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元朝美景

元朝美景

發布時間: 2021-03-12 17:49:12

① 元代的邊庭風情是怎樣的

元雲南行省的轄境,比今天的雲南省要大。其東界基本與今雲南省界吻合,而與湖廣行省(含今廣西和貴州)接鄰。其北界將今四川西昌囊括在內,自西向東分別與吐蕃東境的朵甘思、朵思麻以及四川行省接鄰。它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則分別與元代中國的西南鄰國接界。

行省西部的邊界與南詔、大理國時期相同,即在今緬甸北部與印度分界的那加山脈,它是恆河水系和伊洛瓦底江水系的分水嶺。在它的西南,元初邊界基本上與大理國邊境線相同,位於今德宏所轄諸縣地界略西、略南,與緬國相鄰接。1270年和1280年,元軍兩次征緬,遂將雲南行省的這一段邊界向西南推進到原緬國轄境,大體將北緯23°以北的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兩河流域之間的地面括入版圖。元朝後期曾更南至於邦牙(今曼德勒西南)置宣慰司,但不到五年就放棄了。

西部邊界地區有景嚨金殿國(在今西雙版納),是傣族先民建立的地方政權,為大理國的屬國。元朝1300年前後才在這里設徹里路軍民總管府,正式行使對該地的統治權。徹里與它之南的八百媳婦國的疆域犬牙相錯,大體上以今南壘河分界,河北屬徹里,河南屬八百媳婦。元成宗時曾准備出征八百媳婦,兵馬尚未進入雲南,就因沿途擾民激起今黔西、滇東北各部族的武裝反抗,元軍被圍窮谷,得脫者僅十之一二,被迫罷征。徹里置司以後,八百媳婦國部酋相繼歸附元廷,1320年、1330年,元先後設蒙慶宣慰司、八百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於彼地。今緬甸南撣邦的南壘河以南地區、泰國清萊府和清邁府的部分地區也被納入元朝統治。此外,1320年,元還在越南萊州省境內置寧遠州。1330年,設老告軍民總管府統治今寮國北部的琅勃拉邦一帶。

雲南行省的東南與安南(在今越南北部)接界。這里的邊界基本上與今中越邊境線吻合,惟臨安道宣慰司(治今雲南建水)所屬阿月部的地域,還要超出今馬關縣境,達到今越南河江省的部分地區。

沿著不同方向散布到雲南境內的許許多多種落集團,在無數由自然環境造就的相對隔絕的聚居區中形成差異極大的經濟和文化景觀。見於元代史籍的各種土著居民,就其大的族類而言,有白人、羅羅、金齒百夷、么些、斡泥、峨昌、撬人、土僚、蒲人等等。

白人是今白族先民,是以南徙入滇的古代氐羌族當中經濟、文化較發達的一些族系為主體,並融合了漢魏以後移入南中的漢族大姓瘤氏以及其他一些漢族人口而逐漸形成的共同體。南北朝以後,它以「白蠻」見於史籍,而與「烏蠻」(分布在雲南的另外幾支氐羌人後裔)相區別。元代又稱他們為阿、(寸白)、白人。其分布地區,以中慶、威楚、大理、永昌(治今雲南保山)為主,東至普安、曲靖,北至麗江,南及元江。他們多居住在壩區,以農耕為生,有水田,稱五畝為「一雙」,種植麻麥蔬果。其農業經濟與漢人頗接近,所以元代入滇的漢人,認他們為「漢之遺裔」。尤其是城鎮或其附近地區的白人,在與漢族交往中風俗逐漸接近漢族。到明朝,「近城漢、焚人風俗」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了。中慶晉寧的元代白人王惠臨終時遺訓子孫,「忠孝喪禮完全遵照古風(這里的「古風」其實是指漢人風俗),不要追隨焚俗」。這個例子既說明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白人對漢地儀文之制的仰慕,同時也說明當時流行的「焚俗」畢竟還保持著若干固有特點。在寫成於元代的《雲南志略》中,李京這樣描寫當時白人風俗:

男女首戴「次工」,制如中原漁人之蒲笠,差大;編竹為之,復以黑氈。親舊雖久別,無拜跪,唯取「次工」以為饋。男子披氈椎髻。婦人不施粉脂,酥澤其發,青紗分編,繞首盤系,裹以攢頂黑巾。耳金環,象牙纏臂。衣綉方幅。以半身細氈為上服。處子孀婦(即未嫁女子和寡婦),出入無禁。少年弟子,號曰妙子。暮夜遊行(晚上出來閑遊走動),或吹蘆笙,或作歌曲。聲韻之中,皆寄情意。情通私耦,然後成婚。居室多為回檐,如殿制。食貴生,如豬、牛、雞、魚,皆生醢之(意即把豬牛雞魚等肉生剁成肉醬),和以蒜泥而食。每歲以臘月二十四祀祖,如中州上冢之禮。六月二十四,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天,小兒各持松明火,相燒為戲,謂之驅禳(禳即災)。佛教甚盛。戒律精嚴者名得道,俗甚重之;有家室者名師僧。教童子,多讀佛書,少知六經者。段氏而上,選官置吏皆出此。民俗家無貧富,皆有佛堂,旦夕擊鼓恭禮,少長手不釋念珠。一歲之中,齋戒幾半。諸種蠻夷,不知事神佛,唯白人事佛甚謹。……其俊秀者,頗能書,有晉人筆意。……市井謂之街子,午前聚集,抵暮而罷。交易用棋子,俗呼作見八。以一為庄,四庄為手,四手為苗,五苗為索。人死,俗屍束縛令坐(即將屍體縛束成端坐的姿勢),棺如方櫃,擊銅鼓送喪,以剪發為孝,哭聲如歌而不哀。既焚,盛骨而葬。……其貴人被服,近年雖略從漢制,其他亦自如也。

上引史文中提到白人在舊歷六月二十四日晚縛火炬照天、持松明相燒驅災,就是至今仍在白族和西南其他少數民族中流行的火把節。

白人的語言,按現代語言學分類屬於藏緬語族彝語支。從漢魏至元代,白蠻的語言中吸收了大量漢語借詞。唐朝人說,在西南諸部中「言語音,白蠻最正」,大概就因為白語中有一部分名詞能與漢語的相應詞彙相通。李京說,白人語穿衣曰衣衣,吃飯曰咽羹茹,樵採曰拆薪,帛曰幕,酒曰尊,鞍曰悼泥,牆曰磚垣,等等。白語基本語匯大量吸收漢語借詞,應當是白人在社會生活中間長期使用雙語的結果。從大理國後期開始,白人利用漢字和在漢字基礎上稍加創造的一部分新方塊字來記錄他們的書面語,形成所謂焚文。在元代中後期,焚文在雲南地區已相當流行。焚文中的自造新字比例並不大。焚文所使用的漢字,雖有一部分類似表音符號,純粹用來記錄白語詞彙的發音,但絕大部分仍同時保留了漢字原來的字音和字義。因此,焚文與其說是白語的書面形式,或許不如說更像是一種俗體的漢語書面語。

