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名字大全
① 旅遊景區景點名稱大全
景點大全列表
海島景點
濟州 馬爾地夫 模里西斯 巴厘島 三亞 斐濟 塞席爾 塞班 關島 普吉島 夏威夷 澳大利亞 蘇梅島 綠中海 巴拉望 沙巴 大溪地 珍拉丁灣 芭堤雅 民丹島
亞洲景點
日本 新加坡 韓國 香港 澳門 台灣 泰國 柬埔寨 越南 菲律賓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 印度 尼泊爾 北海道TOMAM 鹿兒島 豪斯登堡 沖繩海中公園 大阪 成田夢牧場 函館朝市(早市) 函館哈利斯特正教 聖淘沙音樂噴泉 新加坡動物園 裕廊飛禽公園 海底世界 魚尾獅公園 樂天世界 仁川 白翎島 傳燈寺 江華山城 摩尼山 普門寺 香港迪士尼樂園 海洋公園 太平山 迪士尼公園 蘭桂坊 杜莎夫人蠟像館 維多利亞港 跑馬地 住宅式博物館 紅街市市場 海事博物館 國父紀念館 凼仔島 聖奧斯定教堂 大三巴牌坊 媽閣廟 日月潭 台北 阿里山森林游樂區 台北101大樓 台北孔廟 台北故宮 南投 士林官邸 普吉島 蘇梅島 曼谷 鄭王廟 清邁 PP島 卡隆海灘 攀牙灣 暹粒 西哈努克山 西哈努克 吳哥 波爾布特罪惡館 金邊王宮 金邊 西哈努克市 河內 胡志明 頭頓 藩切 海防 芽庄 順化 沙壩 馬尼拉 宿霧 巴拉望 長灘島 波荷 巧克力山 鸚鵡城和跗猴遊客 古老教堂 珍拉丁灣 檳城 檳城極樂寺 蛇廟 光大大廈 安順 三保廟 三保山 巴厘島 美樂滋 金巴蘭 雙人四手 南灣 烏布 洋人街 情人崖 瓦拉納西 阿姆利則 金廟 總統府—莫卧兒花 蓮花廟 阿育王柱 吉祥天女-納拉亞 加德滿都 博克拉 奇特旺 費瓦湖 賽提河 戴維斯瀑布 岩洞 國際高山博物館
歐洲景點
英國 瑞典 法國 丹麥 德國 荷蘭 希臘 奧地利 挪威 義大利 倫敦 曼徹斯特 利茲 阿伯丁 愛丁堡 格拉斯哥 約克 白金漢宮 約克 斯德歌爾摩 巴黎 巴黎聖母院 艾菲爾鐵塔 金梅德新大道 蒙特卡洛 萊茵河遊船 現代藝術陳列館 聖母教堂 哥本哈根 "美人魚"銅像 阿美琳堡宮 大理石教堂 哥本哈根歌劇院 市政廳 下薩克森州立博物 庄園大花園 波茨坦廣場 勃蘭登堡門 國會大廈 科隆大教堂 科隆 海德堡 鹿特丹 荷蘭風車博物館 立體方塊屋 現代建築 小孩堤防 Rotterda 阿姆斯特丹 Utrecht 雅典 米克諾斯島 聖托里尼島 愛琴海 奧林匹亞 巴特農神廟 憲法廣場 雅典娜尼基神廟 維也納 薩爾茨堡 茵斯布魯克 克拉根福 茵斯布魯克 節日大廳 美拉貝爾宮 鍾樓 米蘭 羅馬 威尼斯 博洛尼亞 佛羅倫薩 那不勒斯(美國) Pisa 皮亞琴察
美洲景點
加拿大 美國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智利 蒙特利爾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里多運河 土著居民風情體驗 尼亞加拉瀑布 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卡薩羅瑪城堡 湖濱區 夏威夷 奧蘭多迪斯尼樂園 芝加哥 南太平洋紀念公園 洛杉磯 哥倫比亞冰川 林肯紀念館 莫洛凱島 亞馬遜 里約熱內盧 伊瓜蘇 聖保羅 巴西利亞大教堂 瓜拿巴拉宮 亞馬遜河 海灘 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 貝隆夫人女人橋 火地島國家公園 納韋爾瓦皮湖國家… 阿根廷湖 巴里洛切風景區 科隆大劇院 聖地亞哥 復活節島
非洲景點
南非 埃及 模里西斯 肯亞 約翰內斯堡 開普敦 喬治城 南非太陽城 奈斯納 好望角 霍爾嘎達 開羅 亞歷山大 盧克索 阿斯旺 埃德福 紅海 阿布辛貝神廟 七色土 蔗糖博物館 路易港 鹿島 草盧 嘉士蘭鳥雀天堂 中央市場 龐普勒穆斯植物園
大洋洲景點
