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呈景觀
1. 誰修建了雁山園
1865年,臨桂縣大岡埠村的士紳唐岳,以40萬兩白銀購下「嶺南之西,蒼梧之野,秘桂之林」的灕江秘境這塊寶地後,於1869年開始建造私家園林,直到1872年方告竣工,園名為「雁山別墅」。
1900年,廣西西林縣壯族人岑春煊,因日夜兼程趕到西直門勤王,一路護送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平安到達山西、西安等地有功,岑春煊先後被封為陝西巡撫、山西巡撫。岑春煊的官位一下子從四品跳到二品,最後到一品,成為清朝著名的封疆大吏、兩廣總督。
在這期間里,52歲的雁山別墅唐岳被清廷征調,帶兵打仗,最後客死他鄉,再也沒有回到雁山別墅。後來,雁山別墅在他的兒子唐子實主持下,因其西面為秋,寓意為「種子和果實」,便把雁山別墅定位為「子實園」,但此後仍然一直沒有大的起色。
1907年,唐子實以4萬兩白銀賣給了當時的兩廣總督岑春煊。購得雁山別墅的當年,岑春煊延續了唐子實之前的子實園之說,希望自己的後人,也像種子和果實一樣散布開來,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
此後,岑春煊對園林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與擴建,把它打造成了一座「五園之園」,共分為:東、南、西、北、中共5個園子。
岑春煊別號西林,於是他將雁山別墅先改名為「西林花園」,後又更名為「雁山園」。
在改造園林的過程中,他採取了很多陰陽平衡的策略,如採用《周易》方向定位的布局,遍布園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採用了「龍道」平衡之法。
重建後的雁山園佔地南北長500多米,東西寬330多米,面積達15公頃。其園地結構是「真山真水型」的園林。
桂林一帶地質屬喀斯特熔岩,石山平地兀起,屹立奇秀,園中山形似鴻雁蹲伏,有頭有尾,似假山而為真山者,墟因以為名,而園亦是稱。相思江從園里流過,為溪為湖,兩岸桂叢柏木蔭蓋,池荷香館,山清水碧,景緻天然。岩石余脈隨地裸露,暗泉湧出。
雁山園突出地表現出桂林山水之山奇、洞奇和水奇的特徵,規劃設計結合田野山舍,融山林郊野和村莊園亭於一體。建築物大都依山臨湖,原布局除廳堂軒館亭閣樓台外,遍設山廊、水廊及復廊、復道廊。
雁山園選址在後來市區20千米外的城郊,當時有驛道可通,緊靠集鎮,生活交通都很方便。園內有方竹山、乳鍾山、桃源洞,又名「相思洞」「雁山洞」、碧雲湖、清羅溪等自然景觀,建有涵通樓、澄硯閣、碧雲湖舫等亭台樓閣,理水掇石,人工和自然渾然一體。
雁山園內地形起伏變化,湖塘星羅棋布,有利於創造豐富的園林景觀,在造園上首先得了地利之宜;園內山石嶙峋,奇岩幽洞,甘泉清冽,湖溪兼備,得真山真水之妙。
「巧於因借」是該園的特點之一:一借「雁山春紅」的植物景觀,二借「雁落坪沙」的奇特山水。水源嶺及周圍石山上的各種野生杜鵑在三四月間盛開時,滿山遍野萬紫千紅,蝶舞蜂鳴,借入園內,觀之春意盎然,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雁山春紅」借景之妙。
利用雁山村水源嶺一帶之土嶺石山的外形輪廓線,南北疊位,高低錯落,精選在園內游覽線的交叉點玄珠橋上可觀山形的最佳綜合輪廓線,形似大雁展翅東飛,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加上園內稻香村的田野菜地烘托,遂成「雁落坪沙」之絕色景觀,形成無限風光在雁園之
勢。
