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塘禁養魚
A. 禁止水庫投肥養魚 有法律依據嗎
那要看你投肥養魚的區域屬於什麼樣的水功能區
《水功能區管理辦法》第回十四條第三款「從事水答產養殖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嚴格控制水污染,確保水功能區水質達標。」
另外,如果是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就嚴禁從事任何與水源保護無關的行為,投肥養魚就屬於與水源保護無關的行為。
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雖沒有明文規定禁止投肥養魚,但是投肥養魚屬於排污行為,肯定是可以找到禁止依據的。
B. 內地淡水水庫三十畝養魚,一年產值是多少
兄弟三十畝養魚產值多少要看管理與經營的好壞吧!
給你幾個個水庫養魚的措施、方法,回去好好看看吧!
一、《提高水庫養魚效益五措施》
農村水庫養魚由於魚種放養不足、品種不全,造成養魚單產較低。要提高水庫養魚效益五措施,可從以下五項入手:
1、人工培育魚種
水庫養魚,魚種的需求量很大,一般大中型水庫每年需投放幾十萬尾鰱、鱅魚種。利用網箱在水庫內進行高密度集約化精養,是獲得魚種高產的有效途徑。
2、放養
水庫水面廣、風浪大、烏鱧、鱖魚等兇猛魚類多,投放的魚種要體質健壯、體色光澤好,規格在12厘米以上;若投放10厘米以下、體質弱的小魚種,往往不能適應水庫的環境,也易被兇猛魚類吞食掉。
3、充分利用水體,合理混養
養殖水面在幾十畝至幾百畝,水質特別肥或進行投餌、施肥的水庫,一般每畝水面可放養魚種300~400尾,並以養鰱、鱅魚為主,其中鱅魚佔55%~60%,鰱魚佔30%~35%,鯉、鯽、鯿、草魚等魚類佔5%~15%;在水質較清瘦、水草豐富的情況下,應注意草魚、其中草魚佔65%~70%,鰱魚佔10%,鯉、鯽、鯿魚佔5%左右。
4、做好水質管理
在洪水汛來臨前,應預 腐臭、溶氧極少的底層死水,這樣可以防止魚類隨水逃掉和天然餌料含量豐富的水庫上層水大量流失,洪水帶來的大量無機及有有機肥也將集於水庫中,使水質變肥。在魚類生長旺盛的6~9月份,應盡可能保持較高的水位,以達到「寬水養大魚」的目的。同時,為了促進魚類生長,在有條件想水庫,還應廣辟肥源和餌源,人工種植蓮藕、鵝草和蘇丹草等,通過施肥培育水體中的餌料。
5、保護和增殖水庫中天然經濟魚類資源
非人工放養而在水庫中生長魚類稱天然經濟魚類,主要有鯉魚、鯽魚和蝦類,其產量雖然低於人工養殖的經濟魚類,但抓好資源保護和增殖工作,經濟效益也很可觀。在春節魚類生殖季節要禁漁,保護產卵親魚、魚卵和幼魚。秋末初冬要對水庫中的天然經濟魚類捕大留小,並設法清除水庫中是烏鱧、鱖魚等兇猛魚類,這對充分開發水庫養魚的潛力,奪取穩定高產、增產增收有重要意義。
二、《淡水魚養殖要點》
我們認為,漁業生產是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要使我市漁業生產進一步健康、快速發展,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淡水魚養殖增長方式轉變。其要點介紹如下:
一、加強淡水養殖發展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原則,研究、制定淡水養殖規劃,合理調整淡水養殖布局,實行優質魚、特種名貴魚等養殖與普通家魚養殖並舉,以發展優質、高產、高效水產品品種養殖為方向,逐步形成優勢和特色水產品生產帶。
二、提高規模化養殖水平。採取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加快水產品正規化基地建設,培植水產品養殖龍頭企業,同時採取優惠政策鼓勵養殖大戶發展,提高淡水養殖的規模化水平。
三、發展生態養殖。大力推廣生態互補立體養殖方式等先進生產模式,實行魚鱉、魚龜、魚蚌、黃鱔、泥鰍、魚蝦、等混合養殖,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綜合飼養效益。建立和完善淡水養殖產品疫病防控體系,健全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和疫情報告制度,加強對養殖戶魚病防治的指導,提高無公害養殖水平。
四、加強良種工程建設。加大良種開發、培育力度,加大良種培育和推廣的資金投入,對市場需求量大的養殖品種實行良種補貼,加快養殖品種更新。抓好名特苗種場的建設和生產,為養殖戶提供優質苗種。
五、加強市場開拓。實行「市場+漁民」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各種銷售中介組織和經紀人,發揮其外聯市場、內聯養殖戶作用,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擴大產品銷售渠道。大力發展魚類產品加工,加快鮮魚轉換。
三、《淡水魚養殖水體水質的調控和管理》
