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縣風景
① 運城的風景有哪些
鹽湖區 [簡介]
√ 解州關帝廟 - 武廟之冠 √ 中國死海 - 運城鹽湖
√ 常平關帝家廟 - 關王故里 √ 泛舟禪師塔 - 全國重點文物
√ 鳴條崗舜帝陵 - 華夏尋根處 √ 南風廣場 - 運城標志
√ 池神廟 - 國內唯一能見到的池神廟
收錄景點:7處
永濟市 [簡介]
√ 普救寺 - 愛情聖地 AAAA級 √ 五老峰 - 國家級森林公園
√ 顴雀樓 - 中華四大名樓之一 √ 黃河大鐵牛 - 中華瑰寶 AA級
√ 王官峪 - 國家級風景名勝 √ 萬固寺 - 中條第一禪林
√ 蒲津渡遺址 - 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 棲岩寺塔 - 北周建德年間建寺
√ 扁鵲墓與扁鵲廟 √ 楊貴妃故里
收錄景點:10處
新絳縣 -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簡介]
√ 龍興寺 - 會冒煙的奇塔 龍興塔 √ 絳守居園池 - 僅存隋代官家園林
√ 文廟 - 很有特色的古建築群落 √ 天主教堂 - 哥特式教堂
√ 稷益廟 - 供奉後稷和伯益的廟堂 √ 福勝寺 - 唐代古寺
√ 白台寺 - 鄉村邊的小寺院 √ 絳州三樓(鼓、鍾、樂樓) - 僅此三樓鼎立
√ 碧落碑 - 書法史上的珍品 √ 清真寺 - 西亞伊斯蘭教堂建築風格
收錄景點:10處
夏 縣 [簡介]
√ 司馬溫公祠(司馬光) - 史勝故地 √ 泗交風景區 - 避暑勝地
√ 夏縣溫泉 - 游覽與療養的好去處 √ 堆雲洞景區 - 小布達拉宮
√ 夏縣禹王城遺址
收錄景點:5處
芮城縣 [簡介]
√ 永樂宮 - 壁畫藝術寶庫(大純陽萬壽宮) √ 聖壽寺舍利塔- 宋代畫風清晰可辨
√ 合河遺址 - 舊石器文化遺址 √ 西侯度遺址 - 舊石器文代遺址
大禹渡 - 黃河名珠 √ 廣仁王廟 - 古魏城城垣遺址內
聖天湖 - 黃土高原第一湖
收錄景點:5處
垣曲縣 [簡介]
√ 歷山風景區 - 華北最大原始森林 小浪底風景區 - 國家重點水利工程
√ 望仙風景區 - 北方的九寨溝 黃河大峽谷 - 高峽平湖
收錄景點:3處
萬榮縣 [簡介]
√ 後土祠 - 中華祖祠 √ 東岳廟 - 天下第一木樓 飛雲樓 AA級
√ 薛瑄家廟 - 明代思想家
收錄景點:3處
稷山縣 [簡介]
√ 青龍寺 - 元代壁畫代表 √ 稷王廟 - 農神廟宇之冠
√ 稷山大佛寺 - 土雕大佛氣勢雄偉 √ 宋金墓群 - 地下宮殿
√ 稷山法王廟 - 元代遺風的明代建築珍品
收錄景點:5處
河津市 [簡介]
√ 真武廟 - 藏麟卧龍道教聖地(九龍廟) √ 龍門 - 傳說中鯉魚就是在這里跳的
√ 薛仁貴故里 - 唐朝名將
收錄景點:3處
聞喜縣 [簡介]
√ 裴柏村 - 中華宰相村 √ 聞喜文廟
收錄景點:2處
平陸縣 [簡介]
√ 傅說廟 - 古文中的"版築"還記得嗎?
