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景區特色景觀

景區特色景觀

發布時間: 2020-12-19 13:22:53

A. 著名景點都有哪些特點

旅遊具有以下特徵:

(1)異地性。旅遊是在異地的暫時性的生活方式,不能離開居住地到目的地永久居住。但可以住多久,他並未說明,也未提出具體的劃分標准。不過定義中已包含了這層意思,這樣就可把平時在自己居住地方的日常生活區別開了。

(2)業余性。提出了旅遊的業余性這一特點。業余性就是許多國家學者講的閑暇性。這種提法,從主觀目的上是想把為業務目的旅行、考察活動摒棄於旅遊之外,但是為科學目的的考察,不論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種旅遊項目。因為旅遊目的之一就是「求知」,既包括業余性的求知,也包括業務范圍內的旅遊求知活動。因此,對旅遊的業余性規定大體是正確的,但在實際中又難以區分。特別是在我國,利用開會、出差旅遊的人很多。據統計,到北京來旅遊的人,41%是會務旅遊者。外國利用國際會議旅遊的人也很多,如1985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會議有274個,英國倫敦238個,比利時布魯塞爾219個,瑞士日內瓦212個。這些參加國際會議的人,既是為了某一專業目的而去的會務者,也是一個利用會議參加旅遊活動的游覽者。英、法、比等國家正是利用這種方式,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旅遊收入。如1985年巴黎舉行國際會議收入70億法郎,其中30億法郎為專題會議收入。

(3)享受性。旅遊是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質生活條件獲得基本滿足後出現的一種追享欲求。有一位社會學家說,旅遊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樂」這樣三條,這是旅遊者心理的共性。旅遊者不遠千里而來,就是想領略異地的新風光、新生活,在異地獲得平時不易得到的知識與快樂。

(4)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的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

(5)休閑性。目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和白雲。

B. 梅林湖風景區的景區特色

梅林湖風景區中,古瀉湖與古海蝕石共生共處,像一個天然的「地質博物館」。梅林湖畔密集地分布著保存完好的古海蝕石群,顯示了遠古時代大海波浪對海岸花崗岩的偉大的海蝕力量,記錄了古潮州灣的海平面變化及地質變遷。這里的花崗岩經海浪長期的咬蝕,外觀千姿百態、古靈精怪,有的狀似海龜,有的狀似猿猴,有的如一隻大手掌,或者如小狗、如奔兔、如雄鷹、如蝸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梅林湖北面山脊上有一塊巨大的風動石,遠望其外觀似鐵匠打鐵用的鐵砧,當地人稱之為「鐵砧石」。「鐵砧石」高約10米,大頭細身、頭重腳輕,但卻有驚無險地屹立於山之巔,歷幾千年任風吹雨打而穩若泰山。
梅林湖西北岸有一座怪石嶙峋的牛頭山,遠眺活像一頭大水牛打坐於田間打盹反芻。牛頭山高35米,是典型的三級海蝕階地。牛頭山南麓有一座梅林湖人開辦的休閑農庄,薛姓的老闆頗具眼光與膽略,率先在梅林湖畔辦起了休閑旅遊產業。這里有荷塘、菱角池,池塘邊建有釣魚台供遊人垂釣,還有獨具鄉土特色的茅草屋供遊人聚會品茗、燒烤休閑。這里可吃到梅林湖中盛產的石螺、蜆、野生湖蝦及湖魚,有銀魚、鳳尾魚、草魚、鯉魚、甲魚、泥鰍、劃鼠、烏耳鰻等,還有放養於湖區的雞、鴨、鵝,肉味鮮甜肉質嫩滑。湖區農田自產的番薯、菱角、蓮藕及各種新鮮蔬菜應有盡有,還有剛碾的新米飯香氣四溢,而羊桃、油甘、荔枝、龍眼、木仔等季節佳果更是任君品嘗。臭花(也稱狗屎花)燉雞、鴨湯是梅林湖人的傳統葯膳燉品,既清熱解毒,又補身護膚,珍饈美餚琳琅滿目。
梅林湖畔有始建於宋寶慶三年,至今近800年的白雲岩禪寺以及湖光禪寺。
梅林湖四季的景色各具其風韻,春之梅林湖梅花、桃花、李花及各種多不勝數的野花競相開放,花香是春的信使,芬芳誘人,香飄四方,花叢中鳥雀喳喳,而花之奼紫嫣紅更是嬌艷動人;夏之梅林湖綠禾如茵、湖山相映、澄水碧湖;秋之梅林湖稻浪泛金、稻菽飄香、秋實累累、湖光皓月;冬之梅林湖則是四野靜寂、稻茬遍野、雞鴨相逐、鷺鳥競翔,還有田野里悠然覓食的點點牛影。有如蘇軾《墨花》一詩:「獨有狂居士,求為黑牡丹」,將水牛喻為黑牡丹,以詩作畫,筆法絕妙。好一幅梅林湖「黑牡丹盛放」圖景,好一派湖光山色!

