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變湖
❶ 湖泊形成的各種原因
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種,像地殼的運動、大自然的侵蝕、堆積作用與人為的力量,都會讓地表形成凹陷的地蓄水變成湖泊。一般來說湖泊的成因可以分成幾種類型:
(一)構造湖
在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地表發生斷裂出現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漸蓄水,形成湖泊,例如日月潭是玉山、阿里山是山間斷陷盆地積水而變成的一個高山構造湖。
(二)火口湖
火山噴發後在火山的頂部會留下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逐漸儲水而形成的湖泊,例如宜蘭平原外龜山島嶼上也各有一座火山和火口湖。
(三)河成湖
有些位於平原地區的河流受到河道遷徙擺動、河道淤塞等情況,會在河道上形成湖泊,這類湖泊會因為受到河水注入的影響,在豐水期湖泊會擴大,枯水期會縮小;當水量較平衡時,河成湖形態較穩定,但是當水量變化較大時,河成湖形態的變化也跟著增加。
(四)牛軛湖
在平原地區的河流,會因為水流對河道的沖刷與侵蝕,致使河流愈來愈彎曲,最後導致河流自然截彎取直,原來彎曲的河道廢棄,形成所謂的牛軛湖。例如二仁溪附近就有因為河川作用而形成的牛軛湖。
(五)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於地質變動,例如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後儲水形成的湖泊。若是因為火山熔岩堵住而形成的堰塞湖,叫熔岩堰塞湖,例如竹子湖和草嶺潭就是典型的堰塞湖。
(六)冰川湖
冰川湖大多分布在高山有冰河的地方,當冰河溶化時,會因為冰川挖蝕成的坑,和冰山溶化的水堵塞蓄積而成為湖泊,台灣的冰川湖多分布高海拔地區,如雪山山脈。
(七)人工湖-水庫、埤塘
人類為了灌溉飲用等因素而在河谷築起堤壩,攔截河裡的水所形成的湖泊,水庫可以儲存水庫,搜集更多的水資源,例如石門水庫、明德水庫和寶山水庫等等。
❷ 水庫與湖泊有什麼區別
1、湖泊與水庫的形成不同
湖泊停滯或緩流的水充填大陸凹地而形成的水體。
水庫利用河流山谷、平原窪地和地下岩層空隙形成的儲水體的統稱,包括山谷水庫、平原水庫和地下水庫。它可以調節天然徑流在時間分配上的不均衡狀態,以適應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2、湖泊與水庫的作用不同
湖泊在工程水文學中湖泊的重要意義在於它能調節江河徑流,減少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並可作為發電、灌溉和給水水源以及運輸航道等。
水庫一項綜合性的水利工程,其主體系由大壩、輸水洞和溢洪道組成。庫容水庫蓄水容積的統稱,一般包括死庫容、興利庫容和防洪庫容。
水庫除能發揮防洪和灌溉、發電、航運、水源等效益外,還有發展水產與旅遊之益。但是,水庫淤積可引起河槽擺動和水質變化,庫區水使土地被浸,其他如大壩失事,水庫岸坡崩坍等均會導致災害。
(2)水庫變湖擴展閱讀
蓄洪作用,在溢洪道未設閘門情況下,在水庫管理運用階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將水庫水位降到水庫限制水位,且水庫限制水位低於溢洪道堰頂高程,則限制水位至溢洪道堰頂高程之間的庫容,就能起到蓄洪作用。蓄在水庫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計劃地用於興利需要。
當溢洪道設有閘門時,水庫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水庫可以通過改變閘門開啟度來調節下泄流量的大小。由於有閘門控制,所以這類水庫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頂,並在泄洪過程中隨時調節閘門開啟度來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滯洪和蓄洪雙重作用。
水庫的興利作用,降落在流域地面上的降水(部分滲至地下),由地面及地下按不同途徑泄入河槽後的水流,稱為河川徑流。由於河川徑流具有多變性和不重復性,在年與年、季與季以及地區之間來水都不同,且變化很大。
大多數用水部門(例如灌溉、發電、供水、航運等)都要求比較固定的用水數量和時間,它們的要求經常不能與天然來水情況完全相適應。
