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蘇州園林景觀

蘇州園林景觀

發布時間: 2020-11-24 14:05:16

㈠ 蘇州園林的景點有哪些

拙政園: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園始建於明代,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間官居監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閑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名為拙政園。園內主要景點有:蘭雪堂、芙蓉榭、秫香館、放眼亭、遠香堂、小滄浪、留聽閣、浮翠閣等。

獅子林:位於城東北的園林路23號,是元代僧人天如禪師為紀念他的教師中峰神僧而創建的。獅子林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瓏眾多、出神入化,形似獅子起舞,被譽為「假山王國」,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譽。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建築有「立雪堂」、「卧雲室」、「指柏軒」、「問梅閣」等。

虎丘:是蘇州城的標志性景觀,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蘇州在春秋時是吳國的首都,吳王闔閭死後就葬於虎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曾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緻更加秀美。宋代詩人蘇軾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評價虎丘的特色時,曾提出:「九宜」之說,稱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留園: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末年被劉恕所得,擴建後改名寒碧山莊,時稱「劉園」。光緒初年,官紳盛康買下此園,吸取蘇州各園之長,重新擴建修葺,改名為留園。

西園寺:位於蘇州金門外下塘街,留園西側不遠處,西園寺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園放生池的總稱。

寒山寺:位於姑蘇城外楓橋邊,始建於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大雄寶殿右側有一口日本友人送來的銅鍾,它是1906年由小林誠義等一批工匠鑄成的。此鍾一式共鑄兩口,一口在日本館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西花園的放生池同樣引人入勝,池內有很多魚和鱉,大都是佛教徒所放生。其中五色鯉魚可與杭州玉泉媲美。池中還有一隻三百多歲的大黿,只有在炎熱天氣才出水一現。

㈡ 蘇州園林城市的植物景觀特點

蘇州園林城市的植物景觀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使游覽者四季均能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

㈢ 蘇州園林中有哪些梅花景觀

蘇州可謂是我國古典園林的發源之地,為江南私家園林精粹匯集之處。蘇州園林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中都久負盛名,她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蘇州園林極富詩情畫意,能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梅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以韻勝、以格高,一向為我國文人所喜愛,歷代大量的詠梅詩篇成為園林造景的題材,所以在蘇州園林中以梅花為主題的景觀較多,如:雪香雲蔚亭(拙政園)、暗香疏影樓(獅子林)、問梅閣(獅子林)、瑤華境界(滄浪亭)、見心書屋(滄浪亭)、南雪亭(怡園)、梅花廳事(怡園)、竹外一枝軒(網師園)、想香徑(歸田園居)、曲徑寒梅(雅園)、梅花墩(遂園)、聽濤觀海閣(隱梅庵)、梅花一卷廊(常熟半畝園)等。

㈣ 蘇州園林的建築特色

蘇州園林的建築建築特色與中國傳統文化 一.蘇州園林簡介
有人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素以園林美景享有盛名,這些園林可分為宅地園林、市郊園林和寺廟園林三大類。蘇州園林多為宅地園林,由貴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緻優雅。這些園林反映出歷代園林的不同風格,同為中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的程度上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拙政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後為明代監察御史王獻臣歸隱之地,取「拙者之為政」的語意而名,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並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而得名。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園中分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池為中心,風景明凈清幽;東部則廳堂宏麗軒敞,重樓疊閣;西部是土山楓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園風光。全園建築布局結構嚴謹,尤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亦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網師園:全園佔地約八畝余,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範。
怡園:在蘇州園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採諸園之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由於其布局緊湊,手法得宜,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全園面積約九畝,東西狹長。園景因地制宜分為東西兩部,中以復廊相隔,廊壁花窗,溝通東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東以庭院建築為主,曲廊環繞亭院,綴以花木石峰,從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蘊豐富的國畫。廊西為全園主景區,池水居中,環以假山、花木及建築。中部水面聚集,東西兩端狹長,並建曲橋、水門,以示池水回環、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優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谷,與樹木山亭相掩映。
二。蘇州園林的特色1、借景的造園手法游蘇州園林,最大的看點便是借景與對景在中式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中國園林講究「步移景異」,對景物的安排和觀賞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設計,這是區別與西方園林的最主要特徵。中國園林試圖在有限的內部空間里完美地再現外部世界的空間和結構。園內庭台樓榭,游廊小徑蜿蜒其間,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得以流暢、流通、流動。透過格子窗,廣闊的自然風光被濃縮成微型景觀。題詞銘記無處不在,為園林平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涓涓清流腳下而過,倒映出園中的景物,虛實交錯,把觀賞者從可觸摸的真實世界帶入無限的夢幻空間。就技法來說,借景或把園外的美景,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這稱為遠借;或用一處景緻映襯另一處景緻,這稱為互借,等等。這樣不僅使得面積有限的蘇州園林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景觀,更深遠的層次,而且還極大地擴展了欣賞者的空間感受。在拙政園「倚虹亭」中能看到園外的北寺塔;滄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賞到屋外的竹林,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2、寫意的山水藝術思想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範。中國園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後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3、完美的居住條件與生活環境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是偉大的歷史建築物!4、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㈤ 蘇州古典園林的主要景點