C. 風景名勝及風景名勝區的特點各是什麼

一 萬里長城
古跡簡介
萬里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以雄峙中國北方大地的萬里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乾地區。其范圍南北寬約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東西長約數千公里。長城帶自遠古至今居住著眾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關系的發展,是觀察和理解長城帶一切事物的關鍵所在。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們都與分布在長城帶的20多個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無論已經消失的還是繼續發展的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產物,但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系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系發展的內在聯系,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系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主要景觀
萬里長城主要景觀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山海關、嘉峪關、虎山長城、九門口長城等。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昌平的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里是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登上這里的長城,可以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在內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覽。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懷柔縣內,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共有敵台22座。這里自然風景優美,綠樹成蔭,四季景色怡人。 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密雲縣內,由戚繼光督建,是我國唯一一處保留明代原貌的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共有敵台20座,至今保存完好。 山海關--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的山海關是長城東端起點,建於公元1381年(明洪武年間),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城高14米,厚7米,防禦體系相當完整。登上城樓,可以看到碧波萬頃的大海和蜿蜒的長城,景色雄偉。 嘉峪關:明代長城最西端的起點,建於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美名,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則是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軍事防禦體系。現在看到的城關以內城為主,由黃土夯築而成,外麵包以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在這里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
編輯本段二 桂林山水
名勝簡介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位置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南嶺山系的西南部,東經109°45''—104°40'',北緯24°18''—25°41'',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565 平方公里。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思想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餘件石刻和壁書,另外,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城,眾多的愛國作家、藝術家會集在這里,譜寫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
主要景區
旅遊指南
桂林的緯度比較低,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體上來說,桂林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到桂林旅遊,最佳季節是在每年4-10月份,在這個期間會有「五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也是旅遊的高峰期,氣候適宜的桂林會有很多的遊客,房間的預訂和交通也進入高潮,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漲,所以最好避開這個時間,選擇一個淡季出遊,細細體味這天下美景
編輯本段三 杭州西湖
名勝簡介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淺處不到1米,最濘處有5米多。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為古海灣,錢塘江泥沙淤阻後形成。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小南湖和三潭內湖已接近富營養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過正常值6~4倍;年平均水溫17.6℃,最高10月 28.6℃,最低3月4.0℃,無湖冰;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分屬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有:(1)固有野雜魚;(2)錢塘江帶入魚類;(3) 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養殖魚類成為優勢西湖最主要的放養魚種是鰱和鱅,兩者占總放養量的75%~80%;其次是鯽、河內鯽,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以及鰻鱺等,為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青魚,西湖還有少量。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古跡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主要景區
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 新西湖十景是1985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 ○ 玉皇飛雲 ○ 吳山天風 ○ 阮墩環碧 ○ 滿隴桂雨 ○ 龍井問茶 ○ 九溪煙樹 ○ 黃龍吐翠 ○ 虎跑夢泉 ○ 寶石流霞 ○ 雲棲竹徑
獲得榮譽
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編輯本段四 北京故宮
古跡簡介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興,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心殿,其後即為姘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的外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主要景點
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故宮「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著雕龍石柱。這是宮殿群中最大的建築。殿高36米,寬63米,面積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兩米高的檯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後是高雅的屏風,還有瀝粉金漆的龍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富麗堂皇。明清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 故宮中和殿 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該殿是一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每邊21米,各三間,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等的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故宮保和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之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間,把三年一次的殿試由太和殿移至這里舉行。保和殿東西兩側的廡房現改為歷代藝術陳列館,陳列有從原始社會到清代約六千年的中華藝術瑰寶。 故宮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殿中設寶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及平日處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後搬出。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萬壽等節,按例在此舉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後欞柩停在此殿。 故宮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宮後,是明清時為皇後舉辦壽慶的地方。殿內存玉璽25塊;西側陳設乾隆年間造的自鳴鍾;東側為銅壺滴漏,清世祖順治禁止內官干預政事的鐵牌也立於此殿。 故宮坤寧宮 坤寧宮在明朝時是皇後的寢宮,又叫中宮,順治年間仿照沈陽清寧宮重建,同時將西暖閣改為祭神的場所,經常在此舉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東暖閣則作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帝都在此舉行過大婚。 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故宮儲秀宮 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曾在這里居住。咸豐六年三月升為懿嬪的慈禧,在這里生下同治皇帝。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太後,為慶祝五十歲生日,移居此宮,並重修宮室,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 故宮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 故宮御花園 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今俗稱御花園,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有建築二十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疊砌而成,上築御景亭,每年重陽節帝後在此登高。
編輯本段五 蘇州園林
古跡簡介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景點介紹
古典園林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獅子林、怡園、滄浪亭、耦園、藝圃。[2]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14—20世紀初(明清時期)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
編輯本段六 安徽黃山
名勝簡介
安徽黃山
黃山風景區(Huangshan Mountain),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風景區154平方公里。黃山山脈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
景區特點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 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復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葯「黃山靈芝」馳名中外。 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蘇門羚、長尾雉等14種中國國家級保護的野生動物。
獲得榮譽
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 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 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編輯本段七 長江三峽
名勝簡介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長江上游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人文歷史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里,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里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里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景區特點
台灣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灣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國少數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環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圓若明珠,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陳書游湖,也說是「但覺水環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環潭一帶地方古稱水沙連,分屬南投縣魚池鄉,是高山族曹族人的聚居地。日月潭憑著「萬山叢中,突現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諸勝之冠,馳名於五洲四海。

