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景觀6
1. 黃山有哪些著名景點
1、迎客松
迎客松在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1300年,黃山「四絕」之一。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隻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一隻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里,雍容大度,姿態優美。
2、蓮花峰
蓮花峰,是黃山風景區境內第一高峰,為36大峰之首,海拔1864.8米。位於登山步道玉屏樓到鰲魚峰之間。蓮花峰登峰盤道5里,相對高度110米。1997年,蓮花溝開辟500米登山新道,由蹬道、棧橋、觀景台等組成。
3、天都峰
天都峰位於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
4、始信峰
始信峰位於黃山風景區北海以東1公里處。海拔1668米。這里匯聚了許多黃山名松,如:接引松、龍爪松、卧龍松、探海松等。石筍峰、上升峰左右陪襯,成鼎足之勢,峰巔有渡仙橋,橋畔石隙有狀似接引仙人渡橋的接引松。石筍峰上可觀賞眾多奇石。
5、百步雲梯
百步雲梯位於安徽省黃山的玉屏景區,在蓮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 在「蓮梗」不遠處有兩塊巨石,一形如龜,一形如蛇,兩石平行。在石壁上鑿成的一百餘級險峻陡峭的橙道從兩石間穿過下行,從對面鰲魚洞觀看,磴道下臨深淵,象靠在峭壁上的長梯,常有雲霧繚繞,十分險要,這就是「百步雲梯」。
2. 黃山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都有那些景點
黃山美麗的景色有:
迎客松、一線天、鯽魚背、飛來石、光明頂、鰲魚洞等。
3. 黃山有哪些風景
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擁有「天下第一奇山」專之稱。「五嶽歸來不看屬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是對黃山最好的評價。
黃山千峰競秀,萬壑崢嶸。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秀。黃山原名「黟山」,因山峰和岩石遙望青黑而得名。
4. 黃山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1,松谷景制區
黃山松谷景區地處松谷景區位於黃山北坡,是獅子峰、駱駝峰、書箱峰、寶塔峰之間的山谷合稱。由芙蓉嶺徒步上山,需蹬爬6500餘級石階,海拔高差1100米。
2,白雲景區
黃山白雲景區位於黃山西部,面積1655公頃,南起雲門溪上的續古橋,北至伏牛嶺,東起雲際、石人二峰,西至雙河口畔。景區以釣橋庵為中心,釣橋庵位於石人峰下,白雲、白門兩溪匯合處,海拔610米,釣橋庵又名白雲庵,明前為道院,清康熙間改為佛庵,後沿用地名至今。
3,雲谷景區
雲谷景區位於黃山東部,海拔高度僅890米,是一處谷地。宋代丞相程元鳳曾在此處讀書,故名丞相源。
4,雲海佛光
2018年8月21日,安徽黃山風景區現雲海美景和佛光奇觀。藍天下的黃山松石峰林,在飄浮的雲煙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淡雅動感的中國畫。
5,溫泉景區
黃山溫泉景區古稱桃源仙境,一般來說游覽黃山均乘車至此,現為黃山旅遊的接待中心之一。景區以攬勝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桃花溪和逍遙溪貫穿其中,中心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
5. 黃山有什麼著名景觀
光明頂簡介,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海拔1860米。明代普門和尚曾在頂上創建大悲院,現在其遺址上建有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黃山氣象站。因為這里高曠開闊,日光照射久長,故名光明頂。
迎客松屹立在黃山風景區玉屏樓的青獅石旁,海拔1670米處。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五湖四海的賓客來黃山游覽。
排雲亭,靠北海而面西海,建於民國24年,因時有雲霧在山谷中升騰翻滾,撲至石亭前卻又消散,故名「排雲亭」。這里視野開闊,是觀賞黃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點,又有「巧石陳列館」之稱。
西海大峽谷,又稱夢幻景區,是黃山風景區經過數年的努力,在丹霞站(俗稱二索上站)下方的群峰之中開發出的新景區,並於2005年4月正式對遊人開放,可讓人們在峽谷之半腰盤旋觀賞。谷中名峰古木,巧石林立,可見「仙人曬靴」、「文王拉車」、「武松打虎」等怪石,雙龍松懸立崖邊。另外,這里也是黃山杜鵑的盛產地,每年4月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次第開放,煞是好看!