人們為了解決徑流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重新分配問題,充分開發利用水資源,使之適應用水部門的要求,往往在江河上修建一些水庫工程。水庫的興利作用就是進行徑流調節,蓄洪補枯,使天然來水能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較好地滿足用水部門的要求。
❸ 水庫和湖有啥區別
水庫大多是是人為建設的,也有用天然湖泊作為水庫的有很強的功能性作用,比如蓄水、攔洪、發電、養魚等,湖則是水域的聚集,相對功能要簡單
❹ 修建水庫,擴大湖泊面積的影響
小題抄1:b
小題2:c
試題分析:
小題1:水庫修建後增加了庫區以下河段落差,水流速度加快,侵蝕作用增強,沉積作用減弱,選b。河流搬運能力不僅與流速有關,還與流量等有關,水庫修建後下遊河段流速增加但流量減少。
小題2:水庫修建後,湖泊水位下降主要是水庫蓄水使湖泊得到江水補給減少和河流下切加劇使江湖水位差加大導致湖水外泄,①、③正確,選c。水庫蓄水,庫區降水可能增多,但對湖區降水沒有直接影響,降水不是題中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②錯誤;湖泊上游水庫修建,枯水期放水有利於遏制湖泊水位下降,與題意不符,④錯誤。
❺ 湖泊是否能說成是天然水庫
湖泊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規模的天然窪地的蓄水體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質組合而成的自然綜合體。由於湖泊是地表的一種交替周期較長的、流動緩慢的滯流水體,加之它深受其四周陸地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因而,與河流和海洋相比,湖泊的動力過程、化學過程及生物過程均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地區性的特點。在地表水循環過程中,有的湖泊是河流的源泉,起著水量貯存與補給的作用;有的湖泊(與海洋溝通的外流湖)是河流的中繼站,起著調蓄河川徑流的作用;還有的湖泊(與海洋隔絕的內陸湖)是河流終點的匯集地,構成了局部的水循環。
陸地表面湖泊總面積約270萬平方公里,佔全球大陸面積的1.8%左右,其水量約為地表河流溪溝所蓄水量的180倍,是陸地表面僅次於冰川的第二大水體。世界上湖泊最集中的地區為古冰川覆蓋過的地區,如芬蘭、瑞典、加拿大和美國北部。我國也是一個多湖泊的國家,湖泊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300餘個,總面積為71787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8%左右。我國湖泊的分布以青藏高原和東部平原最為密集。
(一)湖泊的類型
研究目的不同,劃分湖泊類型的方法和依據也不同,主要分類方法有按湖盆成因、按湖水補給與徑流的關系;按湖水鹽度分類等等。
1.按湖盆的成因分類 湖盆是湖泊形成的基礎,湖盆的成因不同、湖泊的形態、湖底的原始地形也各異,而湖泊的形態特徵往往對湖水的運動、理化性質、水生生物生長以及湖泊的演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而按湖鹽成因分類,得到廣泛的應用。天然湖盆是在內、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以內力作用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構造湖盆、火口湖盆和阻塞湖盆等;以外力作用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河成、風成、冰成、海成以及溶蝕等不同類型的湖盆。
1)構造湖 由於地殼的構造運動(斷裂、斷層、地塹等)所產生的凹陷形成。其特點是:湖岸平直、狹長、陡峻,深度大。例如,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洱海等。
2)火口湖 火山噴發停止後,火山口成為積水的湖盆,其特點是外形近圓形或馬蹄形,深度較大,如白頭山上的天池。
3)堰塞湖 有熔岩堰塞湖與山崩堰塞湖之分。前者為火山爆發熔岩流阻塞河道形成,如鏡泊湖、五大連池等;後者為地震、山崩引起河道阻塞所致,這種湖泊往往維持時間不長,又被沖而恢復原河道。例如,岷江上的大小海子(1932年地震山崩形成的)。
4)河成湖 由於河流的改道、截彎取直、淤積等,使原河道變成了湖盆,其外形特點多是彎月形或牛軛形,故又稱牛軛湖,水深一般較淺,例如,我國江漢平原上的一些湖泊。
