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春景色
㈠ 蘇軾的蝶戀花春景意境美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於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郁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下闋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鬱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後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願。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㈡ 《蝶戀花.春景》的意思是
[譯文]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有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不要擔心,)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是會到來的)
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盪鞦韆,發出動聽的笑聲。圍牆外的行人聽到了笑聲,(忍不住去想像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
慢慢的,牆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蝶戀花·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杳,多情卻被無情惱。
㈢ 宋詞蝶戀花春景
蝶戀花·春景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譯文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盪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牆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彷彿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㈣ 蝶戀花·春景賞析70字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於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郁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下闋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鬱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㈤ 在欣賞了《蝶戀花·春景》這首詞後請抒發自己的情感
蝶戀花·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註:本詞寫於蘇軾被貶途中。
(1)本詞首句的「褪」字流露出濃郁的情感,請賞析其妙處。(3分)
(2)本詞蘊含豐富的情感,請指出其中兩種並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褪」既寫花的掉落,也寫花的顏色的消退,寫出了花兒凋零的情景。點明時在暮春。曾經的燦爛炫目已逝去,抒發了作者惜春傷春之情。
[3分,「寫出花兒凋零的情景」「點明時在暮春」「抒發惜春傷春之情」各1分。意思答對即可。]
(2)①惜春之情。作者在上闋描摹了杏花凋零、柳絮飄飛的暮春之景,寄寓了面對春歸的傷逝之情。
②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春天將逝,但美景未必難覓,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寄託了作者追尋美好事物的曠達之情。
③多情不被理解的惆悵。下闋的「佳人」不知「牆外行人」諦聽自己笑聲的深情,行人的「多情」卻遇到佳人的「無情」,這正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悵。
[4分,點明一種情感1分,對應分析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寫「宦海浮沉的悲嘆,和浮生顛沛的無可奈何,對韶光流逝的惋惜」也可。]
譯文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盪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牆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彷彿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注釋
①「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②「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
③「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
④「繞」,元本注「一作曉。」
⑤「柳綿」: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鶯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
⑥「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⑦「牆里鞦韆」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惱,猶撩也。……,言牆里佳人之笑,本出於無心情,而牆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又卷一:「卻,猶倒也;謹也。」「卻被」,反被。唐·胡曾《漢宮》詩:「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多情:這里代指牆外的行人。無情:這里代指牆內的佳人。
賞析
本詞是傷春之作。蘇軾長於豪放。亦最擅婉約,本詞寫春景清新秀麗。同時,景中又有情理,我們仍用「何處無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於對「佳人」的相思。本詞下片所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麼寄託。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約詞。王士禎所說的「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花草蒙拾》指出本詞與風格婉約的柳永詞不相上下。
「花褪殘紅青杏小。」褪對旨顏色變淺或消失。開頭一句描寫的是暮春景象,句意為:暮春時節,杏花凋零枯萎,枝頭只掛著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綠水環繞著一戶人家。這兩句又描繪了一幅美麗而生動的春天畫面,但缺少了花樹的點綴,仍顯美中不足。「繞」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並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兩句大意是:樹上的柳絮在風的吹拂下越來越少,春天行將結束,難道天下之大,競找不到一處怡人的景色嗎?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於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致。最後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於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郁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牆外是一條道路,行人從路中經過,只聽見牆里有盪鞦韆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裡面傳出,原來是名女子在盪鞦韆。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痴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里,他只寫露出牆頭的鞦韆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像,在想像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牆里」、「牆外」分別重復,竟佔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牆內是家,牆外是路;牆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牆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牆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牆院里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牆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後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並不知道牆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嚮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麼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嚮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並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像。
下闋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鬱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後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願。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㈥ 蝶戀花春景繞字的好處
你好
「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㈦ 蝶戀花春景的原文
蝶戀花.春景
作者:蘇軾 (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是一首描寫春景的清新婉麗之作,表現了詞人對春光流逝的嘆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為人知的煩惱。上闋寫春光易逝帶來的傷感,沒有拘泥於狀景寫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嘆。下闋寫得遇佳人卻無緣一晤,自己多情卻遭到無情對待的悲哀。全詞詞意婉轉,詞情動人,於清新中蘊涵哀怨,於婉麗中透出傷情,意境朦朧,韻味無窮。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㈧ 蝶戀花·春景答案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麼?請簡要賞析。(3分)
(2)俞陛雲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麼?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5分)
答案:
(1)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只答「繞」字好或「曉」字好,而不作具體分析,不給分。只從字音角度來比較「繞」和「曉」的,言之成理,給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5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並非曠達之語。
每種答案,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語言通順,給滿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體分析,不給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㈨ 蝶戀花春景蘇軾全文繁體字版本
繁體字全文: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翻譯: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
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盪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
慢慢地,圍牆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彷彿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㈩ 如何賞析蘇軾的《蝶戀花·春景》
本詞是傷春之作。蘇軾長於豪放。亦最擅婉約,本詞寫春景清新秀麗。同時,景中又有情理,我們仍用「何處無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於對「佳人」的相思。
「花褪殘紅青杏小。」褪對旨顏色變淺或消失。開頭一句描寫的是暮春景象,句意為:暮春時節,杏花凋零枯萎,枝頭只掛著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綠水環繞著一戶人家。這兩句又描繪了一幅美麗而生動的春天畫面,但缺少了花樹的點綴,仍顯美中不足。「繞」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並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於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郁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里,他只寫露出牆頭的鞦韆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像,在想像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牆里」、「牆外」分別重復,竟佔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牆內是家,牆外是路;牆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牆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嚮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麼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嚮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並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像。
下闋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鬱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後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願。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