澳大利亞 紐西蘭 漢密爾頓島 Club Med 華納電影世界 布魯姆 摩頓島 烏魯魯-卡塔丘塔 阿得萊德 弗雷曼特爾 大溪地 基督城 果汁工廠品酒 華卡雷瓦雷瓦地熱… 茉莉亞島 浮潛天堂 水肺潛水 山林探索
國內目景點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河北 山西 陝西 山東 河南 遼寧 吉林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四川 貴州 雲南 廣東 海南 甘肅 新疆 西藏 廣西 寧夏 青海 台灣 內蒙古 黑龍江 北京歡樂谷 八達嶺長城 北京故宮 天安門 那裡山吧 龍慶峽 北京動物園 百里峽 天津小洋樓 天津海濱浴場 大沽口炮台 天津盤山 塘沽航母主題公園 東麗湖 天津極地海洋世界 熱帶觀光植物園 上海南京路 豫園 東方明珠 外灘 上海野生動物園 一號碼頭 上海太陽島國際俱 世博園 羅漢寺 枇杷山公園 釣魚城 金佛山風景區 曾家岩50號 重慶人民大禮堂 大足石刻 歌樂山烈士陵園 壩上草原 野三坡 木蘭圍場 薊縣 承德 白洋淀 碣石山 古蓮花池 梁家寨溫泉景區 五台山東台頂 龍泉寺 善化寺 天龍山風景區 十方堂 圓照寺 廣宗寺 西安 秦兵馬俑博物館 嘉陵江源頭 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民俗文化村 延安清涼山 黃帝陵 鍾山石窟 青島 泰山 小青島 青島中山公園 泰安 威海 淄博 煙台 雲台山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 雲台山茱萸峰 花果山森林公園 洛陽白雲山 龍門石窟 漢光武帝陵 洛陽古墓博物館 興城溫泉 大連 沈陽西湖 星海廣場 海之韻廣場 大連勝利廣場 傅家莊浴場 仙浴灣浴場 金雞湖 蘇州樂園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 退思園 嘉蔭堂 崇本堂 羅星洲 耕樂堂 烏鎮 蘇州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矛盾故居 錢塘觀潮 蓮花洋 南北湖 吼山 黃山 白馬尖 夾溪河 大龍山 小孤山 迎江寺 菱湖 石塘湖 鷹潭 八境台 九江 婺源 滕王閣 青雲八大山人紀念 繩金塔 佑民寺 廈門 武夷山 鼓浪嶼 太姥山 廈門園林植物園 福州森林公園 青雲山 於山 三峽 武當山 魚梁洲 雪峰山 豐都鬼城 三峽木石藝術 神女峰 張居正墓 鳳凰古城 張家界 鳳凰 金鞭溪 韶山 毛澤東圖書館 韶山烈士陵園 桃花源 九寨溝 成都 松潘草原 宜賓 成都大熊貓繁育 杜甫草堂 三星堆博物館 樹正溝 天河潭 黃果樹大瀑布 茅台國酒文化城 赤水 紅楓湖 赤水河 黔靈公園 青岩古鎮 麗江 木府 大盈江 四方街 崇聖寺三塔 洱海 大理 芒市 三亞 南山大小洞天 鹿回頭風情園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南山佛教文化區 西島 蜈支洲島 海口人民公園 那拉提 天山天池 吐魯番 阿克蘇 喀納斯 布爾津 烏魯木齊 昌吉 羊八井 納木錯湖 大昭寺 珠穆朗瑪峰 拉薩 那曲地區 日喀則 林芝地區 青海湖 互助土族故土園 西寧北禪寺 西寧人民公園 青海湖鳥島 西寧 金銀灘草原 倒淌河
http://www.aoyou.com/jingdian/
http://www.ziyouxing.net/news/shownews/3877.html
② 好聽的自然景觀名稱
海峽,峽灣抄,流蘇,潮汐,廣寒,嬋娟等。
③ 風景照片取名字
風景照片起名字
④ 給風景照片取名字大全
給風景照片取名字大全:
1、直白。顧名思義,就是照片中有什麼,就取什麼。比如一張風景照,主體是山,那作品名字可以取為《山》,如果想添加一些修飾,讓作品更出彩,可以添加形容詞作前綴,比如《高昂之山》。下面這張照片,就可以叫《小灰貓》。
(4)風景名字大全擴展閱讀:
攝影人給照片取名的前提:
1、攝影人必須具有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
