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沿河景觀規劃

沿河景觀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3-09 21:19:27

Ⅰ 跪求小區水景景觀設計說明書

一、設計理念
人的生活離不開建築,建築組成居住小區,居住小區構成了我們的環境,環境是構成自然的主體,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產物。因此,在本規劃設計中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以生態環境優先為原則,充分體現對人的關 懷,堅持以人為本,大處著眼,整體設計。在規劃的同時,輔以景觀設計,最大限度的體現居住區本身的底蘊,設計中盡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加上合諧親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樂居其中。
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築規劃理念,並卻盡可能的解決和完善了人們觀賞、娛樂、休閑、集會、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永恆的主題。
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居住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繫世人皆知。在本規劃設計中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在內部環境中強調生活、文化、景觀間的連接,以達到美化環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處理好「自然—住宅—人」的關系,就是小區規劃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設計構想
構想一: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為軸線。
⒈總平面布局:
在本規劃設計中採用的是周邊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個組團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周分散設 置了四個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然後,北向、南向、東北向各有一個次入口。小區內組團之間由循環雙車道相貫通,組 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的水景區和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山就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2功能、結構形式:
結構分析
一軸兩中心——以東南向城市幹道為軸;以城市發展方向為重心
以服務規劃區為中心。將住宅區與城市中心有機的結合體現了發展
服務共存的原則。
一帶一片——西向為南朗河沿河綠化帶;東向為規劃綠地片區。
做為兩個生態區域,它豐富了規劃區范圍內的自然環境,是不可缺少
的生態資源,在本規劃設計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體現了當今"人與
自然"和諧的主題。
兩 界——以縱向兩條道路為界。
規劃區南側為公共設施用地,則在南側考慮了對外商業價值,
將住宅與商業相結合,充分利用了該地段的商業價值,也體現了服務小區的規劃設計的宗旨。
3.交通組織:
規劃區內道路分為五類:
主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5m;
次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4m;
小區內道路(雙車道)紅線寬度12m;
小區內道路(單車道)紅線寬度8m; 小區內道路(宅前道)紅線寬度5m.
道路系統猶如人們的血液循環系統,可以將相關的器官、組織有機的聯系起來,然而,道路系統也可以將各個功能、性質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聯系起來。
小區內部以雙車道為主,並形成迴路,是連接各個組團的主要交通;單車道是連接區內各棟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進入各單元的交通。
區內設置兩條相對獨立的機動車道,中間設特殊通道相連,以保證南北片區的機動車交通相對獨立,互不幹擾。機動車道和各地塊之間均有方便的聯系,各地塊設有獨立的機動車出入口。
4.綠化景觀規劃:
在空間上以\"點、線、面\"的設計手法,並與水景、水系相結合
「點」狀綠化——院落綠化、節點綠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們休閑、游戲空間。
「線」狀綠化——道路行道樹綠化,以及道路沿線灌木綠化所行成的帶狀綠化,將點狀綠化串連,形成綠化網路,起了劃分空間的作用,延續空間的作用。
「面」狀綠化——廣場景觀綠化、院落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化帶所形成的片狀綠化,將景觀分成塊狀,並形成聯系三大綠化空間的紐帶,是整個綠化形成系統,中心水景區更豐富景觀系統,達到了多樣化的綠化效果。
綠地系統由中心綠地、綠化走廊、組團綠地和住宅院落綠地組成。

Ⅱ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說明怎麼寫

一、 設計理念
人的生活離不開建築,建築組成居住小區,居住小區構成了我們的環境,環境是構成自然的主體,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產物。因此,在本規劃設計中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以生態環境優先為原則,充分體現對人的關 懷,堅持以人為本,大處著眼,整體設計。在規劃的同時,輔以景觀設計,最大限度的體現居住區本身的底蘊,設計中盡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加上合諧親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樂居其中。
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築規劃理念,並卻盡可能的解決和完善了人們觀賞、娛樂、休閑、集會、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永恆的主題。
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居住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繫世人皆知。在本規劃設計中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在內部環境中強調生活、文化、景觀間的連接,以達到美化環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處理好「自然—住宅—人」的關系,就是小區規劃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 設計構想
構想一: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為軸線。
⒈總平面布局:
在本規劃設計中採用的是周邊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個組團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周分散設 置了四個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然後,北向、南向、東北向各有一個次入口。小區內組團之間由循環雙車道相貫通,組 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的水景區和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山就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2功能、結構形式:
結構分析
一軸兩中心——以東南向城市幹道為軸;以城市發展方向為重心
以服務規劃區為中心。將住宅區與城市中心有機的結合體現了發展
服務共存的原則。
一帶一片——西向為南朗河沿河綠化帶;東向為規劃綠地片區。
做為兩個生態區域,它豐富了規劃區范圍內的自然環境,是不可缺少
的生態資源,在本規劃設計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體現了當今"人與
自然"和諧的主題。
兩 界——以縱向兩條道路為界。
規劃區南側為公共設施用地,則在南側考慮了對外商業價值,
將住宅與商業相結合,充分利用了該地段的商業價值,也體現了服務小區的規劃設計的宗旨。
3.交通組織:
規劃區內道路分為五類:
主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5m;
次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4m;
小區內道路(雙車道)紅線寬度12m;
小區內道路(單車道)紅線寬度8m; 小區內道路(宅前道)紅線寬度5m.
道路系統猶如人們的血液循環系統,可以將相關的器官、組織有機的聯系起來,然而,道路系統也可以將各個功能、性質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聯系起來。
小區內部以雙車道為主,並形成迴路,是連接各個組團的主要交通;單車道是連接區內各棟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進入各單元的交通。
區內設置兩條相對獨立的機動車道,中間設特殊通道相連,以保證南北片區的機動車交通相對獨立,互不幹擾。機動車道和各地塊之間均有方便的聯系,各地塊設有獨立的機動車出入口。
4.綠化景觀規劃:
在空間上以\"點、線、面\"的設計手法,並與水景、水系相結合
「點」狀綠化——院落綠化、節點綠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們休閑、游戲空間。
「線」狀綠化——道路行道樹綠化,以及道路沿線灌木綠化所行成的帶狀綠化,將點狀綠化串連,形成綠化網路,起了劃分空間的作用,延續空間的作用。
「面」狀綠化——廣場景觀綠化、院落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化帶所形成的片狀綠化,將景觀分成塊狀,並形成聯系三大綠化空間的紐帶,是整個綠化形成系統,中心水景區更豐富景觀系統,達到了多樣化的綠化效果。
綠地系統由中心綠地、綠化走廊、組團綠地和住宅院落綠地組成。

