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景觀
㈠ 喀斯特地貌景觀的基本特徵是什麼我省著名的溶洞旅遊
喀斯特地貌基本特徵是:山地相對高度不大,石峰造型豐富;多大溶洞,洞內多鈣質沉澱而形成的豐富多姿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花等;時有地下暗河流過。
我國主要分布在廣西和雲貴高原。我省著名的溶洞旅遊勝地主要有宜興的善卷洞和張公洞。
㈡ 什麼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
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岩高原的地名,當地稱為Kras,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區。可溶性岩石有3類:①碳酸鹽類岩石(石灰岩、白雲岩、泥灰岩等)。②硫酸鹽類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鹵鹽類岩石(鉀、鈉、鎂鹽岩石等)。總面積達51×106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10%。從熱帶到寒帶、由大陸到海島都有喀斯特地貌發育。較著名的區域有中國廣西、雲南和貴州等省(區),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區,義大利和奧地利交界的阿爾卑斯山區,法國中央高原,俄羅斯烏拉爾山,澳大利亞南部,美國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古巴及牙買加等地。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碳酸鹽岩出露地區,面積約91~130萬平方千米。其中以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劃分許多不同的類型。按出露條件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按岩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此外,還有按海拔高度、發育程度、水文特徵、形成時期等不同的劃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產生形態上類似喀斯特的現象,統稱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黃土和粘土喀斯特、熱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區的熔岩喀斯特等。它們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構成,在本質上不同於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岩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該區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溝、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窪地等喀斯特負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與地表和地下密切相關聯的豎井、芽洞、天生橋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論和生產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喀斯特地區有許多不利於生產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預防,也有大量有利於生產的因素可以開發利用。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氣體,有醫療價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種沉積礦產較為豐富,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喀斯特地區的奇峰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㈢ 什麼是喀斯特景觀及其在中國的分布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經受水流溶蝕、侵蝕以及岩體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過程,形成於地表和地下各種侵蝕和堆積物體形態的總稱。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kra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岩高原的名稱,當地稱為,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㈣ 談談喀斯特地貌地表,地下景觀形成原理
喀斯特地貌又稱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內為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等容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
大量的碳酸鹽岩、硫酸鹽岩和鹵化鹽岩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柱狀石林、筍狀山、天坑、溶洞等溶蝕景觀。
㈤ 以下屬於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景觀是哪裡
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之所以這樣奇麗秀美,是因為那裡有很多的石灰岩,石灰岩特別容易被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和河水溶解,經過千百年雨水、河水的浸蝕,形成現在這樣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風景奇觀。
雅丹魔鬼城為風力侵蝕地貌;
蘇州園林為人工園林;
丹霞山為流水侵蝕地貌。