2、在攝影創作過程中,對攝影作品具有聯想和想像。
3、攝影人給攝影作品起名字,攝影作品要具有象徵性,寓意世和哲理性的寓意。
4、給攝影作品起名字,使攝影作品要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
5、中國古典文學的「詩詞歌賦曲」文化精髓,是起好攝影作品名字的「詩經聖典」。
6、給攝影作品起名字, 攝影作品名字要具有,節奏,韻律之感。
7、給作品攝影起名字,使作品的名字要具有生動簡潔,旋律優美之感。
⑤ 中國有那些著名的風景說名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婺源號稱「中國最美的鄉村」,油菜花和古村落是婺源的兩張名片。婺源地處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區域。朱熹曾盛贊婺源:「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寂寞天柱山
體裁:散文
作者:余秋雨
2作品原文
現在有很多文化人完全不知道天柱山的所在,這實在是不應該的。
我曾驚奇地發現,中國古代許多大文豪、大詩人都曾希望在天柱山(潛山)安家。他們走過的地方很多,面對著佳山佳水一時激動,說一些過頭話是不奇怪的;但是,聲言一定要在某地安家,聲言非要在那裡安度晚年不可,而且身處不同的時代竟不謀而合地如此聲言,這無論如何是罕見的。
唐天寶七年,詩人李白只是在江上路過時遠遠地看了看天柱山,便立即把它選為自己的歸宿地:「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過了些年,安祿山叛亂,唐玄宗攜楊貴妃出逃蜀中,《長恨歌》《長生殿》所描寫過的生生死死大事件發生在歷史舞台上,那個時候李白到哪裡去了呢?原來他正躲在天柱山靜靜地讀書。唐代正在漫漫艷情和浩浩狼煙間作艱難的選擇,我們的詩人卻選擇了天柱山。當然,李白並沒有煉成丹,最終也沒有「投跡歸此地」,但歷史還是把他的這個真誠願望留下了。
想在天柱山安家的願望比李白還要強烈的,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蘇東坡在40歲時曾遇見過一位在天柱山長期隱居的高人,兩人飲酒暢敘三日,話題總不離天柱山,蘇東坡由此而想到自己在顛沛流離中年方40而華發蒼然,下決心也要拜謁天柱山來領略另一種人生風味。「年來四十發蒼蒼,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訪潛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這便是他當時隨口吟出的詩。後來,他在給一位叫李惟熙的友人寫信時又說:「平生愛舒州風土,欲卜居為終老之計。」他這里所說的舒州便是天柱山的所在地,也可看作是天柱山的別稱。請看,這位游遍了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已明確無誤地表明要把卜居天柱山作為「終老之計」了。他這是在用誠懇的語言寫信,而不是作詩,並無誇張成分。直到晚年,他的這個計劃仍沒有改變。老人一生最後一個官職竟十分巧合地是「舒州團練副使」,看來連上天也有意成全他的「終老之計」了。他欣然寫道:
青山抵在古城隅萬里歸來卜築居
把到天柱山來說成是「歸來」,分明早已把它看成了家。但如所周知,一位在朝野都極有名望的60餘歲老人的定居處所已不是他本人的意向所能決定的了,和李白一樣,蘇東坡也沒有實現自己的「終老之計」。
與蘇東坡同時代的王安石是做大官的人,對山水景物比不得李白、蘇東坡痴情,但有趣的是,他竟然對天柱山也抱有終身性的迷戀。王安石在30多歲時曾做過3年舒州通判,多次暢游過天柱山,後來雖然宦跡處處,卻怎麼也丟不下這座山,用現代語言來說,幾乎是打上了一個松解不開的「情結」。不管到了哪兒,也不管多大年紀了,他只要一想到天柱山就經常羞愧:
相看發禿無歸計,一夢東南即自羞!
