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景觀設計
A. 誰曉得道路街道景觀設計常用植物有哪些
常用的有:羅漢柏、紫荊 、紫薇、石榴、紅瑞木、金葉女貞、夾竹桃、月季、大專葉黃楊等屬
比如紅瑞木:枝條紅艷美麗,是景觀花灌木中枝幹較為奇美的樹種。同時也是北方地區秋季觀葉,冬季觀乾的灌木;宜孤植或散植於草坪開闊處, 水畔、向陽坡地作觀賞花木,多應用於公園、街道、廣場、居住區、庭院、 校園、等景觀項目中。可密列植作花籬。在與其他景觀樹木搭配造景時, 由於枝色艷麗,個體較小,常作前景觀賞樹種,後以常綠針葉作背景樹, 尤其是在冬季紅綠掩映,如果瑞雪飄飛則效果更佳。可與黃楊、月季、小 檗、黃刺玫、榆葉梅等間植於建築前沿、街道、道路兩旁、廣場邊沿作景 觀觀賞花木,搭配效果良好。
B. 關於景觀設計畢業論文
噴泉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我沒有資料,不過我有城市廣場設計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城市廣場設計的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中具有多種功能的空間,是人們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築最為集中的地方。
城市廣場設計的是城市的生活模式、社會文化內涵、城市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是構成城市空間的重要因子。城市廣場設計的並不是單純的建築空間,它是具活的靈魂,與其使用者-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城市廣場設計集中的體現了人的行為心理和精神品質。因此,城市城市廣場設計的人性化便由此而生,它是以人為中心,體現一種人本主義觀念,一切以人類精神需要和物質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在遵循此原則的基礎上,從人的心理物質需求、行為特徵出發,從城市廣場設計的空間尺度、空間層次、空間序列三個方面,全新構造一條舒適的、人性的、自然的城市廣場空間環境廣場設計的設計道路。
城市廣場設計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城市廣場設計以人為本原則
一個聚居地是否適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間和當時的城市肌理是否與其居民的行為習慣相符,即是否與市民在行為空間和行為軌跡中活動和形式相符。個人對"適宜"的感覺就是"好用",即是一種用起來得心應手、充分而適意。廣場設計應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古典的廣場一般沒有綠地,以硬地或建築為主;廣場設計大片的綠地,並通過巧妙的設施配置和交通,豎向組織,實現廣場的"可達性"和"可留性",強化廣場作為公眾中心"場所"精神。現代廣場的規劃設計以"人"為主體,體現"人性化",其使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
比如廣場設計有足夠的鋪裝硬地供人活動,廣場中需有坐凳、飲水器、公廁、電話亭、小售貨亭等服務設施,廣場的小品、綠化、物體等均應以"人"為中心,時時體現為"人"服務的宗旨,處處符合人體的尺度。
2.城市廣場設計地方特色原則
城市廣場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會特色。
首先城市廣場設計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廣場設計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築藝術特色,有利於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遊吸引力。
其次,廣場設計還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徵,盡量採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築藝術手法和建築材料,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如北方廣場強調日照,南方廣場則強調遮陽。一些專家倡導南方建設"大樹廣場"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3.城市廣場設計效益兼顧原則
城市廣場的功能向綜合性和多樣性衍生,現代城市廣場綜合利用城市空間和綜合解決環境問題的意義日益顯現。因此,城市廣場設計不僅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還應體現出"生命至上、生態為先"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思想。
首先,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兩種最具價值的開放空間(即廣場與公園)之一。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築、空間和樞紐,是市民社會生活的中心,起著當地市民的"起居室",外來旅遊者"客廳"的作用。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藝術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現代都市文明魅力的開放空間。城市對這種有高度開發價值的開放空間應予優先的開發權。
其次,城市廣場規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建築空間形態、立體環境設施、園林綠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們在進行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時刻牢記並處處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並重的原則,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兼顧的原則,切不能有所偏廢。厚此薄彼,往往顧此失彼。如某市火車站廣場由於規劃不合理,結果造成交通擁擠、排水不暢,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滿天,環境污染嚴重,市民怨聲載道,遊客望而卻步,極大的損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廣場規劃設計要克服幾個誤區:一是認為以土地作為城市道路、廣場建設的回報是一條捷徑。二是廣場越大越好。三是讓開發商牽著鼻子走。開發商看重的是建房、賣門面的利益;而政府則應著重考慮增加綠地、建設廣場和公園,改善旅遊、購物、休閑和人居環境。
4.城市廣場設計突出主題原則
城市廣場無論大小如何,首先應明確其功能,確定其主題。這也可謂之"綱舉目張"。圍繞著主要功能,廣場的規劃設計就不會跑題,就會有"軌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內聚力與外引力。是交通廣場、商業廣場,還是融紀念性、標志性、群眾性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廣場,要有準確的定位。在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力求突出城市廣場在塑造城市形象、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活動需要與改善城市環境(包括城市空間環境和城市生態環境)的三大功能。並體現時代特徵為主旨,整體考慮廣場布局規劃。
