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釣位選擇
Ⅰ 水庫釣鯉魚如何選釣位
1、夏天釣鯉魚,需要找到鯉魚的經常出沒的地方,比如有樹蔭或竹林的地方,通常湖庫岸邊大都有樹木或者竹林,因為在這些地方,比較涼爽,不但人可以乘涼,魚也經常在這里活動覓食。我們選擇釣位的時候,可以選擇這些遮陰的水域。
2、另外水庫湖泊的深水區域、涵洞、回水沱,這些地方溶氧量非常大,水的溫度比一般靜水區的溫度低,隨流水攜帶來的天然的餌料也非常多,也是非常不錯的釣點。
3、一般在盛夏的時候,選擇三四米深的水域為宜,以深暗的水色為佳。在水庫湖泊,選擇較偏僻一些的水域,崖石峭壁,狹窄細腰帶的半尖島、淺灘盡頭、月牙處、凸處、斜坡呈梯形、或者鵝頸項口處。
4、有時在水庫邊不遠處有被水淹沒的田裡,有一兩米的淺灘,其盡頭則是主河道的深水域,這種地方鯉魚常常會出入淺、深水域的交匯處活動覓食。鯉魚通常會在淺灘吃食後,有會游到深水處休息。我們在這些水域垂釣,往往有預想不到的收獲。
5、釣位選好了,後面就是打窩了。
Ⅱ 水庫釣草魚如何選擇釣位
一選凸出和凹進的主方位:釣水庫不宜選直岸,要找有彎的地方,最好是內岸邊有向水中央突起的部容位和向內凹進的地方。坐在凹位垂釣,投竿距離遠,釣淺釣深隨心所欲,既可釣到鯽魚和白條,也會有鯉魚上鉤。凸起周邊的水域通常都是魚的必經之地。正是下鉤的好釣點。而向內凹進的部位,多為靜水和淺水,在風浪的沖擊下,水中有許多食物可覓,成了魚的天然食堂。再者,遇上刮大風天氣,這里成了避風港,魚都會聚集此處棲息。
二選近岸和淺水:夏日清晨和傍晚的氣溫比較涼爽,也是魚覓食的高峰。此時魚會離開深水區游向岸邊和淺水的水域尋找食物充飢。故此,上午8時前和午後5時後要用短竿釣近岸,切不可貪遠求深。
三選深水和陰處:夏天的白晝在烈日的照射下,水溫會持續攀升,此時魚出於本能大都向深水區和背陰處聚集。掌握魚的這一活動規律,便可追魚下鉤。釣深不一定是水庫最深的水域,但起碼要在2米以上。而岸邊有成排大樹的水域因為陽光照不到,也是極佳的釣點。
Ⅲ 夏天在水庫釣魚時怎樣選擇釣位
一、最佳時機選擇
選擇時間出釣就是在出釣時選擇天氣、風向、氣壓等外部條件最適宜釣魚的時間出釣,不盲目出釣。
因為進入夏天,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天氣變化無常,時而風雨,時而悶熱,天有時一日三變。當你准確把握天氣因素,選擇適宜的時間有利於提高你的獲魚量;也使你有計劃出釣,不去盲目出釣。
(1)陰雨天
夏天,天氣多變,雷雨開始增多,時而大雨傾盆,偶爾細雨飄灑;大雨下時雖上魚率高,但難觀漂,雨大、水大,雷聲大,危險也大,不宜出釣。細雨紛紛時,機會實屬難得,清涼的風雨,新鮮的空氣,水中充足的氧氣,適宜的水溫,雨水的注入,帶來了新鮮氧氣與豐富的食物,魚兒覓食格外歡快,有這些諸多適宜的垂釣條件,千萬不要放過這大好時機,帶好雨具,邀幾個好友,到熟悉的水庫,釣鯉魚、鯽魚、黃顙魚、翹嘴鮊、鯰魚、黑魚等,包你連連中魚,滿載而歸。但要切忌防雨、防滑,防雷電,安全至上。
(2)大雨後第二天