收錄景點:1處
絳 縣 [簡介]
√ 東華山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票最低 √ 太陰寺 - 佛教古寺
收錄景點:2處
臨猗縣 [簡介]
√ 臨猗雙塔 - 有「雙塔交影」之稱
② 我的家鄉——山西省芮城縣風陵渡鎮姬家村作文500字
我的家鄉山西復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
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
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貴生物等自然景觀,其自然旅遊資源之豐富
位列全國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幾乎擁有所有的自然景
觀,而鹽池、萬年冰洞、火山群卻是絕大部分省份所沒有的。
山西多名山,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五嶽、五鎮和四大佛教名山
的省份。最著名的有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
台山、道教名山北武當山、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老峰、全國
十佳自然保護區之一的蘆芽山、五鎮之一的中鎮霍山、保存有華北
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的歷山、太行山脈中奇絕險峻的太行大峽谷、
王莽嶺、黃崖洞,另有靈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龐泉溝
等,山色不同,神態各異,分別以險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勝。
有的可游覽觀賞,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訪古尋幽,有的可供瞻仰
。大川首數黃河,是山西、陝西兩省的天然分界線,流經山西19
個縣,流程965公里,先後匯入18條較大的支流和上千條溪流
,晉陝黃河峽谷兩岸秀峰林立,形態萬千,風陵渡一帶的黃河寬達
數十里,為黃河最寬處。這些名山大川猶如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形成多處風光寶地,成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旅遊資源。
山西因氣候、土壤結構、生活條件,和土特產品不同,創造出
千姿百態的地方風味小吃。並且一個小吃成為一個地方形象的代指
。現在這些獨特的風味小吃,已日漸從家庭餐桌走向集市攤點。
太谷餅:繼承我國傳統餅食——「胡餅」的製作技巧,選料精
細,工藝獨到。以配料、拌面、揉扎、制餅坯、粘芝麻、烘烤等工
序精製而成,甜而不膩,軟而不皮,香甜濕潤,為旅行、探病的絕
好佳餚。
過油肉:進了山西人開的飯店,上了山西人的飯桌,過油肉是
必備的一道菜,它因選料精、刀工細、配料鮮,製作快、口感酥、
味道濃、營養價值高而倍受歡迎。選豬的裡脊肉或元寶肉為主料,
精切成銅錢厚的肉片,加蛋黃、黃粉、精鹽、料酒等抓勻,放入油
鍋中打散滑熟,加木耳、玉蘭片、蔥白、菠菜等輔料,烹炒而成,
色澤金黃。
油茶:用米面、莜麵炒熟,加荊芥五香調料,入鍋熬成淺咖啡
色糊狀,加入蔥花、板油渣、五香豆,食之香暖入味,是天寒時的
方便飲食,全省普遍食用,以吉縣油茶最有名。
③ 我的家鄉運城市芮城縣大禹渡的風景作文300字
風景不一定是要壯麗的景觀,一個人的一個小小的舉動也能成為一個亮麗的風景。
潮退了,一個小男孩在海邊一次一次的彎腰,沒有人明白他的用意,一個老人走上前,看到小男孩正拾起海灘上未能回歸大海的魚兒,用力的扔向大海。老人不禁告訴他:「你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這兒有成千上萬的魚兒被沖上海岸,放棄吧。」小男孩頭也不抬地說:「但這對魚兒來說,我這個小舉動就拯救了他們的生命。」
這就是一道風景,它平凡卻讓人為之動容,一道美麗的風景。
一個雨天,一個學生因為未帶雨具,被困在了學校了。這時他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的母親,只見她披著雨衣,拿著一把傘來接他了。學生快步走了上去。母親急忙脫下雨衣,給她的孩子披上,自己撐起了雨傘。風夾雜著雨向她打來,衣服被打濕了,但還把傘撐向兒子,為兒子遮風擋雨。
這就是一道風景,它可能隨處可見,但這就是母奶,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個夏日,烈日當空,,可環衛工人依然穿著厚重的工作服,穿梭於煙塵滾滾的道路之間,維持著城市的整潔和美麗,雖然有著「城市美容師」的美譽,但他們卻拿著微薄的工資,住著簡陋的房屋。可最難得的也在此:他們依然默默工作,肩負自己的責任,他們沒有青春的容貌,也沒有華麗的意識,,但他們打掃街道的身影確實一道美麗的風景。
④ 魅力運城風景名勝
開元鐵牛:
開元鐵牛亦稱唐代鐵牛,位於永濟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鑄於唐開元十二年(724),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系秦晉交通而鑄。元末橋毀,久置不用,故習稱「鎮河鐵牛」。因黃河變遷,逐漸為泥沙埋沒。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遺址上經勘查發掘,處於黃河古道東岸的四尊鐵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牆51米,距西城門110米。鐵牛頭西尾東,面河橫向兩排。伏卧,高1.5米,長3.3米,兩眼圓睜,呈負重狀,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後均有橫鐵軸一根,長2.33米,用於拴連橋索。牛側均有一鐵鑄高鼻深目胡人作牽引狀,現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寬0.6米。四牛四人形態各異,大小基本相同,據測算,鐵牛各重約30噸左右,下有底盤和鐵柱,各重約40噸,兩排之間有鐵山。