景點特色
珠嶼小島昔日甚大,後因日本人建水電站而大部分被淹沒,變得很小。不過正因其小,方更增「一嶼孤浮四面空」之曠朗。小小珠嶼,既是點綴碧湖的綠珠,又是觀賞日月潭的極佳地點。 山麓崖邊,有磴道上山,共365級,俗稱「走一年」而到山上的文武廟。廟內集諸神之大成,濟濟一堂,居中為孔子,此外有文昌帝君、關公、神農大帝、三官大帝、元始天尊,乃至魁星、城隍、土地公、海龍王等等。在山門前遠眺潭景,若披展圖畫,繞岸皆山,雲水四合,「風光不減巫山峽」。 文武廟山後有羊腸小徑,迂迴下抵潭東北角的孔雀園。園中飼養150多隻孔雀,每見艷裝遊人便意相開屏,羽翎五光十色,光彩耀目。 自孔雀園無論循環湖公路或返渡頭泛舟,均可到曹族部落德化社(現名忠孝村)。村在潭東南岸,村民數百,均為曹族。村中有山胞文物陳列館,展出高山諸族的生活用具、藝術雕刻,兼售一些山胞手工藝品。村中又有歌舞組織,經常為慕名而來的人表演民族歌舞,其中《杵舞》表現山胞婦女豐年舂米時的歡愉,節奏輕快,歌聲清越,舞姿曼妙,是曹族歌舞中的最佳傳統節目。 從德化社環湖往南濱,即到玄光寺。寺中塑唐三藏法師全身,曾是玄奘法師靈骨暫藏之所。寺後有石徑,登1300多級台階才到山腰的玄奘寺。玄奘寺是為紀念唐三藏法師玄奘而建的寺廟。寺中大殿三層,三樓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師的頭頂靈骨就安藏於塔中。 玄奘寺後的青龍山巔,建了一座九層高塔,名曰「慈恩塔」。塔仿遼宋古塔式樣,為八角寶塔。據說塔基至塔頂高45米,加上青龍山高955米,恰恰為1000米。登塔遠眺,日月潭風光通覽無遺。 西北岸山腳,從濁水溪上游通過18公里長的大隧道引水入湖的入水口,就是日月潭的水源。入水口噴出的水花,高達四五米至七八米,勢若蛟龍吐水,湍傲排空,較之濟南的趵突泉更加壯觀。距「水口」不遠有一處探向湖面的小半島,位在潭的西北。當日月潭水位上升而淹沒珠嶼大部分時,嶼上的曹族人即遷來此半島居住,已拓建成充滿現代色彩的觀光旅遊中心地。旅社建築頗多,最宏大而高級的建築當推「教師會館」和「涵碧樓」。教師會館是台灣教育界人士休假療養中心,宏大新穎,設備完善。涵碧樓則是達到國際水平的大旅社,三面向潭,四面凌空。專線汽車、環湖公路、游湖路線等多以此為起點或終站。
游覽方法
往游日月潭,若自嘉義乘搭專線汽車運往,只需一個多小時旅程。環湖建有游覽公路,道旁綠樹成蔭,宜行宜憩。但多數游者仍喜學古人「泛棹出渡」,「出渡」先上珠仔嶼。舟泊珠嶼,上島游覽。
編輯本段九 承德避暑山莊
古跡簡介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距離北京230公里。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於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佔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系重要舉措之一。由於存在眾多群體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名勝、和四十四處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承德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
獲得榮譽
古跡簡介
秦陵兵馬俑
秦陵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帝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仲山、峻峨山下死屍成片,側面顯示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偶然發現
1974年2月,當地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了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園東側1千米處。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並建成博物館。秦兵馬俑展示了古長安往日的輝煌,正所謂「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景區特點
秦陵兵馬俑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號坑為步兵部隊,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面積為14220米,是一位農民打井時挖出的。2二號坑呈曲尺形,面積為5000米2,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三號坑呈凹字形,面積為520米2,似為統帥一、二號坑的指揮機關。三個坑共有7000餘件陶俑、100餘乘戰車、400餘匹陶馬和數十萬件兵器。 秦兵馬俑場面宏大,威風凜凜,隊列整齊,展現了秦軍的編制、武器的裝備和古代戰爭的陣法。秦兵馬俑皆模擬人、真馬製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軍將士的形象塑造,體格魁偉,體態勻稱。陶俑又按兵種的不同分為步兵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將軍俑等。步兵俑身著戰袍,背挎弓箭;騎兵俑大多一手執疆繩,一手持弓箭,身著短甲、緊口褲,足蹬長統馬靴,准備隨時上馬拚殺;車兵俑有馭手和軍士兩種,馭手居中,駕馭著戰車,軍士分列戰車兩列,保護馭手;弓弩手張弓搭箭,凝視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將軍俑神態自若,表現出臨陣不驚的大將風度。陶馬高1.5米,長2米,體形健碩,肌肉豐滿,昂首佇立,鬃毛分飛,表情機警敏捷,匹匹都像是賓士戰場的駿馬。這些都顯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統一六國的雄偉軍容,表現了極高的造型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寶庫。
遺產保護
太多了。

