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林園
『壹』 《中外園林史》中國自然風景式園林與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的造園差異
二者均以大自然為創作的本源,但兩者的造園理念和創作手法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總的來說,英國園林要鍾情於純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觀的寫實,側重於再現大自然風景的具體實感,其創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構景要素經過藝術地組合、相應於用地的大小而呈現在人們眼前,審美情感蘊含於被再現的景觀總體之中。
英國風景式園林不同於中國的居家式園林與歐洲大陸的勒·諾特式園林,探究其自身的歷史因素,以及風景園形成的歷史、經濟、社會、思想因素,可以發現,英式園林的形成有其必然與偶然的原因。同時正是由於這種園林的形成,填補了世界園林史上重要的一筆。
造園理念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造園指導思想來源於以培根和洛克為代表的「經驗論」,認為美是一種感性經驗。總的來說,它更加排斥人為之物,強調保持自然的形態,肯特甚至認為「自然討厭直線」。園林空間也更加整體與大氣。但由於它過於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於自然卻未必高於自然。又由於過於排斥人工痕跡,因之細部也較粗糙,園林空間略顯空洞與單調。錢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評它「與普通的曠野幾無區別,完全粗俗地抄襲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園林無論中西,無論是強調師法自然,還是高於自然,其實質都是強調對「自然」的藝術處理。不同之處,僅在於藝術處理的內容、手法和側重點。可以說,各時期園林在風格上的差異,首先源於不同的自然觀,即園林美學中的自然觀。現代園林在揚棄古典園林自然觀的同時,又有自己新的拓展。這種拓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態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國賓州大學園林學教授麥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經典名著《設計結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綜合性的生態規劃思想。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諸如為保護表土層,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蝕的陡坡地段建設;保護有生態意義的低濕地與水系;按當地群落進行種植設計;多用鄉土樹種等基本生態觀點與知識,已被設計師理解、掌握和運用。在生態與環境思想的引導下,園林中的一些工程技術措施,例如,為減小逕流峰值的場地雨水滯蓄手段;為兩棲生物考慮的自然多樣化駁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凈化技術;為地下水回灌的「生態鋪地」等,均帶有明顯的生態成分
英國風景式園林的布景,則類似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步移景異」,引導遊人從詩意中穿過。一連串畫意構圖,以不同距離、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開,整體意境寧靜而舒遠,一派天然牧場般的田園風光。
