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關水庫攻略
不要吧
羅田鳳凰關水庫地處羅田縣鳳山鎮境內,建於1959年5月,是一項較有代專表性水利工程。為屬許多鄉鎮提供農業灌溉.在乾旱的時期,保證了糧食豐收。水庫距羅田縣城16公里,控制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總庫容3236萬m3,總體面積4.5平方公里。
⑵ 羅田大別山有幾個水庫
我知道的羅田比較大一點的水庫有:天堂水庫(天堂湖)、鳳凰關水庫、白廟河水庫(跨馬墩水庫)、東安河水庫、天堂二級水庫。
⑶ 羅田鳳凰關水庫到羅田縣城有多遠
羅田鳳凰關水庫地處羅田縣鳳山鎮境內,建於1959年5月,是一項較有代表性水利工程。為許多鄉鎮提供農業灌溉.在乾旱的時期,保證了糧食豐收。水庫距羅田縣城16公里.
⑷ 2016年羅田鳳凰關水庫能看見水上紅葉嗎
2017年11月18日,去了羅田鳳凰關水庫,水上紅葉全部都淹死,沒有啦。在九資河鎮的河西畈村有一個水上紅葉基地,還可以看到水上紅葉。不過,要等到2018年11月初去看,因為時間不對,紅葉已經落了。
⑸ 鳳山鎮的風景名勝
羅田鳳凰關水庫地處羅田縣鳳山鎮境內,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水庫。
(1)高速公路跨湖大橋
庫區風景優美,山抱水,水環山幅天然風景畫。武英高速公路鳳凰關水庫大橋從庫區水面掠過,就像一道長虹,飛架南北,更添幾分美麗。鳳凰關古關口
(2)鳳凰關
鳳凰關在建水庫之前是一個重要交通關口,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原為峽谷,峽底為步兵河,水庫建成後被淹沒。
(3)鳳凰秋葉
湖北羅田是賞拍紅葉的好去處,這里色彩豐富景色怡人,每年秋天會舉行紅葉節。鳳凰關水庫的紅葉拍攝點2014年才被發現。青山綠水、紅葉掩映、薄霧繚繞、漁歌唱晚,來到這如此詩意仙境,快門隨便一按便是一副寫意風光圖。
深秋時節,湖北省羅田縣鳳凰關水庫蓄水量加大、水位抬升,原本位於田埂上的數十顆烏桕樹被水淹沒,形成了「水上紅葉」美景,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和遊人前來賞秋。
羅田縣鳳凰關水庫,遊人沉醉於水上紅葉林的奇妙景觀之中。隨著2014年羅田「引鳳入城」工程啟動,鳳凰關水庫水位抬高,使原來田埂上數十棵烏桕樹被水淹沒,深秋時節,水中紅葉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大霧山地處羅田中部,該山的四周分別與河鋪鎮、平湖鄉、鳳山鎮接壤,成為這三個鄉鎮之間的界山,是羅田的名山之一,海拔高度為944.2米,屬羅田五大山系之一——天花坪山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在羅田的歷史上,它就是一座風景名山,在它的周圍有平頂山古關隘哨卡、古代石砌青雲寨、燕子壠天然大石洞等風景點,是羅田中部地區的一塊急需開發的自然風景群。
大霧山的東邊為今鳳山鎮大霧山村,南邊為平湖鄉方家沖的上沖村,西邊為河鋪鎮的唐家山村、佘家山村,北邊是河鋪鎮的嚴家畈村。大霧山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大霧山名稱來歷之一:據《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和《水經注》所提供的資料分析,在古代羅田地區建有名叫雩婁的小國,雩婁國其境內有叫大雩山的山,雩(yú)字的意思是指古代的一種求雨的方式。因時代久遠,大雩山逐漸訛傳變音為現在的大霧山。這就象現在的大別山名字是由古代的衡山、靈山、多雲山逐漸變音而來一樣。大霧山名稱來歷之二:據《羅田縣志》記載,大霧山是羅田的名山之一,稱「該山天將霾陰欲雨,大霧渾然而起,故名大霧山」。山西北緊連有平頂山,建有青雲寨。
龍掛幡
景觀大霧山奇景——龍掛幡。在大霧山南面平湖鄉方家沖的上沖村方向,距山頂100米外的石崖上有一道橫向崖隙,崖隙下是百丈懸崖,幾乎是垂直插到山腳,岩隙之上的地表有一淺井,每當夏季陣雨來臨之前,從崖隙處湧出泉來,從百丈懸崖上呈水泡狀流下,直下崖底的河流中,在陽光的照射下,泡沫狀水流映出的日光呈紫索狀,往下漸成銀白色,形成一道數十丈寬,幾百米高的寬大瀑布,當地人把此景稱之為「龍掛幡」,很是壯觀!更為神奇的是約半小時後,整個大霧山山頂為大霧籠罩,霧罩逐漸向下延伸,像是人帶了一個巨大的帽子一樣,過了不多時,天即下大雨,這堪稱大霧山的一神奇景象。清人周錫恩,羅田籍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曾作一羅田名山之對聯:「大霧濛濛,和尚雞鳴撞鼓;烏雲薄薄,將軍跨馬揚旗。」這幅地名對聯中首先就用大霧山名作為開頭。 塔山又稱老塔山,海拔440米,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城東南2.5公里處老塔山村,如今唐梅早毀無存。
塔山位於羅田縣城東南2.5公里處,如一面兀立城東南的錦綉屏風,故又名「玉屏山」。傳說隋唐前巴水蠻人曾建有「女媧娘娘廟」。風景秀麗的老塔山曾以「老塔唐梅」名列羅田八景之中。
山上有清元寺。廟前廟後兩座僧人舍利塔及其基碑至今保存完整,寺後是原清元寺主持臨濟宗被公天和尚德錫園寂墓,寺前僧塔系康熙五十二年洞宗正傳寺和尚及門徒睿常老和尚普疆之墓,其旁附有乾隆十三年(1748)園寂的曹洞正宗智公和尚復為之墓,均以中興山寺大書於墓碑名號之上。
