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的美景
① 洛陽有什麼經典的景色
]【洛陽八景】 □ 龍門山色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後始稱「龍門」。這里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2000年龍門石窟榮列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奉先寺 □ 馬寺鍾聲 馬寺鍾聲是洛陽八大景中的另一景。白馬寺到了北魏、唐、宋時代,因為佛教極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眾千餘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鍾誦佛,鍾聲悠揚飄盪,遠聞數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到了明代,寺內有口大鐵鍾,重約5000餘斤,鍾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鍾與洛陽東大街鍾樓上的一口鍾音律一釋源、祖庭——白馬寺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鍾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鍾樓上的鍾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鍾西邊響,西邊撞鍾東邊鳴」的佳話。因此,白馬寺鍾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 金谷春晴 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別墅,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里處的金谷洞內。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與貴族大地主王愷爭富,修築了金谷別墅,即稱「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裊裊,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蹁躚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 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卧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里,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孟津新莊村附近古冢林立,這就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農歷九月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雲峰,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勝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裊裊,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 □ 天津曉月 天津橋,在洛陽橋東100米處,古時用鐵索連起無數大船而形成的一座浮橋。建於隋煬帝大鄴元年(公元605年),後來,被隋末農民起義軍燒掉。到唐代,才改建為石橋。其時,隋唐城周圍五十餘里,人口百餘萬。洛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天津橋橫跨其上,北與皇城的南門、端門相應,南與長達「七里一百三十步」「街寬百步」的定鼎門大街相接,為都城南北之通衢。每當凌晨時分,曉月還掛在天空,天津橋上的行旅就熙熙攘攘車馬如流了,無怪乎唐代詩人劉希夷寫道「馬聲回合青雲外,人影動搖綠波里」,真是寫景如畫。「天津曉月」歷來被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詩人有不少歌詠天津曉月的詩篇。可惜自宋以後,歷經五百餘年的戰火,天津橋被破壞了。 □ 洛浦秋風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卧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數千年來,洛濱景色不知使多少文人墨客留連忘返。早在三國時,曹子建說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就借題發揮寫了一篇《洛神賦》。號稱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曾徘徊洛濱,不忍離去。唐高宗時,上官儀循著河堤,緩轡詠詩,洛濱景色之佳,可以想見。 □ 平泉朝游 在洛陽城南30里,龍門西邊的山腳下,有個梁家屯村。這里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泛涌,清溪縈回,這就是唐武帝時宰相李德裕的別墅椘郊易之所在 。 □ 銅駝暮雨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城東關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時叫「銅駝陌」,它位於隋唐城的城東北隅,當時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市」一帶。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鳴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不亞於晉時石崇在城郊所建的金谷園。隋唐時代這里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裊裊上升,猶如蒙蒙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贊不絕口的「銅駝暮雨」的由來。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洛陽位於豫西山區,東臨嵩岳,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北25公里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及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與崇山峻嶺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東80公理有中嶽嵩山及少林寺名勝, 青山疊翠,峰巒聳峙,寺廟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龍峪灣、花果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伏牛山,有欒川老君山、洛寧神靈寨、嵩縣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個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還有「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北國水鄉重度溝和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等景點。