中國地區含有較為豐富的淡水資源,河流、湖泊、池塘、水庫星羅棋布,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三位,水體總量達到2.7萬億m3,具有較為理想的淡水養殖條件。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擁有的淡水養殖資源比較匱乏,分布又很不平衡。為了充分發揮有限的淡水養殖生產資源,必須從各個方面研究增養殖的諸環境條件,淡水魚養殖水體水質的調控和管理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高密度水產養殖會引起一系列問題:化學需氧量升高、耗氧加劇、溶氧和底泥pH降低,一些有毒物質在水體中大量積累,水質惡化,持續下去會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考慮,對淡水養殖的水質調控有更高的要求,在追求增養殖的同時,還要考慮對生態方面的影響,水質調控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做好水質的調控和管理,一方面要了解養殖水體中所發生的生物、化學、物理過程,充分了解水體中物質產生遷移、轉化的規律以及水質指標的常規檢測方法;另一方面,水質調控與管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其技術發展往往建立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水質控制是確保異育銀鯽正常發育生長的關鍵。因此,池塘內就必須保持良好的水質。諺語有「養好一池魚,首先要管好一池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異育銀鯽喜歡在水質較肥的環境中生長,因此,飼養水體一定要有一定肥度,但也不要過肥,以「肥、新、活、清」為標准。在炎熱的夏天,高溫季節應適時、適量使用微生物劑(綠寶2號)改善水質,清除水體有各種有毒、有害成分,扼制病蟲害發生。調解肥水,增加水體營養,將水體調節最佳狀態,促進水生動、植物生長,提高魚體抗病能力和生長速度,增大個體,提高品質,真正培育成無公害優質大規格魚種。
四、《大水面養魚防病六法》
大水面養魚由於水體較大,防治魚病有一定的難度。大水面施葯,既不經濟,又容易造成水體污染。為了控制大水面魚病的發生,現將大水面養魚防病六法,供給廣大養殖戶參考。
一、魚種消毒法 大水面養魚必須在投放魚種季節選擇體格健壯的大規格魚種,經過葯物消毒後方可投放。常用的葯物有漂白粉、魚用敵百蟲、食鹽、亞甲基藍等,這些葯物對魚類體表和鰓部的細菌、寄生蟲都有一定的殺滅作用。
二、餌料消毒法 病原體往往隨餌料被帶入魚體,所以投喂的餌料必須清潔、新鮮,最好能經過消毒處理。動物性餌料如螺、蜆等要用清水洗凈,選取鮮活的個體投喂;植物性餌料如水草、陸草,則應放在6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鍾後再投喂;施用有機肥料,應在1000公斤糞肥中加漂白粉200克,攪拌均勻後再投入水中。
三、葯物掛袋法 葯物掛袋必須先設置好固定食台,使魚養成定位吃食的習慣。如飼養的是草食性魚類可用竹竿做成三角形或多邊形框架,搭成漂浮性的水麵食台。要定期用葯物掛袋(一般每隔20~30天一個療程),漂白粉掛袋每袋100克,每天換一次,連續3天;硫酸銅、硫酸亞鐵掛袋,每袋硫酸銅100克、硫酸亞鐵40克,每天換一次,連續3天。葯袋應掛在食台周圍,每個食台可掛3~6個袋。
四、投喂葯餌法 大水面生長的草魚、青魚容易患腸炎病,在發病季節(每年5~10月)用二氟殺星進行預防,第一天第一次按吃食魚體重每10公斤用二氟殺星葯粉1克計算,以後每天葯量減半,用次粉等做黏合劑製成葯餌投喂魚類。另外,用大蒜拌草或食鹽水浸草喂草魚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效果較好。
五、中草葯防治法 中草葯可就地採集,來源廣,成本低,效果好,無毒副作用。如馬尾松葉可防治草魚的腸炎病和爛鰓病;烏桕樹葉、大黃根莖可防治魚類的爛鰓病、白頭白嘴病;地錦草、鐵莧菜可防治草魚、青魚的腸炎病和爛鰓病;楝樹根莖葉可防治魚類寄生蟲病;土荊芥、貫眾可防治魚類的毛細線蟲病;中草葯的根、莖、葉腐爛後又可肥水。
六、控制施肥法 大水面養魚必須控制人工施肥的數量,為了保證水域生態平衡,一般不提倡過量施用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過量施用人畜糞,魚類容易感染寄生蟲病;過量施用化肥,浮游生物會突然大量繁殖,高溫期間容易導致暴發性魚病的發生。
C. 水庫養魚技術指南
有沒有影響就要看農田裡的水是不是往你水庫里排了·這幾年由於農葯中回毒的事件也答不是少數,建議主要養殖花白鰱之類的上層魚類·優點是易捕撈·河南好像鯉魚是比較有市場的··建議再放點鯉魚· 套養模式· 置於清塘可以採取,逐段分級捕撈,如果方便的話可以直接干塘
D. 飲用水庫禁止施肥養魚 村民不讓,所謂的承包者就晚上偷偷地施肥是四川仁壽李家溝水庫的,如何投訴
直接報案,這涉及公共安全,如果肥料有對人有害的成分呢?