D. 老象峰景區的特色景觀

老象峰景區還有五大特色景觀:一是老象天成,天造地設的老象獨立於內山頂之上,自成一峰容,令人稱奇。老象身高51.8米,體長76米,其體型之巨大,形態之逼真,實為罕見,堪稱一絕,凡見之者無不贊嘆大自然之奇妙。二是密林幽深,老象峰的密林幽長而深遠,樹種多樣,樹形各異,更有縱橫交錯的古藤纏繞其間,原始古韻令人心曠神怡。三是崖壁古城,老象峰之山崖高而陡、美而奇,一段段山崖似人工壘砌而成,形似塊壘,恰如城牆。百姓傳為神仙之極樂城郭。觀其形,品其韻,確難不信。四是菊花仙谷,自夏至秋,歷經數月,谷內之野菊花,遍布山坡,爭芳斗艷,為景區增添不盡風韻。五是千畝果園,春季數十萬株果樹花滿枝頭,滿谷飄香;夏季果實累累,壓彎枝頭,煞是喜人;秋季果香彌漫,自采自摘,自是一番悠然之田園情趣。

E. 張家界特色景觀有哪些

張家界的特色景點就是山,三千奇峰嘛。不過張家界除了山還真有好多特色景點。比如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溶洞。在張家界比較好的有慈利縣的龍王洞,幾億年的歷史,造就了洞內諸多神奇的意想不到的景點,景色很奇特,而且因為是開發沒幾年,石乳保存的還比較好,人也不算多。其次就是湖,想不到張家界還有湖吧,而且是山上的湖,寶峰湖,很值的一去的地方。再有就是世界第一天下第一橋,幾百米的兩座山峰之上橫跨了一座天然的石板橋,不親身體驗,你絕對想不到大自然還有這樣的鬼斧神工。最後一個就是明星景點了,曾經火爆的哈利路亞懸浮山,在袁家界景區內,景觀《阿凡達》已經過去多年,但是懸浮山依然火爆。

F. 泰山旅遊景區的景觀特點

泰山風景名勝區規劃總面積425平方公里,環繞泰山主峰的知名山峰有112座、崖嶺98座、溪谷102條、名洞72處、名泉72處、瀑潭64處、奇石36處、構成了群峰拱岱、山水相依、氣勢磅礴的泰山山系。
從泰山頂上俯瞰泰山,山南麓自東向西有東溪、中溪、西溪3條大谷;北麓自東而西有天津河、掃帚峪、桃花峪3條大谷。6條峽谷分別向6個方向輻射,將泰山山系自然地化分為6個區域,每個區域,景觀各異,形成了泰山的幽、曠、奧、秀、妙、麗六大旅遊區。幽區是指沿紅門路拾階而上的登天景區;曠區是指與西溪平行的西路,也就是天外村路;奧區是指從泰山東北麓的掃帚峪經後石塢登頂線路;秀區是指從西北麓桃花峪進山,順彩石溪而上的景區;妙區則是指素有天上人間之稱的的岱頂區域;麗區則是指泰山之陽沿環山路景區。這就是官方介紹經常提起的六大景區。
