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山風景名勝區
1. 太姥山的位置
太姥山位於福建省福鼎市正南。挺立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北望雁盪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勢。相傳堯時老母種蘭於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漢武帝命東方朔校天下名山,改母為姥。閩人稱太姥、武夷為「雙絕」,浙人視太姥、雁盪為「昆仲」。唐代,林嵩曾在此建草堂,讀書其中,故又名草堂山。
峰嶺層疊,怪石嵯峨,處處是景,步換景異。古人有詩贊之:「太姥無俗石,個個皆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
整個風景區面積為92平方公里,分為太姥山嶽、九鯉溪瀑、晴川海濱、桑園翠湖、福瑤列島五大景區;還有冷城古堡、瑞雲寺兩處獨立景點。擁有山峻。石奇、洞異、溪秀、瀑急等眾多自然景觀,以及古剎、碑刻等豐富人文景觀。
根據地質部門考察,太姥岩石為粗粒花崗岩,屬燕山晚期,地質史中生代白堊紀的產物,距今約九千萬年至一億年。由於地殼的變動,海洋上升,東西南北與近水平三組互相垂直的向節理發育,形成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經千百萬年的風雨剝蝕,流水沖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
太姥山在唐宋時已十分興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國興、瑞雲、靈峰、芭蕉、天王等寺規模最大。國興寺為唐乾符四年(877年)敕建,今遺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伽寶塔和石池,可見當時之規模。玉湖庵為宋理學家朱熹草堂,璇璣洞為朱熹隱居之所,山中還有歷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觀」、「道仙佛地」等幾十處。太姥山下的秦嶼鎮,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陣地之一。有「萬古雄鎮」之稱。1988年,太姥山以福建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2. 太姥山在那裡
太姥山,位於福建省東北部。狹義的太姥山系指福鼎市南部秦嶼鎮以覆鼎峰為中心的山地,也是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地帶,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區四十五公里,約在東經120度與北緯27度的附近。挺立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主峰海拔917.3米。廣義的太姥山,則指展布於寧德市東北部交溪以東-東海之間的一系列山地,或稱太姥山脈。
相傳堯時老母種藍(藍草,其汁色藍,榨之以染布帛)於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後又改稱「太姥」。傳說東海諸仙常年聚會於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譽。武夷、太姥、雁盪, 構成閩越三大名山。
太姥山為交溪與福鼎、霞浦兩縣所有獨流入海的溪流的分水嶺。該山脈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花崗岩構成。山體蘊藏的礦產主要有鉛、鋅、銀、鎘、明礬石、石英岩、高嶺土、玄武岩等。森林覆蓋率達46%以上。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太姥山區東北端福鼎市境內,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同時,太姥山是國內唯一的花崗岩丘陵的地形上發育的峰林地貌的地區,也是國內晶洞花崗岩帶上唯一的峰林地貌,因此,也為國家地質公園。
3.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的地理環境
太姥山面臨東海,年平均氣溫13.6℃。地處東南沿海,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專風
氣候屬。具有山地氣候、盆谷地氣候等多種氣候特點,春夏雨熱同期,秋冬光溫互利,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皆宜游覽、休養,是理想的旅遊、度假、避暑之勝地。 太姥山為東南沿海低山丘陵區,由燕山晚期深源淺成A型晶洞鹼長花崗岩發育由穹狀峰、牆狀峰、堡狀峰、柱狀峰、簇狀峰組成的峰叢,以及石堡、石柱頂部疊加殘留的石蛋,共同構成峰叢-石蛋地貌。是發育至壯年早期的花崗岩山嶽地貌。其發育、演化過程與岩性、構造、特別是濕潤的氣候條件有關,而與地處冰川、荒漠環境的花崗岩地貌對比相去甚遠。該類型遺跡對花崗岩岩石學、地貌學、新構造運動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科普價值。
太姥山的另一特點是洞穴眾多, 分走廊裂隙型和崩塌堆積型兩大類。 走廊裂隙型洞實際上是上有石塊堆積的線谷、巷谷。洞穴以長、深、窄為特徵,有的兩壁陡峭,有的縱橫交錯。走廊裂隙型洞是較為特殊的一種花崗岩洞穴類型。
4. 福建太姥山嶽景區開放時間,多長時間可以玩完
太姥山嶽為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所在,游覽面積24.6平方公里。太姥山嶽景區峰巒險峻、怪石嵯峨、岩洞幽致、雲霧繚繞,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