E. 飲用水源地水庫是否可以承包養魚
飲用水源地水庫不可以承包養魚。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二級以上保護區內,禁止從事網箱養殖、施肥養魚等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F. 湖南省政府是否頒布了禁止在水庫(灌溉用水)網箱養魚的法律文件
可以參照1991年頒布的《水庫大壩管理條例》
第十七條 禁止在壩體修建碼頭、渠回道、堆放雜物、晾曬答糧草。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修建碼頭、魚塘的,須經大壩主管部門批准,並與壩腳和泄水、輸水建築物保待一定距離,不得影響大壩安全、工程管理和搶險工作。
這個是國務院頒布的法規 效力比省政府制定的要高
G. 為什麼水庫不能網箱養魚
三峽水庫網箱養殖利弊分析
簡介: 投餌式網箱養魚在在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對水域水質的影響較大,成為眾多湖庫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給養殖水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本文通過分析長壽湖水庫網箱養魚對水體的污染,三峽水庫的漁業養殖條件以及水污染現狀,初步論證在三峽水庫限制投餌式網箱養魚的必要性,並對三峽水庫的漁業養殖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字:網箱養魚 富營養化 三峽水庫
1 前 言
多年來,我國的淡水漁業的養殖模式普遍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造成對江河湖泊和水庫的過度利用,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水環境質量下降,如追求高產而實施的化肥養魚直接增加了水體氮磷含量,為提高「家魚」成活率而過量捕撈食魚性魚類導致生態系統失衡等。目前我國淡水漁業的收入每年僅80多億元,而天然湖泊和水庫(即人工湖)的水體污染所造成的損失卻遠高於此。
據水利部最新的全國淡水資源質量評價,我國131個有養魚的大型湖泊中,達富營養化程度的湖泊67個。城市近郊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普遍偏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雲南滇池、合肥巢湖及武漢東湖等均達到高度富營養化程度。
三峽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環保以及養殖、供水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2003年6月三峽水庫開始蓄水發電,水庫基本形成,水庫的水環境保護工作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目前國家花費大量的國債資金治理庫區的城市污水、工業廢水,其它污染源如集鎮污水、垃圾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更艱巨的工作也將進一步展開。
三峽水庫建成後為網箱養魚創造了有利的水域條件,熊天壽提出了建立三峽庫區漁業經濟管理機構,發展名特優漁業養殖的構想;陳昌齊等人提出了在消落帶發展漁業,並對重慶庫區的漁業利用進行了經濟技術可行性分析。一些地方和部門已在庫區發展投餌式網箱養魚。
本文通過分析長壽湖投餌式網箱養魚的污染問題,論證在三峽水庫限制網箱養魚的必要性。長壽湖水庫的網箱養魚造成水質污染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三峽水庫應該借鑒長壽湖水庫網箱養魚的教訓。對於投餌式網箱養魚,如果不加以限制,將為三峽水庫的水環境保護增加更大的難度。
2 網箱養殖對水質的污染
一些受污染的水庫、湖泊水體,除了受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污染外,漁業對水體的過度利用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根據測算,養殖一噸淡水魚,產生的糞便相當於20頭肥豬的糞便量,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投餌式網箱養魚,例如北京的密雲水庫發展網箱養殖鯉魚,畝產在兩萬公斤以上。網箱養魚對局部水域污染的貢獻率達到31.3%,對水庫潛在富營養化的貢獻率達到32.1%。
網箱養殖對水域的過度開發,使原有的水草資源遭到破壞,使「草型湖泊」轉變為「藻型湖泊」。例如,陽澄湖原來水草的覆蓋率很高,水質清晰,而現在陽澄湖圍欄養蟹(300元/畝湖面),全湖布滿網圍,水草稀少,水質混濁,聞名全國的陽澄湖清水大閘蟹的命運令人擔憂。
3 長壽湖漁業養殖狀況及對水質的影響
3.1 長壽湖漁業養殖狀況
