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溫泉 » 水庫排沙清淤

水庫排沙清淤

發布時間: 2020-12-23 08:42:45

水庫如何清理淤泥

1、水力學方法清淤主要是指採用水力學方法疏浚水庫。這種方法是最為常用的,而且一般是在水庫修建之初就由設計單位將其考慮在了主體工程之中。其形式有這么幾種:用異重流排沙、設沖沙孔沖沙、用泄水底孔排沙。水力學方法的優點是:清淤工程不需要預先排空水庫,也不需要停止運行。在清淤過程中,水庫可以照常運行。該方法的缺點是:疏浚只能對挖淤進行有限控制,在洪水期間,已開挖的都分可能再淤塞。採用這種方法進行挖淤需要淤泥運輸裝置和堆料場。
因此,必須在淤積物中預先設置排水系統。用水力沖沙法排沙通常是行之有效的,但這些方法的缺點是耗水量大,此外還須保證水庫的重新蓄水量。
干清淤法顧名思義,就是在將水庫完全排空後進行清淤。而且這種方法弊多於利。該方法優點:易於掌握清淤方量(可見坑底,也能准確了解邊坡的清淤量)。清除的淤積料可直接運走和堆放。缺點:這種清淤方法本身沒有弊端,只存在不可估算的風險,下雨時,現場機械裝置無法操作;很難估計淤泥深處的排沙速度,這會導致工程開工時間的不確定性;在整個清淤過程中水庫必需停止運行。本方法適合於個別條件特殊的小型水庫。
2、虹吸式清淤指虹吸式放水涵管工作時,先排除管內空氣,使管內形成真空,此時涵管起虹吸作用,使水庫的水沙從涵管進口上升到涵管的頂部,從而源源不斷向下游涵管出口流出。虹吸式清淤一般設計成放水涵管的形式。虹吸清淤裝置( 水力吸泥裝置) 的優點在於:不需泄空水庫 , 不必專為清淤消耗水量,清淤不受來水季節限制,可以結合各季灌溉常年排沙。缺點在於: 依靠上下游水位差決定輸出流量的大小,清淤范圍局限在壩前一定范圍,且耗水量大,本方法適用於較大壩高的水庫。
3、橫向沖蝕是利用死庫所特有的高灘深槽形態,依靠強烈的重力侵蝕與水力沖刷作用對淤灘進行破離與輸移。其具體做法是在庫首河床或庫區支流溝口,設低壩(閘)擋水,截引河水到沿庫周修建的渠道或管道內,居高臨下,對淤灘進行沖蝕。橫向沖蝕輔助工程包括三部分:一是取水設施,主要形式有低壩(閘)或揚水機械,其作用在於抬高水位,滿足沖蝕所需要的流量,二是輸水設施,一般形式有渠道,明槽或管道,其作用在於輸送水流至待沖庫段,三是沖灘設施,主要包括泄水口與集流槽,其作用在於將輸水設施中水流有計劃地分配和導引至淤灘表面,以利沖灘拉淤。
實踐證明,橫向沖蝕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1).清淤效率高;
(2).清淤成本低廉;
(3).耗水量少;
(4).應用范圍廣。對泥沙淤積嚴重,且水資源貧乏的乾旱與半乾旱地區水庫較為適用。
4、引水沖灘法清淤
引水沖灘,其實質就是利用庫區高灘深槽的淤積形態,截引河水到沿庫周修建的引水渠內,人為地增大水流勢能,依靠重力侵蝕與水力沖刷作用對淤灘進行破壞與輸移。
在中小型水庫內進行引水沖灘,首先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要有放空水庫或低水位運用的機會。以使灘面能夠充分暴露;
(2)要有較低的排沙底洞;
(3)要有一定的清水基流;
(4)下游最好有渾水淤灌的條件,使出庫渾水和泥沙能充分得到利用。
引水沖灘的工程設施主要包括三部分:
(1)擋水低壩或水閘,它位於水庫末端或靠近水庫末端的地方,其作用在於調蓄一定的水量,抬高水位,導水入渠;
(2)引水渠或輸水管道,它的作用是將水流輸送到灘面上;
(3)沖刷溝沿灘面的最大坡降方向布設在灘面上,從引水渠延伸到主槽,其作用是集中水流,加大單寬流量,提高沖蝕效果。本方法適合於中小型尤其是小型水庫。

