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集風景區
⑴ 馬鞍山市個人社保信息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政府決定,自2011年7月1日起,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准。現將調整後的標准通知如下:
一、月最低工資標准
合肥市:市區1010元(每人每月,下同),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680元。
馬鞍山市:市區900元,當塗縣720元。
淮北市:市區800元,濉溪縣680元。
淮南市: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800元,鳳台縣、潘集區、毛集試驗區680元。
蕪湖市:市區800元,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680元。
銅陵市:市區800元,銅陵縣680元。
宣城市:市區800元,寧國市、廣德縣、績溪縣、郎溪縣、旌德縣720元,涇縣680元。
蚌埠市:市區750元,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680元。
滁州市:市區750元,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680元。
巢湖市:市區750元,含山縣、和縣、無為縣、廬江縣680元。
池州市:市區、九華山風景區750元,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680元。
安慶市:市區750元,桐城市、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680元。
黃山市:屯溪區、黃山風景區750元,徽州區、黃山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680元。
亳州市:市區720元,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680元。
宿州市:市區720元,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680元。
阜陽市:市區720元,界首市、太和縣、潁上縣、臨泉縣、阜南縣680元。
六安市:市區720元,壽縣、霍山縣、霍邱縣、金寨縣、舒城縣、葉集試驗區680元。
二、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
合肥市:市區10.6元(每人每小時,下同),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7.1元。
馬鞍山市:市區9.4元,當塗縣7.5元。
淮北市:市區8.4元,濉溪縣7.1元。
淮南市: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8.4元,鳳台縣、潘集區、毛集試驗區7.1元。
蕪湖市:市區8.4元,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7.1元。
銅陵市:市區8.4元,銅陵縣7.1元。
宣城市:市區8.4元,寧國市、廣德縣、績溪縣、郎溪縣、旌德縣7.5元,涇縣7.1元。
蚌埠市:市區7.8元,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7.1元。
滁州市:市區7.8元,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7.1元。
巢湖市:市區7.8元,含山縣、和縣、無為縣、廬江縣7.1元。
池州市:市區、九華山風景區7.8元,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7.1元。
安慶市:市區7.8元,桐城市、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7.1元。
黃山市:屯溪區、黃山風景區7.8元,徽州區、黃山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7.1元。
亳州市:市區7.5元,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7.1元。
宿州市:市區7.5元,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7.1元。
阜陽市:市區7.5元,界首市、太和縣、潁上縣、臨泉縣、阜南縣7.1元。
六安市:市區7.5元,壽縣、霍山縣、霍邱縣、金寨縣、舒城縣、葉集試驗區7.1元。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馬鞍山市:市區900元,當塗縣720元。