長壽湖位於重慶市長壽縣境內、龍溪河下游,水域面積約約10萬畝,總庫容為10.27億立方米,最大水深50米,平均水深約為10米,是重慶市最大的水庫,同時也是重慶市重要的淡水魚養殖基地之一。多年來,隨著養殖業的無序發展,長壽湖水質已受到嚴重污染,湖區水體富營養化狀況已很嚴重,湖泊的飲水、旅遊等綜合功能正在衰退,極大程度地限制了湖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長壽湖水質污染問題,已進一步加劇了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按照長壽湖上游營養物質的輸入情況,湖區養殖業產量應在30公斤/畝左右,但隨著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推廣實施肥水性網欄養殖後,養殖業產量迅速增加到300公斤/畝,使湖區水體受到嚴重污染,並出現了嚴重的富營養化現象。在八十年代末以前,長壽湖以淡水敞養為主,污染主要來源於上游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養殖污染較小,湖區水質總體上可達到III類水質。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長壽湖主要的污染來源由上游的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逐步轉變為養殖業污染。九十年代初,長壽湖實行大水面淡水養殖與網箱養殖並重的養殖方式。至1995年,網箱養殖達到高峰,規模為40畝左右,年投餌料9000噸,湖區水質由輕污染轉化為中度污染。「九五」期間,長壽湖養殖方式和規模再次發生較大變化,一是改良網箱養殖品種,逐步將網箱養殖規模減少到4畝;二是放棄大湖面淡水養殖,引進並推廣肥水養殖技術,在湖區6萬畝水域實行大面積肥水性網欄養殖。1998年,肥水性網欄養殖投放雞糞4000噸、化肥2000噸;1999年,投放雞糞2000噸、化肥5000噸。目前,由於全湖區大面積肥水性網欄養殖投放大量的雞糞、化肥,長壽湖水質已全面惡化,部分水域甚至變黑發臭。
3.2 長壽湖的富營養化現狀
監測表明,長壽湖總氮、總磷、化學耗氧量、非離子氨等污染指標嚴重超標;藍藻大量繁殖,湖區水體出現嚴重的富營養化,同時,湖區底泥中總氮、總磷含量急劇增加,污染嚴重,遠遠超出長壽湖的天然凈化能力。長壽湖養殖業的無序發展不僅使長壽湖養殖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魚類出現崎變,對長壽湖旅遊業的發展以及飲用水源也構成嚴重威脅。
2002年6、7兩個月長壽湖出現大面積浮萍瘋長的情況,位置在板橋以下的岳家溝、趙家坡、高家屋脊、鶴尤糧站四處,總面積超過2000畝。對竹子灘、岳家溝、趙家坡口、趙家坡中等4處的采樣分析結果見表1,監測時間為2002年7月9日。
用湖泊(水庫)富營養化評價方法及分級技術規定[7]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法對表1中的監測值的評價結果為:
竹子灘TLI(∑)=59.64(輕度富營養化)
岳家溝TLI(∑)=71.26(重度富營養化)
趙家坡口TLI(∑)=71.62(重度富營養化)
趙家坡中TLI(∑)=70.50(重度富營養化)
3.3 長壽湖的漁業養殖污染負荷
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物質有20餘種,其中氮、磷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長壽湖流域氮、磷污染物來源主要是上游來水、漁業養殖投料,直接入庫的點源(生活和工業)、農業面源、大氣降塵及降雨很少,可以忽略不計。
進入長壽湖的氮、磷污染負荷見表2。上游來水主要是龍溪河,表1中的負荷是根據2001年對長壽湖上游龍溪河的監測值計算的。近年來長壽湖網箱養殖平均年投餌料4000噸,其氮含量為4.5%、磷含量為2.3%;投化肥3000噸,其中氮肥約佔70%,主要是碳酸氫銨和尿素,平均含氮量31%;磷肥約佔30%,主要是過磷酸鈣,平均含磷量7.3%。
從表2中可以看出,網箱養魚投料進入長壽的氮約占總量的17.1%、而磷負荷達到了54.6%。
表1 長壽湖水質監測數據
項目/地點 高錳酸鹽 葉綠素* 透明度 水溫 TP TN 深解氧
(mg/L) a(mg/m3) (米) (℃) (mg/L) (mg/L) (mg/L)
竹子灘 4.66 13.03 1.2 30 0.0369 3.58 9.94
岳家溝 4.93 52.34 0.65 30 0.148 3.20 9.94
趙家坡口 5.13 61.20 0.63 30 0.142 2.89 11.6
趙家坡中 5.05 52.30 0.62 30 0.135 2.6 11.1
表2 河流入湖污氮磷
項目總量 總氮含量 總氮負荷 總磷含量 總磷負荷
(t/a) (t/a)
上游來水 15.1億m3 2.67mg/L 4035 0.087mg/L 131.4
餌 料 4000t 4.50% 180 2.3% 92.0
氮 肥 2100t 31% 651
磷 肥 900t 7.30% 65.7
合 計 4866 289.1
養魚投料
投肥所佔比例(%) 17.1 54.6
4 三峽庫區發展網箱養殖的歷史和現狀
庫區內有魚類150多種,隸屬7目19科,占長江水系魚類總數的70%以上。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魚類有70餘種,有的是長江上游的特有種,表現出漁業資源豐富、魚類多樣性、地理分布與區系結構復雜的特點,為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寶貴的研究場所和發展空間。
20世紀50年代以來,四川盆地的一些長江流域的主要支流相繼築壩蓄水,江河的流速減緩,河面加寬,河水變深,人們注意到開發水庫的漁業潛力。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把江河水域作為養殖水面看待,採取天然增殖和人工增殖的辦法,規定禁漁區和禁漁期,限制捕撈規格,取締有害的漁具漁法,並向江河投放大量的魚苗、魚種,增加了江河魚類資源的蘊藏量,這是利用河流型水域發展養魚的初步嘗試。近10多年來,又把水庫網箱養魚的技術移植到江河中來,開發江河水域的漁業潛力,如涪江百里網箱養魚長廊,具有一定規模。針對已經富營養化的支流水域,採取小型網箱養鰱、鱅,也有一定的效益。江河、池塘、稻田和水庫漁業構成了四大漁業基地。在江河網箱養魚實踐中,還創造了多種形式,如框架網箱、金屬網箱和船體網箱等。