這兩句取自他《懷舒州山水》一詩,天柱山永遠在他夢中,而自己頭發禿謝了也無法回去,他只能深深「自羞」了。與蘇東坡一樣,他也把到天柱山說成是「歸」。
王安石一生經歷的政治風浪多,社會地位高,但他總覺得平生有許多事情沒有多大意思,因此,上面提到的這種自羞意識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浮現於心頭:
看君別後行藏意,回顧潛樓只自羞。
只要聽到有人要到天柱山去,他總是送詩祝賀,深表羨慕。「攬轡羨君橋北路」,他多麼想跟著這位朋友一起縱馬再去天柱山啊,但他畢竟是極不自由的,「宦身有吏責,筋事遇嫌猜」,他只能把生命深處那種野朴的欲求克制住。而事實上,他真正神往的生命狀態乃是:
野性堪如此,潛山歸去來。
還可以舉出一些著名文學家來。例如在天柱山居住過一段時間的黃庭堅此後總是口口聲聲「吾家潛山,實為名山之福地」,而實際上他是江西人,真正的家鄉離天柱山(潛山)還遠得很。
再列舉下去有點「掉書袋」的味道了,就此打住吧。我深感興趣的問題是,在華夏大地的崇山峻嶺中間,天柱山究竟憑什麼贏得了這么多文學大師的厚愛?
很可能是它曾經有過的宗教氣氛。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別是隋唐以後,佛道兩教都非常興盛。佛教的二祖、三祖、回祖都曾在此傳經,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國著名的禪宗古剎;在道教那裡,天柱山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地維」,是「九天司命真君」的居住地,很多道家大師都曾在這里學過道。這兩大宗教在此交匯,使天柱山一度擁有層層迭迭的殿宇樓閣,氣象非凡。對於高品位的中國文人來說,佛道兩教往往是他們世界觀的主幹或側翼,因此這座山很有可能成為他們漫長人生的精神皈依點。這種山水化了的宗教,理念化了的風物,最能使那批有悟性的文人暢意適懷。例如李白、蘇東坡對它的思念,就與此有關。
也可能是它所蘊含的某種歷史魅力。早在公元前106年,漢武帝曾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為南嶽,這次祭山是連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也跟隨來了的。後來,天柱山地區出過一些讓一切中國人都難以忘懷的歷史人物,例如赫赫大名的三國周瑜,以及「小喬初嫁了」的二喬姐妹。這般風流倜儻,又與歷史的大線條連結得這般緊密,本是歷代藝術家恆久的著眼點,無疑也會增加這座山的誘惑力。王安石初到此地做官時曾急切詢問當地百姓知道不知道這里出過周瑜,百姓竟然都不知道,王安石深感寂寞,但這種寂寞可能更加增添了誘惑。一般的文人至少會對喬氏姐妹的出生地發生興趣:「喬公二女秀所鍾,秋水並蒂開芙蓉。只今冷落遺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風。」(羅庄:《潛山古風》)
當然,還會有其它可能。
但是在我看來,首要條件還是它的自然風景。如果風景不好,佛道寺院不會競相在這里築建,出了再大的名人也不會叫人過多地留連。那麼,且讓我們進山。
我們是坐長途汽車進天柱山的,車上有10多個人,但到車停下以後一看,他們大多是山民和茶農,一散落到山嶴里連影子也沒有了,真正來旅遊的只是我們。
