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白雲泉景觀

白雲泉景觀

發布時間: 2021-03-09 08:25:36

㈠ 想知道: 南京市 古白雲泉 在哪

在南京紫金山頂頭陀嶺景區的西北側,那裡原有個白雲泉茶社,後來因遊客少而關了,但房子還在,鄰近劉基洞、彈琴石等景觀,參見地圖:

㈡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說說這首古詩事如何運用象徵手法的

詩人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徵社會的風雲變幻以及官場的波詭雲譎 白居易的詩,淺白通俗,平易近人,情真意摯,老嫗都解。他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即今江蘇蘇州)第一水的清澄透澈,而著意表現白雲坦盪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閑靜雅緻的神態。詩末兩句更反問清清的白雲泉水,何必向山下奔騰飛瀉而去,給紛擾多事的人世推波助瀾呢?其實所要表達的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雖是描繪景觀,但在整首詩里,充滿著無限生機與活力當中,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徵社會的風雲變幻以及官場的波詭雲譎而不想攪和其中,但願急流勇退、隨遇而安的人生觀。

㈢ 天平山風景名勝區的歷史淵源

天平山形成於1.36億年前的造山運動,山體為鉀長岩花岡石組成。當地殼隆起為山時,地層的一部或數部上下錯位或扭曲,天平山的斷層傾斜幅度較大,近於垂直。經億萬年風雨凍曝,風化部分剝落,殘存堅硬部分森然聳立,彷彿萬笏朝天。
唐寶歷二年,僧永安在山南麓建白雲庵,亦名天平寺。山半有白雲泉,泉水清澈甘冽,陸羽品為「吳中第一水」。白居易為賦《白雲泉》詩,天平山名由此更著。
北宋天聖六年(1028),僧擇梧就寶歷遺址再建庵院。慶歷四年(1044),參知政事范仲淹因祖墳在天平山東麓,於例得置功德寺,於是奏請以白雲庵改功德香火院,仁宗賜寺額及山,天平山因而又名賜山,俗稱范墳山。范仲淹曾、祖、父三世都被追贈國公,故范墳又呼三太師墳。宋紹興年間,因原祀范仲淹的忠烈廟所在地慶州為西夏所佔,改建廟於白雲寺西側。
萬曆年間,范仲淹第十七世孫、福建布政使司右參議范允臨棄官歸蘇,將從泉州帶回的楓香樹苗380棵植於天平山。四十三年,因天平兩遭戰火,「遂成荒丘,數百載叢林,掊為瓦礫,……余乙卯之秋,稍葺茆茨,略成位置」(范允臨:《輸寥館集》)。在山南麓建別業天平山莊,引泉為沼,架以石樑,館閣亭榭隨山勢層疊面上,鱗次櫛比,遠望如畫圖中仙山樓閣。有寤言堂,魚樂園、咒缽庵、聽鶯閣、芝房、什景塘、宛轉橋諸勝。堂有聯雲:「門前綠水飛奔下,屋裡青山跳出來」。
崇禎十二年歸庄來游,稱其因山為園,池館亭台之勝「甲於吳中,每三春時冶郎游女畫舫鱗集於河干,籃輿魚貫於陌上」;28年後來游,則「園林有蔓草荒陋之感」。康熙初,范氏後裔必英等在山莊舊址建范參議詞。乾隆八年重修山莊竣工,改名賜山舊廬,堂閣亭榭,盡還舊觀。繼康熙來游之後,乾隆6次南巡,4次來天平,題詩賜匾。乾隆年間,天平山有御碑亭、高義坊、接駕亭、更衣亭等建築。咸豐戰事中,高義園、范參議祠等俱遭戰火。 同治中重修高義園、白雲古剎。民國時,天平山范氏界內自宋以來嚴禁樵採的成規漸墮,「山中宕戶以採石為業者,侵入天平山界,斧鑿橫加,又持金錢之力,官吏袒護」(汪鳳瀛:《重修范參議公祠堂記》)。該處又一度盜匪出沒。民國6年,天平山警察派駐所被幫匪縱火,劫械傷警。經范氏後裔厚甫等人維護籌劃,8年重修白雲寺,建大殿三楹及山門兩廡。10年,重建范參議祠落成。其他堂閣勝處以力絀未能續修。17、18年,省民政廳及縣、市機關先後布告雲:「其屬范家山一帶前後左右、群山環繞之禁界以內並出有禁字為標志者一律禁采」。但30年代宕戶採石事仍有發生,山林景觀受損。29年,偽吳縣縣政府調查勝跡時稱:忠烈廟、白雲寺、天平山莊均屋宇完好。其後因多年失修而漸破敗。
1954年園林管理處接管天平山,同年5月整修御碑亭、高義園,疏浚什景塘,8月開放游覽。1955年高義園正殿因受白蟻危害而重建。1965年天平山莊一度開辦旅館。
「文化大革命」期間,高義園關閉,摩崖石刻全被鑿去,碑石被毀,建築失修。白蟻為害嚴重,不僅蛀蝕古建築,且使不少古楓香枯死。1970年忠烈廟後部的三太師殿被拆除,全廟一度改為養鹿場。開山採石在六七十年代加厲,損害天平山環境和景觀。開山炮聲隆隆,兼以松林毀於蟲害和砍伐,棲息多年的鷹群銷聲匿跡。至1975年,百年老樹死去不少。
1976年後,高義園稍加整修,重又開放。陸續整理恢復摩崖石刻,加強古楓香養護管理,修理登山道路,進行大規模植樹栽竹,防治白蟻。
1980年起連續5年,駐蘇部隊參加天平山植樹義務勞動,種植國外松種(因馬尾、黑松受「松干蚧」危害而不能生存)數萬株,補植楓香等樹。立「軍民共建友誼林」石碑。
1980年,天平山列為國家太湖風景名勝區天靈景區主要景點,開始景區規劃建設。
1981年市政府撥款65萬元,整修高義園古建築群。落地翻建樂天樓,改用鋼筋混疑土梁架。重建恩綸亭、接駕亭。整治山前池塘水系,對開山採石重申禁令。
1983年10月1日,高義園售票恢復游覽。同年繼續修復忠烈廟儀門及碑亭。1985年彩塑范仲淹座像,恢復園、祠匾額對聯和陳設布置。山南沿公路挖通排水溝,砌築駁岸,東側小山坡建萬笏朝天石亭。