利用借景入園的手法,極大地豐富了園內景色的層次和景觀視域,使園內外景色互相滲透,他為我用,融
為一體。但凡私家園林,均在滿足園主「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功能前提下來進行布局。
「畫者當以此意造,而鑒者又當以此意窮之」,「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精神已見」,「園以景勝,景因園異」,「三份匠意,七分主人」,這都是園林中的布局、構圖、組景與園主的關系問題。
雁山園是按照我國古代傳統的造園理論和美學觀,結合利用自然的山、水、岩洞、石、花草、樹木創造出了高於自然的園林境界。雁山別墅書大門楹聯:
春秋多佳日;
林園無俗情。
雁山園利用天然的山水和植物景觀寫出了這副楹聯的意境。
全園布局自由活潑,各景區各建築之間以園路或橋廊貫通,形成了層次豐富的環形游覽路線。園路多用青料石和天然卵石鋪砌,隨地形起伏變化,圖案有異,曲徑連幽。
因地制宜,天然成趣全園為自然山水,地形起伏變化。根據布局和構圖的需要,利用乳鍾山做屏障,其造型宏偉瑰麗又省人力外,還利用低濕窪地和小水塘,疏
竣整理成湖成溪或稻田,地盡其利,各得其所。
使全園水體互相溝通,形成系統,或廣池巨浸,或小溪曲澗,聚分自然,曲折成章,既有對比,又富變化。破碎地形合理利用,「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湖塘池岸或利用天然山石為岸,或保留自然土岸,在流水沖刷之處,巧妙地利用天然塊石干壘成景。清羅
溪南端是自然山石岸,北端以自然土岸為主,間夾天然生根石,曲折開合有變,效果極佳。
唯中段稍平直,欠變化,多用粗料石干壘,偶夾自然山石,尚留人工斧鑿痕跡,但尚呈弧線變化,並以樹木藤蔓覆蓋,半掩半露,得以補拙。
廊榭橋柱,因地制宜,多用粗料石干壘,粗獷自然,與環境和諧統一。橫跨清羅溪復廊下的橋墩,碧雲湖中的曲廊、湖舫、水榭及綉花樓旁的水榭,其水中柱墩均系粗毛料石干砌而成,既美觀粗獷,又經久實用。
涵通樓南小湖中八角形的釣魚亭,利用天然散生石作基礎和石墩,構亭架橋,自然清雅,意趣橫生、韻味無窮,是不可多得的佳構。
丹桂台和釣魚台均是利用天然山石,稍加人工整理而成,天然成趣。「既減人工,又省物力」,「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功」,此為雁山園造園成功之處。
雁山園的園林建築既具江南園林建築的典雅,更以嶺南園林建築的敞朗見長。根據清代農代縉所繪制的雁山園圖可以看到,全園建築是根據功能、地形及景觀的需要布置,與環境結合緊密,既無庭院感,也無中軸線,園林建築佔全園總面積比重較輕。園內樓閣廳榭,多為歇山大屋頂,也有少量硬山、卷棚和重檐的。
重點建築的屋脊是太陽、浪式卷草、花鳥、金鯉鴟吻一類的雕飾。屋面多為青灰色筒瓦,建築整體外形輪廓柔和穩定,通透開敞,樸素美觀。個別主要建築如澄研閣也有用琉璃瓦,其裝修色彩鮮艷,十分豐富。
由於地處南國,氣候炎熱,吸收了地方民居跑馬樓圈廊形式的布局,如大門、水榭、碧雲湖舫等。涵通樓東西兩邊的二層復廊,造型各異,形式新穎,頗具地方特色。
全園的綠化配置,除保留石山上的天然植被和名木古樹外,主要結合功能分區和造景組景需要,採用本地樹種,有成片種植的,也有重點點綴的。
如李林、竹林、梅林、桂花林、桃林,多為結合功能分區,組織園林空間而布置的,同時其本身也是該景區突出的植物景觀和綠化配置的主要特點。
另外,在方竹山上種方竹,桃源洞前植桃花、丹桂亭旁栽丹桂,桂花廳旁種有各種桂花,紅豆院內重點突
出紅豆樹等。這里有的是以景點或建築名稱命題,加以重點渲染,使之名副其實而有意加強突出而配置的,有