⑵ 安徽省霍山縣哪個鎮最好啊 葉集試驗區發展怎樣 地理位置最好的是那個地方
衡山鎮肯定最好了,其次諸佛庵,與兒街,佛子嶺,黑石渡都行,主要交通比較方便
⑶ 作文葉集新廣場的風景
來我們融安,第一個看的不是紅茶溝,不是甘蔗田,而是——廣場。沒錯,就是我們融安廣場。不論你從哪個門進廣場,總會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坪和許多柳樹。他們彷彿是一群小衛士一般,佇立在廣場周圍。【柳樹還好,草坪怎麼能叫「小衛士」呢?】
春季,大地還是一片寂靜的時候,土裡的小草和柳樹的嫩芽就比賽似的鑽了出來,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剛剛下完小雨,柳樹枝頭的量嫩葉還掛著一滴雨珠,它「嗒」的一聲滴落在樹下的小水窪里,濺起一朵小水花。一切都還帶著一絲涼意,但草兒和葉兒便早早「起了床」彷彿要像我們宣告「春天來了!」夏季,艷陽高照,烈日當頭,曬得人懶洋洋的。但你看,柳樹這時候長得最惹人喜愛,一根根垂柳,彷彿是少女滿頭的長發似的。遠遠看去,滿眼的碧綠,有彷彿是一塊塊翡翠鑲在樹枝上一般,那樣奪目,那樣耀眼。還有那綠油油的小草,正憋足了勁兒往上長呢!看看,這兒一片嫩綠,那兒一塊碧綠,還有一抹茶綠,可真像綠色大聚會呀!秋季,柳樹的葉子開始退去,草兒也開始枯萎,一切都脫下了自己華麗的偽裝,留下自己真實的身體。【這個「華麗的偽裝」用的太不合適了,因為此詞有貶義,但是文章對草兒本無貶低】葉子一片片的飄落,給予詩人們悲傷的情懷,但我想,柳樹是在回憶——回憶自己美好的過去吧。
冬季,柳樹枝上的最後一片落葉,在寂寞的氣氛中緩緩地落下,柳樹終於退掉自己所有的裝飾。靜靜的立在草坪上,和自己的老夥伴一起沉睡——是的,他們就像調皮了一天的孩子,現在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沉睡著,等待著春天,等待著新生命的到來了。廣場還有很多很美的地方,但我還是喜歡這些鮮活的生命,喜歡它們頑強的生命力,正是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廣場才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⑷ 合肥六安在哪裡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六安古老而神奇,民風純朴,風情獨特。美麗的山川,豐富的飲食,尋常的起居,日常的勞作,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寄託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居住 舊時皖西地區以農為本,安土重遷。建宅時,要求前闊後高,「宅坐青山龍虎地,門迎綠水鳳凰池」(後山前水),「寧要青龍高萬丈,不要白虎抬頭望」(左高右低)。門向多取東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與山牆、煙囪、水流、廁所、道路相沖。古時城鎮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泰山石敢當」,謂可祛邪消災。
飲食 舊時沿淮地區多食麥、豆、山芋,山區多食玉米、小麥、山芋,圩畈丘崗地區多食稻米。城鄉人民均有自己動手加工食品習慣,如清明前腌禽蛋,梅雨季節制豆醬,立冬後腌花菜蘿卜,冬至後腌魚肉家禽,春節前做糯米年糕。六安人歷來好客,舊時宴席菜餚一般為八樣、十樣,即「八大海」、「十大海」。
婚嫁 舊時婚姻之事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須經以下程序:提婚,又稱「提媒」;訂婚,又稱「下書子」;結婚,也稱「完婚」。完婚當天,男方備花轎、新衣、禮物,由媒人率迎親隊伍送至女家。新娘早起「哭嫁」,吃「分家飯」,後由親人背至轎上,嫁妝前行,花轎隨後。繞至男家,新娘由人攙扶從紅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禮,後入洞房,飲圓房酒,鬧新房。為烘托喜慶氣氛,有「贊喜句」之風俗,一人唱賀,眾人道好,賓客也可對新婚夫婦適度嬉戲逗樂,謂「新婚三日無大小」。完婚後,還有回門、會親等事。
禮儀 舊時禮儀習俗主要有:迎客,賓至主人出門揖迎,賓前主後,入室後讓上座,獻茶敬煙。坐席以8人或10人為滿,坐次視桌面縫線而定,縫線直對門向,則中堂左側為上,右側為次。敬奉煙、酒、飯、茶等物時均雙手捧呈,神情專一,目不斜視。見面,常見者互相問候,拱手作揖;不常見者免冠致意;幼者、晚輩見親友,應先招呼。
春節 習俗很多,大多屬一些美好、幸福、吉祥、安康之類的祝願和盼望。如臘月十八、十九兩天為「掃塵日」,除舊布新,祈求康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為「小年」,祈求平安。臘月的最後一天為「除夕」,貼春聯,掛新畫,結綵燈,放爆竹,點花燈,吃團圓飯,合家守歲,翹盼新春。除夕與次年的正月初一、初二為「過年」,正月初三早晨,便燃鞭炮「送年」。
