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生態損害賠償制度

生態損害賠償制度

發布時間: 2020-12-20 13:40:40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明確了哪三步走「施工圖」

中辦、國辦2017年12月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從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從環保部獲悉,這一制度將分「啟動、組織實施、深入落實」三階段推動實施。

環保部將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等相關部門,推動解決各地在試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進展情況納入中央環保督察范圍。同時,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技術保障,並積極推進相關立法工作。

② 為何要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據報道,日前國家相關部門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將在全國試行。

專家表示,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需要從立法上明確規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索賠途徑、損害鑒定評估機構和管理規范、損害賠償資金管理等基本問題,目前立法條件尚不成熟,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後,需要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為下一步立法積累經驗。

希望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可以早日建立和完善!

③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將全國試行是真的嗎

為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損害賠償解決途徑等,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

《方案》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到2020年,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④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如何詳細解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018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將在全國試行。17日,環保部相關負責人就《方案》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由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承擔賠償責任,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有助於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該負責人說。

2015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經國務院批准,授權吉林、山東、江蘇、湖南、重慶、貴州、雲南7個省(市)作為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改革試點工作實施兩年來,7個省(市)印發本地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深入開展案例實踐27件,涉及總金額約4.01億元,在賠償權利人、磋商訴訟、鑒定評估、修復監督、資金管理等方面,探索形成相關配套管理文件75項。

7個省(市)的試點實踐表明,《試點方案》總體可行,其內容涵蓋了在全國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基本內容,為《方案》形成提供了實踐基礎。

「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需要從立法上明確規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索賠途徑、損害鑒定評估機構和管理規范、損害賠償資金管理等基本問題。」 該負責人說,目前立法條件尚不成熟,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後,需要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為下一步立法積累經驗。

賠償權利人范圍從省級政府擴大到市地級政府

《方案》在《試點方案》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對部分內容進行了補充完善:一是將賠償權利人范圍從省級政府擴大到市地級政府,提高賠償工作的效率;二是要求地方細化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具體情形,明確啟動賠償工作的標准;三是健全磋商機制,規定了「磋商前置」程序,並明確對經磋商達成的賠償協議,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賦予賠償協議強制執行效力。

該負責人表示,《方案》印發實施後,環保部將推進落實地方改革任務,積極推動各地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改革任務、時限,配備專門隊伍,以案例實踐為抓手,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同時,做好業務指導和跟蹤督促,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等相關部門,通過業務指導、實地調研、督促檢查、跟蹤評價等措施,適時通過召開電視電話會、改革調度會、工作推進會等形式,推進解決各地在改革試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

實現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的。

⑤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將開始試行嗎

12月17日,新華社受權播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從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這一方案的出台,標志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已從先行試點進入全國試行的階段。通過全國試行,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修復的效率,將有效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積極促進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生態環境修復等相關產業發展,有力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民環境權益。

方案提出,通過在全國范圍內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損害賠償解決途徑等,形成相應的鑒定評估管理和技術體系、資金保障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據了解,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在吉林、山東、江蘇、湖南、重慶、貴州、雲南7個省(市)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⑥ 2018年起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二)以下情形不適用本方案:

1.涉及人身傷害、個人和集體財產損失要求賠償的,適用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

2.涉及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適用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及相關規定。