的則是以植物配置的實際藝術效果而命名的。
涵通樓前後是重點點綴的地區,集中配置了牡丹、墨蘭、白玉蘭、素心蘭、金邊蘭、方竹、紫竹、金嵌玉竹等奇花異草。
適地種樹也是該園植物配置的成功之處。如在園的東北部牆邊地形低窪的地區成片種植竹子,在湖塘溪邊
配置柳樹、烏桕,這都是符合植物生態習性的,並獲得較好的綠化效果的處理。
雁山園有各種奇花異卉和天然植被,種類豐富,林茂花繁,鳥語花香,把園內裝點得分外妖嬈。它不僅擁有石灰岩石山特有的植物群落,還有大量人工栽培的名貴花木品種。
尤其以方竹、紅豆樹、丹桂、綠萼梅最為珍貴突出,人們贊譽為「雁山四寶」,它與李林、竹林、梅林、桂花林、桃林合稱的「五林」,是整個雁山園林植物配置藝術的重要特點和標志。
桂林雁山園走廊
2. 雁山園有何構園特色
雁山園園主採取了很多陰陽平衡的策略,如採用《周易》方向定位的布局,遍布園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採用了「龍道」平衡之法。
重建後的雁山園佔地南北長500多米,東西寬330多米,面積達15公頃。其園地結構是「真山真水型」的園林。
桂林一帶地質屬喀斯特熔岩,石山平地兀起,屹立奇秀,園中山形似鴻雁蹲伏,有頭有尾,似假山而為真山者,墟因以為名,而園亦是稱。相思江從園里流過,為溪為湖,兩岸桂叢柏木蔭蓋,池荷香館,山清水碧,景緻天然。岩石余脈隨地裸露,暗泉湧出。
雁山園突出地表現出桂林山水之山奇、洞奇和水奇的特徵,規劃設計結合田野山舍,融山林郊野和村莊園亭於一體。建築物大都依山臨湖,原布局除廳堂軒館亭閣樓台外,遍設山廊、水廊及復廊、復道廊。
雁山園選址在後來市區20千米外的城郊,當時有驛道可通,緊靠集鎮,生活交通都很方便。園內有方竹山、乳鍾山、桃源洞,又名「相思洞」「雁山洞」、碧雲湖、清羅溪等自然景觀,建有涵通樓、澄硯閣、碧雲湖舫等亭台樓閣,理水掇石,人工和自然渾然一體。
雁山園內地形起伏變化,湖塘星羅棋布,有利於創造豐富的園林景觀,在造園上首先得了地利之宜;園內山石嶙峋,奇岩幽洞,甘泉清冽,湖溪兼備,得真山真水之妙。
「巧於因借」是該園的特點之一:一借「雁山春紅」的植物景觀,二借「雁落坪沙」的奇特山水。水源嶺及周圍石山上的各種野生杜鵑在三四月間盛開時,滿山遍野萬紫千紅,蝶舞蜂鳴,借入園內,觀之春意盎然,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雁山春紅」借景之妙。
利用雁山村水源嶺一帶之土嶺石山的外形輪廓線,南北疊位,高低錯落,精選在園內游覽線的交叉點玄珠橋上可觀山形的最佳綜合輪廓線,形似大雁展翅東飛,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加上園內稻香村的田野菜地烘托,遂成「雁落坪沙」之絕色景觀,形成無限風光在雁園之勢。
利用借景入園的手法,極大地豐富了園內景色的層次和景觀視域,使園內外景色互相滲透,他為我用,融為一體。但凡私家園林,均在滿足園主「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功能前提下來進行布局。
「畫者當以此意造,而鑒者又當以此意窮之」,「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精神已見」,「園以景勝,景因園異」,「三份匠意,七分主人」,這都是園林中的布局、構圖、組景與園主的關系問題。
雁山園是按照我國古代傳統的造園理論和美學觀,結合利用自然的山、水、岩洞、石、花草、樹木創造出了高於自然的園林境界。雁山別墅書大門楹聯:
春秋多佳日;
林園無俗情。
雁山園利用天然的山水和植物景觀寫出了這副楹聯的意境。
