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風景名勝區
⑴ 泰山風景介紹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
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嶽獨尊」的美譽。自秦始皇封禪泰山後,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最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古人以「泰山北斗」來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大概就這樣。
⑵ 泰山的風景名勝有哪些
東威滄海、西鎮大河的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勢和擎天捧日之姿。巍峨、雄渾、古老、神奇的風光令世人慨嘆。傳說漢武帝登臨泰山時曾發出肺腑的最強音:
這是一個東方大國的國山啊!高矣!極矣!大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
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千米。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現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星羅棋布的人文景觀,重點從泰安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到祭天的玉皇頂,形成了「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岱廟是泰安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引導人們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
進入泰山風景區,冠蓋華夏的風景名勝連綿不斷,這里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余棵,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通,摩崖石刻1277處。主要分布在岱陽、岱頂、岱陰及靈岩。
泰山景區分幽、曠、妙、奧、麓5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中路幽區是最富盛名的登山線路,自登山盤路的起點一天門,經中天門至南天門,全長5.5千米,幾乎全部為盤路,共有6290級台階。
沿途風景深幽,峰迴路轉,古木怪石,鱗次櫛比。主要景點包括關帝廟、岱宗坊、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中天門、雲步橋、五松亭、望人松、對松山、夢仙龕、升仙坊、十八盤等。
⑶ 泰山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1、十八盤
十八盤之於泰山,正如八達嶺之於長城;兵馬俑之於西安,它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也是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更是泰山最值的一走的景點。從對松山谷底至南天門的山路統稱為「十八盤」,共有1600多級台階。前393級稱慢十八盤;中767級為不緊不慢十八盤;後473級為緊十八盤。
⑷ 泰山有哪些景點
泰山的景點有:岱廟、花樣年華景區、泰安老縣衙旅遊文化景區、泰安方特歡樂世界、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等等。
1.岱廟
岱廟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稱「東岳廟」。始建於漢代,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壇廟建築是漢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築,體現了漢族作為農業民族文化的特點。壇廟建築的布局與構建同宮殿建築一致,建築體制略有簡化。
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岱廟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96000平方米,其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安方特歡樂世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岱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山花樣年華景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安老縣衙
⑸ 泰山風景名勝區的介紹
泰山風景名勝復區位於山東省中制部,隸屬於泰安市(地級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區北,東經117°6′,北緯36°16′。貫穿山東中部,主脈,支脈,余脈涉及周邊十餘縣。1泰山主峰玉皇頂,高程數據:1532.7米。2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1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1屆全體會議正式接納為自然文化遺產3,總面積24200公頃。(概述圖為泰山玉皇頂西北的丈人峰4)
⑹ 泰山有哪些名勝風景區