雲谷寺位於黃山風景區東部,羅漢峰和香爐峰之間,海拔890米。明萬曆間在此建擲缽禪院,崇幀時改名雲谷寺。南宋右丞相程元鳳曾在此讀書,故又名丞相源。
蓮花峰是華東地區最高的山峰,當然也是黃山的第一個高峰,海拔1864米。從蓮花嶺到蓮花峰頂的1.5公里路上,沿途有飛龍松、倒掛松等名松及黃山杜鵑。蓮花峰絕頂處方圓丈余,中間有香砂井,登臨峰頂,可東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和長江。
猴子觀海位於黃山風景區北海景區黃山獅子峰前,一石猴獨踞峰頂,彷彿極目遠望,又似縱身跳躍靜觀雲海起伏,當雲海散去時,猴子又可觀望太平縣的田園風光,因此這一巧石又可稱「猴子望太平」
蓮花峰和其它名山的頂峰一樣,在絕頂四周鐵索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鎖,多為年輕情侶或夫妻攜手扣上的連心鎖,以示永結同心。
飛來石,位於黃山的白雲景區,光明頂西北方,這里集中了黃山30%的怪石。傳說這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石頭,石頭特別神奇,摸一摸就能帶來好運。當地還流傳著這么一句順溜:「一可以摸官運,二可以摸財運,三可以摸福運,四可以摸桃花運,五摸沒有運,六摸會懷孕。」
天都峰位於玉屏峰南,相距一公里,是黃山三大主峰中最為險峻之處,海拔1830米,古詩贊曰: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6. 黃山的景觀有哪些照片
迎客松、飛來石、猴子觀海、仙人曬鞋、一線天、光明頂、八百蓮花階、玉屏樓、天都峰、西海景區。你可以搜安徽眾人旅遊網看黃山的旅遊線路,裡面景點都寫清楚了,也有些黃山美圖。
7. 黃山四季各有那些景色
夏日的黃山(6-8月)一片清涼。黃山松蔥蘢如華蓋遮陽;雲霧繚繞黃山,或輕飄漫舞,或怒濤排空,瞬息萬變;瀑布如萬馬奔騰,泉水如撥瑟叮咚,真乃避暑休閑勝地。
秋天的黃山(9-11月)濃妝艷抹。那青松、蒼石、紅楓、黃菊……調繪出一幅幅色彩繽紛的立體書卷,美不勝收。
冬日的黃山(12-2月),銀妝素裹。漫山遍野的冰雪之花,如冰雕玉琢,晶瑩剔透。此時黃山的一大景觀,即是霧松。黃山之冬,奉獻給您一個童話般的仙境。 「處處玻璃界,時時水晶宮」,黃山冬天景奇無比,可觀賞到「霧松」、「雨松」、「冰掛」等。
黃山四季都有可觀之景。在黃山晴賞奇松怪石,陰觀雲海變換,雨覓流泉飛瀑,雪看玉樹瓊枝,風聽空谷松濤;任何氣候您都不會空手而歸。
黃山晚霞的最佳地點是西海的排雲亭和丹霞峰。黃山是雲霧之鄉,一年中200天有雲霧。看雲海,以玉屏樓觀前海、清涼台觀後海、白鵝嶺觀東海、排雲亭看西海、光明頂看天海最宜。
黃山日出氣勢磅礴,宏偉壯麗。在黃山看日出最理想的地點是丹霞峰、光明頂和獅子峰,其次是玉屏樓。日出時間: 春季:5:30-6:00;夏季:4:40-5:20;秋季:4:50-5:20;冬季:6:00-6:40。
黃山從山麓到山頂,氣溫成直線遞減。一年中七月份遞減較大,一般為0.6°C左右;一月份小,在0.3°-0.4°C。黃山年平均氣溫較低,只有7.8°C,年較差也偏小,僅為20.8°C。接近於海洋性氣候的特徵。
8. 黃山高山尖峰深谷景觀
1.黃山世界地質公園概況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安徽省南部,行政區域位於黃山市,橫跨黃山區,徽州區、歙縣、黟縣和休寧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8°07'~118°12'。北緯30°05'~30°12'。范圍南北長約40km,東西寬約30km,面積約合1200km2,核心景區有160.6km2(圖4-16)。
