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方方
『壹』 可以發一下方方的《風景》TXT百度網盤嗎謝謝
網路網盤
『貳』 方方的小說《風景》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075103.html
『叄』 方方的作品《風景》是大學語文教材嗎
方方的作品《風景》入選了大學語文教材。
方方入選教材的那篇《風景》的確有獨到之處。對於文學作品,有一個標準是人品與作品分開來看的情況存在,評論界常常也是這個態度。就像徐志摩,如果放到現在的社會來說,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渣男,但是大家還是會讀著他非常浪漫的詩,幻想著愛情,而不會覺得自己屬於人格分裂。對於方方的文章其實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
『肆』 方方的文章《風景》鑒賞
《風景》的全部筆墨都用於突現出生存本身的意義。小說通過描寫人物對其生存處境的應對方式來使生存意義得到明確無疑的顯現。以純客觀敘述來實錄凡俗人生中的種種本相,以及揭示出生存本身的意義所在,舍棄了過去那些觀念性的道德標准與情感認同,不動聲色地使生存的觀念,或說是一種民間的價值取向非常實在地突現出來。
在一定意義上,《風景》開拓出了一種寫作的新空間,即處於社會底層的都市民間的生存世界。這種開拓性的寫作改變了我們對於現實的認識,以及相應的導致主體與現實之間的關系調整。
同時,《風景》是新寫實小說中最貼近自然主義方式的作品。描寫凡俗人生,刻畫粗鄙醜陋、野蠻冷酷的生存景象,這實際上原本就是左拉式自然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風景》在小說藝術上成功地增添了某種新質,從而使中國當代文學的藝術形態得到了新的豐富。
(4)風景方方擴展閱讀
方方小說《風景》發表於1987年,獲1987-1988年中篇小說獎,被評論界認為「拉開新寫實主義序幕」。
《風景》 和池莉的《煩惱人生》都問世於1987年,是新寫實小說的兩部開山之作,但比較之下,《風景》在對生存狀態的還原上更具有一種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2018年9月27日,由中國作協《小說選刊》雜志社、中國小說學會、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青島市作家協會承辦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評選在青島揭曉。《風景》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內容簡介:小說故事發生在河南棚子里,這兒住著十幾個人,這些人靠扒車為生。父親是權威,母親「風騷了一輩子,但只對父親忠誠」。重點寫了老二、老四和老八(是一個已死之人)。作品是從老八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家記這個家裡的人的,尤其是看對於老七——這是一個父親從未正眼看過的在床底下長大的孩子,所以他也痛恨家人。
『伍』 方方的風景七哥的形象是什麼 以及造成七哥悲劇的原因是什麼
從生存環境、個人性格、人性自私等幾個方面揭示了七哥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改變自己卑微、屈辱的命運從而擠身上流社會的生存哲學,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人性自私的合理性
七哥是小說中一個最為重要的人物,整個文章是圍繞七哥和父母的矛盾展開的。在某種意義上講,七哥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這種現實得益於童年的受虐。這種受虐讓七哥在心態上發生了畸形,深刻地說這不是七哥的悲劇,更應該是社會的悲劇,七哥的舉動和言行都是拜那個特殊的社會環境所賜。另外一個人在七哥的一生當中起到的良師益友的身份。這個人就是蘇北佬。在這個人一番深刻的教導下,七哥如灌頂般頓悟。開始了自己的發跡之路。七哥這個人物是一種物質至上的思想在指導著生活。從七哥的愛情上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為了自己的前途毅然拋棄深愛著自己的教授的女兒,投入一個無法生育毫無愛情卻擁有強大的政治背景的女人懷抱。這是一中赤裸裸的交易,在文中有著一段對話就非常明顯的證明了兩人是個取所需,不存在愛情。這是作家對於生活深刻的觀照後寫出的,在那樣一個物慾橫流,斯文掃地的年代。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誰還願意跟一個窮讀書人在一起過著清貧的生活。七哥們是不願意的。在這種情況下七哥們只有施展自己的手段去驗證一位偉人所說的「不管是白貓還黑貓,能捉老鼠的是好貓」。通過自己的手段起謀求一席之位。文中的七哥正是通過這中潛規則下的交易達到自己的人生目的。同時也得到父親的承認。這就是造成七哥看似成功實是悲劇的原因。
