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有機食品
⑴ 天然,生態食品不等於有機食品,是真的嗎
天然、生態食品不能等同於有機食品
中國有機農業網 時間:2014.12.03 來源:有機農業
如今,打著「天然」、「生態」等旗號的食品眾多,如生態蛋、生態稻、生態米等,其售價也是同類普通食品的數倍。這些食品被商家定為「天然食品」或「生態食品」,在種植方式介紹中則註明:研究顯示為有機食品(生態產品是按有機方式種植)。
這些這「天然食品」、「生態產品」恰好滿足了都市人嚮往綠色食品、注重食品安全的心理,因此在市場上熱銷。然而,有專家指出,高價的「天然食品」或「生態產品」,並不一定是有機安全食品,消費者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很可能花了冤枉錢。
那麼,天然、生態食品是否等同於有機食品呢?
「純天然產品應該就是指在自然環境下生長或者形成的產品,並沒有一個嚴格的控制標准;而有機產品,則是經過相關機構允許,有嚴格標準的產品吧!」畢業於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工程系的吳小姐告訴記者,以食品為例,純天然食品不一定都是好的,因為如果生長環境、土地等受到污染,那這種純天然生長的食品就受到污染了;而有機食品就有嚴格的要求,還必須要有相關的認證編號、認證有效日期等等。「簡單點說,純天然產品不一定是安全的,但有機產品就一定是安全的,我是這樣理解的。」
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郭梅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生活中不少老百姓以為「天然食品」就是「有機食品」,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才是國家認可的、科學的、嚴謹的食品等級,並沒有天然食品、生態食品的門類。再者,「純天然」、「原生態」食品往往缺乏嚴格的生產監管、以及必要的安全性檢測,所以根本不能和高品質、安全的有機食品「劃等號」。
⑵ 有機化合物的有機食品
有機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態或生物食品等。有機食品是國標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通常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准生產加工的。除有機食品外,國際上還把一些派生的產品如有機化妝品、紡織品、林產品或有機食品生產而提供的生產資料,包括生物農葯、有機肥料等,經認證後統稱有機產品。
從物質的化學成分來分析,所有食品都是由含碳化合物組成的有機物質,都是有機的食品,沒有非有機的食品,因此,從化學成分的角度,把食品稱做「有機食品」的說法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這里所說的「有機」不是化學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採取一種有機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機食品是指按照這種方式生產和加工的;產品符合國際或國家有機食品要求和標准;並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糧食、食用油、菌類、蔬菜、水果、瓜果,乾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
有機食品的主要特點來自於生態良好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有機食品的生產和加工,不使用化學農葯、化肥、化學防腐劑等合成物質,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因此,有機食品是一類真正來自於自然、富營養、高品質和安全環保的生態食品!
有機食品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名稱,國外最普遍的叫法是ORGANIC FOOD 在其它語種中也有稱生態食品、自然食品等。聯合國糧農和世界衛生組織(FAO/WHO)的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將這類稱謂各異但內涵實質基本相同的食品統稱為「ORGANIC FOOD」。
食品安全事故越來越多,綠色有機食品開始倍受青睞,人們紛紛開始搶購綠色有機食品。但有機食品由於栽培工序復雜,各種成本偏高,產量也比不過普通蔬菜。直接導致有機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不少人都是望菜興嘆啊!