黃山處在以浙西、蘇南、贛東北和皖南丘陵和山地的中部。黃山作為一條東西向稍偏北走向的山脈是錢塘江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黃山山脈在西端與北北東走向的九華山脈在牯牛降相交匯,其東端漸變為低山丘陵。黃山世界地質公園所處位置是黃山山脈的主峰區域,屬花崗岩中低山地,海拔超過1000m的山峰有70個,超過1500m的山峰有47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m。山坡坡度一般在40°~50°,有的達到70°~80°,甚至90°。山嶺切割破碎,河谷密度很大,大多為深切河谷,縱比降大,河流裂點發育。
圖4-16 黃山地理位置圖
本區屬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氣候,基帶(山下)為中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6~17.5℃,最冷月(1月)4.0~5.5℃,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6℃,最熱月(7月)27~29℃,氣溫年交差20~25℃,無霜期230~265天,年降水量1600~1700mm,4~7月降水量佔全年總量的50%~60%,降水年變率大。黃山氣候垂直地帶明顯,亞熱帶位於海拔600mm以下的山地,600~1200m地帶的山地為暖溫帶氣候,1200m以上為溫帶氣候。
黃山地質構造為揚子板塊東部的南緣,與華夏板塊接壤。在侏羅紀至白堊紀的燕山構造階段形成了大規模的中酸性火山噴發和岩漿入侵。黃山的岩石主體部分是由燕山期的花崗岩組成的復式岩體,包括黃山花崗岩主體、太平花崗閃長岩體和後期侵入於岩體中的一些花崗細晶岩脈。其中黃山花崗岩岩體出露面積約為107.81km2,占黃山世界地質公園的70%,構成了黃山花崗岩風景地貌的主體。
2.高山尖峰深谷景觀
黃山景觀地貌在全國地貌分類系統中是花崗岩中山地貌,此次研究主要從地質遺跡的保護和旅遊資源的開發以及地學知識的普及出發,主要按照形態-成因的原則,對黃山花崗岩景觀地貌進一步劃分。黃山是由眾多的花崗岩山峰組成的山體,素有36大峰和36小峰之美稱,所謂「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的看點主要就是黃山的山峰。因此,在此將黃山的高山尖峰深谷景觀主要分為如下類型:
1)堡峰:山峰規模很大,四周被陡壁環繞,平面形態呈長方形,海拔最高,相對高差最大,山體雄偉。以蓮花峰(海拔1864.8m)(圖4-17)、天都峰(海拔1829.5m)和雲門峰(海拔1626.2m)為代表。從白鵝嶺往光明頂方向觀察,光明頂(海拔1840m)亦是一座堡巨峰。
圖4-17 黃山蓮花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2)圓丘峰和半圓丘峰:這是在花崗岩圓丘的基礎上,由於地面抬升,受到深切割後,使圓丘成為峰頂,而四周為陡壁圍繞這樣的山峰,或者因地面切割,使圓丘受到破壞而成為半圓丘這樣的山峰。圓丘峰如光明頂氣象台前的觀景點,而光明頂、獅子峰(圖4-18)、丹霞峰、石鼓峰等都是半圓丘峰。
圖4-18 黃山獅子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19 黃山石筍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20 由平天矼向西延伸的花崗岩尖峰形成的鋸齒狀嶺脊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3)塔峰:山峰規模較圓丘峰小,形如寶塔,四周為陡壁,側投影如三角形或梯形,平面投影為似同心圓狀,如始信峰、石筍峰(圖4-19)、蓮蕊峰、石柱峰、玉屏峰、上升峰等。