七哥更是眾多評論家熱衷探討的人物。他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人物形象:他很像是一個於連的「成功版」,他是某種意義上的自勵自強者,然而他無法逃離世紀末情緒的感染。從夠夠得死開始,七個剛剛柔軟的內心就開始死亡:在他大學畢業後不久,在他官運亨通時,他會坐在鐵軌旁向夠夠傾訴他的孤獨,那裡寄託了他最初也是最後的溫暖。得知二哥的死時,七哥的表情很淡薄,二哥的死無疑堅定了他看透世界的悲涼後,在絕望中張揚奮斗的內心出路,強者哲學已經在他心中播下了種子。而北大的蘇北老不擇手段的改變命運的「教導」更是促使他對理性價值觀的徹底幻滅。與二哥不同的是,七哥用完全相反的叛逆與個人奮斗來回應他的世紀末情緒:對世界的荒謬感讓他對一切荒謬都處之泰然,對前途的迷惘失落讓他不惜踐踏自己和他人的自尊人格去謀取權位。在七哥的成長史中,個性主義一旦沖破了舊道德的堤岸就演變為喧囂的人慾——在父母面前成為人上人的快感,在兄弟姐妹前揚眉吐氣的報復。七哥是一個從底層社會掙扎到上層社會的典型,他憑妻貴的道路選擇是他信仰崩潰後的解脫,同時也宣告了他靈魂的腐爛,但他把自身的陰暗於絕望系統化後,又恢復了「正常」。盡管如此,作家還是給予了七哥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與同情。方方曾特別指出,「該責難的和痛恨的是生長七哥們的土壤」,「改變自身命運差不多是他這樣家庭出生的人一生奮斗的目標。他們的吃苦能力比別人更強,對功名的追逐亦有超出常人的激情」。在極度貧苦的生活中充斥著呵斥,暴力和勢力壓榨的情況下,親情與愛情都盪然無存,底層社會的人們麻木的生活其中,他們中有上進心的人即使擺脫了麻木的生活,常常也很難從根本上擺脫屈辱生活的陰影——七哥內心對自己的人生仍深感茫然:「像鐵軌延伸不知何方」。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後,普通人從未產生過如此強烈的迷茫:為什麼自己拚命想過上好的生活而不能,而有的人倚仗父母的權勢就能一生錦衣玉食?在烏托邦破滅的年代,人世的冷酷使人的自我意識最大限度的膨脹:只要是為了自己,有什麼是不可以做的,有什麼是不可以原諒的?在以晴川飯店為代表的現代物質文明走入武漢市民生活時,物質主義與實用主義藉此壓倒了人的本性。八十年代人文主義的時期過去了,九十年代拜金主義大潮洶涌而來,在愛被消解的同時,連生命的原始爆發力也在金錢與權利交織的社會網中退化了,以至於人們認為主流宣揚的積極的東西往往是虛無的,對現實容易悲觀,內心頹廢,沉溺在旁人難以理解的苦痛中。方方以批判現實主義的眼光審視著處於經濟轉型期內心躁動的人們,寫出來的小說基調是黑色的,但它同時也凸顯出世紀末情緒的另一個方面,即在絕望迷惘中不斷求索:如果說二哥的死象徵著傳統道德的沒落失敗,那麼七哥的發達就暗示著一種新的價值觀的確立,這種價值觀「不是一種標準是非的簡單顛倒(即那種將原來的是與非改換成現在的非與是),而是將原有的價值標准另置一旁,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只是在另外的空間里重新樹立一個價值標准」。風景中曾提到過七哥與一位才貌兼備的教授之女的戀愛,但七哥為了高幹之女在結婚前拋棄了這位才女,這段愛情是方方在小說中寫得最薄弱的一段,因為它稱不上是愛情——七哥的愛早已隨著夠夠的死埋葬在鐵軌之下,與教授之女的戀情還是出於彌補七哥自身尊嚴的需要:他做到了他二哥做不到的事。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對比,它印證了現代經濟社會中人們價值取向的功利化所取得的個體價值的實現。方方並沒有對七哥與教授之女的戀情持明確的肯定或否定態度,由此可見她對傳統價值觀抱一種惋惜的態度,傳統固然可貴,卻在世紀末的世俗中過早萎縮。然而正是在這種矛盾心態中,人們雖然迷惘失落,卻從未停下過前進的腳步,這也就是世紀末情緒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消亡的原因所在,它也在潛層面上推動著時代的發展:七哥的故事還沒完,他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河南棚子一家的生活充滿無盡的荒涼和不可知的變數。
在1985年後,很多作家都一改先前溫馨的風格寫出了憂憤冷酷的文字,方方的風景也流露出了這種寒冷的世紀末情緒。二十年過去了,人們更加認同生活的現實性與物質性,人對自己處於物役處境的無能為力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哀,導致世紀末情緒在整個文壇彌漫,甚至到了泛濫的地步。
『陸』 方方 風景 七哥 急需!!