2003年6月,三峽水庫開始蓄水到135米水位,以後逐步達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175m的淹沒范圍從壩址至上游約660km的江津附近。水庫穿行於川東低山丘陵和川鄂中低山峽谷區,幹流庫面寬一般為700~1700m,寬於1300m的庫段分布在萬州至豐都約150km庫段;支流庫面寬一般為300~600m;三峽水庫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庫[8]。
枯水期在175m蓄水位下,與天然狀況相比,壩前水位抬高了100多米,河道平均水面寬986m,比天然河道水面拓寬1.5倍;平均過水面積比天然河道增加9倍;斷面平均流速為0.17m/s左右,比天然河道平均流速減小了4倍,壩前深水區斷面平均流速只有0.04m/s左右,比天然河道流速減小了將近5倍。
豐水期,水庫在145m蓄水位下平均水面較天然河道拓寬0.2倍(20%),平均過水面積比天然狀況增大1倍,流速減小0.6倍。而在水庫淹沒區內,隨著水位抬高,流速減小顯著。壩前10km范圍內的深水區,145m蓄水位下斷面平均流速只有0.54m/s,而天然河道的流速為2.66m/s,蓄水後壩前流速比天然河道狀況減小了約4倍左右。
支流小江的回水末端開縣城區段,當三峽水庫壩前蓄水位達170~175 m時,開縣主城區河段呈水庫特性。由於小江開縣城區段地形平坦,水庫高水位運行時主城區基本形成大湖灣,開縣段河寬由原來的50~100m變成500~1200m,水域面積加大,水深增加,流速減緩,枯水期流速相對於天然情況要小得多。研究表明,南河在三峽水庫175 m正常蓄水位情況下的流量和流速值,最小月平均流量僅為2.45 m3/s、平均流速0.006 m/s;而天然情況下同期平均流量為2.45 m3/s時,其流速值為0.16 m/s,斷面平均流速比天然情況下的平均流速減小約26倍,接近天然湖泊的情況。
由此可見,三峽水庫建成後的水文條件變化,為發展網箱養魚創造了有利的水文條件,特別是在支流、庫彎等相對靜止的水域,適合發展網箱養魚。
5 發展三峽水庫漁業養殖的建議
長壽湖多年來的漁業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但造成的水質污染卻是災難性的,難以在短時間內治理好。
三峽水庫即將蓄水發電,為發展網箱養魚提供了有利的水文條件,特別是庫彎、支流河口等水流相對靜止的水域,適合網箱或圍欄養魚。另一方面,三峽庫區的庫灣和支流屬於比較敏感的水域。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以來,庫區部分支流已陸續出現短期的「水華現象」,需要引起重視。
目前在長江上的網箱養魚現象不多,僅在個別地方有少量的網箱養魚。三峽成庫後,如果一些個人或地區,為追求局部利益,利用庫區大面積發展投餌式網箱養魚或肥水性攔網養殖,將可能給三峽水庫水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在有效保護三峽水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三峽水庫形成的大水面,發展庫區漁業養殖,是當前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建議:
(1)加強對三峽水庫漁業養殖容量的研究,科學確定三峽水庫的漁業養殖容量。
養殖容量是針對水產養殖業飛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提出的,如病害嚴重、產量下降、水質污染。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養殖容量的概念[11]。針對三峽水庫的水質保護的重要性,我們提出的養殖容量是指特定養殖種群,在特定水域環境條件下,水環境條件和生態系統所能支撐的養殖量。這里強調,既要滿足生態系統的條件,還要滿足水庫水域功能區的水質要求。在確定三峽水庫養殖容量的基礎上,對養殖容量在庫區各區縣進行合理分配。
只有搞清三峽水庫漁業養殖容量,才能利用三峽水庫的水面養殖資源,避免盲目發展,保護水庫的水質安全和生態安全。
(2)發展庫區名特優漁業品種,禁止可能危害水庫生態安全的外來物種。
長江是我國淡水魚類最豐富的河流,具有苗種資源、名特優魚類資源、種質資源及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的獨特優勢。長江流域有魚類350種,其中純淡水魚類324種,特有魚類佔142種。
三峽水庫位於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三峽水庫的水產養殖必須以保護長江的種質資源庫為前提。因此,可以根據三峽水庫成庫後因自然條件變化帶來的庫區魚類組成的調整,因地制宜發展長江的名特優品種。
鼓勵大水面人工或自然增殖長江名特優魚類和不投餌網箱養殖,限制投餌式網箱養殖,禁止肥水性攔網養殖和長江以外的外來物種養殖。
建議在庫區適當地方,對於投餌式網箱養殖開展試驗示範研究,制定嚴格的養殖技術規范,取得成熟經驗後逐步推廣。同時,在已經發生「水華現象」的支流開展養殖慮食性魚類等生物措施治理「水華」的實驗研究。
(3)科學制定《三峽庫區漁業可持續發展規劃》。
在養殖容量的基礎下,科學制定《三峽庫區漁業可持續發展規劃》。根據三峽水庫的特點,綜合考慮庫區航運、供水、灌溉、旅遊等因素,科學劃定養殖區域、養殖品種、養殖方式和最大養殖數量等。
(4)制定詳細、可操作的《三峽水庫漁業養殖捕撈管理辦法》。
有了科學的規劃,還需要在此基礎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三峽水庫漁業養殖捕撈管理辦法》,並且嚴格執行,管理到位,才能保證三峽水庫漁業發展的有序進行。
隨著國內水利水電事業的不斷發展,水利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梯級開發各個流域使得樞紐工程可能坐落於人煙稀少的偏僻地區甚至是人跡罕至的生態保護區。在這種情況下,施工工地的環境保護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只要做到科學規劃、嚴格管理、適度開發,就能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三贏」。