4)脊峰:山峰呈長條形展布,其間有起伏往往是峰峰相連,兩側為陡坡。如佛掌峰—
缽盂峰—紫石峰—眉毛峰—蝦蟆峰,天都峰—青鸞峰—蠟燭峰,耕耘峰—老人峰—A砂峰,鰲魚峰—容成峰—雲際峰。仙都峰,疊障峰,轎頂峰—駱駝峰,飛龍峰—上升峰。甚至蓮花峰—玉屏峰—耕耘峰—天都峰也組成脊峰。脊峰是一系列山峰的組合,成為脊狀的起伏山嶺(圖4-20)。
5)屏峰:側面成屏風狀的山峰,四周為陡壁,山體較為單薄,正面側投影呈方形,長方形和梯形,側面則投影成柱狀。如駱駝峰(圖4-21)、筆架峰、書箱峰、薄刀峰、牌坊峰等。
6)柱峰:山頂為石柱組成的山峰,規模較小,然而它連同峰體(基座)則有一定的規模。如飛來石所在的仙桃峰、十八羅漢朝南海所在的觀音峰,仙人踩高蹺所在的山峰等。
7)簇峰:沿花崗岩節理風化侵蝕形成聚集在一定范圍內的山峰集,它們坐落在同一個基座上,很像石英晶簇(圖4-22)。光明頂東側皮蓬一帶幾十個小峰即是簇峰的代表,西海大峽谷里也有。
圖4-21 駱駝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22 晶簇狀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8)石柱:沿花崗岩節理風化侵蝕後殘留的柱狀體,在海拔1100m以上的山體上的石柱,大多是冰緣岩柱,這是在冰緣(凍土)環境中由寒凍風化和冰凍化作用形成的石柱。冰緣岩柱在黃山隨處可見(圖4-23),如「五老上天都」(金雞叫天門)、「仙人指路」、「仙人踩高蹺」、「夢筆生花」、「仙人下棋」、「童子拜觀音」、「飛來石」、「仙人下棋」等,西海大峽谷中也有許多冰緣岩柱。
9)石蛋:石蛋是古風化殼被侵蝕破壞後殘留的岩塊,天都峰頂上的巨礫是無根石蛋(圖4-24),而鰲魚峰北側的「鰲吃螺螄」那些「螺螄」和「鰲魚馱金龜」的那隻「金龜」則是有根石蛋,「猴子觀海」的那隻石猴也是石蛋。
10)崩石:沿節理破碎而崩塌形成的石塊,這類景觀地貌有蒲團石、碰頭石、西海大峽谷中也有見及。
圖4-23 圓柱形石柱(海豚出海)(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24 天都峰頂的石蛋(照片提供:郭克毅)
11)石錐:這是在破碎的花崗岩上順著表面風化淋溶形成的雛狀體,體積很小,錐尖向上。如「手機石」(圖4-25)、「喜鵲登梅」的上部(喜鵲、仙人的手)、「仙人翻桌」的四條桌腿等。花崗岩可被淋溶是有證據的,我們對沉積物中石英顆粒作電鏡掃描可見石英錶面有溶蝕坑和淀積層這是石英被溶蝕的證據,石英都能被溶蝕,何況長石!
12)滾石和巨礫:這是順山坡滾落或沿溝谷沖積的礫石,一般都經過磨圓,沒有尖銳的稜角,有一定的造型,如醉石、虎頭岩、試劍石、丹井等。
13)一線天:從花崗岩節理或斷層這些軟弱結構面切割形成的狹長道通道,兩壁直立。步仙橋就橫跨在一處一線天峽谷上面,步仙橋的南頭也是一處一線天(圖4-26)。
圖4-25 石錐(手機石)(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26 一線天(照片提供:郭克毅)
14)洞室:岩洞與石室的合稱,有的是沿花崗岩裂隙和節理風化侵蝕而成,如卧龍洞,鰲魚洞有的是潛水溶解所成如神仙洞(軒轅峰北固寺)有的是崩塌堆積所成,如飛來洞有的是由巨型石蛋堆成,或石蛋間的細粒物質被侵蝕掉後留下的洞室,如天都峰頂的石洞。
15)深切峽谷:黃山中央高地四周都有深切峽谷,以西海大峽規模最大(圖4-27),也最典型。無論從黃山的哪個大門入山,都要經過峽谷才能到達中央高地核心地帶。這些峽谷都以山高、峽深、壁陡為特徵,在西海大峽谷中多見嶂谷。
圖4-27 西海的V字形峽谷(照片提供:郭克毅)
3.黃山花崗岩地貌分區特徵