大雨過後水面增加且平穩;水中氧氣充足,食物豐富,此時施釣定會豐收。這是因為雨後大量山水、雨水注入水庫,使得藏在深水中的魚受到雨水的沖擊,紛紛游向近岸覓食,那些從岸上、坡中被雨水沖下的草種、牛羊糞便、嫩綠的小草、蟋蟀蚱蜢等成了魚兒可口的餌料。再就是漲水,給水中注入了大量的氧氣,有「水漲魚兒歡」之說,此時出釣的釣獲量會讓你感到驚喜。適宜垂釣草魚、鯉魚、鯽魚、翹嘴鮊、白條魚、馬口魚等。
(3)夜晚涼爽時
夜釣是夏季最好的垂釣方法,夜裡沒有陽光直射,氣溫下降,空氣新鮮,天氣涼爽,釣場寂靜,沒有了干擾,除悶熱天外,無論是海竿、手竿都有大的收獲。適宜釣大魚,如鯉魚、草魚、鰱鱅,釣小個魚種如鯽魚、翹嘴鮊、鯰魚、黃顙魚、馬口魚也會有大的收獲。
二、最佳釣位選擇
(1)向庫中心凸進處
水庫大都坐落在丘陵山澗,地形復雜,有許多地方地勢是向庫心凸進的,這些地方由於地勢原因,水底易產生迴流,使得這些水域,氧氣充足,食物豐富。炎熱天魚兒也喜歡到此棲息、嬉戲、覓食。如鯉魚、鯽魚、翹嘴鮊、草魚、鯿魚、鰱鱅等。
(2)大壩附近
一般水庫大壩附近水位較深,水質優異,溶氧量高;喜歡深水的魚大都喜歡在此棲息;如鰱鱅魚、翹嘴鮊、黃顙魚、鯰魚等。
(3)陡坡處
即處在山腳下、有陡坡處,水面以下坡度大,水位深,這里常有被雨水從山上沖下的雜草、昆蟲等囤積於此,又加之氧氣充足,沒有干擾,也是很好的釣點,吸引眾多魚兒來此覓食、路過。如鯉魚、鯽魚、草魚、黃顙魚、鯰魚、翹嘴鮊、白條魚等。
(4)進水口處
進水口處流水不斷,稱之為富氧水域。流水使得上游的有機物、草種等都流入水口附近的水域,這片水域富氧和大量的餌料吸引著眾多的魚種到此嬉戲、覓食。夏天釣選擇進水口是最佳的選擇,尤其是夜釣效果更佳。
(5)釣深水雜物處
雜物能為魚兒藏身,雜物中又有許多微生動物、小魚、小蝦,這些都是魚兒的上等餌料。只要水深超過1米半,就有魚兒存在。夜晚釣水深一米以上就能釣到大鯽魚和鯉魚。
(6)老釣位
老釣位就是常年有釣魚人施釣的地方。由於釣魚人經常在此布窩和施釣,有大量的窩餌和釣餌囤積於此,釣餌和窩餌在水中長期散播,使得許多魚兒經常到此光顧覓食,只要釣餌對路,在此施釣總會有豐碩的釣獲。
Ⅳ 水庫夜釣選什麼釣位好
與白天釣相比,夜釣具有很多優勢。其一最寂靜。由於人類活動,白天覓食的魚變得十分的小心,夜深人靜時,魚安全感增強,覓食活躍。其二,白天氣溫高,高溫是水中溶氧也降低,魚兒躲避到深水區。天黑後氣溫下降,魚兒從深水區到溶氧多,散熱快,餌料豐富的近岸淺水覓食。其三,夜間魚兒覓食主要靠嗅覺,避開了鉤,線,墜對魚兒的視覺影響,有的初學釣魚者,往往日釣無獲,一到晚間便認為再無轉機,收起釣竿,快快而去。實際上如果條件允許,再來一番夜釣,獲意外收獲也是大有可能的。當然,夜釣也不是沒有時限,一般過了晚上十一時,就和午釣一樣很難在釣到魚了。
夜釣雖然具有很多優勢,但是也需要很多夜釣技巧。很多喜歡夜釣的釣魚者往往不知道這些夜釣技巧,盲目垂釣,會影響釣魚的質量。夜釣技巧其實很簡單,只需要釣魚者細心,就能掌握一定的夜釣技巧。下面就詳細地介紹一些夜釣技巧,希望對夜釣者帶來幫助。
夜釣1.jpg
夜釣技巧
夜釣技巧與天氣:夜釣技巧對天氣要求不嚴,除了狂風暴雨的天氣和雷雨前的悶熱天氣不宜垂釣,其他天氣均可。而最好的天氣是氣溫宜人,氣壓穩定,有陣陣微風或有蒙蒙細雨的夜晚,另外夜釣技巧的運用還受月光的影響,根據經驗,大月亮地的明月夜往往不及暗夜愛上魚。