塔山風景冠於一方,「老塔唐梅」向為代表,明嘉靖縣志以「塔山鍾聲」、清光緒縣志以「塔山秋色」代表塔山秀色。昔日塔山「秋日丹楓絢采」,今朝尚存兩三處約30餘畝丹楓林襯以滿山綠葉,亦令遊人心醉。
塔山因四周地勢低平,使之一峰獨秀。明時嘉靖《羅田縣志》載:「因嶺有唐塔,故名」。該山松抱如城,一溪曲折,因有唐梅傳為貞觀時所植(今已無存),故「老塔唐梅」曾為羅田八景之一。
塔山頂的寶塔和山腹的禪院建於唐貞觀年間,毀於元末兵亂。禪院自明初以來在原址多次修建,名清元寺,依山勢建上中下三重,幽靜壯觀。寺內庭院 ,有桂花兩珠,相傳為漢代所植。
明萬曆年間,刑部郎中王先生受迫害回鄉,在山中建老塔書院講學,有「未審昔人知名人士老塔,請題今日曰東山」的書聯傳世。清康熙年間太史雷天鋒在山半建石室讀書,名士沈楨在一塊8米長的巨石(名豬嘴石)上刻有游山詩:「我來不聽讀書聲,曲徑才通睡虎亭,到此舉頭天尺五,撥雲直可摘星辰。」乾隆年間,知縣王眼在石室旁建曰「尺五天」。清道光年間,太史陳韻石亦讀書於石室。 清元寺,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鳳山鎮塔山之上,是大別山南麓鄂東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千年古寺院之一、羅田縣佛教協會所在地。始建於唐代,寺院倚塔山山勢而建,佔地面積為8500平方米,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總投資近4500多萬元。有禪堂、藏經樓、大雄寶殿、客堂、方丈室、齋堂、寮房、天王殿、玉屏塔、山門等建築,風景秀麗,花香鳥語,環境清幽。
清元寺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明初,朝人行人司正,邑人程正剛,曾避兵寺中讀書。至明萬曆年間,朝廷刑部郎中王先,受權閹魏忠賢迫害回鄉,亦寄寓寺中,創建塔山書院講學。
201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縣委統戰部大力支持下,擴大建設用地,投資400萬的新的天王殿和山門正在緊張地建設中。2013年春夏,在塔山之頂,由各方全力支持恢復修建玉屏塔,該塔設計為明清風格,塔高七層、49米,塔內七層樓內供奉10000尊佛像,工程總投資約1000萬元,目前,己在動工修建中。此外,在政府支持下,清元寺院在全國范圍內廣征古老梅樹,在本縣許家畈相中數百年古梅一棵,花萬元將其古梅購回栽在清元寺中,與山上新建玉屏塔遙相呼應,渾然一體,成為羅田古城恢復重建的古老景觀之一。總之,通過幾代僧眾近30年的努力,清元寺初具唐朝古寺的規模。隨著國家外部環境的改善,內則「以德治國」之德政逐步深入人心,募捐稍有餘積。1993年妙朗師身體欠佳,難以理料日常事務,病篤,不幸於4月18日圓寂。住持慧清法師及監院法起師四處奔走,多方游說,徵得縣政府批准於5月開始辟基興建大雄寶殿。1994年募資雕塑大殿之三尊大佛,兩側塑十八羅漢,且復煥金身。直到1996年9月,舉行佛像開光慶典及為慧清法師升座,時有省民宗委張化平處長,省佛協會長、歸元寺方丈昌明法師,市民宗局熊局長,縣有關領導,及各寺廟、各地信眾聞訊來寺參加慶典達5000餘人,可謂盛況空前。近幾年寺內佛事活動頻繁,呈現出一派繁榮祥和的景象。
⑹ 鳳凰關水庫紅葉現在去能看到嗎
現在這個季節去會不會有點晚了?已經入冬了,都大雪節氣了
⑺ 想知道: 重慶市 陳家河水庫 在哪
一、地理位置
英山縣位於湖北省的東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的南麓,東與安徽省岳西、太湖交界;南與蘄春、浠水接壤;西與羅田相鄰,北與安徽省金寨、霍山毗連。地跨東經115°31′53〃~116°04′02〃,北緯30°00′31〃~31°08′58〃。全縣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約70公里,總面積1449平方公里。版圖形狀象一個斗柄朝南、斗勺朝東的北斗七星。
二、地質地貌特徵
在太古代末期至中生代前期,英山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里,發生了多次地殼構造運動。其中,大別—呂梁和印支兩次巨大的運動,使褶皺區地殼不斷上升,形成各種形狀不同的山脊和山谷。境內主要受北東向的褶皺和斷層所控制,由於擠壓應力不均衡,使北東向褶皺和斷層發生軸向改變,形成弧形構造帶。英山的三條山脊就是北東向弧形褶皺上升的結果。東、西兩條大河就是北東向斷層所形成的。後來的燕山運動,使原來的北東向弧形構造產生北東向褶皺、沖斷層和擠壓破碎帶,形成一些南北走向的山體和河流。此後,經過第三、第四紀漫長時期的內外營力綜合作用,逐步形成英山現代的「三山夾兩河」的地貌輪廓。
英山全境以中低山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北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向東北延伸,構成了雲峰頂、石鼓寨、五峰山、黃梅尖等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為三大山脊,夾著東西兩條河流,貫穿全境,構成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傾斜的地勢。最高點天堂寨海拔1729米,最低點船形垸海拔90米,高差1639米,平均坡度17°。