㈣ 求以下景點導游詞(山東省)

泰安市位於山東省中部,東西長約176.6公里,南北寬約93.5公里。

泰安於西周為魯地,春秋中葉後屬齊,秦為濟北郡治,西漢置泰山郡。北齊改泰山郡為東平郡,隋省東平郡入魯郡。金天會十四年(公元1136年)以故泰山郡腹地置泰安軍,「泰安」之名始此。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開泰安軍為泰安州。明降泰安州為三級政區,屬濟南府。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為直隸山東布政使司。十三年升為泰安府,泰安縣為府治。1913年廢府,分屬岱北、岱南、濟西3道(次年依次更名為濟南、濟寧、東臨道)。1925年分屆泰安、兗濟等道。1928年各縣屬省。1940年抗日民主政權於津浦路西置泰西專區,屬魯西行政區;於泰山周圍置泰山專區。


㈤ 蘇州有哪些名勝景點

主要景點

● 虎丘
虎丘歷史悠長久遠,文化絢爛多彩,風景之美號稱"三絕",游山之勝譽為"九宜",千百年來盛名不衰,獨領風騷,一直是到蘇州者必一睹為快的"吳中第一名勝"。
地點:虎丘山門內8號 公車:5路
● 寒山寺
以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要數蘇州寒山寺。唐朝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地點:東北街178號 公車:2路、3路
● 拙政園
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佔地面積52000平方米,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東部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主要景點有:蘭雪堂、綴雲峰、天泉亭、秫香館等。
● 獅子林
在蘇州城東北婁門內園林路,元代園林的代表。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稱,很多石峰像獅子,因而得名。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也洞。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山腹中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比。
地點: 園林路23號 公車:2路、3路
● 網師園
地處葑門內闊家頭巷,後門可達十全街。全園佔地約八畝有餘,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範。
地點: 闊家頭巷11號 公車:2路、4路、8路、31路
● 怡園
地處舊城區中心人民路中段。在蘇州園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採諸園之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由於其布局緊湊,手法得宜,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地點:人民路343號 公車:1路、16路、101路
● 滄浪亭
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地點:滄浪亭街3號 公車:1路、16路、20路、101
● 耦園
地處婁、相二門的小新橋巷。全園布局,頗為得法。黃石假山作為全園主題,堆疊自然,位置恰當,陡峭峻拔,氣象雄渾,為蘇州園林黃石假山中較為成功的一座。實為值得游賞流連的去處。
● "半湖碧玉"的石湖風景區
位於蘇州城西南郊7公里,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區。
石湖是太湖的內湖,景區面積13.5平方公里,水面3.5平方公里。湖西有橫山山系的上方山、吳山、茶磨嶼、七子山、福壽山等及石湖水系的越來溪、荷花盪組成。這里是碧水青山,重巒疊嶂,山水輝映、茂林古木,奇樹異花,富於田園風光。又有小橋、流水、良田、花溪塘,還有古園、古橋、古碑、古塔、古城遺址以及遠古文物。
● 上方山
又名楞伽山。山下有楞伽寺,山上有楞伽塔,該塔在蘇州諸塔中,僅次於虎丘岩寺塔而居第二位。登山遠望,石湖佳山秀水盡收眼底,湖光凝碧,橫山疊翠,"山深林幽,花果茂盛",凝聚江南田園之美,心曠神怡。
石湖,南北長4.5公里,東西寬2公里,周圍10公里,面積3.6平方公里,越來溪穿湖而過,南接太湖,北匯胥江,流入蘇州市區.越城橋與行春橋形成八、九十丈的堤橋,堤橋正北有一座雄偉的"吳中勝景"牌坊,坊額由當代書法家顧廷龍手書。
● 天平山
為國家太湖名勝區木瀆景區主要景點之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蘇州城西約14公里,海拔221米,山勢高峻,因山頂正平故名,是一人具文及自然景觀都比較豐富的景區。
天平山以怪石、清泉、紅楓"三絕"著稱,山上奇石嶙峋,危聳峭峻,似封建時代大臣朝見皇帝用的附笏一樣,人稱"萬笏朝天"。山腰有缽盂泉,又名白雲泉,泉水醇厚甘冽,相傳茶聖陸羽品評為"吳中第一水"。山東南麓之古楓林,為明代萬曆年間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孫范允臨從福建帶回,植於這祖瑩之地。