黃山花崗岩地貌因岩性差異和節理發育狀況的差別,各處地貌形態和類型,以及發育程度有著各自的特點,蒲慶余等(2009)將黃山地貌分為如下5個區:(1)中央高地區以光明頂、北海賓館為中心的黃山中心景區,從西北部的丹霞峰、石鼓峰起,向東經獅子峰、始信峰、石筍峰,折向南經白鵝峰、白鵝嶺、貢陽山,向南經光明頂、煉丹峰、鰲魚峰,再向北經薄刀峰、仙桃峰、迴音壁至排雲亭。中央高地的地貌特點是地面平坦,起伏相差一般不到200m,最高處光明頂海拔1840m,最低處西海飯店約1560m,最大高差300m,在中央高地內部地形呈丘陵狀,山體渾圓,坡度較小,是一種發育成熟的地貌。中央高地四周都是懸崖絕壁,這就是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所說的「益平天矼陽為前海,陰為後海乃極高處;四面皆峻塢,此獨若平地。」圓丘峰和半圓丘峰多分布於中央高地四周邊緣,如丹霞峰、石鼓峰、獅子峰、石鵝峰、貢陽山、光明頂、仙桃峰等。其核心部分光明頂、貢陽山、白鵝嶺和北海賓館一帶由細粒含斑花崗岩組成,其他地區為中細粒斑狀花崗岩組成,這些岩體的垂直節理非常發育,因此四周均為陡壁直立。鰲魚背所在則由粗粒似斑狀花崗岩組成,節理發育較差,山體更為渾圓。
(2)前海(南海)區
包括天都峰、蓮花峰、天門峰在內的中央高地南鄰地區,即通常所說的溫泉景區。這里山體高大雄偉,溝谷切割較弱,組成岩石除桃花峰為鄧家組和鋪嶺組非花崗岩外,其餘大多為第二期粒粒似斑狀花崗岩,發育一組大致南北走向(稍偏北東)的X節理,因此發育了大致南北偏東北走向的嶺谷相間的地貌,山體稍顯渾圓,這與粗粒和節理少有關。
天都峰、桃花峰和雲門峰都是體積很大的堡峰,尤其是前兩峰,更顯雄偉。蓮花峰和蓮蕊峰發育著一組走向近東西,傾向南和北的X節理,節理面傾角分別為60°、75°,蓮花和蓮蕊的山形由這組節理控制。在蓮花溝源頭峰麓發育著卸荷節理,岩塊沿卸荷節理剝落。
此區從東到西從百丈瀑、眉毛峰—紫石峰、人字瀑谷地、青鸞峰—蠟燭峰、半峙谷地、老人峰—朱A峰、蓮花溝、聖泉峰、鳴弦泉谷地,為嶺谷相間的地貌,走向大體為南北向偏北東,這些山嶺呈狹長從北向南波狀起伏逐漸降低,它們與北西走向的蓮花峰—天都峰山脊在北端相接,但是其間大約有400m的高差。那些谷地比較順直,谷坡為復式山坡即上部為上凸形坡,下部為下凹形坡。兩側山坡組成大致U形,山坡上花崗岩卸荷裂隙發育,岩石沿卸荷裂隙剝落,山谷水流湍急,無明顯的跌水現象,也即無明顯的裂點。只在溝口才見裂點。
(3)北海(後海)區
丹霞峰、獅子峰、始信峰以北及始信峰、石筍峰以東地區,這里是風景秀麗的地區。組成岩石為中細粒花崗岩。這里也是南北向嶺谷相間,但與前海區不同的是由於是中細粒花崗岩,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所以山體切割明顯,尖峰陡壁比較顯著,景觀小巧玲瓏。丹霞峰和散花塢以北平行的南北向谷地大多為南北向斷層控制,與這組南北向斷層配套的有4組節理,它們的走向是16°、75°、305°和330°,所以山脊主要走向為南北向,其間單個山峰走向330°和310°,這些山峰大多是屏峰,二道亭以下轉為東西向的次級山脊和山谷與南北向的主谷和山脊交合。
獅子峰、石鼓峰、丹霞峰都是半圓丘峰,在中央高地一側它們都是圓丘,在外側它們都是懸崖陡壁將頂部的圓丘切成一半。獅子峰北緊靠著的「猴子觀海」一隻石猴坐落在屏峰的頂部,那石猴是古地面上的石蛋殘留。
散花塢的東側有「夢筆生花」石柱是冰緣岩柱,在它對面是筆架峰,它們在散花塢崍谷尚未形成以前是連在一起的。筆架峰是一座屏峰,筆架峰的屏面走向約200°,與「夢筆生花」同一方向,溝谷方向290°,筆架的缺口也是290°走向。
