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 2020-12-22 18:18:37

A.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到底是什麼關系

兩個單位沒什麼關系,至於分數就不好講了,各個招生單位的專業試卷的難度不同,無法從分數線來比較,另外,中科院生態中心在水質凈化方面是很牛的,其他的也一般吧,呵呵

B.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科研條件

據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網顯示,生態環境中心設有11個研究室(機構),包括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6個所級重點實驗室,組建有「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形態、環境過程與毒理效應」、「環境微界面過程與污染控制」、「土地利用與生態過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環境過程與毒理效應」等4個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和3個「中國科學院創新研究團隊」 以及北京城市生態系統研究站。
另設有文獻信息中心、環境評價部、大型分析儀器實驗室、二惡英實驗室、水質分析實驗室。二惡英實驗室通過了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水質分析實驗室通過計量認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POPs分析示範實驗室落戶中心。中心與浙江嘉興市共建生態中心-嘉興市生態環境研究基地、與挪威共建中-挪環境綜合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設在中心。中心是農業部批準的農葯登記殘留試驗認證單位之一。
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所級重點實驗室:大氣環境科學實驗室、水污染控制實驗室、土壤環境科學實驗室、環境納米材料實驗室、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實驗室、大氣污染控制中心。 設備設施 據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網顯示,所級中心擁有通用型前處理及分析檢測儀器設備61台/套,價值5500萬元。包括高分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聯用儀、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掃描探針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飛行時間質譜、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一大批大型分析儀器。
涵蓋總有機物分析、痕量持久性有機有毒污染物分析、重金屬分析、元素分析、材料結構和性能表徵及生物毒性毒理分析評價。

C.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科學好考嗎怎麼復習,有什麼資料推薦

公共課抄政治肖秀榮+紅寶書襲就夠用了,如果覺得自己基礎不夠可以報班。數學、英語基礎還不錯的話主要就是看書加做真題,反復做。專業課的話要看該校推薦的經典參考書,不要局限於一本書,另外真題和答案也很重要。資料的話推薦網上環境考研中心,他們有提供參考答案,感覺含金量還是挺高的。

另外,初試過了以後,千萬不能在復試鬆懈。往年初試成績很高復試被刷的比比皆是。主要還是考察你的科研水平以及興趣,還有本科做過哪些相關項目。

D.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樓上的那位回答真的太不負責了。根據別人的報考經驗就這么下定論,你不是在拿別人的前途開玩笑么!?如果人家採納了你的意見,堵上的可是一生的前途。
同學,我不知道你是要考研還是考博。如果從外校考研到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話,難!如果是到研究中心考博的話,更難!!而且環境工程水處理是最難的!你的眼光不錯!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招生是這樣的,大部分名額已經是在考研之前導師在各高校選好了學生保研的。是一些中科院的研究院或副研究員在各高校做本科教師時所帶的學生,直接保到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所以這里比較難考。這只是其一。
其二,中科院有很多的研究所,想必你也很了解。而研究中心位於北京,正如考大學時候北京的學校最難考是一樣的。
其三,正如你所說,即使你初試分數很高,人家也不會要你,這是必須的。我到那裡考了兩年,最終我回到我大學本科的學校念的研究生。
給你幾點建議吧,考清華的這個專業也比那裡容易許多,或是其他高校,現在高校的研究條件不必研究院差,甚至超過研究院。你也可以選擇中科院其他研究所,會比研究中心容易很多的。另外,並不是中科院好,中國農科院也很不錯的,這個專業方向也很好。
最後,只是希望你做好決定,我沒有考上,並不是我的能力不行,實話跟你講,本科時我拿了不少獎學金,但是...也許人才太多,那裡的門檻太高。
還有,我沒考到那裡也算幸運,聽說那裡的條件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包括你的學習工作和導師的態度,要斟酌。
你也沒有懸賞分~ 跟你說這么多 只是希望學弟學妹們不要走我走過的老路,荒廢了時間和精力,考研也很熬人的,現在回頭想想....呵呵
祝你前途光明!!!