四絕名聞遐邇,有著「海上仙都」的美譽。山中360處岩石,千姿百態,肖人肖物,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彷彿是抽象派大師的雕塑作品,無不賦予「隨人意所
識,萬象在胸中」的想像空間,令人浮想聯翩,目不暇給,尤以夫妻峰、金龜爬壁、九鯉朝天最為著名;峰岩之下有一百多處岩洞,呈「井」字形分布,大洞套小
洞,小洞連大洞,洞洞相通,縱橫交錯,曲折幽深,宛如地下迷宮,行進之間,時蹲時俯、時側時爬,妙趣橫生,為天下名山所少有的花崗岩洞群景觀,令人折服嘆
止。登臨峰頂,眺望東海,星羅棋布的島嶼,風光旖旎的海灣,千點風帆,萬頃碧波,盡收眼底,正是一幅恢弘壯大的「山海大觀」圖。
5. 天姥山的古人之薦
走唐詩之路 重溫古文化遺夢
由於唐代詩人的相繼來訪,形成了著名的「浙東唐詩之路」 ,同時也使得天姥山成為後人無限嚮往的神奇仙境。然而就是這么一座神奇的山,卻在其後的一千年裡沉寂下來,從此湮沒於歷史的滾滾煙塵之中。有關專家認為,天姥山的「失落」是一個謎,這在中國的名山演進史上是一個奇特現象。其他受到古代名人推崇的名山從古至今都保持著相當的知名度,唯獨天姥山卻不知什麼原因消失在世人的視野中,從而走向了孤寂。
20多年的潛心研究,使70高齡的竺岳兵成為了「唐詩之路」的專家。竺岳兵指出∶「唐以前,在中國文人的眼中,天姥山的地位比泰山還要高。因為泰山是統治者出於政治需要,進行國家祭奠的地方,而天姥山則是文化名山,是當時的文化名人最為嚮往的仙山之一。」
竺岳兵發現的「唐詩之路」為世人找到了一雙重新審視這一方山水的眼睛。通過這雙眼睛,人們得以知道,新昌這個浙東的山區小縣,乃是中國山水詩畫之滋生地、佛教中國化和道教鞏固充實時期之中心地和唐代詩人的樂園。竺岳兵的學術觀點得到了當代著名學者的肯定,特別是《剡溪--唐詩之路》一文,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有人認為他為天姥山恢復了榮耀,為中華民族找回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融現代理念 續寫天姥山傳奇
新昌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具體指導「浙東唐詩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等工作。
據王衛平局長介紹,打響天姥山文化旅遊品牌己成為新昌旅遊的首要之舉。為了申報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編制「天姥山」旅遊區總體規劃,新昌縣以高起點、高品位建設的要求,邀請專家就有關工作開展了前期調查,對新昌縣旅遊資源進行了普查,設立了規劃編制領導小組。
另外,新昌編印了《旅遊招商手冊》,項目招商已見成效;初步形成了社會資本、外來資本投資旅遊的熱潮。天姥山開發框架協議已經簽訂,潛溪江開發、三井龍潭等項目正在調研階段;而天姥廣場、達利發絲綢的「江南絲綢之源」園區等一批與旅遊休閑產業相關的企業投入運行,則發揮了旅遊業對產業的帶動作用。
在統一打造天姥山大景區的前提下,新昌當前正在擴大和提升旅遊飯店等接待、配套設施的規模檔次,新昌京新植物園正在興建;雅典王宮、英皇會所、天上人間等較高檔次的娛樂場所已開業;泰坦國際大酒店、綠城雷迪森五星級度假酒店、天賜溫泉度假酒店等高檔設施正在興建。新昌旅遊已明顯提高了接待能力,完善了要素配套。
新昌成立了旅遊營銷中心,通過與旅行社之間的主題聯誼活動、網路營銷活動等方法,全方位地加大了天姥山品牌的宣傳力度,拓展了客源市場,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主要景區門票收入創歷史新高,團隊量有了很大的突破。
新昌還不斷以各類節慶活動推動天姥山旅遊走向品牌化、規模化。春季以來連續舉辦了大佛寺2008迎奧運祈福會、沃洲湖桃花節等系列節慶活動。4月20日,新昌又舉辦了首屆「正林·穿岩十九峰登山節」。該活動以火爆驚險的摩托車特技表演揭開了帷幕,其後一系列雅俗共賞,動靜得宜的「走進天姥山」活動讓遊客初步領略了天姥山文化的魅力所在。遊客們或穿行於千丈幽谷的茂林間,聽古裝少女在清溪上輕撫古箏演奏《高山流水》,或駐足於農家的竹籬茅舍下,賞茶藝表演,品大佛龍井名茶,體會古人的閑情逸致……
眼下,長期來籠罩在天姥山上的迷霧正在散開,這座讓世人「夢里尋她千網路」的神奇名山正在廣大旅遊愛好者的呼喚聲中走來,她的身影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天姥山——姥姥岩
天姥~饃古驛道由會稽來,從嵊州黃泥橋入新昌境,也新昌城舊東門到天台縣界,新昌古驛道全長90里。橫貫斑竹的長街,會墅嶺的石階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驛疲乏的原貌。驛道上殘存的小石佛鋪、關嶺鋪,還可看出驛鋪舊貌。驛道經桃源穿越天姥,天達關嶺頭一段全長35公里。這條路,早先為進朝詩人謝靈運開拓,故又稱「謝公道」。這條古驛道上有許多流傳千古的遺跡,如劉阮遇仙的桃源洞、司馬悔橋等,和這條古驛道大致平行的是104國道。
6.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自1982年起,國務院總共公布了7批、208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分別是:
第一批:1982年11月08日公布,共44處
第二批:1988年08月01日公布,共40處
第三批:1994年01月10日公布,共35處
第四批:2002年05月17日公布,共32處
第五批:2004年01月13日公布,共26處
第六批:2005年12月31日公布,共10處
第七批:2009年12月28日公布,共21處
名錄如下:
北京
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
石花洞風景名勝區
天津
盤山風景名勝區
河北