元宵節 「正月十五大似年」,「早過十五晚過年」,是六安的傳統。早餐元宵、餃子,元宵中常裹一枚銅錢或硬幣,吃上者謂可「交財運」。早餐後,或趕會,或觀燈,或逛集,或玩樂。是夜,城鄉大鬧花燈。在城鎮,燈會巡禮時,所經居民、店鋪門前,均要燃放爆竹,致送煙、糖之類;在鄉村,燈歌隊、龍燈隊競相出場表演,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端午節 盛行包粽子、賽龍舟之俗。粽子有火腿粽、棗仁粽、肉餡粽、豆沙粽等,有葷有素,花色繁多。至於賽龍舟,更是一種氣勢壯闊的水上競技活動,下水龍舟扮成青龍、黃龍、白龍諸色。舟上劃手身著綵衣,結扎齊整,雙手執槳,分坐船舷,擊鼓者則立船頭。一聲令響,數舟齊發,水上群情激昂,岸上歡聲雷動。
中秋節 有「早過端午晚過節(中秋節)」之俗。若中秋之夜天高氣清,月輪慢轉,家家在庭院、門前或樓台擺上桌椅,備齊月餅、水果和茶水,邊吃邊敘,親情融融。在農村,除了賞月、品嘗食品之外,青少年們多到村外打火把、撂火球、舞火龍火獅,天上人間,飛彩流霞。待一切平靜之後,三五成群的孩子們便悄悄地去「摸秋」了,所謂「摸秋」,就是借月光偷摘莊稼,摸著不同的莊稼就有不同的兆頭,是一種充滿神秘、冒險和人生嚮往的樂事、趣事。
除了春節、元宵、「五·一」、國慶等傳統和法定節日外,聖誕節、情人節等現代時尚節日也悄然走進人們的生活中。與此同時,還保持並發揚了一些地方節日傳統,如農歷二月初二(稱「花朝」)定親,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登高,農歷十二月八日「臘八節」,吃「臘八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也有二十四日)過小年,送灶老爺上天平安。在婚嫁方面,一般經過提親、定親、送日子(選定婚配日期)和成親四個步驟,彩禮的輕重、程序的繁簡,以雙方經濟為基礎,經過男女雙方協商,男方多尊重女方意見。喪葬方面,一般經過去世、出殯、柩放(用草包裹或在用磚建成的櫃屋裡放置)和下葬四個環節。在人行將去世時,子女應趕至死者面前送終(俗稱「送老」)。柩放1-3年後,入土下葬。隨著喪葬文明的發展,火化率也逐漸提高,喪葬程序得以簡化。生育方面,生孩子的第二天,要向岳父母報喜,第三天產婦要用艾水熏澡,嬰兒也要洗澡,稱「洗三」。在小孩滿月時,要請親朋好友喝「滿月酒」。周歲時(俗稱「抓周」),親朋好友道喜祝賀。到10歲時,也有做10歲生日的。人到60歲時,兒女們要為父母做「六十大壽 以後逢生日,也做壽,但一般沒有逢十做壽場面大。
⑸ 中國共產黨紅色旅遊路線
1、一條國家級紅色旅遊主題線路線路為:六安市-金寨縣-霍山縣,該線路是《綱要》中提出的大別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的核心,包括六安皖西革命烈士陵園、獨山革命舊址群、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金寨縣紅二十八軍和紅二十五軍舊址群、霍山縣西鎮暴動舊址群等紅色旅遊景點。2、三大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組合(1)六安市-金寨梅山-金寨下樓房-金寨天堂寨,該線路主要依託合武高速公路和滬漢蓉高速鐵路實現沿線紅色和綠色景點的組合。(2)六安市-霍山衡山鎮-霍山漫水河鎮-霍山白馬尖,該線路主要依託商景高速公路實現沿線紅色和綠色景點的組合。(3)六安市-裕安區獨山-裕安區蘇埠-金安區張店-金安區毛坦廠-舒城縣萬佛湖。3、九個六安市紅色旅遊首批建設經典景區即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園(六安市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金安區張家店戰斗遺址、裕安區獨山革命舊址群、舒城縣萬佛湖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霍山縣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金寨縣紅二十五軍軍政機構舊址、金寨縣紅二十八軍軍政機構舊址、金寨縣下樓房劉鄧大軍前方指揮部舊址。同時,在「139」計劃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六安-壽縣、六安-霍邱、六安-葉集三條線路,建設中共壽縣小甸特別支部舊址、霍邱二十五軍指揮部舊址、葉集「未名四傑」紀念館等景區。
⑹ 合肥到葉集的汽車從哪坐車經過大顧店嗎是從旅遊站上車嗎
合肥市到葉集坐汽車,在旅遊汽車站購票坐車。不確定可經過大顧店。
⑺ 六安有哪些習俗、文化活動
六安古老而神奇,
民風純朴,
風情獨特。
美麗的山川,
豐富的飲食,
尋常的起居,
日常的勞作,
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
寄託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
和追求。
一:風土人情
六安風土人情具有豐厚的歷史沉積和古樸之風。
1.
