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銀洞山
⑴ 銀洞山式(輝石岩型)超貧鐵礦床成礦模式
一、礦床概況
銀洞山鐵礦床位於湖北省均縣,屬岩漿型鐵礦床,查明資源儲量達大型,為超貧鐵礦,主要呈浸染狀分布於輝石岩中。
二、礦床地質特徵
(一)礦區成礦及控礦條件
銀洞山鈦磁鐵礦地質略圖如圖4-19所示。
圖4-19 均縣銀洞山鈦磁鐵礦地質略圖
1.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元古界武當岩群變沉積岩組及少量第四系殘坡積物。武當岩群變沉積岩組主要分布於含鈦磁鐵礦變輝石岩岩體兩側,由深灰-灰黑色絹雲石英片岩、含炭質絹雲石英片岩、絹雲石英鈉長片岩等組成,頂部夾白雲質灰岩透鏡體。
2.岩漿岩
主要為中基性岩體和基性-超基性雜岩體。
(1)中基性岩體
為閃長岩,分布於區內中部,受區域構造控制明顯,時代歸屬為新元古代。
(2)基性-超基性雜岩體
田家溝基性-超基性雜岩體屬於銀洞山主岩體的一部分,為早古生代侵入體。主要分布於區內中東部,呈枝狀向西部延伸。是區內含鈦磁鐵礦的含礦母岩。
田家溝基性-超基性雜岩體按岩漿分異活動的先後順序及岩石礦物成分,可劃分為含鈦磁鐵礦輝石岩、輝長岩及各種脈岩。
含鈦磁鐵礦輝石岩:是早期岩漿活動產物,構成區內岩體的主要岩石類型,是區內含鈦磁鐵礦的賦礦岩石。節理裂隙中常充填透閃石-陽起石石棉脈。
輝長岩:主要呈細脈分布於含鈦磁鐵礦輝石岩內。輝長岩與輝石岩的接觸關系明顯。
(二)岩體蝕變
岩體蝕變具有一定規律性。從岩體中心→邊緣,蝕變強度逐漸增加,蝕變礦物種類逐漸增多。岩體內側一般形成陽起石化輝石岩,向岩體邊緣輝石逐漸被陽起石、透閃石、角閃石、黑雲母、綠泥石及少量蛇紋石所代替;邊緣由於陽起石化、綠簾石化、黑雲母化,常形成陽起片岩、綠簾黑雲陽起片岩等。
岩體的蝕變種類隨各岩石類別有所不同。輝石岩以次閃石化為主,次為黑雲母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方解石化、蛇紋石化等。輝長岩主要為次閃石化、鈉黝簾石化、綠簾石化,次為黑雲母化、綠泥石化、絹雲母化、方解石化等。
從蝕變特徵可以看出,岩體的蝕變作用主要是自變質作用。岩漿期後溶液與揮發組分主要為H2O、CO2及P2O5。
(三)岩體含礦性
岩體中主要礦產是鈦磁鐵礦,TFe含量一般為10%~20%,最高可達28.72%。鈦磁鐵礦產於輝石岩中,廣義而言,礦化體即為含鈦磁鐵礦輝石岩岩體。主要伴生有益成分為TiO2,含量一般為5%~8%,最高可達11.7%。
其他礦化有銅、鎳、黃鐵礦、石棉、磷灰石等。銅、鎳、黃鐵礦、磷灰石含量均較低,僅具礦化特徵,不能單獨構成礦體。但石棉受節理裂隙所控制,在節理裂隙發育局部地段,可構成小透鏡狀礦體。
(四)礦體特徵
礦區剖面圖如圖4-20所示。含礦母岩為銀洞山基性-超基性雜岩體。該雜岩體系由岩漿在深部分異演化後多次侵入而成,是磁鐵礦礦化的成礦母岩。早期的輝石岩相是含鈦磁鐵礦比較富集的岩相,由於後期輝長岩漿的侵入及基性岩脈的穿插,破壞了其完整性。因此,含鈦磁鐵礦輝石岩較為完整地段,按TFe≥13%的品位圈定了4個鐵礦體(Ⅰ、Ⅱ、Ⅲ、Ⅳ號)。
圖4-20 銀洞山鐵礦剖面圖
(五)礦石特徵
礦石自然類型為鈦磁鐵礦礦石,即為TFe≥13%的含鈦磁鐵礦輝石岩,暗綠-深灰綠色,中-粗粒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海綿隕鐵結構,緻密塊狀、稀疏浸染狀構造。主要礦物為單斜輝石、鈦磁鐵礦、鈦鐵礦;蝕變礦物有:透閃石、陽起石、纖閃石、蛇紋石等。主要礦物鈦磁鐵礦含量在10%~15%之間,鈦鐵礦2%~5%,白鈦石1%~1.5%,黃鐵礦0.0%~0.15%,脈石約佔80%(體積百分比)。
三、礦床成因與成礦模式
據研究,銀洞山鈦磁鐵礦床具有岩漿晚期分異礦床的基本特徵,主要依據是:
1)礦床產於基性-超基性岩體中,岩體分異良好,相帶明顯,隸屬輝長-輝岩-橄輝岩型岩相組合類型,鈦磁鐵礦化嚴格受輝石岩岩相控制,反映成礦作用發生在超鎂鐵質岩漿的晚期分異階段。