滄浪亭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佔地面積10800平方米。園內有一泓清水貫穿,波光倒影,景象萬千。「滄浪亭」始為五代吳越王錢繆之子錢元亮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蘇氏之後,滄浪亭幾度荒廢,南宋初年(12世紀初)一度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撫宋犖重建此園,把傍水亭子移建於山之巔,形成今天滄浪亭的布局基礎,並以文徵明隸書「滄浪亭」為匾額。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滄浪亭雖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但其古木蒼老郁森,還一直保持舊時的風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踱步滄浪亭,未進園門便見一池綠水繞於園外,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古木參天,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滄浪亭外臨清池,曲欄迴廊,古樹蒼蒼,壘疊湖石。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
滄浪亭主要景區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列建築,亭及依山起伏的長廊又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園中山上石徑盤旋,古樹蔥蘢,箬竹被覆,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樸素自然,景色蒼潤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藏在山頂上,它高踞丘嶺,飛檐凌空。亭的結構古雅,與整個園林的氣氛相協調。亭四周環列有數百年樹齡的高大喬木五、六株。亭上石額「滄浪亭」為俞越所書。石柱上石刻對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上聯選自歐陽修的《滄浪亭》詩,下聯出於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句。全園漏窗共108式,圖案花紋變化式端,無一雷同,構作精巧,環山就有59個,在蘇州古典水宅園中獨樹一幟。
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築是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意為堂名。為明、清兩代文人講學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嚴肅穆。牆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相傳乾隆帝南巡時,曾召譽滿江浙的蘇州評彈藝人王周士於此堂內說書。堂南,「瑤華境界」、「印心石層」、「看山樓」等幾處軒亭都各擅其勝。折而向北,有館三間名「翠玲瓏」,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瓏」意而為名。
竹是滄浪亭自蘇舜欽築園以來的傳統植物,亦是滄浪亭的特色之一。現植各類竹20餘種。「翠玲瓏」 館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館曲折,綠意四周,前後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風乍起,萬竿搖空,滴翠勻碧,沁人心脾。同「翠玲瓏」相鄰的是五百名賢祠,祠中三麵粉壁上嵌594幅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平雕石像,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五百名賢只是取其整數而言。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傳贊四句,從中可知這些古賢的概況,他們是從春秋至清朝約2500年間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名賢中的絕大部分是吳人,也有外地來蘇為官的名宦。名賢像多數臨自古冊,也有的來自名賢後裔,具有文獻價值。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此外還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映襯。滄浪亭著名的建築還有觀魚處等。另有石刻34處,計700多方。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書>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毫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佔地62畝(另三資料分別為:51950平方米、約50000平方米、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為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池水面積佔全園面積的3/5(另一資料:1/3)。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總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朴、疏朗的藝術風格。以荷香喻人品的「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的主體建築,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
從拙政園中園的建築物名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區還有微觀樓、玉蘭堂、見山樓等建築以及精巧的園中之園——枇杷園。
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後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台館分峙,裝飾華麗精美。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築「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三十六鴛鴦館」,而後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取自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頓感到這里可欣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西部其它建築還有留聽閣、宜兩亭、倒影樓、水廊等。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約31畝,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築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雲峰等,均為移建。
拙政園的建築還有澄觀樓、浮翠閣、玲瓏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等。
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迴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築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閑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通過平橋小徑為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鬆散的園林建築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築彷彿浮於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麗日,秋日紅蓼蘆塘,無不四時宜人,創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餘味無盡,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留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坐落在蘇州市閶(音:chāng)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佔地約30畝(另兩資料:2頃、約30000平方米),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余,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網師園是蘇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園的代表作品。