羅羅即「烏蠻」,是現代彝族的先民。元時烏蠻各部仍多有各自的部名,羅羅則是對他們的統稱。南詔時烏蠻七部中有「鹿盧蠻」,當即羅羅一名的來源。蒙古人又在這個名稱之後加上復數後綴,漢語音譯為羅羅斯,用來專指集中居住在今四川涼山和西昌的羅羅人。元置宣慰司於其地,稱羅羅斯宣慰司。烏蒙、烏撒也是羅羅人集中居住的地區。此外,羅羅的分布還遍及雲南大部分地方,多與諸族雜居。他們或耕或牧,農業經濟大體處於刀耕火種階段。李京說:

男子椎髻,摘去須髯,或髡其發。左右佩雙刀,喜斗好殺,……以輕死為勇。馬貴折尾,鞍無,剜木為鐙,狀如魚口,微容足趾。婦人披發,衣布衣,貴者錦鎵,賤者披羊皮。乘馬並足橫坐。室女(指未出嫁的姑娘)耳穿大環,剪發齊眉,裙不過膝。男女無貴賤皆披氈跣足。……雖貴,床無縟,松花鋪地。……有疾不識醫葯,惟用男巫,號大奚婆。以雞骨占吉凶,酋長左右斯須不可闕,事無巨細皆決之。……每歲以臘月春節,豎長竿,橫設一木,左右各坐一人,以互相起落為戲。

金齒、百夷都是今傣族先民。其俗尚以金銀、漆等塗飾牙齒,所以很古以來就被稱為金齒、銀齒、黑齒等。元代的回回人和蒙古人用波斯語zar-dandan稱他們,也是金齒的意思。元以後,這種以金飾齒的俗尚在有些百夷部落中演變為死後用金箔鑲二齒而後葬。金齒並不是他們的古代風景畫鑒賞自稱,而是他族的外稱。唐代漢文記載中有裳魔,明代有歹摩,都是「傣勐」一音的不同寫音形式,這才是金齒百夷的自稱。李京說,「西南之蠻,白夷(即百夷)最盛。北接吐蕃,南抵交趾」。行省的西南及東南邊地是他們的主要居住區。南詔、大理時代,這一帶的傣族先民大體上可以今瀾滄江為界分為兩部分,西部是金齒(或黑齒),東部是白衣(即百夷)。入元以後,金齒、百夷之稱經常混用,已不復區別。西南的金齒百夷,由大理金齒等路宣慰司管轄,東南地區諸部歸隸於臨安道宣慰司。行省的徹里(景嚨金殿國)宣慰司所管,與更南的八百媳婦地區,也是在語言和族屬上與百夷同類的居民。世傳八百媳婦國部長有妻八百,各領一寨,故以之名其國。

百夷諸部多從事農業經濟。其地多桑柘,四時皆蠶。由於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土地又肥沃,所以「地利不能盡,然多產牛羊魚果」。大多數金齒部落元時還沒有使用文字,刻木為約。百夷婦女特別能吃苦耐勞。據《雲南志略》,他們「長眉睫,不施脂粉,發分兩髻,衣文錦衣,聯綴河貝為飾。盡力農事,勤苦不輟。及產(指分娩生育)方得少暇。既產,即抱子浴於江,歸付其父,動作如故」。由於居地偏南,風土下濕上熱,金齒百夷「多起竹樓,居瀕江。一日十浴」。「交易五日一集。旦則婦人為市,日中男子為市。以氈布茶鹽互相貿易」。百夷諸部到明代後期才開始奉佛,在元代惟信巫祝而已。惟徹里的傣族先民則早已是上座部佛教的信徒了。

至正之初,隨著元朝中央政府和元行省統治勢力的衰落,麓川(今雲南瑞麗)百夷土官思可發舉兵抗命,「盜據一方,侵奪路甸」。據傣文《麓川思氏官譜》,思可發為土語音譯,意為擒白虎之王。元明官方文獻多以死可伐名之,是一種誣稱。思可發兵起之後,鄰近諸部「相率納貢」。元廷曾幾次派兵往征、下詔招諭,都不能見效。至正十五年(1355)思可發降元。但此後,他實際上仍長期控制麓川四周「三十六路」之地,「雖奉正朔、納職貢,而服用制度,擬於王者」。一直到洪武中,他才重新被明朝招撫。

么些即今納西族先民,《華陽國志》中記為摩沙夷。從南詔、大理以來,他們一向以麗江為聚居中心,其「地涼,多羊馬及麝香、名鐵,依江附險,酋寨星列,不相統攝」。么些人在雲南地區最早被蒙古征服。元廷先設察罕章宣慰司治其地,後又以金沙為界,分為東、西五城地。分別隸屬於北勝府(今雲南永勝)和麗江路。元初的么些大姓有和氏、木氏等。察罕章管民官一職曾由和氏擔任,木氏是其屬下。至明初,木氏勢力漸大,其後代寫成的《木氏官譜》一書,遂將元代的察罕章管民官之職安到自己的祖先木良(即麥良、阿良)頭上。

關於么些人的風俗,《雲南志略》寫道:

善戰喜獵,挾短刀,以硨磲為飾。少不如意,鳴鉦鼓相仇殺,兩家婦人中間和解之,乃罷。婦人披氈,皂衣,跣足,風環高髻。女子剪發齊眉,以毛氈為裙。……不事神、佛,唯正月十五登山祭天,極嚴潔。男女動百數,各執其手,團旋歌舞以為樂。俗甚儉約,飲食疏薄。一歲之糧,圓根(指蕪菁)已半實糧也。貧家鹽外不知別味。有力者尊敬官長。每歲冬月,宰殺牛羊,競相邀客,請無虛日。一客不至,則為深恥。人死,則用竹簀舁至山下,無棺槨,貴賤皆焚一所,不收其骨;非命死者則別焚之。其餘頗與烏蠻同。

斡尼亦作和泥、禾泥等,與現代的哈尼為同名異譯,主要分布在臨安(今雲南建水)西南、今元江流域。他們多巢居山林極險,而與河谷平壩地區的金齒百夷以及山居的其他部族錯落雜處。李京記其習俗雲:「家有積,具以一百二十索為一窖,藏之地中。將死,則囑其子曰,我平日藏若干,汝可取幾處,余者勿動。我來生用之。」