蒲津渡是古代黃河的一大渡口,位於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的黃河東岸。蒲津渡自古以來就是秦晉之交通要沖,歷史上有很多朝代在這兒修造過浮橋。據《春秋左傳》記載,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晉,造舟於河。《初學記》:「公子咸造舟處在蒲板夏陽津,今蒲津浮橋是也。」《史記·秦本紀》又載:「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橋。」張守節《史記正義》謂:「此橋在同州臨晉縣東,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橋也。」以後東魏齊獻武王高歡、西魏丞相宇文泰、隋文帝都在這兒建造過浮橋。唐初,河東為京畿,蒲州是長安與河東聯系的樞紐。開元六年(718),蒲州被置為中都,與西京長安、東都洛陽齊名。開元十二年(724),為了加強對唐王朝的大後方河東地區及整個北方地區的統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書張說主其事,改木樁為鐵牛,易笮索為鐵鏈,疏其船間,傾國力對蒲津橋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通典》、《唐會要》、《蒲州府志》均記載此事。有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黃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際,浮橋始毀於戰火,只剩下兩岸的鐵牛。後來因三門峽水庫蓄洪而使河床淤積,河水西移,鐵牛被埋入河灘。今蒲津渡遺址,西距黃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遙望陝西省朝邑縣,東距古蒲州城西牆約六米,南距古蒲州城西門(即蒲津門)近百米。1988年、1991年對蒲津渡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勘探和科學發掘。根據發掘結果,唐蒲津渡遺址最深處距今地表6.5米。在靠當時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豎釘的柏木樁,壘砌石條間貫注有鐵錠,又以米漿白灰泥粘合縫隙, 十分牢固。這道石堤明確地可以看出系分兩次砌築。在緊靠石堤處發現了四尊鐵牛、四個鐵人、兩座鐵山、三個鐵墩、六根鐵柱。還發現一座四米見方的磚屋遺址,門坎向東,當是管理渡口之所在。發掘中還發現了唐開元通寶、宋天聖元寶、元豐元寶、金正隆元寶等十餘枚銅錢。
蒲津渡遺址是一處具有豐富遺存的大型遺址,也是我國第一次發掘的大型渡口遺址,它展現了我國古代橋梁交通、黃河治理、冶鑄技術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觀地揭示出黃河泥沙淤積、河水升高、河岸後退的變遷過程,從而為歷史地理、水文地質、環境考古及黃河治理提供了許多有用資料。
普救寺:
位於山西省西南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臨壑,惟東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
這里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這是一座千年古剎,我國古典戲劇名著《西廂記》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從1986年以來,新修復的普救寺,寺院建築布局為上中下三層台,東中西三軸線(西軸為唐代,中軸為宋金兩代,東軸為明清形制),規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庄嚴,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寺後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式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鶯鶯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為壯觀,而且以奇特的結構,明顯的音效應著稱於世。遊人在塔側以石扣擊,塔上會發出清脆悅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聲,令遊人連連稱奇。據方誌中稱之「普救蟾聲」,為古時永濟八景之一。
由於《西廂記》的問世,使得這個「普天下佛寺無過」的普救寺名聲大噪,寺內的舍利塔也被更名為「鶯鶯塔」而聞名遐償邇。而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 ,千百年來一直撼動著人們的心靈,使它成為蜚聲著譽的游覽勝地。
解州關帝廟: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後屢建屢毀,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後,歷時十載而重建的。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總佔地面積約 66600餘平方米。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殘存高2米的結義碑1通,白描陰刻人物,桃花吐艷,竹枝扶疏,構思奇巧,刻技頗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園內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趣。街北是正廟,座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佔地面積18570平方米,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鍾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余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後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築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一,布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帝廟氤氳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遊人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鍾鼓樓巍巍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檐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門,叫「雉門」,東面的「文經門」是文職官員行走的,西側的是「武緯門」,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門門樓上嵌豎匾,書金字「關帝廟」三字。雉門後部的台階上是戲台,鋪上台板即可演戲,是一座雙昂卷棚歇山頂建築,下是橫匾「全部春秋」,與上、下場門的「演古」、「證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檐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桿,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觀,頗有童趣。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軒昂威武。北面左右兩側,彩繪著關羽戎馬一生的主要經歷,起於桃園三結義,止於水淹七軍,只是沒有走麥城這個情節,在全國關廟壁畫中都按此進行,據說這是因忌諱關羽自高自大而被殺,終於造成蜀國的覆滅而隱去的。穿過午門,經「山海鍾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