始信峰與獅子峰等山峰相似,即面向中央高地一側坡緩,外側為陡崖。這一帶發育4組節理,200°、350°、310°、270°~295°。以270°~295°節理最發育山體基本上沿這幾組節理切割。石筍峰是典型的塔峰,其東側的一座山峰呈現為小型的圓丘峰。石筍峰東觀景台可欣賞觀音峰等山峰及十八羅漢朝南海等景觀,觀音峰的花崗岩中發育20°,35°,220°等幾組垂直節理,山峰及賞石都由這幾組節理控制。十八羅漢朝南海顯然是冰緣岩柱。
(4)東海區
光明頂東、白鵝嶺—觀音峰南地區,即丞相源和皮蓬一帶。這里廣泛分布著老人峰地面,海拔1200~1400m的山峰,山脊是這期壯年地面被破壞後的殘留,山嶺較西海、北海和南海平緩,例如軒轅峰、仙都峰、檻窗峰、黃山尖、布水峰等,谷地也較寬闊,寬穀穀底海拔1100~1400m,伸入被切割的光明頂期地面,可作為老人峰期壯年地面在山地中的延續,也就是說老人峰期地面既包括以光明頂期地面被切割後的寬谷和當時山外的波狀地面,這也印證了老人期地面是光明頂期地面形成、破壞後的又一次剝蝕和夷平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喜鵲登梅」(「仙人指路」)和「仙人翻桌」等奇石景點它們是由兩部分組成,即上部的石錐,這是花崗岩被淋溶而成,位於老人峰期的寬谷中,下部的基座則是老人峰期寬谷被侵蝕下切後遺存的石牆。
在「喜鵲登梅」迤西,是歷史上著名的皮蓬,這個處在光明頂東麓的,以金爐峰為中心的皮蓬舊址,正是皮蓬三十六小峰所在。這三十六小峰是強烈切割光明頂期壯年期地面後留下的塔狀尖峰,它們的峰頂海拔大都在1580~1760m,略低於光明頂、煉丹峰、白鵝嶺等山峰。這些山峰發育在花崗岩垂直節理的基礎上,組成了環抱香爐峰的秀麗景觀,難怪古時的僧人以皮蓬為養心修身的處所。
(5)西海區
西海區是新開辟的景區,新修建了游步道,成為遊人可以通達的地區。西海區以西海大峽谷著稱,這是高山深谷,崖壁陡立,呈現了深切峽谷的地貌景觀。向西察之,發現這里的原始地面是兩級壯年期地面,即光明頂期夷平面和老人峰期剝蝕面。圖4-28為橫切西海大峽谷的地形剖面,右側是光明頂期夷平面,簿刀峰—貓頭鷹,至地形剖面的左側為雲外峰即是切割光明期地面後,發育了以「文王拉車」為代表的寬谷,這是與東海區丞相原「仙人翻桌」和「喜鵲登梅」處的寬谷相當的地貌面,即老人峰期剝蝕面向山區的延伸,所不同的是東海區的老人峰期寬谷未被切割破壞,西海區的老人峰期寬谷與光明頂期夷平面一起被切割破壞,形成了西海大峽谷。
圖4-28 橫剖面顯示西海大峽谷切割了光明頂期壯年地面和老人峰期寬谷(蒲慶余等,2009)
東起平天矼,經石床峰、石柱峰、石人峰至「仙人踩高蹺」一線以南,即從白雲賓館經步仙橋至三溪口一路所經均為粗粒斑狀花崗岩分布區,直到容成峰—雲際峰—手指峰一線以北。這片粗粒斑狀花崗岩分布區節理不很發育,溪谷切割較淺,發育渾圓的山頭,從東到西自天海地區海拔1700m逐漸下降至1500m、1400m、1300m、1200m,以至800~1000m,成幾級台階,各級台階均以緩坡連接,在這里,光明頂期、老人峰期和慈光閣期地面的界限不太清楚,只在1500和1600m處,1200~1300m處坡折比較明顯,它們是否為這3個壯年期地面的分界線、尚有待確定。
白雲賓館—步仙橋—三溪口以北,才真正進入西海大峽谷,西海大峽谷地區的岩石為中細粒似斑狀花崗岩,垂直節理發育,主要是310°~325°和35°兩組,其中35°方向的節理則控制了西海大峽谷主谷的走向。還有一組75°走向的節理,它配合310°~325°方向的節理,同樣形成大峽谷的支谷。與此相適應的是山脊的走向大多為310°~325°,部分為75°,沿著這兩個方向山坡成陡立,其中以「迴音壁」為代表。西海大峽谷里的山峰大多為塔狀峰和屏峰,峰頂多為象生石,「仙人踩高蹺」為其代表。「仙人踩高蹺」位於海拔1100的山峰上,這是黃山冰緣岩柱發育的最低處,似是更新世黃山山地冰土的最低界線。
4.黃山花崗岩地貌成因分析