1 確立環境保護目標,建立環境保護體系
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做好施工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對施工區域外的植物、樹木盡量維持原狀,防止由於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加強開挖邊坡治理防止沖刷和水土流失。積極開展塵、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廢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廢水,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活動給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施工企業應建立由項目經理領導下,生產副經理具體管理、各職能部門(工程管理部、機電物資部、質量安全部等)參與管理的環境保護體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負責制定項目環保措施和分項工程的環保方案,解決施工中出現的污染環境的技術問題,合理安排生產,組織各項環保技術措施的實施,減少對環境的干擾;質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過程的環保工作和不符合項的糾正,監督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其它各部門按其管轄范圍,分別負責組織對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培訓和考核,保證進場施工人員的文明和技術素質,嚴格執行有毒有害氣體、危險物品的管理和領用制度,負責各種施工材料的節約和回收等。
2 環境保護措施
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要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根據具體的施工計劃制定出與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環境污染的措施,認真作好施工區和生活營地的環境保護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質量安全部全面負責施工區及生活區的環境監測和保護工作,定期對本單位的環境事項及環境參數進行監測,積極配合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施工區和生活營地進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項環境監督監測。
2.1 防止擾民與污染
(1)工程開工前,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施工方案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2)與施工區域附近的居民和團體建立良好的關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隨時通報施工進展,並設立投訴熱線電話。
(3)採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避免擾民施工作業,以防止公害的產生為主。
(4)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和河道,並安排專人及時清理。
(5)由於施工活動引起的污染,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2 保護空氣質量
(1)減少開挖過程中產生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盡量採用鑿裂法施工。工程開挖施工中,表層土和砂卵石覆蓋層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機械直接挖裝,對岩石層的開挖盡量採用鑿裂法施工,或者採用鑿裂法適當輔以鑽爆法施工,降低產塵率。
②鑽孔和爆破過程中減少粉塵污染的具體措施。鑽機安裝除塵裝置,減少粉塵;運用產塵較少的爆破技術,如正確運用預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緩沖爆破技術、深孔微差擠壓爆破技術等,都能起到減塵作用。
③濕法作業。鑿裂和鑽孔施工盡量採用濕法作業,減少粉塵。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運輸裝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狀態,並由密封系統從罐車卸載到儲存罐,儲存罐安裝警報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過濾器,並定期對其密封性能進行檢查和維修。
(3)混凝土拌和系統防塵措施。混凝土拌和樓安裝了除塵器,在拌和樓生產過程中,除塵設施同時運轉使用。制定除塵器的使用、維護和檢修制度及規程,使其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4)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5)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使用0#柴油和無鉛汽油等優質燃料,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6)採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並經常檢查、維護及