臨安西南的斡泥散布地區,實際上是民族雜居區。上述白人、羅羅、金齒百夷、么些等族的主要聚居區內,同樣存在著其他民族雜居其間的情況。例如以么些為主要居民的麗江,「蠻有八種,曰磨些(即么些),曰白,曰羅落(即羅羅),曰冬悶,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候」。峨昌即今阿昌族名之異譯。撬與俅音近,今雲南高黎貢山西部的獨龍江,上游仍稱俅江(發源於西藏察隅縣東)。撬人應即俅江流域的居民,後來逐步南下,徙至獨龍江一帶,今稱獨龍族。伊人即今傈僳族先民。傈為專名,即的別譯,僳是少數族語音譯,意為人或族。伊人居地在「蘭州冰琅山外」,即今雲南蘭坪西碧羅山(怒山)外的怒江流域。另一方面,除其主要聚居區之外,白人、百夷、羅羅等族也有許多部落散布於行省各地。羅羅的分布尤其廣泛,從行省腹地到邊遠地帶,其足跡幾乎隨處可見。

土僚人是構成近代壯族的成分之一。「敘州南、烏蒙北皆是。男子及十四五,則左右擊去兩齒,然後婚娶。豬羊同室而居。無匕箸,手摶飯而食。足蹈高橇,上下山坡如奔鹿。婦人跣足高髻,樺皮為冠,耳附大雙環,衣黑布,頂帶鎖牌以為飾。出入村麓,望之宛如猿猱。人死則以棺木盛之,置於千仞顛崖之上,以先墜者為吉。山田薄少,刀耕火種。所收稻穀,懸於竹棚之下,日旋搗而食。常以采荔枝、販茶為業」。這個地區土僚人以擊齒為成年標志的習俗,一直保留到明代。它東面的亦奚不薛地面的「葛蠻」,即今仡佬族先人,也有懸棺折齒之俗。蒲人,「一名朴子蠻,在瀾滄江迤西。性勇健,……騎馬不用鞍。跣足,衣短甲,膝頸皆露。善用槍弩。首插雉尾,馳突如飛」。他們是今布朗族先民。

元代雲南的民族構成中,還包括蒙古人和回回人。蒙古人中大部分是戍守其地的蒙古軍戶。回回人的來源有二:一是鎮戍雲南的色目軍人;二是跟隨在雲南任職的色目官員一起遷去的人戶。今雲南各地納、丁、賽等十餘姓回族都以賽典赤為先祖,雖然出自傳聞,但還是可以反映出與色目官員一起來到雲南、後來又羈居在這里的回回人,數目是不小的。明初人講到雲南各族的居民,就已把「韃靼(指蒙古)、回紇(即回回)」也列舉在內,看做「土著之民」的一部分了。

② 元朝皇陵都在什麼地方

舉世聞名的
成吉思汗
陵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高原上的伊金霍洛(蒙語意為聖主的陵園)旗境內,座落在高高的甘德爾山崗上。周邊一派草原風光,把金碧輝煌的成陵大殿襯托得雄偉壯美。陵區總面積5萬余平方米。正殿前方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上聳立著兩根「瑪尼宏」(旗幟)的旗桿,上面印有9匹騰空駿馬的圖案。據說,這是蒙古族希望興旺發達和幸福向上的象徵性標志。
成陵大殿高26米,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上部為一大兩小蒙古包式造型的殿頂,上面鑲嵌著藍、黃兩色琉璃瓦,組成傳統的雲勾浪紋圖案。飛檐高聳,翹角凌空,朱紅色的大門和寬大的窗欞、殿前的漢白玉雕欄、沉穩的花崗岩基座,把大殿襯托得氣勢恢弘,庄嚴肅穆。整個大殿由前殿、後殿、東西殿、東西走廊組成。前殿安放著高達5米的成吉思汗塑像,後殿正面陳列著三頂黃緞蒙古包,其中安放著成吉思汗和三位夫人的靈柩。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及其夫人的靈柩,西殿供奉著成吉思汗的戰刀、馬鞍及祭祀奶桶。各殿和兩廊內牆上均繪有壁畫。西走廊壁畫描繪了成吉思汗的畢生功勛和當時蒙古族的社會情況、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等,東走廊壁畫反映了忽必烈統一中國後蒙元帝國工、農、商、航海等各方面的盛況,臣民與朝廷的關系,以及與鄰國的通商往來。
自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以來,對他的祭奠活動在草原上代代相傳。成陵由守陵的達爾扈特人主持祭奠活動。今天,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舉行四次大祭,小祭則每月都有。每到祭祀之時,眾多的拜謁者懷著虔誠的心情,不辭千里跋涉而來,站在這位傳奇人物高大雕像前,獻上哈達、煉燭、香炷、整羊、牛羊奶、酥油、馬奶酒等最聖潔的祭品。整個祭奠過程共需兩小時左右。成陵的祭祀活動承載著千百年來蒙古族的傳統文化,吸引著國內外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拜謁。
實際上,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和象徵性陵寢,並非成吉思汗的安葬地。至於成吉思汗究竟安葬在哪裡,至今還是一個謎。目前,中國歷代皇陵,如秦朝、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皇陵都已經找到,部分陵墓已經開掘,惟獨沒有發現元朝的皇陵。而且,元朝10個皇帝,世人連一個皇家陵墓都不知道。不僅這樣,連元朝的王公貴族的埋葬地也鮮有發現。所以,傳世的元代的文物少之又少,元代考古備受關注。
據一些史料記載,成吉思汗,包括元朝皇帝,均實行秘葬制度,即帝王陵寢的埋葬地點不立標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所以,自明代以來,關於成吉思汗陵和元代帝王陵的確切位置,就一直是人們探尋的熱點。尤其是學術界,對成吉思汗陵寢的具體位置有有多種說法,如在鄂爾多斯高原;在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之南;在阿爾泰山等。既然是秘葬,不立標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那麼,種種正史、野史的記載自然可信度都不大,大多數屬傳說、推測,甚至是捕風捉影而已。
但近年來,理論界也有種說法,認為按照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成吉思汗可能採取了天葬方式,所以沒留痕跡,致使幾百年來人們尋找無果。這也不失一家之言。
總之,在沒有足夠的考古物證之下,成吉思汗秘葬地將會一直是個謎。
據史學界公認的說法,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於1227年在征戰途中病逝於現寧夏回族自治區六盤山一帶。陷入極度悲痛中的將領們按蒙古族習俗把成吉思汗秘密安葬。對於這位曾經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帝國的歷史人物,其陵寢究竟在何處,成為考古界的一個熱點。
據介紹,成吉思汗去世770多年來,尋找成吉思汗陵的活動就從來沒有中斷過。不少尋找成吉思汗陵者,是沖傳說或推測之中的財寶而來。有人曾預言,成吉思汗陵內可能埋藏有大量奇珍異寶,甚至比秦始皇陵的珍寶還多。因為,成吉思汗的軍隊橫掃歐亞大陸時掠來的財寶,大多不知去向。
尤其近十幾年來,尋找成吉思汗陵的活動不斷升溫,匈牙利、波蘭、美國、日本、義大利、德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土耳其、韓國等十多個國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竟相開展了尋找成吉思汗陵的工作,但基本上都無果而終。其中,日本人在7年前,就開始實施尋找成吉思汗陵的龐大考古計劃,動用了先進的探測儀器,結果花費十幾億日元,在肯特山附近發掘了兩三百座古墓,無有收獲。近3年來,美國富翁克拉維茲與蒙古國的考古人員合作利用能勘探到地下10米深處的先進儀器,也在蒙古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尋找成吉思汗陵活動,並在蒙古國找到一個外面有一圈石牆的陵墓,起先考古隊認為是成吉思汗陵,其實那是一座匈奴墓,最終也是一無所獲。

