們幾代人的感情。

相比之下,城裡人對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感情和鄉下人對他們居住的對鄉村的感情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城裡的許多地方給他們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譬如商品超市,上學就醫,社交活動等等。但交通的擁擠,整治不善的水溝,彌漫在上空的煙霧和塵埃以及充斥在鬧市裡的噪音都使他們厭倦,甚至不時的脫口漫罵起來。我認識的幾位住在城市裡的朋友,每次和他們談起對城市的看法時,總是表露出不同程度的埋怨。而鄉下的老鄉呢?跟他們談到鄉村時,很少有人指責自己的居住環境,也許沒有太多的溢美之詞,在他們眼裡唯一埋怨的就是說交通不太便利。

鄉下人白天勞作,晚上睡覺,生活很有規律的。月朗風清,他們享受著一方土地獨有的自然恩寵。看月亮從樹陰里篩下滿地的光斑,閃閃爍爍,飄忽不定;聽月光在樹林里叮叮當當地飄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嘩啦嘩啦地擁擠;門口不遠的田野,田裡泛起細細的柔波,那裡傳來一陣陣如潮水洶涌著的蛙鳴,用心去傾聽著這些天籟之音,會使你感觸到月下鄉村的深邃和美妙。

鄉村

我的家鄉在一個農村,這里風景如畫,美不勝收。雖然城市的街道上車龍水馬,熱鬧非凡;公園里亭台樓閣,盆花爭艷;商場里貨物齊全,顧客如雲……但我認為最美的還是在鄉村,這里青山綠水,花香鳥語,處處洋溢著一種生機勃勃的美,處處流露出一種自然的美。
田野美,春天,田裡禾苗綠油油。轉眼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金黃,一陣微風吹來,沉甸甸的稻穗搖擺著身體。你看,農民伯伯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彎腰割稻子,有的踩著脫谷機,還有的載著滿車金色的穀子往家趕……
山林美,茂密的樹林里,一群群歡蹦亂跳的鳥兒正唱著歌呢,它們嘰嘰喳喳,唱得多熱鬧啊!山腳的小河嘩嘩地流著,夥伴們在清澈見底的河邊打水仗,你潑我,我潑你,玩得多開心!
天空美,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池塘里,一朵朵雪白的雲朵因在水面上。夥伴們來到藍天下捉迷藏、采野花,你追我趕,玩得多起勁啊!
學校美,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不時傳出朗朗的讀書聲,同學們勤奮學習,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
啊!鄉村,美麗的鄉村,我愛你!

昨天我到弟弟家裡吃飯,經過鄉村的那條小路,突然覺得好親切,好溫馨,那一排排玉米,一片片菜地,還有那沿路的小河,好美啊。我喜歡自然的清新,喜歡大地的味道,更喜歡鄉村天空的蔚藍,好想自己變成一隻小鳥,翱翔在屬於我的天空里。
我騎著單車,穿梭在鄉間的小道上,路邊的小草被 軋在車下,呵呵,歡聲笑語,樂在不言中,在這炎熱的夏季里,只要我的一個微笑就彷彿一切都可以化解,心中的舒暢早已經把這夏日的威風掃的一點都不剩了。我飛快的騎著,彷彿烈日也向我低下了頭。
看那鄉村的老老少少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面容,我看了好溫暖啊,這鄉村彷彿是世外桃源,擺脫了城市的塵囂,留下的是於世無爭伊甸園。
在弟弟的家,看著慈祥的老奶奶,看著會開玩笑的叔叔,這是多久沒有的親情啊,一家人的團圓。自從我外婆死後,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我在這里想對我的弟弟說,謝謝你!我真的很開心!