㈥ 南通有哪些旅遊景點

狼山風景區
位於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為峻拔挺秀,文物古跡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相傳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傳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年)州牧楊鈞覺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為琅山,後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後人又稱之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這個雅緻的別稱。狼山原在長江之中,唐代高僧鑒真第三次東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風,北宋時狼山才與陸地漲接。自宋至清陸續興建了廟宇殿塔,總名廣教寺。佛教中狼山為大勢至菩薩道場,列為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進狼山南麓山門,即為法乳堂,原為廣教寺的「大雄寶殿」,又稱釋迦殿。堂內三面瓷磚壁畫是中國自東漢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畫像,為當代著名畫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側拾級向上,是一座七級四面的實心磚塔,稱幻公塔。紀念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一983年)狼山廣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內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撫台平倭碑》,記載明代抗擊倭寇的史實。塔西首為紫琅園,原為「三仙閣」,現辟為餐廳。再上,路右側為白雅雨烈士墓。白是南通人,愛國學者,李大釗的老師,辛亥革命時領導灤州起義,後壯烈犧牲。山東南坡萬松嶺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盪長江,江南福虞兩山隱約可見。其上為竹葵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登上狼山之巔,即見廣教寺的主體建築群,廟門前大觀台,視野開闊,山水田野盡收眼底。廟門兩側有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進門就是萃景樓,是座兩層小樓,昔日為戲樓。據戲劇界人士說,這樣完好的「寺院舞台」,在全國也屬罕見。穿過萃景樓,迎面就是圓通寶殿,內供大勢至菩薩,佛像高達4.5米,是狼山寺廟中最大的佛像。兩側塑有「十六尊者」像。殿後的支雲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高35米,五級四面為南通三塔之一(另兩塔為市內的文峰塔和光孝塔)。塔後就是著名的狼山大聖殿。狼山大聖為唐代的釋僧迦,他南遊江淮,為民醫病、治水,深受愛戴。唐中宗尊他為國師,乃一代高僧。殿內大聖菩薩身披龍袍,法相庄嚴;兩旁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內終年青煙裊裊,香霧氤氳。山下東南麓有唐代駱賓王墓;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著名詩人。曾隨揚州刺史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流亡南通。與駱墓並列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屬金應和清《五山全志》編纂者劉南廬的墓,三墓稍上還有朝鮮愛國詩人金滄江之墓。狼山南暢北幽,北麓以山為屏而構園,懸崖陡壁上題刻甚多,稱題名坡。園內崖下為曲流溪水,西部臨水巨石,近代著名書畫家吳昌碩題為「大磊落磯」。至今尚留有張春所建的「趙繪沈綉之樓」和「林溪精舍」、「語梅樓」等建築。還有松巔閣、海月岩、鵓鴣岩、夕陽洞、仙人洞、寒玉泉等景跡。狼山向西500 米,馬鞍山西坡的梅林春曉是一座具有江南園林風味的建築群。院內曲徑連接7 個亭閣,依山勢起伏聯成一體,造型別致,花木滿園,早春時節,暗香浮動,乃賞梅佳處。再西黃泥山東岡建有獅踞亭,是觀日出、聽濤聲的好去處。