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山水庫
㈠ 廣西十大水庫排名
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有大型水庫34座,按庫容量依次為:
百色水庫、西津水庫、澄碧河水庫、小江水庫、大化水庫、那板水庫、左江水庫、洪潮江水庫、大王灘水庫、青獅潭水庫、龜石水庫、大埔水庫、鳳亭河水庫、浮石水庫、達開水庫、六陳水庫、客蘭水庫、合面獅水庫、屯六水庫、爽島水庫、靈東水庫、麻石水庫、大龍洞水庫、旺盛江水庫、洛東水庫、武思江水庫、老虎頭水庫、仙湖水庫、平龍水庫、昭平水庫、拉浪水庫、五里峽水庫、峻山水庫、小峰水庫
㈡ 紅崖山水庫修建後對生態有哪些破壞
紅崖山水庫修建對生態的破壞表現如下:
1、青土湖迅速乾涸
2、當地土壤鹽鹼化
3、土壤沙化、沙塵暴現象嚴重
㈢ 太行山水庫水位達到多少米了
總長3035米
㈣ 濟南有哪些水庫
很多來.
濟南卧虎山水庫: 從「源八一」立交橋南至仲宮大橋見路標(卧虎山水庫)向右拐西行10分鍾可見卧虎山水庫。
高而水庫: 過仲宮橋向正南(100米左右)有一條去西南方向至高而鄉的公路,沿此路可直達高而水庫。
黃巢水庫:過仲宮大橋南行至柳埠鎮見去泰安的路標右拐行至窩鋪見去黃巢的路標再右拐沿路上行約15分鍾——高山峽谷中卧著黃巢水庫。
錦綉川水庫:過仲宮大橋轉向東行,過旅遊勝地透明山沿路直行不下道可見水庫。
葫蘆峪水庫:自西營鎮沿公路向東過棗林(不拐)再向東至一小橋(橋東是水泥路,橋西是柏油路)不過橋向右拐是一條很窄的柏油路,沿路上行不遠既是葫蘆峪水庫。
垛庄水庫:自西營鎮東行沿大公路一直走下去就能見垛庄水庫。
雪野水庫:從明水出發轉向南過文祖鎮到達上游鎮。上游鎮的南鄰就是雪野水庫。
華山水庫:自鹿野鄉奔正南
還有鵲山水庫等等.
㈤ 達開水庫的自然資源
達開水庫,像一窪狹長的湖泊,更像一條碩大的長龍,在四面高山呵護下和裊裊嵐煙簇擁中,百拐千彎地自西南向東北伸展,30公里的行程,一路水間浪隔,把200多座大小不一,形態奇異的島嶼分布在波瀾壯闊的湖面上。泛舟漫遊,極目遠方,那些四面環水的島嶼和伸向湖面的半島上,在各種林果和各類修竹的掩映下,林立著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唐式建築農舍,或中西結合新穎別致的樓房,在濃濃的煙霞里,變得朦朦朧朧,隱隱約約,似幻似真,似此似彼,如海市蜃樓,如太虛幻境,像神仙洞府,類天宮玉闕;還有林下劈島種山的健男,如吳剛砍桂,似後羿張弓;湖畔洗紅滌綠的情女,如出浴的貴妃,似奔月的嫦娥。此情此景,無人不感到心胸曠遠空闊,好似與天地共久長。凝目眼底,又是另一番天地,船走浪翻,撞石水飛,水花如珠如玉,經陽光折射,五彩繽紛,如雲如絮,如絹如練;顧盼左右,山上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燕舞鶯歌,水下鯉翔擊波;更有奇石之鄉奇石千姿百態,秀水瀅瀅,石在水中浮,水在石上流,水石交融妙不可言。在這山連水,水連天,天人合一的情景里,不知陶醉著多少南來北往的遊客。有位遊客感慨系之,唱起了一首山歌:
山外獨鳥結對難,山內是否鳥孤單?
山光水色這邊好,真想飛來共一山!
不唱還罷,一唱竟飄來了一隻小船,船到山歌起:
翼王故里客人來,歡迎入寨「巾餐涯」。
陪你游遍山和水,再唱支歌表情懷!