2)從含礦岩體的岩石化學成分來看,本礦床是與鐵質富鐵質基性、超基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鐵礦床,可與四川攀枝花岩漿晚期分異鐵礦類型相類比。
3)礦石中主要礦石礦物以鈦磁鐵礦為主,且鈦磁鐵礦主要充填於早期形成的輝石的間隙,而使礦石具有隕鐵結構,該結構是岩漿晚期分異礦床礦石的典型結構。
4)礦床以鐵為主,並伴有Ti、V、Co、Pd、Pt、Au等可綜合利用礦產,是岩漿晚期分異成礦作用專屬的成礦元素組合。
礦床的成礦作用及成礦機制:加里東期晚期,本區在SN向拉張環境下,產生一系列近EW向的深斷裂,並與深部幔源鎂鐵質岩漿房相溝通,導致鐵質-富鐵質鎂鐵質岩漿發生上移侵入活動,並就位於中—新元古代武當期雙峰式火山沉積岩繫上部的復理石建造中。隨著岩漿結晶分異作用的進行,先後結晶的硅酸鹽礦物因比重不同按重力關系占據各自的位置,而富礦質殘漿則通過粒間空隙向下集中,較晚結晶的比重較小的硅酸鹽礦物晶體上浮,通過此階段冷凝結晶,則形成了受控於輝石岩相的層狀鐵礦體。在本礦區,岩體中鈦磁鐵礦、磁鐵礦晶出晚於輝石,使礦石具有晚期岩漿分結礦床的組構特徵。
成礦模式如圖4-21所示。
圖4-21 銀洞山式鐵礦成礦模式圖
⑵ 石門水庫的介紹
石門水庫因溪水出口處有兩座小丘對峙,如同石門因而得名。游覽景點大多集中在水庫大壩附近。壩高133米,設有後池堰、發電廠、石門大圳及環湖道路,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壩頂有一座高台,高聳峙立,登高遠眺,遠山近水,秀麗的風景如詩如畫。
壩下六條並排的溢洪道像特大號的滑梯,一遇山洪即可開閘,頓時六條蛟龍奔騰而出。在其下游建有七彩噴水池,飄玉飛銀,甚為美觀,池畔坐落一涼亭,為牌坊式水池建築,新穎大方。
大壩附近飯店、旅館林立,各式的公園、游樂園相繼開放,為水庫景區嗇添了許多熱鬧。如果乘遊艇觀光,則為另一趣事,湖面波光粼粼,兩岸青峰翠巒,「青山環水水環天」,使人心搖神盪。水庫南端有個小小的半島,陽光下好似一顆瑩潔玉盤上的綠珍珠,人稱「仙島」,百花繁茂,別有洞天。東邊折阿姆坪,則是垂釣、露營、劃船的好地方。
(2)水庫銀洞山擴展閱讀:
石門水庫的水壩位於大漢溪中游,水壩高度約有133米,溢洪道共有6座閘門並有後池堰、發電廠、石門大圳和環湖道路等設施,從壩底公路即可到達石門水庫大壩區,石門水庫水壩是大雨後遊客欣賞泄洪壯麗景觀的最佳去處;
石門水庫大壩對岸的旅遊景觀亦十分豐富,石門勝景碑、依山閣、梅園和楓林步道等等都是石門水庫的特色,其中以楓林步道最具風情,楓林步道兩旁共有3000多棵樹齡皆超過30年的青楓純林,且下方的槭林公園在秋東之際景色也不容錯過,紅、橙、黃的迷人景色,是相當著名的低海拔賞楓,之地,是民眾來到石門水庫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
⑶ 有誰知道廣東省十大水庫的排名台山市大隆洞水庫是全省第幾大水庫
按順序應該是以下排列: 新豐江水庫、楓樹壩水庫、鶴地水庫、南水水庫、白盆珠水庫、高州水庫、錦江水庫、流溪河水庫、公平水庫、大沙河水庫、大隆洞水庫。所以我們台山的水庫應是排第十位
⑷ 十堰著季節去那玩好呢
十堰是旅遊勝地。是「長江三峽—神農架—古隆中—武當山—丹江口水庫—古城西安」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境內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獲得4A級旅遊區稱號的道教聖地武當山,有號稱亞洲第一大人工湖的丹江口水庫,有轟動中外的鄖縣猿人遺址,有恐龍蛋化石群和恐龍骨骼化石,是世界罕見的恐龍故鄉。有溫泉、瀑布、天池、峽谷、溶洞,有原始森林,有現代汽車都市。十堰這個地方,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四季無大風,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是一塊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水寶地。
</IMG>