⑶ 有機食品和綠色生態食品有什麼區別
本人通俗的講一下:如果把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食品按照金字塔排列的話,綠色食品在中間,有機食品在金字塔最頂端。有機食品是國際上普遍認同的叫法,這一名詞是從英法Organic Food直譯過來的,在其他語言中也有叫生態或生物食品的。這里所說的「有機」不是化學上的概念,所以有機食品不是食品的品種,而是一種經過特定生產過程的食品,包含,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果、調料等。
有機食品需要符合以下4個條件:(1)原料必須來自己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採用有機方式採集的野生天然產品;(2)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標准;(3)生產者在有機食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質量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產及銷售記錄檔案;(4)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一般有機食品基地在不受污染環境天然的山區,如雲南東北等地,而且有機認證的程序相對綠色食品是很嚴格的,持續時間長,生產成本高,所以現在有機食品價位很高,令人唏噓。
而綠色食品概念是我們國家提出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是綠色食品的特徵。當然現在國內的食品基本都是綠色食品了,這個證很好弄到。
有機購買時注意認准有機標志和認證機構;http://user.qzone.qq.com/1131911632/infocenter?ptlang=2052
⑷ 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生態食品有什麼區別啊
有機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態或生物食品等。有機食品是國際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通常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准生產加工的。除有機食品外,國際上還把一些派生的產品如有機化妝品、紡織品、林產品或有機食品生產而提供的生產資料 ,包括生物農葯、有機肥料等,經認證後統稱有機產品。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和有機農業原則,在空氣、土壤和水源均無污染的生態環境之中,應用無公害生產的操作規程,產出和加工出的安全優質、富於營養,並經綠色食品發展機構認證,允許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一切食用農副產品的總稱
⑸ 什麼是有機食品
有機農產品是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的食品,也可稱為「生態食品」。它專是根據有屬機農業原則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方式及標准生產、加工出來的,並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它的原則是,在農業能量的封閉循環狀態下生產,全部過程都利用農業資源,而不是利用農業以外的能源(化肥、農葯、生產調節劑和添加劑等)影響和改變農業的能量循環。有機農業生產方式是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種生產因素的有效循環,不打破生物循環鏈的生產方式。有機農產品與其他農產品的區別:(1)有機農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農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並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其他農產品則允許有限使用這些物質,並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2)有機農產品在土地生產轉型方面有嚴格規定。考慮到某些物質在環境中會殘留相當一段時間,土地從生產其他農產品到生產有機農產品需要2~3年的轉換期,而生產綠色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則沒有土地轉換期的要求;(3)有機農產品在數量上須進行嚴格控制,要求定地塊、定產量,其他農產品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⑹ 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態食品有什麼區別
1)綠色食品的基本要求是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也就是說可以使用一定數量的化肥、農葯,同時對原料來源、生產環境的要求不是特別嚴格,我們城市的周圍都可以生產綠色食品。
(2)有機食品的基本要求比較嚴格,一是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可以適度有部分農葯;二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標准;三是在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質量跟蹤審查體系。四是成規模的農田經過改良都可以生產,但實際上成片的農田已經使用了幾十年化肥、農葯,改良需要5—8年的時間,再者就是對原始生產環境的要求不是特別嚴格。
(3)生態食品較綠色、有機食品的要求更嚴格,一是生產環境,必須是無污染的地區,如人煙稀少的森林、海邊、沙漠;二是很多都是自然野生的的,如山野菜、五味子等,即便是種植的也絕對不能使用農葯、化肥,只能使用有機肥、生物防治,如木耳、黃芪等;三是加工運輸環節也要求很嚴。四是認證更加嚴格,幾乎接近醫葯行業的GMP。
⑺ 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有什麼區別
綠色食品來源於綠色農業,是指遵守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綠色食品又可分為A級和AA級兩個等級。