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風景名勝區 (1)
秦皇島北戴河風景名勝區(1)
野三坡風景名勝區(2)
蒼岩山風景名勝區(2)
嶂石岩風景名勝區(3)
西柏坡―天桂山風景名勝區 (4)
崆山白雲洞風景名勝區(4)
山西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1)
恆山風景名勝區 (1)
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2)
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 (3)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3)
內蒙古
扎蘭屯風景名勝區(4)
遼寧
千山風景名勝區 (1)
鴨綠江風景名勝區(2)
金石灘風景名勝區(2)
興城海濱風景名勝區 (2)
大連海濱―旅順口風景名勝區 (2)
鳳凰山風景名勝區(3)
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3)
青山溝風景名勝區 (4)
醫巫閭山風景名勝區 (4)
吉林
松花湖風景名勝區(2)
八大部―凈月潭風景名勝區 (2)
仙景台風景名勝區 (4)
防川風景名勝區 (4)
黑龍江
鏡泊湖風景名勝區 (1)
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 (1)
太陽島風景名勝區(7)
江蘇
太湖風景名勝區 (1)
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1)
雲台山風景名勝區(2)
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2)
鎮江三山風景名勝區 (5)
浙江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1)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 (1)
雁盪山風景名勝區(1)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1)
天台山風景名勝區 (2)
嵊泗列島風景名勝區(2)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 (2)
莫干山風景名勝區(3)
雪竇山風景名勝區 (3)
雙龍風景名勝區(3)
縉雲仙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仙都風景名勝區(3)
江郎山風景名勝區(4)
仙居風景名勝區(4)
浣江―五泄風景名勝區 (4)
方岩風景名勝區(5)
百丈漈―飛雲湖風景名勝區 (5)
方山―長嶼硐天風景名勝區 (6)
天姥山風景名勝區(7)
安徽
黃山風景名勝區 (1)
九華山風景名勝區 (1)
天柱山風景名勝區 (1)
琅琊山風景名勝區(2)
齊雲山風景名勝區 (3)
採石風景名勝區(4)
巢湖風景名勝區(4)
花山謎窟―漸江風景名勝區 (4)
太極洞風景名勝區 (5)
花亭湖風景名勝區 (6)
福建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1)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2)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 (2)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 (2)
桃源洞─鱗隱石林風景名勝區 (3)
金湖風景名勝區(3)
鴛鴦溪風景名勝區 (3)
海壇風景名勝區 (3)
冠豸山風景名勝區(3)
鼓山風景名勝區 (4)
玉華洞風景名勝區 (4)
十八重溪風景名勝區 (5)
青雲山風景名勝區 (5)
佛子山風景名勝區(7)
寶山風景名勝區(7)
福安白雲山風景名勝區(7)
江西
廬山風景名勝區 (1)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 (1)
三清山風景名勝區(2)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2)
仙女湖風景名勝區 (4)
三百山風景名勝區 (4)
梅嶺─滕王閣風景名勝區 (5)
龜峰風景名勝區 (5)
高嶺―瑤里風景名勝區(6)
武功山風景名勝區 (6)
雲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 (6)
靈山風景名勝區(7)
山東
泰山風景名勝區 (1)
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1)
膠東半島海濱風景名勝區(2)
博山風景名勝區 (4)
青州風景名勝區 (4)
河南
雞公山風景名勝區 (1)
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 (1)
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
嵩山風景名勝區(1)
王屋山─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3)
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 (4)
林慮山風景名勝區 (5)
青天河風景名勝區(6)
雲台山風景名勝區(2)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7)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7)
湖北
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 (1)