三、氣象與水文
英山屬長江中下游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災害。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存在明顯的垂直差異。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氣溫降低0.53℃,無霜期縮短3.5天。年平均氣溫16.4℃,1月平均氣溫3.6℃,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低氣溫—13.5℃,極端最高溫度42.0℃。年平均無霜期241天,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
降水隨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全縣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403毫米,而位於東北部的桃花沖年平均降水量卻達到1533毫米。另外,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也較大,年降水量的70%集中與4—8月。春季29.8%,夏季45.1%,秋季16.2%,冬季8.9%。年平均降雨日133.1個,暴雨日5.1個。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66.1小時,80%的年份大於等於1892.7小時。四季輻射量分別為:春季26.2%,夏季35.2%,秋季22.8%,冬季15.8%。
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洪澇、大風、山體滑坡、雷暴、乾旱和連陰雨、低溫冷害等。其中以洪澇危害最大。水系較為發育,東、西兩大河流縱貫南北,在南沖畈相交匯,共有大小河流192條(流程在10公里以上的有15條),注入白蓮河水庫。只有陳家河向西注入羅田鳳凰關水庫。
四、土壤
境內地殼以大別山古老變質岩和侵入岩組成,土壤母質以花崗片麻岩為主的掩體,經過長期風化作用形成。共有五大土類,十一個亞類,二十三個土屬,八十九個土種。其中黃棕壤占總面積的86.97%,水稻土占總面積的12.29%,其他土類共佔0.74%。
五、動植物資源
英山全境位於大別山腹地,屬亞熱帶氣候。境內群山綿亘,溝壑縱橫,草木繁榮,蘊藏著較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其中國家二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11種,分別是天鵝、小靈貓、林麝、豹、鷹類、勺雞、白冠長尾雉、虎紋蛙、鷂、娃娃魚等;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四十種。全境現村喬木樹種172種,灌木樹種236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以上保護樹種25種,省重點保護植物15種。
第二節 社會經濟概況
一、人文背景
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分羅田以東的直河鄉,始建英山,時屬六安州。民國初年1912年,屬安徽省,不久改歸淮泗道。1914年改屬安慶道。1930年,中共英山縣委領導農民起義,即「三•二」暴動,改英山為紅山縣,屬鄂豫皖特區西北道。1932年紅軍主力轉移,國民黨政府復稱英山縣。1949年3月19日解放,英山屬湖北省黃岡專員公署管轄。1996年,黃岡市成立,英山隸屬黃岡市。
目前轄11個鄉鎮,3個林場,309個行政村,總人口為40.5萬人。其中鄉村人口大約佔87%,城鎮人口佔13%。男女比例大約為1.1:1。全縣除漢族以外,還有回族、土家族、滿族、壯族、僳僳族、朝鮮族、侗族7個少數民族。
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全年生產總值206529萬元(2005年可比價,下同),增長11.2%,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3069萬元,增長6.0%,提高2.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44398萬元,增長15.7%,提高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69062萬元,增長16.0%,提高2.6個百分點;人均現價英山生產總值達到5992元,增加820元。2007年全縣全口徑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40.25%,增幅居黃岡市首位;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居黃岡市第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價發展速度達到51.5%,居黃岡市第一。