⑧ 鄉村田園風光的資料

鄉村,時常帶給人一種清新、恬靜的感覺。鄉村的春、夏、秋、冬都有一番迷人的風景。
你瞧,春姑娘來了,清晨,富媚多姿的垂柳披著長發,婆娑起舞。一棵棵小草從美夢中醒來,一個個都顯出春天的勃勃生機。一朵朵鮮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就像是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打扮得花枝招展,要去參加選美比賽呢!蝴蝶也趕來助興,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為春天增加了幾絲色彩。春姑娘來了,田野里綠油油的,像給大地披上了翠綠的綢緞,微風吹過,泛起層層波浪。春姑娘來了,一陣春風吹來,喚醒了萬物,許許多多的種子都悄悄的露出頭來,探望這明媚的世界。
瞧,夏姐姐也拖著五顏六色的舞裙姍姍而來。夏姐姐來了,整個田野好似水果的世界,田野里的西瓜已經成熟了,一個個大西瓜像綠色的皮球,好不可愛。穆加上還有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紫葡萄,像一串串串閃亮的寶石掛在天空,美麗極了。夏姐姐來了,大榕樹枝繁葉茂,它的下面停著許多乘涼的人,大人們搖著薄扇,扯著家常,談笑風生。小孩子們卻一個個滿頭大汗,那紅撲撲的臉蛋上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像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樹上得知了不停的叫著,正如一首歌里所唱:「小河邊的榕樹上,知了生生的叫著夏天。」
看,秋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了過來,穿著那紅色的褲,金色的衣。秋姑姑來了,凡是秋姑姑走過的地方,都是一片豐收的景象,遠遠望去,一片片紅色的海洋似的高粱張紅了臉,隨風搖擺;玉米在陽光的映照下發出金燦燦的光芒,在田野里特別醒目。秋姑姑來了,一陣陣風兒拂過來,吹在人們的身上,涼絲絲的。黃色的樹葉你追我趕,像明信片似的叢樹上飄落下來。田野里碩果累累,球風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再看,冬也出動,用他那特別的「飄」,披著那厚厚的雪白色大棉襖。冬爺爺來了,潔白的雪花一片片的從天上飄落下來,田野白茫茫的,方圓幾百里都是一種顏色,像撒上泡沫的游泳池,像換上了銀白色的大衣,像蓋上了厚厚的棉被,美極了!
我愛鄉村,愛鄉村的恬靜,愛鄉村的舒適,愛鄉村的美麗,愛鄉村的春夏秋冬,愛鄉村的一切!分享給。

⑨ 田園風光的的散文

1、麥田中央的母親

作者:馬國福

起風了,風像從遠方的戰場上凱旋而歸的將士,身披錦旗,在田野里駐足。風吹樹響,草動麥黃,蟬鳴鳥唱。風放開喉嚨,彷彿憋不住藏在心中許久的暗語,聲音穿過麥浪,穿過林稍,穿過故鄉,穿過遠處的山崗。

似乎一夜之間,麥子熟了,他們領會了風的暗喻,而這暗喻一經破解,彷彿一場酣暢淋漓的夢,墨綠的麥田便被風染成了金色的舞台。

母親握著鐮刀,走進這舞台中央。幾十年來,她始終以躬耕的姿勢,謙卑地俯向大地,低著頭站在農業中心。麥浪在風中起起伏伏,金黃的曲線波動著,隨著母親有節奏的揮鐮,向遠處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顆大顆從母親頭上落下,砸進麥田。

乾涸的麥地,張開乾裂的嘴唇,貪婪地吮吸母親頭上的汗。我相信,那裡面有許多許多咸鹹淡淡的鹽粒,我也相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勞作的姿勢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的母親,她脊背上滲出的鹽漬,肯定能發出鑽石的光芒,糧食的光芒,勞動的光芒。藍天無語,白雲有情,她們注目著蒼穹下,一個農村婦女舵手一樣駕馭著一把鐮刀,駛向麥田深處。

金黃的麥子,古銅一樣的質地,沉甸甸,渾厚、結實。母親把麥捆抱在懷中,這曾經哺育在襁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經成熟了。或許沉甸甸的麥穗貪婪母親肩頭的那番溫柔,它們伏在母親的肩膀上,麥芒如豎琴,被母親結繭的手指撥弄著,發出清脆的聲音,干澀卻又鏗鏘有力。母親不懂音樂,她柔軟的心,只懂蛙鳴、鳥叫、狗吠、牛哞、馬嘶、豬嚎、羊咩。

這凡俗的聲音,沒有金色大廳里那昂貴器樂奏出的優美旋律,也沒有指揮家引領通曉樂律的演奏家集體抒情的高雅。而就是這些悅耳的聲音,圍著母親,幾番晨昏幾番風雨,在歲月的輪回中,傳頌了大半生。母親老了,這些聲音也一天天老了。