夜釣技巧之選釣位:相比白天大不同:夜間魚兒近岸覓食,因此深水釣點不宜超過3米,淺水釣點在1.5米左右。對於清濁不同的水域,應按清釣深,濁釣淺的原則掌握。夜間魚覓食大都有固定的洄遊路線,選准「魚道」是夜間垂釣的關鍵。
怎樣才能找到魚道呢?夜釣技巧中選擇魚道的方法一般有觀察法和培養法。觀察法適用於較熟悉的水域,在通常情況下,清晨或傍晚魚較多的地方,夜間常有魚兒進食而發出響聲的地方,白天經常喂魚或經常撒窩垂釣的地方,深水和淺灘交界的地方,流水和靜水交界的地方,水面的細腰地段,涵洞口處,雜草叢生的淺水灣處等等,均是夜間魚兒經常出沒的場所,只要平時注意觀察是不難摸清的。至於不太熟悉的大水面釣場,用觀察法選位較為困難,因而要用培養法進行彌補。培養法是加大誘餌用量和投餌次數,誘魚進窩並形成定時進點覓食規律的方法。大水面釣場,魚的密度較小,活動范圍較大,魚群光顧某一釣點的次數相應減少,有些大型水庫魚群洄遊一次常常要好幾天時間,因此定時定點投餌誘魚是十分必要的。投餌應在傍晚進行,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每天一次,路程較遠的也應每周一次,一般經過3次以上的投放,一個理想的釣位就基本上形成了。
夜釣2.jpg
夜釣技巧
夜釣技巧之水庫常規夜釣法
手竿夜釣:夜間垂釣的主要問題是光線不足,鯽魚食餌後人不易察覺。所以,夜釣首先要解決的是照明,這是夜釣技巧的基礎。手竿夜釣如緊借微弱的月光,很難看清浮標的沉浮動靜,多數釣者夜釣,都用手提燈做照明工具,將燈放在釣位旁,使光照射正前方,釣點離岸5米左右,光的亮度恰好若明若暗,只要兩眼盯緊,認准浮標被托起或被拉下時及時提竿,便可萬無一失。用手提燈照明夜釣,打窩,整理釣具,選定釣位等准備工作都要在天黑以前做好,以免夜幕降臨後操作不便。
十多年前,一種非常方便的裝於浮標上的「夜明棒」問世,備受夜釣者青睞,也成為夜釣技巧的常用工具。安裝夜明棒後,標的上下移動清晰可見,比白天觀漂還看的准,另外若釣鯽魚,需要精細判讀漂訊,又有了用電池的電子夜光漂上市,價錢和使用成本都比夜光棒高些,電子夜光漂分為兩種,一種是漂尾每隔一目邊有一目發光目,另一種是只有漂尖上有光亮。
夜釣3.jpg
夜釣技巧
夜間紫光照在蠍子身上反光,很容易發現,所以最早很多人用它捕蠍子,又叫蠍子等。後來釣魚人發現紫光燈照射漂尾的熒光部位,能使漂發出明亮的可見光(絕大數漂都是熒光漂尾),於是製作出了照漂專用夜釣紫光燈。這種等多採用半導體紫光LED,紫光燈既可以有效反射出浮漂上的熒光,同時又不會因強光照漂而驚嚇到水底的魚類,特別是不喜強光的魚類,夜釣時紫光照出的浮漂極其清晰,比白天都清楚,從根本上解決了夜光棒及電子發光浮漂的漂訊反應不靈敏等缺點。電池充電10~15小時,可連續使用16小時。
釣箱式便攜紫光燈有可拆卸支架,可方便放入釣箱中。萬向關節可使光線照射到各個區域,另有軟管白光燈,照射角度可隨意變換,掛餌,抄魚等方便靈活。