居住
舊時皖西地區以農為本,安土重遷。建宅時,要求前闊後高,
「
宅坐青山龍
虎地,門迎綠水鳳凰池
」
(後山前水)
,
「
寧要青龍高萬丈,不要白虎抬頭望
」
(左
高右低)
。門向多取東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與山牆、煙囪、水流、廁所、
道路相沖。古時城鎮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
「
泰山石敢當
」
,謂
可祛邪消災。
2.
飲食
舊時沿淮地區多食麥、豆、山芋,山區多食玉米、小麥、山芋,圩畈丘崗地
區多食稻米。
城鄉人民均有自己動手加工食品習慣,
如清明前腌禽蛋,
梅雨季節
制豆醬,
立冬後腌花菜蘿卜,
冬至後腌魚肉家禽,
春節前做糯米年糕。
六安人歷
來好客,舊時宴席菜餚一般為八樣、十樣,即
「
八大海
」
、
「
十大海
」
。
3.
婚嫁
舊時婚姻之事取決於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
在婚嫁方面,一般經過提親、
定親、送日子
(
選定婚配日期
)
和成親四個步驟,彩禮的輕重、程序的繁簡,以雙
方經濟為基礎,經過男女雙方協商,男方多尊重女方意見。
提婚,又稱
「
提媒
」
;訂婚,又稱
「
下書子
」
;結婚,也稱
「
完婚
」
。完婚當天,男
方備花轎、新衣、禮物,由媒人率迎親隊伍送至女家。新娘早起
「
哭嫁
」
,吃
「
分家
飯
」
,後由親人背至轎上,嫁妝前行,花轎隨後。繞至男家,新娘由人攙扶從紅
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禮,後入洞房,飲圓房酒,鬧新房。為烘托喜慶氣氛,
有
「
贊喜句
」
之風俗,一人唱賀,眾人道好,賓客也可對新婚夫婦適度嬉戲逗樂,
謂
「
新婚三日無大小
」
。完婚後,還有回門、會親等事。
4.
喪葬
一般經過去世、出殯、柩放
(
用草包裹或在用磚建成的櫃屋裡放置
)
和下葬四
個環節。在人行將去世時,子女應趕至死者面前送終
(
俗稱
「
送老
」)
。柩放
1-3
年
後,入土下葬。隨著喪葬文明的發展,火化率也逐漸提高,喪葬程序得以簡化。
生孩子的第二天,
要向岳父母報喜,
第三天產婦要用艾水熏澡,
嬰兒也要洗
澡,稱
「
洗三
」
。在小孩滿月時,要請親朋好友喝
「
滿月酒
」
。周歲時
(
俗稱
「
抓周
」)
,
親朋好友道喜祝賀。到
10
歲時,也有做
10
歲生日的。人到
60
歲時,兒女們要
為父母做
「
六十大壽
」(
做九不做十
)
。以後逢生日,也做壽,但一般沒有逢十做壽
場面大。
(
6
)
禮儀
舊時禮儀習俗主要有:迎客,賓至主人出門揖迎,賓前主後,入室後讓上座,獻
茶敬煙。坐席以
8
人或
10
人為滿,坐次視桌面縫線而定,縫線直對門向,則中
堂左側為上,右側為次。敬奉煙、酒、飯、茶等物時均雙手捧呈,神情專一,目
不斜視。見面,常見者互相問候,拱手作揖;不常見者免冠致意;幼者、晚輩見
親友,應先招呼。
二:節慶習俗
六安節慶風俗多彩多姿,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
(
1
)
春節
春節習俗很多,大多屬一些美好、幸福、吉祥、安康之類的祝願和盼望。如
臘月十八、十九兩天為
「
掃塵日
」