只有莊稼拔節的聲音、豌豆花爆裂的聲音、麥子在烈日的揉搓下脫殼耳而出的聲音,牲畜生產幼小生靈的聲音是年輕的,新鮮的。就是這些聲音,像一把糖果撒進她漸漸蒼老的心窩里,撒進她被農業拖累得漸漸矮下去的身影里,讓母親沒有多少雜念的心安穩、燙貼、欣慰。

母親的脊背如一把張滿的弓,汗珠如箭矢,一箭一箭射落夕陽。在農業的方圓里,從清晨到黃昏,她不怨不艾,背著晨曦,揮別晚霞,心裡始終裝著一個糧倉。這些汗,或者這些鹽粒,一滴一點腌著農業部落里的家常春秋。春去,麥穗花開;秋來,麥香芬芳,飄過田野,飄進母親澄明清凈的心田。

晚風吹來,母親累了,坐在田埂上,我看到她脊背上的汗漬在汗衫上繪出一團團雲煙,白色的汗漬、麥桿的黑枯葉、黃色的泥土,把她的汗衫染成一副水墨畫。夕陽的余暉灑在靜坐的母親身上,時光靜謐,我感覺母親如佛,淡定、超然。一股說不出的氣場讓我不敢言語。

我坐在母親的背後,看著晚風吹著她稀疏的頭發,晚霞絢麗如雲錦,母親的頭發像鍍了金,又像撒了一層霜。我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沖動。

母親說,回家吧,我們揉一把麥子帶回家。幾株幹了的麥穗被母親摁斷後,放在掌心裡輕輕揉了幾下,片刻攤開手掌,吹了一口氣,金色的麥殼,紛紛揚揚,像金箔像飛鳥。頓時,夕陽下,一隻只金色的鳥,在麥田裡飛翔。

農業是母親一生的坐標。兒女、莊稼、蔬菜、牲畜是分布在這個坐標不同座落的標點。沿著這個坐標,清晨她從庄廓出發,把我們帶走向麥田,認識農業這部古老典籍和生命坐標所蘊含的甘苦。經過三十多個春秋,我才明白,怎樣的姿勢才能抵達幸福深處。這一切是,站在麥田中央的母親以彎腰拔苗到午後的姿勢、信念教會我的人生箴言。

而今,我就像一粒脫殼的麥粒,乘著一股從遠方來的風,遠離故鄉,遠離母親,遠離田野,落進他鄉的土地上,尋找一方供靈魂自由棲息的土壤。現在,我也在城裡種田,不過我的田在流淌著唐詩宋詞的方格紙上,我的汗滴在城市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鍵盤上。

攤開一張白紙,我就擁有一大片故鄉的雪;淌下一滴藍墨水,我就擁有故鄉的一方湛藍天空;輕叩一個鍵鈕,我就發掘出一眼故鄉河流邊上清澈的沙泉。藍墨水滴在白紙上,我就看到母親的藍頭巾漸漸隱沒在麥浪深處。文字閃耀在電腦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親握鐮揮向麥桿的力量。

很多個夜晚,當我在方格紙上、鍵盤上畫出一個圓滿的句號,我默念著站在麥田中央的母親,戴著草帽,揮臂拭汗的情景。

哦,親愛的母親,你賜予我們一方麥田。你說過「春種一粒種,秋收萬把粟」。在春天裡,我們總要種下些什麼,不然,當秋風吹來,檢驗我們走過的歲月時,我們站在麥田角落,畫不出一個圓滿的句號。四顧空曠,內心未免惆悵,愧對臨別時站在麥田中央的母親交給我們的那把種子。

【作者簡介】馬國福,中國作協會員,《讀者》雜志社簽約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課題文學專家、中華版權保護中心簽約作家、龍源期刊網專欄作家。迄今為止發表詩歌、散文近百萬字。作品零散發表於《人民日報》、《星星詩刊》、《黃河文學》、等報刊。多篇文章被《讀者》、《青年文摘》、美國《僑報文摘》等國內外多家報刊轉載。

2、作者:林清玄

作者:林清玄

豐收的歌有一次在山地部落聽山地人唱「小米豐收歌」,感動得要落淚。

其實,我完全聽不懂歌詞,只聽到對天地那至誠的祈禱、感恩、歡愉與歌頌,循環往復,一遍又一遍。

夜裡,我獨坐在村落邊,俯視那壯大沉默的山林,仰望著小米一樣的星星,回味剛剛喝的小米酒的滋味,和小米麻薯的鮮美,感覺到心裡彷彿有一粒小米,飽孕成熟了,這時我的淚才緩緩地落了下來。