開始見到過一個茶莊,等到順著茶莊背後的山路翻過山,就再也見不到房舍。山外的一切平泛景象突然不見,一時涌動出無數奇麗的山石,山石間掩映著叢叢簇簇的各色林木,一下子就把人的全部感覺收服了。我在想,這種著名的山川實在是造物主使著性子雕鏤出來的千古奇跡。為什麼到了這里,一切都變得那麼可心了呢?在這里隨便選一塊石頭搬到山外去都會被人當作奇物供奉起來,但它就是不肯勻出去一點,讓外面的開闊地長久地枯燥著,硬是把精華都集中在一處,自享自美。水也來湊熱鬧,不知從哪兒跑出來的,這兒一個溪澗,那兒一道瀑布,貼著山石幽幽地流,歡歡地濺。此時外面正是炎暑炙人的盛夏,進山前見過一條大沙河,渾濁的水,白亮的反光,一見之下就平添了幾分煩熱;而在這里,幾乎每一滴水都是清徹甜涼的了,給整個山谷帶來一種不見風的涼爽。有了水聲,便引來蟲叫,引來鳥鳴,各種聲腔調門細細地搭配著,有一聲,沒一聲,搭配出一種比寂然無聲更靜的靜。你就被這種靜控制著,腳步、心情、臉色也都變靜。想起了高明的詩人、畫家老是要表現的一種對象:靜女。這種女子,也是美的大集中,五官身材一一看去,沒有一處不妥貼的,於是妥貼成一種難於言傳的寧靜。德國哲學家萊辛曾在《拉奧孔》一書中嘲笑那種把美女的眼睛、鼻子、嘴巴分開來逐個描繪的文學作品,這是嘲笑對了的。其實風景也是一樣,我最不耐煩有的游記作品對各項自然風景描摹得過於瑣細,因此也隨之不耐煩書店裡的《風景描寫辭典》之類。站在天柱山的谷嶴里實在很難產生任何分割性的思維,只覺得山谷抱著你,你又抱著山谷,都抱得那樣緊密,途不到一絲造字造句的空間。猛然想起黃庭堅寫天柱山的兩句詩:
哀懷抱絕景,更覺落筆難。
當然不是佳句,卻正是我想說的。
長長的山道上很難得見到人。記得先是在一處瀑布邊見到過兩位修路的民工,後來在通向三祖寺的石階上見過一位挑肥料的山民,最後在霹靂石邊上見到一位蹲在山崖邊賣娃娃魚的婦女。曾問那位婦女:整個山上都沒有人,娃娃魚賣給誰呢?婦女一笑,隨口說了幾句很難聽懂的當地士話,像是高僧的偈語。色彩斑斕的娃娃魚在瓶里停佇不動,像要從寂寞的亘古停佇到寂寞的將來。
山道越走越長,於是寧靜也越來越純。越走又越覺得山道修築得非常完好,完好得與這個幾乎無人的世界不相般配。當然得感謝近年來的悉心修繕,但毫無疑問,那些已經溶化為自然景物的堅實路基,那些新橋欄下石花蒼然的遠年橋墩,那些指向風景絕佳處的磨滑了的石徑,卻鐫刻下了很早以前曾經有過的繁盛。無數的屋檐曾從崖石邊飛出,籌鈸聲此起彼伏,僧侶和道士們在山道間拱手相讓,遠道而來的士子們更是指指點點,東張西望。是歷史,是無數雙遠去的腳,是一代代人登攀的虔誠,把這條山道連結得那麼通暢,踩踏得那麼殷實,流轉得那麼瀟灑自如。
如果在荊莽叢中劃開一條小路,一次次低頭曲腰地鑽出身子來,麻煩雖然麻煩,卻絕不會寂寞;今天,分明走在一條足以容納浩浩盪盪的朝山隊伍的暢亮山道上,卻不知為何突然消失了全部浩浩盪盪,光剩下了我們,於是也就剩下了寂寞,剩下了惶恐。
進山前曾在一堵牆壁上約略看過游覽路線圖,知道應有許多景點排列著,一直排到最後的天柱峰。據說站在天池邊仰望天柱峰,還會看到一種七彩光環層層相套的「寶光」。但是,我們走得那麼久了,怎麼就找不到路線圖上的諸多景點呢?也許根本走錯了路?或者倒是抄了一條近路,天柱峰會突然在眼前冒出來?人在寂寞和惶恐中什麼念頭都會產生,連最後一點意志力也會讓位給僥幸。就在這時,終於在路邊看到一塊石頭路標,一眼看去便一陣激動;天柱峰可不真的走到了!但定睛再看時發現,寫的是天蛙峰,那個蛙字遠遠看去與柱字相仿。
總算找到了一個象樣的景點。天蛙峰因峰頂有巨石很像一隻青蛙而得名。與天蛙峰並列有降丹峰和天書峰,一峰峰登上去,遠看四周,雲翻峰涌,確實是大千氣象。峰頂有平坦處,舒舒展展地仰卧在上面,頓時山啊,雲啊,樹啊,烏啊,都一起屏息,只讓你靜靜地休憩。汗收了,氣平了,懶勁也上來了,再不想挪動。這兒有遠山為牆,白雲為蓋,那好,就這樣軟軟地躺一會兒。
有一陣怪異的涼風吹在臉上,微微睜開眼,不好,雲在變色,像要下雨,所有的山頭也開始探頭探腦地冷笑。一骨碌起身,突然想起一路絕無避雨處,要返回長途汽車站還有漫長的路途。不知今天這兒是否還會有長途汽車向縣城發出?趕快返回吧,天柱峰在哪兒,想也不敢去想了。
後來,等我們終於趕回到那幅畫在牆上的游覽線路圖前才發現,我們所走的路,離天柱峰還不到三分之一。許許多多景點,我們根本還沒有走到呢。
我由此而不能不深深地嘆息。
論爬山,我還不算是一個無能者,但我為何獨獨消受不住天柱山的長途和清寂呢?我本以為進山之後可以找到李白、蘇東坡他們一心想在山中安家的原因,為什麼這個原因離我更加遙遠了呢?