同屬不規整的自然式園林,中式是一種寫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於矯揉造作。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則是一種本色自然,更舒展開闊與真切生動,完全沒有中國明清私家園林的那種閉鎖與沉悶。這也是近代以來,中國私園遭到批評最多的地方。中國古典園林的本意在納自然萬象於咫尺之中。為此,對自然景物必須要有相當程度的抽象,才能體現出自然的韻味。但中國私園中卻大量使用巨石大樹,致使抽象寫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園林空間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對自然景物的抽象遠不如日本那樣徹底。至於其他的原因後文將述及。現代園林在全面吸收與繼承古典園林成就的基礎上,更加開放與自由,藝術手法亦有極大創新。總的來說,偏重於整體構圖,但極少軸線對稱;有時也分區設景,但各景之間流動性更強,界線也更模糊;形態上偏於規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態。從整體上說,大景重整體有氣勢,小景有變化簡潔。
十八世紀下半葉的歐洲的並沒有因為這些爭論而少造過自然風致園,與此同時,一股有著濃郁異國情調的「中國風」熱潮更是席捲了整個歐洲。許多達官貴人都想在私家的風景園林中增添東萬的意蘊,於是都以造中國屋、中國塔、中國亭為時尚;書商們也趁機出版了介紹中國建築的圖書以適應園藝家的需求,不過今天看起來,許多都是出自臆想,有點不倫不類。在這一風潮的影響下,「英中式庭園」在許多國家興建,可作為一時風尚的見證。歐洲至今仍保留著許多這種園林樣式的傑作。比較著名的如錢伯斯參與設計的邱園,園中曾建有中國樣式的孔廟、清真寺、岩洞和中國塔等,不過多數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國塔作為園子的標志聳立其間,其藍本據說是南京報恩寺的琉璃塔。其他國家的英中式庭院還有法國的小特里阿農王後花園、麥萊維勒林園、德國的奧蘭寧堡中國園等等。不過這些歐洲園林雖說是受到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但本質上仍然表達的是西萬人對於「自然」和「畫意」的理解。漫步其中,我們盡管能找到許多東方的痕跡,總的來說卻仍是異國情調的懷想。
事實上,英國風景式園林中「如畫派」所主張的「如畫」,概念上與計成在《園冶》中提到的「宛如畫意」是可以互譯的,然而英國人卻一定要對「如畫」的主張詰難一番?我想,這大概就是中西方自然觀念上的差異所致。「布朗派」和「如畫派」的造園家都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即什麼樣的園林才能體現一種「自然」的理想狀態?而「自然」這個詞在英語里,既可以指偉大的造物主,又可以是眼中不完美的視像。如果把「自然」當成造物主,或者更強調這一點,自然本身理論上便應該是完美無缺的。模仿 「自然」的「理念」,重視「自然」的秩序和理想,當然就應該能夠獲得真實地、完美的再現。但是,如果更多地把「自然」當作「自然物」、「自然界」去理解、他在人們的眼中顯然就是不完美的,而繪畫通過對自然的提煉和剪裁就達到了一種理想的「自然」狀態。然而,「自然」的兩種概念傾向在「布朗派」和「如畫派」的爭論中卻總是糾纏不清。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應該模仿繪畫必然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而在中國的造園論中,山水與自然之間的必然聯系是被文化傳統所規定的,它是造園的前提。中國的山水畫是一個遠比西方的風景畫更偉大的傳統。它在知識分子的意識中本來就是要營造一個理想的家園,它的產生就是從道家所謂的「隱逸」的自然家園開始的。因此,山水畫意在中國造園論中的權威是不會被懷疑的,通過表現山水畫所描繪的自然畫意築造園林的理想境界便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經典的文化傳統。
中國傳統園林和18世紀英國風景園都注重自然美,但環境景觀卻常呈現明顯差異。在肯定中國園林對英國風景園的歷史影響的同時,以比較的方法深入探討兩者的差異,可以促進學術研究和藝術實踐的發展。對園林環境美的追求涉及廣泛的文化背景,哲學是其中之一。中國傳統哲學和17世紀後的英國經驗哲學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貳』 指林園景色清浪秀麗的成語