這些勝景密布且景景相連的自然景觀,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狹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壯,融雄峻、奇險、秀麗於一爐,集豪野剛陽、明秀陰柔為一體,兼具南北自然風光之神韻。隨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區旅遊快速通道的建設,這些久違人間的於生麗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天子駕六 2002年10月,洛陽市建設城市中心廣場時,在1.6萬平方米的范圍內考古發現了驚世的東周時期車馬坑遺跡,先後共發掘出18座車馬坑,其中一座長42米、寬7.2米。因從裡面清理出一處6匹馬駕一車的遺跡,印證了古文獻中有關夏、商、周時期「天子駕六」之說,舉世矚目。 □花果山 位於河南省宜陽縣西南部,是西遊神話小說的創作原型,花果山在古代的書中,與江西廬山、湖北武當山、河南少室山等並稱72福地。 □關林 關林是埋葬三國時期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也是一處宮殿式建築群。此處古柏成林,隆冢豐碑,氣派巍巍。關羽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聖」,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洛陽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森林區,1992年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8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雲山2006年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地方」之一, 地處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景區內層巒疊嶂,險峰林立。海拔2216米的中原第一峰玉皇頂,是中原地區日出雲海的最佳觀賞點。 「豫西明珠」——雞冠洞 □雞冠洞 位於欒川城西雞冠山內,屬喀斯特地貌,最早發現於清乾隆年間,是中原一大奇觀,號稱「北國第一洞」。 □風穴寺 位於汝州東北群山環抱之山谷中。建築風格奇特,無中軸線,隨山就勢,步步升高。始建於五代後漢,金代重建,明、清重修,造型古樸雄偉。 □洛陽龍潭大峽谷 位於洛陽市新安縣北部。於2006年8月18日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的驗收,被庫穆博士評價為「世界上最美的峽谷」;9月18日被正式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11月入選「洛陽市新八大景」。 □漢光武帝陵 古謂原陵,俗稱漢陵,為東漢開國皇帝——世祖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園,位於洛陽市北20公里處的孟津白鶴鄉,是東漢第一代皇帝光武帝劉秀的陵墓,分陵園、光武祠兩部分,總佔地6.6萬平方米始建於公元50年,由神道、陵園和祠院組成。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隋唐城遺址植物園 園區總面積2835畝,是國內首家遺址公園。園內分三水園區、精品園區、園林生產區和綜合服務區。精心設計建設木蘭瓊花園、萬柳園等28個專類園,初選植物種類1500多種,總綠地面積近130萬平方米,水域面積18萬平方米。 □西苑公園 位於澗西區南昌路,建在隋代皇家苑林"西苑"的舊址上,佔地200畝。園內按植物種類分類種植,相互交錯,還有牡丹、月季、竹類等專類庭園及牡丹島、櫻花洲等。時逢春夏,樹花並茂, 相映成趣。園內大型仿古建築植物展覽館總面積3900平方米,按不同種類分9個展室。目前全園共有各類植物1500多個品種。植物園湖光山色,樓台水榭、假山疊石、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風景秀麗。 □牡丹公園 位於澗西區牡丹路,以專植牡丹而得名,佔地95畝。園內現有牡丹200多個品種,近7000餘株。尤以姚黃、魏紫、豆綠等品種最為名貴。此外園內還植有近百種芍葯、月季等其它花木。 公園內樓台水榭,風光旖旎,牡丹山上花木蔥蘢,人工湖內碧波鱗鱗,遊人在此泛舟盪槳,興趣盎然,無不盛贊洛陽牡丹甲天下,劉禹錫有詩雲:「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生動准確地描述了這一景象。 □千唐志齋 位於距洛陽市區約45公里的新安縣鐵門鎮,是我國唐代墓誌最集中的收藏地。藏有歷代書畫大家鄭板橋、董其昌、米芾、王鐸及近人吳昌碩、於右任、康有為等所作書畫石刻,皆為罕見藝術珍品。 □白園 坐落於洛陽市城南13公里處的龍門東山,是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的。園內建築古樸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徑通幽。是游覽的好去處。 【最佳旅遊時間】 秋季以及4月是遊玩洛陽的最佳時間。 洛陽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大風多,夏季炎熱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長。年均氣溫14.86℃。 游洛陽的最佳季節無疑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氣爽,登山賞菊。 4月氣候溫暖,可以欣賞無數牡丹爭芳斗艷的奇麗景象。特別是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牡丹花會」時,更是人頭攢動,滿城皆花。 4月底-5月中,有「櫻桃節」。洛陽獨樹櫻桃,個大肉厚、味純甘美,漢、魏、晉、唐、宋,一直是朝廷貢品和宗廟祭祀的佳果。到「十里櫻桃溝」去,品美果,賞美景,至則忘返。 一年一度、盛況空前的「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聖大典」。 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旅遊節」。 【洛陽名山古剎】 體驗古都悠久歷史,瞻拜博大宗教文化,來洛陽旅遊的寺院道觀主要有: 寺院 1. 白馬寺 2. 大福先寺 3. 廣化寺 4. 靈山寺 5. 觀音寺 6. 石窟寺 7.皇覺寺 8. 看經寺 9. 香山寺 10. 風穴寺 11. 龍馬負圖寺 12. 花山廟 13. 古唐寺 14. 藏梅寺 15. 奉先寺 16. 潛溪寺 道觀 1. 關帝廟 2. 上清宮 3. 白雲觀 4. 中嶽廟 5. 呂祖庵 6.神靈寨 7. 高龍中嶽廟 8.下清宮
② 洛陽八大景的是什麼
洛陽八大景主要有:一、龍門山色二、馬寺鍾聲三、金谷春晴四、邙山晚眺五、天津曉月六、洛浦秋風七、平泉朝游八、銅駝暮雨
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鍾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鍾樓上的鍾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鍾西邊響,西邊撞鍾東邊鳴」的佳話。因此,馬寺鍾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裊裊,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聖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裊裊,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卧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
③ 陝西省洛河的介紹!