E.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屬於中科院嗎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最早是叫環境化學研究所,屬於中科院下屬的研究機構(與中科院植物所、動物所等研究機構一樣),歸中科院管理。

F.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科研成就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創刊於1989年,主要報道保護自然資源、生態學、環境健康、環境污染方面的研究內容,被SCI、IM等資料庫收錄。
生態學報 影響因子及被引頻次
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CSPTCD 2014年數據顯示本刊影響因子為1.421,被引頻次14807。
生態學學科排名:總被引頻次第1名,影響因子第2名,綜合評價指標第1名。
全國科技期刊排名:總被引用頻次列全國1989種核心科技期刊第1名。
獲獎情況
2000年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2002年中國科協「第三屆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2002年「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科技期刊」;
2004年「第三屆國家期刊提名獎」;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連續13屆CSPTCD「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2006、2007、2008 、2009、2010、2011、2012、2013年「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
2008科技部「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資助期刊;
2009年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期刊」
2012、2013年獲「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3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環境科學學報 《環境科學學報》是中國國內環境科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1981年創刊,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該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多次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該刊主要報道中國國內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新近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另外,該刊被收錄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刊源,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美國《Chemical Abstracts》(《化學文摘》)、聯合國《Aquatic Sciences and Fisheries Abstracts》(水科學和漁業文摘)等收錄。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新近出版的2005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環境科學學報》2004年影響因子0.954,在中國國內資源與環境類期刊中名列第2位(在環境科學類期刊中名列第1位)。 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創刊於1976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是中國環境科學領域最早創刊的學術性期刊,並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總署和科學技術部的「中國期刊方陣」,並得到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的資助,2009年榮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2002-2014年連續13次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2012年和2013年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5次獲得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連續3次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另外,該刊被中國國內外一些重要檢索系統收錄,如美國醫學索引MEDLINE;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生物學文摘預評BP;美國醫學索引IM;日本科學技術情報中心資料庫JICST;英國動物學記錄ZR;劍橋科學文摘(CSA):Environmental Sciences;劍橋科學文摘(CSA):Pollution Abstracts;劍橋科學文摘(CSA):Life Sciences Abstracts等;中國國內的檢索系統有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數字化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生物學文摘等。 環境化學 《環境化學》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於1982年創刊,並被美國的《化學文摘》、《中國化學文摘》、《中國化工文摘》、《中國環境科學文摘》、《中國醫學文摘(衛生學分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收錄,並在《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全文網上刊登。 環境工程學報 《環境工程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刊始創於1980年,原名《環境科學叢刊》,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曾於1993年和2000年先後更名為《環境科學進展》和《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該刊自2007年1月起正式更改為現名。
《環境工程學報》及其前身均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國國內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領域的重要期刊,並被中國國內外一些重要檢索系統和引文資料庫收錄,如美國化學會的化學文摘(CA)、荷蘭愛思唯爾(Elsevier)公司的Scopus全學科引文文摘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以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等。 生態毒理學報 《生態毒理學報》是為順應環境科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學科發展趨勢,推動中國國內環境風險研究領域的發展而創辦的,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並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於2006年起正式創刊、在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CSTP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美國化學會的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美國生物學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美國生物學文摘預評(BIOSIS Previews);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英國動物學記錄(Zoological Record)等多家檢索機構收錄。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2014版)》統計,該刊影響因子1.518。

G.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到底是什麼關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為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兩者為隸屬關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始建於1975年,時為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是全國性生態環境領域綜合性研究機構,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管轄。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要學科方向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環境過程與控制、環境污染的健康風險、污染水體修復與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人與自然耦合機制、城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對策、環境生物技術的理論與應用。

(7)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擴展閱讀: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主要機構與功能:

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創新性、基礎性重大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致力於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決策提供戰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撐,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環境問題的工程技術與咨詢需要。

2、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通過合作研究課題、聯合申報課題、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共建實驗室等方式,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了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和咨詢方面的合作。