保養。晴天灑水除塵,道路每天灑水不少於4次,施工現場不少於2次。
(7)不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採取防治措施,方可實施。
2.3 加強水質保護
(1)砂石料加工系統生產廢水的處理。生產廢水經沉砂池沉澱,去除粗顆粒物後,再進入反應池及沉澱池,為保護當地水質,實現廢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澱池後設置調節池及抽水泵,將經過處理後的水進入調節池儲存,採取廢水回收循環重復利用,損耗水從河中抽水補充,與廢水一並處理再用。在沉澱池附近設置干化池,沉澱後的泥漿和細沙由污水管輸送到干化池,經干化後運往附近的渣場。
(2)混凝土拌和樓生產廢水集中後經沉澱池二級沉澱,充分處理後回收循環使用,沉澱的泥漿定期清理送到渣場。
(3)機修含油廢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體,集中後經油水分離器處理,出水中的礦物油濃度達到5mg/L以下,對處理後的廢水進行綜合利用。
(4)施工場地修建給排水溝、沉沙池,減少泥砂和廢渣進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土石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築物和邊坡的穩定。
(5)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澱處理後再向外排放。
(6)生產、生活污水採取治理措施,對生產污水按要求設置水溝塞、擋板、沉砂池等凈化設施,保證排水達標。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後,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
(7)每月對排放的污水監測一次,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採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2.4 加強雜訊控制
(1)嚴格選用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施工機具。盡可能選用低雜訊設備,對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運輸車輛以及打樁機、混凝土振搗棒等施工機械提前進行雜訊監測,對雜訊排放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機械,進行修理或調換,直至達到要求。加強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降低施工雜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2)加強交通雜訊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車輛運輸時間,限制車速,禁鳴高音喇叭,避免交通雜訊污染對敏感區的影響。
(3)合理布置施工場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漿攪拌機等機械的位置,盡量遠離居民區。空壓機等產生高雜訊的施工機械盡量安排在室內或洞內作業;如不能避免須露天作業,建立隔聲屏障或隔聲間,以降低施工雜訊;對振動大的設備使用減振機座,以降低聲源雜訊;加強設備的維護和保養。
2.5 固體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生活垃圾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要採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渣場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按照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堆渣前進行表土剝離,並將剝離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場地表給排水規劃措施,確保開挖和渣場邊坡穩定,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響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後期對渣場坡面和頂面進行整治,使場地平順,利於復耕或覆土綠化。
(4)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將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5)遇有含鉛、鉻、砷、汞、氰、硫、銅、病原體等有害成份的廢渣,經報請當地環保部門批准,在環保人員指導下進行處理。
2.6 水土保持