Ⅲ 為什麼沿河建築不能超高看中河邊一套水景房,開發商說限高,只有四層,

本人建築行業,首先沿河的地塊受河流沖刷,漲水枯水影響,地基條件不好,建築越高越要求地基牢固承載力越好,所以一般越靠近河邊的樓房規劃局會限高,河流治理比較差的會限製得比較厲害~
另一個就是城市沿河景觀考慮,河流是城市天然景觀資源,大家都希望住在家裡能看到河景,所以一般越靠近河越低,後面的稍高,在後面的最高,都能看到河景,房價也貴~~
大概就這兩點~

Ⅳ 河道景觀工程助推水資源配置以城市為中心

孫景亮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步伐加快以及城鎮居民對親水環境的熱衷,城區的發展沿著河流擴張之勢越來越明顯。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建設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其在生態城市建設中顯示出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那麼,在缺水的城市該如何保證有足夠的生態景觀用水,又不對周邊地區的用水及水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則是對工程建設倡導者的嚴峻考驗。

一、河流與城市的關系

在原始的人類社會,我們的祖先就知「逐水草而居」,河流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自從人類社會存在以來,與河流的關系大致經過了被動適應河流、干擾佔用河流和與河流生態共存三個階段。人類幾千年的發展史,也演繹了一部人類駕馭河流的宏偉史詩。我們只要瀏覽一下世界地圖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是沿著江河而建。這並非是一種巧合,它說明人類文明與生存發展完全依賴於河流充足的供水和舟楫之利。

人類依賴河流,同時與河流又一直處於相互干擾和影響之中。河流的變遷不僅改變了自然界,也會影響到人類,並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與未來。在很多時候,人類對河流的傷害都是由於人們的愚昧和貪婪造成的。水域的污染和水環境的惡化,說明了流域內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出現了問題。河流的沒落,意味著人類和文明將面臨災難。

近代河流既是城市供水的水源,同時承擔著城市防洪排澇的功能,並且依靠天然自凈能力消納了城市排放的污水。但是,隨著流域上游水資源開發強度的不斷加大,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大大超出了河流的自然凈化能力,致使河流水質惡化;人們隨意向河道內傾倒垃圾廢物,並以各種方式肆意侵佔河灘水道,致使天然河流的原始功能不斷退化。長而久之,河流會反制於城市,使之不可持續地發展。

世界進入21世紀,如何兼顧人類和河流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都必須面對的挑戰。最近時期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意識到,以犧牲河流生態系統換來的人類安全和幸福只能是短暫的。開始考慮與河流生態共存,人類不僅有權享用河流水資源,而且也要愛護河流,保護水質並保證給河流生態系統分配所需的能不危及其河流生命的水流過程。

二、河道工程現狀及城市河道景觀整治工程情勢

(一)河道工程現狀分析

自20世紀中期以來,我國北方地區的許多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庫攔蓄洪水徑流。海河流域位於京畿要地,洪水防禦工程建設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進行系統的流域治理主要是近半個世紀。1958年開始在上游山區大規模的修建水庫,「63·8」大洪水後,進入了以根治海河為中心的水利建設時期。初步形成了由水庫、河道、滯洪區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和各河系分區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防洪體系的建成和運用取得了巨大的防洪經濟、社會效益。為了達到「上蓄」的目的,在海河流域上游山區陸續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1900多座,總庫容約294億立方米,總庫容與年徑流量的比值達1.03,是全國平均值0.17的6.0倍,也遠遠超過美國和前蘇聯的比值0.34和0.27。水庫攔河大壩攔截了天然河道徑流和部分地下基流,使山前丘陵區、平原區的天然河道、中游地區的窪淀、湖泊失去了水源補給,濕地面積由下游平原部分地區轉移到了山區,流域生態環境產生了較大的變異。加上連續枯水年的出現,使得河流徑流量減少,以致河道乾涸,從而導致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減少,沿河地區地下水逐年下降,造成水資源短缺及生態環境惡化,制約了臨河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發展,人口和工礦企業不斷向河流沿岸集中,這種狀況不僅加重了防洪負擔,同時向河道內排放污水、傾倒垃圾、行洪灘地上修建臨時及永久建築、無規劃地截流引水、河道內的無序挖土采砂等,都對河道防洪、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城市河流生態環境構成影響。一方面城市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水環境質量的下降,該問題廣泛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並由此引發的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在各大中城市率先逐漸展開,且呈方興未艾之勢。