也許不能怪我。要不然堂堂天柱山為何遊人這般稀少呢?
據說,很有一些人為此找過原因。有人說,雖然漢武帝封它為南嶽,但後來隋文帝卻把南嶽的尊稱轉讓給了衡山,它既被排除在名山之外,也就冷落了。對這種說法只可一笑了之。因為天柱山真正的興盛期都在撤銷封號之後,更何況從未被誰封過的黃山、廬山不正熱鬧非凡?
也有人認為是交通不便,從合肥、安慶到這里要花費半天時間。這自然也不成理由,那些更其難於抵達的地方如峨眉乃至敦煌,不也一直熙熙攘攘?
我認為,天柱山之所以能給古人一種居家感,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是它地處江淮平原,四相鉤連,八方呼應,水陸交通暢達,雖幽深而無登高之苦,雖奇麗而無柴米之匾,總而言之,既寧靜又方便。但是,正是這種重要的地理位置,險要而又便利的生存條件,使它一次次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成了或要嚴守、或要死攻的要塞所在。這樣,它就要比其它風景勝地不幸得多。不間斷的兵燹靜乎燒毀了每一所寺院和樓台,留下一條挺象樣子卻又無處歇腳的山路,在寂靜中蜿蜒。
我敢斷定,古代詩人們來游天柱山的時候,會在路邊的寺廟道院里找到不少很好的食宿處,一天一天地走過去,看完七彩寶光再灑灑脫脫地逛回來。要不然,怎麼也產生不了在這兒安家的念頭。
因此,是多年的戰爭,使天柱山喪失了居家感,也使它還來不及為現代遊人作應有的安排。
空寂無人的山嶴,留下了歷史的強蠻。
天柱山一直沒有一部獨立的山志,因此我對它的歷史滄桑知之不詳。約略可說一點的只是——
南宋末年,義民劉源在天柱山區率10萬軍民結寨抗元達18年之久,失敗後天柱山遭到掃盪,劉源本人則犧牲在天柱峰下;明朝末年,張獻忠與官軍多次以天柱山為主戰場進行慘烈的搏鬥,佛光寺等寺院都付之一炬,僅在崇禎十五年九月的一場戰斗中,張獻忠的起義軍戰死10餘萬人,天柱山地區『屍橫二十餘里」;以後,朱統價又以天柱山為據點抗清復明,余公亮也在這里聚眾造反。他們都失敗了,天柱山又一次受到血與火的盪滌;天柱山成為最大的戰場是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太平天國的將領陳玉成在此與清兵廝殺十幾年,進進退退,燒燒殺殺,待太平天國失敗後再去打點這個舊戰場,全山寺廟幾乎都已不復存在;……
是的,天柱山有宗教,有美景,有詩文,但中國歷史要比這一切蒼涼得多,到了一定的時候,茫茫大地上總要凸現出圓目怒睜、青筋責張的主題,也許是拚死掙扎,也許是血誓報復,也許是不用無數屍體已無法換取某種道義,也許是舍棄強暴已不能驗證自己的存在,那就只能對不起宗教、美景和詩文了,天柱山乖乖地給這些主題騰出地盤。
它本該早就徹底荒蕪,任蛇蠍橫行、豺狼出沒,但總還有一些人在戰場廢墟上低頭徘徊,企圖再建造一點大體可以稱作文明或文化的什麼。例如直到本世紀20年代還有一個妙高和尚棲息在馬祖洞旁的草庵里日夜開荒積糧,又四方化緣,竟以多年精力重建起寺院,實在是創造了個人意志力的驚人奇跡。但這又有什麼用呢?本世紀依然兵荒馬亂,油漆嶄新的殿宇很快又在戰火中頹圯。現在,戰爭停息已有很多年了,這兒,也許可以比較長久地改換一個主題?
終於又想起李白、蘇東坡、王安石他們了,在我們遼闊的土地上,讓這樣的文人能產生終老之計的山水,總應該增加一些而不是減少下去吧。冷漠的自然能使人們產生故園感和歸宿感,這是自然的人化,是人向自然的真正挺進。天柱山的盛衰升沈,無疑已觸及到這個哲學和人類學的本原性問題。蘇東坡、王安石本是不錯的哲學家,天柱山寺廟的僧侶中一定也隱伏過許多玄學大師,他們在山間漫步沈思的時候,是否也曾碰撞到這些問題的邊緣?王安石一直嘆息在這里沒有人能與他談學問,他是否也想摩挲一下這方面的玄機?