黃山花崗岩地貌從地貌類型和形成時代上分析,存在兩種類型和兩個時期,第一種類型是在地殼比較穩定,氣候比較溫暖的時期形成的古地貌,地形比較平坦、山坡比較平緩,山峰比較渾圓,它們大多處在黃山地的頂部,如中央高地是光明頂期壯年期限地面,在光明頂、蓮花峰頂,天都峰頂、鰲魚峰頂、丹霞峰頂、獅子峰頂和始信峰頂都能見到渾圓狀山峰,峰頂的花崗岩也明顯受到化學風化。老人峰期地面上花崗岩也備受化學風化。由於它們形成的時間較為久遠,鬆散的風化殼物質已被侵蝕而不復存在。慈光閣期剝蝕面上則還有鬆散的風化殼存在,慈光閣前停車場東側和慈光閣攬車下站出口處都有花崗岩風化殼保存。第二種類型是在慈光閣期壯年期地面形成以後形成的峽谷及有關的高陡邊坡地貌,也就是各種山峰、陡壁和深谷,它們是在地殼抬升、河流下切的條件下形成的地貌。對於這種代表黃山特點的景觀地貌的形成,取決於岩性、節理、地殼抬升、寒凍風化等因素,尤其是後三者,對黃山高山尖峰深谷景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花崗岩節理是高山尖峰深谷景觀形成的主要條件:據蒲慶余等對黃山花崗岩景觀的調查和研究,在黃山的幾個花崗岩景區,花崗岩體中基本均發育了30°、75°和130°~145°方向的三組垂直節理和一組水平節理,這些相互切割,形成柱峰、塔峰、屏峰等各種山峰,崖壁直立,而且都有水平節理襯托,山峰陡峭而高聳。
新構造上升是高山尖峰深谷景觀形成的必要條件:黃山花崗岩體侵位時期是燕山期,大約距今128~131Ma(周泰禧等,1995),當時侵位深度約7km。黃山現今地貌的形成經歷了花崗岩體抬升,圍岩頂蓋被侵蝕,光明頂期、老人峰期和慈光寺期地面的形成等好幾個階段。到了更新世時期,黃山山體的抬升,溪谷下切和溯源侵蝕,遂形成現今的地貌。據蒲慶余等(2009)從逍遙溪谷(圖4-29)地溫泉附近的階地堆積物石英顆粒熱釋光地質年齡測定的數據,匡算黃山更新世抬升的時間和速度:逍遙溪在觀瀑樓階地堆積物中石英顆粒熱釋光年齡(25.04±2.13)Ka,白龍橋頭階地堆積物熱釋光年齡(5.95±0.51)Ka,兩處高差為35m,相距時間為19.09Ka,此期間逍遙溪下切速度為0.183cm/a,以此河谷下切速度看做黃山的抬升速度,那麼河谷從老人峰期壯年期地面下切到目前的位置需要39.7萬年,從慈光閣期寬谷地面(下切高約185m)下切到現在的位置需10.27萬年,珠穆朗瑪峰距今2萬年以來上升了1200m,上升速率達到6cm/a,現在還以2cm/a的速率上升,因此,此期間黃山的上升速率0.183cm/a是可信的。從丞相源谷地中的斷裂帶破碎物中的石英顆粒電子自旋共振測年數據(29.4±2.9)Ka和(25.3±2.5)Ka代表該斷裂帶最新一次活動年代看,這條谷地的下切應在25~29萬年以後。黃山的新構造抬升為塑造深切峽谷提供了條件,只有具有深切峽谷,山體有廣而深的臨空面,高山深谷陡壁的地貌才能形成。也就是說,那些高峻的堡峰、圓丘峰、塔峰、屏峰的形成,新構造抬升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圖4-29 溫泉白龍橋附近逍遙溪河谷割面圖(蒲慶余等,2009)
氣候波動是高山尖峰深谷景觀形成的重要條件:自李四光先生《安徽黃山更新世冰川現象》一文發表以來,關於黃山的是否存在第四紀冰川遺跡的爭議就沒停止過,但無論爭論的結果如何,有一個結論大家還是共識的,就是這個地區第四紀氣候存在冷暖波動現象,且該區曾處於冰緣環境。冰緣環境下的地質營力主要是冰凍作用。目前冰凍作用僅局限在極地和高山地區,而在第四紀冰期中,冰凍作用的范圍比冰川區域要廣泛得多。在花崗岩節理、裂隙和顆粒間含有一定的水分,當氣溫降到0℃和達到負溫時這些水分就會凍結,體積的膨脹使花崗岩發生崩解,隨後,氣候上升到0℃以上,這些冰逐被溶解,那些被崩解的岩塊便墜落。這是黃山高陡邊坡地形在第四紀形成的重要條件。