龍爪岩在黃泥山的最西部,多半浸於江水中,那嶙峋黑褐、凸凹不平的脊石,如龍爪伸進江中,故名。岩頭還建有全國第一座風力發電航標燈。狼山大聖菩薩 狼山大寺殿在支雲塔後,它是廣教寺的最後一座殿堂。大聖殿內,紅燭高燃,法相庄嚴的大聖菩薩身披龍袍,端坐佛台,接受善男信女的頂禮膜拜。黨的宗教自由政策,在這里給中外遊人以深刻的印象。法乳堂 堂內牆壁上鑲嵌著南通籍著名畫家范曾所繪十八高僧圖。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當代書法家趙仆初為「法乳堂」親筆題名並 「一堂都聖哲,萬派盡朝宗」的楹聯。金剛殿 金剛殿是紫琅禪院第一座佛殿,殿前舊稱「護潮台」,遊人多願在此盤恆留影。山前「玉帶河」可供遊人劃船小憩。山水相映,別有情趣。唐代鑒真和尚東渡遇險紀念塔 紀念塔位於黃泥山龍爪岩,塔高7.6米,屹立長江之畔,江流繞塔,驚濤拍岸,江天寥廓,氣象非凡。此塔落成正逢高僧誕辰1310周年,謹以紀念。題名坡 「題名坡」三字為張騫所書。這里最著名的有五代天 年間(公元937年)的姚存題字石刻,還有宋熙宗、紹熙、淳佑及光緒年間的石刻多處。趙繪沈綉之樓 此樓是張騫為紀念我國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子昂和我國近代「世界美術家」沈壽而建,殿中曾供奉「趙繪沈銹」觀 世音像。石碑坊「靈山勝地」事故張騫先生的大筆。北麓園 北麓園在狼山北坡的峭壁之下。人們把狼山風光概括為「南暢北爽」。的確,這里的一切皆幽靜閑雅,恬淡愜適。設計者巧借山石、岩壁、洞穴、溪水等自然風光,經過人工營造,以花卉、樹木,構築小亭軒閣,終於使北麓園成為一處豐姿綽約的景點,遊人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慨「不游北麓,乃為憾事」!梅林春曉 位於五山之一的馬鞍山巔,這座具有江南風格的園林,依山鄰水,玲瓏剔透,古樸典雅,無論遠視近觀,皆令人賞心悅目。遊人可於此小酌、憩息、品茶、觀景。五山晨曦 五山晨曦是狼山風景區的一大風景看點。狼山索道 從這里乘座舒適、便捷的空中纜車,可直達山頂。駱賓王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這首傳頌千百年婦孺皆知的《詠鵝詩》是被稱作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7歲時的傑作。這位領一代風騷的文學大家,今天同南宋愛國將領金應、清代《南通州五山全志》作者劉名芳,一道安息在風光秀麗的紫琅山南麓。水上樂園 園內先進的水上游樂設施及價值數百萬元的置景與綠蔭簇擁、逶迤連綿的五山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使得環境和品位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濠河風景區
濠河風景區,就是以古老的城河為紐帶,以城市為中心的開放式景區。濠河,原是南通的護城河,史載「城成即有河」,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她擔負著防禦、排澇、運輸和飲用的重任,被稱為「人身脈絡」。而寬窄有序的水面,清澈的水流,迂迴盪漾,鷗飛魚翔的自然美景,又被譽為城市的「翡翠項鏈」。南通市民一向有愛河的傳統,歷代多加修葺,亭塔橋榭,園林片片,更增添了濠河迷人的風情。 濠河,位於市區中心,曲水回環,繞城而流,水面70萬平方米,景觀豐富,林木蔥郁。亭台橋榭掩映其間,畫舫遊艇盪漾水中。遠近聞名的花園式城市南通城之美,得益於濠河。在風景秀麗的濠河東南之濱,有一座中國人自己辦的最早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清興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由張謇創辦。當時主要建築設施有自然、歷史、美術三部文物、標本陳列館,收藏頗豐。三元橋、文峰塔一帶是東南濠河風景片又一處景點集中地。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文峰塔平地兀立,為南通三塔之冠。該塔建於明萬曆46年(公元1618年),塔高39米,木架結構,五級六角,青瓦紅柱,飛檐翹脊。登高眺遠,可俯瞰南通全城,文峰塔院為庭院式建築,是市文聯,書畫院,藝術館所在地。與塔院毗鄰的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其前身為「女紅傳習所」建於1914年,主要研製和服腰帶、肖像綉、雙面綉,彩錦綉等刺綉工藝品和民間工藝品。懸掛在北京長城飯店內的,當今世界最大幅面的壁畫《萬里長城圖》(19.51×3.1m)就是該所製作。