海竿夜釣:用海竿夜釣時的技巧就是可以上鈴,憑鈴聲判斷魚是否已經食餌,由於用海竿垂釣時往往用多副竿,在不用鈴垂釣時可以將竿支成一個平面,讓光線從側面照射到每副竿。在有月光時,竿稍的晃動清晰可見,這時既可以不上鈴,也可以不用光照。海竿夜釣的夜釣技巧應盡量少用照明,逐漸掌握摸黑裝卸竿,拋餌,上食,遛魚,抄魚,裝護等一套程序。因為有夜釣經驗的人都知道,晚上燈光一亮,蚊子便成群襲來,那是很可怕的。架竿間距比白天要加大,打出的食餌成扇面形,且竿子不宜多。竿距太小,上魚後到水邊抄魚,裝護會碰到別的竿子,食餌距離近,上魚後游動會使竿線相互纏繞。
夜釣4.jpg
夜釣技巧
很多有夜釣經驗的釣者,去水庫夜釣,都帶手竿,海竿兩種釣具,在攝食頻繁的傍晚前後,使用手竿,集中力量釣近岸,爭取多釣魚,這也是夜釣技巧的一種。晚上10點以後,咬鉤稀少,換用海竿,大團餌食拋入水中,架好竿掛上響鈴,躺在氣墊上休息,聽到鈴響再提竿,也不會耽誤。物品的置放也需講究,釣魚上魚時的必需品(如抄網,手電筒,食餌等)應放在伸手可及的固定地點,不要更換。人和竿子間不要放任何物件,以防邁步抬竿時踢入水中。地面上的石頭,草木要清理,避免絆腳。支竿角度應比白天大,以防碰到大魚時將竿子拉入水中。曳力不可擰得過緊,因夜晚上大魚的概率比較大,以防該出線的時候輪子不出線,魚護放的地方要不妨礙起魚,不然遛魚時會鉤到魚護,過夜的地點應選擇在岸邊平地,坡度小處,並把多餘的石頭搬走,雜草拔掉,以防蛇蠍叮咬。清除雜物後在用塑料布等鋪在地面,以便防潮防蟲。這些都是有一定夜釣技巧的人所必須知道的。
夜間垂釣,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注意安全,那掌握再多的夜釣技巧也是徒勞。年老體弱或不會游泳者,不管是單獨還是結伴,都要慎重出行。如果所去釣點遠且偏僻,最好要打聽一下附近有什麼野生動物,以防不測。在靜水水體中,魚多在前半夜尋餌,午夜過後問津者寥寥。若後半夜長時間不見動靜,就不如稍事休息,小睡一覺,以利於清晨後再戰。小憩時,一定要用繩拴竿,以防魚趁你睡覺時將竿拖走。夏季野外夜釣,必需的用具一定要帶全,如帳篷,雨衣,防寒衣服,睡袋,炊具,照明燈具等,而無論手竿海竿垂釣,夜明棒都是必不可少的(安裝到浮標頭上的發光小棒)。一次性用品,內裝兩種化學葯水,中間有薄膜相隔。用時將夜明棒輕輕掰彎,中間隔膜破裂,兩種葯水混合,即開始發出綠色熒光,通常只能發光12小時,也就是一夜,有人發現了一個小竅門,將用過准備丟棄的夜明棒用打火機烤烤,就又可重新發光了,還能再用一夜。其實這也是夜釣技巧的一個方面。
夜釣技巧其實並沒有那麼難,要掌握這些夜釣技巧,釣魚者平常就要多練習,這樣也能對夜釣技巧進行更好地發揮。
Ⅳ 水庫最佳釣位選擇是哪裡
水庫釣魚的最佳釣位隨著水庫地形、天氣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識水體辨風向
所謂水體,是釣場水面與地貌構成的平面圖,這種水體形態,又分靜水和流水兩種。靜水的湖泊,水庫,池塘,魚兒喜歡在彎彎曲曲的岸邊生活。這是因為彎曲的水 體自然浮游生物容易在這里滯留,食料比較充足。大風時,風的作用比開闊地小,水體相對穩定,魚兒有安全之感。
流水的河堰、小溪,通常灘腳附近因水層較深, 隱蔽條件良好,且由於這里的水流緩慢,並有微弱的環流,魚兒在頂水上游時,都有在這里稍稍停息的習慣,於是,灘腳附近便成了它們經常聚集的地方。