此外,花崗岩是由石英和長石、及少量角閃石和雲母結晶礦物組成,它們有不同的脹縮率,例如石英的脹縮系數為0.0031,長石為0.00017,相差約18倍,當氣溫發生激烈變化時,礦物的差別脹縮勢必引起花崗岩的剝落,在這種風化狀態,具有稜角的花崗岩塊逐漸圓形化。
黃山式地貌的形成:關於黃山花崗岩地貌的形成,崔之久等(2009)提出了「地貌回春」的演化模式,即經歷了「被侵蝕-剝蝕成一個很平的地面(準平原,夷平面(包括準平原等)),然後發生新的地殼抬升,地面開始下切(以河流為主)」的過程。蒲慶余等(2009)從地文期方面考慮,認為黃山花崗岩地貌的形成經歷了多期次抬升夷平。縱觀二者觀點,對黃山式地貌形成過程基本類似。
黃山花崗岩體的侵位:黃山的岩石主體部分是由燕山期的花崗岩組成的復式岩體,包括黃山花崗岩主體、太平花崗閃長岩體和後期侵入於岩體中的一些花崗細晶岩脈。據蒲慶余等(2009)對黃山花崗岩景觀的專題研究,黃山花崗岩體侵位時間為距今134~124Ma,早白堊世時的侵位深度7km。此後,在黃山地區經歷了多次剝蝕夷平過程。
夷平階段:從現有資料看,黃山地區大概經歷了三期夷平過程,現今在該區保留有3期的夷平面殘余。其中,光明頂期夷平面是高差大約200~300m的波狀平原,山丘平緩,谷地平整,海拔高度大概在1600~1800m,形成於3000萬年前的漸新世。這期夷平面分布於黃山中央高地以外,在其周圍還有零星分布,例如:鰲魚背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山脊———容成峰、雲際峰,越過湯嶺關之後伸展至雲門峰一帶;從鰲魚背向東南方向伸展的山脊———蓮花峰、蓮蕊峰、玉屏峰、耕雲峰、天都峰、佛掌峰、缽盂峰、紫石峰、眉毛峰;從丹霞峰、松林峰、雲外峰向西北方向伸展的山脊———九龍峰;從始信峰、石筍峰向東方向伸展的山脊—觀音峰、十八羅漢朝南海;向北伸展的山脊———上升峰。這些山脊都是光明頂期壯年期地面受到侵蝕破壞以後殘留的部分。老人峰期夷平面以天都峰峰南面的老人峰(海拔約1408m)為代表,是海拔1200~1500m的波狀起伏地面,應是在中新世晚期形成。老人峰期夷平面圍繞中央高地即光明頂期夷平面發育,在有些地區老人峰期伸進切割光明頂夷平面的谷地中。老人峰期夷平面以逍遙溪西南側的桃花峰最為典型,它是一列北西走向的平緩山脊,海拔1340~1440m,延伸達2.5km,在逍遙溪東北側的聖泉峰山脊、老人峰—珠砂峰山脊、青鸞峰山脊、蛤蟆峰—紫石峰山脊、清潭峰山脊等,都是老人峰期夷平面被逍遙溪及其支谷切割破壞後留下的殘跡。老人峰期夷平面在石柱峰、石床峰、平天矼、鰲魚背、容成峰、雲際峰環抱的馬蹄形地區也較為典型,沿著白雲溪兩側存在海拔1400~1500m的平緩山峰,九龍峰周圍也是該期夷平面。在後山,上升峰以北的南北向山脊,寶塔峰山脊,駱駝峰—轎頂峰山脊,疊障峰山脊也都是老人峰夷平面被溪谷切割後殘留的古地面。始信峰、石筍峰東北還有一片老人峰夷平面。老人峰期夷平面形成後,黃山地面經過短期切割和侵蝕後,地殼處於相對穩定階段,形成慈光閣期夷平面,以慈光閣平台為代表,形成於上新世。這一夷平面殘留部分被四周各河流源頭裂點群包圍,形成了很多寬谷,故蒲慶余等(2009)稱此階段為慈光閣寬谷期。
深切割階段:在慈光閣夷平面之後,黃山地區的地殼經歷了快速抬升,在黃山地區形成了許多深切峽谷,這些深切峽谷都是從中央高地向四周輻射,也就是說深切峽谷向中央高地溯源侵蝕的態勢十分清晰,部分峽谷的溯源已到達中央高地。且根據對該區深切河谷的研究,該區至少經歷了多次抬升,如圖4-30所示,H,M,L三處谷肩就是深切割的3個中間階段,對應著地殼的3次抬升。
圖4-30 西海大峽穀穀肩示意圖(據崔之久等,2009)
以上獨特的黃山式地貌演化模式,使得黃山的地貌景觀的空間分布也非常獨特,以同心狀模式分布,見圖4-31。
圖4-31 黃山花崗岩地貌景觀的同心狀分布模式(據蒲慶余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