C. 城市街道景觀設計需注意和包含哪些內容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思想來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思潮,人本主義是中世紀歐洲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思想,也成人文主義,主張思想自由和解放。
在城市街道景觀中體現以人為本,主要體現人們的主人翁位,在總體規劃中控制詳細規劃的街道景觀設計。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設實施過程中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為人群是街道的主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未來。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時考慮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觀念——一個好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處處為人著想。
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的作用
城市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所給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這就為城市個性建設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城市有歷史意義的場所的建築形式、色彩、空間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與隱藏在市民心中的、駕駛行為產生地域文化認同社會價值觀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鳴,喚起對過去的回憶,產生文化認同感。
由此看來,我們在街道景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同時要向前發展。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整體性原則
城市街道格局的設計要從城市的整體出發,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要體現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個性。
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要為突出城市的個性服務。
可持續性原則
隨城市的發展,環境也隨著惡化,環境的惡化警醒了人們,可持續發展應運而生。可持續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主題,它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強調滿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為目標;一層是關注影響發展的因素。
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街道環境設計中也要遵循這一點,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街道景觀設計中要注意加強自然景觀要素的調整、運用和恢復。
城市景觀設計分析
城市街道可分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業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們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觀特性。但他們又有許多共性,既方便性、可識別性、可觀賞性、安全性、適合性。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街道形式的考慮
對於交通性街道,我們要以直線大半徑的曲線為主,通過道路兩側的建築和綠化樹木的高度與街道寬比產生空間感受。這樣為流動的車輛提供刺激的服務。在停車廠附近的牆上整一些壁畫,為街道增添亮色。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續,在設計時要注意合理使用收放的手法,中關村的北區在種植序列處理上就做的很好。如果再步加寬的地方設置一些園林小品如小型噴泉雕塑,增添了街道的自然情趣,如加拿大的特科果街。
廣告牌、環境雕塑小品和設施設計
廣告是信息時代的產物,街道廣告在現代城市景觀中起了重要作用。街道廣告的作用在於宣傳,它需要強調刺激,為此尺寸較大,常常影響城市的形象,因此對於廣告要嚴格審批。但如果街道廣告和雕塑小品結合,既增添了不少樂趣,又節省了空間。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設施應當擺脫陳舊的觀念,強調形式美觀,功能多樣,設計思想要體現自然,有趣,活潑,輕松。例如大膽的將電話亭、座椅和標示牌藝術化。
城市街道綠化設計
城市街道綠化設計是城市街道設計的核心,良好的綠化構成簡潔、大方、鮮明、自然、開放的景觀。古今中外道路綠化都備受重視。我國早在《漢書》中就記載:「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說明二千多年前我國已有用松樹作行道樹,唐代京都長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樹。隨著城市建設飛躍發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異,形成了各種綠帶。也有將行道樹、林蔭道與防護林帶共同聯成綠色走廊。街道綠化設計同其它綠地一樣也要遵循統一、調和、均衡、節奏和韻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則。
城市街道綠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街道形式的選擇要根據街道環境特色決定的。例如兩側建築景觀比較有特色,要表現建築那麼就選擇比較低矮的植物。街道綠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為重要。道路綠化的植物配置要體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結合的美學的思想;在立地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通過隔離帶的配置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真正達到大、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的結合,是街道景觀呈現層次化。