落下來和淚也是一粒小米,可以釀成抵禦寒風的小米酒,也可以煮成清涼的小米粥,微笑地走過酷暑的山路。

星星是小米、淚是小米,世事是米粒微塵、人是滄海之一粟,呀,全天下就是一粒小米,一粒小米的體驗也就是在體驗整個天下。

在孤單失意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許多年前山地部落的黑夜,沉默的山林廣場還在唱小米豐收歌,點著柔和的燈,燈也是小米。

我其實很知道,我的小米從未失去,只是我也需要生命里的一些風雨,一些陽光,以及可以把小米釀酒、煮粥、做麻薯的溫柔的心。

我的小米從未失去,我也希望天下人都不失去他們的小米。

那種希望沒有歌詞,只有至誠的祈禱、感恩、歡愉與歌頌。

循環往復,一遍又一遍。

地瓜稀飯吃一碗粥、喝一杯茶,細膩、盡心地進入粥與茶的滋味,說起來不難,其實不易。

那是由於有的人失去舌頭的能力,有的人舌頭太刁,都失去平常心了。

我喜歡在早上吃地瓜粥,但只有自己起得更早來熬粥,因為台北的早餐已經沒有稀飯,連豆漿油條都快絕跡了,滿街都是粗糙的咖啡牛奶、漢堡包與三明治。

想一想,從前每天早晨吃地瓜稀飯,配醬菜、蘿卜干、豆腐乳,是多麼幸福的事呀。

那從匱乏與飢餓中體驗的真滋味,已經很久沒有了。

百千粒米是偽山靈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圓正在篩米,被靈佑看見了,說:「這是施主的東西,不要拋散了。」

「我並沒有拋散了。」石霜回答。

靈佑在地上撿起一粒米,說:「你說沒有拋散,哪,這個是什麼?」石霜無言以對。

「你不要小看了這一粒米,百千粒米都是從這一粒生出來的,」靈佑說。

靈佑的教法真好,一個人通向菩提道,其實是與篩米無異,對一粒習氣之米的輕忽,可能生出千百粒習氣;對一粒清凈之米的珍惜,可以開展一畝福田。

蟑螂游泳一隻蟑螂掉進抽水馬桶,在那裡掙扎、翻泳,狀甚驚懼恐慌。

我把它撈起來,放走,對它說:「以後游泳的時候要小心喔。」

它稱謝而去。」「大小是相對而生的,對一隻蟑螂,抽水馬桶的一小捧水就是一個很大的湖泊了。

吃饅頭的方法永春市場有山東人賣饅頭,滋味甚美。

每天散步路過,我總是去買一個售價6元的饅頭,剛從蒸籠取出,圓滿、潔白、熱騰騰的,充滿了麥香。

一邊散步回家,一邊細細地品味一個饅頭,有時到了忘我的境地,彷彿走在廣大的小麥田裡,覺得一個饅頭也讓人感到特別的幸福。

小小小小,其實是很好的,飲杯小茶、哼首小曲、散個小步、看看小星小月、淋些小風小雨。或在小樓里,種些小花小木;或在小溪邊,欣賞小魚小蝦。

也或許,和小小時候的小小情人在小小的巷子里,小小的擦肩而過,小小的對看一眼,各自牽著自己的小孩。

小小的歡喜里有小小的憂傷,小小的別離中有小小的纏綿。

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真的是小小的網所織成的。

【作者簡介】林清玄,當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台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3、農人

作者:路志寬

農人,是鄉村永遠的主人,也是巨大的鄉村舞台上永遠的主角兒。

每天天還未完全放亮,他們就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像是一隻采蜜的蜜蜂,飛來飛去,忙忙碌碌,不停地釀造著生活的蜜。

起初在鄉下,都是公雞司晨,這土生土長的公雞,就是負責每天的報曉,在一陣陣熟悉的雞鳴聲中,農人們早早起床,就開始了一天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清晨,把農人從床上喊起來的不再是雞,而是小鳥兒了,這一聲聲清脆的鳥鳴,像是天籟一般的音樂,把整個沉睡的村莊叫醒,側耳傾聽,那鳥鳴就是一首歌,宛轉悠揚,如同仙樂。於是在這鳥鳴聲中,農人們就開始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太陽一點點升高,陽光下一縷古典的炊煙會緩緩升起,在家的婦女,會用清水灑掃庭院,吃完早飯的孩子,背著書包像一隻只出了籠子的鳥兒一樣,高興地飛出去。