登泰山的起點是岱廟,中點是中天門,終點南天門。今天按照下圖(登山的路線圖)介紹幾處主要景點,下圖紅色標記的很清楚,看一看就知道了。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萬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1]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2-3]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4]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⑺ 泰山景區有哪幾個入口
四個入口。天外村、紅門、天燭峰和桃花峪。一般都是從天外村或紅門山上。天外村有專線車直接到中天門,比較省力省時,紅門就要全程爬上去。從泰安高鐵站下車,可乘18路公交車至火車站,然後換乘K3路至紅門或天外村,只需3元;也可選擇乘坐計程車從高鐵站至紅門或天外村約需40分鍾左右,車費大約在35元左右。
(7)泰山風景名勝區擴展閱讀: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參考資料:
泰山_網路
⑻ 介紹泰山景點
泰山古稱「岱宗」、「岱山」,世稱「東岳」,為「五嶽之首」、「五嶽獨尊」,位於山東省中部,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高度1545米。泰山以其有容乃大的氣魄將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地質地貌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自古泰山便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也成為幾千年來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據史書記載,秦代以前曾有72位帝王到泰山祭告天地,秦以後又相繼有12位皇帝來泰山封禪朝拜。泰山目前有保存較好的古建築群26處、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800餘處,泰山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山形成於28億年前的太古代,地質年代久遠,有群峰拱岱、山水相依、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山系,「穩如泰山」、「重如泰山」即源於泰山獨特的地質特徵。泰山現有百齡以上古樹名木18000多株,其中23株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2006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成為世界文化、自然、地質三重遺產。
⑼ 泰山風景名勝區的自然資源
根據官網顯示截至2009年,泰山風景名勝區發現高等植物1136種,植被覆蓋率為78%,常綠喬木有銀杏、油松、赤松、華山松、黑松、麻櫟、栓皮櫟、側柏、花楸、白檀、刺槐、梓樹等。泰山100年樹齡以上的古樹名木有34個樹種,共有1萬多株。如:「唐槐」、「漢柏」、「六朝松」。泰山葯用植物資源豐富,有448種,其中以何首烏、黃精、杏葉參和紫草被譽為泰山四大名葯。
泰山包括森林、灌草叢、草甸、濕地等生態系統。森林類型主要包括針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等。泰山分布的油松天然次生林面積約700畝,是中國暖溫帶天然針葉林的典型代表,裡面有較多的古老油松單株和群落。側柏林多系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其中林齡300年以上的古樹愈萬株。還分布著大面積以櫟類為主的落葉闊葉林,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根據官網顯示截至2009年,泰山有植物總計1858種,其中,低等植物446種;苔蘚植物41科94屬,242種5變種3亞種;蕨類植物13科19屬38種2變種;種子植物120科532屬1012種89變種12亞種9變形。泰山共有野生種子植物107科401屬762種,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屬4種,被子植物105科308屬762種。 岱廟游覽區岱廟位於泰安市城區北部,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位於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東岳廟、泰岳廟、岱嶽廟,俗稱泰廟,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場所。主要景點有:遙參亭、岱廟坊、正陽門、漢柏院、唐槐院、配天門、仁安門、東御座、鎮山三寶、秦泰山刻石、天貺殿、天貺殿壁畫、岱廟碑林、岱廟八景、後寢宮、銅亭、鐵塔、厚載門。 岱麓游覽區岱麓游覽景區位於泰山與泰城的結合部,素有麗區之稱。環山路東西貫穿虎山、王母池、關帝廟、金山、普照寺、五賢祠、三陽觀、馮玉祥墓等眾多景點。中溪、西溪在這里分別匯成虎山水庫和黑龍潭水庫。兩個水庫東西相對。岱麓向東延伸,有泰山農業觀光帶;向西延伸,有櫻桃園、泰山旅遊度假區。
