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描述景色
㈠ 江雪的景色怎樣描述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絕:絕跡。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千山:虛指所有的山。萬徑:虛指所有的路。這兩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飛鳥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沒有人的蹤影。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這兩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
寫雪景而前三句不見「雪」字,純用空中烘托之筆、一片空靈。待結句出「雪」而回視前三句,便知「千山」、「萬徑」、漁翁,已全覆蓋於深雪之中,而那雪還在紛紛揚揚,飛灑不休。要不然,「千山」何故「鳥飛絕」?「萬徑」何故「人蹤滅」?「孤舟」漁翁,又何故披「蓑」戴「笠」?
用「千山」、「萬徑」反襯「寒江」、「孤舟」,用「鳥飛絕」、「人蹤滅」反襯「蓑笠翁」寒江「獨釣」,從而在廣闊、寂寥、清冷的畫面上突出了「孤舟」「獨釣」的「蓑笠翁」形象。
全詩句句寫景,合起來是一幅圖畫,所以正如黃周星《唐詩快》 所說:「只為此二十字,至今遂圖繪不休,將來竟與天地相終結始矣。」
那麼,有沒有景中之情,言外之意呢?吳烻《唐詩直解》雲:「千山萬徑,人鳥絕跡,則雪之深可知。然當此之時,乃有蓑笠孤舟、寒江獨釣者出焉。噫!非若傲世之嚴光,則為待聘之呂尚。賦中有比,大堪諷詠。」徐增《說唐詩詳解》雲:「此乃子厚在貶所以自寓也。當此途窮日短,可以歸矣,而猶依泊於此,豈非一官所系耶?一官無味,如釣寒江之魚,終亦無所得而已矣。余豈效此漁翁哉!」王堯衢《古唐詩合解》雲:「置孤舟於千山萬徑之間而以一老翁披蓑戴笠,兀坐於鳥不飛、人不行之地,真所謂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矣,何足為輕重哉?江寒而魚伏,豈釣之可得?彼老翁何為而作孤舟風雪中乎?世態寒涼,宦情孤冷,如釣寒江之魚,終無所得,子厚以自寓也。」諸如之類,都認為作者以漁翁「自寓」,盡管各人的解釋不盡相同。
這首《江雪》與其另作《漁翁》,都以漁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長期流放過程中交替出現的兩種心境。他有時不甘屈服,力圖有所作為;有時又悲觀憤懣,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漁翁》中的漁翁,超塵絕俗,悠然自得,正是後一心境的外化。《江雪》中的漁翁,特立獨行,凌寒傲雪,獨釣於眾人不釣之時,正是前一種心情的寫照。
簡單的:灰濛蒙的天空下,群山迷朦.那唧喳鳴叫的鳥兒,已經不見了蹤影.大雪紛飛,路徑早已埋沒.只見那魚翁在釣魚
㈡ 江雪描寫什麼的景色
描寫江雪全部景色
㈢ 江雪這首詩中描寫的四個景色分別是什麼
《江雪》這首詩中描寫的四個景色分別是:飛鳥遠遁,行人絕跡,寒江獨釣的漁翁,漫天大雪。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3)江雪描述景色擴展閱讀:
《江雪》創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於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而受地方官員監視的「罪犯」。
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於是,他懷著幽憤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令人傳頌的名詩。
《江雪》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柳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
劉禹錫與之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學作品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
㈣ 怎麼描述《江雪》中的景色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絕:絕跡。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千山:虛指所有的山。萬徑:虛指所有的路。這兩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飛鳥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沒有人的蹤影。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這兩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
寫雪景而前三句不見「雪」字,純用空中烘托之筆、一片空靈。待結句出「雪」而回視前三句,便知「千山」、「萬徑」、漁翁,已全覆蓋於深雪之中,而那雪還在紛紛揚揚,飛灑不休。要不然,「千山」何故「鳥飛絕」?「萬徑」何故「人蹤滅」?「孤舟」漁翁,又何故披「蓑」戴「笠」?