,除舊布新,祈求康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為
「
小年
」
,祈求平安。臘月的最後一天為
「
除夕
」
,貼春聯,掛新畫,結綵燈,放爆
竹,點花燈,吃團圓飯,合家守歲,翹盼新春。除夕與次年的正月初一、初二為
「
過年
」
,正月初三早晨,便燃鞭炮
「
送年
」
。
(
2
)
元宵節
「
正月十五大似年
」
,
「
早過十五晚過年
」
,是六安的傳統。早餐元宵、餃子,
元宵中常裹一枚銅錢或硬幣,吃上者謂可
「
交財運
」
。早餐後,或趕會,或觀燈,
或逛集,或玩樂。是夜,城鄉大鬧花燈。在城鎮,燈會巡禮時,所經居民、店鋪
門前,
均要燃放爆竹,
致送煙、
糖之類;
在鄉村,
燈歌隊、
龍燈隊競相出場表演,
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
3
)
端午節
盛行包粽子、賽龍舟之俗。粽子有火腿粽、棗仁粽、肉餡粽、豆沙粽等,有
葷有素,
花色繁多。
至於賽龍舟,
更是一種氣勢壯闊的水上競技活動,
下水龍舟
扮成青龍、黃龍、白龍諸色。舟上劃手身著綵衣,結扎齊整,雙手執槳,分坐船
舷,擊鼓者則立船頭。一聲令響,數舟齊發,水上群情激昂,岸上歡聲雷動。
(
4
)
中秋節
有
「
早過端午晚過節(中秋節)
」
之俗。若中秋之夜天高氣清,月輪慢轉,家
家在庭院、
門前或樓台擺上桌椅,
備齊月餅、
水果和茶水,
邊吃邊敘,
親情融融。
在農村,除了賞月、品嘗食品之外,青少年們多到村外打火把、撂火球、舞火龍
火獅,
天上人間,
飛彩流霞。
待一切平靜之後,
三五成群的孩子們便悄悄地去
「
摸
秋
」
了,
所謂
「
摸秋
」
,
就是借月光偷摘莊稼,
摸著不同的莊稼就有不同的兆頭,
是
一種充滿神秘、冒險和人生嚮往的樂事、趣事。
三:六安的各地民俗
(
1
)
中秋耍火把、
摸秋
六安市城鄉在中秋節晚餐後,
都有品茶賞月的習俗,
青
少年則要盡情玩耍到下半夜。而鄉間則有耍火把之俗。是日晚上,人們用麻秸、
黃蒿、稻草等扎製成丈余長的火把,點燃後高舉著,歡天喜地奔向村邊、大路、
田野,或耍火龍,或舞火獅,奔騰跳躍,遠近呼應。
「
摸秋
」
也是鄉間中秋之夜的
傳統活動之一。入夜,人們可以隨意溜到菜園、莊稼地里,摸摘瓜果、大椒、黃
豆、玉米、棉花、蘿卜,不論是張三家還是李四家的。俗謂
「
摸到冬瓜生男孩,
摸到絲瓜生女孩,摸到大椒不害眼。
」
爾後,還要拔了黃豆棵子在路邊燒毛豆吃。
因而,中秋節後,鄉間的路旁、田邊常可見到一攤攤灰塵燼。中秋之夜,城鎮上
大戶人家還有
「
步月
」
的雅興。月上三桿後,鑼鼓班子紛紛出動,踏著月華走街串
巷,咚咚嗆嗆,邊走邊敲,樂此不疲,直到夜深盡興方歸。
(
2
)當頭酒
喝月色
舊時每年的農歷十一月十五,壽縣城鄉有
「
喝當頭酒
」
、
「
喝
月色
」
的習俗。人們依據對月行規律的認識,認為一年中只有十一月十五日半夜
時的月亮正對此地,直射於人身上而地面卻沒有影子,故名之曰
「
當頭
」
。每逢這
一天,
上年紀的人們在天黑後都置酒院中,
淺斟低酌,
邊飲邊等。
有些愛熱鬧的
人覺得獨坐候月未免乏味,
便三五相邀:
「
走,
喝月色去。
」
來到街頭酒館里坐下,
大家掏錢湊份子買酒叫菜,謂之
「
抬石頭
」
。一邊吃酒,談古論今,一邊等待月上
中天。
故這一天城關及農村集鎮上酒館的生意都特別好,
幾乎座無虛席。
此時庭