(二)城市河道景觀整治工程情勢

隨著城市化發展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對親水環境的進一步需求,城區沿河流擴張之勢越來越明顯,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建設熱潮逐漸形成並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環境。河道景觀工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顯示出的功能和作用越發不可替代。以河北省為例,近幾年來,幾乎在所有的地級城市都開展了以城市河道景觀建設為主的河道綜合整治工程。

石家莊市滹沱河綜合整治工程:西起黃壁庄水庫,東至藁城晉州交界,全長70千米。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圍為石家莊市區段16千米在2010年7月1日以前形成濱水景觀帶。整體工程分3期實施,屆時它將形成環石家莊北部的濱水景觀長廊,進一步改善省會的生態環境,其中增加水面面積800萬平方米、濕地面積150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600多萬平方米。據稱整體工程包括水面景觀用水、濕地用水和綠地用水,共需水量將達到8000萬立方米,其水的來源擬主要是利用崗南、黃壁庄水庫水,將來的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的棄水以及冶河水和城市中水。

唐山市環城水系工程:全長57千米,建21道閘壩,據稱是「挖一河連三河形成環城水系,增一湖通四湖造城市水景」,屆時建成區總蓄水水面16.5平方千米,蓄水量2000萬平方千米,年需水量3940萬~5888萬立方米,形成「城在水中,水繞城流」的喜人美景

保定市大水系工程:按照「兩庫連通,西水東調,穿府補淀水城一體的總體布局」,共分:水源工程、雨污分流工程、景觀工程、防洪堤綜合整治四大工程。從西大洋水庫引調3000萬立方米水量經70千米進入市區,使7條內河實現還清。屆時,城區水面面積將得到595公頃,市區河網密度將居全省第一,成為華北地區獨特的水網景觀城。

承德市以水為魂,打造 「雙水繞城,山水相映,充滿靈性和活力的山水園林城市」,將新增水面436萬平方米,水景觀帶面積達到1200萬平方米。

衡水市「水市湖城工程」,將開挖整治18個湖泊和30條河道,使湖面濕地面積由75平方千米,增加到100平方千米。

張家口市傾力打造區域中心城市,高標准治理清水河23千米,已啟動38.5千米的洋河綜合治理和總面積106公頃的明湖公園建設。

除此之外,邢台市提出打造「兩河繞三山,六水潤八園」的城市景觀;秦皇島市將按照市區六河水系綜合治理規劃方案,將六河建成安全河、清水河、景觀河,形成 「一園、二島、四橋、五場、六帶、十六景」的沿河景觀帶;邯鄲市著力創建百姓幸福之城;滄州市的南運河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廊坊市龍河水系景觀帶工程等。

縱觀11個地級城市的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建設,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以城市河道景觀建設為主,均需要一定水資源量作支撐。為提供景觀用水量,少則用水幾十萬立方米,多則需用水數千萬立方米。

三、要防止河道景觀整治工程擴大水資源配置的城鄉差異

(一)水資源配置的城鄉差異確已存在

在特大乾旱發生的時候,受災最嚴重的往往是農村和農民,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國2010年春季西南地區百年不遇的特大乾旱就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根據2010年3月31日《文匯報》特派記者王星報道,同樣的旱情,城鄉的用水差異很大。在昆明市,盡管旱情持續了5個多月,但就昆明市區的居民生活而言,除了部分糧食以及鮮花、茶葉價格有所上漲以外,幾乎未受到影響,用水也基本沒有限制。一些高耗水行業,類似洗浴中心等場所依舊門庭若市。作為昆明的水源工程,雲龍水庫每年向昆明主城區供水2.5億立方米,占昆明主城供水總量的70%以上,供水採用隧洞方式,水庫的放水從地下送水到城區,沿途的地表用不到水。居住在雲龍水庫周邊的村民說:「我們靠著水庫卻喝不到水,只能自己去找水。」眼下,在旱區農村,一桶水總是要被農民珍貴地用上5~6遍,與城區用水形成了鮮明對比。

為什麼緊挨著水庫的農村和農民用不上水?這種用水差異體現出的無疑是巨大的城鄉差別。雲南大學一位教授說:「這個城鄉差別,有的地方是在縮小,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地方是在擴大的。大家長期以來已經習慣了以城市為中心,向發達地區優先配置資源,一旦受災,往往是不發達的農村最先遭受損失,而城市的感覺卻不明顯。」該教授進一步解釋道:「其實身處水源地的農民本來是擁有水資源的,只是被人為地轉移了。修水庫、水電站保證了下游的生產生活,卻犧牲了上游居民的利益,旱情一來,反倒是身處水源地的農民先遭殃。客觀地講,政府對農民的水資源利益問題考慮是不夠的。」類似的城鄉差別,不僅體現在對水資源的使用權上,同樣體現在對水利設施的修建和維護之中。對於「水利欠賬」雲南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達瓦說「盡管至2009年底雲南已累計建成大、中、小型水庫5514座,但這些工程,大多集中於地州市等城區附近,且其中相當一部分設施建於20世紀60~70年代,早已年久失修。」雲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對於農村的水利設施,基本都是些小型水庫和小塘壩,還有一些群眾自發挖掘的小水窖,有雨水的時候,還能儲一些水,一旦大旱來了,它們就都完全喪失功能了,農民要麼自找水源,要麼只能在家等送水車。」雲南大學教授說:「與其捐款、捐水這樣『被動』抗旱,倒不如在城市裡採取有效措施節約用水,同時把節約下來的資金和水資源用於改善農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必要時政府應該考慮給予農民,特別是水源地農民,適當經濟補償,這也是一種生態補償。」除了雲南和昆明,其他各地的情況其實都差不多。向發達地區優先配置資源已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必然,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作用尤為突顯。