「巾餐涯」是壯語,意為吃頓飯,那是結隊採茶的壯姑,熱情好客。山歌一聲聲那麼甜美,怎麼人也一個個都白雪雪的面貌,紅艷艷的嘴唇,真是「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當聽說花容月貌來自洗達開水庫澡時,遊客們無一不歡聲雀躍,紛紛穿進輕紗,輕解裙衣,爭相洗澡,換個標致面容。達開水庫匯納了大山深層眾多的湧泉,泉中含有豐富的硅、鍶、銅、鐵、鎂、鈉、碘、氟、鋇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能防治多種頑疾,更能健身美容,常在水庫里蛙泳蝶泳,確實使人肌膚潔白,美化容顏,並且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㈥ 濰坊市峽山水庫位置及簡介
峽山水庫是山東省第一大水庫,位於濰坊市濰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諸城、安丘四縣市交界處,總庫容 14.0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5.03億立方米。水庫始建於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是一座防洪、灌溉、發電、水產養殖、城市及工業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5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4萬畝。峽山水庫管理局是濰坊市市屬正處級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下設13個職能部門,共有幹部職工385人。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5 14:23 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位於濰坊市東南部,北部和昌邑市交界,西部同安丘市接壤,南部毗鄰高密、諸城兩市,東部與青島市相望,經坊子區與市區連為一體。全區總面積490平方公里,其中峽山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區內省道下小路縱穿南北,濰膠路環區而過,膠濟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沿水庫大壩108公里環庫觀光道路正在籌建,四通八達、順暢便捷的交通網路和路網框架基本形成。礦產資源、淡水資源及漁業資源得天獨厚,標准化種植、特色養殖初具規模,所產稻米香飄四方,石制工藝品暢銷全國,聞名遐邇。中部擁有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庫心小島精巧別致,狀如黛螺鑲嵌水中;峽山、草山、鞋山抱水而立,山水相依,景色秀麗;劉伯溫洞、鄭公祠、袁紹墓等人文景觀星布周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二、旅遊資源
(一)自然風光
1、峽山。峽山位於峽山水庫北岸,象一隻猛虎傍水而卧,俗稱卧虎山、斜山。海拔171.1米,前後均為峭壁,東南稍坡,山勢雄偉,風光綺麗。山上建有玉皇廟、娘娘廟,山腰有呂祖洞、伯溫洞,相傳明朝劉伯溫在此隱居。
2、野溝河。野溝河源於太保庄鎮永望屯村,向東經丈嶺、北孟流入膠新河,全長約15公里,是一條保護較好的原生態河流。目前,在丈嶺以西1000米處開發建設了漁池湖休閑娛樂風景區,修建了攔河壩、漁池湖山莊,湖面拓展到200畝,目前已初具規模。
3、石坑河。西連濰河,東接膠新河,全長20公里,流經太保庄鎮、北孟的部分村莊。因河道比較窄,部分河段被填平或改造。有些河段原生態面貌保護比較好。
4、七里蘭島。七里蘭島位於峽山水庫南端,總面積約100畝(水位高時約60畝)。島上樹木叢生,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5、渠河、濰河下游水面寬闊,濰河新老河道之間的夾河套面積較大,風景秀麗,具有開發旅遊的良好條件。
(二)水利風景