至於我,現今也到了蘇東坡所說「年來四十發蒼蒼」的年歲,浪跡四野,風塵滿身。當然不會急著在這里覓地建房,但走在天柱山的山道上,卻時時體會著「萬里歸來卜築居」的深味。我不是也一直在尋找嗎?
懊像尋找的人還相當的多。耳邊分明響起比我年輕的人的懇切歌聲:『我想有個家……」
是的,家。從古代詩人到我們,都會在天柱山的清寂山道上反復想到的一個遠遠超出社會學范疇的哲學命題:家。[1]
⑥ 中國風景名勝的名稱
首先:中國有十大風景名勝。
具體名稱:中國十大名勝古跡是指1985年由《中國旅遊報》發起並組織全國人民經過半年多的評比,於當年9月9日評選出的萬里的長城、桂林山水、北京的故宮、杭州的西湖、蘇州園林、安徽的黃山、長江三峽、還有台灣日月潭、承德避暑山莊、西安秦陵兵馬俑十個風景名勝區。這十個景區分布於祖國的東西南北各個區域,包括自然景觀,歷史建築,人文景觀和文物古跡等。
介紹:
古跡簡介
1、萬里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 (5張)
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同時,長城於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位置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南嶺山系的西南部,東經109°45''—104°40'',北緯24°18''—25°41'',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565 平方公里。
3、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4、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淺處不到1米,最濘處有5米多。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為古海灣,錢塘江泥沙淤阻後形成。
5、蘇州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6、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 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
7、長江三峽:中國長江上游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
長江三峽
是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也是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8、日月潭是台灣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國少數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環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圓若明珠,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陳書游湖,也說是「但覺水環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環潭一帶地方古稱水沙連,分屬南投縣魚池鄉,是高山族曹族人的聚居地。日月潭憑著「萬山叢中,突現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諸勝之冠,馳名於五洲四海。
9、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距離北京230公里。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10、秦陵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
⑦ 風景名勝的名字有哪些
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區
縉雲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盤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北京-石花洞風景區
長江三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泰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崆山白雲洞風景名勝區
嶂石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天桂山風景名勝區
天坑地縫國家級風景區
芙蓉江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四面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青山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
鳳凰山風景名勝區
重點推薦-3
崆山白雲洞風景名勝區
嶂石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天桂山風景名勝區
蒼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承德避暑山--外八廟國家級風景區
秦皇島北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西樵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野三坡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天坑地縫國家級風景區
芙蓉江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四面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金佛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青山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
鳳凰山風景名勝區
大連海濱旅順口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興城海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金石灘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鴨綠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鞍山千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武夷山
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
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黃山
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泰山
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
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自然遺產-三江並流
自然遺產-武陵源
自然遺產-黃龍
自然遺產-九寨溝
⑧ qq關於風景的四字名字大全
楓雪星夜 彩糖愛雨
獨草孤花->..
新不了情->..
獨守空城->..
熱情腐朽->..
半夏時光->..
最終幻想->..
繁華似錦->..
贏了愛情->..
痛定思痛->..
似水柔情->..
月光傾城->..
回眸的笑->..
落荒而逃->..
網名大全->..
黑白年代->..
忠貞罘渝->..
空城舊夢->..
浮生若夢->..
夕夏溫存
醉生夢死->..
舊事重提->..
浮生如夢->..
淪陷的痛->..
徒增傷悲->..
塵緣而已->..
血色玫瑰->..
泄氣的愛->..
真的愛你->..
安之若素->..
隨遇而安->..
本末倒置->..
杳無音信->..
浮光掠影->..
不即不離->..
相濡以沫->..
淺嘗輒止->..
哀而不傷->..
塵埃未定->..
毫無代價->..
視而不見->..
終生守之->..
地老天荒->..
玉顏粉骨->..
幾番輪回->..
歲月更迭->..
經年未變->..
流光易斷->..
情自闌珊->..
閑雲清煙->..
若即若離->..
望眼欲穿->..
風情萬種->..
煙花沼澤->..
盛世流光->..
雲中誰憶->..
凡塵清心->..
一尾流鶯->..