主要景點有:岱宗坊虎山公園、王母池、關帝廟、普照寺、五賢祠、三陽觀、馮玉祥墓 、櫻桃園。 紅門路游覽區紅門登山路下起紅門,上至南天門,為泰山的中軸線。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大多是沿這條路線盤桓而上,所以稱為「御道」;善男信女朝山進香也是沿著這條路見廟就拜,所以又稱為「神道」。七千級台階可直達岱頂,文人墨客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題刻,又使之成為一條「古詩之路」、「書法之路」。從一天門離開人間鬧市,一路攀登,經中天門,到達南天門,進入天庭仙界,所以這條路又是一條「通天之路」。主要景點:紅門宮萬仙樓斗母宮 經石峪 柏洞壺天閣回馬嶺 中天門快活三里、雲步橋、五大夫松、朝陽洞、對松山、十八盤。 岱頂游覽區泰山南天門以上是岱頂,面積0.6平方公里。在泰山的整體空間布局中,岱頂是「天庭仙界」,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就是在岱頂築壇祭天,以期實現天人溝通,祈求國泰民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雲海玉盤、黃河金帶為泰山四大奇觀,此外佛光、霧淞、雨凇等自然景觀。主要景點:南天門、天街、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頂、無字碑、日觀峰、瞻魯台、仙人橋、月觀峰、丈人峰。 後石塢游覽區衛浴泰安市泰山區泰山景區玉皇頂東北部,坐落於玉皇頂正北。景區自古有「奧區」之稱。主要景點:堯觀頂、姊妹松、卧龍松、卧虎松、元君廟。 天外村路游覽區泰安天外村位於西溪谷口,大眾橋西側,為西路登山之始,佔地總面積3.5萬平方米。天外村路,舊稱「西路」,是一條上山的游覽公路。從天外村天地廣場出發,沿西溪而上,一路途經黑龍潭水庫、建岱橋、白龍池、黑龍潭,到達竹林寺。竹林寺西去登扇子崖、傲徠峰,北去望龍角山、九女寨。從黃溪河,上達中天門與紅門登山路匯合。盤路全程13公里,乘游覽車需30分鍾。主要景點:天地廣場白龍池黑龍潭瀑布竹林寺、扇子崖。 桃花源路游覽區桃花源地處泰山西北,是通往岱頂的西大門。從桃花峪口入山,游覽公路沿谷底而上,全程10餘公里。元代泰山道人張志純賦詩曰:「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桃源知不遠,流出落花紅。」 桃花源溪水中有泰山特產——赤鱗魚,清時曾作貢品。主要景點:元寶石、彩石溪、一線泉、猴愁峪、一線天。 天燭峰路游覽區天燭峰景區地處泰山玉皇頂東北,是通往岱頂的東大門。登山路進山口距泰山火車站約20公里路程,是泰山常規登頂路中最為原始和古樸的路線,也是自然景觀最美的一條路,代表了泰山自然景觀的極致。從泰安乘車沿泰佛路東北行,至艾窪村,從天燭勝景坊進山。穿過古栗樹林,經會仙峪,沿陡直石階路上去,便是仙鶴灣。溪在石灣里流淌,流出仙鶴的模樣。跨溪又上,手拉鐵鏈,登上好漢坡,攀登小十八盤,見兩峰夾峙,中間建起望天門。望天門北側是山呼台,下臨萬丈深淵,面對大天燭峰。主要景點:會仙峪、仙鶴灣、小十八盤、天燭峰。 玉泉寺游覽區玉泉寺位於岱頂北,玉泉寺坐落於泰山之陰、大津口鄉,從泰安城沿泰佛路至玉泉寺約20公里,直線距離為6.3公里,佔地兩萬多畝。玉泉寺又名谷山寺、佛爺寺,始創於北魏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金、元兩代又多次重修擴建,明清兩代鼎盛時僧侶達到百餘人。古寺院內有泰山地區最大的古銀杏樹。主要景點:大雄寶殿、一畝松、西佛腳。 泰山靈岩寺泰山靈岩寺,坐落於泰山西北麓,位於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北距濟南45公里,南離泰安25公里,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設靈岩寺出口)在其側穿過。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靈岩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 泰山普照寺泰山普照寺位於岱麓凌漢峰下,寺院面積6150平方米。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傳為六朝時建,後歷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形成三進式院落。兩側配以殿廡、禪房和花園等。
六朝松,狀如華蓋。松旁為篩月亭,每當皓月當空,松下銀灰萬點,如同篩月,故名。亭中有方形石桌,敲擊發鍾磬之聲,且四角及中間音 色有別,名五音石。亭北為摩松樓。篩月亭聯:「曲徑雲深宜種竹,空亭月朗正當樓」。馮玉祥先生隱居泰山時,以泰山習俗和民生疾苦為題材,寫了很多白話詩,自稱「丘八詩」 ,由趙望雲配以漫畫,刻製成碣,立於院中。後盡毀,現已重刻。 後院為菊林院,有松一株,,清代光緒年間何煥章游山至此,題「一品大夫」。 後院正房與摩松樓相接, 額題「菊林舊隱」 曾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 現辟為紀念館。楹聯為:「松曰好青,竹曰好綠;天吾一磚,地吾一瓦。」 泰山竹林寺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龍潭的上邊,今長壽橋東北,原來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懸雲寺。向有「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之譽。據說竹林寺是泰山古剎,建修年代無考,自唐以後屢興屢廢。據記載,竹林寺元代元貞年間元代名僧法海重修。至明,高麗名僧滿空拓建,寺又趨興盛。後竹林寺在一場火災中焚毀,現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風格重新修建。 玉泉寺玉泉寺位於岱頂北,直線距離為6.3公里,山徑20餘公里。有公路與泰城相通。寺東南有蓮花峰、香爐峰、周明堂故址、天井灣;西為摩天嶺;南臨賣飯棚子;北依返倒山、長城嶺。玉泉寺由北魏僧意所創建,金代又有僧善寧重建,元代僧普謹增建七佛閣,後屢興屢廢。古時山民曾在山谷內拾到羅漢像,因名佛峪、佛谷。又因南有谷山,東有玉泉,又名谷山寺、谷山玉泉寺,俗名佛爺寺。今遺址內存碑碣10塊,周圍有千年古栗樹20餘株。院內原有大雄寶殿,中祀釋迦,側立十八羅漢,四周有壁畫。正殿祀唐初政治家魏徵等。「文化大革命」中毀,今為玉泉寺景區立新林場駐地。 岱廟岱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稱東獄廟或泰山行宮。位於泰安市區北,泰山南麓。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把泰山神的地方。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唐開元十三年(725)進行增修,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再次進行擴建,據《重修泰岳廟記碑》所載,時有「殿、寢、堂、闔、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八百一十有三楹。」