北宋崇寧三年(1104),徽宗趙佶封關羽為「崇寧真君」,故名崇寧殿。殿前蒼松翠柏,鬱郁蔥蔥,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桿一雙,月台寬敞,勾欄曲折,使人頓生敬佩之感。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頂,檐下施雙昂五踩斗拱,額枋雕刻富麗。殿周迴廊置雕龍石柱26根,皤龍姿態各異,個個須眉畢張,活靈活現。下施欄桿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 200方,蔚為壯觀。大殿明間懸橫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書。檐下有「萬世人極」匾,是咸豐皇帝所寫。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門口還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以示威嚴。殿內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勇猛剛毅,神態端莊肅穆。龕外雕梁畫棟,儀仗倚列,木雕雲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猙獰怒目,兩首相交,以示關羽的英雄氣概。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一方,更增崇寧殿庄嚴肅穆的氣氛。
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就進入寢宮,過花圃,有「氣肅千秋」坊,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東側有印樓,里邊放著「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裡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築。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風動影搖,珊珊可愛。又有《漢夫子風雨竹》碑刻,以竹隱詩,詩曰「莫嫌孤葉淡,經久不凋零。多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傳說出自關羽的手筆。
後宮後部,是關帝廟扛鼎之作的春秋樓,掩映在參天古樹和名花異卉之間,巍然屹立,大氣磅礴。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經》,故又名麟經閣。創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寬七間,進深六間,二層三檐歇山式建築,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迴廊,四周勾欄相依,可供憑欄遠眺。檐下木雕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樓頂彩色琉璃覆蓋,光澤奪目。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第一層上,有木製隔扇108面,圖案古樸,工藝奇特,傳說是象徵歷史上山西 108個縣。世傳春秋樓有三絕:建築結構奇巧別致,上層迴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寫著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說樓當項,正好對著北斗七星的位置,謂之三絕。
關帝廟除古建築外,還有琉璃影壁、石頭牌坊、萬斤銅鍾、鐵鑄香爐、石雕飾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塊,各朝題詩題匾60餘幅,還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觀的藝術精品。
關帝廟,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又是全國最大的祭掃關帝的場所,遊人信士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如今經過多次修葺、彩繪,關帝廟更加壯麗輝煌。 關帝廟春秋樓楹聯 青燈觀青史,著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滿腔存漢鼎三分。
聖德服中外,大節共山河不變;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北斗在當頭,簾箔開時尖掛斗;
南山在對面,春秋閱罷且看山。
永樂宮:
永樂宮,位於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國都城遺址上。這是一處在國內外得有影響的古建築,它以壁畫藝術聞名天下。這里的壁畫,是我國現存壁畫藝術的瑰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
永樂宮,原來一處道觀,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因原建在芮城鎮永樂鎮,出被稱為永樂宮。永樂宮系元代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年)動工興建,包括彩繪壁畫在內,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遷)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多年。