【水木清華】水。【山情水意】形容山水的自然景色使人產生的情感興致:池水。【山容水態】山與水的姿態和面貌,溪水。比喻山水風光景色:花木;清: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水綠山青】形容景色艷麗如畫。【水軟山溫】形容景色幽雅
『叄』 中國4大林園是什麼
蘇州的四大名園為:建於宋代的滄浪亭、建於元代的獅子林,建於明代的拙政園,建於清代的留園
1.網師園
原為南宋史正志萬卷堂址,稱「漁隱」,後廢。清乾隆時重建,借「魚隱」的含意,改稱網師園。此園以布局緊湊,建築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而著稱,是蘇州中型園林的代表。
園在住宅的西側,中部鑿大池,面積約半畝,池岸西北、東南兩隅,各有水灣一處,曲折深奧,有淵源不盡之感。沿池布置石磯、假山、花木和亭榭,黃石假山「雲崗」體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體。由於池岸低矮,臨池建築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顯得開闊。池南主廳小山叢桂軒位於峰石木樨間,有廊左通住宅的轎廳,右達西側的亭榭。濯纓水閣和池北的竹外一枝軒隔水相望,東側的射鴨廊和西側的月到風來亭遙遙相對。這些建築形體各殊,裝修精麗,其倒影又與天光浮雲交映於碧波之中,增添了園中秀麗景色。池北岸上植白皮老松,虯枝遒勁,樹干斑斕蒼古。再北為看松讀畫軒、集虛齋、五峰書屋和殿春移等建築,都是舊日園主讀書作畫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2.獅子林
元末至正年間(1341-1367)天如禪師建,初名獅林寺,後改菩提正宗寺;因寺北園內竹林下多怪石,形似獅子,所以也稱獅子林。清末為貝氏祠堂的花園。主要建築集中於東、北兩面,西、南兩面則綴以走廊。水面匯集於中央,著名的石假山則位於池東南。
目前入口可達園內主廳燕譽堂,此堂和後面的小方廳,原是園主宴客之處,採用留園鴛鴦廳的形式。前院施「花街鋪地」,南端設湖石花台,環境幽雅寧靜。自小方廳北上折西,至指柏軒,為園內另一主要建築,高二層,形體較大。越廳南小池上石拱橋,即達石假山。石假山全由湖石砌成,面積不足2畝,奇峰林立,其中洞壑宛轉,石徑迂迴,上下周旋,如入迷宮。
園西土山砌溪澗三疊,上有飛瀑亭,可觀賞人工瀑布,水自水池經山石流入深澗,雖流量不大,為時短暫,仍不失為園林理水中具有特色的手法。
池北以曲橋和湖心亭劃分水面,西北隅有石舫一艘,外觀非中國傳統式樣,與周圍景物頗不協調。池北岸依次排列荷花廳、真趣亭和暗香疏影樓,都是園中主要觀景之處,本身造型亦頗有特點。東南構復廊,通立雪堂和小院。
3.留園
原為明嘉靖時太僕寺卿徐時泰的東園,清嘉慶時劉恕改建,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當時有造型優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稱。經清太平天國之役,蘇州諸園多毀於兵燹,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易主,改名留園。現在的留園大致分為四區:中區(舊寒碧山莊)、東區、北區、西區。
留園入口在留園路北側,沿曲狹走廊和天井北行至綠蔭軒,透過漏窗隱約可見中區園景。中區中部有一水面,以曲橋和小蓬萊島劃為東西兩部分。池西北岸疊黃石假山,系出自明代周時臣之手。建築依牆作周邊式布置,主要建築為東南兩面的清風池館至涵碧山房一帶。主廳為涵碧山房,北有平台臨池,南辟庭院。此廳與鄰近的明瑟樓、綠蔭軒,高下錯落,形成虛實對比。池東的曲溪樓高二層,下層辟空窗和洞門,打破了厚牆的沉重感。再向北,經西樓,即至東側的五峰仙館,此館為楠木結構,內部裝修陳設華麗,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廳堂。廳南、北各有一院,南院中立有石峰五座,廳因以為名。廳東有數進小院,軒低廓曲,形體各異。