它位於蘇州葯門附近的帶城橋南闊家頭巷(另一資料:位於蘇州城東南十全街,與蘇州、南州等飯店相距僅幾十米),園址原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於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萬卷堂」舊址,亦稱「漁隱」。清時由光祿寺少卿宋宗元於乾隆中葉(約公元1770年)購其地築園。因園毗鄰王思巷,諧其間喻漁隱之義,稱為「網師園」。乾隆末年園歸瞿遠村,按原規模修復並增建亭宇,俗稱「瞿園」。今「網師園」規模、景物建築是瞿園遺物,保持著舊時世家一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園。網師園全園佔地約8畝余(另兩資料:約5333平方米、約5400平方米),是我國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網師園布局精巧,結構緊湊,以建築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而著稱。園分三部分,境界各異。東部為住宅,中部為主園。網師園按石質分區使用,主園池區用黃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雜。突出以水為中心,環池亭閣也山水錯落映襯,疏朗雅適,廊廡回環,移步換景,詩意天成。古樹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見著,並與建築、山池相映成趣,構成主園的閉合式水院。池水清澈,東、南、北方向的射鴨廊、濯纓水閣、月到風來亭及看松讀畫軒、竹外一枝軒。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變化。所以游園時,宜坐、宜留、以靜觀為主。繞池一周,可前細數游魚,可亭中待月迎風。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如天然圖畫,所以並不覺其園小。夜遊網師園除了能品味園林夜景,還能欣賞到評彈、崑曲等節目。
西部為內園(風園),佔地約1畝。北側小軒三間,名「殿春簃(音:yí,樓閣旁邊的小屋,多用做書齋的名稱)」。舊時以盛植芍葯聞名。「殿春簃」舊為書齋,為明代古樸爽潔之建築。軒北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由紅林鑲邊的長方形窗枉框松成的框景,滿目青竹,蒼翠挺拔,翠周圍的傲 臘梅、紅色天竹子和奇峰迭起的假山石,彷彿是雅緻的國畫小品,人在到內,似在室外,富有詩情畫意。軒西側套室原為著名畫家張大千及其兄弟張善子的畫室「大風堂」。張氏兄弟曾在園中飼養一虎,今堂南天井西牆嵌碎石一方,鐫刻「先仲兄善子所豢虎兒之墓」,為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書於台北,寄來立碑。庭院假山,採用周邊假山布局,東牆峰洞假山圍成弧形花台,松楓參差。南面曲折蜿蜒的花台,穿插峰石,借白粉牆的襯托而富情趣,與「殿春簃」互成對景。花台西南為天然泉水「涵碧泉」。洞容幽深,寒氣逼人,與主園大池水脈貫通,此一眼泉水如蛟龍吐,使無水的「殿春簃」不偏離網師園以水為中心的主題,北半亭「冷泉亭」因「涵碧泉」而得名。亭中置巨大的靈壁石,形似展翅欲飛的蒼鷹,黝黑光潤,叩之錚琮如金玉,是靈壁石中的珍品。在亭中「坐石可品茗,憑欄可觀花」,令人賞心悅目。
1980年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因仿殿春簃建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軒」而名播海外。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婁門內園林路,始建於元代,為元代園林的代表。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樓台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牆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禪師來到蘇州講經,受到弟子們擁戴。翌年(元代最後一位皇帝順帝至正二年),弟子們買地置屋為天如禪師建禪林。天如禪師因師傅中峰和尚得道於浙江西天目山獅子岩,為紀念自己的師傅,取名「獅子林」。亦因佛書上有「獅子吼」一語,且眾多假山酷似獅形而命名。園建成後,當時許多詩人畫家來此參禪,所作詩畫列入「獅子林紀勝集」。天如禪師謝世以後,弟子散去,寺園逐漸荒蕪。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缽化緣於長安,重建獅子林聖恩寺、佛殿,再現興旺景象。至康熙年間,寺、園分開,後為黃熙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取名「涉園」。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遊至此,賜額「獅林寺」,後清乾隆皇帝六游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額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黃熙高中狀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園」。至清光緒中葉黃氏家道衰敗,園已傾圯,唯假山依舊。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0000平方米,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一,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國之美譽。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壑,如入深山峻嶺,恍惚迷離。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山腹中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邊。
獅子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園內多竹,竹間結茅的方丈禪窩,建有「冰壺進」、「玉鑒池」、「小飛虹(橋)」。主要建築有立雪堂、燕譽堂、卧雲室、見山樓、指柏軒、飛瀑亭、真趣亭、問梅閣等。
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奇巧、出神入化、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公元1917年,上海顏料巨商貝潤生(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叔祖父)從民政總長李鍾鈺手中購得獅子林,花80萬銀元,用了將近7年的時間整修,新增了部分景點,並冠以「獅子林」舊名,獅子林一時冠蓋蘇城。貝潤生原准備籌備開放,但因抗戰爆發而未能如願。公元1945年貝潤生病故後,獅子林由其孫貝煥章管理。解放後,貝氏後人將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園林管理處接管整修後,於公元1954年對公眾開放。 蘇州,湖山毓秀、風情清嘉、人文薈萃、地要物豐,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蘇州古典園林,以其歷史悠久、造園精巧、數量豐富著稱於世,是世界文化遺產中一朵絢麗的藝術奇葩。蘇州古典園林,以其獨特的造園藝術,在城市有限的空間,不僅通過「景語」狀物抒情,把理水疊山、園林建築、陳設布置、植物配置揉合在一起,並以亭台樓閣、池水假山、樹木花卉為主體,輔之以小橋、流水、迴廊、曲徑等,營造出了古樸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而且在眾多的廳堂軒館、亭台樓閣內布設著大量古今名人的書畫墨跡,如題景、匾額、楹聯、題刻、碑記、字畫等,巧妙地在幽靜典雅之中顯出物華文茂的園林景觀。令人賞心飛目,嘆為觀止。
旅遊攻略
到蘇州看看老東西,蘇州的古典園林,絕對不放過,時間太少,就先從四大園林進行,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一次看遍。
拙政園的規模最大,也是最知名的園林,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獅子林擁有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被譽為「假山王國」,在城東北的園林路23號。留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位置較遠,位於留園路338號。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以清幽取勝,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