七哥說生命如同樹葉,所有的生長都是為了死亡。殊路卻是同歸。
七哥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直到死都是無法判清的。
七哥說你把這個世界連同 它本身都看透了之後你才會弄清你該有個什麼樣的活法。
我將七哥的話品味了很久很久,但我仍然沒有悟出他到底看透了什麼到底作怎樣的判斷到底是選擇生長還是 死亡。
我想七哥畢竟還幼稚且淺薄得像每一個活著的人。
貧困難堪的生存狀況,都市下層小人物的無奈、尷尬、粗俗的生存艱難和煩惱造就了扭曲的病態心理。
後來的七哥為權為利,變得那樣不擇手段,這種生存方式不或取,但可以理解。
雖然在他曾經生活過的世界有太多黑暗,但那些純潔,或者曾經純潔的生命,永遠會在他的心裡佔有一席之地,在不經意間也會左右他前行的方向和腳步。
『柒』 簡答方方的風景的寫作特點
1987年,方方的《風景》發表,就此拉開了新寫實主義小說創作的的序幕。小說以令人驚異的筆法,直面社會普通人的生活,勾勒了一幅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風景」。成為新寫實小說的奠基之作,同時也在文壇上樹立了它應具備的地位。
小說歷史地、冷淡地描述了六、七十年代普通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父親與母親帶著他們的九個孩子住在十三平方米的板壁房子里,困厄地掙扎與彼此毆斗,呆板、機械地打發著生活。而七分鍾一次擦檐而過的火車、震耳欲聾的響聲,偷煤、撿菜葉則成為了孩子年幼時的主要記憶。小說沒有傳統現實主義作品那種先入為主的先驗觀念,沒有對現實的粉飾企圖,也沒有對讀者暗示哪一種導向意圖。而是實實在在寫出了生活的本來面目即所謂的「原生態」。這與傳統現實主義作品大相徑庭。但就《風景》本身而言,無論是其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是藝術風格的表現,都出現了一些新的意向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文學潮流。
一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的基本功能,而人形象刻畫的成功與否往往是決定了一部作品的成敗。《風景》中出場的人物較多,但讀者讀來毫無模糊、雜亂之感,特別是一些主要人物,更是刻畫的鮮明、突出。
父親是小說著墨較多的人物。在他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六十年代普通勞動人民的影子。父親高大魁梧、勇敢、剽悍。十四就已跟著祖父打碼頭了。他是「苦大仇深」的碼頭工人,算是標準的工人階級。生活中,他有時也會表現美好的品質,當二哥的朋友的父母失蹤後,父親毫不猶豫的打發兒子去尋找,並親自幫助楊家料理了後事。但是,父親性格中更主要是暴躁、蠻橫,有時還不講道理。大哥的被開除學籍就是父親輕視教育、崇尚暴力和蠻不講理地結果。
在父親的思想意識中,更多的是落後意識。在他看來,七哥的出息是他拳腳教出來的。要當個人物就得過些不像人的日子。而對七哥的媳婦,他更是不滿意:「女人生不下孩子來,那還有什麼用?」這表明父親腦子中還殘存著大量的封建意識。父親還是個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者」。他打起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來像喝酒一樣頻繁而且興奮。他絲毫不懂得尊重妻兒而不會去尊重她們。這表明父親的覺悟與思想水平並沒在一次次的運動與社教中提高多少。而至於父親意識上一般的諸如「住樓房短命」等落後的地方就更多了。
二
《風景》以七哥活動貫穿始終,借用一個「死魂靈「的視點來敘述。雖說沒有什麼特別意義。但是便於作者以一種「超然」的心態來刻畫人物,發掘生活的意蘊。同時,也為讀者冷靜地咀嚼生活的復雜滋味提供了便利。
新寫實主義經常運用的「反諷」手法。這在《風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一些不動聲色的反諷性評價,使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顯現。作者在刻畫父親時,寫道:「像父親這樣的人能為什麼事情產生痛苦感那的確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這好似漫不經心玩笑式的一筆,卻把父親麻木的無意識的心靈表現的一清二楚。
作者在敘述時採用一種「超然的、冷漠的」態度,把自己置於一種等距離的觀看者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盡可能的寫出一種生活狀態和心態,直陳敘述式的把生活的本來面貌呈現給讀者,使讀者真正了解一種生活的「原生態」,從而能留給讀者最大限度的空間去思考。
另外,《風景》中值得一提的是「大膽地、真實地」心理描寫。這在刻畫七哥時所用的尤多。童年時的七哥是經常挨打的。他挨打從來不語,他常想著長大了他將先揍父親還是先揍母親這個問題。七哥對於大香、小香姐姐的仇恨已達到「若有抱復機會,他將當著父親的面將她們全部強奸一次」的地步。這些大膽、赤裸裸的刻畫,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一個困苦的家中乏愛的兒童的心理。當然,這只是一種一時的、偏激的。但這不等於沒有。
《風景》是漫長的生活中截取的一段,通過語言展示給讀者。它極力展示的是一種「生活的原生態」。而生活如同山間的小溪,它不管什麼時候,總是以它特有的節奏向前進。它不會因歡樂而打斷,也不會由於斗爭而加快。因此,小說作者並沒有像傳統小說那樣安排故事情節的發生、高潮、結局等。而是淡化了情節,通過生活本身的面貌來啟發讀者的思維。這就拉近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
三
《風景》的出現是80年代後期文學失去轟動效應的背景下,它的價值不僅在於沖垮了「尋根小說」創作「烏托邦」式的虛幻,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學經驗:
1、文學的創作不再依循意識形態。
2、日常生活的瑣事凡人真正成為寫作中心素材,文學用到了單
純的生活。
3、小說敘事不再專注於情節,而是不露痕跡的表現生活。
4、作者不再進求文學的教化作用,而淡化了價值立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