H.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機構領導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吳學周 所長(兼) 1979.07.11—1983.05.11 宮震 黨的領導小組組長 1975.01—1983.05.11 劉靜宜 所長 1983.05.11—1986.11.24 馬世駿 名譽主任 1986.02.19—1991.05.30 何世寰 書記 1983.05.11—1986.02.18 庄亞輝 主任 1986.11.24—1990.11.30 劉中興 書記 1986.02.18—1998.04.06 黃駿雄 副主任主持工作 1990.11.30—1992.10.24 趙景柱 書記 1998.04.06—2001.06.06 單孝全 主任 1992.10.24—1999.06.21 沈穎 書記 2001.06.06—2003.05.08 趙景柱 主任 1999.06.21—2006.07.28 胡仁橋 書記 2003.05.08—2011.09.02 資料來源:

I.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好考嗎

我也想考中科院生態中心呢,不過不和你一個專業,我考環境科學,中科院的特點在於一個導師每年只收一個學生,這就比較玄,別的都還好~~~

J.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人才培養

學科概況 據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環境經濟與環境管理專業博士學位點,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環境經濟與環境管理專業碩士學位點,環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碩士學位點。設有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生態學3個博士後流動站,為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 學科發展 環境化學研究所成立初期,在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關懷和領導下,邊籌建邊工作。主要科研任務有環境中有機、無機有毒有害化學污染物的檢測發現、分析檢測儀器的研製、以及污染物造成的實際危害的研究。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後,又逐步開展了大氣污染化學、水體重金屬及有機污染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到1985年,環境化學研究所形成了環境污染化學、環境污染防治技術和環境分析化學三大研究方向。
1986年,環境化學研究所和當時正在籌建中的中國科學院生態學研究中心合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面向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專業性的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形成了以環境化學、環境工程、系統生態學新的三大學科研究方向,中心的科研方向是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提出的關鍵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學科有:系統生態與生態工程、環境化學、生態化學、污染控制工藝與工程、環境分析化學、生態環境信息和分析測試技術等。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學科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創建發展階段(1975-1986)
創建初期(1975-1978)主要配合國家環保工作的急需,從兄弟單位調入一批化學和非化學專業科技人員,開展環境分析、環境情報、重要污染源治理技術等研究工作。主要學科有:環境分析化學、分析監測儀器研製、主要污染源治理技術、環境情報研究。
1979年到1985年,從單一的環境分析化學中拓展出環境污染化學學科,使環境分析化學學科的研究方向更加豐富,包括痕量分析、光譜分析、化學分析、色譜分析、電化學分析,以及統一分析方法和標准參考物質的研究。
調整提高階段(1986-1998)
1986年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與籌建中的中國科學院生態學研究中心合並,組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此階段,已形成環境化學、環境工程和系統生態學三大學科領域。主要研究所方向有:環境污染化學、環境分析化學、環境毒理學、區域環境問題、系統生態與生態工程、宏觀環境政策、國情問題研究、水污染控制技術、大氣污染控制技術、膜技術與膜材料、標准分析方法和標准參考物質、分析儀器研製。
1986年成立了以青年科技研究人員為主的中國科學院系統生態開放實驗室,1989年與清華大學等4個單位共同建立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兩個重點實驗室的建立,為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學科結構優化和研究方向調整奠定了基礎。
創新跨越階段(1999年以後)
1999年,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被中國科學院批准為首批進入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序列的研究所,總體學科領域框架:優勢學科---環境化學,強化學科---環境工程,交叉學科---系統生態與生態工程,發展了生態毒理、土壤環境等學科。 據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有在學博士生442人、碩士生262人,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148人。
自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以來,共招收研究生2808名,其中碩士研究生1105名,博士研究生1703名;已授碩士學位640人,授博士學位1168人;在讀博士研究生442名,在讀碩士研究生262名,在站博士後148人。自2004年開始招收留學生,目前有來自美國、尼泊爾等留學生9人,另有外籍進修生和外籍博士後數名。
自1990年以來,4名畢業生榮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6名畢業生獲中科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13名畢業生入選中科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共有282人次獲得中科院院長獎學金和冠名獎等各類獎勵和表彰。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