十堰是南水北調水源頭。位於十堰境內的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和取水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直達京、津、冀、豫四省市,年調水13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將使十堰成為「世界水都,亞洲天池」,給十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十堰是生態屏障。由於秦嶺、巴山兩大山脈在十堰交匯,構成了我國南北氣候的地理分界線。可以抵禦北方沙塵暴南下東移,阻止南方酸雨北上西進,因此,十堰是一個生態調節器,是我國的生態心臟。
</IMG> 目的地景點· 十堰市人民公園· 虎嘯灘· 太子坡· 瓊台三觀· 月亮湖山莊旅遊區· 十堰桃花湖旅遊度假區· 五龍河風景區· 龍頭香· 賽武當自然保護區· 老君岩· 武當山· 房縣野人洞(谷)旅遊· 十堰市四方山植物園· 丹江大壩· 元和觀· 十堰市房縣神農峽風景· 十堰九華山森林公園· 銀洞山· 丹江口市獅子岩度假村· 玄岳門· 十堰市牛頭山森林公園· 楚長城遺址· 滄浪湖· 學堂梁子遺址· 天津橋· 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 玉虛岩· 老營· 五龍宮· 黃龍洞· 十堰市伏龍山風景區· 飛升崖· 銀夢湖· 遇真宮· 玉虛宮· 龍吟峽旅遊風景區· 清末庄園景區· 松濤山莊· 紫霄宮· 黃龍水電旅遊度假區· 南岩宮· 太子岩· 慈孝溝「采皇木」摩崖· 天柱峰
⑸ 石門水庫的簡介
石門水庫位於中國台灣省桃園縣龍潭鄉東南隅,湖光山島內馳名,風景區景點可連結十幾處。
桃園縣石門水庫位於大漢溪中游,橫跨龍潭、大溪兩個鄉鎮,因溪水出口處有兩座小丘對峙,如同石門因而得名。是台灣地區著名的人工湖之一,兼有發電、灌溉、觀光等多方面的效用。
游覽景點大多集中在水庫大壩附近。壩高133米,設有後池堰、發電廠、石門大圳及環湖道路,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壩頂有一座高台,高聳峙立,登高遠眺,遠山近水,秀麗的風景如詩如畫。壩下六條並排的溢洪道像特大號的滑梯,一遇山洪即可開閘,頓時六條蛟龍奔騰而出。在其下游建有七彩噴水池,飄玉飛銀,甚為美觀,池畔坐落一涼亭,為牌坊式水池建築,新穎大方。大壩附近飯店、旅館林立,各式的公園、游樂園相繼開放,為水庫景區嗇添了許多熱鬧。如果乘遊艇觀光,則為另一趣事,湖面波光粼粼,兩岸青峰翠巒,「青山環水水環天」,使人心搖神盪。水庫南端有個小小的半島,陽光下好似一顆瑩潔玉盤上的綠珍珠,人稱「仙島」,百花繁茂,別有洞天。東邊折阿姆坪,則是垂釣、露營、劃船的好地方 。
石門水庫溢洪道共有6座閘門並有後池堰、發電廠、石門大圳和環湖道路等設施,從壩底公路即可到達石門水庫大壩區;石門水庫大壩對岸,有石門勝景碑、依山閣、梅園和楓林步道等等,其中以楓林步道最具風情。
有綠蔭成林的大小公園,步道水壩,環湖遊艇等。周遭風景秀麗,無與倫比;集發電、灌溉、防洪、飲水、觀光多重功能。壩頂為水庫觀光中心,可縱觀寬廣的湖面、大漢溪河階及迤邐的桃園台地。從停車場下方碼頭乘船游湖,感受乘風破浪的快感,或恣意隨波輕泛的浪漫情調。
大壩為水庫為最雄偉的景觀,最大溢洪量每秒11400立方米,每逢大雨,總有大批雅客欣賞泄洪的壯觀場面。沿環湖公路游目騁懷的是綠蔭和綺麗景緻,保持完整林相,茂盛的林木,為石門水庫妝點出多彩多姿四季風情。臨別一瞥,莫忘了嘗嘗享譽全島的名菜「石門活魚三吃」。
石門水庫位於桃園縣龍潭鄉,毗鄰大溪鎮、復興鄉和新竹縣關西鎮,是台灣主要水庫之一,源頭來自大漢溪中游,是台灣著名的旅遊景點;石門水庫於公元1956年開始興建、至1964年落成完工,總工程約耗資新台幣32億元,分為大壩、溢洪道、排洪隧道、電廠、後池和後池堰以及石門大圳和桃園大圳進水口,具有灌溉、發電、給水、防洪和旅遊等等功能,周圍的湖光山色是民眾來到桃園旅遊的風景名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