永樂宮內,宮宇規模宏偉,布局疏朗。除山門外,中軸線上還排列著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這些元代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優秀遺產。在建築總體布局上風格獨特,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築物,在建築結構上,吸收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
永樂宮壁畫,滿布在四座大殿內。這些繪制精美的壁畫總面積達96O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它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觀壁畫中最為引人的一章。
三清殿,又稱無極殿,是供「太清、玉屬、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為永樂宮的主殿。殿內四壁,滿布壁畫,面積達403.34平方米,畫面上共有人物 286個。這些人物,按對稱儀仗形式排列,以南牆的青龍、白虎星君為前導,分別畫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圍繞主神,28宿、12宮辰等「天兵天將」在畫面上徐徐展開。畫面上的武將驍勇驃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個畫面,氣勢不凡,場面浩大,人物衣飾富子變化而線條流暢精美。這人物繁雜的場面,神彩又都集中在近300個「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禮儀中,因此被稱為「朝元圖」。
純陽殿,是為奉祀呂洞賓而建。
純陽殿內,壁畫繪制了呂洞賓從誕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眾生游戲人間」的神話連環畫故事。
純陽殿內對扇後壁的「鍾、呂談道圖」,是一幅極為珍貴、人物描寫極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畫。
重陽殿,是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領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內出採用連環畫形式描述了王重陽從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純陽殿、重陽殿內的連環畫,雖是敘述呂洞賓、王重陽的故事,但卻妙趣橫生地展示了封建社會中人們的活動。這些畫面,幾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會生活的縮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飯、種田、打魚、砍柴、教書、采葯、閑談;王公貴族、達官貴人的宮中朝拜、君臣答理、開道鳴鑼;道士設壇、念經等各式各樣的動態躍然壁上。畫中,流離失所的飢民、鬱郁寡歡的廚夫、茶役、樂手,朴實善良而勤勞的農民與大腹便便的宮廷貴族、帝王將相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照。
永樂宮原在的永樂鎮,因黃河三門峽工程動工,處於淹沒區內,所以,從1959年起,歷經六年,將永樂宮全部遷移到芮城縣城北。
五老峰:
王官谷和五老峰算不上奇山大水,但谷幽壑深,峰奇石異,是中條山呈獻給人的兩顆珍寶,五老峰如今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說起它們的位置,東距解州關帝廟25千米,南距永樂宮10千米,西北30千米是普救寺,黃河像只溫柔的臂膀從西側和南側環抱著山峰。
五老峰的得名源於五根擎天巨柱般的山峰,中間的主峰玉柱峰被其它"四老"環繞,孤標秀出,它陡峭險峻的姿態令不少旅遊者望而卻步,但懸掛其上的鐵鏈是可以幫助人們完成登頂的夢想的。極頂之上,有袖珍的廟宇和美麗的風光。五老峰的景點有一些還沒行開發,半山的五老殿可以稱為景區的中心,玉柱峰、棋盤山、紅砂峪等都要從這里出發。
王官谷的風景以飛瀑取勝,山石陡崖也頗壯觀,據說是由當地農民企業家主持開發的,王官谷沒什麼真正的古跡。唐末詩人、詩論家司空圖在這里隱居著述《詩品二十四則》,如今只能從山水中去體味採菊而居的那種韻味。司空圖在王官谷隱居二十餘年後,朱溫篡唐建梁,三次下詔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司空圖堅辭不就,並深以為恥,絕食而死,也是經典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境界。王官谷也因此受到清高人仕的特別推崇。
交通:在運城禹都市場前有開往五老峰的旅遊專線車,票價11元,可送到景區內的登山台階處。另外還可乘坐從運城開往永濟的長途汽車,在虞鄉鎮附近的公路口下車6元,乘坐三輪摩托車到售票處3元。從山門到登山台階,還有數里盤山公路,景區內有小巴接送,每人3元。王官谷距離五老峰約10千米,有三輪摩托接送,10元左右。
住宿:五老殿處可租用帳篷過夜。
⑤ 芮城景點英文小作文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五台山、北嶽恆山、雲岡石窟、壺口瀑布,晉祠,龍山,太山,蒙山大佛,雙塔寺,掛山,禹王洞,龐泉溝山西五台山佛教名勝區
山西喬家大院風景區
山西平濟源王屋
山西遙古城旅遊景區
靈石石膏山
運城鹽湖養生城
運城垣曲歷山
臨汾堯廟
臨汾華門
臨汾洪洞廣勝寺
臨汾洪洞大槐樹
運城芮城縣的風陵渡
運城芮城廣仁王廟
運城鸛雀樓
運城芮城永樂宮
運城解州關帝廟
運城永濟五老峰
運城常平關帝廟
運城萬雲秋風樓
陽泉翠楓山
黃河壺口瀑布
運城市永樂宮
大同恆山
山西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旅遊景區
山西太原晉祠旅遊區
山西鳳凰歡樂谷風景
山西榆次常家莊園
山西晉中市太谷曹家大院
山西盂縣藏山風景區
山西呂梁北武當山風景區
殺虎口(西口)
陽泉百團大戰紀念碑
太谷梅苑山莊
臨汾姑射仙洞
芮城聖天湖
陽城皇城相府
蟒河原始森林保護區
應縣木塔
大同雲岡石窟
大同九龍壁
寧武蘆芽山萬年冰洞
榆次老城
祁縣渠家大院
陽泉娘子關
雁門關
⑥ 芮城縣的風景名勝
九峰山位於芮城縣境內的中條山南麓,距縣城約24公里,海拔1600米。山勢呈西北東南向,面向西南,中間低平開闊,兩邊山峰護翼,形狀酷似圈椅,故又名「玉椅」。九峰山下的純陽上宮存有珍貴的呂仙石雕像、呂仙百字碑、九峰山詩碑、皇帝聖旨碑、摩崖石刻等大量碑刻和文物。元人有詩贊曰:「聞說中條有九峰,九峰高處立仙宮,全真宗祖於斯出,正派源流自此通。」
⑦ 山西有哪些旅遊勝地
目前,山西省將打造以「黃河、長城、太行」為支撐的三大旅遊板塊為主,彰顯山西沿黃風景和文化的精品旅遊廊道。
所謂的精品旅遊廊道,就有山西沿黃公路。該公路始於偏關縣,止於垣曲縣,貫穿我省忻州、呂梁、臨汾和運城等4個地級市,19個縣(市)。
那麼沿黃公路都有哪些旅遊勝地?一起來看看吧!