⑵ 長江三峽大壩如何清理泥沙

蓄清排渾。
"蓄清排渾"是水庫的一種運用方式。三峽水庫上游來水量和來沙量在年內分配是很不均勻的,以寸灘水文站為例,每年主汛期7~9月的來水量和來沙量分別佔全年的52.3%和78.2%。根據這一來水來沙特點,每年汛期水庫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運行,使含沙量較大的洪水(俗稱為渾水)能夠順暢地排至下游;汛後水中的含沙量小了,變清了,10月份水庫開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發揮發電與航運效益。三峽水庫汛期排出"渾水"(實際上是排沙),汛後蓄滿"清水",這種運用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渾」。
"蓄清排渾"是我國泥沙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從建設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庫運用方式。採用這種運用方式,可使多泥沙河流上水庫的大部或全部興利庫容得以長期保留,它已在三門峽、鬧德海、黑松林等多座水庫運用,均取得了良好的、預期的效果。現以三門峽水庫為例稍微展開說幾句。黃河上的三門峽水庫是一座高壩大庫,由原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院按蓄水攔沙(基本上不排沙)運用方式設計,1960年9月建成後水庫經常保持在高水位,造成泥沙大量淤積在水庫內,淤積末端向上游延伸的速度很快,影響了陝西關中平原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到1964年10月,三門峽水庫330米水位以下的庫容已由58.9億立方米減少到22.1億立方米,損失庫容62%。這時,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會議研究決定三門峽水庫進行改建,主要工程是將大壩內低高程的、已封堵的導流底孔打開,改建成泄洪排沙底孔。至1972年二期改建工程完成後,不僅使庫水位315米時的泄洪能力從4000立方米/秒增加到10000立方米/秒,還使入庫泥沙可以完全排出庫外,並沖刷了以前的泥沙淤積,水庫水位330米以下庫容也由22.1億立方米,恢復到31億立方米,並且一直保持到現在。1972年到現在,水庫雖然經過多次滯洪運用,水庫庫容沒再受到影響。三門峽水庫的運用實踐有力地證明,"蓄清排渾"是迄今惟一可行的長期保留多泥沙河流水庫興利庫容的運用方式。?
三峽水庫的特點使其具備了應用"蓄清排渾"運用方式的更優越的條件。一則三峽水庫是一座典型的峽谷型水庫,主要是槽庫容,灘庫容所佔比例很小,更有利於"蓄清排渾"方式的運用;二則長江的年徑流量和洪峰流量都要比黃河大得多,而含沙量又比黃河小得多,既便於汛期大流量"排渾",也有足夠的水量能滿足汛後"蓄清"。

⑶ 水庫清淤需要辦什麼手續

水庫清淤需要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寫清淤申請書等待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二十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灌溉、排澇、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在容易發生鹽鹼化和漬害的地區,應當採取措施,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成員依法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集體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資興建水工程設施的,按照誰投資建設誰管理和誰受益的原則,對水工程設施及其蓄水進行管理和合理使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水庫應當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清淤前的准備工作:

1、根據施工總平面圖,進行平整場地,暢通道路,對實地進行勘查,復核標高及與周圍建築的相互位臵關系,對施工生活用水、施工用電、場內臨設用房等進行統籌合理安排。

2、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員准備好安全牌、安全禁令牌以及七牌一圖、施工現場的各管理物品,及消防器材。

3、落實技術資料,在施工圖紙接到以後,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熟悉施工圖,在看圖時必須抓住主要施工圖環節,盡量在施工圖紙會審得到解決,減少今後有施工時出現的設計變動,以便加工訂貨和組織施工。

4、組織加工訂貨:根據本工程進度及各材料品種及時同有關專業部門提出施工部位及要求,並提出加工訂貨,派專人落實貨源和供貨日期。主材在購買前應得甲方認可後方可進貨使用。

5、開工前,施工人員准備好施工質量評定表,施工日記等有關書面資料及標准管理各種台帳資料。

6、落實施工機械提高現代化施工水平。

(3)水庫排沙清淤擴展閱讀:

水庫清淤的常見方法:

1、水力學方法清淤

主要是指採用水力學方法疏浚水庫。這種方法是最為常用的,而且一般是在水庫修建之初就由設計單位將其考慮在了主體工程之中。其形式有這么幾種:用異重流排沙、設沖沙孔沖沙、用泄水底孔排沙。

2、虹吸式清淤

虹吸式放水涵管工作時,先排除管內空氣,使管內形成真空,此時涵管起虹吸作用,使水庫的水沙從涵管進口上升到涵管的頂部,從而源源不斷向下游涵管出口流出。虹吸式清淤一般設計成放水涵管的形式。