5)風成湖 由於風蝕窪地積水而成,多分布在乾旱或半乾旱地區,湖水較淺,面積、大小、形狀不一,礦化度較高。例如,我國內蒙古的湖泊。
6)冰成湖 由古代冰川或現代冰川的刨蝕或堆積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蝕湖與冰磧湖,特點是大小、形狀不一,常密集成群分布,例如芬蘭、瑞典、北美洲及我國西藏的湖泊。
7)海成湖 在淺海、海灣、及河口三角洲地區,由於沿岸流的沉積、使沙嘴、沙洲不斷發展延伸,最後封閉海灣部分地區形成湖泊,這種湖泊又稱磧湖,例如,杭州的西湖。
8)溶蝕湖 由於地表水及地下水溶蝕了可溶性岩層所致,形狀多呈圓形或橢圓形,水深較淺,例如,貴州的草海。
總之,天然湖盆往往是由兩種以上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2.按湖水補排情況分類 可分吞吐湖和閉口湖兩類,前者既有河水注入,又能流出,例如,洞庭湖;後者只有入湖河流,沒有出湖水流,例如,羅布泊。
按湖水與海洋溝通情況可分外流湖與內陸湖兩類。外流湖是湖水能通過出流河匯入大海者,內陸湖則與海隔絕。
3.按湖水礦化度分類 按湖水含鹽度的大小,可分為淡水湖、微鹹水湖、鹹水湖及鹽水湖4類。淡水湖礦化度小於1克/升;微鹹水湖礦化度在1—24克/升之間;鹹水湖礦化度在24—35克/升之間;鹽水湖礦化度大於35克/升。外流湖大多為淡水湖,內陸湖則多為鹹水湖、鹽水湖。
4.按湖水營養物質分類 按湖水所含溶解性營養物質的不同,湖泊可分為貧營養湖、中營養湖、富營養湖3大基本類型。一般近大城市的湖泊,由於城市污水及工業廢水的大量進入,多已成為富營養化的湖泊。
(二)水庫的結構、分級與類型
水庫是人們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壩或堤堰創造蓄水條件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其水體運動特性及各種過程,基本上與天然湖泊相似。據統計,全世界已建和在建水庫的總庫容約5萬多億立方米,水庫總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我國是世界上水庫最多的國家,目前已建大、中、小型水庫約86800座,總庫容約4169億立方米,另外還有庫容在10萬立方米以下的塘壩630多萬個,如此眾多的水庫塘壩,對我國的生態環境有著巨大的影響。
1.水庫的結構
1)水庫的組成 水庫一般由攔河壩、輸水建築和溢洪道3部分組成。攔河壩也稱擋水建築物,主要起攔蓄水量(抬高水位)的作用;輸水建築物是專供取水或放水用的,即引水發電、灌溉或放空水庫等,也能兼泄部分洪水;溢洪道也稱泄洪建築物,供渲泄洪水、作防洪調節與保證水庫安全之用,故有水庫的太平門之稱。此外,有些水庫為了航運、發電和排除泥沙,往往增設通航建築物、水電站廠房及排沙底孔等。
2)特徵庫容與特徵水位 一個水庫的總庫容通常包括防洪庫容、興利庫容和死庫容。相應於各種庫容有各種特徵水位。
(1)死庫容與死水位(設計最低水位)水庫在調蓄過程中有一個設計最低水位,它是根據發電最小水頭和灌溉最低水位而確定的,同時也考慮到泥沙的淤積情況。這個水位也稱死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庫容不能用以調節水量,稱死庫容。
(2)興利庫容(有效庫容)與正常高水位為了滿足灌溉、發電等需要而設計的庫容,稱為興利庫容。興利庫容相應的水位,稱正常高水位,即水庫在正常運用條件下允許保持的最高水位,它也是確定水工建築物的尺寸、投資、淹沒損失、發電量等的重要指標。
(3)防洪庫容與設計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和汛前限制水位為調蓄上游入庫洪水、削減洪峰、減輕下游洪水威脅,以達到防洪目的的庫容,稱防洪庫容。在水庫正常運行情況下,當發生設計洪水時,水庫允許達到的最高水位(與防洪庫容),稱為設計洪水位或最高洪水位。當發生特大洪水時,水庫允許達到的最高水位,稱為校核洪水位。在汛期到來之前,常預先把水庫放空一部分,利用這部分放空的庫容增加攔蓄洪水的能力,以削弱洪峰。相應於放空的那部分庫容的水位稱為汛前限制水位,即水庫調洪起始水位,它是由洪水特性和防洪要求綜合考慮確定的,在洪水來臨前,水庫不能超過此水位。
2.水庫的分級 水庫的總庫容是指與校核洪水位相應的水庫容積,它包括了死庫容、興利庫容、防洪庫容和超高庫容。我國目前大中小型水庫是按總庫容的大小劃分等級的,見表3—14。
3.水庫的類型 由於興建水庫的河段地形特徵及建築物規模的不同,水庫可分湖泊型和河川型兩大類。不同類型的水庫,其形態特徵、水流運動及泥沙淤積規律也各異。