(二)河道景觀工程進一步助推了水資源配置以城市為中心

河流水系作為城市自然環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建設的骨架網路,影響著城市的面貌、性質和用地布局。河流水系在影響城市特色方面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城市中的建築更為重要。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都十分重視河流水系的治理,利用城市河湖及其附屬綠地,打造具有特色兼具人居、休閑、旅遊、商業和文化等諸多功能的城市河道景觀。

建設城市河道水景觀工程最重要的前提應該是擁有充足的水源保證。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滿足山水城市所具有的良好的生態環境。

人們可能是保留了人類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天性,近些年來,只要哪裡有了水面,那裡的商住區建設就要火爆、那裡的樓盤價格就會飆升。但無源之水不會長久,人工水面沒有後續水源的支撐,到後來不是自然乾涸就是死水一潭。但是,經濟利益的追逐和急功近利的政績觀,往往對城市水景觀建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各地在繼修寬馬路、大廣場之後,一時間在城市河道內修建攔河閘壩工程,擴大水體、水面等,水景觀建設成為一種時尚。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可謂出乎人們所料。

城市河道是流域水系的一個子系統,城市河道水景觀系統對流域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必將會引發流域水資源時空的再分配。城市河道景觀工程的規劃應該與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相協調,必須從更大范圍來考慮城市河道景觀的規劃建設問題,合理優化配置城市水景觀工程措施,綜合利用流域內水資源。我國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流域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經很高,如果無限制地大規模發展城市河道景觀工程,隨意擴大城市水景觀用水量,勢必會加大水資源的使用和消耗,如果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只考慮城市自身的發展需要,與鄉村河流各自為政、各取所需,勢必會影響河流下游農業用水和已經惡化了的河流生態。河道景觀整治工程進一步助推了水資源的配置以城市為中心的分配趨勢。

(三)城市河道景觀工程規劃要合理地配置水資源

我國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已經取得了有效的進展,但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我國的669座城市中有400餘座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較嚴重的有110座,在32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長期受缺水的困擾。那麼,在缺水的城市該如何保證足夠的生態景觀用水,是對工程建設倡導者的嚴重考驗。最理想的方法當然是加大污水處理能力,依靠再生水資源滿足這一需水要求。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這條出路不太現實。因而,從上游水庫調水或從其他地區引水依然是目前許多城市生態用水的主要來源。

實際上,在北方地區城市的水景觀並不是必不可缺少的,在某種程度上應該算作奢侈品。就是搞也不一定就非搞的規模那樣大,提的標准那樣高。比如,在美國的賭城拉斯維加斯各家大飯店紛紛修建大型噴水池、人工湖等景觀,但由於拉斯維加斯是一座處於沙漠中的城市,自身沒有水源,該市的景觀用水都是用巨型卡車從遠方運來的。更何況,城市水景觀一旦建成,就要考慮將長期存在運行,儲流在城市河湖裡的水必須保持一定的水量、合適的水位和符合要求的水質。否則,將是乾涸見底或是死水、臭水一潭。那麼怎樣能滿足在一個缺水的城市裡,靠長期的外調水來維持景觀需水要求呢?一個發達的城市,其居民生活用水和經濟增長要靠從周邊地區調水,解決環境問題;建設水景觀也要從周邊地區調水,特別是水資源調出區域同為缺水甚至嚴重缺水地區的時候,就形同於「挖肉補瘡」。當一個城市的建設者懷著美好的願望規劃城市水景觀的時候,他們的目光往往只著眼於眼前的城市之中,其關注重點也往往只是這個城市自身的利益,卻忽視了城市與周邊地區,甚至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和諧關系;忽視了城市與周邊地區應該具有的「共生、共存、共榮、共樂、共雅」的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關系。

歷史的經驗證明,如果農村地區的資源、人力、資金、物流始終是在向城市單向流動,那麼,不但農村地區得越來越貧困,而城市也會變得越來越畸形。另外,有關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每營造1公頃森林,就要危害發展中國家10公頃土地。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在城市裡建設一片水景的同時,水資源的調出地就必然會有大面積的土地相應遭受缺水的影響。因此,如果不從實際出發,為了盲目開發城市水景觀項目,建設城市形象工程,在本來就缺水嚴重的城市裡大規模地開發水景觀,大量從周邊地區引水調水,這不僅會直接加劇周邊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從而加重那裡的生產、生活壓力,並誘發水事糾紛。這樣的做法顯然是背離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中央所提倡的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

(四)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建設要有利於社會和諧

長久以來,地方利益和短期利益始終是一種難以消除的力量,它們以各種方式破壞著社會整體利益和長期利益。缺水的時候就彼此爭水,水多的時候就以鄰為壑。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地對水資源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大,城市水景觀建設不能片面地從地方局部利益出發,影響或破壞流域或地區整體、長期利益,甚至使因缺水而產生的不安定因素更加明顯和突出。絕不能以鄰為壑,為了城市河湖裡的水的清潔,將污水進行簡單地改道流向周邊以及下游地區,使污染源搬家,造成對其他地區的水環境的污染,引發水污染糾紛。