用「千山」、「萬徑」反襯「寒江」、「孤舟」,用「鳥飛絕」、「人蹤滅」反襯「蓑笠翁」寒江「獨釣」,從而在廣闊、寂寥、清冷的畫面上突出了「孤舟」「獨釣」的「蓑笠翁」形象。
全詩句句寫景,合起來是一幅圖畫,所以正如黃周星《唐詩快》 所說:「只為此二十字,至今遂圖繪不休,將來竟與天地相終結始矣。」
那麼,有沒有景中之情,言外之意呢?吳烻《唐詩直解》雲:「千山萬徑,人鳥絕跡,則雪之深可知。然當此之時,乃有蓑笠孤舟、寒江獨釣者出焉。噫!非若傲世之嚴光,則為待聘之呂尚。賦中有比,大堪諷詠。」徐增《說唐詩詳解》雲:「此乃子厚在貶所以自寓也。當此途窮日短,可以歸矣,而猶依泊於此,豈非一官所系耶?一官無味,如釣寒江之魚,終亦無所得而已矣。余豈效此漁翁哉!」王堯衢《古唐詩合解》雲:「置孤舟於千山萬徑之間而以一老翁披蓑戴笠,兀坐於鳥不飛、人不行之地,真所謂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矣,何足為輕重哉?江寒而魚伏,豈釣之可得?彼老翁何為而作孤舟風雪中乎?世態寒涼,宦情孤冷,如釣寒江之魚,終無所得,子厚以自寓也。」諸如之類,都認為作者以漁翁「自寓」,盡管各人的解釋不盡相同。
這首《江雪》與其另作《漁翁》,都以漁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長期流放過程中交替出現的兩種心境。他有時不甘屈服,力圖有所作為;有時又悲觀憤懣,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漁翁》中的漁翁,超塵絕俗,悠然自得,正是後一心境的外化。《江雪》中的漁翁,特立獨行,凌寒傲雪,獨釣於眾人不釣之時,正是前一種心情的寫照。
OK
㈤ 江雪 描寫了什麼景色
詩中運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選擇千山萬徑,人鳥絕跡這種最能表現山野嚴寒的典型景物,描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接著勾畫獨釣寒江的漁翁形象,藉以表達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作品: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話譯文:
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5)江雪描述景色擴展閱讀:
《江雪》創作背景:
《江雪》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製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於反動勢力的聯合反對,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實際上過著被管制、軟禁的「拘囚」生活。險惡的環境壓迫,並沒有把他壓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㈥ 用自己的話寫<<江雪>>描寫的景色
,《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獨釣圖」。前兩句是天寒地凍的大背景:千山疊嶂,白雪皚皚,萬徑盤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沒有一隻飛鳥,路面上沒有一個行人。後兩句是小焦點:在這大背景中有條江,江面上有一小漁船,漁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漁翁,老漁翁手持一根釣竿,獨自垂釣。描繪極有層次,很多的國畫常常取材於此。宏闊的天地和微小的漁翁形成鮮明對照,而整幅畫面給人直觀感受是「冷」和「寂」。
㈦ 江雪描寫的是什麼景物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詩,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
㈧ 《江雪》所描寫的景色
五言絕句《江雪》是柳宗元詩歌代表作之一,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前人范?(音同希)文評價:「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釣雪》一首之外,極少佳者。」顧?(音同林)評點:「絕唱,雪景如在目前。」朱子荊認為:「千、萬、孤、獨,兩兩對說,亦妙。寒江魚伏,釣豈可得,此翁意不在魚也。如可得魚,釣豈獨翁哉!」當代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此詩作了深入探討。有的認為「寒江獨釣」代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有的認為「《江雪》整首詩都表現出擺脫障礙的空靈自在」,「呈現一種不可言喻的禪說」。