院中早已豎立一根竹竿。時至夜半,滿月一輪,當頭無影,人們沐浴在月華中,
禁不住發思古之幽情,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又興致大發,重新回到酒桌旁,行
令猜拳,往往一醉方休。
(
3
)柏樹廟
·
柏樹廟會
柏樹廟位於葉集鎮彭台村,始建於隋朝,廟內供奉東岳
岳神和十殿宮真君,千餘年來香火連綿不絕。
1997
年至
2004
年,柏樹廟繼續
對原廟建築重新維修,
新建大雄寶殿一座,
成為集宗教、
旅遊為一體的旅遊景點。
據傳說,
農歷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岳王降生之日。
這一天在這里燒香許願十分
靈驗,有求必應。故年年來此求簽問卜、求子掛紅、燒香還願者絡繹不絕。遂在
柏樹廟附近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廟會,
不但繁榮了鄂豫皖三省的民間藝術,
推動了
邊際民間貿易活動,還吸引了大批外地遊客來此參觀游覽。
(
4
)霍山地方風情
霍山這塊熱土養育了勤勞、善良、熱情、智慧的人民,這里
既有濃厚的現代氣息,
也保留了獨具特色的地方風情。
如竹篩、
簸箕、
竹烘斗等
生產工具隨處可見,也可見到蓑衣、斗笠、草鞋等生活用品。石磨、石碓等雖然
很少使用,
但仍保存完好,
特別是水碓沖木粉這個古老的生產方式仍然在發揮作
用。縣內有條水輪河,就是因此而得名,至今這種水碓還在歡快地運轉。土灶、
鐵鍋、
竹把子仍是手工製作霍山黃芽的基本工具。
玩龍燈、
舞獅子也是霍山人喜
愛的節目。特色飲食,除霍山黃芽、迎駕貢酒外,還有小河魚、紅燈籠泡辣椒、
米酒、糍粑、米面餅、血豆腐等幾十種地方美食。
(
5
)
大別山民俗文化苑
坐落於霍山縣銅鑼寨風景區銅鑼峰東麓環翠園。
始建於
2002
年
7
月。佔地面積
1000
平方米,建築面積
550
平方米。房屋樣式為仿清
建築,青磚灰瓦,一進兩重,騎樓帶天井,迴廊連古屏;雕欄畫廊,古色古香。
室內陳列著當地
20
世紀
50
年代以前農民生產、生活、娛樂等方面的各類器具。
走進苑中,
如解讀一本山村民俗風情網路全書。
苑名由著名文學家魯彥周先生題
寫,現已正式對外開放。
(
6
)銅鑼寨古石臼
霍山縣銅鑼寨始建於明代末年。據《霍山縣志》記載,寨頂
中部有三個古石臼,現均已找到。石臼形模甚古,其中最大一個石臼上口直徑
40
厘米,底徑
28
厘米,深
24
厘米。石臼為舊時加工穀物所用。三個古石臼都
已對遊客開放。
(
7
)
舒城民俗風情
境內民風淳厚,
民眾性格開朗,
處世多和親睦鄰,
待人則熱
情大方,家庭觀念較重,講究落葉歸根。長期以來,衣著以樸素大方為標准;食
則以大米為主食,鋪以玉米、山芋等雜糧;菜食以鹹味為主,輔以辣味,不喜甜
食。民居以背北向南為主,主房四周雜以牛屋、豬欄、禽舍、茅廁等簡易建築。
過去住房多泥牆草頂、
開窗甚小,
改革開放後,
多建磚牆瓦頂的基建平房。
近年,
則以兩層
(
或以上
)
基建樓房為普遍。結婚以男娶女嫁為主,男到女方落戶稱為招
女婿。
結婚時以喜慶祥和為基調,
設喜宴待客,
有鬧新房的傳統風俗。
喪事過去
多為棺葬,
現除較遠山區外,
已大都實行火葬;
除幼小夭折外,
均有停屍
3
日的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