人緣泰山認為,這種介紹對於初次來泰山的朋友並無大的幫助,還是流水帳吧:
古老的紅門路: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醉心石、三義柏、萬仙樓、革命烈士紀念碑、 風月無邊刻石、斗母宮、三觀廟、經石峪、總理奉安紀念碑、柏洞、壺天閣、回馬嶺、葯王廟、步天橋、中天門、快活三里、斬雲劍、雲步橋、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陽洞、十八盤、升仙坊、南天門。
曠美的天外村路(西路):天地廣場、龍潭水庫、白龍池、長壽橋、竹林寺、中天門,中天門以後與紅門路後半程相同。從長壽橋西去可到扇子崖。
幽奧的天燭峰路:天燭勝景坊、洗鶴泉、三折瀑、天燭峰、望天門、玉女圈石、後石塢、元君廟、北天門、丈人峰、姊妹松、東西堯觀頂。
靈秀的桃花峪路:桃花峪、元君廟、彩石溪、桃花源。此路線以自然風光秀美見長!
奇妙的泰山極頂:月觀峰、天街、白雲洞、望吳勝跡坊、孔子廟、北斗台、青帝宮、碧霞祠、大觀峰(唐摩崖)、玉皇頂、無字碑、五嶽獨尊刻石、洪武祭祀碑、拱北石、日觀峰、瞻魯台、仙人橋。
奇麗的泰山南麓:岱宗坊、王母池、普照寺、三陽觀、五賢祠、馮玉祥墓、辛亥灤州革命烈士祠、范老墓、靈應宮、櫻桃園、泰山廣場。
東岳神府岱廟:雙龍池、遙參亭、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宋天貺殿、後寢宮、漢柏院、東御座、唐槐院、李斯碑、鎮山三寶、銅亭、百碑壁、大宋封天齊仁聖帝碑、宣和碑、張遷碑、衡方碑、鴛鴦碑、漢畫像石、厚載門。
異彩紛呈的泰山周圍景點:靈岩寺、徂徠山、大汶口文化遺址、齊長城、東平湖。
除了以上按地域劃分的景點外,還有一些其它名頭的景點:
泰山三瑰寶:天貺殿壁畫、經石峪石刻、岱頂唐摩崖。?
泰山四標志:望人松、天門雲梯、拱北石、五嶽獨尊石刻。
岱頂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另外還有:「岱頂五大奇觀」之說,加上碧霞寶光; 「岱頂六大奇觀」之說 ,再加上霧凇雨凇。
泰山十大自然景觀:三潭疊瀑、壺天閣、小洞天、黑龍潭、扇子崖、桃花峪、天燭峰、婁敬洞山、對松山、龍洞山。
岱陰第一洞天:即後石塢景區。?
後石塢二絕:奇松與怪石。
泰安八景:泰岳朝雲、徂徠夕照、汶河古渡、明堂故址、龜陰秋稼、龍洞甘霖、秦松挺秀、 漢柏凌寒。