我們先了解一下《江雪》的寫作背景。《江雪》寫於永州,而永州地處湘南,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無霜期300多天,平均氣溫17.8℃,可見,能使「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大雪是罕見的。筆者生在永州,長在永州,從未見過瀟水結冰的情景。且湘南根本無雪中垂釣之事。永州歷史上旱災水災較多,也有地震記載。柳宗元貶永前後的氣象情況,據《零陵要鑒》(中共零陵地委政策研究室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零陵地區歷史大事年表」(公元前214年——1949年)記載,805年(貞元六年)「永州大旱」,806年「境內地震。翌年,暴雨成災。」808年「大旱成災」。據該書「建國以來災害性氣象資料」,永州除旱澇災害頻繁外,冰凍嚴重。如1969年「出現建國以來最強的冰凍,極端最低溫度零下7.1度」。「1972年2月上旬發生中等強度冰凍。」「1974年冰凍乾旱年」。「1977年強冰凍年。元月至2月,由於強寒潮頻頻入侵……全區凍死耕牛6300多頭,柑桔和林木遭受嚴重損失」。「1982年2月上旬,出現強冰凍,壓倒大量樹木、楠竹和電桿,造成公路塌方,交通阻塞 ,通信中斷,損失嚴重」。這說明由於寒潮的入侵,永州的氣候有時也十分寒冷。2003年春節前後,江南下過兩場大雪,波及福建、廣東等地,永州更不例外,連桂林的秀峰也是白雪皚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專門做過報道。站在高處,眺望永州之野,一片白茫茫;佇立岸邊,凝視瀟水寒流,縷縷白霧彌漫。我們彷彿看到了柳宗元筆下的雪景。據柳宗元自述,元和二年(807)永州下了一場大雪,「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這大自然的奇景,很可能是《江雪》構思的觸發點、導火索。
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失敗後,九月被貶為邵州刺史,「道貶永州司馬」,十一月到達永州。這對33歲正當盛年的改革志士來講,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元和元年(806)正月,八司馬之一凌准因憤卒,柳母盧氏來到永州不到半年就病逝,柳的住所連遭火災,真是集國憂、家禍、身愁於一起。政治上的暴風雪使他「煢煢孤立」,激憤感傷,這是構思《江雪》的關鍵。
《江雪》僅20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全是常字常句,明白曉暢,朴實無華。然而,正是這些常字常句,勾勒出一幅意境開闊、冷氣透骨的寒江獨釣圖,渲染了一種蕭索荒寂的氣氛,造成一種孤獨不屈的情緒,蘊含著深刻的內涵。乍讀,這首詩似乎是「詠江鄉雪景」,情系勞苦人民。其實,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詩。那抗寒斗雪的漁翁形象,寄託著詩人的理想、抱負,映照著詩人自己的影子。首先,前兩句用「千山」、「萬徑」形容山多路重,極言背景的廣闊。放眼一望,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飛鳥的影子,每一條小路上都沒有行人的蹤跡,南方的丘陵處於極端幽靜、沉寂的背景之下,主宰世界的似乎是漫天冰雪。這不由得使我們想起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詩人用「鳥飛絕」、「人蹤滅」來渲染天地的寥廓,烘托天氣的寒冷。後兩句筆鋒一轉,就象是電影里的特寫鏡頭,聚焦點落在一葉扁舟、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漁翁,在大雪覆蓋的江面垂釣。用「孤」、「獨」來形容漁翁的清高孤傲,不管冰天雪地,不懼寒氣逼人,專心致志垂釣,似乎凜然不可侵犯。漁翁不僅僅釣的是魚,而是「寒江雪」。「寒江雪」象神來之筆,將「江」與「雪」有機聯在一起,虛實結合,使整個畫面渾然一體。同時,也將漁翁的形象美化了,體現了不屈服於惡劣環境的斗爭精神。在寫法上,以靜襯動,冰冷死寂的畫面,突出毅然垂釣的漁翁;以冷襯熱,寒氣襲人的環境,反襯出詩人不甘寂寞與惡劣的政治氣候作斗爭的赤子情懷,那內心世界是熱烈而充滿嚮往的。
詩無達詁。目前,學術界對《江雪》詩的意境做了深入探討,存在四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吳小如先生認為:「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唐詩鑒賞辭典》)。此其一,可以稱之為「清高孤傲說」。魯峽認為:「永州時期的作品《江雪》,雖屬短短四句,卻是『人境俱奪』之絕唱,深深地體現了作者崇儒向佛的思想以及由此構成的禪機理趣」(《從<江雪>看柳宗元的儒佛思想》)。陳瓊光也認為:「真正代表柳宗元之禪悅水平的山水詩,當推《江雪》」,「在『千山』、『萬徑』之中,鳥跡絕了,人蹤也滅了,孤舟孤翁在江雪之下『獨釣』什麼呢?實在耐人尋味,其『釣』得的是情味,『釣』得的是禪趣,這是詩人對『禪空』的一種詩解」(《柳宗元詩文佛學滲透探析》)。此其二,可稱之為「佛禪說」。日本學者戶崎哲彥分析道:「雖然是因永州朝陽岩附近的雪景而作,但是前二句『……鳥飛絕。……人蹤滅』暗示的是永貞革新的敗北,同志的流放,並不如同詩句那樣,對實地景色、生活現狀的描寫」。「該詩是寓過去只回顧而萌發信心,詩中所舉之雪,實際上是給當時通俗的讀者暗示了政治批判」(《我讀柳宗元〈江雪〉詩》)。此其三,可稱之為「政治批判說」。林興宅先生在分析《江雪》的藝術方法時,指出:「首先是選用具有定型指意的意象。……自從『屈原既放,游於江潭』遭遇到第一個文獻可征的漁父以後,漁翁便確切變成了『落泊落拓』的象徵」(《超世拔俗的心靈的〈桃花園〉》)。受此啟發,我認為屈原在《漁父》中說:「舉世皆濁,眾人皆醉我獨醒」,柳也寫過「無限居人送獨醒,可憐寂寞到長亭」的詩句,可見他是以「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漁翁自喻的。需要補充的是,雪中垂釣的漁翁還隱含著當年漢朝嚴子陵垂釣之意,柳宗元也曾寄一線希望於唐憲宗李純——也能象漢光武起用嚴子陵一樣起用自己。這從柳寫的一系列呼籲求援的書簡中可以得到印證。如《上廣州趙宗儒尚書陳情啟》、《寄許京兆孟容書》、《與楊京兆憑書》等,希望「復起為人」,回到朝廷。他在永州雖然「寄情山水,委廢於世,恆與山水為伍」,但內心仍希望得到為國效勞的機會,以實現「輔時及物」、「利安元元為務」的理想。這是他「行歌坐釣」的夙願,是在冰天雪地中怦怦跳動的一顆赤子之心。此其四,可稱之為「希望援引說」。近讀徐伯鴻先生《柳宗元〈江雪〉詩寓意新解》,他認為《江雪》暗用了「姜太公釣魚」這個典故,並依據《史記·齊太公世家》將「漁翁獨釣」與「姜太公釣魚」進行對比,認為兩者有許多暗合的地方:「甲、柳詩中的漁翁和太公所作之事都是『釣』。乙、『蓑笠』與『窮困』相暗合。丙、『翁』與『年老』相暗合。丁、二者從事垂釣的社會環境相近似。」故認為,「漁翁形象是柳宗元人格的自我象徵」,「更重要的是寄託了詩人希望別人援引擺脫困窘,象姜太公一樣早沐聖主春風以實現『興堯、舜之道,利安元元』政治理想抱負的思想情感。」此分析細致且有獨到之處,可作為此說的補充。
