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銀行演
『壹』 商業銀行投行業務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商業銀行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率市場化的過程更是充滿挑戰。商業銀行如何在當前的金融生態環境中成功轉型,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迅速膨脹。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資產總規模已經超過100萬億元,是真正的航空母艦。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保險公司都在爭相與商業銀行合作,藉助商業銀行的渠道壯大自己,在商業銀行轉型過程中分一杯羹。同時,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在加速對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的滲透力度,同質化進程加劇,使得本身銀行業競爭就足夠激烈的同時,更增加了商業銀行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競爭。 在商業銀行受到更加審慎嚴格的監管環境下,信託公司業務爆發式增長,是藉助了銀信合作表外融資的通道,但2010年以來銀信合作業務不斷被規范被監管。與此同時,深諳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的郭樹清掛帥證監會,他大力倡導創新,使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在2012年以後全面滲透進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投資范圍擴大到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領域,資管業務涵蓋了股權和債券市場、銀行間及交易所市場,其投資范圍遠遠大於商業銀行自營資金和理財資金的投資范圍,給商業銀行的資管業務帶來了挑戰,當然也充滿了合作和相互滲透的機會。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還有什麼優勢可言?我認為兩方面的優勢是商業銀行立足之本,一是渠道優勢,二是商業銀行的投行化思路。大銀行的渠道優勢已經建立,對中小銀行而言,用投行的思路實現商業銀行轉型,讓投行模式滲透進商業銀行的所有業務領域,才能實現良性循環,才是爭得一席之地的法寶。 什麼是投行?什麼是商業銀行的投行?經過這些年的實踐,我有小小的領悟。商業銀行不可以只專注於對企業的研究,也不可以只專注於金融市場交易。投資銀行應該是企業端和金融市場端的結合,通過對企業的研究,用市場化的模式和手段,在金融市場領域里為企業解決融資等各方面的需求。 對小銀行而言,傳統業務領域里,小銀行所定位的空間是中型和小型企業,用較少的資金和資本賺取較高的回報,帶來的也是偏高的風險承擔。監管的日趨嚴格雖然關上了傳統銀行業務這扇窗,但同時又打開了另一扇門,這就是投資銀行表外業務這扇門,它引領我們走向更美妙的遠方。 在傳統銀行業務領域,小銀行可能無法涉足高資信客戶領域,比如大型央企和國企。但在投行表外業務領域,小銀行卻可以憑借快捷的反應能力和審批效率,實現高資信客戶的表外融資。這樣一來,小銀行可以要求客戶在負債等其他業務領域加大合作,從而通過表外業務改善銀行資產負債質量和資產負債結構。 用投資銀行的思維解決商業銀行發展面臨的瓶頸,應該是一個趨勢。但商業銀行建立起投行式的思維,需要領導層的關注和全行戰略上的一直認同,固守傳統的業務模式將舉步維艱。
『貳』 工商銀行生態環保.基金怎麼不漲總降
那是基金持有股票的問題了
『叄』 有個外國人給我在生態銀行存了一筆錢,但是我如果要想得到這筆錢,必須發送2000美元的啟動資金,我怎
不用確定
肯定是假的
先要錢的都是騙子
既然肯給你存錢還在乎什麼啟動資金?
『肆』 銀行為何如此鍾情區塊鏈
銀行競逐區塊鏈 諸多難題待解
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銀行是區塊鏈領域最踴躍的探路者。近年來,國內外多家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信貸、清算等領域。區塊鏈獨特的信任機制,被銀行視作創新風險管理、簡化交易流程的關鍵技術突破。不過,作為新興技術,區塊鏈生態仍在建立過程之中,應用十分有限,諸多難題仍有待在發展中逐步解決。
「目前區塊鏈不能跑高頻、並發的交易,網速、算力無法支撐。比如支付領域,如果是網購,還是可以實現的;如果是期貨高頻交易,就做不了。」黃震說。
姜鵬說,在設計區塊鏈的體系之初,中信銀行仔細論證了適合使用區塊鏈的業務環節。
「從全球的經驗看,目前還不適合用區塊鏈去做大而復雜的體系建設,不要試圖用區塊鏈解決所有問題,而是重點解決核心問題。做太復雜的系統耗費時間,技術發展那麼快,沒做完舊的系統就面臨新技術的迭代了。」姜鵬說。
「只解決核心問題」的思路,確保了區塊鏈上線後,中信銀行各支行相關業務操作無需流程改造,就可以實現業務升級。
范斌坦言,銀行全面應用區塊鏈還需要時間,IBM對於區塊鏈開源社區的投入將會繼續下去,一方面是為了培育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爭奪區塊鏈平台的制高點。隨著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快速迭代,金融機構使用這項新技術的場景仍然有諸多想像空間。
內容來源於新華網
『伍』 為啥國家工商總局不能核名生態銀行
開設銀行要批文,應該是去取中國銀行國家總行那辦,其次有注冊資本要求,地方性1個億,全國性10億,具體其他要求我不大明白了,你在國家總局官網核名,如果不允許,他應該會告訴你理由的。
『陸』 有個外國人說給我在迦納的生態銀行存了一筆錢給我,但是這筆錢如果要啟動它必須要發送2000美金到銀行
是不是真的有人存了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