1)湖泊型水庫壩身高,庫容大,形狀渾圓,水面比降很小,流速小,河流入庫時水面突然展寬,水面比降突然變小,進水量多,出庫水量少,泥沙淤積主要在河流入庫口附近呈三角洲的淤積形式,並有異重流現象。
2)河川型水庫壩身低,庫容小,庫形狹長,水面展寬不大,比降大,流速較大,水庫基本保持原河流形狀,略加寬和抬高了水位,故泥沙入庫後呈帶狀均勻淤積。
❻ 把小溪說成河,把小水庫說成湖是用詞不當或許是錯誤的
??同學你的問題我沒懂,我只知道水庫和湖有區別
❼ 湖泊水和水庫可調節河流徑流___和___變化
湖泊可以調節河流年徑流量,補給河流水
❽ 池塘、水庫、湖泊、河流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1、本質不同
池塘:指抄比湖泊小的水體。
水庫:一般的解釋為「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
湖泊:湖盆及其承納的水體。
河流:指由一定區域內地表水和地下水補給,經常或間歇地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
2、用途不同
池塘:觀賞、養殖、蓄水等。
水庫:水庫建成後,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
湖泊:主要是蒸發、滲漏、排泄和開發利用。
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環的重要路徑,是泥沙、鹽類和化學元素等進入湖泊、海洋的通道。
(8)水庫變湖擴展閱讀
湖泊的演變:
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內部各種過程的持續作用而不斷演變。入湖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殘骸年復一年在湖內沉積,湖盆逐漸淤淺,變成陸地,或隨著沿岸帶水生植物的發展,逐漸變成沼澤;
乾燥氣候條件下的內陸湖由於氣候變異,冰雪融水減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補給水量不足以補償蒸發損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縮乾涸,或鹽類物質在湖盆內積聚濃縮,湖水日益鹽化,最終變成干鹽湖,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乾涸。
此外,由於地殼升降運動,氣候變遷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變化,湖泊會經歷縮小和擴大的反覆過程,不論湖泊的自然演變通過哪種方式,結果終將消亡。
❾ 千島湖是怎麼形成的,是人工湖嗎
千島湖是人工湖,又名新安江水庫,1955年始建,1960年建成。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水庫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10餘千米;最深處達100餘米,平均水深30.44米,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千米。
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米,在最高水位時擁有1078座大於0.25平方千米的陸橋島嶼,並以2平方千米以下的小島為主,島嶼面積共409平方千米。
(9)水庫變湖擴展閱讀
1959年,為了建設千島湖上的新安江水電站,淹沒了淳安縣的賀城、獅城、威坪鎮、茶園鎮和港口三個城鎮,共計49個鄉的1377個自然村,其中包括耕地307838畝和城鎮工商企業255家。
淳安、遂安兩縣合並為淳安縣,隸屬於杭州市地區,轄30個鄉鎮,899個行政村,總面積4427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面積最大的縣,與安徽省的歙縣、休寧縣為鄰,與浙江省的臨安、桐廬、建德、衢縣、常山、開化六縣市接壤,總人口45萬,多系漢族。淳安縣多山多水耕地少。
全縣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嶺有80多座。最高山磨心尖海拔1523米。山地丘凌佔全縣總面積的80%。2012年,淳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9228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