10月4日,有消息報道,「日蒙聯合考古隊」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附近發現成吉思汗陵區。消息引得國內外新聞媒體紛紛熱炒關於尋找成吉思汗秘葬地的新聞,弄得考古界和讀者都迷團重重,一頭霧水。
記者近日就此采訪了剛從蒙古國訪問回國的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局長劉兆和,他認為,「發現成吉思汗陵區」之類的新聞是一種炒作,很不可信。只不過是某些國外考古隊為擴大影響在造勢,成吉思汗秘葬地的考古工作實際上進展並不大。
10月中旬,劉兆和率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代表團訪問蒙古國其間了解到,不僅當地媒體對「日蒙聯合考古隊」發現成吉思汗陵區的消息反應平淡,有關方面的政府官員也淡然處之。
劉兆和認為,成吉思汗採取的是秘葬,而且,元代所有的皇帝都是秘葬,迄今還沒有一座元代帝王秘葬地被發現。根據元代的秘葬制度,帝王陵墓不封丘,不留外人可見到的標志,葬畢還要萬馬踏平,並使地面植物恢復如初。為的就是防止被後人盜掘或破壞,不可能很容易就能找得到。特別是不熟悉蒙古民族習俗的外國人就困難更大。
劉兆和告訴記者,關於成吉思汗秘葬地,有多種說法和多種記載,但大多都是傳說,其真實性都有待進一步考證。但考古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成吉思汗當年在寧夏六盤山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回草原的某處,在地表挖深坑秘葬。下葬後,用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又要用帳篷將周圍地區全部圍起來,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長出,而且與周圍的青草無異,才將帳篷撤走,這樣墓葬的地點就不會泄露了。
還有記載說,成吉思汗秘葬後,在秘葬地表殺死一頭小駱駝,這時,陪伴這頭小駱駝前來的母駱駝就會十分悲痛地號叫,並且利用駱駝的特殊記憶力記住這個地點。第二年來祭祀的時候,把這頭母駱駝牽來,離得很遠時,母駱駝就會悲痛地飛奔過去,在小駱駝被殺的地方號叫,這樣,前來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確切地點。假設傳說是真實的,但駱駝的壽命是有限的,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記憶的標志也慢慢消失了。
對於「日蒙聯合考古隊」發現成吉思汗陵區的消息,劉兆和自信地予以否定。他說,可以肯定的是近日「日蒙聯合考古隊」在烏蘭巴託附近發掘的只是一個宮殿遺址,而並非成吉思汗陵。根據游牧民族的喪葬習俗,成吉思汗絕對不會葬在宮殿里或其附近的。 成吉思汗有春夏秋冬四季的營地(蒙語稱為「斡爾多」),每季換一個營地居住。劉兆和說,日本考古隊發掘的只是其中一個營地的宮殿建築遺址。
劉兆和還認為,中國擁有大量有關成吉思汗的史料,而且中國在世界上對成吉思汗的研究最全面和透徹,也了解游牧民族的習俗,在成吉思汗陵的問題上有發言權。因此,從目前的情況判斷,日本人挖掘的宮殿遺址並不是成吉思汗陵。看來,日本考古人員一方面是做學術研究,更主要的還是在營造輿論聲勢。
當年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訪華時,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曾說:「根據成吉思汗傳承下來的遺囑,讓他的陵墓永遠不讓世人知道。我們應該遵循成吉思汗的這一遺囑。我認為,成吉思汗陵墓在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這並不重要……讓它永遠成為一個謎底似的問題,使那些願意猜謎底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底吧。」

末代蒙古王爺奇忠義揭秘成吉思汗陵

 面對一些媒體熱炒關於日本等國找到成吉思汗秘葬地消息,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孫、中國最後一位蒙古王爺奇忠義先生只是淡然一笑。他向記者介紹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揭開了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神秘面紗之一角。
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關注,這里每年都要舉辦大祭儀式,蒙古族人視其為聖地,不過,也有人認為這里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今年78歲的奇忠義老人,當過多年的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現鄂爾多斯市)副盟長,幾年前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職務上退休。在呼和浩特市他的家中,老人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告訴了記者許多關於成吉思汗陵鮮為人知的事。
「外人不知道,位於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並不僅僅是先祖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成吉思汗的靈棺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說。記得1954年大祭靈時,曾開過棺,當時的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親眼看過。」記者還參觀了奇忠義家中珍藏的一幅成吉思汗全家人畫像,畫中共12人,成吉思汗的像與現在流傳在世面上的形象不同。奇忠義說畫像是從成吉思汗的靈柩中取出的。
「從蒙古人的習俗和過去信奉的薩滿教講,祭奠先人主要是祭靈魂,不是祭屍骨。按照蒙古民族的習慣,人將死時,他的最後一口氣——靈魂將離開人體而依附到附近的駝毛上。根據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奇忠義說。