城市街道綠化更應注意行道樹的選擇,改變行道樹樹種單一,地被色塊過於重復的現象。應採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樹的配置手法相對統一的方式。我們可以選取十幾種行道樹作為基調樹種,確保城市道路綠化能體現和諧一致的總體風貌,而中下層盡量豐富多彩。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同時大力推廣本地自然條件適宜的樹種。
D. 道路景觀工程屬於市政還是園林
園林。
道路景觀環境設計是指從美學觀點出發,充分考慮路域景觀與自然環境的協調,讓駕乘人員感覺安全、舒適、和諧所進行的景觀設計。
道路景觀設計使工程防護得以美化,使收費、加油、服務站點風格鮮明、以綠化為主要措施美化環境,修復道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並通過沿線風土人情的流傳、人為景觀的點綴,增加路域環境的文化內涵,做到外觀形象美、環保功能強、文化氛圍濃。
(4)街道景觀設計擴展閱讀
道路景觀的規劃、設計,涉及對原有景觀的保護、利用、改造及對新景觀的開發、創造,它不僅與景觀資源的審美情趣及視覺環境質量有密切的聯系,還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可持續發展原則
道路景觀建設必須注意對沿線生態資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持續維護和利用。在空間和時間上規劃人類的生活和生存空間,沿線景觀資源的建設保持持續的、穩定的、前進的勢態。
2、動態性原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道路景觀也應存在著一個不斷更新演替的過程,在道路景觀的設計巾應考慮到道路景觀的發展演替趨勢。
3、地區性原則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徵、氣候氣象特徵、植被覆蓋特徵等。同時,不同地區的人民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理念、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因此,道路景觀的規劃、設計中應考慮其地域性特點,形成不同地區特有的道路景觀。
4、整體性原則
道路景觀規劃設計中,均應將道路寬度、縱坡、平豎曲線、道路交叉點、道路連貫性及其構築物、沿線設施、道路綠化等與沿途地形、地貌、生態特徵、景觀資源等作為有機整體統一規劃與設計,使道路建設的人工景觀與原有的自然景觀協調和諧。
5、經濟性原則
在道路景觀的規劃和設計中,不必將精力放在那些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觀賞景觀塑造上,而應著重考慮對道路沿線原有景觀資源的保護、利用與開發,以及對道路本身和沿線設施、構築物等作為人文景觀與原有地形、地貌、自然環境的相容性研究上。
E. 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性
園林景觀設計對城市街道的重要性
一:城市生態環境設計原理:
城市生態設計不是某個職業或學科所特有的,它是一個獨立的領域,可以說是現代文明造就了它,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的高樓大廈破壞了原有的綠色植被,所以就要求我們必須人為的製造出綠色植被來供人們欣賞,同時也不經意間的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總之它是一種與自然相作用和相協調的方式,其范圍非常之廣,包括建築師對其設計及材料選擇的考慮;水利工程師對洪水控制途徑的重新認識;工業產品設計者對有害物的節制使用。生態設計為我們提供一個統一的框架,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對景觀、城市、建築的設計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為。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它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和後工業時代的到來而日益清晰,盡管隨著這些時代的過去,設計思想已經逐步發展,於過去迥然不同,但是這個中心思想還是亘古不變的,這個思想就是自然與文化、設計的環境與生命的環境,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讓公園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讓其消融,進入千家萬戶;它要讓自然參與設計;讓自然過程伴依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讓人們重新感知、體驗和關懷自然過程和自然的設計。
二:景觀設計之於城市街道的重要性
城市街道是整個城市的骨骼,是整個城市的框架,也是老百姓日常出行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聯系城市各個功能區的紐帶,因此城市街道景觀的建設對提升整個城市的形象尤為重要,這個也是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十分關注的問題,每年各級政府都對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此來美化城市街道景觀為老百姓出行提供一個自然優美的環境。因此對於城市街道的景觀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核心之一,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觀比喻成城市景觀的大動脈,在城市交通運輸,購物,交往,都離不開城市街道景觀。由於各個城市的歷史發展及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巨大差異,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隨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用地不斷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四周發展,典型的如我國首都北京,有的脫離老城在附近另闢新城,典型的如山西的平遙市,有的新舊城結合,典型的今天的沈陽城,有的是由老城廂建設而來,比如有近600年歷史的天津。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的街道景觀建設,是全國各個大城市裡面做的比較出色的,不光如此天津各個小區的景觀建設也是十分完美,尤其是對假山、假樹、以及噴泉的運用都可以淋漓盡致,堪稱城市建設的的典範。
城市的發展歷程從街道就可以窺視一二,縱觀城市歷史,其街道格局都可以明了的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門在這些特殊的地點就會產生相應的聯想,想的是這個城市曾經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城市街道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城市的文化。例如:邯鄲新改建學步橋街區,該區以邯鄲學步的故事建成。