3、橫向沖蝕

利用死庫所特有的高灘深槽形態,依靠強烈的重力侵蝕與水力沖刷作用對淤灘進行破離與輸移。其具體做法是在庫首河床或庫區支流溝口,設低壩(閘)擋水,截引河水到沿庫周修建的渠道或管道內,居高臨下,對淤灘進行沖蝕。

橫向沖蝕輔助工程包括三部分:

一,取水設施,主要形式有低壩(閘)或揚水機械,其作用在於抬高水位,滿足沖蝕所需要的流量。

二,輸水設施,一般形式有渠道,明槽或管道,其作用在於輸送水流至待沖庫段。

三,沖灘設施,主要包括泄水口與集流槽,其作用在於將輸水設施中水流有計劃地分配和導引至淤灘表面,以利沖灘拉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河道清淤

⑷ 黃河歷來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都有哪些

1.戰國中期至西漢末年

戰國中期,下游大規模修築堤防後,固定下來的河道就是《漢書·地理志》里記載的大河,從此結束了長期以來多股分流、改道頻繁的局面,我們暫時作為黃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

在戰國中期,黃河下游地區人口稀少,初築堤防時,兩岸堤距寬達50漢里(1漢里相當現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內游盪,河道蓄洪能力較強,不易發生決口.以後生齒日繁,在大堤內河槽兩旁淤出的大片灘地上進行了墾殖,修築民埝以自衛,遠者距水數里,近者僅數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險情迭出.

西漢末年,今河南浚縣境內河道,「河水高於平地」,顯然已成「懸河」.這是秦漢以來黃河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加劇的結果.公元11年王莽時黃河又東決,河、淮之間水災延續了60年之久.

2.東漢至唐末

公元11年(王莽始建國三年),黃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以上決口,河水一直泛濫至清河郡以東數郡.當時,王莽因為河決東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墳不受威脅,就不主張堵口,聽認水災延續了近六十年,從而造成黃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此後,在將近千年時間里,黃河下遊河道出現過相對穩定的局面,偶而有決溢,也未造成大規模改道.其原因:

一,東漢開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黃河中游,退耕還牧,次生草原和灌木叢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對

二,公元70年,在王景領導下,對西漢末漫流的河水進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條新的河道,大體流經冀魯交界地區,從長壽津(今濮陽西旺賓一帶),自西漢大河別出,循古漯水河道,經今范縣南,在今陽谷縣與古漯河分流,經今黃河和馬頰河之間,至今山東利津縣境入海.

三,當時黃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單獨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澤窪地,都起著分洪、排沙與調節流量的作用.

3.唐末至北宋末

經近千年的堆積,到唐末開始,黃河下遊河口段已逐漸淤高.公元 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發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時期,決口的頻率明顯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決.
至11世紀初,在今山東商河、惠民、濱州市縣境內,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後決口地點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陽)、滑州(今滑縣東舊城)一帶.總的趨勢是,河道逐漸向北擺動.五代末年、北宋前期決出的赤河、橫隴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

1048年商胡埽(今濮陽東昌湖集)決口,北流經今滏陽河與南運河之間,下游合御河(今南運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稱「黃河北派」.這是黃河變遷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黃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商胡埽、小吳埽、內黃口)

4.金元至明嘉靖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為阻止金兵南下,宋東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為決河,使黃河東流經豫東北、魯西南地區,匯入泗水,奪泗入淮.從此黃河離開了春秋戰國以來流經今浚、滑一帶的故道,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在此後的700多年中,以東南流入淮為常.這是黃河下游變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也是黃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

浚、滑之間原是黃河下游的窄道,由於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決口後擺動的范圍,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東、山東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離開了這段河道以後,下遊河道折向東或東南,擺動於豫東北至魯西南地區.在金代,有記載的12次決口中,決後河道擺動在該地區佔10次.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黃河在原武、陽武、中牟、延津、開封、祥符、杞縣、睢州、陳留、通許、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溝等15處決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內折而南流,經尉氏、洧川、扶溝、鄢陵等地,由潁水入淮;一股在開封境內,折而南流,經通許、太康等地,由渦入淮.我們將其稱為黃河歷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4)水庫排沙清淤擴展閱讀:

黃河洪澇災害的原因:

1、黃河下游由於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河堤兩側地勢低窪,容易形成洪澇災害。

2、黃河下游位於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3、黃河流域常年乾旱,草原森林面積稀少,人類逆自然的大量活動是黃河多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