與文峰塔一河之隔的是我國第一座紡織專業博物館,人稱「紡織大觀園」,佔地28畝,整個建築群由10多幢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築組成。主館通過各種實物、標本、圖片和音像資料,反映當地紡織工業發展的漫長歷史進程,當前生產水平和未來發展趨向。三元橋畔新建的文峰公園,如今已初具規模,並以其自然風光與天然野趣而倍受人們青睞。西南濠河風景片,是在舊時五公園基礎上興建的風景區,這里河面寬闊,碧波盪漾,是南通市的文化娛樂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光孝塔於濠河北首,天寧寺初建年代無考。民間有「先有光孝塔,後有通州城」之說。現存建築結構。具有宋代以至更早一些時期的建築特色,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南通民謠:「南通有三塔,角分四六八;兩塔平地起,一塔雲中插」,光孝塔即八角之塔。
軍山風景區
軍山為海中島嶼時,相傳曾為秦王屯兵之地,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俯瞰軍山,山水相依自然構成一幅八卦圖。明代山西高僧法空駐錫軍山,創建普陀禪院,狼山總兵題榜出門,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撰寫了《軍山普陀別院碑記》,認為於浙江普陀山相比「不減珞珈真境」。寺廟、宴堂曾多達百餘處,為昔日東南佛門勝地。山上古跡有:燕真人洞、白雲泉、四賢祠、包公祠、董其昌碑刻及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民辦氣象台等。重修後的普陀別院,坐北朝南,依據山形梯次式結構。圓通寶殿供奉著的是千手觀音。翡翠觀音樓則供奉著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座像觀音,院內兩側長廊繪有33應身觀音石刻像,引人入勝的佛教觀音文化在此得以集中、充分表現。新建景觀有景區牌樓、中國第一觀音凈瓶、大觀瀑、觀景廊、望江台、瀟湘榭等幾十處之多,並與清碧澗溪、蔥蘢林木融為一體。景區後期開發,將著力打造「東方養生文化聖地」——中華養生園。依託軍山自然風光,江海神韻,結合南通「中國第一長壽之鄉」的 盛譽,弘揚中華源遠流長的儒驛道、民俗民間養生文化精華,未來的軍山景區必將成為華東旅遊版塊上的一朵奇葩。
嗇園(嗇公墓)
嗇園原名嗇公墓,嗇公即清末狀元、近代民族實業家、教育家張謇(1853-1926)。這塊墓地是張謇生前親眼看中,總面積達175畝。憩廳於1956年落成時,郭沐若曾題贈「張季直先生紀念館」匾額。嗇園內古樹參天,有池杉、龍柏、珙桐等珍稀樹種200多種,總數8600餘株,為南通規模最大的植物觀賞園。園內的張謇生平事跡陳列館、扇亭、映山樓、觀魚廊、松鶴軒等游覽景點,把自然與歷史、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令人流連忘返。嗇園環境優雅,景色宜人,遊人在此可體驗到遠離城市的喧鬧、回歸大自然的情趣。張謇墓現已被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於南通城東南濠河之濱,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博物館,由我國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於1905年創辦。它融中國古代園囿與近代博物館於一體,將民族特色與科學內容相結合,是一座「園館一體」的城市園林式綜合性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發展史上具有開風氣之先的意義。南通博物苑交通便利,景色宜人,歷史建築別具特色,苑藏文物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人們參觀、學習、游覽、休閑的理想場所。苑內形成「四區一通道」基本格局。中、北部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濠南別業故居區;西部的庫房封閉區;南部的發展新區,新建現代化的展示大廳;東部沿河風景文化通道。目前,南通博物苑正在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根據規劃建設,將充分體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方性綜合博物館,集文化、旅遊、娛樂於一體的科普公園三重性質,重現博物第一館的歷史風貌。