在城市中由於一些有代表性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格局,也就確定了該城市的發展形態,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間布局的特色,從而在市民中形成相應的文化特色,可以說城市街道格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其實不論那個設計領域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所以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也要體現以人為本,體現人民群眾的主人翁位,因為人們群眾才是城市的主宰,在總體規劃中要盡量完善每個街道景觀設計方案,力求精確,力求美感。同時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設實施過程中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包括假山、假樹、噴泉的使用都要合理,同時也要發揮出這些人造景觀的靈性,讓它們真正服務於景觀建設之中。因為人群是街道的主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未來。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時考慮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觀念——一個好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處處為人著想。只要我們按照上述原則去建設城市街道,那我相信每個城市的街道景觀都是令人賞心悅目,過目不忘的。原文鏈接: http://www.yt160.com/a/news/28405.html?1305349504
F. 道路景觀綠化設計需要什麼專業
園林包括路、橋、亭、山、水、樹。所以道路也會是屬於園林的。市政工程呢,有些也是屬於園林的。
園林市政工程可分為大市政和小市政
大市政
大市政園林是指城市道路、橋梁、道路綠化、路燈等城市公用事業工程;
1、 道路交通工程。如道路、立交、廣場、交通設施、鐵路及地鐵等軌道交通設施。
2、 河湖水系工程。如河道、橋梁、引(排)水渠、排灌泵站、閘橋等水工構築物。 3、 街道綠化工程。行道樹、灌木、草坪、綠化小品(如街道綠化中的假山石、游廊、畫架、水池、噴泉等)建築物、構築物佔主要部分的各市政專業工程場(廠)、站、點。
小市政
小市政是指,以民居小區,廠區排水及道路工程。
G. 道路街道景觀設計常用植物有哪五十種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常用植物有哪五十種?
1.羅漢柏
生態習性:喜生長於冷涼濕潤土地(年平均氣溫8℃左右處)。生態習性:喜光樹,幼苗生長極慢,10年生實生苗高僅60cm左右,此後漸速,而已20年左右生長最速,至老年期則又緩慢。在適宜環境下,在大樹下部的枝條與地面接觸部分能發出新根,可與母株分離成新植株。
2.紫荊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光,耐陰耐寒耐旱,萌櫱力強,耐修剪。
3.紫薇
生態習性:喜光、耐寒、耐乾旱,生長速度慢。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耐旱,怕澇。萌菜性強,生長較慢,壽命長。
4.石榴
生態習性: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抗有害氣體。
5.紅瑞木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光,耐寒,稍耐陰。
6.金葉女貞
生長習性:金葉女貞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性喜光,稍耐陰,耐寒力較強。
7.夾竹桃
生長習性:原產伊朗,現廣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各省區均有栽培。
賞植物。花似桃,葉像竹,一年四季,常青不改。從春到夏到秋,花開花落,此起彼伏。迎著春風、冒著暴雨、頂著烈日,吐艷爭芳。
8.月季
生長習性:喜陽光,耐旱,耐澇,也能耐寒冷,適宜生長在較肥沃的沙質土壤中。在秋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應選地勢較高、向陽、不積水的地方栽植。
9.大葉黃楊
生態習性:
大葉黃楊為溫帶及亞熱帶樹種,產我國中部及北部各省,栽培甚普遍。日本亦有分布。喜光,亦較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亦較耐寒。肥沃疏鬆的土壤,極耐修剪整形
10.小葉黃楊
生態習性:中性,耐寒性弱,抗污染,地喜半蔭,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寒,在上海栽培冬天葉易受凍變紅,華北地區南部尚可栽種。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稍耐濕,忌積水。耐修剪,抗煙塵及有害氣體。淺根性樹種,生長慢,壽命長。
11.火棘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光不耐寒,抗旱耐瘠,山坡、路邊、灌叢、田埂均可生長。黃河以南露地種植,華北需盆栽,塑料棚或低溫溫室(0~5℃)越冬。萌芽力強,耐修剪。
12.紅花繼木
生態習性:喜光,稍耐陰,但陰時葉色容易變綠。適應性強,耐旱。喜溫暖,耐寒冷。萌芽力和發枝力強,耐修剪。耐瘠薄,但適宜在肥沃、濕潤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
13.八角金盤
生態習性:八角金盤原產於日本暖地近海的山中林間。我國早年引種,現廣泛栽培於長江以南地區,作城市綠化和庭園觀賞,台灣尤多。為亞熱帶樹種,喜陰濕溫暖的氣候。不耐乾旱,不耐嚴寒。寧滬一帶宜選小氣候良好處種植,以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為宜,中性土壤亦能適應。萌櫱力尚強。
14.法國冬青
生態習性: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喜溫暖濕潤氣候。在潮濕肥沃的中性壤土中生長旺盛,酸性和微酸性土均能適應,喜光亦耐陰。根系發達,萌芽力強,特耐修剪,極易整形。
15.紅葉石楠:
生態習性:喜光,稍耐陰,稍耐寒,喜溫暖、濕潤氣候,耐乾旱瘠薄,不耐水濕,耐修剪,耐整形,生長速度慢,對部分有害氣體有一定抗性。
16.海桐
生態習性: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能耐寒冷,亦頗耐暑熱。黃河流生態習性:域以南,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華南可在全光照下安全越夏。以長江流域至南嶺以北生長最佳。黃河以北,多作盆栽,置室內防寒越冬。對光照的適應能力亦較強,較耐蔭蔽,亦頗耐烈日,但以半陰地生長最佳。喜肥沃濕潤土壤,乾旱貧瘠地生長不良,稍耐乾旱,頗耐水濕。盆栽或地植,可用一般表土,施鈣鎂磷肥及腐熟餅肥或禽畜糞作基肥,以後一般管理。萌芽力強,頗耐修剪,一般4~5年生以後,可根據觀賞要求,修剪成平台狀、圓球狀、圓柱狀等多種形態,經過修枝整形的植株,價值頗高。
17.紫葉小檗
生態習性:喜光,稍耐陰;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最佳。萌芽力強,耐修剪。