武當山風景名勝區(1)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2)
隆中風景名勝區 (3)
九宮山風景名勝區(3)
陸水風景名勝區(4)
神農架風景名勝區 (6)
湖南
衡山風景名勝區 (1)
武陵源(張家界)風景名勝區 (2)
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 (2)
韶山風景名勝區 (3)
嶽麓風景名勝區 (4)
崀山風景名勝區(4)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5)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 (5)
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風景名勝區 (6)
德夯風景名勝區 (6)
蘇仙嶺-萬華岩風景名勝區(7)
南山風景名勝區(7)
萬佛山-侗寨風景名勝區(7)
虎形山-花瑤風景名勝區(7)
東江湖風景名勝區(7)
廣東
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 (1)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2)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2)
白雲山風景名勝區(4)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4)
羅浮山風景名勝區 (5)
湖光岩風景名勝區 (5)
梧桐山風景名勝區(7)
廣西
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 (1)
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2)
花山風景名勝區(2)
海南
三亞熱帶海濱風景名勝區 (3)
重慶
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 (1)
縉雲山風景名勝區 (1)
金佛山風景名勝區(2)
四面山風景名勝區(3)
芙蓉江風景名勝區 (4)
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 (5)
四川
峨眉山風景名勝區 (1)
九寨溝―黃龍寺風景名勝區 (1)
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 (1)
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 (1)
貢嘎山風景名勝區 (2)
蜀南竹海風景名勝區(2)
西嶺雪山風景名勝區 (3)
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 (3)
石海洞鄉風景名勝區 (4)
邛海―螺髻山風景名勝區 (4)
白龍湖風景名勝區 (5)
光霧山─諾水河風景名勝區 (5)
天台山風景名勝區 (5)
龍門山風景名勝區(5)
貴州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1)
織金洞風景名勝區(2)
潕陽河風景名勝區 (2)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
紅楓湖風景名勝區(2)
龍宮風景名勝區 (2)
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3)
赤水風景名勝區(3)
馬嶺河風景名勝區 (3)
都勻斗篷山─劍江風景名勝區(5)
九洞天風景名勝區(5)
九龍洞風景名勝區(5)
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 (5)
紫雲格凸河穿洞風景名勝區(6)
平塘風景名勝區(7)
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7)
石阡溫泉群風景名勝區(7)
沿河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7)
甕安江界河風景名勝區(7)
雲南
路南石林風景名勝區 (1)
大理風景名勝區 (1)
西雙版納風景名勝區(1)
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2)
昆明滇池風景名勝區 (2)
玉龍雪山風景名勝區 (2)
騰沖地熱火山風景名勝區(3)
瑞麗江─大盈江風景名勝區 (3)
九鄉風景名勝區(3)
建水風景名勝區(3)
普者黑風景名勝區(5)
阿廬風景名勝區 (5)
陝西
華山風景名勝區 (1)
臨潼驪山─秦兵馬俑風景名勝區 (1)
寶雞天台山風景名勝區 (3)
黃帝陵風景名勝區(4)
合陽洽川風景名勝區(5)
甘肅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1)
崆峒山風景名勝區(3)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 (3)
寧夏
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2)
青海
青海湖風景名勝區 (3)
新疆
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 (1)
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名勝區(4)
博斯騰湖風景名勝區 (4)
賽里木湖風景名勝區 (5)
西藏
雅礱河風景名勝區 (2)
納木措-念青唐古拉山風景名勝區(7)
唐古拉山-怒江源風景名勝區(7)
7.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的榮譽稱號