㈦ 急~~~濟南龍洞風景區的有關資料

龍洞風景區

【龍洞風景區】龍洞在濟南城東南15公里處龍洞山上。相傳唐堯時,有孽龍於此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來捉拿,孽龍鑽山逃遁,留下深洞。故此山又名禹登山。這里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宋代已成為游覽勝地。清代學者孫星衍詠詩贊曰:"我游龍洞驚奇絕,畫不成圖口難說。"景區包括龍洞山、佛峪、馬蹄峪。濟南東南郊姚家鎮龍洞村南,層巒疊嶂,山勢峻拔,統稱為龍洞山,因山中有"龍洞"而得名。這里山勢奇絕,北有老君崖、鳳凰台環拱如門,南有獨秀峰、三秀峰突兀環列,形成峭壁圍繞的山峪,名"龍洞峪"危峰壁立,陡峭如削,似神工鬼斧所為。佛峪景區位於龍洞山景區東南側,四面環山,林木蔥郁,山花爛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環境清幽深秀。沿林蔭小徑,跨過涓涓小溪,行約一公里,進入空闊的圓形山谷,俗稱"羅圈峪",為佛峪景區最佳處。山溪北側"南靈台山"半腰石崖上,有一距今約1400餘年的古老寺院"般若寺"。寺院西側,石壁千仞,上懸鍾乳、石花、石幔,蔚為壯觀。寺東側,一峰危岩孤立。峰頂為平台,俗稱"釣魚台"。台上有亭,四周山崖綠縈翠繞,名曰"環翠亭",又名"聽瀑亭"。亭東側崖上,有一名泉,稱"林汲泉"。其北側60餘米處,懸崖壁立,山泉之水從崖頂飛流直下,形成瀑布,有巨有細,噴珠飄練,跌落在崖前澄澈的清潭內,而後漾溢而出,流淌在彎彎曲曲的峪谷中,若有山風吹來,林聲、濤聲交織一起,轟轟作響,猶如海嘯。馬蹄峪在龍洞景區的東北部,地勢平緩寬廣,植物繁茂,種類眾多,以"林茂境幽"為特色。區內有白雲庵、幽林、白雲洞等景點。峪內清泉涓涓,蓄水成池,池內碧波粼粼,水草青青。水池東側有大面積密林,密林深處,一山峰高聳雲端,曰"白雲山"。峰下陡峭處有白雲洞,洞外崖下碧水一泓,為白雲泉。幽洞、泉池,隱於密林之中。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