在鄉下,有著很多的鳥兒,比如布穀鳥、鴿子、啄木鳥、花喜鵲等等,它們的叫聲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布穀鳥的叫聲像是在淺吟低唱一首播種與收獲的詩歌;鴿子的歌唱更像是一種親情的呼喚;啄木鳥的歌聲如同一種戰鼓,就是在震懾;花喜鵲的歌聲,最招人待見,這是報喜的歌聲啊,誰家不期盼著喜事盈門啊!

莊稼長勢正好,這是農人心中最大的幸福啊!這些土地上生長的五穀雜糧,就是他們衣食無憂的日子啊,就是他們一年又一年的財富啊!還有菜園子里的那些瓜果蔬菜,紅的辣椒,綠的黃瓜,紫的茄子,五顏六色,在陽光下綻放著笑臉,這微笑會傳染,不信你看那農人的臉蛋,不是被它們傳染上了嗎?

翻滾的麥浪,一浪緊接一浪地涌過來,碩大的麥穗里,麥粒正在灌漿,看那些偷吃的成群結隊的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飛翔著狂舞著,來偷食農人的勞動吹過,連稻草人都看不過去了,微風中,搖晃著身軀,在用力地驅趕這些入侵者。

莊稼是農人的命根子,是他們心中的寶,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這土地,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予了這莊稼,他們把自己的根,也像這莊稼一樣,埋在鄉下,埋在這土壤里。守護村莊,守望農田,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一輩子對故土的不離不棄,使他們都長成了一棵老樹的模樣,將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那裡。

如今他們老了,被他們和土地一起養大的孩子飛了,長大了的兒女,揮舞著自己硬朗起來的翅膀,在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中,尋找夢想的方向。

夕陽西下。我,這個被故土放飛的小鳥兒,今天站在故鄉的身旁,面對養育自己的村莊,面對養育自己的莊稼,面對養育自己的親人,做一次最幸福的回歸。暮色中,我似乎看見,父母相互攙扶著,站在村口,站成了兩棵老樹的模樣。

【作者簡介】路志寬,筆名巴山雨,1997年開始發表作品,發表各類作品百餘篇,獲全國性徵文獎50餘次,並榮膺「中國校園十大傑出詩人」稱號。先後結業於人民日報社青少部、解放軍報新聞中心、北京魯迅文學院、河北省當代文學院。系河北邯鄲市作家協會會員,邯鄲市青年詩人學會會員。被邀參加2010中國作協中國作家金秋筆會。

4、裊裊炊煙

作者:張峪銘

鄉村如一位從冬季走進夏天的行者,走著走著,就剩下一些薄衣單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妝容,隨著時間的流去,一點點剝蝕,以至附著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記憶。

就拿炊煙說吧,自人類用火始,就伴隨著鄉村走過幾千年吧,不知從什麼時候飄著飄著,就與鄉村走散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炊煙是每個鄉村的一道特有的風景。那鱗次櫛比的粉牆黛瓦之間,縷縷炊煙起,暮色如籠紗,雞進窩棚,黃犬歸家,一切都是那麼靜謐安詳。炊煙散發的煙火味,是鄉村最為溫暖的人間至味。

在那食物貧乏的年代,哪個孩子不曾靠著鍋台,吸著伴著炊煙的飯菜香。將山芋埋進灶窿里,將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將那剛從地里刨來的花生放在火鍬上……那希冀,那饞樣,那焦香味,浸潤了我的整個童年。

這不得不說鄉村的鍋灶來。江南的鍋灶不像江北缸灶那麼簡易,它必須用土磚壘出很大一個灶面,人口多的家庭一般是雙鍋灶,兩口鍋,兩個灶口。

搭鍋灶不是所有泥瓦匠都能做的事,一般情況下,鄉村主婦在河邊洗衣,東家長,西家短的,扯到某某搭的鍋台好燒又不耗柴,那麼這個人就成了香餑餑。現在想想也沒有什麼玄乎的地方,無非是考慮好鍋與灶底的空間,又要考慮鍋與煙囪口的距離。若搞不好,難以生火,整個灶間就被炊煙彌漫。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全由灶台引發的。若遇到天氣寒冷,氣壓低,或者是柴火不幹,生火確實不易,你不得不用吹火筒,閉著熏出淚的眼,鼓起腮幫子,盡力對著灶窿深處吹起來。吹著吹著,說不定引火毛柴「膨」的一聲著了,火燎焦了你的額發,煙也順著煙囪溜到屋外,成了這戶人家風中的旗,地上的坐標。