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NY/T391-2000)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驗、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A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NY/T391-2000)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驗、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有機食品是外來詞(是英文Organic Food的直譯名),根據國際有機農業聯盟(IFOAM)的定義,有機食品是根據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生產、加工標准而生產、加工出來的,經過授權的有機食品頒證部門發給證書,供人們食用的一切食品。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定義,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生產體系。有機農業的概念是20世紀20年代首先由法國和瑞士提出的,歷經半個多世紀逐漸認識,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受到一些發達國家的重視,並得到很快發展。綜上所述,有機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按照國際有機農業技術規范的要求,在生產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物質,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生物及其產物,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好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關系,維持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體系的農業,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規定標准生產的、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產品均為有機食品。
我國AA級綠色食品在標准上採用IFOAM有機食品標准,在英文名稱上與有機食品相同,所以說我國的AA級綠色食品相當於國際上提出的有機食品。
⑻ 原生態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聯系,有什麼區別
都比較健康,不過有機食品是有相應的國家標准及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的,但是原生態食品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沒有實際性意義,沒有具體的依據
⑼ 有機食品和無機食品有什麼區別啊
有機食品和無機食品的區別有:
1、有機食品是一種原生態的食品,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肥等,從土壤到貨品上架都必須嚴格按照有機食品認證要求。
2、有機食品指原生態純天然食品,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不含任何添加劑。
3、有機食物簡單的講,就是以生命養生命的一種綠色循環。它完全不含有沒有生命存在的化學成份。它是以微生物培植或自然轉換成的天然的養份來孕育各種人們可食用的植物。對人類健康不存在任何的威脅。
(9)生態有機食品擴展閱讀
有機食品與無機食品的區別
食品是否有污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世界上不存在絕對不含有任何污染物質的食品。由於有機食品的生產過程不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因此,有機食品中污染物質的含量一般要比普通食品低,但是過分強調其無污染的特性,會導致人們只重視對終端產品污染狀況的分析與檢測,而忽視有機食品生產全過程質量控制的宗旨。
有機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首先,有機食品的種植或養殖過程中,是絕不能使用化肥、激素及轉基因等物質的。種植有機農產品的土地、其灌溉用水、環境空氣質量均需要符合相關規定。
有機食品嚴限添加劑種類和用量 有機農作物的肥料一般採用有機農業體系內動物的糞便或作物廢棄物,以及未受化學成分污染的廢棄物進行堆肥來增添土壤肥力,也會添加物理法獲得的礦物質,如磷、鉀、鎂等元素。
有機農業一般採取非化學方法防蟲,比如薄荷、天然除蟲菊(提取液)等天然驅蟲劑,或石灰、硫磺等天然防蟲物質,以及如蘇雲金桿菌等細菌、真菌防蟲制劑。
⑽ 什麼是有機食品——綠色環保生態食品
有機食品是指在生產加工中不使用化學農葯、化肥、化學防腐劑和添加劑,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為原料的安全環保生態食品。
有機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並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其他食品則允許有限使用這些物質,並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如綠色食品對基因工程技術和輻射技術的使用就未作規定。
有機食品在土地生產轉型方面有嚴格規定。考慮到某些物質在環境中會殘留相當一段時間,土地從生產其他食品到生產有機食品需要兩到三年的轉換期,而生產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則沒有轉換期的要求。
有機食品生產過程中在數量上進行嚴格控制,要求定地塊、定產量,生產其他食品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因此可以說有機食品是真正的源自自然、富營養、高品質的安全環保生態食品。
1.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危害健康?
一百年來,傳統的育種技術為人類提供了許多高產優質的糧食、水果和肉、禽、蛋和奶,但它們沒有在親緣關系很遠的物種間進行過基因交換,更沒有在植物和動物,或高等生物和微生物之間進行過雜交。基因工程則是突破天然種間屏障進行的雜交,使人類的基因可能植入細菌中,牛的基因可能進入土豆或西紅柿中。基因工程食品的出現無疑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成就。那麼這些非天然的食品是否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呢?轉基因食品,你敢吃嗎?