四、結語

我國目前城鄉社會和經濟發展得並不均衡。在大中城市大規模地建設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助推水資源配置進一步以城市為中心,擴大了水資源配置已經存在的城鄉差異。在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要努力打造生態城市,下大力氣進行城市河流的綜合治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環境,但要防止以行政手段將缺水地區大量的寶貴水源引調入市營造水景觀,片面追求人居和商住環境的奢侈改善。政府和決策者應該把視線投放到城市之外更遠方的廣大農村。認真審視我們城市裡所獲得資源,以及營造出的良好環境是否影響了城市之外農村、農民的生活、生產用水;是否損害了生活在城市之外的人們的切身利益。如果流淌在城市河道里的水原本是農村的生產、生活的保命用水,如果是為了保持城市裡河道景觀用水的清潔,而將城市河道的污水下排或改道而行,污染了下游地區的河流和環境,顯然我們的工作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參考文獻

[1]汪玉君,等.城市水景觀建設規劃缺失問題的思考.水利規劃與設計,2009(1)

[2]鄭連合,等.北方河流與毗鄰城市相互關系及綜合治理.海河水利,2008(5)

[3]孫景亮.海河流域水環境恢復重建與洪水資源利用.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7,32(2A)

[4]黃誠.城市水景觀建設思考.海河水利,2005(4)

[5]馮月靜.滹沱河將現16公里景觀帶.燕趙都市報,2010-05-01

[6]董立龍,等.唐山環城水系通航,宜居華北水城初現.河北日報,2010-04-30

[7]許順蘭,等.保定大手筆建設大水系.河北日報,2010-06-10

[8]馬國臣,等.決戰之年看承德:山水園林城市.河北日報,2010-05-06

[9]王翠蓮,等.張家口傾力打造區域中心城市.河北日報,2010-04-29

[10]齊祥太,等.邯鄲著力創建百姓幸福之城.河北日報,2010-06-09

[11]邢世炎,等.「卧牛奮起」:解讀邢台城市建設.河北日報,2008-09-18

[12]馬朝麗.港城整治「六河」編織城市「綠飄帶」.河北日報,2008-09-18

[13]馬彥銘,等.「衡水湖市加速」:衡水湖生態城市謀建休閑度假區.河北日報,2010-03-02

[14]孫占穩,等.廊坊打造環渤海休閑商務名城:一座年輕城市的夢想.河北日報,2010-05-17

[15]宏旭,等.滄州構建冀中南經濟增長極.渤海早報,2010-03-17

[16]王星.旱情面前受傷的為何總是農民.文匯報,2010-03-31

Ⅳ 小區景觀設計說明怎麼寫啊

Mo回答的是別的問題扒過來的, 我很服了有些人, 扒別人的答案, 還要加一句什麼我辛苦打字阿, 或者別的有的沒的的。
我也在寫設計說明, 所以來網路了,
一般就是此設計為某某設計, 秉著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其他的話就網路。
然後設計的亮點著重說明一下, 並且有什麼意義。
總之圍繞著人來說, 包括綠化阿, 綠化面積什麼的。

人的生活離不開建築,建築組成居住小區,居住小區構成了我們的環境,環境是構成自然的主體,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產物。因此,在本規劃設計中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盡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加上合諧親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樂居其中。
此設計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築規劃理念,並卻盡可能的解決和完善了人們觀賞、娛樂、休閑、集會、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永恆的主題。
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居住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繫世人皆知。在本規劃設計中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在內部環境中強調生活、文化、景觀間的連接,以達到美化環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處理好「自然—住宅—人」的關系,就是小區規劃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是我抄的, 哈哈, 當開頭, 准備放到我的設計說明裡, 親, 你不會是我班同學吧0 0 我們今天交作業, 大家都忙著網路呢。。。

Ⅵ 沿河景觀亮化設計要注意哪些

沿河亮化工程的設計應當量體裁衣的應用兩側仿木護欄、堤岸設置欄桿燈、碼頭燈,在淺水區還能設置水底燈,構成一系列的串聯燈光效果。在沿河兩側的道路上能夠設置不同的景觀燈,為遊人提供照明作用,並且其共同的外型更能夠表達出一些城市的文化特徵,能使遊人感遭到這座城市的人文特徵,表現出城市的經濟開展。在沿河的綠化區域可停止綠化帶的亮化設計,以冷色彩、弱光源為主,作為堤岸、道路照明的補充。 水面、兩側道路和綠化區域的照明互相分離、補充,使得夜間一切的風光靈動起來。

Ⅶ 沿河涉水違建的管理許可權在哪個部門

防汛河道屬水務局管理(有些地方可能叫水利局)。原則上在河道上建設構築物,只要經過河道管理部門的沿河跨河道工程建設審批通過的,滿足河道管理的要求,就不算違建。
但是,在河道上建設的構築物,因土地權屬問題,建了之後,不享有產權。換句話說,你建了,辦不出產證。
如果是在用地紅線內開發建設的景觀河道,就不同,經過規劃審批就可以建設了。