磧口古鎮
磧口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6年被列為世界百大瀕危文化遺址之一,有人稱它為「人生必去的十座小鎮之一」。
壺口瀑布
世界第一大黃色瀑布。黃河在此由河寬300米收窄為50米,飛流直下,駭浪翻滾,如千軍萬馬奔騰怒吼,聲傳數十里外。
永濟旅遊區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老牛灣-北乾坤灣-萬家寨
長城與黃河第一次握手的地方就在老牛灣,黃河在此舞出近乎360度的華麗迴旋。
萬家寨水利樞紐位於黃河北幹流托克托至龍口峽谷河段,是黃河中游規劃開發的8個梯級中的第一個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黃入晉工程」的龍頭工程。
西口古渡
位於河曲縣城黃河大街最西端,是舊河曲城的水西門碼頭,也是晉西北人昔日走西口的必經之路。
九曲黃河第一灣
「天下黃河第一灣」位於石樓縣辛關鎮。第一灣雄偉壯觀而又清秀婉約,在萬里黃河上獨一無二。
乾坤灣
乾坤灣位於永和縣打石腰鄉河會里村。是一幅天然太極圖,是黃河古道秦晉峽谷上一大天然景觀。
大河文明博覽園
位於萬榮縣閻景村,東臨亞洲「金字塔」孤峰山景區,南依李家大院,是中華大地上首家以笑文化為載體的娛樂園。
大禹渡-聖天湖-永樂宮
大禹渡黃河風景游覽區位於芮城縣縣城東南12公里的黃河岸邊,是一處集黃河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水利文化為一體的游覽勝地。、
聖天湖是黃河中下游最大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她是眾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在我國北方的主要越冬場所,也是候鳥遷徙停歇的重要「驛站」。
永樂宮位於芮城縣龍泉村,是奉祀呂洞賓的道觀。永樂宮建於元代,以壁畫聞名天下。
中條山旅遊區
中條山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園」之美稱,附近有三門峽水庫、王屋山等風景名勝及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山旅遊區
天然大公園歷山,傳說中舜耕治的地方,它有原生態和珍稀的動植物,森林覆蓋率達90%,境內各種植物多達1400多種。
(文中插圖來自網路搜索,如有異議請聯系刪除)
如果你喜歡小編的分享,就點擊右上角「關注」,明天有好消息告訴你!