洛河(LuoHe) 黃河支流之一。古稱雒水。發源於陝西省藍田縣境華山南麓,流經洛南、盧氏、洛陽,於鞏縣境入黃河。全長467 公里。流域面積1.8881 萬平方公里。其中土石山區佔45.2%。黃土丘陵區佔51.3%,沖積平原佔3.5%。主要支流有伊河、澗水、..河等。其中以伊河為最大,發源於欒川縣境伏牛山北麓,河道長265 公里,流域面積6029 平方公里,佔全流域的32%。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幹流自河源至盧氏鴨九河為上游,河長187.4 公里,除洛南盆地外,余多峽谷;鴨九河至偃師楊村為中游,河長214.3 公里,河谷川峽相間。有盧氏、故縣、洛陽等盆地;接納伊河後,楊村以下為下游,長35.3 公里,兩岸修有堤防。流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2.1~14.5℃,無霜期182~245 天, 年降水量500~900 毫米,黑石關站多年平均徑流量34.3 億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1830 萬噸。7、8 月多暴雨,是黃河三門峽以下洪水的主要來源區之一。流域內最大的洛陽盆地東西長約100 公里,南北寬達20 公里,土地肥沃, 水源充沛,是中國原始農業起源最早地區之一。遠在七八千年前即有穀物種植和畜牧業。傳說周代已有水利灌溉,東漢開陽渠引洛為漕,隋建通津渠, 明修大明渠,清代繼有發展。唯時建時廢。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灌溉面積僅有2 萬公頃。此後對原有渠系進行改善,並新建大中型水庫14 座,小型水庫200 多座,萬畝以上灌區46 處。1982 年有效灌溉面積已達19.2 萬公頃。已建成的陸渾水庫總庫容11.8 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約9 萬公頃;故縣水庫總庫容12 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6.52 萬公頃;兩大水庫都是黃河防洪工程體系的組成部分。流域內的重要城市洛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位於隴海、焦枝鐵路交叉點,已成為以機械製造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流域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澠池仰韶文化(見仰韶村文化遺址)等多處新石器文化遺址分布廣泛。據記載洛河流域是夏王朝(建立於公元前21 世紀)活動的中心地區。偃師二里頭商代文化遺存,近年發掘的偃師屍鄉溝商代古城遺址,據考證可能是商湯都城——西亳。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鞏縣附近的石窟寺、杜甫故里等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洛河 洛河
1.黃河下游南岸大支流。,源出陝西省洛南縣洛源鄉的木岔溝,東流入河南境,經盧氏縣、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到偃師縣楊村附近納伊河後稱伊洛河,在鞏義市洛口以北入黃河,全長453千米。大致以洛寧的長水為界,上段洛河穿行在峽谷和盆地之間,多險灘急流;范里至長水一段,兩岸懸崖陡壁,谷深在200米左右;出長水後,洛河脫離山區,水面漸寬,水中多沙洲。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24條。其中最著名的是澗河。
2.黃河下游北岸支流。位於陝西省北部,是渭河的下游支流。上源稱頭道川,發源於陝西省西北部的定邊縣南梁山,向東南流經吳旗縣於川口附近有支流周河匯入,在甘泉縣拆向南流,於黃陵附近又有支流葫蘆河匯入後流向東 南到大荔縣南的三河口附近注入渭河,長達660 公里。洛河又稱北洛河,上、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區,河水含沙量較大。下游平原地區,有灌溉工程,農業比較發達。
3.洛河流域擁有源遠流長的河洛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善良勤勞的河洛兒女,在這里創造了悠久燦爛古代的文化,享譽全國的洛書出處就在洛河流域,而今,洛河流域的父老鄉親正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④ 描寫洛陽美景的詩句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庄《鶯梭》 3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⑤ 描寫洛陽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描寫洛陽美景的句子如下:
位於洛陽市東13公里的白馬寺始創於東漢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歷史,號稱「釋源祖庭」。昔日寺內鍾聲悠揚,遠聞數十里,並於洛陽城內鍾樓之鍾共鳴,堪稱一奇。近年白馬寺鍾聲再起,已是辭舊迎新為人民祈福禳災的極樂之音了。
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風光如畫,遊人如織。盛夏時節,漫步洛浦,涼風習習,似秋風撲面,暑氣頓消。白居易贊曰:「津橋東北斗亭西,到此令人思詩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臉波春傍竊娘堤;柳綠裊裊風繰出,草縷茸茸雨剪齊,報道前驅少呼喝,恐驚黃燕不成啼」。近年市政府在此修建的洛浦公園成為市民遊客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洛陽老城東關大通巷,唐宋之時叫銅駝陌,明清時稱銅駝街,民國初改稱銅駝巷。唐宋之時這里桃李夾瀍河兩岸,人煙稠密,繁華無比。傍晚時分,暮色蒼茫,炊煙裊裊,猶如迷濛煙雨,故時人美其名曰:「銅駝暮雨」。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
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⑥ 洛陽著名景觀有幾個
洛陽八大景 □ 龍門山色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後始稱「龍門」。這里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 馬寺鍾聲 馬寺鍾聲是洛陽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馬寺到了北魏、唐、宋時代,因為佛教極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眾千餘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鍾佛誦,鍾聲悠揚飄盪,遠聞數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到了明代,寺內有口大鐵鍾,重約5000餘斤,鍾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鍾與洛陽東大街鍾樓上的一口鍾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鍾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鍾樓上的鍾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鍾西邊響,西邊撞鍾東邊鳴」的佳話。