(1)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築而佔用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業時表面土壤妥善保存,臨時施工完成後,恢復原來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動中採取設置給排水溝和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它環境資源。合理砍伐樹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亂砍、濫伐林木,不破壞草灌等植被;進行土石方明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根據地形、地質條件採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碴,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7 生態環境保護
(1)盡量避免在工地內造成不必要的生態環境破壞或砍伐樹木,嚴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樹木。
(2)在施工過程中,對全體員工加強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宣傳教育,提高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環境的認識,注意保護動植物資源,盡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不捕獵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區水域捕撈任何水生動物。
(3)在施工場地內外發現正在使用的鳥巢或動物巢穴及受保護動物,妥善保護,並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4)施工現場內有特殊意義的樹木和野生動物生活,設置必要的圍欄並加以保護。
(5)在工程完工後,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設施外的施工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廢棄物,完成環境恢復。
2.8 文物保護
(1)對全體員工進行文物保護教育,提高保護文物的意識和初步識別文物的能力。認識到地上、地下文物都歸國家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不能據為己有。
(2)施工過程中,發現文物(或疑為文物)時,立即停止施工,採取合理的保護措施,防止移動或破壞,同時將情況立即通知業主和文物主管部門,執行文物管理部門關於處理文物的指示。
施工工地的環境保護工作不僅僅是施工企業的責任,同時也需要業主的大力支持。在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造價中,業主要充分考慮到環境保護因素,並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
H. 水庫養魚技術
下面是水庫高效養魚的技術要點,供您參考: 一、綜合養殖水庫綜合養殖主要建立一個以魚為主,畜禽為輔的水陸有機結合的生態體系。實行庫邊建舍養豬、鴨、雞或鵝,水中養魚的立體綜合利用。豬、鴨、鵝糞入庫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機物含量,促進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長,為魚提供豐富的餌料,使物質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環。一般每畝養魚500尾-600尾,養豬7頭至10頭,養鴨20隻或養鵝10隻。二、投放魚種投放大規格、多品種、足量的優質魚苗(種)是水庫養魚獲得高產的關鍵。1、投放大規格魚種。其規格為:鰱、鱅魚50-75克/尾,草魚70-100克/尾,鯉鯿魚50克/尾,鯽魚30克/尾。2、多品種混養。根據魚類彼此間食性和生活水層的不同進行選擇和搭配。其搭配比例為:鰱、鱅魚50%,草、鯿魚26%,鯉、鯽魚24%。3、魚種放養量。要根據水庫條件而定,但不要超過水體的承受能力。實行合理密養。一般每畝500尾左右。三、投餌和施肥小型水庫養魚要獲得高產、高效,單靠水庫中的天然餌料是不夠的,必須增投人工餌料。施肥時,豬、鴨糞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經發酵殺菌。四、攔魚設施設施要建好,否則會造成水庫魚類大量逃逸,影響成魚回捕率。水庫攔魚設施可用尼龍網、竹梢、鐵絲網、鋼筋柵等建造。其網目或間距視放養魚種的規格而定。五、魚病防治一是堅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魚種下庫之前用5%食鹽溶液清洗魚體。約5分鍾,草魚種需注射疫苗進行免疫預防。三是定期潑灑葯物。四是投喂葯餌和食場掛簍。六、輪捕輪放小型水庫實行輪捕輪放,一般採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撈,捕大留小,邊捕邊放。
I. 飲用水水庫養魚
我不大清楚你們那裡的規定,一般來說,飲用水的水庫是絕對不能投喂飼料的,版也不能游泳、水庫周權邊放牧等。總之,只要有可能污染水源的,一切禁止!
不過。日久天長了,水裡自然會有它自己的生態系統,這類水庫可以混養,中上層的鰱魚、鱅魚,底層的鯽魚、鯉魚。另外,武昌魚屬於中層魚,也可以養。
鯽魚、鯉魚吃水底的青苔、水藻等,產生的排泄物,可以滋生微生物及浮游生物,會被鰱魚、鱅魚濾食。另外,水庫周邊的樹木、農田裡的昆蟲也會掉進水裡成為食物。
我們這里有個大水庫,是專供城市飲水的,雖然從來不喂,但裡面的魚個頭很大,鯽魚大的都在1斤以上,鰱魚、鱅魚大的有20-30斤。
J. 水庫養魚產量
水庫養魚是粗放管理,密度比池塘小的多。以白鰱,花鰱,翹嘴紅鮊為主,畝產50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