18.金絲桃
生態習性:常野生於濕潤溪邊或半陰的山坡下,愛溫暖濕潤氣候,喜光,略耐陰,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除粘重土境外,在一般的土壤中均能較好地生長。
19.含笑
生態習性:含笑為暖地木本花灌木,性喜溫濕,不甚耐寒,長江以南背風向陽處能露地越冬。夏季炎熱時宜半陰環境,不耐烈日曝曬。其他時間最好置於陽光充足的地方。不耐乾燥瘠薄,但也怕積水,要求排水良好,肥沃的微酸性壤土,中性土壤也能適應。
20.六月雪
生態習性:性喜陽光,也較耐陰,忌狂風烈日,高溫酷暑時節宜疏蔭。耐旱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
生態習性:南方園林中常作露地栽植於林冠下、灌木叢中;北方多盆栽觀賞,在室內越冬。
亦為良好的盆景材料
21.丁香
生態習性:丁香對二氧化硫及氟化氫等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的抗性,故又是工礦區等綠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22.南天竹
生態習性:喜溫暖多濕及通風良好的半陰環境。較耐寒,能耐微鹼性土壤。適宜在濕潤肥
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長。
23.棕櫚
生態習性:棕櫚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極耐寒,較耐陰,成品極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溫差。栽培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肥沃。棕櫚根系較淺,無主根,種時不宜過深。棕櫚對煙塵、二氧化硫、氟化氫等多種有害氣體具較強的抗性,並具有吸收能力,適於空氣污染區大面積種植。
24.十大功勞
生態習性:喜排水良好的酸性腐殖土,極不耐鹼,較耐旱,怕水澇,在乾燥的空氣中生長不良。
25.棣棠
生態習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較差,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生長最好。
花籬,還可栽在牆隅及管道旁,有遮蔽之效。
26.鋪地柏
生態習性:喜光,稍耐陰,適生於濱海濕潤氣候,對土質要求不嚴,耐寒力、萌生力均較強。
林應用:在園林中可配植於岩石園或草坪角隅,又為緩土坡的良好地被植物
27.金銀木
生態習性:金銀木,性強健,喜光,耐半陰,耐旱,耐寒。喜濕潤肥沃及深厚之土壤。管理粗放,病蟲害少。
28.珍珠綉線菊
生態習性:喜光也稍耐蔭,抗寒,抗旱,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深厚肥沃的土壤。萌櫱力和萌芽力均強,耐修剪。
29.五葉地錦
它對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也宜作工礦街坊的綠化材料。
30.麥冬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溫暖和濕潤氣候,稍耐寒,宜稍蔭蔽,在強烈陽光下,葉片發黃,對生長發育不利。但過於蔭蔽,易引起地上部分徒長,對生長發育也不利。乾旱和澇窪積水對麥冬生長發育都有顯著的不良影響。宜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和沙質壤土。
31.吉祥草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排水良好肥沃壤土為宜。
32.矮牽牛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溫暖,不耐寒,乾熱的夏季開花繁茂;喜陽光充足;耐半陰;喜疏鬆。排水量好極微酸性土壤,忌積水雨澇。繁殖栽培播種或扦插。園林應用優良的花壇極種植缽花卉,也和自然式叢植。匍匐性強的可以做垂吊盆栽觀賞。
33.紅花酢漿草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向陽、溫暖、濕潤的環境,夏季炎熱地區宜遮半蔭,抗旱能力較強,不耐寒,華北地區冬季需進溫室栽培,長江以南,可露地越立,喜陰濕環境,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一般園土均可生長,但以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生長旺盛,夏季有短期的休眠
34.白花三葉草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溫暖、向陽的環境和排水良好的粉砂壤土或粘壤土。
適應性廣,在pH5.5~7的土壤中都能生長。耐寒,耐熱,耐霜,耐旱,耐踐踏。不耐陰,在鹽鹼土中不適應。是一種匍匐生長型的多年生牧草,喜歡溫涼、濕潤的氣候,最適生長溫度為16℃-25℃,較耐蔭,在部分遮蔭條件下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高,耐貧瘠、耐酸,最適排水良好、富含鈣質及腐殖質的粘質土壤,不耐鹽鹼、不耐旱。
35.馬蹄金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生長於半陰濕,土質肥沃的田間或山地。耐陰、耐濕,稍耐旱,只耐輕微的踐踏。溫度降至-6℃~-7℃時會遭凍傷。一旦建植成功便能夠旺盛生長,並且自已結實。適應性強。
36.萱草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性強健,耐寒,華北可露地越冬。適應性強,喜濕潤也耐旱,喜陽光又耐半蔭。對土壤選擇性不強,但以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為宜。具有繁殖容易,管理粗放,植株低矮,株型挺拔,葉色艷麗,花色多,花期長,適應性和抗性強的特點。
尤其適宜做水旁和草地地被植物。
37.蔥蘭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陽光充足,耐半陰和低濕,宜肥沃、帶有黏性而排水好的土壤。較耐寒,在長江流域可保持常綠,0℃以下亦可存活較長時間。在-10℃左右的條件下,短時不會受凍,但時間較長則可能凍死。
38.空心蓮子草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莧科,多年生宿根性雜草。外來入侵物種具有葯用價值。
生命力強適應性廣,生長繁殖迅速,水陸均可生長。
39.美女櫻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陽光、不耐陰,較耐寒、耐蔭差、不耐旱,北方多作一年生草花栽培,在炎熱夏季能正常開花。在陽光充足、疏鬆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花開繁茂。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不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在疏鬆肥沃、較濕潤的中性土壤能節節生根,生長健壯,開花繁茂。在上海小氣候較溫暖處能露地越冬