當時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靈柩中,保存的是其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按照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公駝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鼻上,如果不喘氣了,說明靈魂已經附著在這片白色駝毛上,遺體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冢。
奇忠義老人認為,「成吉思汗死於現在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六盤山,當時正是夏季,氣候炎熱,遺體不可能運出很遠,秘葬在鄂爾多斯境內的可能性很大。」他還告訴記者一個流傳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的美麗的傳說: 當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西征西夏時,路經鄂爾多斯草原的包爾陶勒蓋,目睹這里水草豐美、花鹿出沒的美景,十分陶醉,留戀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地上,隨從要拾馬鞭時,被成吉思汗制止。大汗有感而發,吟詩一首:「花角金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發老翁享樂之邦。」並對左右說:「我死後可葬此地。」成吉思汗在六盤山逝世後,屬下准備將他的靈柩運回蒙古故地安葬,但靈車路過鄂爾多斯草原時,車輪突然深陷地里,人架馬拉也紋絲不動。這時,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的話,於是,就地將成吉思汗安葬在了鄂爾多斯草原上,並留下500戶「達爾扈特」人守護。
奇忠義告訴記者,日本侵略中國時,為保護成吉思汗陵寢,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於1939年把成吉思汗靈柩先後遷移到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1941年,侵佔包頭的日本侵略軍進犯鄂爾多斯,搶掠並燒毀了當時作為鄂爾多斯地區蒙古宗教文化中心的王愛召(王爺廟),大火燒了半個多月。1954年4月1日,新中國的中央政府將成吉思汗的靈柩移回鄂爾多斯,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了陵園,並將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遺物逐步集中到了成吉思汗陵。現在,成吉思汗陵還分別供放著成吉思汗的夫人、胞弟,以及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和其夫人的靈柩。
奇忠義老人鏗鏘有力地說:「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永遠是蒙古民族的聖地。」
奇忠義不贊成尋找成吉思汗秘葬地
面對一些國家熱衷於尋找成吉思汗秘葬地現象,奇忠義先生持反對態度,並認為沒有必要尋找新的成吉思汗陵。
「不僅是成吉思汗,就是元朝的所有皇帝都是秘葬的。祖先們之所以採取秘葬措施,就是為了防止後人盜掘。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我不同意有人去尋找並挖掘成吉思汗的秘葬地,驚擾我們的祖先。」幾年前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職務上退休在家的奇忠義老人,在他位於呼和浩特市的家中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奇忠義老人說道:「我的祖先成吉思汗的秘葬地,對於世人來說一直是個謎,對於我們家族的人也不例外,但我們沒有必要違背祖先的意願去破解這個謎。」
奇忠義說:「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一直是世人公認的成吉思汗的陵地,幾百年來,人們在這里進行公祭活動,國內外的蒙古人每年也都到這里來進行祭祀。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無疑是不可替代的成吉思汗祭祀地。」
「這里的成吉思汗陵不僅僅是保存成吉思汗及其家族遺物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成吉思汗的英靈所在地。這里保存有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所以,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是祭奠先祖靈魂的權威陵地。」
古稀之年的奇忠義,雖然略顯駝背,但精神矍鑠,語言清晰,記憶力非常好,當他說到先祖成吉思汗時,更是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他告訴記者,今天座落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是從窩闊台汗於13世紀30年代為其父汗的靈櫬建造的四白室演變而來的。為幫助窩闊台汗守靈並長期祭奠成吉思汗,當時,成吉思汗的幾個親密戰友自告奮勇地提出讓自己的子孫們代大汗守護成吉思汗陵,他們被窩闊台汗賜予達爾扈特(意為「侍衛」)稱號。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祭奠成吉思汗的靈室也由最初的四白室(四座白色的氈帳)發展成為八白室(八座白色的氈帳),對成吉思汗的祭祀儀式也已制度化和規范化。奇忠義說,八白室起初立於蒙古汗國首都哈剌和林(現蒙古國境內)附近。明滅元後,蒙古王室退回到長城以北地區成立北元王朝,以長城為界雄踞。明朝成化年間,北元王朝一位叫滿都賚的人對當時的王室統治不滿,竊取八白室遷移到河套地區,既現在的鄂爾多斯高原烏蘭淖爾一帶。後來,成吉思汗十五代孫達延汗巴圖孟克派三兒子巴爾斯博羅特收復河套,並封巴爾斯博羅特為右翼3萬戶濟農(相當於副汗)統治現在的整個河套地區(包括鄂爾多斯地區)。巴爾斯博羅特秉承祖制重新樹立起八白室供奉成吉思汗的遺物,並繼續讓達爾扈特人守護祭祀成吉思汗陵。這一活動一直延續至今。奇忠義就是巴爾斯博羅特的傳人。
奇忠義指出:「作為成吉思汗的惟一守陵群體,鄂爾多斯地區的蒙古族達爾扈特人守護並祭祀成吉思汗靈柩500多年而從未中斷。鄂爾多斯的祭祀文化在蒙古族地區最為完整、最傳統、最有代表性。這種現象任何地區都不可替代。所以,今天再去尋找成吉思汗的秘葬地,沒有意義,沒有必要。而且,祖祖輩輩為成吉思汗守陵的達爾扈特人在感情上也不能接受。」
奇忠義老人反復強調:「成吉思汗陵在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更在他的子孫後代的心靈里。座落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數百年來已深入人心。」

③ 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所描述的景色在哪裡

元代眾多戲劇家的生平資料都很少,多見於專門介紹元代戲劇家及作品的書籍《錄鬼簿》、《青樓集》中。現在,惟一有線索的只有大戲劇家馬致遠的故居。
故居所在的韭園村是「王平古道」的道口,「王平古道」經門頭溝區王平、大台、木城澗、庄戶村、千軍台、張家村、七里墳等村鎮,到軍響鄉又和京西大道會合。韭園村由韭園村、東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橋耳澗村四村組成。馬致遠故居在西落坡村,坐西朝東,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門前是小橋流水,門前的影壁牆上寫著「馬致遠故居」,並有馬致遠生平的介紹。繞過影壁就來到院子里。院子很大,西北東南四面都有房間,每面三五間。因長久沒有人居住,現已破舊得很厲害,院內野草叢生,雜物滿地。
馬致遠的名曲《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為對京西古道滄桑的寫照。

