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景色
① 關於大明湖的景色有怎樣的描述
我國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濟水》卷中寫道大明湖:濼內水出歷縣故城西容南……其水,北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側湖,此水便成凈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極水木明瑟,可謂濠梁之性物我無違矣。
寥寥數語把大明湖的幽靜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
② 明代官員陳誠的詩句:綠野草鋪茵,空山雪積銀。四時常見冷,六月不知春寫的是哪的景色
寫的是中亞的景色.
「六月不知春」是600多年前明代官員陳誠出使中亞後寫下的詩句,烏茲別克的壯美景色自古為中國人所熟知和嚮往。
出自《夏日遇雪其二》:「綠野草鋪茵,空山雪積銀。四時常見冷,六月不知春。」
譯文:地上長滿了綠草,空曠的山上里堆滿了積雪。一年四季都常覺得很冷,六月還感覺不到春天的物候特徵。
(2)明朝的景色擴展閱讀
洪武二十九年(1396)陳誠奉命第一次出使「西域」,赴撒里畏兀兒建置安定等衛。永樂年間先後四次奉命出使中亞一帶。
永樂十一年(1413)九月,宦官李達、陳誠率使團離京,次年正月從肅州衛出發,出嘉峪關西行。直至永樂十三年十月回到北京。這次出訪,他們訪問了撒馬兒罕、哈烈、達失乾等地。每到一地,他們首先交上璽書,接著獻給當地國王文綺、紗羅、布帛等物。
陳誠一行回國時,撒馬爾罕遣使來中國朝貢。次年,使臣回國,成祖派陳誠、魯安隨行。中亞各國盛情接待了他們一行,帖木兒帝國國王沙哈魯盛情款待,並遣使護送陳誠回國。
永樂十六年四月陳誠回到北京。永樂十六年十月至永樂十八年(1420)十一月,陳誠又奉命出使中亞。永樂二十二年四月至十一月,再次奉命出使,中途召回。永樂年間四次出使,其主要使命均與帖木兒帝國有關。明成祖一再遣使西域,與帖木兒王國修好,從而穩定了西部邊陲。
③ 明朝末年的景象跟清末會是一樣的么
不一樣,明末是小冰河時期,加上政府缺乏白銀流通,和那個時代整體性有關,西歐也是哥倫布發現美洲,運來大量白銀,才保障了資本流通,說到底是經濟危機,通貨緊縮。
清末更多的是列強控制關稅,國家稅收減少,以及更多的文化時代沖擊導致的各種矛盾凸顯,原因更加復雜。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④ 明代描寫景物的古詩
找到七篇,明朝寫秋的
1,青杏兒·秋
朝代:明代
作者:朱栴
原文:
午枕夢初殘,高樓上,獨憑闌干。清商應律金風至,砧聲斷續,笳音幽怨,雁陣驚寒。
景物不堪看,凝眸處愁有千般。秋光談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隱隱青山。
2,
長相思·秋眺
朝代:明代
作者:朱栴
原文:
水悠悠,路悠悠,隱隱遙山天盡頭,關河又阻修。
古興州,古靈州,白草黃雲都是愁,勸君休倚樓。
3,
浪淘沙·秋
朝代:明代
作者:朱栴
原文:
塞下景荒涼,淡薄秋光,金風淅淅透衣裳。讀罷安仁《秋興賦》,憀栗悲傷。
廿載住邊疆,兩鬢成霜,天邊鴻雁又南翔。借問夏城屯戍客,是否思鄉?
4,
詠秋蘭
朝代:明代
作者:靜諾
原文:
長林眾草入秋荒,獨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風前堪寄傲,幾因霜後欲留芳。
名流賞鑒還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揚。
一種孤懷千古在,湘江詞賦奏清商。
5,
秋望
朝代:明代
作者:李夢陽
原文:
黃河水繞漢宮牆,河上秋風雁幾行。
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
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
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
6,
眼兒媚·秋思
朝代:明代
作者:劉基
原文:
萋萋芳草小樓西,雲壓雁聲低。兩行疏柳,一絲殘照,萬點鴉棲。
春山碧樹秋重綠,人在武陵溪。無情明月,有情歸夢,同到幽閨。
7,
送明卿之江西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龍
原文:
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
⑤ 大明湖有什麼景色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蔭濃,繁花似錦,遊人如織,其間又點綴著各色亭、台、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
⑥ 大明湖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文中詳細描寫了哪一處景色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素有「泉城明珠」之美譽。大明湖集水域風光、古園林景觀、古道觀、古水工、紀念性建築為一體,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高品位的旅遊資源。它位於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現今湖面四十六公頃(690畝),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湖泊約佔百分之五十三。
大明湖位於「泉城」濟南城北部,面積約46萬平方米,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大明湖歷史悠久,其名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書中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東西兩面則湖」。宋代稱「四望湖」,後漸堙塞。金代起,在元好問的《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馬可·波羅在《中國游記》中寫道:「園林美麗,堪悅心目,湖光山色,應接不暇」。大明湖為諸泉匯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雨不漲,久旱不涸」的特點。
大明湖正門牌坊
一湖煙水,綠樹蔽空,碧波間菡萏映日,景色佳麗。公園內亭台樓榭,曲徑迴廊,文人墨跡,錯落其間,其中清人劉鳳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對聯,尤為人們所稱頌。沿湖亭台樓閣,水榭長廊,參差有致。湖南有稼軒祠、遐園、明湖居、秋柳園,湖東北有南豐祠、張公祠、匯波樓、北極閣,湖北有鐵公祠、小滄浪,湖中有歷下亭、匯泉堂等名勝古跡。
位於湖心島的歷下亭。上懸清高宗御書「歷下亭」匾額。亭前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詩句。古歷下亭在五龍潭一帶。宋以後遷至今大明湖南畔,今歷下亭建於清康熙年間,歷來為文人會集之地。