東區以麴院迴廊見勝。中部為鴛鴦廳——林泉耆碩之館,柱樑裝修精緻。北面為浣雲沼水池,後面有三座石峰。冠雲峰居中,高5.6米,為蘇州諸園現存湖石之冠,相傳為宋花石綱舊物。兩旁的瑞雲、岫雲二峰,也很勁秀。峰北有冠雲樓,高二層,登樓可觀園外景色。
北區建築全毀,現植有竹、李,並辟有盆景園。
西區 有南北向的土阜,為全園最高處。上有小亭兩座,可遙望虎丘、天平、上方諸山。土阜上植青楓、銀杏,秋季滿山紅黃相映。
4.拙政園
明正德八年(1513)前後,王獻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園,用晉代潘岳《閑居賦》中「拙者之為政」句意為園名。現園大體為清末規模,經修復擴建,分為東區(原「歸田園居」)、中區(原「拙政園」)、西區(原「補園」)三部分。
東區,現有景物大多為新建。園的入口設在南端,經門廊、前院,過蘭雪堂,即進入園內。東側為面積曠闊的草坪,坪西堆土山,上有木構亭,四周縈繞流水,岸柳低垂,間以石磯、立峰,臨水建有水榭、曲橋。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楓楊成林,林西為秫香館(茶室)。再西有一道依牆的復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門數處與中區相通。
中區,全園精華所在,其中水面佔1/3。水面有分有聚,臨水建有形體各不相同,位置參差錯落的樓台亭榭多處。主廳遠香堂為原園主宴飲賓客之所,四面長窗通透,可環覽園中景色;廳北有臨池平台,隔水可欣賞島山和遠處亭榭;南側為小潭、曲橋和黃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滄浪廊橋和水院;東經圓洞門入枇杷園,園中以軒廊小院數區自成天地,外繞波形雲牆和復廊,內植枇杷、海棠、芭蕉、木樨、竹等花木,建築處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緻精巧。中區北部池中列土石島山二座。石岸間雜植蘆葦、菖蒲,與丘崗上的叢莽藤蔓相呼應,富有山林野趣。山巔各建小亭,周旁遍植竹木,夏日鳥鳴蟬噪,為消暑勝地。西北有見山樓,四面環水,有橋廊可通,傳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籌劃軍機之處。登樓可遠眺虎丘,借景於園外。水南置旱船,前懸文徵明題「香洲」匾額,登後樓亦可高瞻遠望,水東有梧竹幽居亭。池水曲折流向西南,構成水院「小滄浪」,這里廊橋亭榭,跨水翔波,營造精麗。倚闌北望,檐宇交參,枝葉掩映,曲邃深遠,層次豐富。附近有玉蘭堂,小院種植玉蘭、天竺,環境幽雅。由此循西廊北上,至半亭「別有洞天」,穿洞門至西區。
西區,有曲折水面和中區大池相接。建築以南側的鴛鴦廳為最大,方形平面帶四耳室,廳內以隔扇和掛落劃分為南北兩部,南部稱「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部名「三十六鴛鴦館」,夏日用以觀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則可欣賞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與誰同坐軒」,造型小巧玲瓏。北山建有八角二層的浮翠閣,亦為園中的制高點。東北為倒影樓,同東南隅的宜兩亭互為對景。
『肆』 寫一篇本地的林園的作文
一路尋覓著秋的蹤跡,欣賞著秋的風姿。信步遊走間,涼爽的秋風帶著一陣醉人的花香與我結伴而行。忽然被一股夾雜著花木幽香的氣味引到了林園——最富秋韻的天地。
一踏入大門,便能感覺到那濃郁的秋天的韻味,淡淡的,柔柔的,是清,是爽,是涼!秋的神韻令人嚮往。路旁樹上的黃葉漫天飛舞,在空中滯留了一會,再漸漸地像雨滴般紛紛的飄落在地上,為遊人鋪下一條金色的松軟的路。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要不怎惹得在葉兒上玩耍松球的松鼠流連忘返呢?我踩在一片片乾枯了的樹葉上,那片葉兒便沙沙作響,發出了清脆而又動聽的聲音。在路的另一旁是成叢的小草,在春天凝聚了綠,在秋天勾勒出美麗的色彩。從綠色悄悄的過度到誘人的嫩黃,自上而下,從里到外,完美至極。
我沉醉在這幽雅安靜的景色中,沐浴在陽光下。抬頭望望天,深秋的天空,像大海一樣湛藍,好像用秋雨洗刷過,朵朵白雲如同楊帆起航的輕舟,慢悠悠的飄著,真是秋高氣爽!