全園布局自由活潑,各景區各建築之間以園路或橋廊貫通,形成了層次豐富的環形游覽路線。園路多用青料石和天然卵石鋪砌,隨地形起伏變化,圖案有異,曲徑連幽。
因地制宜,天然成趣全園為自然山水,地形起伏變化。根據布局和構圖的需要,利用乳鍾山做屏障,其造型宏偉瑰麗又省人力外,還利用低濕窪地和小水塘,疏竣整理成湖成溪或稻田,地盡其利,各得其所。
使全園水體互相溝通,形成系統,或廣池巨浸,或小溪曲澗,聚分自然,曲折成章,既有對比,又富變化。破碎地形合理利用,「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湖塘池岸或利用天然山石為岸,或保留自然土岸,在流水沖刷之處,巧妙地利用天然塊石干壘成景。清羅溪南端是自然山石岸,北端以自然土岸為主,間夾天然生根石,曲折開合有變,效果極佳。
唯中段稍平直,欠變化,多用粗料石干壘,偶夾自然山石,尚留人工斧鑿痕跡,但尚呈弧線變化,並以樹木藤蔓覆蓋,半掩半露,得以補拙。
廊榭橋柱,因地制宜,多用粗料石干壘,粗獷自然,與環境和諧統一。橫跨清羅溪復廊下的橋墩,碧雲湖中的曲廊、湖舫、水榭及綉花樓旁的水榭,其水中柱墩均系粗毛料石干砌而成,既美觀粗獷,又經久實用。
涵通樓南小湖中八角形的釣魚亭,利用天然散生石作基礎和石墩,構亭架橋,自然清雅,意趣橫生、韻味無窮,是不可多得的佳構。
丹桂台和釣魚台均是利用天然山石,稍加人工整理而成,天然成趣。「既減人工,又省物力」,「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功」,此為雁山園造園成功之處。
雁山園的園林建築既具江南園林建築的典雅,更以嶺南園林建築的敞朗見長。根據清代農代縉所繪制的雁山園圖可以看到,全園建築是根據功能、地形及景觀的需要布置,與環境結合緊密,既無庭院感,也無中軸線,園林建築佔全園總面積比重較輕。園內樓閣廳榭,多為歇山大屋頂,也有少量硬山、卷棚和重檐的。
重點建築的屋脊是太陽、浪式卷草、花鳥、金鯉鴟吻一類的雕飾。屋面多為青灰色筒瓦,建築整體外形輪廓柔和穩定,通透開敞,樸素美觀。個別主要建築如澄研閣也有用琉璃瓦,其裝修色彩鮮艷,十分豐富。
由於地處南國,氣候炎熱,吸收了地方民居跑馬樓圈廊形式的布局,如大門、水榭、碧雲湖舫等。涵通樓東西兩邊的二層復廊,造型各異,形式新穎,頗具地方特色。
全園的綠化配置,除保留石山上的天然植被和名木古樹外,主要結合功能分區和造景組景需要,採用本地樹種,有成片種植的,也有重點點綴的。
如李林、竹林、梅林、桂花林、桃林,多為結合功能分區,組織園林空間而布置的,同時其本身也是該景區突出的植物景觀和綠化配置的主要特點。
另外,在方竹山上種方竹,桃源洞前植桃花、丹桂亭旁栽丹桂,桂花廳旁種有各種桂花,紅豆院內重點突出紅豆樹等。這里有的是以景點或建築名稱命題,加以重點渲染,使之名副其實而有意加強突出而配置的,有的則是以植物配置的實際藝術效果而命名的。
涵通樓前後是重點點綴的地區,集中配置了牡丹、墨蘭、白玉蘭、素心蘭、金邊蘭、方竹、紫竹、金嵌玉竹等奇花異草。
適地種樹也是該園植物配置的成功之處。如在園的東北部牆邊地形低窪的地區成片種植竹子,在湖塘溪邊配置柳樹、烏桕,這都是符合植物生態習性的,並獲得較好的綠化效果的處理。
雁山園有各種奇花異卉和天然植被,種類豐富,林茂花繁,鳥語花香,把園內裝點得分外妖嬈。它不僅擁有石灰岩石山特有的植物群落,還有大量人工栽培的名貴花木品種。
尤其以方竹、紅豆樹、丹桂、綠萼梅最為珍貴突出,人們贊譽為「雁山四寶」,它與李林、竹林、梅林、桂花林、桃林合稱的「五林」,是整個雁山園林植物配置藝術的重要特點和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