至於垂釣遇風,這是常有的事,但只要是微風,相反還利多弊少。一是因為水面浮游物中的各種水生昆蟲被浪擊落底後,便成了魚兒的美食佳餚;二是因為風吹水 動,可以把空氣中的氧氣溶於水體之中,形成氧增水活,魚易上鉤;三是由於風浪的盪漾,造成下風口水體渾濁,光源減弱而增加了魚的安全感。
不過,遇風時,一定要擇風向下竿:春天,多數時間是偏東風,釣位應選在風口;驚蟄前和霜降後,氣溫較低,這期間,多刮偏西冷風,釣位應選在平靜的背風處;盛夏東南風較多,且風力相對其他時節大些,此刻,在魚兒不大咬鉤的情況下,釣位應選在避陰和水草適中的水面。
(5)水庫釣位選擇擴展閱讀:
水庫釣魚餌料的配製
餌料的配製應遵從無毒、無污染、不惡心的原則,對餌料有「形、味、色」三個方面的要求。所謂「形」是指餌料一定要作到松、散、軟,這一點非常重要,商品餌中的添加劑如大麥粉、甘薯粉等都是為「形」的要求而添加的。松、散、軟要恰當,以餌料到底2--3分鍾可化開為最好。有的釣友對這樣的餌料感到操作起來有困難,掛不上鉤;嫌換餌頻繁太麻煩而在餌料中加入過多的粘合劑而使餌料達不到「型」的要求往往上魚率降低。如果「形」的要求達不到那麽對「味」的追求意義就不大了!
餌料的「味」有「香、腥、膻、臭」四大類,由於餌料的「味」要」具體水庫具體分析」而在一般的場合「說不請」,更由於市場的原因而過度的渲染,也使不少的釣友對其產生了神秘感,有關餌料的秘方充斥於各類釣魚書籍、雜志、網站,其實有誤導之嫌。實際上餌料的「味」關鍵在把握一個「度」,只要味型的選擇、濃度作到恰倒好處一定就是好餌料,當然這要靠你自己去學習、實踐,經過探索你一定能找到你所釣水庫不同季節的上佳餌料。
Ⅵ 釣魚釣位:在水庫釣鰱鱅選擇怎樣的選位
在水庫釣鰱鱅選擇釣位的小建議:
水庫中段凸出處
庫汊(cha)水位比較深的水域
比較肥沃的地方
深水的水壩附近
陡坡的附近
下風口的回水灣
但是如果水底有雜草之類的地方鰱魚是不喜歡逗留的,還有不少釣友喜歡在下雨時,在被淹沒的草灘中垂釣,但是,對於,鰱魚來說是不適合的。鰱魚屬於中上層活動魚類,在垂釣的時候一般在一米左右即可,有一些池塘或湖泊水質很好,水色也比較深的話,鰱魚就會往水面游動,這時可以釣離水面40公分到1米左右的范圍。
如果水色清澈見底,就算2米深也能看到水底,這種情況鰱魚是不敢靠近水面的,因為鰱魚生性膽小,另外如果湖泊中有過往的小船輪渡之類的,也會驚擾到鰱魚,所以在水深的選擇上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我們釣鰱鱅最先明白的就是釣深,一般控制在1米至2米左右的位置。釣個體較大的鱅魚應適當深一些,在2.5米左右即可。而釣鰱魚要適當釣的淺一些,在1.5米左右都比較合適。
Ⅶ 水庫釣鰱鱅的位置選擇!
鰱鱅在水庫中一般會在水比較深的釣點的中上水層.還要注意選擇陡坡處,象上邊軍管所說,那裡是藏大魚的地方鰱鱅喜歡水質比較干凈的水域因為要釣浮魚,所以最好選擇避風的地方。
Ⅷ 漲水水庫釣魚如何選釣點
水庫釣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釣點的選擇,由於水庫水域很多,魚的相對密度低,釣點選擇不好的話,魚兒一天之內可能都游不到你的釣點。因此在水庫釣魚要選擇一個好的釣點,下面分享一下水庫釣魚選擇釣點的技巧!