因此,馬寺鍾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 金谷春晴 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別墅,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里處的金谷洞內。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與貴族大地主王愷爭富,修築了金谷別墅,即稱「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裊裊,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 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卧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里,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孟津新莊村附近古冢林立,這就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農歷九月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雲峰,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聖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裊裊,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 □ 天津曉月 天津橋初建於隋大業三年,原是一座浮橋,是洛陽南北交通的要沖。唐時改為石橋,又稱洛陽橋。北與皇城南門端門相應,南與定鼎門大街相接,橋上原有四角亭、欄桿、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行人車馬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拂曉時分,漫步橋上,舉首可見一輪彎月垂掛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爾又傳來洪亮悠揚的鍾聲。無怪乎唐代詩人列希夷寫道「馬聲回合青雲外,人影動搖綠波里」,真是寫景如畫。清雅幽靜的意境使「天津曉月」成為著名景觀。天津曉月歷來被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詩人有不少歌詠天津曉月的詩篇。可惜自宋以後,戰火連綿,建築物大多被毀,天津橋亦未倖免。民國年間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佇立於洛河中央,在亭的西面又建了兩座大橋,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往憑吊。 □ 洛浦秋風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卧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千餘年來,洛賓景色便使許多詩人留連忘返。早在三國時,曹子建說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題發揮寫了一篇《洛神賦》。號稱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麟、駱賓王曾徘徊洛賓,不忍離去。唐高宗時,上官儀循著河堤,緩轡詠詩,洛賓景色之佳,可以想見。 □ 平泉朝游 在洛陽城南30里,龍門西邊的山腳下,有個梁家屯村。這里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縈回,這就是唐武帝時宰相李德裕的別墅椘郊易 □ 銅駝暮雨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城東關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時叫「銅駝陌」,它位於隋唐城的城東北隅,當時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市」一帶。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銘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不亞於石崇的金谷園。隋唐時代這里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裊裊上升,猶如蒙蒙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贊不絕口的「銅駝暮雨」的由來。
⑦ 洛陽的風景名勝
洛陽是中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洛陽市圍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山水洛陽」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旅遊產品,截至2011年,洛陽有世界地質公園兩家: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5A級景區五家,即龍門石窟,少林寺、白雲山,老君山和雞冠洞,4A級景區15家,3A級景區16家。3A級以上景區數目位居全國之首。2013年,洛陽市接待遊客8608.05萬人次,同比增長10.75%,旅遊總收入為485.02億元,同比增長20.43%。
人文景觀:八關都邑、白居易故居、白馬寺、白園、白雲觀、北齊平等寺造像碑、藏梅寺、二程墓、都城博物館、杜甫墓、杜康仙庄、二里頭遺址、范仲淹墓、風穴寺、福昌閣、高龍中嶽廟、古墓博物館、古唐寺、谷水、關林、觀音寺、廣化寺、漢魏故城、靈山寺、靈台遺址、民俗博物館、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西晉辟雍碑、西沃石窟、西周鑄銅作坊遺址、千唐志齋、山陝會館、上清宮、升仙太子碑、石窟寺、王鐸書法館、呂祖庵、皇覺寺、玄奘故里、龍門石窟、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西遊宮、玄奘紀念館、漢光武帝陵、八路軍駐洛辦事處、洛陽博物館、恭陵、邙山陵墓群、偃師商城博物館、香山寺、顏真卿墓。
自然景觀:白雲山、中嶽嵩山、抱犢寨、瀍河、花果山、雞冠洞、澗河、金谷春晴、老君山、龍門山色、洛河、洛浦秋風、邙山、邙山晚眺、水泉石、平泉朝游、青要山窟、天津曉月、萬安山、王城公園、伊河、伊闕山、周山、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小浪底、孟津黃河濕地、耀店寨、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黃河灘自然保護區、萬山湖風景區、重渡溝自然風景區、鼎室山風景區、龍池曼國家自然保護區、養子溝風景區。
截至2013年,洛陽共有景區168家,其中5A景區6家,3A級以上景區26家,是中國3A以上景區最多的城市。現有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神靈寨國家森林公園、郁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牡丹園7家國家森林公園以及8家省級森林公園。
國家5A景區:龍門石窟、洛陽白雲山風景區、雞冠洞、老君山、龍潭大峽谷。