40.瓜葉菊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冬季溫暖、夏季無酷暑的氣候條件,忌乾燥的空氣和烈日曝曬,還要有良好的光照。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喜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但忌烈日直射。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涼爽的氣溫和充足的陽光是其良好生長的主要條件。喜富含腐殖質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忌乾旱,怕積水,適宜中性和微酸性土壤。花期為12月至翌年4月,盛花期3--4月。
41.雞冠花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陽光充足、濕熱,不耐霜凍。不耐瘠薄,喜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花期夏、秋季直至霜降。喜溫暖乾燥氣候,怕乾旱,喜陽光,不耐澇,但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庭院都能種植,是當前發展庭院經濟的一種新途徑,
42.一串紅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耐半陰,忌霜雪和高溫,
怕積水和鹼性土壤。對光周期反應敏感,具短日照習性。要求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
43.金盞菊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陽光充足環境,適應性較強,能耐-9℃低溫,怕炎熱天氣。不擇土壤,以疏鬆、肥沃、微酸性土壤最好,能自播。金盞菊的適應性很強,生長快,較耐寒,不擇土壤。能耐瘠薄乾旱土壤及陰涼環境,在陽光充足及肥沃地帶生長良好。
44.孔雀草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陽光,但在半蔭處栽植也能開花。它對土壤要求不嚴。既耐移栽,又生長迅速,栽培管理又很容易。撒落在地上的種子在合適的溫、濕度條件中可自生自長,是一種適應性十分強的花卉。
45.三色堇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較耐寒,喜涼爽,在晝溫15-25℃、夜溫3-5℃的條件下發育良好。晝溫若連續在30℃以上,則花芽消失,或不形成花瓣。日照長短比光照強度對開花的影響大,日照不良,開花不佳。喜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中性壤土或粘壤土。為多年生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46.萬壽菊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萬壽菊性喜溫暖、陽光,亦稍耐早霜或半陰,較耐乾旱,在多濕、酷暑下生長不良。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移植,生長快。
47.大麗花: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大麗花適應全國不同氣候及土質,病蟲害少,易管理,最好繁殖。植株喜高燥涼爽、陽光充足的環境,既不耐寒,又忌酷熱,低溫期休眠。不耐寒,怕澇,土壤以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質土壤為宜。
48.百日草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喜溫暖陽光、不耐寒、怕酷暑、性強健、耐乾旱、耐瘩薄、忌連作。根深莖硬不易倒伏。宜在肥沃深土層土壤中生長。生長期適溫15~30°C,適合北方栽培。
一些中型和矮型品種也常用來栽植花壇或盆栽,但在花壇材料搭配時,應注意高度。
49.金雞菊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金雞菊類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但耐半陰,適應性強,對二氧化硫有較強的抗性。
50.狗牙根
生態習性:生態習性:狗牙根喜溫熱氣候和潮濕土壤,不耐寒,氣候寒冷時生長差,易遭受霜害;喜光耐熱(可耐受43度高溫),在日平均24度以上時,生長最好;當日均溫下降至6-9度時生長緩慢,開始變黃;當日均溫為2-3度時,其莖葉死亡,以其根狀莖和匍匐莖越冬。翌年則靠越冬部分體眠芽萌發生長。狗牙根最喜PH值6.0-7.0、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在黏土上的生長狀況比在輕沙壤土上要好,在輕鹽鹼地上生長也較快。綠期長。它較耐淹,水淹下生長變慢;耐鹽性也較好。
H. 武漢市城市街道景觀設計
漢口近代租界風貌保護街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漢口近代租界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有一定的沖突,建築密度較高,城市環境有待改善。
漢口近代租界近年來,修建了一些多、高層新建築,總體城市風貌為古典建築與現代建築混合,高層建築與低層、多層建築混合,建築質量不均衡。新建築對漢口近代租界原有城市風貌帶來一些影響。同時,該地區建築密度較高,綠化和城市廣場等開敞空間較少,漢口近代租界城市環境亟待改善。
(2)漢口近代租界現狀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漢口漢口近代租界原有道路以及市政等基礎配套設施由於建設年代較早,設施陳舊,改造困難,由於區片人口、建築密度的增大,相對顯得標准落後。
(3)漢口近代租界的道路交通系統不夠完善
一元舊城形成於上個世紀初頁,道路網也帶有租界時代的歷史印記,密度較大,寬度很窄,主次不分明,沒有明顯的交通軸線,特別是南北向交通組織困難,錯口和多路交叉比較多,隨著城市的發展,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城市大交通、大容量的發展格局。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與兩側的歷史建築相映成趣,構成鮮明的歷史人文圖畫和宜人的城市空間。
舊城的城市功能十分強大,一直存在著各種原因的佔道現象,道路的交通功能難以發揮,局部的交通比較混亂。
由於中山大道未完全形成,勝利街成為主要的穿越交通集散道路,與沿江大道、京漢大道、解放大道未形成理想的布局,同時大量穿越交通進入舊城中心,破壞了生活環境和歷史特色。
南北向缺乏貫穿性道路,目前僅有三陽路承擔了大量的交通量,但車道數較少,並且與非機動車處於同一個斷面上,干擾大。
由於近年來在舊城建成了一些大型建築、商場等,隨著江漢步行街、江灘工程的建成,同時政府的行政功能也集中在該區域,交通壓力不斷增大,停車設施嚴重不足,未來隨著城市車輛數的飛速增長,這種不足有擴大的趨勢。
(4)漢口近代租界現狀人口構成不合理,人口老化和外來化。
漢口漢口近代租界現狀人口為25萬人,在武漢近代歷史上,曾經是傳統高尚區域,集中了大量優秀的古典主義建築,是大批當時中上層人士生活、休閑、居住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流逝,原有配套設施落後老化,同時,城市周邊地區的發展,吸引了老城區人口外遷,從而,出現了老城區人口「空心化」現象。相對低收入人群、老齡人口及外來人口集中在老城區。
漢口近代租界風貌保護街區保護規劃
1.漢口近代租界風貌保護街區保護范圍的界定
漢口漢口近代租界位於武漢市江岸區,北至三陽路,與漢口永清片相鄰;南至江漢路,靠近傳統商業區漢正街地區;西至解放大道;東至沿江大道,緊鄰漢口江灘;總面積2.82平方公里(含江灘面積為3.11平方公里)。