㈥ 蘇州園林景觀的設計有什麼特點

這樣的問題不好回答,回答了這個系統有時判斷為廣告。

㈦ 蘇州園林特點景觀介紹 (不是課件)

嶺南,系我國南方五嶺之南的概稱,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廣東全部、廣西東部及南部,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邊緣,處於低緯。北有五嶺為屏障,南瀕南海,多山少地,河網縱橫,受著強烈陽光的照射和海陸季風的影響,具有優良的氣候條件。北回歸線橫貫境內,由於受惠於季風的調節,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鬱郁蔥蔥,呈現出一派典型的亞熱帶和熱帶自然景觀,被譽為南國風光而馳名中外。由自然景觀所形成的自然園林和適合於嶺南人生活習慣的私家園林,也不同北方園林的壯麗,江南園林的纖秀,而具有輕盈、而具有輕盈,自在與敞開的嶺南特色。據歷史記載,嶺南園林始建於南越帝趙陀(?——前137年),效仿秦皇宮室園囿,在越都番禺(今廣州)大舉興宮築苑。現存的九曜園,其前身就是仙湖遺跡,把嶺南的皇家宮苑推上了頂峰,爾後隨著割據政權的衰亡,嶺南皇家園林也就銷聲匿跡;但隨著嶺南社會經濟的逐步上升、文化藝術的發展和海內外日益頻繁的交流,嶺南園林逐漸呈現越來越濃厚的地方民間色彩。
二、嶺南園林的分類
按歸屬類型分,嶺南園林有皇家、私家、公共園林等。皇家園林有南越王的四台、閩越王的桑溪、南漢的西御苑、閩王的西湖水晶宮等。南漢葯洲的九曜石仍存於廣州的九曜園中,九石是劉王命犯人從江南的太湖、靈璧和三江購得的。而私園有廣東的四大名園、廣西的雁園、福建的菽庄花園、台灣的四大名園等。嶺南園林中保存最好的是番禺的余蔭山房,建築上的灰塑門楣、英石堆山、規則池岸、木雕洞罩、廊橋組合都是嶺南園林的典範。公共園林有惠州西湖、桂林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灣龍湖岩等。
按布局類型分,嶺南園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綜合式等。庭院式是嶺南園林的特色,其小巧堪與日本古典園林相媲美,幾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樓、賓館皆建築庭院園林,如東莞可園、廣州白天鵝賓館、海口華僑賓館等。
地域類型分,嶺南園林有廣東園林、廣西園林、福建園林、台灣園林、海南園林等。廣東園林是嶺南園林的主流,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築的緩頂寬檐和碉樓冷巷、裝飾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藍綠黃對比色、橋的廊橋、植物四季繁花為特徵。廣西園林以自然山水與歷史文化的積淀為特徵,表現於石林、石峰、石崖、石潭、壁刻之中。海南園林以自然山水中的海景、島景、礁景、灘景為山水特徵,草頂、魚飾、樸素為建築特徵,椰林、檳榔、三角梅等為植物特徵。各個園林中堆山都用珊瑚石,大東海以它砌坡,海洋公園以它砌門,五公祠以它堆山。福建園林以礁石、塑鼓石為山水特徵,以起翹正脊、海波脊尾為建築特徵,正脊龍雕、魚草山花和石刻石雕為裝飾特徵。台灣園林以灰塑石山、咕咾石山和模仿福建名山為山水特徵,以閩南建築為建築特徵,以平頂拱橋為橋特徵,以灰塑或磚雕瓜果器具漏窗為裝飾特徵
三、嶺南園林構園的自然要素
山 ——嶺南園林非屬山性,園山有幾種: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懸崖,如清暉園的九獅山和鳳來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島,如萬石植物園的萬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園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島,如佛山樑園中的龜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嶺南園林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現代公園也是如此,多因水為水,因山為山,如桂林園林中的真山水,幾乎不改造。