半生情緣->..
似念似戀->..
日之夕矣->..
試看春殘->..
輕描淡寫->..
滿城燈火->..
冷暖自知->..
安之若素->..
http://www.w2qq.com/qqwmg/9161.html
⑨ 都有哪些風景名勝的名字
萬里長城
安徽黃山
桂林山水
北京故宮
杭州西湖
蘇州園林
長江三峽
西安兵馬俑
台灣日月潭
承德避暑山莊
中國自然保護區
東北區
華東區
華北區
中南區
西南區
西北區
中國旅遊四十佳 Best40 Scenery
故宮
頤和園
杭州西湖
曲阜三孔
深圳錦綉中華
泰山
大觀園
蘇州園林
八達嶺長城
大東海-亞龍灣
黃山
中山陵
桂林灕江
敦煌莫高窟
九寨溝-黃龍寺
廬山
織金洞
瑤林仙境
北戴河海濱
自貢恐龍博物館
華山
葛洲壩
壺口瀑布
珠海旅遊城
避暑山莊-外八廟
峨眉山
武陵源
樂山大佛
成吉思汗陵
山海關及老龍頭長城
井岡山
蜀南竹海
五大連池
黃果樹瀑布
夫子廟及秦淮河風光帶
黃鶴樓
長江三峽
明十三陵
巫山小三峽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博物館
⑩ 風景名勝的對聯大全
1、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黃金
(九華山)
2、
萬山拜其下
孤雲卧此中
(黃山文殊院)
3、
飛騎橋頭論勝負
教弩台上評忠奸
(合肥民教寺)
4、
廟內無僧風掃地
寺中少燈月照明
(鳳陽龍興寺)
5、
高閣逼雲霄舉頭紅日近
遠山收入畫回首白雲低
(黃山玉屏樓)
6、
千古詩才蓮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7、
一水繞荒祠此地真無關節到
停車肅遺像幾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8、
忠賢將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9、
去帆疑峽走
卷浪駭江飛
(馬鞍山採石磯大風亭)
10、
曹公教弩台尚在
吳主飛騎橋難尋
(合肥民教寺)
11、
來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華山釣魚台)
12、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縣琅琊山醉翁亭)
13、
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14、
教弩聳高台不為炎劉消劫運
聽松來遠客誰從古佛識真如
(合肥民教寺)
15、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
16、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騰虎躍幾詩容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
17、
欄桿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
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武漢黃鶴樓)
18、
銅琶鐵板,大江東去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黃州赤壁)
19、
燈影幢幢,凄絕暗風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繞船時
(九江琵琶亭)
20、
登樓便欲凌雲去
臨水應知得月先
(鎮江北固山多景樓)
21、
說甚神仙,看千年石洞開時,城郭人民還是耕田鑿井
閱成古今,聽半夜金雞叫醒,興亡秦漢都歸流水桃花
(桃花源陶淵明祠)
22、
門前學種先生柳
嶺上長留處士墳
(桃花源陶淵明祠)
23、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廣州黃花崗)
24、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伴取嶺上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山殘水留得風中勁草
(楊州梅花嶺)
25、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州醉翁亭)
26、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揚州二十四橋)
27、
湘靈瑟,呂仙杯,坐攬雲濤人宛在
子美詩,希文筆,題筆雪壁我重來
(湖南洞庭湖岳陽樓)
28、
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詩
(湖南洞庭湖岳陽樓)
29、
一樓何廳,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湖南洞庭湖岳陽樓)
30、
有史公作傳如生,愛客若君,真實讀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門館風流未謝,於今思夕,問君誰能拔抑磊落之才
(信陵君祠)
31、
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
騷可為經,策可為史,經睦行地大文章
(長沙屈原賈誼二公祠)
32、
三千里持節孤臣,雪窖冰天,半世歸來羸屬國
十九年託身異域,韋鞴毳幕,幾人到此悔封侯
(陝西蘇武廟)
33、
心懸八封圖,初對策,再出師,共仰神明傳將略
目擊三分鼎,東連吳,北拒魏,常懷謹慎勵臣躬
(成都武侯祠)
34、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騖,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子,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江西南昌滕王閣)
35、
唐代論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
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
(白居易祠)
36、
楓葉四弦秋,根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離情
(白居易祠)
37、
心中懷念農桑苦
耳里如聞飢凍聲
(白居易墓)
38、
煙柳斜陽,歸去東南余半壁
雲山故國,望中西北是長安
(稼軒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