④ 草原的風景

內蒙古大草原著名景區和景點簡介 0 點 內蒙古草原相當遼闊,總面積約佔全國國土的 1/10。它由六大草原組成,自東向西順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倫 保護最好的錫林郭勒草原、寬廣的烏蘭察布草原、以及鄂爾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東西長度,約 秋,也各有各的精華「熱點」,玩起來起碼有七、八種以上的花色。 內蒙古著名旅遊景區和景點: 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規模不算大,佔地約 5.5 公頃,但頗有特色,是我國內 蒙古的一處主要旅遊景點。 如果乘超音速飛機也要花去兩個多小時才可穿越全境。地域的遼闊,氣候的差異,使內蒙古各大草原的風景、風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東勝 市 70 公里。 成吉思汗是蒙古傑出的軍 俄。1226 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 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後,成吉思汗被追尊為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位偉奇性的歷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寢對旅遊者也有很強 的吸引力。 蒙古包式的宮殿 他在統一蒙古諸 部後於 1206 年被推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國。他即位後展開了大規模的 軍事活動,版圖擴展 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 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 色的琉璃瓦在燦 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雲頭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 的頭和身子,兩個 側殿則似在雄鷹展開的雙翼。 正殿高 26 米,雙層屋檐;東西殿高 23 米,單層屋檐;後殿和走廊高 20 米;從高處下望,整個大殿像一隻 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 5 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 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後殿為 里還擺放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 等珍貴文物。 壁畫繪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件 黃緞罩著的靈包, 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面擺著一個大 供台,台上放置著香 在通連東西兩個側殿的走廊里,繪有壁畫。西走廊繪成吉思汗一生 重大事件,東走廊繪成吉思汗孫子----忽 在成吉思汗陵東南角,有金頂大帳、側殿、選汗高台、草原市場、 文物陳列館、射擊場、賽馬場、摔跤場 輛戰車,車輪高 2 米,可供遊人瞻仰 觀賞。選汗高台高 8 米,是歷史上牧民推選可汗時的仿古建築。 二、呼和浩特昭君墓 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漢代名妃王昭君的墓地。 帳高 13 米,直徑 18 米,是一座蒙古包式的行宮,再觀 1206 年成吉思汗登基時的情景。殿 內有成吉思汗寶座和 昭君墓,又稱「青冢」,蒙語稱特木爾烏爾琥,意為「鐵壘」,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 9 公里處的大 昭君墓,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 2000 余年的悠久歷史,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 昭君墓,是由漢代人工積土,夯築而成。墓體狀如覆斗,高達 33 米,底面積約 13000 平方米,是中國最大 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冢擁黛」,成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綠如茵,故有「青冢」之稱。青冢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 在中國歷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獻身於中華民族友好事業的偉大女性。在民間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數千 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 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詠唱昭君、抒發情感的詩文、歌詞、繪畫、戲曲 現代史學家翦伯贊贊美:「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 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僅有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還有鳥語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其詩情畫意,令人流連。 三、格根塔拉草原 自 1979 年向中外遊人開放以來,共接待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者 4 萬多人,國內遊客 20 多萬人次。 「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名揚世界的旅 格根塔拉位於烏蘭察布草原深處,距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140 公里,柏油路宛如一條黑色的絲帶一直延伸到旅遊 如今的格根塔拉草原更加美麗動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海浪似的馬群,金色霞雲的駝群和白雲似的羊群 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避暑的極好時光。 的摔跤,騎馬,射箭等精彩競賽。 四、希日塔拉草原 騎馬的牧人,手裡拿者細細的套馬竿,像矛頭一樣尖尖地指向天空。傳統的蒙古包和現代的蒙古包相映成輝,為 每年的 8 月份,是舉辦那達慕盛會的季節。格根塔拉旅遊點每年 8 月 15---8 月 25 日,都要舉辦旅遊那達慕 這里每年定期舉行一次隆重的大型廟會,每月一次小型廟會和一年一次的祭敖包活動,在祭敖包活動中,可 希日塔拉草原度假村位於錫盟錫林浩特東南 15 公里處,佔地總面積 9 平方公里,這里地勢寬敞平坦,牧草 嘗蒙古風味的手扒肉、烤全羊等,欣賞蒙古歌舞表演,坐勒勒車,騎馬等。 五、呼倫貝爾草原 目前已建成項目有:王爺包、中型蒙古包、微型蒙古包共 14 頂,可接待遊客 160 人。還設有露天舞場、篝火台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因其旁邊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是內蒙古主要的畜牧區,出產著名的三河馬, 地勢高而平坦。境內有上千個大小湖泊。在廣闊平坦的蒙古高原上,沒有黃土高原的深溝、墚、峁等地貌。除了 微風過,羊群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 三是盛產體格高大壯健的三河馬和三河牛。 山山脈之外,大部分是平緩的原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著名的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 呼倫貝爾草原之所以聲名遠揚,原因有三, 一是草原曾出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二是草場質量極好, 割下來 呼倫貝爾草原是內蒙古草原風光最為絢麗的地方,擁有一億多畝草場,兩億多畝森林,500 多個湖泊,3000 無邊的大草原像是一塊天工織就的綠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種柔軟而富於彈性的感覺非常美妙。而綠草與藍天相 無愧。 追逐,牧人舉鞭歌唱,處處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將它譽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沒有污染的幾大草原 在呼倫貝爾草原旅遊,可以騎馬乘駝暢游草海,可以坐「勒勒車」環湖漫遊,可以臨湖垂釣,可以入林狩獵, 六、阿爾山溫泉 中國最大的放射性氡群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西北部、大興安嶺的崇山峻嶺之中。分布在長 米的地帶上。共有大小溫泉 42 個。各泉水溫度不同,含氡量及其他化學成分不同,對於多種疾病有良好療效。 余米,空氣清新,夏日陽光充足,涼爽宜人,是避暑勝地 ;冬季封雪期達 7 個月 ,可開展冬季運動和狩獵。溫 蒼松白樺掩蓋峻嶺,山珍葯材遍地叢生。 七、嘎仙洞 位於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北約 10 公里、大興安嶺北段頂峰東端。其地峰巒層疊,樹木參天,松樺蔽日。 高出平地約 5 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長 90 多米,東西寬 27 米許,高 20 余米,相傳為仙人洞府。