我之所以說炊煙是坐標,是因為家家戶戶樹立的煙囪,就像一個個坐標點,且順著天空的炊煙,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磚瓦屋或茅屋土房。

小時候,我就是從炊煙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親在一個下午,鋤完最後一畦地後,牽著我去看望外婆。越過村前的茅嶺頭,走過窪里的水庫,經過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著母親後面,嘰嘰咕咕地埋怨著,母親就指著前面一片樹林對我說: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煙。我望著林梢上的炊煙,在暮色里升騰,頓時想起外婆菜的味道,於是加快了腳步。

當然鄉村的炊煙不都會看得見,它許多時候融入熹微晨光與昏暗夜色之中。一彎冷月掛在筆架山前,父親和著月光,磨著砍柴刀。霍霍的聲音,伴著一分清冷,那閃亮的刀鋒,能劃破晨曦的薄霧。

父親用單拇指,放在刀刃上來回地橫拖,細微的沙沙聲帶有鋼的嗡嗡聲,輕輕撞擊我的耳膜。母親悄悄將灶火升起,燒一瓶熱水泡一碗炒米,打點一下父親的肚子,那炊煙消融在清涼的晨月中。等父親將一擔柴挑回到家,左右鄰居的炊煙逐漸散去,母親香噴噴的飯菜早就做好了。

其實炊煙也是鄉村人的時間坐標。那時沒有鍾,早晚以天色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早飯和中飯不僅看天象,而且還是看家裡的炊煙。那怕你在割稻或耕田,當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煙正濃,你肯定又躬身勞作,直到炊煙稀薄,你才扛著犁耙,帶著一隻小黃狗,吹著口哨往家中趕。沿途,你會聞到各家不同的菜飯香,偶爾,也能聞到誰家的魚肉香。

要說鄉村炊煙最盛之時,還是年前,家家戶戶將那備好的硬柴搬出來,架鍋炒年貨、打豆腐、殺年豬……。女人圍著灶台忙得不亦樂乎,男人坐在灶口悶聲添柴,滿膛灶火,將男人映得紅光滿面,也將未來的日子染得火紅……

如今在高樓占據的城市裡,沒有炊煙升起,只有門牌升到了空中,電氣取代了柴火,即使買回了做鍋粑的鍋,也吃不出鄉村柴火燒出的味。可回到鄉村時,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裡,汽灶替代了柴鍋,燒飯簡便了,過程簡潔了,可那帶著炊煙的味道沒有了。更遺憾的是,沒有炊煙,鄉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樣,少了靈動之美。

炊煙,本是鄉村的坐標,是鄉村的靈魂。可沒有了鄉村炊煙,就失去了心之嚮往的坐標,我們找不到曾經的味蕾與情愫,也很難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簡介】張峪銘,安徽省作協會員,省首批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庫成員,市學科帶頭人。著有個人文集《昨夜星辰今夜風》《南山雨一犁》《杏林雜彈》《雁字回時》。《格言》、《文苑》、《閱讀經典》雜志簽約作家,《思維與智慧》雜志特邀作家,《經典美文》《意林作文素材》《作文與考試》雜志特邀撰稿人。

5、鄉村秋晨

作者:高寶軍

在陝北鄉村,秋天是最美好的季節,秋晨是最美妙的時刻。

陝北的秋晨多霧。晨光熹微,帶著雨毛的晨霧就伴著清風撲面而來,山川、河流、樹木、房屋一時間都蒙上一層白色的面紗。遠看如波濤,近觀似蟬翼,整個山村被這彌漫的晨霧浸潤得濕漉漉的,讓人感覺每一塊石頭都能擰出水來。

樹葉間微微嘀嗒響,那是霧氣凝成的露珠往下滴;枝頭上傳來「撲稜稜」聲,濕了毛的鳥雀正在抖羽翎;岩壁上響起空洞音,那是受了潮的碎石落在河水中;窗戶外一陣「沙沙」響,霧打窗紙濕淋淋。蜜蜂徘徊,蝴蝶躊躇,它們有心貪花,無奈翅濕難振;山雞銳叫,秋蟬長吟,它們渴望交友,難覓迷霧中的族群……