大明湖聞名遐邇,遊客眾多,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兩百萬人次,在濟南諸公園中最多。大明湖歷史悠久,景色秀美,名勝古跡周匝其間。尤其它乃繁華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實屬難得。
早在北魏年間,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
大明湖
湖,西即大明寺,東、北兩面則湖。"其位置在今五龍譚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它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它名蓮子湖(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進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遊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並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大明湖水來源於城內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有"眾泉匯流"乏說,水質清冽,天光雲影,游魚可見。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恆雨不漲,久旱不涸"的長處,經年水位恆定。水深平均兩米左右,最深處約四米,沿湖岸邊一米左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風景的最好寫照。
沿湖八百餘株垂柳環繞,柔枝垂綠,婀娜點水。湖中現有四十餘畝荷池,碧葉田田,白荷紅蓮,交相輝映,爭奇斗艷,荷香飄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碧波之上,畫舫穿行,小舟盪波。各處遊客雲集,指點觀賞,歡聲笑語,一派繁華景勝,儼若北國江南。若於湖之北岸遠眺,南山蒼翠,環列似屏,倒映入湖,畫圖難足。漫遊湖畔,處處花
大明湖風景區
繁樹茂,點點亭台樓閣掩映綠蔭之間,歷下亭、鐵公祠、北極廟、匯波樓等二十多處名勝景點,令人應接不暇,可謂步移景換,游趣無窮。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觀賞。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風姿贏得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詠贊:"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枻其中,如游香國";"鷗鷺點乎清波,蕭鼓助其遠,固江北之獨勝也。"
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闢建為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跡,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游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著名風景游覽區之一。
⑦ 表現明代都城繁華景象的大型古代風俗畫是( )
選B明朝時期/全卷縱32厘米、橫2182.6厘米/這幅長卷是明朝中、後期北京城繁勝景況的再現。畫面從盧溝橋經廣寧門(今廣安門)進叫區又經正陽門棋盤街、大明門、承天門(天安門)、皇宮等街市,向北延伸呈居庸關。畫面看重描繪市區商業街道面貌,街道上車馬行人熙來攘往,茶樓酒肆店鋪林立,招幌牌匾隨處可見,馬戲,小唱處處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銀鋪人潮如涌。所示畫面是長卷中正陽門、棋盤街和大明門一帶的繁華景象。
A清明上河圖就不必說了北宋張擇端畫的,描寫當時汴京(開封)的景象
C.南都繁會圖,正此畫卷現藏國家博物館。高44厘米,長350厘米,簽署《明人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畫卷末尾署『實父仇英制』,專家認為作品的繪畫技巧並不高,顯然不是仇英的手筆。圖卷描繪的地點是明代後期的南京城。畫面中間有一座顯眼的鰲山,鰲山亦稱彩
D《盛世滋生圖》清代,又名《姑蘇繁華圖》卷,原系清宮珍品,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作者徐揚,字雲亭,蘇州人,家居穿珠巷,監生出身,曾為吳縣候選主簿。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乾隆第一次南巡,徐揚與吳縣篁村人張宗蒼各自進獻畫冊,由此二人取入畫院供奉。
⑧ 明朝建立全國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在明朝建立的最初24年中,全國耕地增加4.8倍,達8.5億畝,人口達5677萬,和元朝盛時已相差不多了。各州府縣糧食滿倉,有的甚至腐爛變質。在手工業方面,明初允許民間自行采礦煉鐵,發展各種手工業,社會生產迅速地得到了恢復。朱元璋採取這些措施的原因是因為這位來自下層的皇帝認為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好比小鳥初飛不可拔羽,小樹新栽不可搖根。
⑨ 明朝的景物怎麼描寫
a .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 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從以上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出,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當我們看一件傢具,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然後逐項分析。只看一點是不夠的,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互為表裡,可以說缺一不可。如果一件傢具,具備前面三個特點,而不具備第四點,即可肯定他說,它不是明代傢具。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
明朝傢具十分發達,一方面繼承了宋代的傳統木製作技術,另一方面城市商品經濟的繁榮,住宅和大量園林建築興起,以及大量東南亞硬木輸入,為明代傢具向高層次發展提供了有有利條件,明代傢具有始至終以追求神韻為目的,風格高雅,朴實大方受人喜愛,更用攢斗和雕刻的方法,在傢具醒目部位加以點綴
明代傢具的風格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它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