峽山水庫。峽山水庫1958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是一座集防洪、工業及生活用水、灌溉、發電、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庫,素有「齊魯第一庫」之稱。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閘、放水洞、水電站組成。大壩總長32.91公里,壩頂高程為44米,興利庫容5.50億立方米,相應水位37.40米。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水域廣闊,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景色壯觀。
(三)人文景觀
1、太保庄萬畝生態林。位於濰河與引黃濟峽工程之間的夾河套,土地面積約12000畝。目前,林木種植總面積達到5000多畝,真正形成了「遙望一碧萬頃,近看綠樹成蔭」的美麗景象。
2、王家莊萬畝生態林。位於水庫西岸淺灘地帶,總面積10000畝,目前已建成6000畝,林帶與水庫相映,庫內碧波萬頃,庫外綠樹一望無際。
(四)歷史文化名人與文物古跡
1、 四公
在濰水沿岸,自古就流傳著冰雹不打四公之說。這四公系指黃公、蓋公、鄭公、狄公。後是指這四公所在的四座山,即趙戈鎮的黃公山、蓋公山、礪埠山和狄山。
黃公,名黃石公,戰國時著名兵家。在朱子村後隱居此山,去世後人們把他安葬在該山的最高處,並把該山改稱「黃公山」,以茲紀念。之後,又在他講學的舊址建黃公祠(祠內黃公偶像端坐其中,韓信、張良置身其兩側,均為木雕),並派人看管。現不復存在。
蓋公,生於本鎮,是秦漢間有名的大賢,創立了「蓋公之道」。晚年隱居朱子村南之山,逝後人們將其安葬在該山之巔,並將該山定名為「蓋公山」,後又立祠紀念。現不復存在。
鄭公,名玄,字康成,東漢時人,著名經學大師。鄭晚年被袁紹脅迫去隨軍,半道而亡,葬在他母親的家鄉,即現在的青州市鄭母村,後又移葬其家鄉濰水東岸的礪埠山上(此山在鄭公管區鄭公後殿村。)東漢末年,在其墓前立鄭公祠,後經唐、清、民國和1987年四次整修,供遊人瞻仰。現佔地5畝多,有三間二層結構房屋,另有偏房,有人看護。
宋渭春墓 (縣級) 民國 岞山鎮張百戶屯
於蔭堂故居 (縣級) 清--民國 岞山西下灣村
膠濟鐵路岞山站(縣級)近代 岞山鎮岞山村
岞山遺址 (縣級) 商周 岞山鎮岞山山前
西北院遺址 (縣級) 周 岞山鎮西下灣村西北
明鎬冢 (縣級) 王家莊子鎮朱子村
祖塋碑刻群 (縣級) 清 岞山鎮西下灣村東
龍柏 2棵 樹圍1.2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3.9米 岞山鎮東章村
國槐 1棵 樹圍2.62米 昨山鎮馬家屯村
小葉朴 1棵 樹圍3.85米 丈嶺鎮下坡村
國槐 1棵 樹圍3.65米 丈嶺鎮牛脊埠村
原安邱市的王家莊子鎮朱子村附近與趙戈鎮石頭崖村交接地段有法林寺遺跡;蓋公山、黃公山、韓信濰水戰,朱子祠等遺跡;黃旗堡鎮杞城一帶,汶河,濰河沿岸是原始社會文物密集區;原王家莊子鎮李家古城村一帶有故城遺跡、墓葬群。金線村抗戰戰場,諸城市的前涼台一帶,特別是靠濰河地段,是文物重點調查地域。
(2)部分文物古跡簡介
孫猛冢、昌安故城和鄧襲墓,朱子村的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等。
孫猛冢。孫猛是秦朝的一員大將,在與齊國的軍隊作戰時戰死。作戰地點就在本鎮孫孟村。孫猛戰死後,葬於此地。後受人尊敬,其墓漸大,稱為孫猛冢。現不復存在。
昌安故城和鄧襲墓。現李家古城村為原昌安縣故城遺址。昌安縣,漢置,唐初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安丘縣治徙此。北宋初安丘縣治遷走,城遂廢。昌安城作為縣城前後歷時八百餘年,現尚存土城牆遺址一段,長約五百餘米(後因村民建房屋用土被整平)。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鄧襲(鄧禹之子)為昌安侯,食邑於此。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許有古冢,相傳即昌安侯鄧襲墓。現不復存在。
三寶塔、法林寺、朱子祠和明鎬冢,均在朱子村。朱子村很早即為塔寺並存的佛教聖地。三寶塔,何時所建,不詳。但從重修三寶塔記事碑得知,該塔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發起的滅佛運動中被毀,隋朝開皇八年重修。這個被毀的年代,比人們稱之為塔祖的西安大雁塔還早近百年。