Ⅷ 中外景觀設計的發展史

派特里克·蓋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不僅是一位哲學家、生物學家,而且還是一位規劃師。他提出了兩個重要思想,其中一個就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垂直分區」思想。作為一名進化論者和宏觀思想家,蓋迪斯對於人的行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非常感興趣,他用「流域垂直分區圖」來表達這些種關系。這個分區圖根據海拔從山頂一直延伸到海濱,在海拔最高的地區,通常是礦工工作的地方;在次高的地區分布著森林,那裡是伐木工人工作的地方;再往下則是獵人和牧羊人工作的環境;靠近低地的地方則是農人和園藝工作耕耘的地方;海拔最低的海岸附近則是漁民的生活場所。蓋迪斯認為如果不遵從這種人地關系,其最後結果要麼是失敗,要麼就是將花費大量的能量並且冒很大的危險。蓋迪斯曾環游世界,在很多地方做過項目,尤其是在英聯邦國家。他的第二個重要思想曾影響了他所做的很多規劃,他在他所作的題為《城市開發:園林綠地和文化設施研究》的規劃中闡述了這個思想。他認為城市的最基本結構是受到園林綠地和文化設施的設計的影響而形成的,而工業區、商業區和居住區則是次重要的。

19世紀,英國正處在工業化時期,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雷蒙·溫翁(Raymond Unwin,1863~1940)以及其他一些人開始對當時惡劣的居住環境不滿。那時,窮人和工人階級的居住區往往是擁擠、危險且污染嚴重。許多知識分子認為人不應該居住在那樣的環境中。他們為此提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霍華德提出的花園城市概念。其主要想法是要減小主要城市規模,降低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而以郊區環帶包圍中心城市,並將人口安置在小型的近郊區新城鎮里。所有的這些地區用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連接起來。20世紀的早期,花園城市概念是影響英美及部分歐洲國家的城市開發的最重要思想。隨著時代進步,這個思想促使了對建設近郊區的重視,今天,這個「新城市主義」再次得到體現。花園城市思想對那些生活在城市近郊區的人們來說是個很好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的衰退。

沃倫·H·曼寧(Warren H.Manning 1860~1938)自己開業之前,一直為F·L·奧姆斯特德工作。大約在1910年,美國開始普及用電,人們發明了最初只是用來方便描圖的透射板。1912年,曼寧首次使用它進行地圖疊加,作為一種分析手段,這與我們今天的分析方法非常相似。他將一些地圖疊加起來,以獲得新的綜合信息,最後為馬薩諸塞州比勒里卡(Billerica)做了一個開發與保護規劃。在當時,美國正在繪制可以供大眾使用的國家資源地圖。曼寧收集了數百張關於土壤、河流、森林和其他景觀要素的地圖,將其疊在透射板上,基於這樣的方法,他做了一個全美國的景觀規劃,並發表在1923年6月的《景觀設計》雜志上。他規劃了未來的城鎮體系、國家公園系統和休憩娛樂區系統,還規劃了我們今天所使用的主要高速公路系統和長途旅行步道系統。這個規劃包括了今天一個完整的景觀規劃所需要的所有內容,而曼寧則是在20世紀初就為全國做了這么一個規劃。因此曼寧的這個規劃可以說是我們這個專業歷史上最重要、最大膽,也是最具獨創性的規劃。

在這次演講的開始,我引用了杭州的例子,古人在那裡創造了一個聞名於世的水景。而荷蘭則正好相反,那裡的人們從15世紀開始就將水排干以獲得土地。荷蘭擁有典型的低海拔地區景觀,其英語名稱「Netherlands」的意思就是「低地」。這個國家經常受到洪水困擾,為此他們做出了兩個關於景觀規劃的重要決定,一是要沿河流修築堤岸,二是要填海造田。使整個國家的景觀成了這兩個決定的產物。杭州西湖的景觀雖由人作,宛若天開,而荷蘭則絲毫不掩飾其機械製造的痕跡。如果你是荷蘭的景觀設計師,你就應該學會尊重這些方格狀土地和筆直的線條。由於這些直方格形成了高度結構化的景觀,如果加上不規整的線條或曲線型的設計就會與現狀沖突。(在中國,許多景觀是由不規則的彎曲的線條構成的,在這種情況下,直線則會突兀出來。)荷蘭對大面積新開墾土地的需要是通過機械和景觀規劃得以滿足,這樣的景觀規劃不僅要考慮社會經濟目的,同時還要考慮視覺效果的一致性。

Ⅸ 河南投資7.43億打造濕地公園,為多功能濕地公園 ,面積多大呢

大家都知道河南如今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旅遊大省,在河南境內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有很多歷史古都,比如說河南的開封市在以往就曾經非常的繁華,如今開封的發展較以往雖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整體上都是在不斷的進步之中,開封市它素有八朝古都之稱,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其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每年前來開封遊玩遊客有很多。

等到這座濕地公園建成之後,將有效地改善惠濟河水體及周邊環境質量,同時也為開封市增添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大家對於該公園的建設是不是很期待呢?

Ⅹ 請教沿河防護林帶的生態功能

長沙湘江風光帶位於長沙市湘江大道,沿湘江南起規劃中的長沙湘江黑石鋪大橋,北至月亮島北端。湘江風光帶建於1995年,它由十餘個休閑健身廣場、綠化帶以及歷史文化景觀組成,集防洪、觀光、旅遊、休閑、健身等功能於一體。
是長沙的母親河,它滔滔南來,汩汩北去,過昭山而進入長沙城,經三汊磯又轉向西北,至喬口而出望城縣,再過岳陽入洞庭。流經長沙市境約25公里。湘江兩岸赤壁如霞,白沙如雪,垂柳如絲,檣帆如雲,構成了美麗的長沙沿江風光帶。
湘江一橋即長沙橘子洲大橋,修建於1971年,瀟湘大道從其西側橋下通過,並在橋下與銀盆嶺路連成一線。瀟湘大道南段主車道寬約60米、雙向6車道,但到湘江一橋下卻不得不緊急縮成10米寬,因為這座橋下目前只有唯一的一處寬不到10米的橋孔用於通車。按最新規劃,湘江一橋將在橋下新增一個橋孔。新橋孔將和原橋孔一道,成為連接現瀟湘大道和銀盆嶺路的紐帶,湘江一橋也將因此向西延伸27米。