水 ——嶺南園林屬水性,理水成多種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鵝賓館中的故鄉水和水潭以及廣州山莊賓館的三疊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慶星湖,廣州流花湖、東山湖和荔灣湖等;三是潭,與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沒有瀑布,水面較闊,如柳州龍潭公園的龍潭和雷潭、台灣日月潭;四是流觴之曲水,如廣州雕塑公園中的雲溪;五是井泉,如廣州的廉泉和貪泉,柳州魚峰公園三姐樓院中的井欄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 ——石材和理石與江南及北方園林不同,石材有廣西湖石、廣東黃臘石和英石、閩南花崗石、海南珊瑚石、台灣咕咾石等。嶺南理石不向上堆疊,而向水平展開,分為置石法、堆石法、掛壁法、塑石法。置石法為黃臘石、湖石和花崗石,分平置、拋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於土上,如隨意拋置而成,故雲拋置,如金茶花公園;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稱為平置,如湖裡公園;石根超過一半沒入土中稱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為用於湖石或珊瑚石,如汕頭中山公園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灣吳園咕咾石山。疊石法主要用於英石的壁山做法,稱掛壁法,最富嶺南風韻,如廣州賓館三疊泉,可用於室外室內,前者如廣州流花湖公園茶室的壁山,後者如白天鵝賓館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節省石材,現代公園里兒童游樂區的古洞探險幾乎都用塑石,最好當屬閩南塑鼓石,如廈門南湖公園。
建築 從類型上看,有碉樓、船廳、廊橋等,碉樓源於碉堡,如可園邀山閣、清暉園留芬閣和立園毓培樓;舫除了江南園林似的石舫外,還有嶺南的舫,如寶墨園的紫洞艇,更有與眾不同的船廳,把客廳與樓結合,略帶船意,多為千金小姐用,故俗稱小姐樓,如清暉園和余蔭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規范,千奇百怪,或用迴廊、圍牆圍合的,或用角梁與枋穿插的,或少數民族式、俄羅斯式或西歐式。橋在古典園林中多與廊結合成為廊頂石拱橋,如余蔭山房為典型,另有少數民族的風雨樓和山區的索橋。
就組合方式看,用「高牆冷巷」把建築院落進行多進多庭院組合,或用「連房博廈」把建築與庭院連為一體;就單體形態看,多高柱礎,寬檐廊,厚實牆,青瓦頂,壓瓦磚,翹正脊,花玻窗,磚雕窗,灰塑門;就裝飾來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磚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園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園,在門頭、門聯、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欄桿、屋脊等處,其中以灰塑和磚雕最具嶺南味,如清暉園中的「蘇武牧羊」灰塑和板橋花園中的瓜果磚雕漏窗。
字畫 古園的字畫相對較少,現代園林中更是少用,但也不乏佳作,如惠州小桃園後門聯「不深不淺湖水,半磚半閣人家」;余蔭山房門聯「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荔灣湖公園海山仙館有聯「荷花世界,荔子光陰」;可園邀山閣聯「大江前橫,明月直入」、可園雛月池館聯「大可浮家泛宅,豈肯隨波逐流」、正門聯「十萬買鄰多佔水,一分起屋半栽花」;人境廬息亭聯「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從五步樓十步閣望百步長江」;惠州西湖六如亭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夠不凈,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等。