洞內西壁距洞 魏太平真君四年(443 年)摩崖銘刻。據《魏書》載,烏洛侯國世祖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 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北魏大武帝拓跋傑派中書侍郎李敞去祭祀,並「刊祝文於室之壁而還」。現存銘刻 史,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五當召 盛大的召廟,即為五當召。 與史籍記載的祝文基本相符,證實為北魏王朝承認的拓跋鮮卑發祥地。洞內堆積有較豐富的文化層,對於研究拓 五當召位於內蒙古包頭市東北約 70 公里的五當溝內。山巒重疊,蒼松翠柏的大青山深處,座落著一處氣勢 五當召原名巴達嘎爾廟,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召為「廟宇」之意。始建於清 (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 年)重修,賜漢名廣覺寺。是第一世活佛羅布桑加拉錯在此興建的,逐步 的白色建築,群山環繞,為蒼松翠柏掩映,顯得十分雄渾壯觀。 模。因召廟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人們通稱其名五當召。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它是一 主要建築位於山谷內一處突出的山坡上,主體建築由六殿、三府、一陵組成,兩側還建有一棟喇嘛舍房。全 300 余畝,殿宇和倉房 2500 余間,整個建築採用西藏式建築風格,平頂方形樓式結構,結構嚴謹,布局合理, 山之下的白色外表,更顯輝煌耀眼。其中最大的建築為蘇古沁獨宮,裡面供奉著最大的銅鑄佛像,以及釋迦牟尼 喀巴及歷代佛師,蘇古沁宮的西邊為講授佛教教義的卻依林獨宮。蘇古沁宮東側上面即為五當召的中心建築,洞 的蘇波勒蓋陵,即塔陵。 其後的為圪希德獨宮,另外還有阿會獨宮和日本倫獨宮。除六殿外,三府為甘珠爾府、章嘉府、洞闊爾佛爺府, 五當召有許多古老而美妙的傳說, 最吸引人的是這里的廟會。 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 全寺的喇嘛 蒙古族人民信仰藏式佛教、黃教,蒙古因此而建立了許多召廟,五當召是內蒙古四大寺廟之一。 價值。有著輝煌歷史的五當召,今天成為內蒙古自冶區游覽勝地,吸引著四面八方遊客慕名而來。 內蒙古風情、風俗、節慶: 摔跤之鄉錫林郭勒 呢經」;傍晚喇嘛們手持經輪,吹著法號,敲著羊皮鼓繞寺廟而行,隊伍頗為壯觀。廟會活動五花八門,跳鬼是 五當召是享有特權的政教合一寺院,設有監獄、法庭,並有武裝。且建築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畫和雕塑,體 錫林郭勒擁有多種植被類型,是中國第一個草地自然保護區。風情濃郁,且素有「摔跤之鄉」之稱。摔跤,蒙 是蒙古族民間最普遍的運動。比賽者身穿銅釘銀綴的特別摔跤服,足蹬馬靴,腰系彩裙,頭纏三色頭巾,非常威 分鍾不分勝負。 馳在莽莽原野,白雲似的羊群滾動,一座座蒙古包像珍珠般撒落在綠浪起伏的草原上,景色特別迷人。 士的氣派。比賽雙方以鷹步跳躍出場,規則簡單,只要將對方膝蓋以上任何部位壓倒著地即贏。高手相爭,十分 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的草甸草原,可說是內蒙古大草原的精華之至。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到處盛開著艷麗 游牧人盛會那達慕 「那達慕」是蒙古族牧民喜慶豐收的日子,是分散游牧的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大聚會。那達慕的會場,像一 闊草原上的大營寨。蒙古包、帳篷、勒勒車、汽車、拖拉機,層層圍繞成一個偌大的圓圈,到處是彩旗招展、人 幾里。 叫,喧鬧異常。開幕式則像古代軍隊大閱兵,全副武裝的摔跤手,騎射手和馬隊、駝隊、摩托車隊,浩浩盪盪出 賽馬、摔跤、射箭是那達慕上的比賽項目,俗稱「好漢三藝」,它們也是專為遊客表演的必備節目。賽馬分走 種。前者的選手多為成年男子,人、馬裝扮一新,騎手和訓練有素的駿馬配合默契,奔跑起來姿勢特別優美,有 演。奔馬賽是速度賽馬,參賽者多為少年,少年英雄,雄姿英發,著綵衣貼伏在光溜的馬背上,策馬揚鞭,口中 又是另一番情趣。 倫貝爾盟草原的最具純正韻味。 而平日各大草原舉辦的小型那達慕專場表演,費用 1000—3000 元/場不等。 牧牛羊,搭穹廬,玩游牧 急奔數十里,場面扣人心弦。摔跤和射箭是遊客參與性較強的項目,有勇可恃者可上場一試蒙古摔跤手的威猛神 那達慕也是民族服飾、歌舞和工藝品的大聚會。每年的七、八月間,各大草原均有那達慕大會舉辦,其中以 牧羊旅遊是專為想體驗蒙古族游牧生活樂趣者而設的活動,其實就是過幾天與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草原游 早起觀草原日出,看牧女擠牛奶、製作奶茶、炸蒙古果子等准備蒙式早餐的過程。早餐後拎水、拾牛糞、騎馬、 觀看小型那達慕專場,趕牛羊迴圈,觀摩宰殺綿羊、野外烹制,以及神奇的草原落日。晚餐享用新鮮肥嫩的手抓 參加篝火晚會,聽老藝人的馬頭琴彈唱,賞蒙古族歌舞。接下來便是搭建蒙古包,又稱蓋「穹廬」。先劃地「為牢 豎上圍柵,吊起天窗,支上傘骨,然後蒙蓋毛氈,勒上馬鬢繩,一座偌大的圓型新屋便聳立在綠茵茵的草原上。 常年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來講,實在是件值得逢人便誇耀的不凡經歷,入住親手搭建的新家,更別有一番享受。或 十多輛或數十輛勒勒車首尾相連,前有牧羊狗開路,後有成百上千的牛羊馬群尾隨,日出而行,日落而宿,充溢 活動還有騎馬、騎駱駝、騎自行車、垂釣等。草原內湖泊魚群稠密,垂釣用不了半小時便可滿載而歸,架火燒烤 牧區特種服務費 60 元/人/天。 吃蒙古族風味餐,看民族歌舞 以上活動各大草原均可安排。以呼盟、錫盟最好。時間 3—5 天為佳。蒙古包租用費 70 元/人/天,租馬費 蒙古族風味餐素以紅、白、茶最具特色。紅食即肉食,大多與羊有關,有烤全羊、整羊背子、手扒羊肉、烤 羊血湯、羊雜碎等。家常便飯是手扒羊肉,食用時滿席「刀光劍影」,十分熱鬧。草原羊肉不膩不腥,如不敢品嘗 引起主家不悅。白食即飲食品,有鮮奶、酸奶、奶酒、奶皮子、乳酪等十幾種。不但味道獨特,營養也特別豐富 婀娜身姿,以舞娛賓。美酒佳餚伴以歌山舞海,盛情之下,賓客焉能不醉而歸。 300—650 元/條,烤羊腿 100—180 元/條,涮羊肉 20—50 元/人,烤羊肉串 3—5 元/串。 其它四大草原 制的紅茶加牛羊鮮奶和鹽拌成的奶茶。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常會在酒宴安排俊男美女手捧哈達銀碗, 各大草原均可品嘗、觀賞,尤以「歌舞之鄉」的鄂爾多斯草原最盛。風味餐 45 元/人,烤全羊 900—1500 元 烏蘭察布大草原地處首府呼和浩特四周,交通十分便利。有許多大型度假村和旅遊中心,其中格根塔拉是內 草原旅遊點。 草原均有獨特的草原風情節目。 多斯歌舞者衣著裝飾華麗,這里的祭祀活動禮儀隆重,元代宮廷「詐馬宴」非常獨特。 駝峰、烤全羊。 行程及交通安排 科爾沁大草原風光和蒙古族風情比較出色,且接近北京及東北各大城市。察爾森度假村集湖泊、草原、森林 鄂爾多斯大草原屬半荒漠草原,響沙彎是遊人滑沙、乘駱駝游沙漠的好地方。這里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 阿拉善大草原為荒漠草原,中國最著名的「駱駝之鄉」。可乘駱駝深入沙漠,探訪額濟納胡楊綠洲和神秘的「 ●呼倫貝爾:西安飛北京,由北京乘飛機或火車至海拉爾,參觀鄂溫克民俗村;前往距海拉爾 61 公里的呼和 魚類資源豐富,野生禽鳥眾多。 乘駝游牧,坐勒勒車,垂釣、狩獵。再乘火車至滿洲里,參觀中俄邊城及貿易市場,往 30 公里處的內蒙最大湖 ●錫林郭勒:飛北京再乘汽車至錫林浩特,車程 10 多個小時。希日塔拉草原旅遊區距錫林浩特南 15 公里, 75 公里,寧靜原始。 有諸多迎賓蒙古包,設施齊全。 拉穆仁、輝騰錫勒和哈素海等旅遊區。 歌舞、婚禮表演。 ●阿拉善草原:由西安飛銀川,再乘汽車前往阿拉善。 錫林河,是錫盟最大,功能最全的旅遊點。可體驗純正游牧生活,觀賞民族歌舞,參加篝火晚會等。白音錫勒草 ●科爾沁草原:西安至北京,再從北京乘飛機或火車往赤峰通遼,有游藝、登敖包山、放牧、垂釣、拾蘑菇 ●烏蘭察布草原:由西安直飛呼和浩特,再轉乘汽車往各旅遊點。接待設施齊備,各項活動一應俱全。主要 ●鄂爾多斯草原:西安飛包頭,再轉乘汽車往 50 公里外的響沙彎和成吉思汗陵。最具特色的是可參加成陵的 ●禮節:到牧民家做客,接受敬茶時應微微欠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切忌用左手。主人敬酒時不要推讓。接 老人要問安,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並排而坐。 推薦線路: ●1.大環線:銀川-阿左旗巴彥浩特-阿拉善右旗-東風航天城-額濟納旗-阿左旗-銀川。 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天、地、火神。不善飲者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主人情誼。蒙古族人 途中的主要游覽景點有:阿拉善左旗廣宗寺旅遊區、福因寺旅遊區、延福寺、阿拉善王府、月亮湖沙漠探險 旅遊區、哈布茨蓋怪石園;阿拉善右旗大漠民俗度假村、曼德拉山岩畫景區、紅墩子峽谷景區、海森楚魯怪石景 區、巴丹吉林沙漠景區;東風航天城、額濟納旗八道橋沙漠胡楊旅遊區、怪樹林、黑城子、紅城、綠城、一二三 ●2.小環線一:銀川-中衛-巴彥浩特-銀川。 險旅遊區。 ●3.小環線二:銀川-巴彥浩特-阿右旗-金昌。 拉山岩畫景區、紅墩子峽谷景區、海森楚魯怪石景區、特布希廟景區、巴丹吉林沙漠景區。 ●4.小環線三:銀川-巴彥浩特-額濟納旗-東風航天城-酒泉送團。 途中主要游覽的景點有西夏王陵、西夏影視城、通湖草原旅遊區、沙坡頭旅遊區、阿拉善左旗廣宗寺旅遊區 途中游覽的主要景區有阿拉善左旗廣宗寺旅遊區、月亮湖沙漠探險旅遊區、哈布茨蓋怪石園、阿右旗大漠民 途中游覽的主要景點有廣宗寺旅遊區、月亮湖沙漠探險旅遊區、哈布茨蓋怪石園、額濟納旗東風航天城、八 游區、怪樹林、黑城子、紅城、綠城、一二三塔。

