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道路坡度
㈠ 景觀道路設計規范有哪些
景觀道路設計規范包括以下內容:
1、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2、公園設計規范
3、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
5、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
6、城市道路設計規范
7、建築結構荷載規范
8、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9、鋼結構設計規范
10、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11、木結構設計規范
12、凍土地區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㈡ 景觀中多少坡度以上,要求設置台階。
百分之10
㈢ 景觀格局的坡度分布特徵
本文在ArcGIS工作站下,把1987和2000兩期林地資源分布圖和地形因子進行疊加分析,建立起研究區域內林地資源在坡度上分布狀況,進而研究不同時期林地資源的變化情況,如圖4-11、圖4-12。
圖 4-11 林地與坡度疊加的分布圖( 1987)
對坡度和林地資源疊加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到林地資源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情況,用面積表示,結果見表 4-3 和表 4-4:
圖 4-12 林地與坡度疊加的分布圖( 2000)
表 4-3 坡度和林地資源疊加的面積( 1987)
表 4-4 坡度和林地資源疊加的面積( 2000)
對坡度和林地資源疊加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不同景觀要素在不同坡度的面積分布圖,結果見圖 4-13 ~ 圖 4-15。
圖 4-13 林地在不同坡度的面積分布圖( 1987)
將坡度分為平坡、緩坡、斜坡和陡坡,進行景觀格局在不同坡度帶中的分布統計。從圖4-14、圖 4-15 可以看出: 無林地、雲冷杉林、落葉松、白樺和雜木有一半以上分布在 0 ~ 5°的坡度范圍內,分別為 67. 5%,65. 8%,83. 8%,87. 9%和 85. 0%,闊葉混交林也有一半的部分分布在該區域,說明這一坡度范圍最適宜於林業生產和人類活動,景觀類型比較豐富。其次分布比較多的是緩坡,斜坡和陡坡的分布面積較少。變化較大的是混交林有向平坡發展的趨勢,由 1987 年的占總面積的 67. 4%增加到 2000 年的 90%,說明林業經營為主,因為小的坡度范圍適合人類生產活動。柞樹有向陡坡發展的趨勢,由 1987 年的占總面積的 76. 4%減少到2000 年的13. 5%,相應的緩坡和斜坡所佔的面積有顯著的增加,緩坡由1987 年的占總面積的 18. 8%增加到 2000 年的 50. 9%,斜坡由 1987 年的占總面積的 4. 2% 增加到 2000年的 26. 6%。闊葉混交林有向緩坡和斜坡上移的趨勢,在 1987 年闊葉混交林中平坡佔78% ,減到 2000 年的 19. 2% 。緩坡的比例由 36% 增加到 57% ,水胡林在緩坡的面積顯著增加,由 48%增加到 63%,白樺在平坡的面積比例明顯增加,58. 6% 增加到 87. 9%,楊樹在平坡的分布從 51. 3%減到 31. 3%,而緩坡則從 39%增加到 53%。總之,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景觀的空間分布發生了不同的改變,這主要取決於森林經營和不同樹種的適應生長能力。
圖 4-14 林地在不同坡度的面積比分布圖( 1987)
圖 4-15 林地在不同坡度的面積比分布圖( 2000)
㈣ 園林設計中主路坡度最好是
游步道坡度不要超過12°
但坡度受路面材料、路面的橫坡和縱坡只能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等因素的限制,
一般水泥路最大縱坡為7°,
瀝青路6°,
磚路8°。
㈤ 山地道路的最大坡度
根據公路等級,最低等的四級公路山嶺最大坡度為9%。如果超過了,就是等外公路。很多山區公路都是等外公路,坡度高達20%。
山地景觀道路的處理。當道路坡度在6%以內時,可按一般道路處理。當坡度大於6%-10%時,應按等高線做山路,以減小坡度。如果山路縱坡超過10%,人們下山時會感覺站不穩,需要設置台階。如果坡度小於10%,可以在本地設置台階。山路每走15-20步,最好有一段相對平坦的路段供人休息。
(5)景觀道路坡度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山地行走中,有很多種岩石斜坡和懸崖。所以攀岩是登山的基本技能。在攀岩之前,要仔細觀察岩石,仔細識別岩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確定攀岩方向和路線。
2、在靠山公路上行駛時,注意靠山一側的道路,盡量選擇路中間或靠山一側行駛,不要游覽懸崖下的深澗,以免分心和恐懼。
3、山路上有許多彎道。在連續曲線上行駛時,車速應緩慢。注意行駛距離。山路上的行車距離應大於一般水平道路上的行車距離。兩車之間的距離不得小於30米。接近轉彎穹頂時,車輛應先鳴喇叭通知對方車輛可能來或非機動車可能在道路右側行駛。