在水庫垂釣有兩個特點:一是水的面積大,二是魚的密度小。要在這樣的條件下找一個下竿得魚的好釣點,十分不易。
它除了按垂釣的一般規律去選擇釣點外,還由於受氣侯、地形、水域流向、水庫漲落和人類活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形成每個水庫自身獨有的特點,這些只有靠漁友親自去探索,才能找到滿意的釣點。在這里只能就水庫垂釣的一般選點方法作些介紹。
沙灘不下竿溝灣好釣魚
一般水庫都有沙灘和溝灣這樣的地形。沙灘一般在庫區的尾部,如果是漫坡淺灘,水中不會有魚,更無大魚。但如果趕上白鰷及某些小型魚產孵,它們會選擇這些淺水沙底作為產孵地,來時數量驚人,可抓住機會用手竿釣白鰷,一日內釣數十斤亦不困難。
水庫常見的地形是溝和灣,這正是在水庫垂釣的主要釣點,岸上的樹葉、籽實和昆蟲被風雨打落,大都會在這些地方存留,因此水下的微生物也非常豐富,魚兒覓食會到此聚集,是下竿的好地方。
兩山釣夾縫山坡找台階
兩座山,兩個山包或兩個突出山脖連接的地方,形成夾溝,它們延伸到水中的部分就是一個良好的釣點,在這些夾縫坑窪里,易於聚集腐爛物質,而後滋生出許多水下微生物。下雨時這些地方又是流水口,岸上的雜物也被水推送到這里,就成為食物豐盛的魚食堂。再者不少魚有鑽洞覓穴的習性。如果遇上這樣的地形,釣手切莫放過。
水庫的岸邊,有不少呈梯形的台階地段,有些台階比較寬闊平整(它和無依託的平底有根本區別),是理想的釣點,尤其是台階與山坡連接的內側,被水浪沖出條條縫隙,更是魚兒出沒處,可用酒糟、糠麩、豆渣等廉價餌料打窩子,將是一個理想的釣點。但此種地形常使海竿掛底傷線,近者可用手竿,遠處可用海竿帶漂。
陡岸釣掛餌
水庫陡峭的岸邊,只要可以站人,並能支竿操作,就可以垂釣,不過要採用一種特殊的垂釣方法,就是將鉤餌不沉入水底,掛靠在水中的山坡上,如用海竿,可將釣線下放到米的深度,鎖住線不使其下沉,但曳力不可擰得太緊。防止魚兒拖竿入水。如能在這個深度附近發現小坎小台階,則應將釣餌下到這些地方,還可靠岸邊撒一些散碎誘餌,魚兒會沿著陡岸覓食。筆者在幾個水庫用此法垂釣,效果頗佳。此種釣掛餌的方法,既可釣草鯉魚,也可釣鰱鱅魚,但釣餌要硬一些,以免脫落。再者在這種環境下垂釣,切實要注意安全,魚竿也要支牢,因魚拖竿入水後打撈困難。
壩頭有石縫可用舍棄墜
水庫大壩及壩側,大都為石塊壘砌,石塊形成許多空隙,如海竿使用組鉤,很容易掛底,但壩灣處往往又是魚兒聚集的地方,釣手最好使用舍棄墜的辦法垂釣。如用手竿,先用細線單拴墜子,墜線長15~20厘米,一次拴副備用,組裝成鉤下墜,如墜子被夾,可扯斷墜線,故此法稱「舍棄墜」。
海竿亦可使用串鉤,也用細線另拴墜子,一旦墜子被夾,亦扯斷墜線,保護鉤和釣線。
漲水釣進口落水釣深潭
這也是一種常規的垂釣方法,亦可用於水庫。所有水庫的水位,都會有漲有落,只是大水庫漲落緩慢,中小型水庫漲落明顯,如果是大起大落,時清時混的水,魚不易咬鉤,釣手也難摸准規律。就一般而言,如漲水不快,進水不大,可在進水口垂釣,如進水太大,可釣偏流和回水灣,如來水太大,或已成混水,魚兒受到驚嚇,是不咬鉤的。如果是小型水庫,放水後,留出一些深水潭,無疑這是下鉤的好地方。