G. 武夷山景區有哪些景觀和特色

武夷山包括武夷山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其中風景區方圓60平方公里,人們稱它為「奇內秀甲容東南」,其景色被概括為「三三九九」,「三三」指盤曲山中長約9公里的九曲溪,「九九」指的是夾崖森列的99岩。
武夷山風景的精華在九曲溪,溪水碧清,折復繞山,形成「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勝,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於懸崖峭壁上的神秘懸棺都列在九曲溪邊。景區內還有遇林亭宋代瓷窯遺址、武夷宮等游覽景點,極具人文價值。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東南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區內峰巒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渾、古樸、雋秀於一體,而且有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被納入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區。

這里不僅風景秀麗,還有著悠久的人文傳統,歷史上有過夏商、西漢和南宋等多次鼎盛時期,如以架壑船棺為象徵的古越族文化時期,以城村古漢城為標志的西漢文化時期和以朱熹為代表的宋朝理學文化時期,這些都為這座名山增添了深厚的歷史感。

H. 十八垛景區的景觀特色

十八垛原始森抄林景區,在這里高山峽襲谷與天潭地井相得益彰,山峰雄壯秀麗,山泉、深潭如鏈,原始森林神秘誘人,在十八垛景區的一側,桃林河流經3公里長的峽谷地帶,兩岸為懸崖峭壁,高峰競秀,谷內溪水在碧石之上淙淙流淌,魚蟹在水中皆若空游。溪水下瀉形成一潭,日黑龍潭,黑龍潭深不可測,面積約600平方米,令人驚嘆。白龍幢飛瀑直下,落差80多米,貫青峰、撞白石,銀珠飛濺,如玉龍飛舞。在原始森林區,游者沿山脊穿行,立高山之顛,可南眺石人、西觀太谷石、東望峰巒疊嶂、北有群山環繞,滿目諸峰競秀,滿眼山濤林浪,身在其中,原始森林以古老與生機並駐,古木參天,花草蓋地,杜鵑爛漫有致,原生林木千姿百態,華山松、銀粉松、櫟木、山榆,樹上長樹,古藤盤繞,令人目不暇接。
十八垛原始森林景區象形山石眾多,小景點隨處可見:仙人指路、石人戲石猴、老猴背小猴、駱駝峰、烏紗帽、鬼門關、將軍把門、八抬轎、天門城垛、老鴨石、雞冠石、雞心石;此外,仙人垛、獐子垛等惟妙惟肖,令人難辯真假。