⑦ 構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依據是什麼

構建該制度的依據主要有兩點: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和法理學原則。詳言之:
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應對環境挑戰的需要。當前,我國正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環境保護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建立以環境損害賠償為基礎的環境責任、環境管理體系,合理、合法地追究環境損害者的刑事、民事(經濟賠償)責任,可以使污染者負擔的原則落到實處,從而有效地分解和傳遞環境責任,有效地應對環境挑戰。
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維護環境公平正義、公眾環境權益與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粗放式高速發展,環境損害也伴隨著環境污染事故的頻繁而日益顯現。由於我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不健全,受害人往往得不到及時、應有的經濟賠償,環境權益得不到保障。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將公眾的環境訴求納入制度化、法制化渠道予以保障,有利於維護環境公平正義,保護公眾環境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舉措。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一旦發生環境損害,造成污染的企業也往往在一輪又一輪討價還價之後只對具體受害人損害做一些必要的賠償,對公共環境的損害很少涉及,因而賠償額完全沒有反映出實際損害的數額。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讓環境損害者掏出足額的真金白銀,一方面有助於真實體現企業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後果;另一方面有助於內化企業的環境成本,從而強化企業的環境責任,增強企業的環境風險意識,從根本上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突出問題,改變以犧牲環境和他人利益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
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實現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對環境損害行為的處理過於倚重經濟處罰手段,處罰的數額也往往與造成的實際環境損害經濟數額相差甚遠。如果懲罰性賠償的原則得以確立,賠償的數額甚至將超過污染者造成的實際環境損害經濟責任。數額之巨大,足以震撼污染損害者,逼迫那些實際污染損害高於其創造的經濟效益的企業退出市場,實現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轉型的目標。同時,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有助於建立企業保護環境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減輕環境保護工作對行政手段的過度依賴,進而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綠色信貸等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創新,有助於加強環境風險防範,提高環境應急水平。
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推進環境司法深入開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之所以環境公益損害賠償無從落實,無法籌集到資金對造成的自然生態損害進行修復,是因為對環境損害的賠償缺乏具體可操作的法規、制度、規范、機制、技術支撐。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開展環境公益訴訟等環境司法的基礎性工作。建立與之相配套的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技術規范和工作機制,可以為司法機關審理環境損害案件提供技術支持,有助於推動環境司法深入開展,有助於運用法律手段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遏制環境損害事故。
加緊進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理論研究和現實調研,釐清基本的理論問題。目前,對環境賠償的根本目的、環境損害的界定、賠償原則、賠償范圍、免賠條件、追溯時限等一些基本理論還沒有具體界定;因果關系的確認、舉證責任、賠償程序、賠償數額的計算等基本的政策、標准、規范尚未建立;對無法確定環境侵權人的環境損害如何賠償、損害後果超過環境侵權人賠償能力時如何賠償等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還沒有形成共識,更沒有操作依據。 因此,在實踐中沒有相應的原則、標准、程序可循,使得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難以有效實施。有關部門應加緊進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理論研究和現實調研,做好頂層設計,解決好基本的理論問題與操作政策,為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奠定必要的理論和政策基礎。
以修訂《環境保護法》為契機,完善相關法律規定。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第41、42條對環境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過於宏觀、籠統,並且對有些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未做規定。對此,國家有關部門應認真加以研究論證,在《環境保護法》修正案中對環境損害賠償的基本問題做出明確規定,以提高修正案中關於環境損害賠償規定的可操作性。
從完善環境法律體系的長遠需求看,還應考慮制定《環境損害賠償法》,集實體法與程序法於一體,對有關環境損害賠償的所有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定,便於受害者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和司法運用。
科學確定環境損害賠償原則。由於環境利益關系的復雜性,環境損害的對象是多方位、多層次的。既有環境損害,也有以被損害的環境為媒介而導致的人身、財產損害;既有現實利益的損害,也有可預期利益的考量。

⑧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何時開始實施

據報道,日前國家相關部門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專》,自2018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損屬害賠償制度將在全國試行。

考慮到各地的生態環境現狀、經濟發展水平、行政司法資源不同,為防止一刀切,避免出現不符合地方實際情況的規定,《方案》授權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程度以及社會影響等因素,明確具體情形。

希望方案可以早日開始實施!

⑨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方案是什麼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提出,生態環境損害無法修復的,實施貨幣賠償,用於替代修復。

《方案》還明確了適用范圍: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本方案要求依法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1.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

2.在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發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事件的;

3.發生其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後果的。各地區應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程度以及社會影響等因素,明確具體情形。

(二)以下情形不適用本方案:

1.涉及人身傷害、個人和集體財產損失要求賠償的,適用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

2.涉及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適用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及相關規定。

⑩ 國務院多久提出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從2018年1月專1日起,在全國試行生屬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被明確提出,並被視為一項開創性、長遠性、基礎性的工作穩步推進。
2015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在吉林、山東、江蘇、湖南、重慶、貴州、雲南7個省(市)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2016年8月,《關於在部分省份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的報告》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批准上述7省市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2017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從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標志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已從先行試點進入全國試行的階段。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