太陽初露頭,晨景更迷人。白霧悠悠山頭繞,炊煙裊裊村口升,東邊天空噴朝霞,西山陽窪似鋪金,村莊頓時成了那神話中的仙境。這時候你站遠了看:小河繞村行,晨光穿林過,小路纏山腰,田野紫氣騰。

川道里「黑泥爛墒」,土地像油浸透的一樣;山坡上一片深綠,濃重到將要流動。你若是走在山路上,吸引你眼球的將是另一番景緻:楊樹下灑落一層厚厚的黃葉,桃杏樹穿上一身濃濃的紅裝;路旁的野菊迎著秋霜怒放,草叢間蚯蚓和著清風吟唱。

崖畔上閃過一道白光,那是機靈的松鼠在上下跳躍;草叢中習習有聲,野兔如迅風般追逐田鼠。整個村子如同熟睡的嬰兒,顯得安詳、閑適、恬靜、愜意。

秋晨的田園是一種豐盈的美。河條里玉米如帳,白的齜牙,黃的咧嘴,菜豆伸開身軀攀附而上;山坡上糜谷金黃,穗兒低垂,稈兒搖晃,反側著的葉面露珠閃亮。山峁上蕎麥妖艷,粉嘟嘟的臉龐湊向白雲;梯田裡高粱強健,齊刷刷的拳頭直指藍天。

金針花開了,水淋淋的濃綠中顯出水淋淋的明黃;南瓜花謝了,毛茸茸的葉面上露珠兒盪漾;向日葵痴了,向晨風打問太陽的方向;老麻子瘋了,泛著新綠在圪垯里猛長。青石板小道上「嘚嘚」脆響,調皮的小馬駒在戲逗一隻奶羊;淺淺的小河床在「汩汩」歡唱,拇指大的小青蛙逆流而上。

陝北鄉村的秋晨,山裡多景緻,家裡有看頭。礆畔上滿了,簇著的是高粱和芝麻,像戰士野營時的篷帳,錯綜復雜;壘著的是糜谷和豆類,像戰場上的工事,縱橫交錯。家家瓜菜堆成山,戶戶莊稼垛成垛;山羊和母豬為搶吃打架,家雞和麻雀為爭食吵嘴。

院子內溢了:洋芋塞住了門道,南瓜佔領了石床,玉米壓垮了樹杈,辣椒躥上了窯牆。看上去是奼紫嫣紅,聞起來是泥土芳香。窯洞里脹了,紅薯封堵了窯掌,蘋果堆滿了土炕,白菜碼上了鍋台,花椒晾在了櫃蓋。腳底下小筐摞著大筐,沒有一點兒空閑的地方;鍋巷裡口袋壓著口袋,盡是些五穀雜糧。物豐人不在,老貓卧窗檯。

陝北的秋晨人何在?在收獲的田地里,在運送的小道上,在豐收的喜悅中。

洋芋地里有一家人,男女老少手不停,男人掄钁挖,女人弓腰撿,小娃娃送來個飯罐罐;玉米地畔兩老人,手扳玉米諞古今,秸稈如山積,棒子黃澄澄;蕎麥地里夫妻倆,鐮刀揮得「嚓嚓」響,蕎麥捆子滿地放,地頭拴只奶山羊;川台上傳來牛吽聲,農人套驢把地耕,未翻的地塊濃濃地綠,新翻的地塊淺淺地紅。

背糜谷的人們山樑上過,只見莊稼不見人;馱蕎麥的毛驢上坡道,露水濕透肚皮毛。扁擔閃閃軟,挑瓜菜的小伙走得歡;露珠落地輕,摘花椒的村姑低聲吟。

陝北之秋晨,處處皆詩情,夜夜常入夢。

【作者簡介】高寶軍,愛好文學。閑暇之餘撰寫散文、隨筆、詩歌50餘萬字,作品多見於《人民日報》、《讀者》、《十月》、《散文海外版》、《中國作家》、《散文選刊》等30多家報刊雜志,並先後入選《中國散文年選》等多種版本和中學生閱讀教材。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副主席,第四屆、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獲得者。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