I. 大化山風景區的景觀特色

大化山有雙奇--峰奇:奇峰怪岩,兀立山間,有的象紅軍雕塑,有的象美麗的少女,有的象逶迤的駝隊,有的象只鴨頭,有的象個蒸籠...... 旖旎詭異的風光令人嘆為觀止。河奇:大化山的河,奇在
河床,平整得令人咋舌的河床,幾乎是在一整塊石頭上沖刷出來的一樣,好似星星點綴著銀河,鑲嵌在河床之上,引人遐想,水流在其中打著旋渦,成了極好的天然按摩浴缸。大化山還有雙絕--瀑布:險峻的山勢,懸殊的落差,造就了大化山的瀑布群,有的雄偉,有的優雅,有的如彩練當空舞,有的如珍珠落玉盤,向人們展示著不同形態而又同樣極致的美。怪藤--粗壯的老藤順著懸崖攀緣而上,在叢林間盤根錯節,令人恍然以為進入了熱帶雨林。與本地區其他景觀相比較,大化山的山水風光資源具有較高的獨特性,為開展登山、攀岩、野營、探險、狩獵、溯溪、觀瀑、賞蝶、垂釣等生態旅遊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周邊的客源市場有較強的吸引力,是個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風景名勝區。
從閩侯聯豐村上鏡洋老人岩,不久就可遠遠看到人仔山,山上幾處岩石非常奇特,像極八旬老翁的頭、眉、目、嘴,故稱「老人岩」。村裡人說,這里前幾年,還被列入福清境內擬開發的旅遊景點之一。
老人岩海拔600米,人仔山海拔750米,登上人仔山向四周遠眺,一覽眾山小,無限風光在眼底,連綿披綠的山丘從人仔山腰往後看,山尾似兔子尾巴,又像山羊尾巴,妙趣橫生。
約中午12點,下到被驢友稱為「小化山」的海拔570米的草坪。據說,這里曾經是高山良田,種出來的水稻比山下的產量更高,大米也更香甜。幾片草坪呈梯田狀高低錯落,鑲在高山凹地間,一條小溪從中間穿流而過,一片片綠中透紅的楓葉佇立在溪邊田頭隨風輕舞,似在等待霜降的那一刻神聖洗禮。
聽說去大化山午餐,已感覺肌腸轆轆的驢友們快速前奔。跨過牛柵欄,飛過木頭橋,掠過柏樹林,涉過青草地,到了大化山武警登山訓練基地—
板栗樹下,凳子、椅子、桌台一應俱全,屋子旁邊就是水龍頭,午餐時間限時30分鍾,大家手腳麻利的,僅用十分鍾左右就把面條煮好了。野炊結束後,順著大化溪南支上游溯溪,向天竹嶺高處穿越,登上布滿幼竹林的海拔885米的天竹嶺,然後,連續下切3個刃鋒一樣的山脊,大約在四點五十分左右到達半嶺。半嶺海拔720米,這里可以觀奇秀尖峰、懸崖峭壁,聽深谷嘩嘩水流聲。半嶺的是東側,分布著這一帶最壯觀秀麗的山峰,,
大化山還有雙絕--瀑布:險峻的山勢,懸殊的落差,造就了大化山的瀑布群,有的雄偉,有的優雅,有的如彩練當空舞,有的如珍珠落玉盤,向人們展示著不同形態而又同樣極致的美。怪藤--粗壯的老藤順著懸崖攀緣而上,在叢林間盤根錯節,令人恍然以為進入了熱帶雨林。
與本地區其他景觀相比較,大化山的山水風光資源具有較高的獨特性,為開展登山、攀岩、野營、探險、狩獵、溯溪、觀瀑、賞蝶、垂釣等生態旅遊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周邊的客源市場有較強的吸引力,是個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風景名勝區。

J. 大斑石景區的特色景觀

大斑石
號稱「天下第一石」,一石成山,壁立千仞,高191.3米,長1365米,寬695米,周長專4100米,佔地1101畝。登屬石覽頂,林木蔥蔥,山花爛漫,舉目眺望,左白馬(山),右麒麟(山),前有阡陌縱橫,一派田園風光,山川氣象。
攀岩俱樂部
景區內有兩廣最大的攀岩俱樂部,斑石上裝有11條攀岩線道,其中2條為表演線道,高191米,其餘9條則是專業攀岩者和廣大遊客攀登線道,分別約60米、80米、100米。在此攀岩,回歸天然、強身健體,是目前最受廣大旅遊者喜愛的旅遊運動競技娛樂項目之一。
聖妃宮
景區內還有專門朝覲聖妃劉三妹的聖妃宮,千百年來一直香火不斷。相傳,歌仙劉三妹經常到這里教村民對唱山歌,又撥釵開泉,引水灌田,潤澤萬物,並被追封為「聖妃」。如今,斑石頂上仍保留著當年劉三妹在此對歌的歌台遺址,斑石旁邊還留有聖妃泉、柳葉塘、如意榕等她生活過的痕跡。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