⑧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都有什麼山
百梯山
2010年08月23日
10:43
編輯:運城市旅遊局
[字體.大.中.小]
[列印]
人氣:6080
百梯山位於大王鎮北11公里,山西省風景名勝區。
山中林木茂密,生態原始,四季清泉鳴澗,水源充足。百梯山最高海拔1993.8米,山頂現存趙光義為紀念其兄趙匡胤而建的延祚寺遺址,史載趙匡胤兵困河東時曾屯兵百梯山。據傳山中天然棧道——跑馬辿、四百畝大坪是其操練兵馬的演練場,絕壁岩石上留有盛贊百梯山的歷代名人詩句。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這樣描述「西則石壁千尋,東則蟠溪萬仞,方嶺雲回,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山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於東側連術乃徙,百梯方降,岩側之鎖跡,仍今存焉,故曰百梯山」。
⑨ 景區介紹
5A級景區: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明的藝術寶庫。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處名雲岡,故取名為雲岡石窟。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1千餘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武周山南崖,東西伸展一公里,雲岡石窟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雲岡半腰。這里石佛聚會,石人、石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53年(北魏興安二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部分完成於公元495年,歷時40餘年,加上其餘小窟,先後近50年時間。參加開鑿人數,多達四萬餘人,連當時的獅子國(斯里蘭卡)的佛教徒,也參與了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創作。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區的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縣、定襄縣,周五百餘里。中心地區台懷鎮,距五台縣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
4A級景區
喬家大院地處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里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里,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一日游格局。
晉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創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於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
黃河壺口瀑布 位於吉縣城西45公里、距臨汾市165公里處的晉陝峽谷黃河河床中,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岩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里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黃河浪濤激起一團團霧煙雲隨著水霧的升高,煙雲由黃變灰、由灰變藍,景色奇麗,有「水底生煙」之說。壺口瀑布不僅有「水底冒煙」,「彩橋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說。上遊船隻到此,必須離水登陸,經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即所謂「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續航,千百年來,概莫能變。
普救寺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永濟縣境內的峨眉塬頭。南向緊鄰古蒲州城址,東連西廂村。寺址高聳,松柏滿垣,西臨黃河灣,水勢洶涌澎湃;東近中條山,猶如屏障峙立,視線廣闊而開朗。塬頭之下一條寬闊的坡底長街,是當年通向長安的古驛道。這里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我國現存的四大迴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鍾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朴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群。
靈石王家大院旅遊景區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 12 公里處的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35 公里、介休綿山 4 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同蒲鐵路、 108 國道縱貫縣境,新開通的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介休市綿山風景名勝區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渾源恆山旅遊區 恆山別名常山,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揚名國內外。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是一家佛教藝術館。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橋頭村北側雙林寺。雙林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藝術館。
解州關帝廟旅遊區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縣衙博物館 位於平遙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佔地約兩萬六千平方米。縣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軸線上從南向北依次為衙門、儀門、牌坊、大堂、宅門、二堂、內宅等,並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橫街上。現在縣衙的大堂等建築正在復修中,我們所能看到的僅為二堂、內宅及二堂右側的耳房等,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門的特徵,氣勢庄嚴。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洪洞縣城北面賈村西側,明時有廣濟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漢代種植的大槐樹,枝繁葉茂,樹身數圍高大數丈,蔭遮數畝蒼勁挺拔。大運路縱衷穿其東,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屢遷山西之民於外地,而遷民追多的洪洞與附近地區的移民就在這里集中出走。被遷的移民起程時戀戀不舍,頻頻回首,古大槐樹便成了當時移民門離別時記憶最深的標志。時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依然廣泛流傳著兩句民諺:「問我家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漢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乾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如同當年的漢代古槐一樣挺拔。為了紀念古槐,1911年在漢代古槐處建立了一座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別有風格的碑亭。
中國票號博物館 中國第一家票號 ——日升昌,座落於「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整座舊址佔地2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歷經一百多年,曾經「執中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布全國35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譽為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芮城縣永樂宮旅遊區 山西芮城的永樂宮是一座道教宮觀,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宮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樂鎮上,這里據(道藏)中有關典籍和宮內碑文記載,是道教「八仙」 之一呂洞賓的誕生地。呂氏死後,鄉人將他的故居改為「呂公祠」。金末,呂洞賓的故事越傳越遠,奉祀的人逐漸增多,祠堂便擴充成道觀,後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燒毀。現在的永樂宮是元代修成的。當時全真教領袖邱處機很受朝廷寵信,這一教派又奉呂洞賓為祖師,於是皇帝下令把觀升級為宮。並派河東南北兩路道教提點潘德沖主持營建此宮,用十五年時間,於中統三年(1262)完成主體建築,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畫,施工期前後110多年,幾乎與元朝共始終。明清雖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後,因永樂宮舊址在三門峽水利工程淹沒區內,於是從1959年開始,化了七年功夫,將全部建築和壁畫遷到新址復原保存。
平遙文廟學宮博物館 平遙文廟乃中國六最。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廟;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築群;中國最大的孔子及儒學先賢塑像群;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中國科舉史展;中國惟一的專業性攝影博物館。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