漫步在樹枝下,草叢邊,落葉上。我迎著習習涼風,緩步而行。我聽見金色的落葉中有小蟲在呢喃,在孤獨地唱歌,它們深知生命將止,卻還要引吭高歌,真可謂生命的絕唱!我遺憾於自己不會作曲,無法捕捉這大自然的天籟之音。
陶醉秋的韻味,是因為它的寧靜,還是它的淡雅,我說不清楚。我喜歡它在風中的那一份蕭瑟吧;我喜歡在秋色漸濃的林間漫步;看片片紅葉在風中飛舞;聽它們落地的聲音。風起、葉舞、心落。一切的一切都似乎悄無聲息,那麼的自然。站在葉片堆積的地方,我更渴望有清涼的風吹拂,感受人間。
時間悄然過去,方才玩松球的松鼠已然不見,我離開這美麗的秋之園,帶走了滿心的秋色,沾染了滿身的秋韻,留下了每一步輕巧的足跡。
『伍』 英國風景園和中國風景園有什麼不同
二者均以大自然為創作的本源,但兩者的造園理念和創作手法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總的來說,英國園林要鍾情於純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觀的寫實,側重於再現大自然風景的具體實感,其創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構景要素經過藝術地組合、相應於用地的大小而呈現在人們眼前,審美情感蘊含於被再現的景觀總體之中。 英國風景式園林不同於中國的居家式園林與歐洲大陸的勒·諾特式園林,探究其自身的歷史因素,以及風景園形成的歷史、經濟、社會、思想因素,可以發現,英式園林的形成有其必然與偶然的原因。同時正是由於這種園林的形成,填補了世界園林史上重要的一筆。 造園理念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造園指導思想來源於以培根和洛克為代表的「經驗論」,認為美是一種感性經驗。總的來說,它更加排斥人為之物,強調保持自然的形態,肯特甚至認為「自然討厭直線」。園林空間也更加整體與大氣。但由於它過於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於自然卻未必高於自然。又由於過於排斥人工痕跡,因之細部也較粗糙,園林空間略顯空洞與單調。錢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評它「與普通的曠野幾無區別,完全粗俗地抄襲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園林無論中西,無論是強調師法自然,還是高於自然,其實質都是強調對「自然」的藝術處理。不同之處,僅在於藝術處理的內容、手法和側重點。可以說,各時期園林在風格上的差異,首先源於不同的自然觀,即園林美學中的自然觀。現代園林在揚棄古典園林自然觀的同時,又有自己新的拓展。這種拓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態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國賓州大學園林學教授麥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經典名著《設計結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綜合性的生態規劃思想。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諸如為保護表土層,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蝕的陡坡地段建設;保護有生態意義的低濕地與水系;按當地群落進行種植設計;多用鄉土樹種等基本生態觀點與知識,已被設計師理解、掌握和運用。在生態與環境思想的引導下,園林中的一些工程技術措施,例如,為減小逕流峰值的場地雨水滯蓄手段;為兩棲生物考慮的自然多樣化駁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凈化技術;為地下水回灌的「生態鋪地」等,均帶有明顯的生態成分 英國風景式園林的布景,則類似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步移景異」,引導遊人從詩意中穿過。一連串畫意構圖,以不同距離、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開,整體意境寧靜而舒遠,一派天然牧場般的田園風光。 同屬不規整的自然式園林,中式是一種寫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於矯揉造作。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則是一種本色自然,更舒展開闊與真切生動,完全沒有中國明清私家園林的那種閉鎖與沉悶。這也是近代以來,中國私園遭到批評最多的地方。中國古典園林的本意在納自然萬象於咫尺之中。為此,對自然景物必須要有相當程度的抽象,才能體現出自然的韻味。但中國私園中卻大量使用巨石大樹,致使抽象寫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園林空間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對自然景物的抽象遠不如日本那樣徹底。至於其他的原因後文將述及。現代園林在全面吸收與繼承古典園林成就的基礎上,更加開放與自由,藝術手法亦有極大創新。總的來說,偏重於整體構圖,但極少軸線對稱;有時也分區設景,但各景之間流動性更強,界線也更模糊;形態上偏於規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態。從整體上說,大景重整體有氣勢,小景有變化簡潔。 十八世紀下半葉的歐洲的並沒有因為這些爭論而少造過自然風致園,與此同時,一股有著濃郁異國情調的「中國風」熱潮更是席捲了整個歐洲。許多達官貴人都想在私家的風景園林中增添東萬的意蘊,於是都以造中國屋、中國塔、中國亭為時尚;書商們也趁機出版了介紹中國建築的圖書以適應園藝家的需求,不過今天看起來,許多都是出自臆想,有點不倫不類。在這一風潮的影響下,「英中式庭園」在許多國家興建,可作為一時風尚的見證。歐洲至今仍保留著許多這種園林樣式的傑作。比較著名的如錢伯斯參與設計的邱園,園中曾建有中國樣式的孔廟、清真寺、岩洞和中國塔等,不過多數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國塔作為園子的標志聳立其間,其藍本據說是南京報恩寺的琉璃塔。其他國家的英中式庭院還有法國的小特里阿農王後花園、麥萊維勒林園、德國的奧蘭寧堡中國園等等。不過這些歐洲園林雖說是受到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但本質上仍然表達的是西萬人對於「自然」和「畫意」的理解。