熱烈祝賀長沙市湘江東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長沙湘江風光帶榮獲建設部授予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建人居環境 展「山、水、洲、城」 構和諧社會 長沙市湘江東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長沙湘江風光帶紀實 長沙,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湘江,東方的萊茵河。千百年來,這是星城人民的母親河,不知流淌了多少如歌歲月,演繹了多少動人故事,留下了多少美麗詩篇。伴隨長沙激越鏗鏘的前進步伐,又一道如詩如畫的旖旎風景飄然依戀於她的岸邊,托起了古城崛起的希冀與夢想。 ——湘江風光帶,你讓星城人民騰起無盡的豪情與憧憬…… 你展示了建設者宏大氣魄。二零零一年以來的大規模建設,五載春秋,投資近二十億元,建成了北起瀏陽河口,南至南郊公園,綿延十一公里的錦綉玉帶。巧奪天工的雕塑,異彩紛呈的廣場,匠心獨運的園林,無不彰顯出我們星城建設者的膽識。 你展開了長沙悠久文明的歷史畫卷。湘江兩岸,集山水之靈,得人文之勝,三千年的湖湘文明像奔流不息的湘江水,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學子,吸引著無數天下志士。從屈原到賈誼,從朱熹、張栻到王船山,從黃興到毛澤東,傳承恆遠的歷史文脈光耀千秋。 今天,登上新修建的杜甫江閣,面對橘子洲頭,高歌湘江北去;遠眺千年學府,喜聞琅琅書聲;遙望賈誼故居,回盪無限情懷。而這座流彩溢霞的江閣,更讓人惜詩聖之不遇,感今天之美好。 你構築了綠漫星城的生態長廊。佇立風光帶上,嶽麓山蔥蘢俊秀,湘江水清澈澄明,橘子洲浮碧江心,瀏陽河逶迤曲繞,盡來眼底。兩岸畫廊,芳草如茵,綠樹婆娑,猶如一條錦綉飄帶,把星城裝點得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你營造了留連忘返的休閑樂園。漫步湘江兩岸,奇石、曲徑、亭台、樓榭、雕塑、噴泉,一步一景,詩情畫意,美不勝收。尤其是華燈齊放之時,泛舟湘江,槳聲燈影,如夢似幻,清風徐來,波光閃閃,其樂無極。 湘江風光帶是如此美麗迷人。讓我們好好珍惜她、愛護她,讓她陪伴著我們度過美好的每一天。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 梅克保(手寫體) (登譚仲池欣然作的詩) ——中共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譚仲池欣然為湘江風光帶作詩 風吹岸綠天無塵,杜閣雄峙壯濤聲; 詩吟桔島聞新韻,日照江城四時春。 ——題湘江風光帶 (手寫體) 長沙,位於洞庭之南,衡山之北,三湘之中。麓山作畫屏,湘江纏玉帶,長長桔洲浮碧江心,是一座集「山、水、洲、城」為一體的、獨特的自然景觀城市。由於這里地勢低平,湘江穿城而過,水情是長沙最大的市情,為徹底根治水患,1995年至2005年間,長沙市委、市政府歷時10年,耗資20億元,對湘江東岸老城區7公里長的防洪大堤進行了徹底的新建和整治,其新建的混凝土防洪牆按抵禦200年一遇的洪水和7級地震的標准組織實施。同時,分期同步在沿江100米左右寬范圍內修建了38萬平方米的高品位、開放式展示沿江城市景觀的生態環境建設項目——長沙湘江風光帶。該項目的建成,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城區內洪外漬的問題,而且美化了生態環境,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和人居環境質量,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及千秋的德政工程。 以人為本建美景 萬丈長堤縛蒼龍 湘江風光帶建設項目實施前,沿江主要由破舊落後的貨運碼頭、沙場、棚戶區以及用土壘築的防洪堤和10米多寬破舊的沿江道路組成,老城區八大公溝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湘江中。建國後,雖經多次整修,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落後的狀況。每當洪水來臨,房屋破舊密集,到處雜亂無章的堤內近五萬戶居民,六十萬平方米的建築物,飽受水患危害,居民無法安居。同時,更影響到城內數十萬居民生活和生產,嚴重地制約了長沙經濟的大發展。因此,到了非徹底根治不可的時候。 早在1995年8月,長沙市政府批准將沿江堤防整治和沿江景觀建設作為城建重點工程。特別是1998年,湘江特大洪水後,大規模的對湘江河東主城區沿江7公里范圍內的防洪堤及沿江景觀工程進行了整治和實施。