2004年2月,太姥山被列入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2008年9月,寧德市將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福安白雲山三大景區聯合申報第5批世界地質公園。
2009年10月,入選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
2010年10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希臘萊斯沃斯島召開的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大會上,包括太姥山在內的寧德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獲得「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2013年10月11日,國家旅遊局授予太姥山旅遊景區等10家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8.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一年遊客多少遊客
太姥山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區四十五公里,約在東經120度與北緯27度的附近。挺立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氣勢雄偉,奇岩怪石,千姿百態,景色獨特,蔚為奇觀。主峰海拔917.3米。登臨絕頂,極目東海,水在天際流,峰從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觀」著稱於世。它北望雁盪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勢,雁盪、武夷地處通衢,聲名遠著,而太姥僻居海隅,知之者鮮。閩人稱太姥、武夷為雙絕,浙人視太姥、雁盪為昆仲,實在頗有見地。
整個風景區面積為92平方公里,分為太姥山嶽、九鯉溪瀑、晴川海濱、桑園翠湖、福瑤列島五大景區;還有冷城古堡、瑞雲寺兩處獨立景點。擁有山峻。石奇、洞異、溪秀、瀑急等眾多自然景觀,以及古剎、碑刻等豐富人文景觀。 根據地質部門考察,太姥岩石為粗粒花崗岩,屬燕山晚期,地質史中生代白堊紀的產物,距今約九千萬年至一億年。由於地殼的變動,海洋上升,東西南北與近水平三組互相垂直的向節理發育,形成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經千百萬年的風雨剝蝕,流水沖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 太姥山在唐宋時已十分興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國興、瑞雲、靈峰、芭蕉、天王等寺規模最大。今國興寺的遺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寶塔和石池,可見當時之規模。玉湖庵為宋理學家朱熹草堂,璇璣洞為朱熹隱居之所,山中還有歷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觀」、「道仙佛地」等幾十處。太姥山下的秦嶼鎮,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寇的英雄陣地之一。有「萬古雄鎮」之稱。 景觀特點 石奇 當遊人進入太姥山,就象進入當代世界抽象雕塑藝術大師的大型博覽廳,數千百副巨型的雕塑品,各具匠心,有的肖人,有的肖物。如「十八羅漢岩」、「仙人鋸板」、「夫妻峰」、「金貓撲鼠 」、「玉猴照鏡」、「九鯉朝天」、「二佛談經」、「金龜爬壁」、「韋陀把天門」......等三百六十景,真是「太姥無俗石,個個似神工」。
9. 李白詩中天老山是哪個省
李白詩中天姥山位於紹興市新昌縣儒嶴鎮10公里,圍30公里。
以唐代詩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而著稱。「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在詩中把天姥山的氣勢描繪的淋漓盡致。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譯文:天姥山極為高峻,就連四萬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9)天姥山風景名勝區擴展閱讀:
天姥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
1、會墅嶺:扼天姥山北道口,舊有鳥道可攀,今有盤山公路盤旋而上。嶺上台地氣候涼爽。過會墅嶺行5公里,能望見天姥主峰撥雲尖,因山頂常縈繞白雲,故名。
登山回望,群山為小,北有芭蕉、斑竹兩大山(即大尖、細尖)遙遙相對,南有王會、牛牯、萬年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蓮花峰拜倒腳下。山上有姥姥岩、天鷹、天姥饃、蹲牛岩、雞籠岩等。
2、古驛道:驛道由會稽來,從嵊州黃泥橋入新昌境,出新昌城舊東門到天台縣界,新昌古驛道全長45公里,2014年橫貫斑竹的長街,會墅嶺的石階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古驛道的原貌。
3、桃源仙境:桃源東瀕沃洲,南倚天姥,是著名「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相傳此處為漢時剡人劉晨、阮肇入天姥山采葯遇仙涉足之遺跡。如采葯徑、仙人洞、棋盤石、惆悵溪等。
而逆溪而上的班竹村口的司馬悔橋又是唐代隱士司馬承禎奉詔出山經此大悔之處。由此而構成娟秀迷離的桃源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