金代部分建築被毀,元時又有增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廟內大部分建築遭到焚毀,清代再次修繕。其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十八盤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827級,佔地8平方公里,是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十八盤在對松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雲門,今名開山,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辟。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後毀。西岩有清道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大龍峪。前為新盤口。明萬曆年間,參政呂坤跨澗建渡天橋,並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為方便。橋與盤道均毀於清乾隆年間。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岩,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於谷口,是泰山古建築充分利用地理環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境的典範,是泰山的重要標志物之一。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雲梯」、「如登天際」諸刻。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餘階。「緊十八」西崖有迎客佛。十八盤岩層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離內升高400米。 碧霞祠位於岱頂,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祠以山門為界,分內外兩院,內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銅像,銅瓦覆頂,東西配殿鐵瓦覆蓋。 天街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長約一華里。南天門向北的一段路,約有100米,稱為北天街。進了南天門再上兩層台階就是天街,天街自古以來就似懸在天上的一條街市。在長約千米的天街上布滿了賓館、飯店、商鋪。據記載,天街從清代就開始繁華,當時的一些店鋪老闆用實物作為招牌,如「棒槌」、「木碗」、「鸚鵡」等。天街石坊向東路北,為乾隆行宮及唐代文學家蘇源明讀書處舊址。街北側均為以後改建的仿古建築,街南面築起了一條長長的石欄,遊客憑欄觀看泰城夜色。天街—天上的市街還是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這里的商號歷史上就有以實物作標志的傳統,有笊籬家、葫蘆家、雙斗家等等。 捨身崖捨身崖位於日觀峰南,又名愛身崖。三面陡峭,下邊就是深淵。古時常常有人祈求神靈,顯其誠心,跳崖獻身,以求神靈祛父母病災。明萬曆初年巡撫何起鳴為防這種無謂之死在崖側築牆阻攔,又把這里更名為愛身崖。清康熙年間又有知泰安州事張奇逢重修圍牆,而且派更夫守護。1965年在圍牆南端開了一個圓門並順崖畔建了憑眺石欄。崖上有一塊巨石,高約3.3米,石旁大書「瞻魯台」,又稱幡桿石。傳說孔子曾登上這里遙望魯都曲阜。石上有1983年趙朴初題的「造化鍾神秀」、周而復題「煙橫雲倚」等題刻。石東北有平坦巨石在懸崖邊上,稱為可止台,上邊有宋代政和年間題名。崖南壁半腰有石龕造像,內雕文殊騎獅,疑為北宋造像。左側3米處有「元二年(1087年)禹城縣、應王府、雍丘縣、鄆城衡政」等題刻;右側5米處有題刻「入內內侍省內侍高品皇甫繼明、入內內侍省內兩頭供奉官周德政、右司諫直史李迪」等。 長壽橋泰山黑龍潭上,有一座東西向的橋。橋是朱紅色。人走在上面可以看見潭的景色。這便是長壽橋。 參考資料 四大奇觀 泰山幽區指中路旅遊區,是最富盛名的登山線路,自登山盤路的起始點一天門經中天門至南天門,全長5.5公里,幾乎全為盤路,共有6290級台階。主要景點包括岱宗坊、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中天門、雲步橋、五松亭、望人松、對松山、泰山夢仙龕、升仙坊、十八盤等。 泰山曠區指西溪景區,是登山的西路,自大眾橋起有一條盤山公路,可以直達中天門。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登山的盤路。曠區主要的景觀有:黃溪河、長壽橋、無極廟、元始天尊廟、扇子崖、天勝寨、黑龍潭、白龍池等。 泰山妙區自泰山幽區一路拾級而上。過了十八盤,登上南天門,就進入了泰山妙區,即岱頂游覽區。妙區的主要景觀有:南天門、月觀峰、天街、白雲洞、孔子廟、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頂、探海石、日觀峰、瞻魯台等。 泰山奧區是以後石塢為中心的景區,由妙區——泰山極頂往後山乘索道可達。奧區的主要勝景有:八仙洞、奶奶廟、獨足盤、天燭峰、九龍崗、黃花洞、蓮花洞、堯觀台等,還有鴛鴦松、卧龍松、飛龍松、姊妹松、燭焰松等。 泰山麗區即泰山山麓及泰城游覽區。其主要景觀包括:雙龍池、遙參亭、岱廟、岱宗坊、王母池、關帝廟、普照寺、五賢祠、漢明堂、三陽觀以及不斷開辟的新景觀等。 泰山秀區主要包括桃花峪景區、櫻桃圓景區,在泰山的西麓。有一條索道直通主峰。櫻桃圓則離城不遠。秀區是泰安人假日休閑的好去處。桃花源景區主要景點有:三岔澗、猛虎溝、綵帶溪、後寨門、吳道人庵、谷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