按理,對《江雪》詩的研究可以告一段落,然而,回過頭來,我們對該詩的寓意再做一番審視,言猶有未盡之意。《江雪》寫於元和二年,屬貶永前期的作品。此時,柳子居龍興寺,心態十分矛盾,失落感、負罪感、憂恐交加。他想從佛學中尋求寄託,又在出遊中抒發抑鬱,還盼望重返長安故里。至於說寫的是朝陽岩附近的雪景,與《漁翁》以朝陽岩為背景一樣,是永州學人的一種推測,尚無定論。《江雪》是寫實還是寫意?恐怕是以寫意為主,寫實為輔,寫實是鋪墊,是載體,寫意才是主旨,才是精神。前人評價「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柳以屈原精神自勵,作於元和三年(808)的《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寫道:「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在該詩中還有幾處涉及漁翁,如「緬慕鼓?翁,嘯詠哺其糟」,鼓?翁指劃漿的漁翁。《楚辭·漁夫》:「漁夫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漁夫莞爾而笑,鼓枻而去。」這兩句的意思是:不由得敬慕那搖槳的漁翁,他長嘯而歌,還能隨眾同醉飲食酒糟。"磻溪迎餘基,阿城連故濠」,磻溪:渭水支流。相傳姜子牙釣魚處。阿城:阿房宮。故址在今陝西長安縣西。詩的意思是,故鄉的房舍靠近姜太公遺留的宅基,還連通著阿房宮原先的溝濠。元和四年所寫《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什》的結尾是:「只應西洵水,寂寞但垂綸。」西澗指愚溪,意思是:「往後就在這城西的愚溪邊,獨自垂釣排遣心中的愁悶。這與自述互相印證:在永州「 …… 浚溝池,藝樹木,行歌坐釣,望青天白日,以此為適。」(《與楊誨之第二書》)這時的柳子心境已適應永州的環境,漁翁的心態趨於平和。《漁 翁》詩更是以 漁翁為歌詠對象,此詩寫於元和七年(812),屬 貶永後期作品。在淡泊雅緻、意曠境遠的畫卷中,渲染了山水綠的亮麗,流溢平淡閑適的情調。結尾特意點出岩上相逐的白雲,隱隱傳達出詩人那孤高中伴隨著孤寂的心境。
綜上所述,作為抒發心靈奧秘的詩來講,往往是各種情緒交織起來 的復合體,它不是單一的,而是立體的。《江雪》詩中的 漁翁形象,是藝術 的 珍品,是詩人人格的化身,呈現多元化的心態:既孤獨寂寞,又清高倔強,既寒氣透骨,又內心熾熱,既感到失望,又充滿希望,既「性又倨野,不能摧折」,又企盼昭雪,得到援引……。千百 年來,她令人贊 嘆不已,令人爭論不休,顯示了藝術的魅力與不朽!
㈨ 《江雪》描繪了( )景象.
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和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
全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翻譯: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9)江雪描述景色擴展閱讀:
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清高,漁翁的性格孤傲。
這正是詩人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
㈩ 江雪一二句描述的景物特點是什麼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約作於他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於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因此,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顯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個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是分不開的.
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圖畫: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象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誇張.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里,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並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系最遠的形象聯繫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