2.漢口近代租界風貌保護街區定性
通過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社區環境,改善漢口漢口近代租界有關配套設施。進一步發掘漢口漢口近代租界獨特的歷史人文價值,凸現該地區的地理及環境優勢,從而,將漢口近代租界建設成既具有獨特的近代歷史文化風貌,又適應現代生活的、富有生機活力的城市核心區。
漢口漢口近代租界的保護規劃目的,是要彰顯百年人文底蘊;突現濱江自然景觀;開創舊城現代格局;將漢口近代租界建設成為近代歷史文化風貌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的中心城區。
3.漢口近代租界風貌保護街區基礎設施建設
(1)道路規劃
①交通政策研究
在一元舊城這一城市的核心進行大拆大遷來進行道路交通設施的改善不僅投入巨大,而且勢必會破壞舊城的歷史面貌,引入大量交通進入該區域而帶來新的交通問題,也不利於舊城的改造和逐步外遷。
因此,該區域的交通對策應該是從總體上控制交通供給,不希望引起過多交通增長,故而原則不再進行大拆大建,而應當著重加強交通管理,整治佔道行為,逐步控制和劃分區域禁止機動三輪車等車輛進入,挖掘現有道路潛力。適當建設穿越性交通通道,近期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走低成本解決交通之路。遠期則主要通過三條軌道交通線路來解決交通問題。
②區域交通
將研究范圍擴大,西起友誼路、東至黃浦路、南臨長江、北達建設大道,約12.3平方公里,主要考慮一元舊城道路與漢口地區主要幹道及聯系三鎮道路的交通聯系,包括遠期與青島路過江隧道和軌道交通的銜接,確定大區域的配套交通項目的建設。
暢通區域交通進出口,修建香港路、黃石路、巡禮門立交及長江二橋上下匝道等工程,增加有效出口數,並可以利用四唯路、麟趾路及打通造紙街、公安街、一元小路組織自行車交通,禁止三陽路沿江大道至解放大道段自行車交通,增加有效車道數。除黃石路立交外,其餘工程均可近期實施。
整合交通流線,打通中山大道三陽路至一元路段及車站路至黎黃陂段,並利用友益街、車站路、復興路、一元路組織單向交通,形成中山大道、沿江大道、京漢大道、解放大道為主的東西向主要交通通道,避免穿越性交通進入勝利街等道路,合理調節幹道之間的間距。
③內部交通
分析區域內部的出行方式和交通流向、流線,確定區域內部內部道路建設和交通管理模式,採取綜合措施,合理組織交通,組織單行道系統,取消佔道,拓寬局部道路,逐步在京漢大道以南禁止機動三輪車進入,組織單向交通等管理方式。
其餘道路則盡可能與舊城風貌協調一致,營造舊城初始的生活節奏和空間感覺,保持寧靜的生活環境,使市民擁有更多的自由度,營造原汁原味的舊城生活特色。
④靜態交通設施
舊城區道路狹窄,路邊停車是不可行的,同時用地十分緊張,因此在中山大道一元路以外區域結合綠化廣場等規劃了三處較大規模公共停車場,並零散布置部分小型停車場,另外在區域內結合居住、商業等配建了部分停車場。
但從總體上看,今後該區域的停車問題仍然存在,因此還需制定一系列政策配合,如該區域居民購車必須同時購買停車位,新建商業和娛樂場所必須響應配建足夠停車設施,提高該區域停車位價格,鼓勵經營停車場,嚴格執行交管執法、提供高檔便利的公交系統等措施來解決和減少停車問題。
⑤公共交通
舊城區道路系統不夠完善,交通緊張,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成本的有效方法,近期主要考慮結合軌道交通一號線合理敷設線路,組織好換乘,遠期則要考慮以軌道交通為,組織不同客流在不同公共交通方式之間的轉換,規劃好公交線路、公交停車場、公交首末站及公交樞紐站的布置。
⑥步行交通
漢口舊城街道縱橫交錯,是傳統的行政管理、金融貿易中心與交通樞紐,其中許多地區為歷史上的租界,尺度宜人,具有較強烈的人情味和親和力,適宜行人步行、遊憩和休閑。本次規劃應在滿足車行交通的前提下,劃分出步行通道和步行區域,結合人行道、各種公共交通站點組成完整的步行系統。
(2)基礎設施
要改造一元舊城,必須同步配套市政設施,進行增容、改造,但由於該地區道路修建年代久遠,市政管線復雜,存在管道老化,管位不夠,改造困難等問題,同時,該地區的建築由於歷史原因,大多數上下水、供氣條件不好,管道入戶條件不好,並可能影響到房屋結構和外觀。
道路上桿線較多,線路復雜,但由於道路人行道條件不好,路下管線過多,入地有一定困難。
因此以上問題需相關部門做進一步研究,提出合理解決方案。
(3)規劃設計條件
a.限制性條件
軌道交通線路和隧道用地及位置保持不變;主要幹道如: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沿江大道等的道路紅線寬度和線形不變;規劃區內各種市政設施用地范圍和容量原則上不變。
b.指導性條件
次要幹道和支路的線形和寬度可以調整或取消;可按規劃要求組織部分路段的單向交通。
4.漢口近代租界風貌保護街區環境整治(建築修繕、環境整治)
(1)建築修繕
①對保留建築的嚴格與一般控制
嚴格控制對象包括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標志性建築物,對構成有特徵的、重要的空間界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建築物,在主要的景觀視野范圍之內的建築物,以及保存完好並能表現城市特色的某種建築類型的建築物。對嚴格保護的建築物不能改變其原本的特徵,必須在布局和外觀上保持現有的原來面貌或按照其原來應該有的特點進行修復;對其中的文物保護單位,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對建築進行維護或原樣、同材料修復,修舊如舊。
一般控制的對象包括除嚴格控制之外的保存原狀的傳統建築物和局部已經被改變的傳統建築物以及對形成城市空間的連續性、邏輯性和城市肌理具有重要和比較重要作用的建築物(或建築群)。這些建築物可以是傳統建築物也可以是現代建築物。對一般控制的保護建築,應該在保留其現存的特徵部分(或要素)的基礎上,以建築原有的特點為依據,進行整治、更新、整修、整飾。
②非保護的傳統建築的修繕
修繕的對象包括除被保護的傳統建築之外的、局部已被改變的、僅保留有傳統建築結構的傳統建築物。對這類建築物一般不予拆除,應根據街區風貌特徵要求,對建築立面和形體上不符合歷史風貌的部分進行強制性整治,從而恢復建築原有風貌或減小其與歷史街區環境的沖突。
③對非保護的現代建築的改造
對象包括建築的形式和風格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的,或其建築的品質不高的現代建築物。對這類建築可以拆除或局部拆除,對不能或暫時不能拆除的這類建築物,應該做適應周圍環境的改造。
④對非保護的現代建築的保留
對象是除被保護和需要改造以外的現代建築。一般這類建築對破壞城市歷史文化環境影響不大或基本沒有影響。
⑤對非保護建築的更新
對象主要針對功能不符,在景觀上和空間上與其所處的位置不符、不相適應,對周邊環境風貌有較大沖突和視覺障礙的建築物(包括非保護的傳統和現代建築物)。更新手段主要有三種:一是重建,即拆除後根據歷史資料依據歷史原貌重建歷史上該街區中曾經存在的建築,包括遷建到這里的傳統建築.二是新建,即拆除後新建在風貌區與歷史風貌環境較為協調的建築.新建建築物,在不影響重點歷史建築的保護的前提下,不走傳統的「仿古」、「復古」的老路,打破傳統思維定勢,鼓勵創新,大膽採取現代設計思路,強調對比,在對比中融合、在對比中統一。三是拆除後不再建,根據功能要求將空地作為公共空間、公共通道或綠化等。
(2)環境整治
①休閑性景觀帶
漢口近代租界內,結合風貌建築及綠化的建設,通過加強洞庭街、勝利街的交通功能,減輕鄱陽街的交通壓力,將鄱陽街建設成為休閑性景觀步行通道。
休閑性景觀帶同時考慮為文化旅遊線路,文化旅遊線路總長度為2000米。
②綠化及開敞性空間