㈥ 園林中道路的排水坡度是多少,廣場排水坡度是多少,草地排水坡度是多少
一般情況為坡度不低於2%;
2%理解為平原地區的通常最低排水坡度,如果基面過於平內坦(低於2%)則不利於排水,需容要人為通過工程手段形成2%的排水坡度。
排水坡度沒有上限值的規定,坡度上限需要考慮交通要求和構造穩定的要求。
㈦ 園林道路能計算坡比嗎
起伏很大嗎?按表面積測量就是了。
園路聯系著不同的分區、建築活動設施、景點,組織交通,引導游覽,便於識別方向。同時也是公園景觀、骨架、脈絡、景點紐帶、構景的要素。園路的類型在居住區綠地分為
主幹道通往主要活動建築設施、景點,方便遊人集散。
次幹道是公園各區內的主道,引導遊人到各景點,組織景觀。
散步道為遊人散步使用,寬1.2-2m
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如圖1)。
圖1
3.園路的線形設計和布局
3.1園路的線形設計
園路的線形設計應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築物、鋪裝場地及其他設施結合,形成完整的風景構圖,創造連續展示園林景觀的空間或欣賞前方景物的透視線。園路的線形設計應主次分明、組織交通和游覽、疏密有致、曲折有序。為了組織風景,延長旅遊路線,擴大空間,使園路在空間上有適當的曲折。較好的設計是根據地形的起伏,周圍功能的要求,使主路與水面若即若離。他交叉於各景區之間沿主路能使遊人欣賞到主要的景。把路作為景的一部分來創造。園路的布置應根據需要有疏有密並切忌互相平等,但曲線不能象直線那樣易於運用,適當的曲線能使人們從緊張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而獲得安適的美感。
3.2園路布局
公園道路的布局要根據公園綠地內容和遊人的容量大小來決定。要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和密切配合。如山水公園的園路要環繞山水,但不應與水平行。因為依山面水,活動人次多,設施內容多;平地公園的園路要彎曲柔和,密度可大,但不要形成方格網狀。
4.園路設計中的幾個要點
4.1彎道的處理
路的轉折應銜接通順,符合遊人的行為規律。園路遇到建築、山、水、樹、陡坡等障礙,必然會產生彎道。彎道有組織景觀的作用,彎曲弧度要大,外側高,內側低,外側應設欄桿,以防發生事故。
4.2園路交叉口處理
兩條主幹道相交時交叉口應做擴大處理,做正交方式,形成小廣場,以方便行車、行人。小路應斜交,但不應交叉太多。兩個交叉口不宜太近,要主次分明,相交角度不宜太近,要主次分明,相交角度不宜太小兩條道路交叉可以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使道路的中心線交叉於一點,斜角的道路的對頂角最好相等,以求美觀。」丁」字交叉口時視線的交點,可點綴風景。應避免多條道路交於一點,因為這樣易使遊人迷失方向,應在交叉口設指示牌。多條道路相交時,應在埠處適當地擴大做成小廣場,這樣有利於交通,可以減少遊人過於擁擠。
4.3園路與建築關系
園路通往大建築時,為了避免路上遊人干擾建築內部活動,可在建築面前設集散廣場,使園路由廣場渡過再和建築物聯系;園路通往一般建築時,可在建築面前適當加寬路面,或形成分支,以利遊人分流。園路一般不穿建築物,而從四周繞過。
4.4園路台階的設置和防滑處理
主路縱坡宜小於8%,橫坡宜小於3%,顆料路面橫坡宜小於4%,縱、橫坡不得同時無坡度。山地公園的園路縱坡應小於12%,超過12%應做防滑處理.主園路不宜設梯道,必須設梯道時,縱坡宜小於36%。支路和小路,縱坡宜小於18%。縱坡超15%,路斷,路面應做防滑處理;超過18%,宜按台階、梯道設計,台階踏步不得少於兩級,坡度大於58%的梯道應做防滑處,宜設置護欄設施。台階寬為30-38cm,高為10-15cm。
5.園路的鋪裝設計
5.1園路鋪裝設計的基本方法
圖3
圖三
園路可根據景觀要求選擇提高路面的藝術效果。將路作為景的一部分來創作,在園林中用紋樣來襯托,美化環境增加園林特色。在園林中,鋪地的紋樣常因場所的不同而各有變化。鋪地紋樣具有空間的指引性,在長方形的空間中裝飾重點在道路的兩側或對整條道路進行裝飾,或強調某路的起點(如圖2)。圓形、方形、十字型等形式的空間,具有向心的指向性,重點在中心:L形的空間具有轉角的指引性,也是裝飾的重點。根據不同場地的功能對地面進行鋪裝設計。園路及鋪裝場地應根據不同的功能要求確定其結構和飾面,面層材料應與公園風格相協調。如休息場地的地面,設計成帶圖案的地面,或卵石鑲嵌成各種紋樣材料的選擇,看是否與環境協調,一般選用自然化、鄉土化、石才、石板、天然石塊、鵝卵石等在清靜、淡雅、樸素的林間小道,設計嵌草路面:在草坪中點綴步石 (如圖3)。石的堅強、強壯的質感和草坪柔軟光澤的質感相對比,從不同素材中看到了美。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為園林一景。以香港的仿日本枯山水的造園方法,將卵石鋪地配以山石和日本式的石燈即滿足了居住區居民的健身休閑的目的,又是一個獨特的園林小品供人們欣賞。休閑、娛樂的小廣場鋪裝設計應該做成鑲嵌花紋的鋪裝(如圖4)。
5.2 園路鋪裝的排水性
圖4
通常園路是排除雨水的渠道,為了防止路面積水。所以,園路的設計必須保持一定的坡度,橫坡為15-20%,縱坡為10%左右鋪裝設計要注意透水透氣的設計,以免積水,如嵌草鋪裝增加地面的透氣排水性。
㈧ 景觀堆坡坡度多少合適
一般來說不要超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