各項經濟指標全面、高幅度增長,新產業、新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全縣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明顯改善,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實現了比較合理的「二一三」的產業格局。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縣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完善,特別是能源、交通、郵電、水利和城鎮建設等項目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為英山縣的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全縣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各項消費需求也在不斷上升。特別表現在人均住房、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的人們產生旅遊的動機也逐步提高,特別是縣域范圍內和省內的旅遊需求得到迅速增長。隨著英山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旅遊業的發展還會進一步帶動經濟的全面發展,屆時,不僅僅只是縣域和省域范圍內的旅遊需求,還會產生大量的國內旅遊乃至國際旅遊的需求。
第三節 旅遊業發展現狀
英山縣是貧困山區縣,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二三」落後的產業經濟結構,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隨著世界經濟和世界旅遊業的迅猛發展,發展旅遊業,發展第三產業,已成為英山政府和人民的共識。因此,英山縣委、縣政府提出「旅遊活縣」的戰略和建設「大別山生態旅遊名縣」的目標,大力開發生態旅遊、紅色旅遊、溫泉旅遊,連續幾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旅遊工作先進縣」。 2006年全縣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達19.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2000萬元。
經過不斷的努力,英山的旅遊業得到迅速發展。首先,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在交通方面,先後完成對318國道的改建、城區至張咀水庫大壩沿途的硬化、改建擴建吳家山、桃花沖旅遊公路等;新建旅遊景區廁所、垃圾場等設施項目;在吳家山、桃花沖等重點景區新建星級賓館、農家飯店等設施;還完成了重點景區的移動通信建設、電網改造工程、有線電視網路等基礎設施,大大提高了景區的接待能力,改善了旅遊接待環境。其次,大量的招商引資,積極開發旅遊項目。先後開發、建設了大別山洞穴漂流、溫泉休閑度假、農副產品深加工、武聖宮道教景觀、萬人太極廣場、民俗文化村、大別山主峰天堂索道、龍潭峽漂流、大別山風情廣場、桃花沖影視拍攝基地等項目。再次,為了創建旅遊品牌,先後舉辦「登大別山主峰,敲千禧年神鍾」、「觀大別山紅日,迎新世紀曙光」、「雍華杯」汽車、摩托車旅遊集結賽、大別山風情篝火晚會、英山「地稅杯」大別山旅遊形象大使選拔賽、中國英山南武當山首屆國際旅遊文化節、茶文化旅遊節、萬人景區長跑賽活動等等一系列的旅遊文化活動。同時還上國際互聯網、參加行業聯動和多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大大提高了英山旅遊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英山還積極開發茶葉、蠶絲以及各種綠色食品等旅遊商品,積極促進了旅遊產業的綜合發展。
⑻ 湖北自駕游必去的景點
1、水沒坪村
到鍾祥市客店鎮水沒坪村,必須步行穿越黃仙洞,大約要1個小時。黃仙洞是國家版大洪山權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國家4A景區。
2、大余灣
在武漢,也有不輸烏鎮的古鎮韻味,就是隱匿在黃陂的徽派古鎮——大余灣,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附近還有著名的景區錦里溝和勝天農庄,所以特意來一趟也很劃算。
3、麻城獅子峰
獅子峰山清水秀,是一個大自然的「森林氧吧」。有「中原第一松」美譽的千年古松和近百株樹齡在數百年的古櫟樹林和古銀杏樹,秋天來這里剛好可以看金黃的銀杏落葉。
4、鳳凰關水庫
最佳的秋日幻想是鳳凰關水庫的「水上紅葉」,不過想看到這美景可不太容易,因為時機不對就拍不到美美的照片,所以大家要選好時間再去。
5、保康九路寨生態旅遊區
九路寨位於大荊山山脈的核心,集峰、林、洞、瀑、河於一體,坐擁荊山之首,有「張家界的山,九寨溝的水」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