點評: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的碳酸鹽岩出露地區,其中以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布。
㈥ 喀斯特地貌行成的景觀
廣東:肇慶七星岩有七座石灰岩山峰形如北斗七星,山前星湖瀲灧,山多洞穴,洞中多有暗河、各種奇特的溶洞堆積地貌。
廣西:桂林山水和陽朔風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橋等地表喀斯特景觀著稱於世,並且是山中有洞,「無洞不奇」。以岩洞地貌為主的蘆迪岩洞景觀,景觀內有各種奇態異狀的溶洞堆積地貌,形成了「碧蓮玉筍」的洞天奇觀;七星岩石鍾乳構成的地下畫廊,真是玲琅滿目;武鳴伊嶺岩,北流溝漏洞,柳州都樂岩,興平蓮花岩,興安乳洞,永福百壽岩,宜山白龍洞,凌雲水源洞,龍州紫霞洞等也都是著名的溶洞景觀區。
雲南路南石林風景區:地表峰林奇布,主要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觀,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兩側,各種形態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全國35片石林中本省有:路南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和莫村石林、石板哨石林、天生橋等20片石林足見本省石林分布面積之廣;溶洞景觀有:玉溪溶洞,建水燕子洞,九鄉溶洞等。
貴州:本省有興義尼函石林、修文石林等石林區;中國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岩壁為瀑布華地貌;本地溶洞地貌較多,主要有黃果樹瀑布附近龍宮洞,貴陽地下公園,鎮寧犀牛洞,鎮遠的青龍洞,龍山的仙人洞,貴州的織金洞,黔靈山麒麟洞。
四川:九寨溝鈣華灘流屬於水下地表堆積地貌,如珍珠灘瀑布;黃龍風景區鈣化池、鈣化坡、鈣化穴等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觀;石柱縣新石拱橋為喀斯特天生橋地貌。
湖南:武陵源黃龍洞,冷水江波月洞,都是奇特洞溶洞景觀,各種堆積地貌羅列其中,如神仙府洞,奧妙無窮。
江西:鄱陽湖口石鍾山景區絕壁臨江洞穴遍布;彭澤龍宮洞長2000米,洞內可泛舟觀景,堪稱「地下藝術宮殿」。
浙江:瑤琳仙境,位於桐廬縣,是浙江省規模恢弘、景觀壯麗的岩溶洞穴旅遊勝地,也是浙江迤今發現的最大洞穴;洞長1000米,共有6個洞天,以「雄、奇、麗、深」聞名於世。
江蘇:宜興石灰岩溶洞有「洞天世界」的美稱,善卷洞、張公洞、靈谷洞又稱「三奇」,洞壑深邃,多奇石異柱,泛舟其中如入海底龍宮。
吉林:同化鴨園溶洞,有四個大廳,洞內滿布石柱、石筍、石鍾乳、石瀑、石簾、石蓮花、石幔等堆積景觀,並且深處有溶岩潭,深不可測,無法前往。
㈦ 喀斯特地貌景觀的形成過程
在地貌的景觀形成的過程,喀斯特地貌地貌是經過1萬年以前的清水侵蝕以後,干碳酸鈣所聚集而形成的一種景觀現象。
㈧ 簡答喀斯特地貌的景觀特點和及其對旅遊活動的不利影響
嗯,像繭達克斯特地貌的景觀特點的話嗯,我感覺挺好的,沒什麼不理想
㈨ 什麼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景觀都有什麼特點
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和豎井等地理現象。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蝕擴張而形成的地下洞穴,規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納千人以上;形態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許多奇特景觀,如石筍、石柱、石鍾乳、石幔等。小的連一個人都難以通過。
溶洞是水的溶蝕作用、流水侵蝕以及重力作用的長期結果。溶洞景觀在我國的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省區分布較為廣泛。
如果一個溶洞頂部的某一局部地點受到較為強烈的紊流作用,隨著水壓增大,溶蝕能力增強,這些地方的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向頂側凹入的弧形面,這樣的地貌稱為石鍋。邊槽是指溶洞的邊壁在水的溶蝕作用下形成向洞測凹陷的槽狀地貌。這兩種溶蝕地貌在溶洞中很常見。
堆積地貌是溶洞景觀中的精華部分,在我國西南地區的溶洞中你盡可以欣賞那神奇的洞天世界。重力水的堆積是溶洞堆積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斷續的從溶洞頂部落下並不斷積累,從而形成絢麗多彩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邊石堤等。
天坑和豎井主要是由於岩溶地面不斷凹陷,形成漏斗狀的圓形窪地或豎井狀的洞,在我國的重慶和四川南部地區分布較為廣泛,他形成於陡峭的坡地兩側和窪地、盆地底部,因為流水沿著岩石的裂隙侵蝕強烈,所以天坑或豎井深達幾十米到幾百米。
(9)喀斯特地貌景觀擴展閱讀: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演化
1、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米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里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
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㈩ 喀斯特地貌的類型
地表喀斯特:石芽,溶溝,漏洞,落水洞,豎井,溶蝕窪地,溶蝕盆地,內干谷,盲容谷,伏流,峰叢,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石筍,石鍾乳,石幔
發展階段:
幼年期: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地表水對可溶性岩石侵蝕,地表發育石芽和溶溝,以及少數漏斗。
青年期:河流進一步下切侵蝕,侵蝕基準面趨於均衡剖面,地表水絕大部分轉為地下水,地表廣泛發育漏洞、落水洞、溶蝕窪地、干谷、盲谷、伏流,地下溶洞也很發育,有地下河出現。
壯年期:地表水受下部不可容岩石阻擋或河流停止下切侵蝕,溶洞進一步擴大,洞頂發生塌陷,許多地下水又轉為地表水,同時發育很多溶蝕窪地、溶蝕盆地、峰林。
老年期:不可容岩石暴露地表,地面高度接近地方侵蝕基準面,地表水文網廣泛發育,形成寬廣的平原,平原上殘留著一些孤峰和殘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