國家4A景區:關林、白馬寺、重渡溝、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欒川抱犢寨景區、養子溝、伏牛山滑雪場、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木札嶺原始生態旅遊區、神靈寨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小浪底風景區、中國國花園、隋唐城遺址植物園,汝陽西泰山風景區
3A及以下景區: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寨溝、八路軍駐洛辦事處、麗景門、洛陽國花園、神州牡丹園、漢光武帝陵、定鼎門遺址公園、王城公園、西苑公園、洛浦公園、絲綢之路公園、亞龍灣、邵雍故居、玄奘故里、千唐志齋、白園、杜康仙庄、山陝會館、天子駕六博物館、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銀杏溫泉度假山莊、夢桃源度假山莊、鳳翔度假山莊、洛陽新區體育中心等。
洛陽九大景:龍門山色、關林祈福、馬寺鍾聲、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平泉朝游、銅駝暮雨。
⑧ 洛陽都有什麼著名風景點
洛陽八景:龍門山色、馬寺鍾聲、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平泉朝游、銅駝暮雨。
龍門山色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後始稱「龍門」。這里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2000年龍門石窟榮列世界遺產名錄。
馬寺鍾聲 馬寺鍾聲是洛陽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馬寺到了北魏、唐、宋時代,因為佛教極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眾千餘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鍾佛誦,鍾聲悠揚飄盪,遠聞數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到了明代,寺內有口大鐵鍾,重約5000餘斤,鍾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鍾與洛陽東大街鍾樓上的一口鍾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鍾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鍾樓上的鍾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鍾西邊響,西邊撞鍾東邊鳴」的佳話。因此,白馬寺鍾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一。
金谷春晴 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別墅,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里處的金谷洞內。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與貴族大地主王愷爭富,修築了金谷別墅,即稱「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裊裊,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卧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里,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孟津新莊村附近古冢林立,這就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農歷九月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雲峰,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聖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裊裊,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
天津曉月 天津橋,在洛陽橋東100米處,古時用鐵索連起無數大船而形成的一座浮橋。建於隋煬帝大鄴元年(公元605年),後來,被隋末農民起義軍燒掉,到唐代,才改建為石橋就,隋唐城周圍五十餘里,人口百餘萬。洛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天津橋橫跨其上,北與皇城的南門、端門相應,南與長達「七里一百三十步」「街寬百步」的定鼎門大街相接,為都城南北之通衢。每當凌晨時分,曉月還掛在天空,天津橋上的行人就熙熙攘攘車馬如流了,無怪乎唐代詩人劉希夷寫道「馬聲回合青雲外,人影動搖綠波里」,真是寫景如畫。天津曉月歷來被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詩人有不少歌詠天津曉月的詩篇。可惜自宋以後,歷經五百餘年的戰火,天津橋被破壞了。
洛浦秋風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卧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千餘年來,洛賓景色便使許多詩人留連忘返。早在三國時,曹子建說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題發揮寫了一篇《洛神賦》。號稱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曾徘徊洛賓,不忍離去。唐高宗時,上官儀循著河堤,緩轡詠詩,洛賓景色之佳,可以想見。
平泉朝游 在洛陽城南30里,龍門西邊的山腳下,有個梁家屯村。這里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縈回,這就是唐武帝時宰相李德裕的別墅椘郊易。
銅駝暮雨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城東關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時叫「銅駝陌」,它位於隋唐城的城東北隅,當時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市」一帶。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銘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不亞於石崇的金谷園。隋唐時代這里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裊裊上升,猶如蒙蒙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贊不絕口的「銅駝暮雨」的由來。
還有:花果山、關林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雞冠洞 、風穴寺、洛陽龍潭大峽谷、漢光武帝陵、中國國花園、洛陽隋唐城遺址植物園、西苑公園、牡丹公園、千唐志齋、白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