盡管將轉基因技術應用於食品的生產或製造有諸多好處,但在評估食品的安全性時,仍必須分析由基因改造所產生的預期及非預期效果。由於轉基因食品不同於相同生物來源的傳統食品,遺傳性狀的改變將可能影響細胞內的蛋白質組成,進而造成成分濃度變化或新的代謝物生成,其結果可能導致有毒物質產生或引起人的過敏症狀,甚至有人懷疑基因會在人體內發生轉移,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曾有科學研究表明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危害包括:食物內所產生的新毒素和過敏原;非自然食物所引起的其他損害健康的影響;應用在農作物上的化學葯品增加水和食物的污染;抗除草劑的雜草會產生;疾病的散播跨越物種障礙;農作物的生物多樣化的損失;生態平衡的破壞。
例如,已經發現一種基因工程大豆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用基因工程細菌生產的食品添加劑色氨酸曾導致37人死亡和1500多人殘廢。最近發現,美國許多超級市場的牛奶中,含有在牧場中施用過的基因工程的牛生長激素。一個著名的基因工程公司生產的西紅柿耐儲藏、便於運輸,但它們含有對抗抗生素的抗葯基因,這些基因可以存留在人體內。人造的特性和不可避免的不完美會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影響其他有關及無關的生物,它們將永遠無法被收回或控制,後果是目前無法估計的。所以,我們還需要慎重對待轉基因食品。
2.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與環境問題英國政府曾經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報告認為,除草劑對採用生物技術開發出來的轉基因農作物比普通農作物的適用范圍更廣泛,而某些除草劑雖然對農作物不會造成傷害,但是在物種多樣化受到威脅的同時,昆蟲的數量也隨之減少,食物鏈的破壞會危及野生動物的生存。這說明,轉基因作物作為新型繁殖育種的一種新形式,在一定意義上還存在缺陷,對環境可能會造成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毒性。由於尚未開展廣泛的流行病學調查,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對人類是有毒性的。轉基因作物可能對野生動植物產生毒害引起了更大關注,尤其是那些抗蟲性品種。
(2)「超級有害物」的發展。轉基因作物與附近的雜草雜交,可使抗除草劑性或其他有益的性狀轉移到雜草上。此外,還有一個明顯的威脅就是雜草或昆蟲可通過進化對某些殺蟲劑產生抗性。雖然這一現象可能且已經影響到常規的和轉基因的作物品種,但就轉基因作物更大地依賴於某一單一基因或除草劑時,發展抗性的進化壓力是巨大的。
(3)向單一種植轉移。盡管一些研究表明,轉基因作物不會顯著降低生物的多樣性,但一些反對者擔心,轉基因作物可能會導致品種單一化:種植的作物品種較少。目前,2/3的農產品僅來自3個馴化的作物品種:水稻、小麥和玉米。傳統上,農民通過季節性的輪作控制某些昆蟲。抗蟲性轉基因作物的使用可能會減少這種做法,並有可能潛在地增加單一種植,這不僅可能會對糧食安全造成長期威脅,也會影響到一些物種和農作物之間的食物鏈。所以,這種生態不平衡性的危險還是存在的。
3.環保者食素的三大理由第一個理由:食素是出於環保的需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公布了一份報告,其中警告說:雖然糧食危機暫時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如果環境繼續惡化以及人們仍不能以環保的方式發展農業,未來全球可能面臨更加嚴重的糧食危機。報告說,現在全球有超過1/3的糧食被用作牲畜飼料,按照這一趨勢發展下去,隨著牲畜數量的不斷增長,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50%,從而進一步加劇糧食危機。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約10公斤穀物和10萬公升的水。如果我們不改變生活的方式,那麼很快我們就將面臨全球范圍的經濟崩潰——這不是來自金融危機,而是來自水資源危機。但人們為了吃肉,把將近70%的水用在喂養經濟動物上。而且大量經濟型動物的飼養會釋放出甲烷氣體,這也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之一。由此看來,吃肉既浪費能源,又破壞環境,對世界飢荒和不穩定因素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為何這還不能引起人們的深思?
第二個理由:食素是出於身體健康的需要。
我們每個人都有保持身體健康的需要。那麼什麼樣的食物才是最健康的?素食!
吃肉既損害了地球生態的平衡,又損害了人類自己的健康!為什麼這么說呢?數據顯示,在中國人的死亡率中,有47%是由於飲食結構不當引起的。這與近年來穀物類食物攝入的大幅下降,動物類食物攝入的大幅攀升呈正相關。《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中提到,科學證據確鑿無疑,研究結論令人震驚:過量攝入動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白內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幾率。而更令人震驚的是,所有這些疾病都可以通過調整膳食來進行控制和治療。坎貝爾教授在書中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觀點就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如肥胖、冠心病、腫瘤、骨質疏鬆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多吃糧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雞、鴨、魚、肉、蛋、奶等。
吃素的第三個理由:出於愛心和尊重生命。
只有尊重其他生命,我們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尊重。
尊重生命是這個星球乃至宇宙最基本的原則,因為生命是所有存在中最可貴的。所以一個星球要進化,首先要不殺害生命,並尊重造化賦予的平等生命權利。否則所謂的文明,可能變成以文明的借口殺害更多的生命,乃至毀滅這個星球而不自覺。在這個地球上,人們在享受自己的生命的同時,也在無情剝奪其他生命。動物的命運在這個文明的時代受到最不文明的對待。這個時代的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僅侵佔了動物的生存空間,使很多物種滅絕,還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牲畜養殖,不是為了讓它們更好地生存,而是為了吃它們的肉。
況且,現在人類依靠穀物和植物蛋白替代品完全可以生存得更好、更健康。肉食已經大大減損了人類的壽命,並時刻損害著人們的健康。以肉食為目的的畜牧業,是造成全球暖化的重要原因。在各種災難危機臨近之時,人類應該反思自己對待動物的方式。改變飲食方式,推行素食,我們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