漫步其中,我們盡管能找到許多東方的痕跡,總的來說卻仍是異國情調的懷想。 事實上,英國風景式園林中「如畫派」所主張的「如畫」,概念上與計成在《園冶》中提到的「宛如畫意」是可以互譯的,然而英國人卻一定要對「如畫」的主張詰難一番?我想,這大概就是中西方自然觀念上的差異所致。「布朗派」和「如畫派」的造園家都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即什麼樣的園林才能體現一種「自然」的理想狀態?而「自然」這個詞在英語里,既可以指偉大的造物主,又可以是眼中不完美的視像。如果把「自然」當成造物主,或者更強調這一點,自然本身理論上便應該是完美無缺的。模仿 「自然」的「理念」,重視「自然」的秩序和理想,當然就應該能夠獲得真實地、完美的再現。但是,如果更多地把「自然」當作「自然物」、「自然界」去理解、他在人們的眼中顯然就是不完美的,而繪畫通過對自然的提煉和剪裁就達到了一種理想的「自然」狀態。然而,「自然」的兩種概念傾向在「布朗派」和「如畫派」的爭論中卻總是糾纏不清。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應該模仿繪畫必然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而在中國的造園論中,山水與自然之間的必然聯系是被文化傳統所規定的,它是造園的前提。中國的山水畫是一個遠比西方的風景畫更偉大的傳統。它在知識分子的意識中本來就是要營造一個理想的家園,它的產生就是從道家所謂的「隱逸」的自然家園開始的。因此,山水畫意在中國造園論中的權威是不會被懷疑的,通過表現山水畫所描繪的自然畫意築造園林的理想境界便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經典的文化傳統。 中國傳統園林和18世紀英國風景園都注重自然美,但環境景觀卻常呈現明顯差異。在肯定中國園林對英國風景園的歷史影響的同時,以比較的方法深入探討兩者的差異,可以促進學術研究和藝術實踐的發展。對園林環境美的追求涉及廣泛的文化背景,哲學是其中之一。中國傳統哲學和17世紀後的英國經驗哲學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與此相關,中國園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徵創意,英國風景園顯示肯定客觀世界美的樸野。
『陸』 「蘇州四大林園」是那幾個
蘇州四大園林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9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四大名園」與同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網師園、環秀山莊、藝圃、耦園、退思園一道,構成蘇州園林的傑出代表。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可以體驗讓人舒暢的生活,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
蘇州地處水鄉,湖溝塘堰星羅棋布,極利因水就勢造園,附近又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可謂得天獨厚;蘇州地區歷代百業興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條件追求高質量的居住環境;加之蘇州民風歷來崇尚藝術,追求完美,千古傳承,長盛不衰,無論是鄉野民居,還是官衙賈第,其設計建造皆一絲不苟,獨運匠心。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展。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在布局,結構,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產生於蘇州園林的鼎盛時期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充分體現了中國造園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們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這四座園林佔地面積不廣,但巧妙地運用了種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亭台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模擬自然風光,創造了「城市山林」、「居鬧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間。它們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在美化居住環境,融建築美、自然美、人文美為一體等方面達到了歷史的高度,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藝術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柒』 蘇州古典林園30字左右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捌』 風景園林和園林有什麼區別
因為上一個答案已經介紹了具體的區別,我在補充一點在國內本科、考研、工作上這兩內個專業的區別容:
1.在本科的時候園林和風景園林的區別:
園林專業偏重植物學習,是農學旗下的專業,特別是農林類院校的園林專業。當然設計和園林工程也會學習,只是相對風景園林來說要少一些。而風景園林更偏向設計、規劃的學習,是工學旗下的專業。
2.在考研的時候不分園林和風景園林,只有風景園林旗下研究方向的區別:
研究方向有:01 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 ;02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03 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04 風景園林植物應用 ;05 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 ;06 風景園林建築 。
3.風景園林和園林工作上的區別
在工作上,園林的畢業生可能從事植物配置設計師的工作,而風景園林畢業生更可能從事景觀設計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