在漢口近代租界范圍內,結合鄱陽街休閑步行通道,規劃要求500米范圍內至少有1個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綠化廣場;200米范圍內至少有1個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小型綠化節點;
在規劃范圍內,規劃有大型綠化廣場6個,保護控制區內規劃有小型綠化節點12個,沿京漢大道控制有30米綠化帶。
③標志性景觀建築
在適當地段考慮體現歷史中心區形象的標志性建築。規劃採用傳統對景的手法,結合歷史風貌建築布局,在道路主要景觀方向規劃有標志性景觀建築。保護控制區內有標志性景觀建築11棟。
④重要景觀線及城市天際線控制
對漢口近代租界的重要縱向交通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漢大道、解放大道、勝利街、洞庭街、鄱陽街以及重要橫向交通一元街、大智路、南京路、江漢路等,對它們沿線的景觀進行綜合規劃。沿線通過綠化、建築、城市廣場、街道小品等構成良好街道景觀。
對重要道路沿線的建築高度進行控制,構成完善的城市天際線。總體上,規劃建築更新區范圍內,建築高度最高;規劃保護協調區范圍內,建築高度次高;規劃保護控制區范圍內,建築高度最低;同時,沿江大道風貌保護建築大多為公共建築,建築高度較控制區其它范圍建築略高。
⑤城市設計要求
a.在充分保護舊城風貌的同時,注重該地區的現有特色與創造現代生活相協調,與城市整體、相鄰地區及其內部各部分之間相協調。
b.提高該地區城市街道景觀的可讀性、宜人性及生動感,對不同性質的道路應具有相應設計手段;特別是沿江大道沿線景觀與漢口沿江地區舊租界歷史風貌的協調和統一。
c.挖掘歷史傳統空間價值,充分考慮室內外公共活動空間的視線直觀感受和空間尺度,努力營造舒適宜人的室內外整體空間環境。
d.通過對沿江濱水區的改造,在豐富該地區的公共活動空間的同時,努力塑造沿江地區獨具魅力的濱江濱水景觀特色;並盡可能滿足各建築沿江視線景觀需求。
e.保障該地區在分期實施的過程中,各階段的城市設計均具有相對獨立完整性。
⑥環境保護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注重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與歷史文化環境和諧,保障該地區的環境質量,協調好與城市整體的環境關系,加強環境綠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日照、通風等自然條件,避免廢氣、噪音、光反射等環境污染。
(3)啟動區保護規劃
漢口近代租界是一項具有長期積累性的建設,為了穩步實現舊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首期選擇六片歷史保護建築較為集中,環境條件較好的區片作為啟動建設項目庫,樹立歷史文化保護區修復改造建設的典範區,並為舊城保護工作的逐步實施提供成熟的運作模式。
啟動區確定的原則:
現狀歷史風貌保護良好,有比較集中的具有特色的歷史風貌建築;
周邊道路、市政等基礎配套設施較好;
初步拆遷較少、投資相對較低;
相對集中在鄱陽街休閑步行通道一線,有利於較快改善城市局部整體環境;
分別布置在英、法、俄、德等不同風貌區,各具特色。
結合漢口近代租界規劃而擬定的先期開發項目,先期啟動建設項目庫初步擬定為:上海村片區、洞庭村片區、珞珈山片區、同興里片區、海壽里片區、坤厚里片區。
①上海村片區
包括上海村、江漢村、六也村,位於江漢路片保護重點地段,屬二級優秀保護里份,總用地3.16公頃。依託江漢路強大的商業輻射功能,通過修繕建築外立面,改善內部結構以適宜現代休閑生活,建設成為古典與現代完美融匯的經典文化休閑娛樂區,江漢路上的夜明珠。
②咸安坊、洞庭村片區
位於青島片保護重點地段,屬一級優秀保護里份,總用地7.30公頃。通過修繕建築外立面,完善其內部結構以適宜現代生活方式,增添現代園林景觀要素,復原其為環境典雅的新里坊住區。
③珞珈山片區
位於八七會址歷史保護重點地段,總用地3.38公頃。該片區匯集大量的優秀近代建築,具有優良的歷史人文景觀基質,結合江灘濱江自然景觀區的建設,開發珞珈山文化休閑娛樂區具有天然的地理及人文優勢,成為舊城引人入勝的文化娛樂景區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④同興里片區
比鄰珞珈山片區,總用地3.58公頃。為二級優秀保護里份,結合周邊優良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修繕建築外立面,完善其內部結構以適宜現代生活方式,增添現代園林景觀要素,還原其為高尚典雅的新里坊住區。
⑤海壽里片區
核心保護區總用地2.33公頃,沿街界面建築風格優雅細致,配合已形成的海壽街商業氛圍,可開發為名店名品區,其中肖耀南公館建議改建成小型博物館,增添地區的文化氣質,成為商業與文化有機融合的典範。
⑥坤厚里片區
核心保護區總用地1.26公頃,沿街分布著5棟風格雅緻的花園洋房,依託其周邊多分布有市屬行政辦公機構等區位優勢,通過建築功能置換,區內環境的再創造,建成典雅怡人的小型商務辦公區。
I. 城市街道園林景觀植物設計有幾個基本原則
一、功能性原則
1、分割空間——城市道路綠地植物景觀設計可對道路的空間進行有序、生動而虛實結合的分割,相對於硬質景觀(街道護欄、路障等)對空間的機械分割,植物景觀是一種有生命的分割體,隨著四時景色的變化使道路呈現不同的空間感。
2、組織交通——彎道外側樹木整齊連續的栽植,可以預告道路走向變化,引導駕駛員行車視線變化,保證交通安全。
3、防護功能——道路綠地植物景觀對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的運輸有積極的保護作用,特別是車流量比較集中的城市幹道、立交橋路口等地區,布置植物景觀既能改善道路周邊環境,也有利於保證行車安全。
4、屏蔽功能道路綠地植物景觀可形成隔離帶遮蔽道路周邊地區居民生活。
二、生態性原則
隨著城市機動車輛的增加,交通污染日益嚴重,已成為城市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城市道路綠地系統是人造的「綠廊」,可以有效的減少這些污染,調節城市氣候,最大限度的發揮道路綠地的生態功能和對環境的保護作用。
三、地域性原則
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地植物景觀營造時,應考慮民族性與地域性的不同,突出城市地方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盲目照搬、模仿,應多選用地方植物材料,形成獨具特色、帶有標志性的景觀效果。
四、植物配置原則
植物配置就是道路綠地的種植設計,它與道路的功能、類型及周圍的環境條件密切相關,需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配置各種植物,使其發揮出植物最佳的生態功能與景觀效果。
1、在植物的選擇上要適地適樹,,創造地方道路特點。
2、在植物的應用上要形式多樣,喬灌草結合,常綠與落葉結合,速生與慢生結合,要營造多層次、長久性的景觀效果,而不能只圖短期的效益。
3、在植物的搭配上,要以完善道路綠地的實用功能為基礎,大膽創新,樹種要豐富多彩。
4、在種植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綠地植物與各項公共設施之間的關系,准確把握好各種管線的分布、鋪設的深度。另外,還要分析其他景觀小品,然後選擇合適的植物材料與之配置,以達到整體景觀的和諧。
J. 街道景觀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要設計嗎,找全璟設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