作者: xjdd2006 2006-4-13 11:33 回復此發言

2 熱烈祝賀長沙市湘江東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長沙湘江風光帶榮獲建
199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回長沙家鄉視察,面對湘江沿江景觀發出了「江山依舊」的感慨,更堅定了長沙市委、市政府對湘江沿江景觀進行大規模建設的決心。湖南省計委於2001年3月批准了《長沙市湘江大道交通建設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0年至2005年,長沙市政府將湘江風光帶及防洪工程和配套的道路建設工程列入到當年的城建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之初明確要求:要將風光帶建設工程與城市防洪排漬,沿江景觀、道路建設作為一個整體組織實施。特別要求要在風光帶建設工程中,充分注入「古城長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創造有歷史文化、有現代品位、有優美自然生態的人居環境的沿江城市景觀,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 強化領導統籌規劃 落實資金完善功能 在工程前後實施的1 0年時間里,長沙市歷屆市委、市政府都對湘江風光帶的建設高度重視,進行統籌規劃,重點組織實施。並以每月一次調度會的形式,召開有關會議,研究重大決策,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共投入19.9億元,其中自籌資金3.98億元,與國家開發銀行進行戰略性長期合作,組織建設資金十多億元,申請外國政府貸款折人民幣5.08億元,確保了拆遷補償資金、工程建設資金的及時到位。 建設者們始終堅持高標準的規劃,於1995年、2000年、2003年,先後3次組織了湘江濱水地區規劃環境景觀設計方案的招投標工作,使規劃方案涵蓋了湘江東岸老城區沿岸10公里長的范圍。圍繞長沙市「青山、綠水、碧洲、古城」的自然風光特徵,以突出體現「以人為本」,實踐「三個代表」為宗旨,以充分展現沿江景觀,形成集堤、路、房為一體的城市沿江風光帶為目標,穩步推進規劃建設,著力為全市人民提供環境優美的理想生活空間。 湘江風光帶建設具備如下五個特點:一是與城市防洪排漬工程相結合,二是與治理江河污染相結合,三是與美化環境相結合,四是與相鄰的交通道路進行整治相結合,五是與棚戶區改造相結合。通過精心設計,科學施工,採取「堤內多層上升造景,堤外梯級下降連江」的建設模式,解決了全國許多沿江城市建設防洪堤後,因堤頂較高而影響城市景觀的問題,開拓性地探索出一條集人文、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為一體的沿江開放式城市景觀建設的發展新思路。通過改善人居環境,准確地找到了由「美化沿江一條帶,塑造長沙新形象」的改善城市環境戰略性發展切入點。 弘揚湘楚文化 構建和諧人居 2000年12月,在長沙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建委具體組織實施了長沙湘江風光帶建設工程。工程建設項目全面向社會公開招投標,同時建立健全工程質量保障體系,嚴格按標准進行監理、監督、指導和驗收。其中:位於風光帶北段1160米長的親水平台改造工程,獲國家水利部授予的「水利風景區獎」;展覽館路至輪渡碼頭段680米長的風光帶建設工程,被省建設廳授予了「園林綠化省優工程獎」。 風光帶的規劃設計建設,無一不體現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54米寬的沿江道路與城區14條道路相通,3座地下人行橫道,一座觀景平台與風光帶相連。旅遊、觀光車道、停車場、停車道、電腦導游系統、無障礙通道均為人性化設置。亮化、小品、直飲水、背景音響、廁所、電視監控等設施配套齊全。景區主體廣場相聯,特色景點相串,園林風格統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親水平台延伸至江邊,風帆廣場內的活動風雨無阻;沙灘廣場,歡聲陣陣;夜遊湘江,心曠神怡;現代冷霧,人間仙境;空中玫瑰,揮灑夜空;多層疊水,如詩如畫,人們慕名而來,流連忘返,贊不絕口。 風光帶建設工程對沿江60多萬平方米建(構)築予以拆除,對污染湘江的城市污水進行截流處理。新建主題廣場、景點、歷史文化工程128處,栽植了百餘種苗木,綠化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如今的風光帶,空氣清新,風光秀麗,人居環境優美,生機盎然。 氣勢雄偉的杜甫江閣,凸顯了深厚的長沙歷史文化。邀請沈鵬等100多名全國書法名家創作的杜甫在湖南留下的詩篇84首,以及從全國徵集的頌杜楹聯38對書法作品。其中,59塊杜甫詩碑景石,以紀念杜甫度過的59個春秋,特別是在湖南最後三年顛沛流離的人生。 瀟湘八景——時隔百年,如今以淺浮雕的手法予以再現。 四羊方樽——長沙最具特色的出土文物,在龍門架的陪襯下,栩栩如生。 朱張渡廣場——重現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張栻相見論道的渡口。 長沙電廠遺址——記錄了長沙近代發展變化的軌跡。 錦綉長沙披玉帶 盛世歡歌頌太平 如今,長沙湘江東岸老城區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一是湘江大堤得到了徹底的整治,增強了城區防洪排漬能力,確保了城區的安全度汛,人民的生命財產得到了保障。1998年以來雖然經受了多次洪魔襲擾,水位最高達到了38.38米,超危險水位2米,城區都安然無恙。 二是沿江景觀逐步完成,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成為展現歷史文化古城,特別是挖掘展示地方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用強烈的文化意識,建設和展現長沙優美自然風光的最重要景點,成為了長沙「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以及「再干新三年,再創新輝煌」的標志性建設, 成為了長沙快速發展的重要標志及城市的重要地標,受到市民高度贊揚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三是為廣大市民營造了一個很好的休閑、游樂環境。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平時,每天吸引十萬遊人前來觀光、游覽、休閑,或吟詠詩詞,或翩翩起舞,或品評字畫,各種文體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風光帶的建設將兩個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起點高、品位高,不僅充分滿足了市民休閑、休憩的需要,而且最充分的體現了長沙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展示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蘊,形成了既抗洪又供人觀賞的風光帶,大大提高了長沙的知名度,成功地展現長沙優美、自然的沿江風光,在優秀旅遊城市、文明城市、園林城市創建中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極大的推進了長沙城市建設及全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示出巨大的活力。 (本版組稿單位:長沙市建設委員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