⑤ 元代大畫家趙孟頫為好友周密所畫其家鄉美景是哪幅畫

元代大畫家趙夢為好友,周妹所畫的家鄉的風景畫是哪一幅?不太記得。

⑥ 元代馬致遠曾寫過一首天凈沙秋思這首詞與文段都寫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所傳達的感情相同嗎

《天凈沙秋思》。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⑦ 我國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描繪的是哪裡的景色

畫面描繪的是,今浙江富春江上游富陽、桐廬一帶的景色。早在南朝梁吳均與朱元回思書答就贊美這一帶的景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里許,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漂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峰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鶯鶯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弋飛戾天者,望風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明《大明一統志》記載,富春山在桐廬縣西三十里,一名嚴陵山,清麗奇絕,號錦峰秀嶺,乃漢嚴子陵隱釣處,前臨大江,上有東西二釣台。」可見這里不僅自然景觀好,人文景觀也好,所以才能招來歷代文人來此隱居。

⑧ 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描繪了怎樣的風景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紙本,縱33厘米、橫636.9厘米。墨筆畫。是他離開官場後偕無用禪師隱居富春山時因無用之請所畫,費時多年。畫末自識雲:「至正七年(1347),仆歸富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於南樓援筆寫成此卷。興之所至,不覺偉偉布置如許。逐旋填扎,閱三四載未得完備,蓋因留山中,而雲游在外故爾。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當為著筆。無用過慮有巧取豪奪者,俾先識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十年青龍在庚寅(1350),暑節前一日,大疾道人書於雲間夏氏知止堂。」

畫面描繪的是,今浙江富春江上游富陽、桐廬一帶的景色。早在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就贊美這一帶的景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里許,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漂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峰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鶯鶯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弋飛戾天者,望風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明《大明一統志》記載,富春山在桐廬縣西三十里,一名嚴陵山,清麗奇絕,號錦峰秀嶺,乃漢嚴子陵隱釣處,前臨大江,上有東西二釣台。」可見這里不僅自然景觀好,人文景觀也好,所以才能招來歷代文人來此隱居。

畫面層巒起伏,井然有序;水平樹靜,風和日麗,村居疏落有致,坐落山澗間。時有垂釣者放舟於江心,儼然世外桃源景象。這正是黃公望的理想寄託。年輕時曾想效命朝廷,做吏勤奮努力,後因協助章閭經理錢糧獲罪入獄,功名之心徹底破滅,出獄後加入全真教,超脫塵世。富春山景色正合自己的心境。去其奇絕,保留清麗,一切都統一在和諧的氛圍中。畫中沒有高峰險灘,沒有特別扭曲變態的樹,連筆墨都是舒緩平靜的。

⑨ 元代白樸的《天凈沙·秋》描寫的是什麼景象急需

天凈沙·秋
元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這是元代散曲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

夕陽西下,天邊留下一抹殘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縷縷炊煙,落光了葉子的老樹上,棲息這幾只烏鴉。天空中掠過一隻大雁。遠處是一片青山綠水,其間是白草、紅葉、黃花。

這首曲子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獨特感受後,在落日煙霞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好一幅色彩絢爛的秋景圖。

⑩ 寫古詩元朝的景物詩句寫四首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