新漲水不下鉤
如果是一些中小型水庫,因下雨等原因,放進來許多水,基本上改變了原有水的狀況,如水溫、水的清亮度等,這時魚也不會咬鉤。須等待兩三天,魚已完全適應新水(水也在變化中),它才可能咬鉤。
釣淺釣邊不釣中間
水庫的壩頭和中間水很深,有的竟深達百米以上,水深處水底溫度低,有人在北京密雲水庫潮河主壩處作過測驗:7月下旬氣溫在32.8℃時,水面溫度27.8℃,而在水下30米處,水溫僅10.2℃,所以深水中的魚隨著水溫的變化,它們會游向水溫高、食物充足的上層,前面所說釣灣也是這個原因。有灣則應釣灣,無灣就要靠邊釣,如將海竿投向數十米的深水處,是很難有收獲的。
深水釣浮
大多數水庫都有草魚和鰱鱅魚,它們在水的中上層活動,可採用釣浮的方法,鉤下到多深,應根據天氣的情況予以調整,如夏日早晚涼爽,水面溫度不很高,則可完全釣浮,就是將釣餌下到水表層,如果溫度高時,可將釣餌下降到離水面1.5~2米的水層中,這個深度應隨水溫的變化及魚兒活動的情況及時調整。如果是採用多竿垂釣,可分竿對幾個深度進行試驗,從中篩選出最佳垂釣深度。
平底不藏魚雜亂好下鉤
寬闊平坦的水底,它不掛鉤,不會給釣手添麻煩,可這樣的地方一般是存不住魚的,如海外有些人在平坦的海底上,沉入破舊船隻及舊車胎,做成人工魚礁來招魚。魚就是愛在雜草亂石堆中活動,因為這些地方小魚蝦多,微生物麇集,給魚提供眾多的美食,魚自然會在這里聚集。此種地方魚雖多,但也給釣手帶來掛鉤之慮。為了能在這些地方下鉤,釣手採用了許多相應對策:如釣邊緣,在這些地方的邊緣處下鉤。或用舍棄墜將鉤直接送入這些雜亂物之中,掛墜舍墜,掛鉤舍鉤;還有的採用釣浮的方法。總之在這些地方垂釣,往往收獲大,但對鉤線的損失也很大,權衡利弊之後,許多釣手還是願意在這里下鉤。
釣出來的好釣點
這種釣點的形成主要是交通方便,眾釣友比較易於到達的水庫岸邊,如果從地形等方面看,它缺乏成為一個良好釣點的條件,但由於許多帶野遊性質的釣友,他們所欣賞的是郊野的陽光、空氣,他們對釣點選擇的標準是交通要方便,岸邊要有利嬉遊玩耍,至於水中情況,他們不作更多考慮,不管有魚無魚,下鉤就是歡樂。其實,大家都在喂魚呢。久而久之,魚兒得到食物信息,慢慢會向這里聚集,有魚可釣,釣者愈多,一來二去,此處便成為一個最佳釣點。
在水庫垂釣,選一個好釣點很重要,但因為水大魚疏之故,不易上魚,所以先要設法聚魚,前面所說釣出來的好釣點,就是投餌將魚招過來。因此垂釣前打窩子,是水庫垂釣的重要手段。投放誘餌數量大,投入的時間長,聚魚的作用愈明顯,不愁無魚可釣。
以上各點,大都是圍繞溫度、氧氣與食物三個與魚有密切關系的問題所提出,不論每個水庫的條件有多大差異。但每個水庫的良好釣點,大都是根據這三方面的情況所形成。釣友們還可根據這些情況去發現更多更好的釣點。
Ⅸ 山體水庫釣魚如何選擇釣位
在垂釣的時候要來找到比較平緩的源地方作為釣點,一般岸邊平緩的話,水下地形也較為平緩,初步選擇之後可以掛上重墜從遠到近試探一下,如果主釣鯽魚的話就要著重選擇平緩的釣點,如果坡度超過30度的話,很少會有鯽魚活動,選擇好合適的釣位之後,最好備上一款舒適輕便的折疊椅,為垂釣之行帶來更佳的體驗。