植物 用「四季繁花,熱帶風光」八字概括,特徵樹有棕櫚類的大王椰、假檳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來香、紫藤、簕杜鵑、綠蘿;有耐陰的蘭花、蕉類、芋類、蕨類、葵類;另有榕樹、荔枝等。
四、嶺南園林文化
嶺南園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積淀的文化,前者可歸結為海岸文化和熱帶文化,後者可歸結為遠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樂文化和商業文化,開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貶謫文化和務實文化。由自然而上升為文化的方面,如建築的高活動面和高柱礎與水澇和濕氣的關系、緩屋面和台風的關系、寬檐廊與多雨的關系、高牆冷巷與高溫的關系、龍形、魚形、水草、龜、蛇、芭蕉主題與裝飾的關系、塑鼓石與海蕉的關系、崖瀑潭局與自然山水的關系等等,可資利用則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則千方百計通過設計迴避或化害為利。
遠儒文化是嶺南學者對嶺南園林文化最精闢的闡釋,如果說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的儒意較濃的話,嶺南園林的儒家意味則很淡。嶺南人遠離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現於古典園林建築梁架的不規范和現代園林文聯匾對的不重視,另長期處於南疆的蠻夷之族的傳統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現於清代園林的碉樓形式和近代園林的「肥胖」立面和簡朴粗柱。遠儒性從品味上看可說是俗氣,即世俗文化,它是嶺南文化的主流,特別晚清以後,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騷客,嶺南的商家富豪成為三大地域園林的創作主體,嶺南園林中的空間實用性及園宅一體的設計就是它的表現。
嶺南園林的開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現於南越國皇家園林對中原園林文化的全盤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園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與江南和北方兩地迥然之別,另外,陳濟堂公館和張維立的立園那樣的西歐式園林建築、龍岩中山公園的俄羅斯園林建築、草暖公園和雲台公園的西洋規劃布局,以及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滿洲窗都是開放和兼容的表現。

㈧ 蘇州園林虎丘著名景點是那些

蘇州園林虎丘有遠近聞名的望江亭,令人流連忘返的醉月樓,還有虎丘塔,虎丘劍池等等等,數不勝數 很多,值得一去。蘇州園林虎丘著名景點是哪些,有劍池,虎丘塔,憨憨泉,試劍石,二仙亭,千人石,萬景山莊,擁翠上庄,斷梁店等,這些都是蘇州園林虎丘著名景點的

㈨ 蘇州園林景觀的特色有哪些

蘇州方田木子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園林營造和高端戶外裝飾的專業機構。生活源於自然,公司以創造品味、精緻的自然生態環境為最終目標;以創造舒適、富有情調的高尚生活元素為價值取向。充分考慮每位客戶對生態環境的不同需求,塑造和裝典每一個不同的生態空間。

經營范圍主要包括:庭院設計、別墅改造、屋頂花園、居住空間綠色裝飾、廠區(設
計)綠化、街道(高速路)景觀綠化、室內高級裝修、園林景觀產品(苗木)銷售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