法林寺。何時建的說法不一。明萬曆《安丘縣志》載,金崇慶元年(1212年)建,而清末《安丘鄉土志》載,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究竟建於何時,沒有定論。
法林寺前面的石龜長2.8米,闊1.44米,高0.94米。其大,為全國廟宇石龜之冠,比孔廟內的石龜還大。因年久風化,其體多處裂璺,為搶救這一歷史文物,在濰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於2003年6月29日將其北移至高處,並建亭等加以保護。
朱子祠。宋朝慶元三年,大儒朱熹曾在法林寺一古槐下講學,後為紀念朱熹,在槐之北建朱子祠。新中國成立後,這棵古槐依然奇特壯觀,其粗難以用抱計量。下部環樹有三個大枯洞,每洞可容人入出,上部繞樹有大小不等的九個小枯洞,人稱三門九窗。樹上枝葉茂密,樹下綠蔭宜人,與朱子祠渾為一體,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不少文人曾來此憑吊。
明鎬冢。在朱子村後,為縣級文物。該冢與黃公山上的黃公冢和蓋公山上的蓋公冢,方位成品字形,人稱「三冢鼎立」。
三、下步旅遊發展規劃
一是發展環庫觀光旅遊業。突出觀水的主題,建設「一環」觀光路線。沿水庫大壩建設108公里環庫觀光路,水庫外側100米發展生態林帶,建成綠色觀光長廊。對水庫主壩兩側進行綠化改造,建設成綠色生態觀光大壩。在水庫上游建設萬畝蓮藕、萬畝濕地、萬畝林場、萬畝生態農業園四個觀光旅遊區。對水庫上游的島嶼進行開發,建成集餐飲娛樂垂釣於一體的水上樂園。
二是發展休閑度假旅遊業。突出玩水的主題,建設「一線」觀光路線。在水庫下游從濰河到九龍澗之間建設橡膠壩,形成較大的水面,發展水上運動等體育娛樂活動。在濰河兩岸發展度假休閑娛樂區,配套建設高標準的商務、餐飲、住宿、休閑設施,聚集人氣,形成高層商務活動中心和度假中心。
三是充分挖掘歷史旅遊資源。突出歷史人文的主題,結合「一環」、「一線」旅遊路線,對峽山劉伯溫洞、鄭公祠、朱子祠等歷史旅遊資源進行挖掘和整合,增加歷史文化底蘊,打造精品旅遊路線,提高旅遊開發的檔次和水平
㈦ 山東省最大的水庫是哪個
峽山水庫。
峽山水庫是山東省第一大水庫,坐落於山東半島,在濰坊市濰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諸城、安丘四縣市交界處。
峽山水庫總庫容 14.0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5.03億立方米。庫區涉及范圍大,包括縣市4個、鄉鎮11個、移民村97個。水庫始建於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
自1976年開始,利用10年的時間,對水庫進行保安全工程建設;1986年至今,進行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工程均達到優良,促進了水庫工程效益的發揮。
㈧ 方城漢山水庫淹沒范圍在哪
當大壩建成下閘蓄水後,河道水位會迅速抬高,在靠近大壩處的水位會達到設計版蓄水位,遠離大壩的權回水將以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的比降雍高(通常指山區、山谷形河道),這樣就會造成大壩上游因水庫回水所出現的土地、耕地淹沒,其淹沒面積稱為淹沒區。淹沒的面積與大壩的設計高程以及庫容量等有關。 例如:三峽大壩的回水淹沒區一直可以延伸到重慶朝天門碼頭。
㈨ 濟南四大水庫是什麼,在什麼位置
很多.
濟南卧虎山水庫:
從「八一」立交橋南至仲宮大橋見路標(卧虎山水庫)向右拐西行10分鍾可見版卧虎山水庫。
高而水庫:
過仲宮橋向正南(100米左右)有一條去西南方向至高而鄉的公路,沿此路可直達高而水庫。
黃巢水庫:過仲宮大橋南行至柳埠鎮見去泰安的路標右拐行至窩鋪見去黃巢的路標再右拐沿路上行約15分鍾——高山峽谷中卧著黃巢水庫。
錦綉川水庫:過仲宮大橋轉向東行,過旅遊勝地透明山沿路直行不下道可見水庫。
葫蘆峪水庫:自西營鎮沿公路向東過棗林(不拐)再向東至一小橋(橋東是水泥路,橋西是柏油路)不過橋向右拐是一條很窄的柏油路,沿路上行不遠既是葫蘆峪水庫。
垛庄水庫:自西營鎮東行沿大公路一直走下去就能見垛庄水庫。
雪野水庫:從權明水出發轉向南過文祖鎮到達上游鎮。上游鎮的南鄰就是雪野水庫。
華山水庫:自鹿野鄉奔正南
還有鵲山水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